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命科学的论文(精选7篇)

关于生命科学的论文(精选7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命科学的论文,欢迎阅读!

  生命科学的论文 篇1

  摘要:人类的发展和生命科学史紧密相连,生物科学保证了人的健康发展。生命科学史是人类生命发展的历史,生物科学可以正确认识生物的存在,当前社会在快速发展,所以有必要将这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共同研究,通过互相的融合可以更好的认识生命,认识生物,可以在深层次上取得突破,有助于人类科学的进步。

  关键词:生命科学史;生物科学;共同研究

  当前,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提升,各个学科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对于生命科学,还处于起步阶段,人类对于生命的研究还有许多未知领域,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必要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结合起来,这两门学科有许多是共同的,结合起来可以提升研究的效果,有助于实现研究上的突破。

  1生命科学史的作用

  人类的存在就是生命的存在,对于生命的研究需要有科学的态度,从生命科学的历史可以看出,先前的科学家对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会将生物科学中的基础知识作为载体,以研究学科历史的发展进程为线索,这个过程实现了科学、思想和历史的有效融合,在一体化的研究过程中突出科学的演变和发展,突出生命学理论的思想基础,发展历程和经过的漫长道路,研究过程中渗透着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生命科学的发展进程中基本概念也发生了转变,生命科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生命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到研究方法、工作方法。而方法中凝聚力思想。在生命科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人类对生命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从历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学的起源,可以看出这门学科的价值,可以分析出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研究历史离不开历史的推动者,科学史中可以看出生命科学家的贡献,而后人更是可以借鉴研究的成功经验以及失败后的经验教训。历史研究表明,科学研究含有哲学思想和方法论。生命科学的进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科学的性质就是知识,科学推动国家发展和进步。当前高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史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生命科学也是其它学科发展的基础。生命科学的发展会为其它学科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的生命如何才能合理,如何才会更为人性化的发展,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必须要进行相应的生命科学研究。从科学的本质可以看到,生命科学的根本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肯定。科学研究要具备科学方法和知识的积累,对生命现象研究可助于了解生命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对生命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对生命的本质加以深入的理解,研究成果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研究生命科学可以提升科学界的整体发展进程,生命科学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速度,会影响到发展方向。研究生命科学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掌握了生命科学,就会掌握人类的发展根本。

  2生命科学史和生物科学的共同作用

  研究生命科学需要以生命物质为基础,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在远古时代人类对生命物质的研究就结合了生命与生物,通过长久研究发现了生物对生命的促进作用。人类对自然界生物的探索认识,意识到生命和生物的相互作用,虽然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在认识上还比较落后,也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学科,但是通过对生命和生物的研究结果已经作用于当前人类的生活,特别是对生命的研究,仅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人们的生存质量得以提高,生活中的更加关注生命与生物,同时也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

  生命和生物有效的结合人类科学发展史中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历史性进步。生命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结合扩大的知识体系,不是简单的知识相互叠加,而更多的是对本质的研究与探索,在更深意义上对自然科学进行完善,是学术上的融合。生命和生物的共同研究会对知识的结构进行改变,会更加注重对根本的探索,生命和生物知识需要系统的完善,系统的完善有助于两个学科实现融合的整体研究,研究更加具有方向性,研究更加具有整体性。进行生命和生物的整体研究时,要注重知识的体系,需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生命和生物知识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发现相互的关联,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成果获得提升,以实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生命和生物的有效结合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应用于农业、生物科学和制药领域,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扩大。生命和生物的融合会推动其它学科的发展,提升科技的整体水平,社会经济也会受益,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生命和生物的融合会推动社会的发展,拉动经济的增长。生命和生物在技术突破会改变当前社会的发展结构。当前部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比如转基因技术在生物育种的应用,此外还有克隆技术和生物芯片等。而当前重点研究的蛋白质组技术将会带动大批产业的发展,技术上的突破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现在人类健康已经实现了产业化,这也是生命和生物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未来,人类的健康会更多的得益于生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3结语

  生命科学史是人类生命发展的历史,生物科学可以正确认识生物的存在,当前社会在快速发展,这两个学科的融合研究可以更好的认识生命,认识生物,可以在深层次上取得突破,有助于人类科学的进步。当前生命和生物的结合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人类深层次的认知,也推动了人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蜀生.物理学家与分子生物学革命[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4-25.

  [2]李国琼.生命科学发展前沿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2015(11):205-207.

