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三篇
第1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篇课文需要2课时80分钟,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的第16课,主要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为了记载准确,李时珍不怕风险,亲自品尝草*,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分析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复习能够回忆课文的相关内容;
(2)能理解相关词语理解课文。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口语能力,说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5)能准确地朗读相关拓展阅读材料,搜集认识几种中*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2)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通过表达对人物的认识,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学生能够通过文章学习,学习李时珍的优秀品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四(2)班的学生。这个班使用的是苏教版教材,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教学后,这个班学生思维较活跃,有很浓的阅读兴趣,表达愿望比较强烈;
(2)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以及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体现中心的能力培养;
(3)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提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综合运用讲授式、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各种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自学、小组交流、汇报等环节完成课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采用抒发感受、情感朗读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和指导学生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设计特*: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围绕李时珍所说的话进行言语和思维训练。以课文中李时珍的语言为线索,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情感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课堂阅读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学,小组质疑、协作学习、口语交流、完成课文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写作方法,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提高,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资源选择与设计
(1)本节课是在学生电教室实施的。
(2)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
(3)专门为本课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2、大家回忆一下,在李时珍投宿古寺这一夜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看来,李时珍夜宿古寺,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出示幻灯片1)记得师徒俩说的这样一番话吗?谁来读读(幻灯片2)
4、生读
二、品读课文
(一)过度:他们到底吃了哪些苦呢?孩子们,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1、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通过第1自然段,体会他们走的路很多,时间很长。
(2)住的地方条件差(第四自然段)
3、指导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幻灯片)理解住这样的古寺的原因。
4、小结:原来,为了寻访*材,李时珍一心赶路,又专心扑在修订《本草纲目》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古寺,他毫不犹豫地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儿住一夜吧!”(齐读)
5、理解李时珍的品质:一心为民
(二)过度:他还吃了那些苦?
1、指导学生读5-7自然段。
2、提醒抓住师徒俩的说话表情、语言体会人物精神。
3、指导分角*读对话。
4、相机出示幻灯片齐读体会他们为万民得福,甘愿吃苦以苦为乐的品质。
5、理解“长年累月”并进行补充:李时珍从35岁开始重新修订《本草纲目》,在修订的过程中,他穿草鞋,身背*蒌,翻山越岭,直到现在,已在外奔波了15年了。
(三)过度:李时珍的“苦”绝不仅仅如此。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8-13
自然段,相信你们对苦会有更多的认识。
1、汇报,提醒抓住人物的动作进行体会。
2、小结,这一段抓住了“端详、扯下、嚼嚼”这些动词,把一个工作严谨的李时珍描写的生动传神。李时珍为了万民得福,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心中只有天下百姓。
3、同学们,这一切的担心和研究揣摩,全在纸上,(出示幻灯片)读
4、同学们,12小结的省略号表达的意思一样吗?(指导体会)
5、(出示最后一段的幻灯片)读,区分“似”指导读,体会工作时间长。
6、学习写作方法。
三、整体感知
1、如果说我们以前感知的苦是生活上的苦,现在,感受到的是修订《本草纲目》的*苦。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2、(出示幻灯片)再读李时珍的那段话,品味他的不易与精神。
3、正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万民的幸福,万民的健康,所以李时珍认为他吃的苦是值得的。
4、是他的这种精神完成了这本书,此时,瞻仰着他的像,你想说什么?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夜宿荒凉古寺一心为民
冒险品尝草*心系万民
月下记载*材万民得福
篇二:《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课题)同学们,在我国明代出版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医学史上的一部空前巨著,是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它还被称为“东方医*巨典”。这本书是(生:《本草纲目》)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生:李时珍)。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板书课题)
二、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1、看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
2、追问:他为了什么事而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察访*材,修订《本草纲目》)
3、为了察访*材,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和弟子庞宪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只能夜宿古寺。然而,对于这一切,李时珍却认为:我们修
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生齐读)
4、吃点苦就是——(吃一点点苦)难道修订《本草纲目》真的只吃一点点苦吗?我们常用“衣—食—住—行”来概括我们的生活,那么我们就从这几方面来看看他们师徒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5、默读课文1——7自然段,在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下面做上标记。
6、交流:他们的生活苦吗?你从“衣食住行”中的哪一方面感受到了他们的苦?
*体会行之苦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行之苦”?
行的时间长:a总时间长:好几个月了。b每天行走的时间长:饥餐渴饮、晓行夜宿。(理解词语意思)
行的路程长。李时珍和庞宪走遍安徽、河南、湖北。
教师补充:还有*苏和*西,上万里路,全靠两条腿走呀!
