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终于*、终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
终于**、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终于*、终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
对于老班长**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⑴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⑵ 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⑴ 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⑵ 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⑶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⑷ 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⑴ 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⑵ 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⑶ 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⑴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⑵ 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⑶ 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板书】
照顾
老班长 救
做鱼钩 三个病员
钓鱼
怀念
【反思】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这个单元中的课文都较长,前几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分部分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旨意,可效果不是很好,由此,这篇文章我就尝试着用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下面是我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教师问得太多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但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的一篇文章,只要我们教师理好一条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如果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这堂课已基本按我的设想完成了,可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不很完美。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生命的故事,表现了**战士忠于*、忠于人民和忘我**的**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阅读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1)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惯。
3、情感目标:
了解**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战士、忠于**,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2)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终于*、终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惯。
3、情感目标:
了解**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战士、忠于**,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讨论题:
⑴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惯。
3、情感目标:
了解**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战士、忠于**,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经过不一样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生命的故事,表现了**战士忠于*、忠于人民和忘我**的**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当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本事。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仅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必须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资料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资料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必须的障碍。基于这样的研究,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资料,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把自我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理解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资料,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找出文中的几种描述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本事。
教学难点:
经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述方法?
2.你明白这描述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以往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日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述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述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资料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经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必须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本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资料。学生对文章资料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理解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最终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一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之后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境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3)你能经过朗读把我的心境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资料)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述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述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团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境描述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经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境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经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资料。】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一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一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应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述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述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此刻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此刻完美的今日,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向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到达了我预设的效果。下头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资料也造成了必须的障碍,所以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向以来,上每一堂课我都要求是全员参与,并且也在尽力地去做好它。一般在课上,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的,我都会给予满足,一些不太愿意的有时也会硬逼着他来回答,我坚信只要多叫几次,他也会慢慢融入到这个团体中来的。但今日的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生命的故事,表现了**战士忠于*、忠于人民和忘我**的**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3)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生命的故事,表现了**战士忠于*、忠于人民和忘我**的**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惯。
3、情感目标:
了解**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战士、忠于**,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作(zuó)料硬咽(yàn)
和(hé)*振作(zuò)精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讨论题:
⑴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惯。
3、情感目标:
了解**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战士、忠于**,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终于*、终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 饥饿 喝上 难过 不吃 咽下 走出
威胁 鱼汤 激动 鱼汤 鱼汤 草地
老班长 合不 喜出 语重 皱起 皱纹 壮烈
拢眼 望外 心长 眉头 舒展 **
终于**、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4)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0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
读《金色的鱼钩》有感今天,我怀着好奇心一口气读完了一个发生在**过草地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做《金色的鱼钩》,文章中那岁数最大、对大家又特别亲的“老班长”同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是这样的: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因为‘我’和两个同志病得跟不上队伍。于是,指导员便派了饮事老班长来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在途中,因为没了粮食,饮事班长为了不让我们挨饿,就先把“我们”安顿好,然后让自己去找池塘旁宿营,在用衣针钓鱼给“我们”吃。但因为份量很少,他便用善意的谎言骗我们说吃过了,接着等我们吃完后就端起碗吃草根与剩下的骨头嚼了起来。终于有一次,他的行为被我发现了。
“我”便说以后我来帮你吧,我的眼睛好。可是老班长坚决不同意。最后几十天,老班长因为身体的虚弱而逝世了。读着读着,我心潮澎拜。为我们*的***伍中有这样一位有着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人而感到骄傲。读完全文,我更是惊叹不已。是呀,老班长宁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的任务是多么令人敬佩呀。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向他学习学习,让更多的人来拥有向他这种高尚的品质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
看到这个题目,你也许会认为这是一只弥足珍贵的鱼钩,但是我却要告诉你,这是一只再*凡不过的鱼钩,只是用缝衣针自制的一只鱼钩。可他究竟怎么会发出金光呢?