  生命科学的论文 篇2

  〔关键词〕生命教育;香港;感受

  香港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生命教育的知、情、意、行的学术及专业实践”会议。我十分荣幸地跟随导师郑晓江教授参加了这样一次大盛会,它齐聚着来自我国港、台、内地的生命教育专家们。这是一次心灵之约,更是一次生命之约,大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生命及生命教育中的故事。其间,我有幸在香港宝血会培灵小学观摩了纪洁芳教授关于“创造力与沟通艺术·生命意义”的教学示范课,可谓收获颇丰,感慨颇多。

  本次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课程设计的理念是:“当今学生抗压性低,较缺乏创造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本次课旨在通过教学活动之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沟通艺术。”教学目标是:“探讨创造力及沟通内涵的重要性,藉体验活动、互动教学培育学生创造与沟通能力,培育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我认为,这样一种由台湾老师与香港学生因生命之约而组成的生命教育课堂,已经达到了“生命之动”的成效,即生命的互动、生命的感动、生命的行动。

  首先,纪老师是通过问题导入法进入新课程。

  她问道:“假如一个人没有了双手该如何刷牙呢?”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脚刷。”纪老师说:“如果脚够不到嘴巴怎么办呢?”有的学生回答:“将头再弄低一点。”纪老师又说:“如果还差一点呢?”这时便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答道:“可以将牙刷弄长一点。”还有的学生说:“可以将牙刷固定在一个地方。”这便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些回答赢得了师生们的认可。可见,纪老师通过这种层层深入诱发学生思考的方法,虽有时会给学生制造一点小障碍,但却已经朝着主题和目标前进。

  接着,纪老师播放了视频《谢坤山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谢坤山16岁时在工厂工作时,因碰触高压电线而发生意外,四肢都被烧焦,经医生抢救之后,只救回了一只脚。而后,谢坤山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发明了独特的刷牙、洗脸方式,并发明了一代又一代的“坤山牌”进食用具。他还能够帮助妻子干家务活,最后还成了一名口足画家。

  视频结束后,纪老师让学生进行了一个体验活动,她让学生模仿谢坤山,在没有双手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名字。纪老师先拿出一盒纸巾让学生包上笔,并问学生为什么要用纸巾将笔裹住。学生说这样做很卫生,纪老师补充道,“这样做还可以防止口水往下流。”在纪老师亲切的关心之下,学生们努力地尝试着用口写出自己的名字,孩子们都不太满意自己的作品,感到这样写特别累。后来纪老师邀请学生到前面谈体会,香港的学生们发言踊跃。特别有意思的是,纪老师用从宝岛台湾带来的奖品鼓励学生圆满回答了问题,而颁奖嘉宾由学生选择在场的任意一人。当时,学生选择了他的老师颁奖,纪老师又要求他们用三个词形容彼此的性格或品质特征。这种激励学生的方式和过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使师生双边的生命互动达到一种极好的效果。

  在课堂的第二环节,纪老师同样以问题入手。她问了一系列问题,如“人哭好不好”“人为什么要哭呢”“男生可不可以哭”等,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哭不一定是坏事,哭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男生是可以哭的。纪老师由此引出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小杰的故事,拉开了视频“妈妈的脸”的序幕:

  男孩小杰无法面对被癌症夺去了美貌容颜的母亲,一位安宁病房的艺术治疗师通过自己的辅导让孩子放下心中的害怕,不仅去看了妈妈,而且选择了妈妈喜欢的粉红色彩笔为她画手,并做了一串美丽的项链送给了妈妈,孩子从害怕妈妈到抚摸妈妈再到拥抱妈妈,最后告别妈妈,使得妈妈没有带着一丝遗憾离去。其中,小杰的哭有害怕,有不舍,有放下,有感恩……

  在整个观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包括老师都感动得哭了,其中有一位女生哭得特别的伤心,纪老师邀请她谈谈自己的感受,但她只是摇头,纪老师尊重了她的意见。后来在授课的过程中,纪老师再次邀请她分享自己的心情故事,但同样没有成功。纪老师脸上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不满情绪,而显出更多的是对这位女生的关心与担心。课后,纪老师将主办方颁发给她自己的纪念牌签名后转给了这位女生,并叮嘱女生所在学校的老师要跟踪关注。纪老师的这种特别的关心和担心体现了她长期在生命教育工作中形成的一种高度责任感。

  生命教育与一般知识的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要细心关注到每个生命个体。在课堂上,生命教育老师要细心观察每个学生,关注每个不同的个体,不能忽视每位学生脸上的不同表情,并要适时采取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学生们的心声。对涉及到学生生命与生活中的私密性问题一定要进行课后长时间的跟踪与回访,教师耐心的倾听、反复的劝慰和长期的开导能够真正让生命成长起来。纪老师处理这个个案的技巧是恰当而成功的,她在用生命的行动去走进学生的生命。

