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蔡邕传》原文及翻译

第1篇:《后汉书蔡邕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音律。

邕*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人。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奏音乐。

蔡邕*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卧睡(去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他们听说蔡邕善于*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

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到家乡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

建宁三年,被召到司徒桥玄府上任职,桥玄对他很尊敬。后来国君征召他,任命他担任郎中,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又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后来的学子。

熹平四年,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请正定《六经》文字。灵帝批准了,蔡邕就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担任司空,听说蔡邕名气大,召他为官,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然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没有办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到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帮助。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琴的人说:“我刚才*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呜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北

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画他的像来称颂他。

第2篇:《后汉书·蔡邕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也。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唯辞章、数术、天文是好,妙*音律。

邕*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与叔父从弟同居,三世不分财,乡党高其义。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擅恣,闻邕善鼓琴,遂白天子,敕陈留太守督促发遣。邕不得已,行到偃师,称疾而归。闲居玩古,不交当世。

建宁三年,辟司徒桥玄府,玄甚敬待之。召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崩,董卓为司空,闻邕名高,辟之,称疾不就。卓大怒,詈曰:“我力能族人,蔡邕遂偃蹇者,不旋踵矣。”又切敕州郡举邕诣府,邕不得已,到,署祭酒,甚见敬重。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谟,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僖!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僮仆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坐,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邕陈辞谢,乞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多矜救之,不能得。太尉驰往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多识汉事,当续成后史,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所坐无实,诛之无乃失人望乎?”允曰:“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祚中衰,神器不固,不可令佞臣执笔在幼主左右。既无益圣德,复使吾党蒙其讪议。”太尉退而告人曰:“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

允悔,欲止而不及,邕遂死狱中,年六十一,?|绅诸儒莫不流涕。北海郑玄闻而叹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兖州陈留间皆画像而颂焉。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党高其义:“乡”是古代地方行政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党”是古代地方组织单位,古代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指乡里、家乡,文中是指乡族朋友。

b.?|绅诸儒莫不流涕:“?|”有“*”之意,“绅”是指古代仕宦者围于腰际的大带。“?|绅”意即把上朝用的笏*到“绅”中,代指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

c.我力能族人:“族人”是由两个单音节词“族”和“人”组成,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族人”,“族”的用法和“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中的“族”是相同的。

d.正定六经文字:“六经”是指《诗经》《礼记》《尚书》《周易》《春秋》《孝经》六部儒家经典,《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也是指的这六部经书。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邕*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白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b.邕*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白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c.邕*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白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d.邕*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白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常侍徐璜等听说蔡邕善于*琴,于是奏明皇帝,由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但进京途中,蔡邕走到偃师就假称生病,回家了。

b.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请他赴宴,他走到门口却离去了,是因为他从*琴者的琴声中听出了杀意,这正是他妙*音律的表现。

c.蔡邕被司徒桥玄请人自己的幕府,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的境界很远,文字又有很多错误,因此请求修正。

d.王允将汉武帝不杀司马迁类比自己不杀蔡邕,意在强调如果留下蔡邕,白己将会像汉武帝受到司马迁毁谤一样受到蔡邕毁谤。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5分)

(2)王公其不长世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其能久乎?(5分)

参考*

4.d(《孝经》应改为《乐经》。)

5.b(邕*笃孝,母常滞病三年,邕自非寒暑节变,未尝解襟带,不寝寐者七旬。母卒,庐于冢侧,动静以礼。有兔驯扰其室傍,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6.c(蔡邕认为经书离“圣人的时代”久远,文字有很多错误。)

7.(1)我刚才*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呜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采分点:向、方向、却各1分,句意2分)

(2)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吗?(采分点:“王公其不长世乎”巾的其,纪、制作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蔡邕字伯喈,是陈留圉人。他年轻时知识渊博,以师礼侍奉太傅胡广。他喜欢文章、数术、天文,善于*奏音乐。

蔡邕*情忠实孝顺,母亲曾经久病三年,蔡邕如果不是寒暑节气变化的时候,不曾解开衣衫,七十天不卧睡(去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旁边盖屋住下,行为举止都依照礼的要求。有温顺的兔子顺从地呆在他的屋子旁边,又有两棵树的枝干合生在一起,远近的人都觉得这些很奇特,很多人前往观看。

他和叔父堂弟住在一起,三代不分家,乡里的人都敬重他的义节。

桓帝时,中常侍徐璜等五侯专权肆行,他们听说蔡邕善于*琴,于是奏明皇帝,命令陈留太守督促蔡邕进京,蔡邕不得已,走到偃师,托词生病回到家乡了。他在家闲居,沉迷于古代文化,不和世人交往。

建宁三年,被召到司徒桥玄府上任职,桥玄对他很尊敬。后来国君征召他,任命他担任郎中,在东观研究修撰史书。又升为议郎。蔡邕认为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后来的学子。

