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养成教育及教师职业道德研究
第1篇:教师养成教育及教师职业道德研究
教师养成教育及教师职业道德研究左玲教师养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过程,它是指受教育者在通过教育实践、亲身体验和日常生活、教师文化的陶冶下,自然养成教师*素养,塑造教师人格的过程。养成教育不能仅注重培养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注重教师文化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的熏陶。
一、教师养成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一)教师养成教育的概述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养成教育,是一种狭义的养成教育,一般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的发展,当今的养成教育是指个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培养和训练,借助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而形成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这是一种广义的养成教育。教师养成教育,指教育者通过长期的*的训练和实践,从非教师*人员逐渐向教师*角*转变的过程。教师养成教育在教师养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教师养成教育都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始终。教师养成教育中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格气质方面的养成。其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是教师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是成为教师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广义讲上它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荣誉等方面。狭义上讲,教师对教师职业和对学生的热爱。教师“爱”使得教师内化职业道德规范内在动力。孔子的《论语》是最早集中反映我国传统教育对师德的规范言论。比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今我国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终身学习。
二、教师养成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养成教育是个体在长期的实践和训练、文化熏陶以及生活体验下,自觉主动的生成稳定品质和素养的过程。教师的养成教育同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实践、教师文化熏陶、自然生成教师*素养。如何形成教师养成教育呢?需要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其支撑,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养成教育问题。同时,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是教师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是成为教师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两者之间是辩*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
三、教师养成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职业意识淡薄
教师职业意识包括:其一,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和认识。指教师的地位、作用、职责;其二,教师职业的动机和态度。指个体为什么要做教师和从事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其三,教师职业意向。指个体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愿望和倾向;第四,教师职业情感体验。指个体对从事教师职业是否喜欢,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很多教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其稳定、生活规律,从功利主义出发带来的是物质利益。对教师职业的本身意义理解不够。这不利于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感,树立良好的教师理想和信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欠缺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了解并掌握师德知识是教师进行自我行为调节、教育学生、促进教学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此外,教师的职业情感低落,有些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下课后离开教室,很少与学生交流感情,以至于对学生的关爱很少,对职业没有情感,谈何师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指教师爱生之心,爱业之心和平等之心。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真实教学情境中才能够逐渐养成这种心。教师有了心自然能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与内化。
(三)教师职业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职业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能力或教学基本能力;二是教育科研能力。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把以上两个教师职业能力平衡处理其关系。如果没有教学基本能力,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就不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际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教育科研能力,则只能成为单纯而机械运用技能完成教学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善于发现、批判、反思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教育家”。
(四)教师职业*格存在偏差
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个*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只有个*方能影响个*的定*,只有*格才能养成*格。”教师职业*格是指影响并支配教师的实施职业行为的心理因素。良好的教师职业*格主要包括:热情开朗,乐观主动,积极向上,富有*,富有童心,自信活泼而幽默,情绪稳定,态度温和,平易近人,善于合作反思和自控,执着而有耐心,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等等。有很多教师因为社会、家庭、经济、工作、科研等压力使得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控力差,抑郁,缺乏意志力和自信心等等。
(五)固守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以课程培训为主,以知识技能为本位。在对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分的完成,而忽视对教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格气质方面的养成。目前,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脱节,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风。从而形成了教师培养模式注重教师的“外调”,轻视教师的“内养”。
四、完善教师养成教育的建议
(一)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其一、课程结构的设置也不合理,学科*课程比例大,选修课程也是学科*方面的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占20%,而能够体现师范*的教育*类课程只占10%,其课程内容上是“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内容脱离了中小学教育。其二,教育实践课程开展的少且形式单一只有教育实习,都是在最后一年进行。所以,我们调整应该调整*课程和公共课成的比例,同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应和中小学校形成合作关系,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去见习。
(二)加强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育
很多人选择教师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意识淡薄,所以应该对师范生和在校的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使他们感受到作为未来教师的重要使命.比如:定期开讲座,开展教师职业规划比赛。
(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会成为学生的模仿的对象,换句话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拥有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渗透,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
(四)完善教师养成教育的机制保障
我们需要建立教师养成教育的保障机制,以使教师养成教育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其一,建立制度保障体系。以《中华*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为前提,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将其具体化为一系列有*作*的规章制度;其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对教师的管理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其三,实施教师评价。针对教师养成中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的建议,使教师在养成过程中及时改正、及时养成、促进教师养成教育的发展。