  后来针对这一视频,纪老师又问:“此时你们会想到谁?”一位学生回答是刚过逝不久的爷爷,另一位学生答的是已离去的堂叔。学生们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失去的亲人,重又体验到丧亲之痛。当然,纪老师由此点出更深一层的意义:生命短暂,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呵护自己当下所拥有的一切,要心怀尊重生命与敬畏生命之心。

  在师生们经历了一番感动之后,纪老师拿出了一大盒由许多小塑料袋装好的葡萄干,每小袋中装有两粒,由学生和其他老师帮忙分到每个人手中。纪老师让学生取出其中的一粒放入嘴中,慢慢品尝,再细细咀嚼,让学生用心体会此时的感觉。与此同时,纪老师讲述了葡萄干经历了农民的辛苦栽培、施肥和采摘,工人对其进行了加工和包装等很多劳动环节,最后才成为现在大家所品尝到的葡萄干。然后,纪老师让学生们取出另一粒继续品味,她问:“哪一粒更甜呢?”学生们的回答各异:第一颗更甜,第二颗更甜,两颗一样甜,等等。纪老师说道:“你们的答案都是对的,因为我们大家是不同的`个体,一定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是一种多么好的表扬学生们的语言呀!它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位学生。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学生的答案不需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只要是符合他们自己生命个性的,都应该得到认可与肯定。

  不过,在这一课堂环节中,也出现了一点小小的意外。很多学生都是从直观味觉的角度回答纪老师提出的问题,如“味道甜甜的”“味道有点酸”“感觉是慢慢地滑进去的”……学生一直无法进入体验活动的初衷——感恩。后来,纪老师继续追问:“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会觉得是苦的呢?”此时有学生回答道:“因为它里面凝聚了农民辛勤的汗水。”学生是十分单纯的,当他们一时没有来得及透过现象去思考事物的本质时,纪老师通过变换提问的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体现了一个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由三个不同的故事组成。

  首先,纪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安全套”的故事:一个女生在路上将要遭到歹徒侵犯时,谎称自己得了艾滋病,当歹徒不相信时,她利用书包里的安全套成功脱险。

  接着纪老师挑选了一个男生与她一起表演了题为《渔夫与魔鬼》的话剧,纪老师扮演可恶的魔鬼,男生扮演的是善良的渔夫。一天,渔夫在茫茫的大海边捡到了一个瓶子,打开想看,瞬间一团烟雾跑出来变成了一个大魔鬼。此时,魔鬼放言要吃掉渔夫,因为它在瓶子中等待解救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它发誓一旦有人救了它,就要吃掉他。最后,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将魔鬼再度骗到瓶中而使自己获救。

  最后,“花花姐姐”生动而形象地讲述了一个《我的幸运日》的故事:饥饿的狐狸正在磨爪准备外出猎食,忽然门外传来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一只肥嫩多汁的小猪送上门来。狐狸开心地嚷:“这真是我的幸运日哪!”为着这一顿大餐,狐狸和小猪展开了一场机智的对决。狐狸的幸运日最后变成一个“灾难日”!

  这三个故事其实都说明了同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危险时需要冷静、理智、沉着应战,善于利用智慧的人可以化险为夷。三个故事呈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尤其是话剧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是一种生命在场的表演,可让学生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只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如何应对魔鬼的台词反应不是那么快,情急之下纪老师也只能自己出手相助了。我想,在课堂时间极为有限之时,相同性质的案例是否可以作适当的删选?

  在这样短暂的一节生命教育课堂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纪老师那颗充满爱的心灵,她在课堂中的那种忘我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她的形体语言是那么的柔和,表扬学生的方式是那么的亲切自然,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一直处于活跃之中,使短暂的“生命之约”令人难忘。

  当然,由于授课对象仅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并且,他们在课堂上集中精力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教师安排的主题不能过多,倘若主旨能一脉相承贯彻到底,将会更易于学生的吸收,促使学生生命成长更加迅速。

  生命科学的论文 篇3

  1传统专业课程考试的弊端

  考试内容是整个考试工作的核心,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直接的影响.专业课程考试侧重于教材内容,但因考试内容不能覆盖专业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导致考试内容涵盖面狭窄.专业课程任课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及格率,教学重点完全放在与考试命题相关的内容上,因而试卷的命题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学生为顺利通过考试,只要根据教师上课的重点死记硬背,考前临时突击,就能轻松过关甚至得到高分,这种知识导向型的考试,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生命科学专业课程考试改革途径

  2.1采用动态多元化考试模式

  科学、合理的考试方式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考核形式应精心设计,尽量扩大知识的覆盖面,加强对学生的平时考核.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论文、单元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将课堂出勤、课堂表现、理论知识考核、实验动手技能考核等方面包括在内.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这门专业课程的关注,又可使学生掌握全部专业知识.