鱼钩的主人是一位老炊事员,在长征途中,这位老炊事员受***的委托要把一队**送出草地。一路上干粮吃完了,皮带煮完了,能挖到的野菜也极其有限,眼看着战士们没什么吃的了,怎么坚持走出草地?怎么办?为了给战士们补充营养,聪明的老炊事员自己做了一个鱼钩,常常到水边钓鱼。尽管钓到的鱼小的可怜,但也能熬成汤给战士们增加点营养。看着战士们美滋滋地喝着鱼汤,老炊事员真是高兴呀!可谁也没注意到,这位功臣却每次等战士们喝完鱼汤后嚼着那难以下咽的鱼骨头。就这样一路走下去,老炊事员的.“秘密”不小心被战士们发现了,可此时的他也终因饥饿而倒下了,即使在**前,他也没舍得喝一口战士们为他准备的鱼汤。看着倒下的老炊事员,战士们泪流雨下,眼前的老炊事员俨然成了他们心中的一座大山。他们在老炊事员的贴身口待里找到了那个鱼钩,决心**胜利以后把她送到**烈士纪念馆去,永远地珍藏起来。
老炊事员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那只闪闪发光的鱼钩将永远留在战士们的心中,也永远留在我们这些读者的脑海中。
同学们,当你们听我讲完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后,也一定明白了那鱼钩闪动着的不是那耀眼的金色光芒,而是闪耀着老炊事员那一心为战士着想的美好品质。它将激励着我们这些处在和*年代的人,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记住那些为和*而献身的一粒粒“微尘”。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自己的`故事。
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千方百计地给三位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而自己却不吃。病号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天瘦下去。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唰唰地掉下来。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战友,多好的**啊!
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跟老班长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啊!
老班长,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你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你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永远值得我学习。
老班长,你是我前进的丰碑。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
今天,我读了一篇题为《金色的鱼钩》一文,我很受感动。因为老班长的事迹, 精神教育了我,鼓舞了我,并使我改正了缺点。
记得有一次,学校**看电影,老师偏偏给我一张最边上的票,把我气得够呛。可我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我是小组长心里不高兴,但脸上还得装作高兴。就在这时,张建的票掉了下来,捡起来一看,原来时十五排二号的位置,太幸运了,我高兴极了便把这张留给了自己,把自己的给了他,张建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规规矩矩地坐在了“边上”。
电影开始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走着,可我越坐越不是个滋味,一个小组长怎能这样损人利己呢?自己高兴坐哪就坐哪,刚看的老班长的事迹又忘记了?人家老班长在艰苦的环境下钓鱼,都做成汤给战士喝,自己却**家剩下来的骨头,而我呢,自己的行动与老班长相比,像什么话呀。
我越想心里越不好受,我强按捺着自己的心情走出影院。路上,我想了许多,想到了老班长为了战士的精神。于是,我便到张建家向他道歉,张建也原谅了我,叫我不要太自私了。我连忙点头。
回家路上,老班长的形象仍不断出现在我眼前。但这次心里安定了许多,因为我改正了错误。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5
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当他们面临着饥饿威胁的时候,老班长夜夜钓鱼给小战士们吃,在老班长的照顾下,小战士们终于走出草地,而老班长却**在草地上。
**进入草地时,许多战士得了病,指导员就让老班长一路上照顾三个小战士。为了让战士们能走出草地,老班长为他们钓鱼做汤吃,为了弄鱼饵,他不知翻了多少草皮,晚上,老班长还要一棵一棵地找野菜,给战士们煮着吃。
者班长却吃战士们吃剩下的几根草根和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了下去。
读到这里,我的喉咙像被鱼刺卡住了似的,难受极了。草根和鱼骨头怎么能吃呀?可是,老班长为了完成*交给的任务,为了自己的战友身体好,他宁愿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鱼骨头。多么伟大,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呀!
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读了课文,我的感受是: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战士的生命,更包含着老**忠于**、舍己为人的精神。在**长征路上,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永远铭记那段历史,还有那些伟大的人物,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6
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我的眼睛湿了,最让我感到敬佩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已为人的精神。”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在**长征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了*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却**了。
最让我受感动的地方是:“走近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一读到这,我就热泪盈眶,老班长是那样坚强。吃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困难和痛苦啊,可老班长却从来不吃鱼。老班长多么忠于*的事业,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时刻想着*交给他的任务,一心一意照顾好三个病号。自己从来不舍得吃一口鱼。
再想想我,一天净吃好东西,比他们吃的要好上一百倍,还不满足。为了自己享受,也不管别人如何。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他们,我能吃好、穿好吗?我与老班长比起来,是多么的渺小啊。
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和*的时代,虽然,我们不能象老班长做出那样伟大的事。但是,老班长忠于**和忘我**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牢记《金色鱼的钩》这个故事,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这个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鱼钩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7
如果有人问我当你看到有人受到了伤害时,或者有人遇到困难时,你会去救他么?答案是会,因为做人都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但是我不觉得会,每当我碰见这种事的时候,我会默默地走开。看见别人做这种事的时候,我会在心里想:为什么要救他呢?又不会对你有用,或者你会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真是个笨蛋。的确,许多人会有这种想法,以前我也是,认为帮别人应该是有酬劳的。但是,自从我读过一篇文章后,这种想法就消失了。
今天,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一开始我还想:为什么这上面的鱼钩是金色的呢?
