《绝句》原文注释及赏析

第1篇:《绝句》原文注释及赏析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又称黄鸟,雄鸟羽毛金黄*,雌鸟黄中带绿,名声婉转,栖于高枝。白鹭:羽毛雪白、双腿细长的能够捕食鱼虾的一种水鸟。千秋:千年,谓年代久远。东吴:长*下游南岸地区。

[赏析]

绝句是诗体名。绝句、律诗为唐代的今体林诗(后世称为近体诗),以区别于古体诗。这首诗以“绝句”写入诗题,又因同时有同体诗四首,所以合题为《绝句四首》,不令立体目。这首绝句为四首中的第三首。

这首七言绝句每一句各写一种眼前的景物。“两个黄鹂鸣翠柳”黄鹂本栖息高枝,此时鸣与翠柳之上,古代诗词中“于”字长被省略,如果补进去就是“鸣于翠柳”。“翠柳”表明柳叶新绿春意渐浓,黄鹂在柳叶新绿的枝头婉转的发出呖呖的声,显示了春日风光。

“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飞上高空,随着春暖而更有勃勃生机。

“窗含西岭千秋雪”,从窗框中望出去,西岭的久积未消的雪清晰可见,好像就包含在窗框中一样。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的是万里航行的东吴船,是驶向长*下游地区的,还是由下游驶下来的?长*虽长,航程虽远,但*上船只总是往返行驶,无论是驶来的、驶去的,都使诗人想到沿长*而下,可至中游地区的襄阳,转道可至故地洛阳;正因为如此,他系情于门前停泊的东吴船,对它产生遐想。

四句尽管都写景物,但前两句写的景物以**(绿柳、黄鹂、白鹭、青天)、声音(鸣、飞)、动静显示春光明丽,后两句则以静景(远景、近景)暗示动意;禽鸟在春暖时节如此活跃,自己不能无动于衷的心思也得到映示。诗人的眼前景物当然不止这些,他把它们摄入诗中是有选择的,因景生情、以情取景,这就是他的选择准则。

第2篇:《山行》原文注释及赏析

诗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深处一作:生处)

唐代:杜牧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深”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句。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兼之语言明畅,音韵*。

第3篇:梓人传原文及注释赏析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①。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②。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③。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④。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⑤。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⑥。或执斧斤,或执*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者削,皆视其*,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⑦。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⑧。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⑨?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⑩!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技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下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邪?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

◇注释

①裴封叔:裴??,字封叔,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柳宗元的二姊夫。

②梓人:木工。款:通“叩”,敲击。佣:雇。这里指租赁。隙宇:空屋。处:居住。

③寻:八尺。引:十丈。寻引指量长度的工具。居:积存。砻(lóng):磨。

④就:指造成。

⑤嗜货:爱财。

⑥委:积聚。

⑦宫:指房屋的平面图。堵:墙。曲尽:全面周详。进退:指增减。

⑧圜视:环视。

⑨将:或许。体要:总体要领。

⑩相(xiàng)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百姓。

执役:服役、供职。徒隶:因犯罪而服劳役的人。泛指奴隶及下级差役。乡师:一乡之长。里胥:一里之长。唐代以一百户为里,以五里为一乡。

离:相并列。六职:说即六官、六卿。《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等六官。隋唐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分为六卿。一说六职为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妇功。判:分。

薄(fò):迫近、靠近。方伯:一方诸侯的领袖。连率:即连帅,十国诸侯的领袖。

举而加焉:选拔出来而加以任命。盈缩:指调整增减。

都:古代行政区划名。这里泛指大城市。野:郊野。迩:近。

由:用。

炫:炫耀。矜:夸耀。不亲小劳:不亲自去做细小具体的事务。不侵众官:不越俎代庖代替百官行使职权。伐:自我夸耀。

恪(kè):谨慎。簿书:官署中的文书簿册。这里指处理公文案牍。听听(yǐn):嘻笑。

傥(tǎng)或:如果、倘若。傥,同“倘”。私智:个人的见解主张。

圮(pǐ):倒塌。

桡:弯曲而不平直。

审曲面势:指审察木材的曲直、大小、长短等势态。都料匠:负责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指挥任务的总工匠。

◇鉴赏

与《种树郭橐驼传》一样,本篇也是一篇托物寓意的文章,而不是单纯的人物传记。作者通过建筑师(梓人)杨潜的故事说明做宰相的道理:要善于全面规划,指挥若定;而不要包办代替,事事躬亲。

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梓人事迹,后半部分议论分析宰相之道,一一对比,两两映照。在叙述梓人事迹时,又先抑后扬,逐层展开,因而颇具曲折深细之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