  2.2改革专业课程考试内容

  专业课程考试应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进行检测,既要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检测,又要对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检测.考试的内容、题型与答案要体现发散性、求异性、创新性的特点;考试的内容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和创新激情.

  3教考分离考试模式及内容

  学生考试的命题由本门课程的所有任课教师共同组题形成试题库,随机抽题组卷,保证考试内容的真实、准确与客观.教考分离使教师能够自觉地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和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和教学方法,公正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使学生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点内容.以动物生物学为例.动物生物学采用“1+1”考试方式,考试“理论+实验”,其中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开卷”形式,实验考试采用“动手操作+理论分析”.学生理论考试成绩综合评价见表1.课堂表现,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迟到、早退、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性以及上课认真程度;提问,根据学生听课状态随时提问,主要目地是让学生认真听课;平时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及质量给分;小测试,利用10~15分钟当堂进行测试,规定缺席2次不给平时测试分.理论闭卷与开卷各50分,前60分钟是闭卷考试,主要测试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后60分钟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带书、笔记和有关工具书进人考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的考试形式.开卷考试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平时必须认真看书,必须熟悉每一章节内容.开卷考试常用的题型主要有设计型、分析型、综合应用型等,开卷考试题型灵活、综合性和可挥发性强,一般来说在课本上无现成答案,注重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比较、分析、综合和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正面、积极的影响.期末实验考试采用抽签形式,每位学生抽一次签,每签上包括四部分:镜下观察装片、动物分类、解剖操作和实验理论.签不能重复.抽完签后准备5分钟进行考试,由两位教师主考.这种实验成绩的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使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明显提高,促进了实验室开放的效果.实验考核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进行的考核,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了学生作弊,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考核的结果客观、真实.总的来说,考试模式的改革,为培养创新人才、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地保障,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生命科学的论文 篇4

  1追踪前沿方向,关注学科发展

  当前,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研究进展越来越多,新发现新成果层出不穷,发展速度可谓迅猛,影响可谓广泛而深远,故而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而生命科学前沿类图书,作为前沿学科传播的载体,在学科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更为明显,也是学科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产物。编辑可通过了解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关注科技新闻、搜集学术会议信息、留意科研机构网站上的信息热点、阅读学术刊物等各种渠道了解学科发展前沿;通过追踪科研项目,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十二五”重大支撑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项目,各地方、各部委的重点项目,捕捉和收集可能的选题信息,寻找可能的作译者和选题。目前在生命科学领域内,干细胞研究、生殖生物学、蛋白质科学等前沿方向为国家支持和投入的重点。所以,我们尤为关注这些领域。在这方面,我们有很好的经验:例如,《科学时报》在2010年刊登了一篇《促进干细胞临床应用遵循发展与监管并举》的文章,其采访的对象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所的韩忠朝。干细胞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最受关注的方向,在这一方向的重要人物我们应尤为重视,于是我们尝试与他联系,并去天津当面拜访,促成了《间充质干细胞》、《围产期干细胞》、《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等一系列有关干细胞专著的出版,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犹太裔美国理论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物理学家迈克尔莱维特和南加州大学化学家亚利耶瓦谢尔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因此,我们积极寻找着这方面的著作,在Springer2012年的新书目录上,我们看到了一本名为《MultiscaleApproachestoProteinModeling》的专著,于是联系国内专家组织翻译,译本《蛋白质多尺度的模拟方法》已于今年2月正式出版,可谓抓住了出版契机。事实证明,通过上述方式组织出版著作,不仅图书学术水平非常高,而且出版后非常受广大同行和读者的认可。

  2关注图书市场,把握选题方向

  图书与市场挂钩,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对竞争者出版图书的分析,发现好的走市场的图书,其内容有着共性:①学科发展最热的方向。对于目前较热的方向,如合成生物学、纳米、肿瘤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这些关键词一旦出现在书名上,其销量一般不会差。所以,在这些热点方向上,我们可以细分领域,组织系列选题。比如我社的纳米科学及技术丛书,从微纳流控芯片、纳米毒理学等方向着手,组织出版了与纳米相关的专著27种,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重点支持。②图书市场为空白的学科领域。例如,元基因组,此为研究微生物的一种方法而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中,经调研,在2010年国内市场上没有该学科的相关著作,于是我们尝试在此领域有所突破,最终用影印的方式引进了《元基因组—方法和步骤》一书,占据了国内的市场。因此,通过市场挖掘选题信息,组织策划出版,总能领先。