这篇作文主要讲了:1935秋天,**长征进入草地,三个同志病得很重,指导员派老班长来照顾他们,为他们做鱼汤,自己却不喝,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他们,最后三个小同志成功走出了草地,自己却**了。
读完这篇文章,我十分地惭愧,老班长舍去自己的生命救了三个小同志,在我以前看来是一个笑话,而现在,却成了一个感人的事件,老班长忠于**,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的英雄身影成为了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老班长拥有的金子般
的心灵****。这正好解开了我的问题的纽扣。在老班长用来钓鱼的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金色的思想光辉,长满红锈的鱼钩成为了金色的鱼钩!
我和老班长比起来,简直就是一个反面教材。有一次,我到公园玩,看见一个小孩正抓着一个钢丝哭,很明显就是下不来了,我摇摇头,漫不经心的走开了,想:知道怎么上去就肯定知道怎么下来。这时,一个大哥哥把他抱了下来,我看到了,脸红了起来,飞快地跑开了。现在想起,都有些惭愧。
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舍己为人的心,我们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让我们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8
这天我阅读了《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故事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理解***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我的故事,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读完课文后我被深深的打动了,不禁想到我们此刻的优越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先烈用自我的生命换来的,我们难道还不就应珍惜此刻的生活吗?
另外老班长舍己为人和强烈的职责心也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我的脸红了。看看我们自我,*时一点点作业都不能用心去完成。做事也是想总是想着自已,从不思考别人。这些**民族的优秀传统难道要在我们这一代身上遗失吗?不,绝不!从此刻开始我要学**班长的精神,并把它传给身边每一个人,让传统美德在我们这一代发扬光大!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9
昨天,老师讲了《金色的鱼钩》这一课,读完以后,我十分感动。
《金色的鱼钩》讲的是长征途中过草地的一段感人的故事。()**进入草地时许多战士得了病,指导员就让老班长一路上照顾三个小战士。为了让战士们能走出草地,老班长为他们钓鱼做汤吃,为了弄鱼饵,他不知翻了多少草皮,晚上,老班长还要一棵一棵地找野菜,给战士们煮着吃。老班长却吃战士们吃剩下的几根草根和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最后他为了能让同志们活着走出草地,和大部队回合,最后活活**了。
我觉得老班长这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也要保住几位小同志。那硬梆梆的鱼刺,他是怎么咽下去的呀?而我呢?在现在如此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幸福时光,*时,天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下面的地上“种”上一些饭粒,尤其是一吃完米饭,饭桌上、地上,白花花的一片米粒。有的时候,我要是觉得不好吃我饭菜,就背着父母半碗半碗地倒掉。回想起来,可真是惭愧啊!
我一定要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将来作业个对大家有用的人!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0
读完《金色的鱼钩》,我的眼睛不由的湿润了,文中那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画面不断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这篇文章讲的是**长征时走到草地所发生的一件事情。主要写了老班长为了照顾三名生病的同志,最后自己却**了的故事。每当我读到老班长前方百计地给三位小同志端上鲜美的鱼汤时,自己却不吃,渐渐地老班长只剩下皮包骨头了。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鱼骨头和几根草根的时候,我的眼泪就禁不住地往下流。老班长多么值得我们尊敬啊!为了**的需要,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那几位小同志的生命。那么硬的鱼刺,咽下去一定很难受。再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我们还不好好珍惜,一想起来,我就感到惭愧。今天中午,我吃的是米饭,等我吃饭时,把碗一拿,就能看见有许多米粒掉到饭桌上,要是把米粒埔匀,就可以看见白花花的一片。
读完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幸福来之不易,粮食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和来之不易的粮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5)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0篇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
“ 那个生了锈的鱼钩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我相信,这光充满了无尽的力量,它能融冰化雪,暖阳阳地照耀在每个人的心目中!