熹平四年,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等奏请正定《六经》文字。灵帝批准了,蔡邕就用红笔亲自写在碑上,使工人刻好立于太学门外。

中平六年,灵帝去世,董卓担任司空,听说蔡邕名气大,召他为官,蔡邕推说有病不能去。董卓大怒,骂说:“我有杀人之权,蔡邕纵然骄傲,也是不过转足之间的事而已。”又急令州郡征召蔡邕到府,蔡邕没有办法,到了,代理祭酒,很受敬重。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每到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帮助。

当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大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因为蔡邕向来是被同乡敬重的人,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逃离的原因,蔡邕把情况详细地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茫然。*琴的人说:“我刚才*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呜叫的蝉,蝉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为之进退不停。我内心很紧张,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显露在琴声中的杀心吗?”蔡邕笑着说:“这就完全符合了。”

等到董卓被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家做客,蔡邕无意中谈起此事,深为叹息,并在表情上流露出来。王允怒斥他,立即逮捕蔡邕并把他交给廷尉去治罪。蔡邕上书谢罪,请求只刺面砍脚,以便继续修成汉史。在朝官员们很多人同情营救他,但都未奏效。太尉骑着快马去见王允,对他说:“蔡邕是当代少有的奇才,对汉朝的史事很熟悉,应该让他续成后汉史,修成一代典籍。况且他一向以忠孝著名,所犯罪行又无确切事实,杀了他恐怕会失去人心吧?”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国家*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太尉退出来对人说:“王允大概要不久于人世了吧?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难道能够长久?”

王允后悔,想要阻止却来不及了,蔡邕于是死在狱中,终年六十一岁。官员学者没有不为此而流泪的。北海人郑玄得到这一消息感叹说:“关于汉代的史事,还有谁能匡正呢!”兖州、陈留等地都画他的像来称颂他。

第3篇:蔡邕听琴原文及翻译

蔡邕听琴原文及翻译是什么?蔡邕听琴出自范晔的《後汉书·卷九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蔡邕是一位有欣赏能力的听琴者,可以理解琴声的内在含义和声外之音。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蔡邕听琴原文及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蔡邕听琴原文: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扰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客有*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⑩来,至门而去。”邕素为乡邦所宗二,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蔡邕听琴翻译:

吴地有个焚烧桐木做饭的人,蔡邕听到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段很好的木头,就请人用这个木头做了一张琴,果然*出了美妙的音乐,可是木头尾部烧焦了,所以当时把这个琴就叫做“焦尾琴”。起初,蔡邕在陈留时,他的邻居用酒食招待蔡邕,等到蔡邕去时邻家酒喝得正高兴,有一个客人在屏风后*琴,蔡邕到门口偷偷地听,大惊道:“啊!用音乐来请我却有杀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溜回去了。仆人告诉主人说:“蔡君刚才来了,到门口却离开了。”蔡邕一向被乡里人推崇。主人急忙亲自追上去并且追问他离开的原因,蔡邕详细把情况告知了他,大家没有不吃惊的。*琴的人说:“我刚才*琴时,看见螳螂正爬向一只鸣蝉,蝉儿将要离开却没有飞起,螳螂随着他一进一退。我内心很紧张,只担心螳螂抓不到它啊。这难道就是杀心显露在琴声中吗?”蔡邕笑着说:“这足以称之为杀心啊!”

故事:

汉代,古琴儿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乐器,欣赏古琴音乐的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东汉时期有个蔡邕,我们谈焦尾琴时谈到过,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音乐家和文学家。在音乐方面,他很有成就,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写过《琴*》一书。

蔡邕曾经做过官,做官时因为人正直,办事公正,遭到邪恶势力的谗言诬害,被充*流放。过了许久,他又被赦免。赦免之后,他带着一家老小在外奔波,为的是躲避那班有权势的恶人们的谋害,在外过着流亡的生活。

后来,他躲到自己的故乡陈留去了。乡亲们听说蔡邕回来了,都很高兴,因为蔡邕为老百姓做过好事,威信一直很高。一到家乡,亲朋好友一个个请蔡邕到家中去促膝叙谈家常和国事。蔡邕被乡亲们的热情所感动,久久积压心头的万端愁绪好象慢慢解开了。

有一次,多年不见的朋友林仁听说蔡邕回乡了,特意准备了一桌酒席,邀请蔡邕到家里去作客。老朋友盛盛情难却,蔡邕只好应约。他兴致勃勃地往林仁家走去,走到要家大门外时,突然停止了脚步。原来屋里正在*琴,琴声引起了蔡邕的注意,他就站在门外倾听。

