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谘原文及译文

第1篇:李谘原文及译文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峘贬死袁州,因家新喻,遂为新喻人。谘幼有至*,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召试中书,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历三司、开封府判官,再迁左正言,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帝幸亳,以劳,迁尚书礼部员外郎。会*南饥,徙*东转运副使,为度支判官。擢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超迁本曹郎中、权知开封府,数月,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复枢密直学士、知永兴*。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是岁,禁中火,仓卒营造,应办举集。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知谏院事。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卒,赠右仆*,谥宪成。

谘*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无子,以族子为后。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务)

a.因家新喻家:定居。

b.权知开封府权:代理

c.句献私商人私:勾结

d.是时榷茶法浸坏授:侵害

5.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父留乡里请外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6.下列对原文有荚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谘从小至情至*,他父亲把他母亲给休了,李谘就日夜嚎哭,不吃不喝,母亲回来了,从此他就成了有名的孝子

b.李谘曾经向两富太后上书削减*费,朝廷下诏让李谘和御史中丞刘筠等人办理此事,结果景德年比天禧年减少*费十分之三以上。

c.李谘从永兴回京之后,主管三班院,后因罪降为左滦议大夫,皇宫失火后,李谘很快就修建好了皇宫,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d.李谘在枢密院任枢密副使的时候,专门花气力废除不合法度胡乱的赏赐,抑制下面官吏希图恩赏的侥幸心理,人们认为很称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日:“不如李谘。”

(2)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

(3)时陕西缘边数言*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

参考*:

4.d(浸:渐渐)

5.d乃:于是,就(a以:连词,因为/介词,凭借,根据;b其:代词,那些/副词,一定;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

6.c(“李谘很快就修建好了皇宫,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错,任户部侍郎是“遭父丧,起复”之后的事。)

7.见参考译文划线处。

评分标准:

(1)“会”、“阙”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寝兵”、“边馈”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数”、“给”、“奉”各1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谘,字仲询,唐朝赵国公李峘的后人,李峘被贬死于袁州,他的后人就住在了新喻这十地方,所以李谘成了新喻人。李谘小时候就表现的至情至*,他父亲李文捷把他母亲休了,孛谘就没日没夜的嚎哭,不吃不喝,父亲心疼他就让他母亲回来了,从此他就成了出名的孝子。科举中了进士后,宋真宗对左右大臣说:“这是个能照顾亲人的人。”提升能为进士科第三名,援以大理评事、舒州通判等职,并在中书省应试,做了太子中允、集贤院直学士。后又在三司,主理财赋、做过开封府判官,又升任正言,后去外地做了淮南转运副使。皇帝巡幸亳州这个地方,因为他有功劳,就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当时正赶上*南闹饥荒,就被派出去做*东转运副使,为度支判官。后又做了皇帝的秘书,专门为皇帝起草文件。寇准屡次改动李谘拟定的文件,李谘很不高兴,因为父亲在家乡就请求出京做地方官,于是就当了荆南知府。恰逢翰林学士这个官位空缺,宰相原定的是别的官来当,皇帝说:“不如李谘当好。”李谘就当了翰林学士。

宋仁宗即位,提升为本曹郎中、开封府的代理知府,几个月后,又做了三司的代理长官,做了右谏议大夫。曾向两宫太后上奏说:“天下的赋税都是有定数的,现在西北停战将近二十年了,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边疆防守的*队虽然不能撤销,那些不是*队本职业务的共他事务的不必要的花费应该全部削减用来增加下面的待遇。”朝廷就下诏书让李谘和御史中丞刘筠等人共同商议削减多余费用的事,拿景德年和天禧年相比较,核算后朝廷削减多余费用十分之三以上。

当时陕西边境守*多次上奏朝廷说*粮不够,朝廷计算后发现内府的钱还不够支付一个月的俸禄,章献太后很担忧这件事,命令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李谘等人筹划这事。李谘说:“原来的法律规定商人到陕西边境纳粮,结算支付给商人的茶叶、犀角、象牙和缗钱,给的虚价是实钱的多倍,商人只要出十四文钱,就可以得到官府百文钱。”李谘请求变法用实钱纳粮,实钱售荼,粮食、茶叶与犀象、缗钱这三样相互之间不得分贵贱。规定实行之后商人果然失去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到处都在埋怨指责李谘。李谘以疾病为借口多次请求出京任地方官,后朝廷改任他为枢密直学士、洪州知州。李谘离开京城几个月后,御史台的鞫吏王举、句献等人勾结商人,购进了很多慈州的明*,恰好根据茶法不计算亏损虚费的钱,假称增加赋税百万缗,来企图得到朝廷的恩赏。李谘因失察的罪名而撤职。过了很久,任命为给事中、杭州知州,后来恢复枢密直学士的职务、任永兴*知州。永兴*的那些倚仗祖上的荫功行无赖之事的官家子弟,李谘对他们全部施以杖刑,永兴境内一片安定。回京以后,主管三班院,后来因为推举官吏犯罪降为左谏议大夫。后又代理三司使长官,这一年,皇宫着火,李谘仓促之间修建皇宫,应该办理的全都办好了。提拔为尚书礼部侍郎,又任命为枢密副使。几个月后,李谘父亲去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复职,转任户部侍郎、知谏院事。这时榷茶法渐渐损坏,朝廷于是下诏让李谘、蔡齐等人重新商议这件事。李谘因为从前由于变法获罪,坚决推辞不答应。朝廷于是恢复使用李谘改变的法规,内容详细记载在《食货志》里。李谘死后,朝廷赠给他右仆*的官职,谥号宪成。