  3跟随外版图书,吸纳国外精粹

  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源头在西方,西方国家有着一些非常经典、成熟、先进的科研成果,而国内尚达不到此水平,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拿来借鉴。因此,在选题挖掘上,可以寻找国外已有的著作,以翻译、编译、导读和影印的形式引进出版。科学出版社在此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典范,我们日常应着重关注国际知名大出版集团的动向,如Springer、Elsevier、Pearson、Wiley、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等出版的新书,要了解各出版集团的特色,寻找优秀的作品。例如,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以出版实验手册最为权威,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实验室都会以其作为参考标准。《分子克隆实验指南》就是一本国际通用的实验室“圣经”,科学出版社自1992年翻译出版以来,以其无可匹敌的声誉,成为国内每一个生命科学实验室的必备书,每年都会重印,累计销量30000多册。目前已经推出原版第四版,翻译版正在运作当中,市场非常期待。BenjaminLewin的《基因》系列,是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经典教材,在我国高等院校和研究所都被指定为考研参考书。我社正是看到这本书的重要价值和市场地位,在2004年首次翻译出版了《基因八》,并采用全彩印刷,虽然定价较高,但很快售罄,并重印多次,总印量达到了上万册。鉴于市场的高需求,我们也跟随着国际的步伐不断地推新,《基因九》、《基因十》陆续出版。这些都是基础经典的著作。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Springer、Elsevier、Wiley出版社都非常活跃,出版了众多优秀的科技图书,我社组织出版的《生命科学前沿》和《新生物学丛书》就聚焦于这几家出版集团,相继引进了不少优秀的著作,如《化学合成生物学》、《RNA干扰:从生物学到临床应用》、《系统生物学方法》、《纳米孔: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传感基础》,等等。这些书都是我们引进国外精粹取得较好市场销量的品种。由此看来,通过定期查阅网络或者通过作者推荐获取外版图书信息,不失为选题策划的一种好途径,这些优秀的著作为国内科研提供前沿参考,不仅为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经典的一版再版还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挖掘已有资源,更新旧版图书

  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发展迅速,这种特性使得策划编辑需要考虑图书的时效性。对于一本前沿内容的著作来说,其使用寿命2~3年,过后则需要补充最新进展,所以,对于市场销量较好的图书,我们则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将其再版。我社出版的《基因工程原理》算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讲述基因操作技术的专著,颇受读者的欢迎。于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我们邀请作者,补充新内容又策划推出了第二版,再次赢得了市场。目前作者在着手进行第三版的编写工作。21世纪初,我社曾出版过一套《“863”生物高技术丛书》,里面有一些书,如《生物技术药物》、《生物信息学》、《基因组科学与人类疾病》、《基因治疗》、《农业微生物基因工程》,在十几年后的今天,这些书的题材仍然还是最前沿热点的,这里面有很多作者现已成为院士、科研一线的领军人物,我们在未来的选题规划中,应积极考虑再更新、再挖掘。

  5提高服务意识,拓展作者资源

  每一个策划编辑都有其固定的作译者团队,我们不仅要维护老作者,还要持续开发新作者。首先,在建立自己的作译者库时,要记录其详细的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和服务作者。其次,在维护自己的作译者队伍时,要强化作者服务,在图书运作过程中,多从作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于作者在出版方面提出来的一些要求,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尽量去满足;对于作者急需我们来解决的事情,尽快去完成;通过彼此间相互诚信的交往,获得作者的信任,建立长久的朋友关系。一旦和作者有了较好的联系之后,通过经常和作者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学术信息,从而提高自我专业修养,寻找选题方向。也可以获得一些优惠参加学术活动的机会,认识更多的专家学者。还可以通过作者朋友之间的推荐,获得新的选题意向和新的作者。

  6创新出书形式,提高选题实现

  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因其学科发展迅速,其选题内容往往很热很新,这种特殊性要求其成书相对较快,才能保持时效性,引领市场先机。为了提高选题的实现度,我们可以创新出书的形式。

  (1)以专题形式成书。

  对于写书,从写作投入来说,多人撰写比一人撰写省力省时。所以,可以把写书当作写文章,也就是说,以专题的形式成书,一位作者负责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可以是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多篇文章。一方面可以减少作者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成书的时间。关键是,主编要对书的内容和定位事先做好规划,编辑对文章的撰写有统一的编写要求,从而提高文字质量和出版效率,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学科进展性的图书,主编定好几个方向,邀请每个方向上有代表性、有权威性、有影响力的作者来撰写,一人写一篇,最后做好整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生物学年鉴》则是很好的一个操作模式,该书的主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华人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和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吴家睿研究员。每年选取几个热点方向,邀请一批前沿领域的专家撰写进展性的综述文章,内容新颖而前沿。虽然一本书都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但是聚焦了前沿热点信息,对读者了解科学进展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2)通过访谈形式成书。