(五)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树立自我教育以个体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又称自我修养。而教师养成教育就需要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意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进行自我反思、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慎独、防微杜渐、循序渐进、积善成德。
第2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
授课基本内容
教师职业与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与特征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授课内在逻辑结构
一般--特殊(社会分工--教师职业--教师职业道德)
主观世界: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抽象)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具体)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政策)
客观世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自己)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践行(对外界)
一、教师职业与发展
命题热点
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教师*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教师职业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教师职业的基本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准则,以及
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也可以说,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
在职业生活中遵守、履行职业道德规范或准则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
质。
二、教师职业的基本特征
教师劳动具有复杂*
教师的劳动具有创造*
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
教师劳动具有长效*
教师劳动具有奉献型
劳动方式的个体*和教育成果的**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
一、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
二、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
三、教师的语言道德
四、教师的交际道德
五、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
第三节 教师*化
一、教师*化的定义
教师*化是指教师在整个*活动中,通过终身*训练,习得教育技能,实施*自主,
体现*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长期过程,包括*智能、*道德、*自主和*组织。
二、教师*化发展的现实意义
1、教师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2、教师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
3、教师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
4、教师发展是教师自身幸福感的源泉
5、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一、忠诚于*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二、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献身教育
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教师职业的灵魂和核心
3、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马卡连柯: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和特征
第一节 教师道德概论
一、道德
1、道德的起源
2、道德的涵义道德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
3、道德的分类
二、职业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涵义
2、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德品质。
在一般意义上讲,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用以调节教师与社会、教师与教育事业、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相互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和品质。 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尊重家长、严谨从教、团结协作、为人师表
3、教师职业道德的特*
与社会公德具有共同*、相对**、相似*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
(2)从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
(3)从教师职业及个人修养来看,师德具有导向*
(4)从教师的人格评来看,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
第三节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
1、教育功能
2、调节功能
3、促进作用
<诗经?礼记>[礼仪"出处。道德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的意识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内涵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治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认识和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各种道德观念的形成等。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内容
一、道德观念
由善和恶、荣和辱、正义的非正义等概念组成的道德意识的最基本形式。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生活中,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对具有道德现象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协作是靠风俗习惯维系的,还没有形成明确的道德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
二、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止、行为、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道德情感可以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进行分类,在道德情感的内容上,可分为正义感、责任感、自尊感、羞耻感、友谊感、荣誉感、集体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情感等等,在道德情感的形式上,直觉的道德感是由具体情境引起的,以迅速产生为特点,对道德行为具有迅速定向的作用,形象*的道德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是通过形象思维发生作用的一种道德情感,如儿童看一本小说或一部电影后,小说或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引起儿童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感是一种在认识道德伦理基础上产生的自觉的,概括*的情感,它具有稳定*,深刻*和持久*等特点,是道德情感中最高级的形式。
三、道德意志
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也是构成个人道德品质的要素。
它能促进人们将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帮助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克服内外部的各种困难障碍,帮助人们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言行和情感,克服内外部的各种困难障碍,坚持自身认定的行为方式,形成行为习惯,当人们坚持某种道德的正义*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里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和一贯*。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自觉地磨练自己的道德意志,就成为培养和造就个人道德品质的关键之一。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地克服困难并做
出行为的毅力和坚持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是在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信念的体现。它使教师能够时刻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作出行动的抉择,并在道德行为整体中坚持一贯,长时间地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并最终实现和完成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特点:意志坚定*、坚持*、果断*、自制*
四、道德信念
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就是人们通过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了解,在自身强烈的道德情感驱动下,对履行某种社会道德义务产生的强烈的责任感。
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内心的确信。是构成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和持久*。