李谘本*能明确分辨是非,能完备的了解谋身治世之事,他处在繁琐的事务和突然的变故当中,但处理起来总像很悠闲的样子,属吏不敢欺骗他。在枢密院的对候,专门致力于废除胡乱的赏赐,抑制下面图恩赏的侥幸心理,人们认为很称职。他没有儿子,以同族兄弟的儿子为自己的后嗣。

第2篇:李寄原文及翻译

李寄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记》。李寄是汉武帝时期将乐人,她小时候因斩蛇除害而名传古今。下面我们来看看李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李寄①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⑩。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穴kou。蛇出,吞啮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怀剑(21),将犬(22)。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灌之(24),以置穴kou。蛇便出,头大如??25),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32)。

注释

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息):低湿之地。

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⑦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

⑧啖(dàn淡):吃。

⑨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

⑩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

(12)朝(zhāo召):初一日。(13)啮(niè聂):咬。

(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yíng提营):汉初临淄淳于意*。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

(18)潜行:偷偷逃走。

(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责):咬。

(20)诣:到。

(21)怀剑:怀中藏剑。

(22)将犬:带着*。217(23)米糍(cí词):用米蒸制的食品。

(24)□(chǎo吵):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

(25)??jūn君):谷囤。

(26)创:伤口。

(27)髑髅(dúlóu独楼):死人头颅。

(28)咤(zhà乍):感叹。

(29)汝曹:你们。(30)哀愍(mǐn敏):哀叹、怜悯。

(31)聘:送礼物以迎娶。

(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参考译文:

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

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李寄就放出*,*跑上前就咬,李寄从后头斫出几处伤口。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

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她父亲为将乐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赏赐。从这以后东冶没有再出现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

第3篇:《李寄》原文及翻译

对于《李寄》大家都了解吗,那么《李寄》的原文是怎样的呢?应该如何进行翻译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李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寄①

东越闽中有庸岭②,高数十里。其西北隰中有大蛇③,长七八丈,大十馀围④,土俗常惧⑤。东治都尉及属城长吏⑥,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⑦,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⑧。都尉令长⑨,并共患之。然气厉不息⑩。共请求人家生婢子(11),兼有罪家女养之。至八月朝祭(12),送蛇。蛇出,吞啮之(13)。累年如此,已用九女。

尔时预复募索(14),未得其女。将乐县李诞家(15),有六女,无男。其小女名寄,应募欲行,父母不听。寄曰:'父母无相(16),惟生六女,无有一男,虽有如无。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17),既不能供养,徒费衣食,生无所益,不如早死。卖寄之身,可得少钱,以供父母,岂不善耶?'父母慈怜,终不听去。寄自潜行(18),不可禁止。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19)。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20)。怀剑(21),将犬(22)。先将数石米糍(23),用蜜□灌之(24),以置。蛇便出,头大如??25),目如二尺镜。闻糍香气,先啖食之。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26)。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27),悉举出,咤言曰(28):'汝曹怯弱(29),为蛇所食,甚可哀愍(30)。'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越王闻之,聘寄女为后(31),拜其父为将乐令,母及姊皆有赏赐。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其歌谣至今存焉(32)。

注释

①本篇写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故事。用反衬手法,写出了李寄非凡的勇敢和机智。

②东越:汉初小国。在今浙*东南及福建一带。闽中:郡名。庸岭:山名。在今福建邵武县。

③隰(xī息):低湿之地。

④围:计量圆周的长度单位,旧说尺寸长短不一。

⑤土俗:当地风俗。此指当地百姓。

⑥东治:据《晋书地理志》'建安郡'下注,'东治'当作'东冶'。东越国都,在今福建福州市。都尉:郡之*事长官。属城长吏:所属县城的长官。长吏,地位较高的县吏。《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⑦下谕:下令,晓谕。巫祝:古代以歌舞娱神、与神交通的人。

⑧啖(dàn淡):吃。

⑨令长:皆县官,万户以上的大县为令,万户以下的为长。

⑩气厉不息:指大蛇气焰凶猛,为害不止。(11)家生婢子:即'家生婢',奴婢生的女儿。

(12)朝(zhāo召):初一日。(13)啮(niè聂):咬。

(14)尔时:这时。预复募索:预先又招募寻找童女。(15)将乐县:县名,在今福建西北部。

(16)无相:没有福相。

(17)缇萦(tíyíng提营):其父因罪当受肉刑,缇萦随父入长安,上书请为官婢以赎父罪。汉文帝怜而赦其父罪,并除肉刑。事见刘向《列女传》。济:救助。

(18)潜行:偷偷逃走。

(19)告请:向官府申请。咋(zé责):咬。

(20)诣:到。

(21)怀剑:怀中藏剑。

(22)将犬:带着*。217(23)米糍(cí词):用米蒸制的食品。

(24)□(chǎo吵):用炒过的麦子磨成的面粉,俗称'炒面'。

(25)??jūn君):谷囤。

(26)创:伤口。

(27)髑髅(dúlóu独楼):死人头颅。

(28)咤(zhà乍):感叹。

(29)汝曹:你们。(30)哀愍(mǐn敏):哀叹、怜悯。

(31)聘:送礼物以迎娶。

(32)歌谣:当指歌颂李寄斩蛇的歌谣。

参考译文:

东越国闽中郡有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大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要吃十二三岁的童女。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只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他们一同寻求人家奴婢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罪犯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用了九个童女。

这时,又预先招募寻找,没有招募寻找到祭祀用的童女。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绩,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

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李寄就放出*,*跑上前就咬,李寄从后头斫出几处伤口。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

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她父亲为将乐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赏赐。从这以后东冶没有再出现妖邪的东西,有关李寄的歌谣到现在还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