(2)师点拨:不走行吗?(珍贵的*材常常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之中),为了察访*材,他们走的都是荆棘丛生的小路,无人问津的荒野,虎狼出没的山林。他们每天就这样走啊走,一直走到什么时候?(走到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走到什么地方?(走到前不见村,后不着店。)走到心情怎样?(走到心里焦急起来。)
(3)、齐读第1、2自然段,再次来体会他们的“行之苦”。
*体会住之苦
导入: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知道大家的心都为李时珍师徒俩的住宿问题而悬着,那么,他们今夜到底住在何处呢?(破败的古寺里。)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古寺的破败?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交流: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长满了青苔、厚厚的蜘蛛网师:这古寺的确破败。看来他们住得也很苦。然而,面对这样“破败的古寺”,李时珍却“轻轻推开门”,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李时珍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是多么低啊。
(3)读一读,读出古寺的荒凉,李时珍的淡定。
*体会食之苦。
(1)他们吃的怎么样?谁来跟大家交流?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2)啃的意思是(用力咬)为什么需用力咬?(预设:可能是带的干粮干了,硬了。可见,他们在路上察访*材的时间太长了。)
(3)李时珍都近五十岁了,还长年在外奔波,饿了就啃些干粮,渴了就喝些泉水。他们的“食”是如此之苦。
*体会衣之苦
师:俗话说,衣食住行是“衣”打头,那么在长期的跋山涉水中,同学们再想想李时珍师徒可能遭遇的衣之苦是什么?
(预设:为寻访*材,背的*材多,笔墨纸砚多,自然无法带很多
衣服,得忍受衣服脏、寒之苦。)
7、总结:李时珍师徒二人忍受着衣不御寒之苦;忍受着啃干粮,喝泉水的食之苦;忍受着破败古寺的住宿之苦;忍受着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行走之苦。这些足以能看出他们生活非常艰*。板书:生活艰*
8、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还经受什么苦?(心灵之苦。)预设:常年漂泊在外,师徒俩形影相吊,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荒郊野外,孤独寂寞啃食着心灵。
9、面对这么多的苦,李时珍却笑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从这里的苦和笑中,你体会到了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不怕吃苦。
10、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不怕吃苦、以苦为乐呢?
出示:“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1、这个句子里有两处对比,你能找到吗?一是“破庙”和“家里”的对比,强调“苦多了”;一是“万民得福”和个人吃苦的对比,强调吃苦“值得”。
12、就是这种“万民得福”的信念支撑着他,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会想——(出示句子)他不怕吃苦,就是为了——板书:万民得福
13、他当时说这话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坚定的)好,你也像李时珍一样用坚定的语气把这句话告诉你旁边的弟子庞宪。
三、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导入:借着月光,我们走近寺庙看看他们在干些什么。
1、自由朗读8——12自然段,a你从书中知道了哪些中草*?说说它
的*效。b说说书中的哪一幕给你的印象最深?
2、自由交流:
(1)你知道了哪些中草*?这种草**效怎样?
(2)他亲自品尝草*给我的印象最深。你能读读这一幕吗?
出示重点句子:“鸡肠草??庞宪,你把*包拿来。”李时珍拿过*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3)、是啊,鸡肠草与鹅肠草叶子十分相似,但是**不同。(出示图片:鸡肠草、鹅肠草)李时珍用了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
生交流,相机出示:先仔细端详,还不能辨别,就放在嘴里嚼嚼。板书:亲尝草*
(4)、同学们,你敢品尝草*吗?(生:不敢)。你在担心什么?(生:害怕草*有毒,毒死自己)是*三分毒,有的*甚至还有生命危险,李时珍作为一代名医,他难道不知道吗?
(5)、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为了更准确地区分它们,他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草*。补充故事。出示:还有一次,李时珍为了试一试曼佗罗的**,因为**太强,几天昏迷不醒,家人焦急万分。所幸的是,后来他终于脱离了危险。
(6)你又体会到李时珍是个怎样的人?板书:严谨认真
(7)、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出示句子: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
篇三:《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文本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齐读课题。
2.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
出示:饥餐渴饮晓行夜宿断垣残壁
长年累月修好《本草》万民得福
你能选用上面的词语围绕课文内容说句话吗?
3.本课是李时珍寻访*材的途中,错过客店夜宿古寺的情景。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的生活,你认为是那个字?【相机板书:苦】
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二、精读感悟,品词析句,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
1.默读课文1—7自然段,找出能体现李时珍生活“苦”的句子。
2.组织学生交流“苦”的句子。
预设:*体会行走之苦
出示: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行走之苦?