《金色的鱼钩》这是个真实的故事 ,它发生在长征途中,一位后勤组的老**为了让战士们吃好点,在夜里到河边钓鱼给战士吃而这大冬天里鱼少得可怜,他用钓到的仅仅几条小鱼煮成汤给战士补充营养,而他舍不得吃,就吃战士们吃剩的鱼骨头。
这个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这是一位多么高尚,多么伟大的老**啊!一位老人,为了能让战士们走出无边无际形如如沙漠的在草地,也为了战争的胜利,人民从此过上好日 子,竟如此地奉献着自己。把其它战士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千百倍,而当战士们拖着疲倦的身体奇迹般地走出大草地时,这位老**去因为长期没有营养而再也走不出大草。我想,如果他看到**们走出草地,他一定会十分欣慰和满足,因为——这是他所有的信仰与希望。
和这位老**一样的,还有许许多多**战士,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他们虽死犹生,老**只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他**的是千千万万为了**全*所奉献所**的战士们,他们的生命虽然逝去,但他们留下的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就像历史一样****。还有那个金色的鱼钩,它永远给人以奉献的启示,它所散发出的光和炙热,是一位老无私奉献的人格之光,精神之光。也许有很多人不懂这位老**,不知他姓甚名谁,但他有一个闪光和荣耀的名字——**。
我相信时间会记住,岁月会铭刻,历史更不会遗忘,有个这样的一个故事 ,这样一个老**,这样一种如此伟大的精神!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2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流出来了。文章的一些感人的段落,让我感动不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的前方。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长征途中一位老**战士受***的嘱托,护送伤员——两位年轻战士。走出草地途中,不惜**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全*,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事业。而我呢?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真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不好吃的菜,从不会去夹来吃。但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老班长所吃的东西能和我们的比吗?他们为了人类的**事业,历尽艰辛,我们多么希望能用自己万种的米饭去换老班长 手中的鱼骨头啊!希望他能吃得好一点。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3
读完《金色的鱼钩》这
篇文章后,我的眼睛湿润了,眼眶里的泪水都要流出来了。文章的一些感人的段落,让我感动不已。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也浮现在我的脑海的前方。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长征途中一位老**战士受
***的嘱托,护送伤员——两位年轻战士。走出草地途中,不惜**自己的故事。
当我读到“老班长手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哽咽下去。”的时候,我就像故事中的小梁一样,好像觉得有王恩钢针扎着喉管,我感受到了老班长的辛苦,他每天都要当保姆,帮助受伤的伤员,包扎伤口,换纱布,有时纱布没了,就撕下自己的衣服,撕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细布,给小梁包扎伤口,他每天又要当勤务员,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打扫一下,每次都会用几根木棒和一块破布搭起的一座小帐子,为了让伤员住得舒服一点。让风吹不到,雨下不到。老班长为他人付出了那么多,可对自己来却是那样的简单。
多么值得尊敬的老班长啊,为了**事业,宁愿自己吃尽苦头,也要保住这几位年轻的同志,这是舍己为人呀!老班长为了下一代,**全
*,这位老战士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事业。而我呢?在现在美好幸福的生活中,还不珍惜粮食,总觉得每一粒饭很容易得来,掉了这一点点没有关系。回想起来,真对不起每一粒米饭啊!真觉得自己不珍惜粮食!
*时,每天吃饭,我都要在桌子上,地上掉一些饭粒,不好吃的菜,从不会去夹来吃。但是我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珍惜粮食,老班长所吃的东西能和我们的比吗?他们为了人类的**事业,历尽艰辛,我们多么希望能用自己万种的米饭去换老班长手中的鱼骨头啊!希望他能吃得好一点!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4
在阅读课上,我读了《金色的鱼钩》这
篇文章,被文章中老班长的行为感动了。
这
篇文章主要讲了长征途中,三位生病的战士疲惫不堪跟不上大部队,一位炊事老班长为照顾他们而不惜**自己的故事。
起初读这
篇文章,只知道这是描写长征期间发生的感人事迹,却没有弄明白文章为什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读完后才恍然大悟。“鱼钩”是指老班长用火烧红后弯成的钓鱼用具,而“金色‘’暗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的高尚品质。老班长起初给伤员做青稞面,后来,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在水塘边给伤员们洗衣裳时,忽然看见一条鱼跃出水面,这给老班长很高兴,回去老班长用缝衣针做了鱼钩经常给伤员们钓鱼做鱼汤喝。日月如梭,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却从来未看见老班长吃过一点鱼。伤员们在饭后跟踪老班长却发现他在嚼着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这段话让我知道了老班长为了同志们有体力能走出这片草地,为了伤员能继续赶路,吃草根和伤员吃剩的鱼骨充饥。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他坐在那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紧皱眉头硬咽下去。“我读到这里感觉嗓子有些疼痛,像是什么东西堵在喉咙中,眼中充满了泪水说不出话来。想起生活中吃鱼时,都是妈妈给我把鱼刺
精心的挑出来,鲜美的鱼肉总是我先吃。鱼刺卡在嗓子里的滋味是多么难受!更何况吃鱼骨头了!多么好老班长啊!为了完成任务不顾自己生命,在奄奄一息的时候,仍然想着自己的战友。
老班长的鱼钩,挽救了**战士的生命,它不是一个普通的鱼钩,是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闪光品质!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5
《金色的鱼钩》课文讲的是一位四十岁的老班长无微不至地照顾好三个病号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而**了自己的故事。最使人感动的是他千方百计地给三位病号吃上鲜美的鱼汤,自己却不吃。病号的身体一天天地好起来,老班长的身体却一天天瘦下去。
当我读到老班长在吃剩下的鱼骨头和草根时,我的眼泪便簌簌地掉下来。多好的同志,多好的战友,多好的**啊!