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教育职业、教育道德理论及基本道德主张、原则的确认和
信奉。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是教师提升素质的关键所在。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表现是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1、教师的幸福
定义:教师的幸福与钱多少无关,关键是培养出自己尊敬的学生。教师的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或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教师需要四种意识:一是敬业意识,把教好书、育好人当成头等大事;二是乐业意识,要从内心真正爱学生,见到学生就觉得乐,觉得喜欢;三是职业规范意识,教师的言行符合职业规范;四是勤业意识,要勤奋地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教师职业幸福的原则
? 教师的职业幸福观,应强调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 教师职业幸福观,应强调个人幸福与集体幸福的统一。
? 应强调创造与享受的统一。
2、教师的公正
(一)教师公正的涵义
所谓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可以说,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二)教师公正的内容
1、坚持真理
2、秉公办事
3、奖罚分明
(三)教师公正的作用
教师公正作为对教师职业的一项重要道德要求,在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
? 有利于学生形成公正无私的道德品质
? 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3、教师的仁慈
教师对学生仁慈的内涵首先表现在对学生心态的正反两方面。一是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宽容。而这两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
教师仁慈的主观条件
要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按仁慈的原则行事,教师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 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 拥有教育效能感--教育信心。
? 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 做学生的心理关怀者。
教师仁慈的要求
? 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他们的情绪变化,努力形成关怀学生的日常教学环境,使学生得到情感和心理上的有力支持,生活在一个具有安全感的心理环境之中。
? 应当了解必要的心理疏导技术和其他心理学知识,正确地帮助学生调节情绪,减轻焦虑和正确面对不同发展阶段上所遇到的心理问题。
? 对学业成绩不佳的学生要在帮助他们改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提高成绩的同时、首先要注意消除心理压力,让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对其他心理上的问题能够区分问题的*质,
予以合适的处理。
4、教师的义务
(一)教师义务的涵义
什么是义务,
教师义务是*教师的一种社会属*。教师义务既是社会、教师集体用以调节教师行为的手段,也是从教师个人自身的责任、良心和荣誉的角度出发,调节教师教育行为的手段。
(二)教师义务的内容
教师义务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尽职尽责,教书育人
? 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三)教师义务的作用
在教师职业劳动中,教师义务能起到自己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师工作*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
其次,教师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在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循教师道德要求,选择最佳教育行为。
最后,教师积极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5、教师的良心(康德、孟子)
一、教育良心的涵义
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
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
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
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二、教师良心的特点
教师良心作为教师道德的又一重要范畴,有其自己的特点。
? 内在*
? 综合*
? 稳定*
? 广泛*
? 崇高*
三、教师良心的作用
? 指导作用
? 调控作用
? 评价作用
6、教师的人格
定义: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在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
优良的情感及其意志结构、合理的心理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
倾向。
教师的语言举止、仪表风度是教师人格的外在表征
1、语言举止:科学准确严密精研,具有逻辑*和系统*。思想*,富有情感。
丰富形象生动具体。赋予启发*坚定*积极*。
2、仪表风度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我们对于国家的贡献,哪里还有比教导青
年和教育青年更好、更伟大的呢,"
教师的品格、*质与气质是教师人格的重要组成
1、品格
2、*格与气质
优秀教师的人格品质
(1)强烈的成就动机
(2)虚心好学
(3)具有*见解
(4)有毅力
(5)学习、工作有计划、有条理
(6)愿与别人合作
(7)与大多数人能友好相处
(8)同情和关心他人
(9)待人宽容
(10)具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1)注意自己的仪表和言行
(12)具有创造意识
(13)耐心意识
(14)兴趣广泛、知识广博
世纪教师人格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1)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激烈的*竞争要求教师具有更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严谨的治学态度。
(3)有要真诚的*意识。
(4)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
(5)严格的依法执教意识。
7、教师荣誉
一、教师荣誉的涵义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二、教师荣誉的内容
教师荣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内容和表达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教师荣誉主要体现在:
1、光荣的角*称号
2、无私的职业特*
3、崇高的人格形象
三、教师荣誉的作用
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器,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取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
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地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
最后,教师荣誉是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和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解读
一、新旧规范的对比
新<规范>从原来的8条改为6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在
保留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将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写进<规范>,充分表明责任与爱仍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灵魂和核心。首次明确规定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首次加入了教书育人这一条。首次增加了有偿家教、终身学习等。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终身学习--教师*发展不竭的动力
三、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依据
1、必须将其放在国家基本的法律框架内
2、必须遵循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的基本规律
3、必须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点。如教师劳动具有高度责任*、复杂*、示
范*及创造*的特点。
4、必须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起来。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拥护*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1、思想道德素质
2、依法执教
教师在所从事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含义:
辩*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人生观、强烈的事业心、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以及高尚的道德情*和远大的理想
新时期教师加强思想*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树立*主义远大理想
? 坚持思想基本原则
? 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 坚持真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
二、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的重点是理解教育的含义以及教师要忠诚与*教育事业的要求
教育的含义
教育的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
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活动