  科技离不开科普,在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内,我们也需要一些高级科普读物来满足一些初学者的需求,以便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更快地理解知识的内涵。目前的科研工作者,虽然积累很多,但往往忙于科研而没有富裕的精力去写书。这样对于策划编辑来说,虽然有很好的写作题材以及合适的目标作者,但是,将科研工作者的知识转化成图书的这个过程往往感到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以访谈的形式成书。策划编辑在选定一个题材时,在前期做好选题规划后,用采访的形式与科学家们进行交谈,并采用笔录或者录音的形式将谈话内容记录下来,然后再整理成书。以这种方式成书,占用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很少,编辑在整理的过程中同时也进行了编辑技术方面的工作,稿件质量本身也会很好,更有利于后续流程的运作。

  7结语

  综上所述,选题策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多。对于从事生命科学前沿专业图书策划的编辑,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面对其学科的特殊性,要想策划出好的选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①提升自我专业修养。密切注意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新动态,不断加强学习。只有具备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有能力了解学科的总体和前沿,在高起点上开发出优秀的选题,更为容易地甄选合适的作者。②要精通业务,做出版的行家。对图书市场有正确的判断,对选题开发有专业的途径,对编辑出版要有创新的举措。③要紧盯一线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学术团队,做好服务,做好开发拓展。如今,数字出版浪潮的来袭,使传统出版业面临严峻的考验。但无论传统出版或是数字出版,不变的是内容。因此,选题策划编辑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始终聚焦在内容。新形势下,在生命科学前沿一线工作的策划编辑只要有领先的超前意识以及大胆的创新精神,就会让图书出版跟学科发展一样生机蓬勃。

  生命科学的论文 篇5

  1我国的中医现代化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我们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让中医学与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相结合,这样就能为中医学实现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契机。本文将从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出发,提出对中医学发展的新的见解,并对这一见解在中医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做出相应的探讨。

  2中医学发展中生命科学技术的分析思路

  通过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会发现,生命科学技术能够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们之间已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且生命科学技术成了中医学发展的推动力。即使是这样,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也要遭遇一个瓶颈期,因为很长时间以来,阻碍中医学发展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为了保证我国中医学的发展,我们必须在生命科学技术上找到一个发展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是我们发展中医学的关键,那么这个突破口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呢?我认为其一是,中医中症状的科学解释。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之所在。而所谓的辨证就是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通过中医学的思维,以辨明疾病的原因。诊治的时候,我们要着眼于症状。因此,中医学的症状理论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所以中医症状理论研究作为中医学发展现代化的突破口是理所当然的。其二是,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药方和药剂是中医用于临床防治疾病的形式和手段,药房和药剂本质就是阐明药物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所以我们如果想要揭示他隐藏的科学内涵,我们可以要对症状进行规范化的研究,并把对它的描述由定性变成定量。为了能做到这些,我们可以围绕中医学上望、闻、问、切的手段和方法所能获得的资料,建立一个可以定量检验的数学模型,为症状的科学内涵的研究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按照这样的说法,我们确定生命科学技术的分析思路是把症状作为机体的一种异常功能状态,不应该奢望在解剖学上找到相对应的组织、器官,而应该在基因组、蛋白质组、细胞组等上寻找其具体的功能网络。而且我们还要在阐释具体功能网络时,不仅要有反映患者症状和体征的研究,而且还要有反映患者心理状态与遗传背影的相关信息。做到这些基本上就能全方位阐释症状的本质。

  3中医学发展中生命科学技术的实施策略

  通过上述我们一系列的分析,我们基本上就能得出中医学现代化的实施策略。第一,我们要找出和完善一个能快速而高效的提取和分离中草药里化学成分的方法和思路。比如,我们可以利用LC-MS、GC-MS等技术来建立一个中药成分的代谢产物组,来科学地解释中医中中药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为日后的中医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第二,我们还要找到和完善一个能够适合中医药物的筛选方法。现实中由于中草药的成分比较复杂,并且是它里面的多种成分发挥药效,所以,用对西药筛选的方法难以完成对中药的筛选。我们需要从生命科学技术出发,找出一个从细胞、器官及整体水平上进行药物筛选的方法。

  4结语

  在上个世纪我们对中医学的研究还停留在用西医的方法和手段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用单纯的西医理论来诠释中医显得有些片面,所以很长时间以来,我们对中医的现代化发展研究并没有突破。而事实上,中西医只是在用不同的方面研究生命活动的规律,他们互相影响,都是我们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让我国的中医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它必须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相结合。我们相信,我们的中医学只有按照这种思路发展,它才能走出国门,在世界医学史上大放异彩。