2)李时珍仅仅走了好几个月的路吗?几年?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历经27年。时间长
不长?引出长年累月。他长时间在各地行走,忙不忙?累不累?苦不苦?引出奔波。
3)长年累月地奔波,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体会住宿之苦
出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1)这是怎样的一座古寺?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
2)这还是怎样的一座古寺?住在这样的古寺里,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体会住宿之苦
出示: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1)他们喝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啃是什么意思?你们啃过什么东西?
2)为什么要用力咬?你从啃字当中体会到什么?
李时珍觉得苦吗?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小结:从上文的学习中,你觉得李时珍是怎样的一个人?
【相机板书:不怕吃苦】
三、问题引导,阅读理解,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1.喝完泉水,啃完干粮,奔波劳累了一天的李时珍师徒并没有休息,此时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自读8——12自然段,画一画李时珍记录了些什么?
2.交流。
出示:
“忍冬花初开时银白*,两三天后变为金黄*,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指名读)
虽然寥寥几行,字字有来历,字字有学问。为了区分鸡肠草和鹅肠草,李时珍是怎么做的?
出示: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
1圈一圈这句话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2端详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个词语当中体会到什么?【相机板书:严谨认真】
3嚼嚼是怎么回事?大家做做这个动作。嚼*草有危险吗?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其实这并不是李时珍第一次这么做。师讲述李时珍品尝曼陀罗的故事。
5小结: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险,他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四、升华情感,想象说话。
师配乐朗诵: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风已凉,夜已深,李时珍仍在月下——
修订《本草纲目》。他忘记了——,记了——,记了——,心中只有——。(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我们耳边仿佛又想起李时珍那感人的话语:
出示: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齐读)
五、小练笔:
这就是李时珍,一个不怕吃苦,做事严谨认真的李时珍,他才能成为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物学家,编写好一本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此时,瞻仰着他的像,看着这本《本草纲目》,你想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
结束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物学家——李时珍,记住编写《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六、作业:
熟读课文,准备讲述《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第2篇:古诗《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李时珍为修好《本草纲目》住破庙、吃干粮,在月下记载寻访所得所表现的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2、认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学习解词的方法,正确书写一类字。
二、教学重点;
立足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题解题。
1.板书课题:李时珍夜宿古寺。出示李时珍的图像: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图片,一起看看。说说看,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面容和装扮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认识他吗?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李时珍的了解吗?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并作了整理,我们来看看(出示资料,教师介绍)
3.同学们,今天我们所要学的课文讲述的就是李时珍重修《本草纲目》期间发生的事。让我们齐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4.猜猜看,这个“宿”是什么意思?理解了这个字,谁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过渡:理解得不错!课文讲述了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各人读各人的,开始吧!
过渡:好的,一遍已经读完,不知同学们对生字掌握得如何?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
2.交流生字词:
(1)出示:庞宪行囊*材灰尘
①谁来读?指名读--评读:“囊”是后鼻音,“尘”是前鼻音,读得真准确!再请一个同学大声地读一读。--指名读--好的,我们一起读!(齐读)
②同学们,老师读着“*材”这个词,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课文中写到的一些*材名称。不知你们刚才读书的时候有没有留意?来,知道的说一说。(指名说)
过渡:能说出好几个呢,真不错!你们看,老师都把它们罗列出来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2)出示*材名称的一组词:胭脂草忍冬花鸡肠草
*豆子鹅肠草
①指名读----集体读(齐读)
②同学们,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东西可以作为*材。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实物:橘子皮)通常我们吃橘子时都会把皮扔掉。可是你们知道吗?橘子皮是一种很好的*材,具有消痰、下气的功效。
③你们还知道哪些生活中的*材?
过渡:要知道,把这些*材制成*得有一个加工的过程。你们看,这里是加工*材时常用的一些动作。
(3)出示动词:捣煮扯
①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②老师这里有一根枇杷枝,谁想上来扯下几片叶子?(学生上台演示)
③同学们都手痒痒的了吧?我们一起来做做“捣”的动作。
④想象着这些动作,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几个字!(生齐读)
3.交流文章内容。
①过渡:同学们生字词掌握得不错!对了,刚才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请同学们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谁来说一说?(指名说,相机引导,板书:住古寺
作记录
②哪位同学能用一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③同学们,你们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一下李时珍察访*材时的这种生活?(板书:苦)
过渡:好的,课文的2--7自然段主要写的就是李时珍师徒俩在察访*材过程中住古寺的情景。
(三)、品味察访*材生活的苦。
1、出示幻灯: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词句最能表现李时珍察访*材过程中的“苦”?请你做上记号,认真读一读,还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
2、生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做记号。
3、引导交流:说说看,你们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材时的“苦”?(指名说,引导: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1)、出示句子: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2)引读:李时珍轻轻地推开古寺的门,只见里面--(生1: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生2: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生3: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3)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幻灯凸显:破败)
(4)读着“破败”这个词,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5)谁能想象着这些画面,通过朗读展现一下这座古寺的破败?(指名读)
(6)出示图片:同学们,今晚李时珍就住在这样的破庙里,你有什么感受?