老班长处处为别人着想,处处为别人着急!
为了让病号增加营养,白天,老班长找鱼饵,钓鱼:晚上,眼睛不好使,还用手摸野菜。钓到了鱼,就钓到了希望;摸到了野菜,就摸到了可怕草地的边。
老班长,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你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你对工作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永远值得我学习。老班长,你是我前进的丰碑。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6
这是在**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炊事班长牢牢记着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班长见战士们瘦下来,整夜合不拢眼;班长自己不吃东西,让给三个战友吃,自己硬咽了一些干草和战士们吃剩的鱼骨头。而最后因饥饿、疲倦过度光荣**了。
读完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亲爱的父母。
有一次,我发烧了,在床上躺着,妈妈见了,习惯性地摸了一下我的额头,啊,烫!妈妈连忙背着我跑了500米,把我送到了医院,我见妈妈满头大汗,欲哭无泪。医生诊断我发烧了,需要挂瓶。妈妈送我来回跑了几趟,又加上晚上照顾我,几夜没好好睡过一个好觉,头痛的毛病也发作了。爸爸也因为要给我不时倒水、盖被子等,感冒了。他们为了我自己都生了病,多像那个负责任的老班啊!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7
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有很多,其中《金色的鱼钩》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篇故事讲了**在过草地时,把三个病人交给炊事班班长。可是,炊事班也没有粮食,他们就挖草根,和着青稞面吃。粮食总会吃完的,这下可急坏了炊事班班长。
有一天,班长去河边洗衣服,一条鱼忽然跃出了水面,班长赶紧拿缝衣针弯成了一个钩子,钓了一条鱼。三个同志吃**鱼肉,可是一个小同志注意到班长却不吃,三个同志吃完后,班长却吃剩饭,一位小同志看见了,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可就在快走出草地的时候,班长光荣地**了。
炊事班班长本应该可以吃饱,但是他却把鲜美的鱼肉让给了小**,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的队伍里,这种精神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现在的社会应该多增加具有这种精神的人,虽然现在我们处于和*年代,但是那种精神要永远保持。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8
五年级下次的语文书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一篇《金色的鱼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金色的鱼钩》讲了19xx年秋天,**过草地时的事情。过草地时,有三个小战士走不动,指导员把照顾三个小伤员的任务交给了老班长。年近40的老班长为了照顾好三个小战士,头发都累白了。他为了增加小战士的营养,每天去河边钓鱼,把好不容易钓到的鱼都给小战士吃。自己呢,吃草根,鱼骨头,连鱼汤都不舍得自己吃。为了让小战士能安心吃下鱼肉、鱼汤,老班长还骗他们自己都吃过了。最后,当他们快要走出草原时,老班长却奄奄一息了,他在临死前都不肯吃鱼。
课文里的老班长是我们无私伟大啊!他什么都为小战士着想,想着给他们增加营养,想着怎么样给他们信心和希望。而他自己呢,在明知自己快要支撑不下时,还想着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想着怎么样让小战士走出草原,逃脱**。他的死是多么的伟大!
从**过草地这件事上我想到了自己。我*时吃东西总是东挑挑西选选,挑剔得很,还觉得理所当然。看过**的苦生活,我要告诉自己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9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这个感人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过草地进。读了这个故事,我顿时热泪盈眶。红四方面军过草地时,很多人得了肠胃病,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和两个小同志。路上,老班长为了照顾我们,自己却**了。**在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为了让三个病号走出草地,将仅有的食物让给了病号,自己光荣**的故事。文章语言简练,朴实无华,记叙真实而生动,使人仿佛置身在那个时代的生活当中,看完以后,我被深深的感动了;老班长啊,当指导员向你布置任务时,你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当三个病号吃不上东西时,你整夜合不拢眼为三个病号钓鱼;当钓到鱼时,你让病号吃,自己却吃剩下的鱼骨头,当病号发现时,你让小病号保密。老班长你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了!