教育是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需要的人的活动。
1、忠于*的教育事业
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
含义:
表明了教师热爱教育,立志教育从事教育的献身精神
表明了*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相结合
2、忠诚*教育事业的作用
? 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体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范畴具有指导作用,是无产阶级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的根本要求,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标志。
? 规定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和*质,贯穿于教师道德发展的全过程。
? 他规定了教师道德行为的总方向和*质,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 关爱学生是教育爱的具体体现,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塑造灵魂的工作
? 关爱学生蕴含着社会主义法律义务。是<教师法>、<教育法>的法律规定
? 关爱学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教育本质
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四有新人。
关爱学生的作用
? 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
? 爱学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
? 爱学生是获得教学效果的基础
关爱学生内容:
教师要把关爱事业和关爱学生结合起来
要求教师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学生一视同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关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要建立法治化时代新型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平等关系。保
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要树立素质教育时代教师关爱学生的新理念
关心、了解、尊重、信任全体学生
教师关爱学生的正确途径
1、爱而不腻,严而有格
2、尊重信任,循循善诱
3、公平公正,一视同仁
四、教书育人
1、教书育人的含义
广义的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都是为国
家和*培养人才;狭义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将思想品德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通过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来教育学生
2、教书育人的内容
将德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
要向学生传授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要面向学生全面传授德智体美劳的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面向学生传递法律、法规常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书育人的要求
要以真为本教好书育好人
以情感、热爱为教书育人的源头水
结合学科特点来教书育人
4、教书育人的正确方法
方法要以马列主义*思想,用马列观点立场教书
结合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运用第二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深入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沟通心灵。
5、教书育人的方法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育人模式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课堂质量
把教书育人渗透到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具有多样*,主要包括
对教师工作的动力功能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
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对教师职业行为的调节功能
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五、为人师表
1、为人师表的含义
各个面都是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为人师表具有示范*
为人师表具有严谨*
为人师表具有激励*
为人师表具有可*作*
2、为人师表的基本内容
(1)教师行为示范的含义
教师行为时每个教师的心灵轨迹
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准则。包括教育原则、教育规则、言行标准、职业修养
和各项纪律
3、教师行为示范的作用和内容
保*教师与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社会人们形成爱教育事业
事业心和责任感,忠于职守、热爱学生
尊重家长、团结同事,服从领导配合社会,正确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4、教师行为示范的内容
*行为示范、思想行为示范、教育行为示范、道德行为示范、业务行为示范、
日常生活行
为示范
5、教师的语言示范
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身态语言
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启迪感染学生
教师语言示范的要求
称呼
礼貌
多用敬辞
6、为人师表的要求
做优秀品德的垂范者
叫高素质的教育者
三个面向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教育
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
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学生良好卫生运动习惯
7、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导思想
牢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
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牢记为*服务
率先垂范文明礼貌
终身学习
8、廉洁: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是教师形象的感人魅力。
六、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素养和教学水平。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论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修养是指个人在理论、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达到的水平,包括个人举止
仪表和风度、情感和待人处事所表现出来的素质。思想意识方面的陶冶、德行举止方面的锻炼、知识技能方面的学习
道德修养是道德意识和行为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反省和道德情*和道德境界。
道德修养。所谓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段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教师自身的道德情*和道德境界。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指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锻炼、改造和提高,以及由此所形成的道德情*和道德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为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根据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的要求,在道德方面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活动。经过锻炼而形成的教师道德品质。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
(1)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2)提高教育道德认识
(3)强化教育道德意识
(4)陶冶教育道德情感
(5)磨练教育道德意志
(6)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7)培养符合需要的教育人才
(8)必须建立*知识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9)*上有造诣
(10)有较宽的知识面
3、教师应注意能力的培养
(1)学习汲取新知识的能力
(2)不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揭示新规律
(3)培养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
第二节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1、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
2、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符合需要的教育人才
必须建立*知识为核心的知识体系 *上有造诣
有较宽的知识面
教师应该注意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有高超的教学艺术
第七章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第一节 教师职业教育的作用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成长具有榜样和带动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和重要*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紧迫*
2、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新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a。理论学习与促进实践相结合