(7)好的,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4、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是李时珍师徒俩住的苦。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他们察访*材的苦?
预设:(1)他们住在破庙里只能一边喝泉水一边啃干粮。(点拨:一个“啃”字,又你读出了什么?)
(2)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点拨:到了晚上,他们连住宿的问题也得担忧!同学们想一想,置身于荒郊野外,他们有可能会去哪里住宿呢?(小结:一路跋山涉水,夜间居无定所,李时珍师徒俩只能随遇而安!)
5、小结过渡:住古寺、啃干粮、喝泉水,刚才我们所体会到的只是李时珍师徒俩察访*材时一天当中经受的苦。下面,请同学们静静地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句子: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1)想一想,这好几个月里,李时珍师徒俩察访*材时还会经历哪些苦呢?
(2)这好几个月,每天他们都是怎么度过的?能不能用这一自然段中的几个词来概括一下?(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3)说说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指(4)名(5)说)
预设:①同学们,他们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小结:即便吃的是干粮,喝的是泉水,也是在他们渴极了,饿极了的情况下随便朝嘴里塞上一口。
②还有谁来说说对“晓行夜宿”的理解?(点拨:“晓”是早晨吗?对了,“晓”就是天刚亮的时候。)
(4)小结:这好几个月来,李时珍师徒俩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走遍祖国的大*南北,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种生活是多么的--?
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都深切地感受到了李时珍察访*材时生活的艰苦。这样的生活,李时珍觉得怎么样呢?
预设:哎,先不要急着下结论,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读李时珍说的这番话,好好体会一下。
(四)感悟李时珍为民造福,甘愿吃苦的精神。
出示句子: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
2.同学们,李时珍为什么要放弃家中安逸、舒适的生活不过,而四处奔波,自讨苦吃呢?
3.出示《本草纲目》的图片,你们看,这就是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教师介绍(配乐)。
4.当李时珍手捧着这本凝聚着他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时,他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感受?(指名说,相机引导,板书:值)
5.让我们一起读读李时珍的肺腑之言。(生齐读)
6.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了,就是这样的一本书,怎么就能让万民得福呢?(预设:可能同学们还不知道,在李时珍修订《本草纲目》之前,以往的本草书中有不少错误,而且有不少用*经验已不切实际,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毒**品,竟被认为长久服用可以延年益寿。想一想,病人如果按照这些错误的*方服*,可能会--?(指名说)李时珍经过实地考察,修改了原书中的多处错误,不正是让万民得福了吗?
7.只要万民能够得福,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可贵的精神呀!(生再次齐读这段内容)
(五)、总结:
为了修订《本草》,李时珍跋山涉水,历经了千*万苦,足迹遍布大*南北,这其中有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传诵!我们下一节课将接着品味。
附板书设计:
李时珍夜宿古寺
住古寺苦
作记录值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体会李时珍为修订好《本草纲目》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点:
精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体会李时珍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李时珍为了修订《本草纲目》,让万民得福,自己甘愿吃苦的可贵精神让我们感佩!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李时珍,去感受他的高贵品质。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读课文的8-13小节,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写写自己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的8-13小节,边读边感悟。
2、引导交流: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说说你的体会。
重点体会: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1)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和”鹅肠草“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是*三分毒,品尝草*可能有生命危险。李时珍喝曼佗罗的汤,几乎失去了知觉;尝试大豆能解毒,几乎断送了*命。作为一代名医,他知不知道危险?那他为什么还要亲自去品尝草*呢?
(2)为了辨明一些*物的**,李时珍常常冒着生命危险用亲口品尝的方法来鉴别。你们认为他这样做值得吗?
(3)那,李时珍是怎么看待自己的行为的呢?