  生命科学的论文 篇6

  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具有除目镜与物镜之外的图片放大功能,可以随时采集和记录检测信号,观察活细胞的结构及特定分子、离子的生物学变化。其选择单色性较好的激光作为光源,从根本上消除了色差。物镜的焦平面上加了一个带孔挡板,阻挡了焦平面外的杂散光,进一步消除色差。样品被分解成二维或三维空间上的无数个点,激光束逐个扫描成像,进而组成整体的平面或立体图像,计算机代替肉眼或照相机进行观察或摄像,数字化的图像在电脑中进一步处理,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该仪器还使用了光电倍增管,将微弱的信号放大,大大提高了灵敏度。由于以上优点,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以应用到几乎所有有关细胞研究的领域。如原位鉴定细胞或组织内的生物大分子,观察细胞或亚细胞的形态结构;无损伤实时检测分析活细胞,并研究其形态和功能;在一个样品上同时进行多重标记,实时观察等。

  2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在荧光成像技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荧光探针需具备优良的光物理性质,以便于激发和检测,且不与生物基质同时被激发,还要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和摩尔消光系数。荧光探针的溶解度要大,便于溶于缓冲液或细胞培养液中,且热、光性质比较稳定,有特异性标记位点。荧光探针需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于进入细胞内。荧光探针大致分为两类,包括化学类和生物类。化学类包括有机染料、纳米材料(金纳米粒子、半导体量子点等)及金属配合物等。生物类包括藻胆蛋白、分子灯标及基因编码荧光蛋白等。荧光探针在化学、光学、生物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但是,目前仍缺少有效的分子探针识别疾病分子水平上的独特位点,故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病理研究比较困难。

  3荧光成像技术的应用

  3.1蛋白质、金属离子的检测

  生物体的生理状态可以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生命活动离不开各种酶的作用,而酶大多是由蛋白质构成的,故研究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在认识生命活动过程中至关重要。刘亭延等采用荧光成像技术构建了一种检测人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该方法以碳量子点为标记染料,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人血清蛋白,优化实验条件,最终得到清晰的电泳图。段相国等建立了一种HCVNS3/4A蛋白酶在小鼠体内瞬间表达的模型。金属离子在生物学中起重要作用,金属离子与荧光探针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细胞内金属离子的变化。Michael等选用Indo-1为模板,合成了一系列检测Ca2+的荧光探针,可用于确定活细胞中特定位置的Ca2+浓度。Sare等合成了Zn2+的荧光探针,并应用到细胞中Zn2+的检测识别中。人们还建立了Mg、Cu、Hg、Cd等离子的检测模型。荧光成像技术应用于蛋白质及细胞内金属离子检测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荧光探针不能通过细胞膜、成像过程对细胞造成损害、检测方法不统一等,因此,建立统一、低损害的荧光成像检测技术仍是极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3.2肿瘤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目前,肿瘤的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显微形态学观察,从而在细胞层面上了解肿瘤细胞的类型与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检测手段不断进步。荧光成像技术以其操作方便、标记靶点多、灵敏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肿瘤跟踪成像研究中,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高苒等建立了一种小鼠肿瘤模型,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活体荧光成像仪可直接从整体和细胞水平上观察肿瘤,了解宿主与肿瘤间的作用。至今为止,人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该技术应用于体内时需要考虑复杂的体内环境,动物组织会产生背景噪音,影响该技术的发展应用。

  3.3药物新剂型研究

  为了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发展药物新剂型尤为重要。荧光探针的不断发展使荧光成像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可用于对药物运输过程、细胞屏障跨越方式、药物释放过程等的观测研究,它的迅速发展也大大促进了药物新剂型研究的迅速发展。陈刚等研究了荧光探针经内耳给药后的转运通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追踪了整个运输过程。钟华等构建了一种装载抗癌药物阿霉素的新型纳米胶囊,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跟踪观察药物投递释放过程,为新剂型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平台。目前,类似的研究虽然较多,但仍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诸如荧光探针毒性、生物体内相容性等问题还没有解决,没有合理的规范,难以规模化生产。

  4结论与展望

  荧光成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加深了人们在分子水平对生命科学的了解,生命科学的研究也进一步推进了荧光成像技术的发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操作简单,应用广泛,荧光探针易于制备,荧光信号强,荧光成像技术可用于蛋白质、金属离子的检测,在肿瘤等疾病的检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还可以实时跟踪检测给药过程,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提供新的平台。目前,荧光成像技术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为:细胞在可见光区有自发荧光,掩盖了标记分子信号;难以实现对分子的长期标记检测。荧光成像技术是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间的重要纽带,三者将相互促进,不断进步。