b。组织教育与培养慎独能力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e。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
f。树立典型、形成良好风气
g。寓教于乐,提倡人文
h。师备教育与综合培养相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说理疏导法
(二)榜样示范法
(三)情感陶冶法
(四)实践锻炼法
第八章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如何践行教师职业道德
处理好四种关系:
1、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
2007年8月31日,胡**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特出,希望广
大教师 爱岗敬业 关爱学生 刻苦钻研 严谨笃学
勇于创新 奋发进取 淡泊名利 志存高远
*指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 要正确处理教师在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师的权利:指作为社会劳动者和*人员的教师个人,为顺利完成职业任务,在教育和教学中所享有的基本权利
1993年<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中教师权利具有以下特点:
1、让教师能动、创造*地进行教育教学
2、赋予教师教书育人的权利
3、确立了教师应享有的待遇
4、关注教师的成长
指教师在从事教师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法律和相关的职业道 教师的义务:
德规范要求,是教师对社会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1993年<教师法>对教师义务的规定中教师义务在教师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教育劳动的顺利进行。
2、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
3、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 教师在处理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教师在处理与教育事业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1) 理想层次--忠诚并献身于*的教育事业
2) 原则层次--忠于职守,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规则层次
不准有违于国家法律、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准参与和支持有损于国家利益的活动 不得在申请或晋升某一*职务或职位时,出示虚假的*资格*或做虚假的陈述 不准利用*职务或*工作(如招生、考试等)的便利,收受他人的财务
不准做污染或破坏教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事,如故意损坏教学仪器设施、说脏话等
2、教师与学校的关系(教师集体及其他工作者)
? ?教师在处理与学校的关系时所应遵循的职业道德
? ?教师之间交往的职业道德
? 三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交往的职业道德
3、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受教育者)
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 了解和研究学生
?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第九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评价概述
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
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地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其一,社会根据和标准。其二,现代评价技术手段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科学*的有效保*。其三,教师职业的评价主体具有多元*。
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
教师的职业道德评价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影响的深刻*
2、空间的广泛*
3、时间的持久*
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目的
四、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对教师行为的价值判断和仲裁,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善恶判断,激发教育个人强烈的责任感,一方面有利于维护和实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最后还有利于优化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1、指挥定向功能
2、教育发展功能
3、分等鉴定功能
4、督促激励功能
5、问题诊断功能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素质评价
1、道德理想
2、道德品质
3、道德修养
什么是评价的教育*原则
一、方向*原则
二、客观*原则
三、科学*原则
四、教育*原则
五、**原则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
善恶标准
具体标准
第四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
一、自我评价
二、学生评价法
三、社会评价法
四、加减评分法
五、模糊综合评判法
第五节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基本要求
一、肯定评价与否定评价相结合,以肯定评价为主
二、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以动态评价为主
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
四、定量评价与定*评价相结合,以定*评价为主
五、终结*评价与形成*评价相结合,以形成*评价为主
六、动机评价与效果评价相结合,以动机评价为主
第3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
【篇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由于对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道德品质上都有善有恶,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而社会又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样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品格,从而更出*的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来说,在其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它使教师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不断克服自身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和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教育任务。*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好青年一代,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当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篇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教师要实现自身道德品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转变,就必须注意把握和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知即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及其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等。这是师德修养的前提。行即行为,也就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师德修养的目的。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知和行是统一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识,连起码的道德善恶是非也分不清,不知道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符合,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违背,是不可能形成正确师德观念的。而学习了师德理论也并不能说明他具备了某种道德品质,如果只学不用,只说不做或者言行不一,说得冠冕堂皇也只能是徒有其名,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行只是一句空话。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师德观念不是自发产生的。教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美学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行为,什么是卑劣的行为,什么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什么应当具备这些道德品质等等,才能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形成师德观念,为师德修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道德理论,从而不断激发出道德情感,增强自身的道德意志和信念,为形成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实践*,教师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越正确、越全面、越深刻,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的自觉*才会越强。同时教师又要努力去实践道德理论,有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夸美纽斯说:“道德的实现是由行动,而不是由文字。”张载也曾指出:“若要成德,须是速行之。”这就是说道德知识必须付之于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事实上,教师的道德风貌、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他们的行为和事业表现出来的。因此,每一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品德实践,注重行,自觉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真正成为道德的高尚者。总之,只有坚持知和行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师德修养。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所谓动机,就是趋向于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和愿望。它是意识到了的行为动因,即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所谓效果,就是人们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和后果,它是人的行为的客观记录。