是的,他曾经对他的儿子说:“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你多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同学们,听到这儿,你对李时珍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4)让我们带着这样的认真读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3、引读:同学们,这时候夜已经深了,李时珍还在记呀记,我们仿佛听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而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让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象--(语速渐缓),配乐,教师深情朗诵:
(夜深了,荒凉的破庙里,灯光微弱,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专心地记着*材。他似乎忘记了拄着拐杖蹒跚地登山,忘记了渴了喝泉水、饿了啃干粮,忘记了掉下悬崖险些被摔得粉身碎骨,忘记了品尝毒草时失去了知觉,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修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
三、课堂练笔。
1.同学们,当我们手捧着这本倾注李时珍30年心血的《本草纲目》时,心中一定有很多很多话要说。请你们拿出笔来写一写。
2.学生练笔。
3.班级交流。
四、总结全文。
1.我们一起来看看世人对他的高度评价吧!(指名读)
(1)世界科技史权威李约瑟如此评价:“毫无疑问,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那部在本草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本草纲目》。”
(2)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郭沫若称李时珍是“医中之圣”。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不怕吃苦,工作严谨认真的*物学家--(李时珍);记住修订《本草纲目》这本百科全书的伟大作家--(李时珍)。
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两句名言,一起读!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五、课内作业:熟读课文,小组内复述,推荐代表上台复述。
六、课外作业:搜集有关中*或中成*的知识了解它们的功效。
教后反思:
我在陶南的日志里发现了这个教案,初读后觉得还不错,就用这个教案上课了,结果我班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抓住不少关键词语去体会文章。搞得我只好调整了我的教学设计。处理第二段时,我提出一个问题:自学课文5-12自然段,去看看李时珍在古寺中做了什么,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立足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引导学生体味条件的艰苦和李时珍师徒不怕吃苦,为民造福,以及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课文第7自然段中有两个对比:住在破庙和住在家里,万民得福和自己吃苦。强调出自己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对比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李时珍在寒冬和酷暑出外查访*材分别会遇到哪些危险。孩子们在短时间中想象说话,能把话说完整,言之有理,想象丰富合理。通过生活场景的再现加深对其理解,就避免了学生左猜右想,却答不到要点的困难处境。课文12自然段应抓住“端详”这一关键词来体会李时珍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而“端详”体现在“扯一点嚼嚼”这是有着极大风险的,使学生加深对“吃点苦也是值得的”这一中心的理解。
另外,在对文章中多处景*描写在教学中显现的略轻些,如在处理时13节时,可引导学生对这处描写在文中起到的作用加以引导、探究。
第3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设计及教后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学案例资料教学后记
《李时珍夜宿古寺》教后记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师徒*材夜宿古寺灰尘煮沸破庙砖块端详扯修订
校对。
2、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二、理解课文,体会精神。
1、引出话题:李时珍领着弟子外出察访*材,住在破庙里,喝着泉水,啃着干粮,借助月光记载寻访所得,冒险品尝草*辨别**。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他们的这段察访生活,你会想到哪个字?
根据回答板书:苦
2、有没有同学认为不苦的?
板书:不苦
3、到底苦不苦?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根据,可以做记号,也可以写批注。
学生交流(实物投影仪出示相关段落)
(1)“苦”(可以抓住以下语句中体会)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已经走了好几个月”(时间长,生活一直很艰苦)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住宿的环境差)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
“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
“庞宪,趁着大好月*,我们把今天寻访所得记下来吧。”(时间晚了还不休息,要及时的记录)
“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条件差)
“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辨别草*有危险*)
“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当空。”(环境恶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不苦
“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为万民造福,吃再多的苦也值得,也心甘情愿)
出示: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李时珍才能,尽管非常*苦,但他一点儿也不觉得。(进行说话练习)
4、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所以李时珍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也正是为了万民得福,所以李时珍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也正因此,他能挺得住所有的*苦,才会不觉得*苦,并且苦中有乐。
5、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这个故事(朗读课题),仅仅是发生在李时珍撰写《本草纲目》中的一个故事,你还了解他的哪些故事?(指名一两个学生说)
6、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吗?
7、*医*学的史册上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世界医*学的史册上也要永远记着这个名字——李时珍,他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著作《本草纲目》
8、课堂练习:出示描写夜*的词语,让孩子们选用写几句话。
三、作业。
1、复述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3。
反思:
这节课主要抓住矛盾点:苦?不苦?孩子们自己在课文当中寻找,把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表述的清清楚楚,有理有据,可见思考深入。但是孩子们没有把文中的句子找全,我也没有强行提出来讲。因为我认为如果不是文章中心点或者重要点就没有必要面面俱到。最后面的写话出了点意外情况。我原本的意愿是让他们学习写夜景,可是有些孩子写了夜景,可写的是书上的内容,我知道我在指导上肯定没有十分清晰,孩子们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意思。后来的练习中我又重新构思指导方法,孩子们完成的很不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