  生命科学的论文 篇7

  一、迷你实验———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

  迷你实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在中译本中均置于旁栏,每个迷你实验仅由实验过程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展现了实验的核心内容,可在实验室或者家庭中完成,简单易行,侧重于从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角度强化补充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相对导航实验而言,迷你实验的实验过程和分析更加具备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很明显,迷你实验也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的线索来体现的。迷你实验大多以模拟动手操作的实验为主。迷你实验在全套5本教材中共有52个,是几类实验设置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大致可分为模型建构型、技能探究型、知识运用型。例如,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迷你实验14个,涵盖了上述3种不同的类型。在模型建构型迷你实验中,有图表绘制类(如绘制激素水平图,将一段时间内的激素水平数据转变为曲线图);有模拟类(如模拟小肠内的吸收过程、模拟疤的形成、模拟肾的功能)。在“确定繁殖速度”这一迷你实验中,利用硬币来模拟细菌的分裂,并且要求将数据绘制成图表。这个实验基本上可以说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这一探究实验的模拟版本,但操作更简单,结论更直观。在技能探究型迷你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体验等得出有关结论,从而训练并提高学生相关的探究技能,特别是训练学生与整个探究过程相关的某一技能,如“比较食物的脂肪含量”这一迷你实验,将3份不同的食物依次放在牛皮纸包装袋上,放置30min后移走食物,观察牛皮纸上的油腻印迹和湿的印迹来比较不同食物中脂肪的含量。

  二、实验室———完整实验,强调科学方法运用

  相比于导航实验设计和迷你实验而言,“实验室”在教材目录中已经呈现,这充分显示了“实验室”在美国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同样,“实验室”在实验整个的设计流程上显得正规而完整,一般有“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运用”等。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的实验还有“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分析数据”等实验过程。同时,“实验室”强调科学方法运用概念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如“色盲测试———形成一个关于男女色盲的普遍性的假说”,还有利用互联网、模型建构等方法进行的实验。这些实验都强调了科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中共有“实验室”实验14个,平均分布于七章,每章两个。具体的14个实验是:测量皮肤的面积、利用互联网、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颗粒大小与吸收、心脏如同一个泵、自主设计———血型反应、肾的结构、模型和发明、提升反应时间、自主设计———皮肤敏感度、解释插图、改变身体比例、微生物和疾病、自主设计———有抵抗作用的唾液。在这些实验中,无一例外地都是先提出现实世界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再提出实验目标,提供备选的实验材料,按照提供的实验过程来进行操作,然后得出结论并加以应用。因为这套教材对应的是美国初中阶段的学生,所以大多数“实验室”中的实验并没有对学生有实验方案设计方面的要求,但对于实验的结论和应用,已经蕴含着一定的理科思维,将实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实验,其结论和应用一是比较所检测的橙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二是推测为什么维生素C的含量有差异?另外,必须要提到的是,在“实验室”中有部分实验是“自主设计”,如《生命科学人体》这一册14个“实验室”实验中有“自主设计”实验4个,在这些“自主实验”中,一般的流程是:现实世界的问题———形成假设———验证假设———分析数据———结论和运用。很明显,“自主实验”的要求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实验室”实验,已经有了实验方案设计上的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更高,旨在通过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培养他们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三、家庭实验室———拓展延伸,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导航实验属于学习前实验,由学生在家中完成;迷你实验属于学习中的实验,大多由学生在家中完成,少部分在学校完成;实验室实验由于其要求的增加,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完成。而“家庭实验室”则是在书末单独列出,是来自厨房、装废品的抽屉或者庭院的实验设计,明确要求学生在家中自主完成。家庭实验室在每册书中通常有4~7个,这些实验通过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提示科学概念是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的,它不仅仅用于课堂,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命科学人体》中共有家庭实验室7个:测量黑色素、维生素调查、血液的组成、构建葡萄糖模型、瞳孔的本领、辨识碘、酸性防护。从实验流程上看,都是相似的:现实世界的问题———实验过程———结论和应用。从实验内容上看,有的是调查和数据收集(如维生素调查),有的是测量(如测量黑色素),有的是模拟实验(如血液的组成、构建葡萄糖模型等)。作为上述3类实验的补充,“家庭实验室”基本上涵盖了实验的各种类型,但实验材料更加容易得到,实验过程更加简单直观,实验结论更加清晰明了,实验应用更加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家庭实验室”更进一步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最后的“结论和应用”,也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综上所述,美国中学生物教材强调在实验中体验学习,体现了“通过做实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美国中学核心理科教材《生命科学》中实验栏目的设计,从引领学习,进行实验后批判性思考的“导航实验”到简易探究,训练科学技能的“迷你实验”,再到通过完整的实验流程,强调科学方法运用的“实验室”,然后以“家庭实验室”作为拓展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些实验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凸现了生物学科的理科性,培养了学生的理科思维。所以说,该教材从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及时修正错误概念,最终实现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这一目标。这些实验设计的理念与操作,对中国中学生物的实验教学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