开初,琴声悠扬,优美动人。不一会,琴声变得沉重、浑浊,有一种紧迫感。蔡邕蓦地听到琴声里隐隐地透露出一股“杀”气。他本能地愕住了。十年来死去活来的亡命生涯,使他对任何一种细微不祥之兆,都有着特别的敏感。他突然*惕起来:林仁请我赴宴,为什么琴声里隐藏着杀机?莫非多年不见的朋友变了,心怀鬼胎,也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狼狈为*?今日请我赴宴是假,伺机谋害是真……想着想着,他感到可怕。再一听琴声,呀!杀气不但未减,不更加紧张了,正是生死存亡之际,莫非他们立即要下毒手了?于是蔡邕转身回头就走。

正在这时,另一位应邀赴宴的客人迎面走来。他看见蔡邕回身离去,神*异样,不知出了什么事,连忙拦住蔡邕问道:“蔡兄到哪里去?怎么到了门口不进去呢?”蔡邕好象什么也没有听见,仍然慌忙地、急匆匆地往远外走去。

主人得知蔡邕到了门口,未进大门就转身回去了,感到莫名其妙。今日是专诚款待老朋友蔡邕,他为什么不领情呢?林仁认为可能是自己没有好好接待客人,有失礼的举动,伤了老朋友的自尊心,老朋友受到怠慢,才生气离去。

主人心里非常不安,连忙亲自赶到蔡邕住的地方,再一次请他赴宴,并且再三向他道歉,说是忙于屋内张罗,有失远迎,请老朋友不要介意,今日看在老朋友面子上,一定要到家里去坐坐,家里还有其他客人正在等候。好说歹说,总算又把蔡邕请到了宴席上。

客人们热情洋溢地频频举杯祝福,个个开怀畅饮,唯有坐在首席的蔡邕好象惊弓之鸟,心魂未定,左顾右盼,掩盖不住内心的恐慌。真是一人向隅,举桌不安。主人再也忍耐不住心里要说的话了。他非常坦率地对蔡邕说:

“蔡兄,我们是多年的知己,虽然许久不见,情谊却仍然如同当初,亲似手足。不知道今日你心里有什么不快的事情,能不能对小弟讲讲,也好分担优愁。如果是小弟家中有失礼怠慢的地方,只管讲出来,千万不必介意。”

客人们也帮着为主人说话,争先恐后、开诚布公地请蔡邕不要计较主人的过失,也许有什么误会,有什么难言的心事,为什么不可以跟故乡的亲朋好友倾诉呢?

听了主人和客人们的一席肺腑之言,蔡邕慢慢地觉察到刚才也许是自己产生了一种错觉,老朋友这里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不会危及他的安全,主人态度很诚恳,客人更是有话直说,没有把自己当作外人。

蔡邕这时才放心地举起酒杯,把久久不敢进口的酒喝了下去,并直截了当地把刚才在门口听到琴声里带有“杀气”而产生的疑虑讲了出来。

蔡邕的话一说完,整个宴厅里响起了一阵善意的大笑,主人十分坦然,毋庸置辩,哪里会有杀人之意呢?客人更了解主人,这完全是一种误会。从这个误会里,主人更加了解蔡邕了,久别的老朋友蔡邕是经受了种种折磨,身心受到了伤害,才这样如惊弓之鸟。

可是,最后解开疑团的还是那位刚才*琴的客人。他听了蔡邕的话,会心地笑了,认为这不能错怪蔡邕多心,而要怪他*琴没有*好曲子。原来,蔡邕在门口时,他正在*琴。*着*着,忽然看到窗外一棵树上,有一只螳螂,张牙舞爪地正爬向一只蟑的身后。螳螂正要扑过去了,千钧一发之际,*琴的人发现那只蝉要飞走了,他担心螳螂扑不住蝉,手上情不自禁地为螳蝉助威。大概就在这时,琴声时充满了“杀气”,正好被蔡邕听出了这琴声中隐藏的杀机。

听了*琴的客人介绍,一场误会才最后解除。大家喜形于*,兴致越来越高。

蔡邕一边微笑,一边向林仁陪礼道歉,认为失礼的不是主人,而是自己。误会解除后,宴会上气氛热闹非凡,一下子到了高潮,大家都争着向蔡邕敬酒。满座高朋,开怀畅谈,尽情痛饮。

这场误会过去,平静之后,大家对蔡邕听琴的本领,欣赏琴乐的能力,一个个惊叹不已,佩服之至。

对古琴的演奏,有欣赏能力的听琴者,可以理解琴声的内,在含义和声外之音,这种欣赏能力也是不容易达到的。要有这种欣赏能力,还得懂得古琴的音律。蔡邕就是精通音律的音乐察。

据传有一种叫做虞美人草的植物对古琴有欣赏能力,懂得古琴的音律。古人演奏某一个曲子时,虞美人草会十分激动,枝叶都会自然地摇动起来。据说,这是在合着琴声的节拍和旋律,高兴地翩翩起舞。这个曲子后来被人命名为《虞美人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