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互为存在、互为转化的两个要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思想动力。离开动机,就不会有行为的发生,也就谈不到什么效果。效果反映一定动机,动机本身就包含着对一定效果的追求并指导行为达到一定的效果。动机体现在效果之中,并通过效果去检验。动机作为主观东西,只有转化为效果才实现了作用,否则动机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空想或假想。效果又是不断产生新的动机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过程同样是动机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机来自于社会、对职业、对学生所负的责任;来自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作为教师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担负着向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责;自身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影响别人的素质……当教师把这些认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强烈欲望时,就形成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在动机。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教师要不断进行道德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断增强修养的动力;同时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把良好的道德动机转化为客观的、外在的、现实的实际行动。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实现师德境界的升华,既重视动机,又重视效果,才不会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对自己提出比较全面的要求,是师德修养中必须坚持的。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所谓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所谓他律(),就是指外部凭借奖惩以及各种制度规范等手段对行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在师德修养中,教师自身的内因——内心信念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懂得了师德要求的重要*,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格守*教师的道德要求,并会由于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履行了某种道德义务而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形成一种信念和意志,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勇于坚持这种行为。有了内在的师德信念,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不合乎师德要求,既使没有受到别人的指责和舆论的批评,也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责备,感到羞愧不安,促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我批评,从而尽力避免在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内心信念——自律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能代替的。尽管师德修养的内心信念是从教师内心发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统一体,但是这种内心信念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督促其坚持道德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个人是指具有一定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以及某种个*和特殊利益的社会一分子。社会是指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占有一席之地,都在以他的思想、道德、所做所为影响、作用于社会。
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中,个人与社会同样是相互作用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是一种自觉意志的行为过程,是教师个体清楚意识到各种利益关系,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凭借自觉意志控制和处理感情和行为的结果,是教师个人自觉意志的凝结。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每一步又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舆论的评价和监督。社会在道德上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为教师进行师德修养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努力方向。社会也通过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了师德修养的场所、机遇、有利于教师在精神上达到积极进取、美好*的境界,在事业中真正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得成就……在这过程中,离开社会,师修养就没有方向,就无法体现;而离开个人,社会提出的师德要求没有接受者,没有践行者,也就会落空。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个人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教师个人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以社会需要为目的,用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检点自己,提高认识,付诸行动,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自身价值。社会要尊重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给每个教师提供道德行为选择的客观基础,并通过好的环境、舆论、评价等方式促使教师道德品质的升华,达到崭新的道德境界。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师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进行师德修养中,创新与继承必须同行。必须在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借鉴传统的优秀师德,重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师德。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不同于以往旧教育的崭新事业,教师处于新的社会环境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会不断地遇到和提出新的问题,师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要不断创新。要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道德关系和行为规律加以认识,要保*教师工作的原则方向,实现教师对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所担负的使命,就必须创造出新一代的师德规范体系和内容。
总之,师德修养中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又要根据时代这一新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有所创新,才能在师德修养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篇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历史上的伦理学家指出过许多具体的条目。例如,儒家学派先提出的“内省”、“自讼”、“格讼”、“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躬行践履”等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尽管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有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一)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意义、价值与*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重要*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篇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管是师德认识的提高、师德情感的陶冶、师德意志的磨练,师德信念的确立,还是师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都不可能是短时期的、轻而易举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永无止境。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