老班长,课文中说你死了,我认为你还活着。你的精神,你的形象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老班长,你虽然不在了,但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是我们的好榜样。看,红领巾也行动起来了!他们帮助五保户,主动为灾区捐钱,向人们宣传法律知识......我们**的下一代不会辜负老一辈的希望!
当今社会也需要像老班长一样一心为别人着想的人,这样才能使社会变得更美好。我们要向老班长学习,在生活中多为别人着想,不要只顾自己。
《金色的鱼钩》读后感10
听到这个题目,你们眼前会不会浮现出金子般的鱼钩?心里会不会想:这鱼钩肯定很值钱!那你就错了,这是一篇非常感人的长征故事。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
太感人了!读完这篇课文,我情不自禁地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停的流。还记得七律长征这首诗吗?里面写到:**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就是最能体现**不怕艰难,不怕苦难,克服重重困难的故事了。长征多难!多苦!可是,《金色的鱼钩》里边的老班长却不惜自己生命,而换取三个小战士的生命,这是何等的宽容,何等的慈爱啊!
这鱼钩一点都不值钱,但是,它,**了老班长那一颗金灿灿的心,那一团红艳艳的爱,那一个满怀风霜的生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6)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10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耍、钓”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欠、喜”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合拢”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难点: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看到的草地,并用一个词来形容。紧接着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导语:
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草地,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草地吗?(学生作答)大家形容得都很形象。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眼中的草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题目,读课题)
老师看到大家在读“金色的草地”这个题目时,露出了不解的表情。是呀,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黄以后的草地吗?草地上的什么东西是金色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探索“金色草地”中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明确: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
2.出示幻灯片,向学生介绍蒲公英的资料。
3.字词教学。多**展示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开火车组词读的形式攻克生字。然后进行写字教学。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示范,强调易错笔画,学生描一写一,教师巡视。
4.朗读教学。段落标序号后,分组分段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尽量读出自己的感情。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朗读课文,同桌间讨论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明确:先让学生自主归纳出“美丽”“可爱”“有趣”等词,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赞美的语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四个人一组,通过具体的描写**想象文章内容是什么样的图景,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第一段:金色草地图。
第二段:兄弟草地玩耍图。
第三段:草地的变化图。
第四段:天使般的蒲公英花朵。
3.草地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找到文中句子的请学生**回答。
(1)草地的变化: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的草地变成金色;傍晚的草地又变绿了。
总结:草地的变化主要是颜色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草地的颜色是不同的。
(2)变化的原因
①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②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③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总结:
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合拢了;
中午的草地变成金色的了,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张开了;
傍晚的`草地又变绿了,因为蒲公英花朵又合拢了。
(四)拓展延伸
播放有独特之处的动植物的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明确:
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再*常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
(五)小结作业
观察某一种植物、动物或生活中的某处场景,然后和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小学现代文,难度较低。根据学段和文题提点,本篇课文应着重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我”发现草地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与观察能力。在句子的反复诵读与理解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留心观察的好处和乐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弓队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掌、有趣”等词语。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共处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课外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或开花时的图片或亲自观察一下。
【教学目标】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见过草地吗?它们是什么颜色的?(指名学生回答)今天,老师老师将和大家一起学习〈金色的草地〉,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据题置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提出问题,能解决的,让学生进行回答,不能解决的,留在学文时解决)。
三、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
4、检查自学情况:
⑴ (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⑵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⑶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可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⑷ 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蒲公英,并制成蒲公英的标本。搜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教师:蒲公英的插图、投影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两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生活中的色彩是多种多样的,大家还记得上一堂课我们学过哪几种颜色的景物吗?
众生(七嘴八舌):绿禾苗、绿小草、红太阳、蓝天……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非常好。那么大家知道色彩不仅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千变万化的吗?并且有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时辰颜色也不同吗?
一生(小心翼翼):蒲公英。
师(大声地鼓励):对!就是蒲公英!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到田野中去观察了蒲公英,你们都观察到了什么?
众生(七嘴八舌):蒲公英的花是黄的,叶是绿的,生长在路边;蒲公英的茸毛像降落伞,一吹就在空中飘呀飘;蒲公英的茎里含有像牛奶一样的汁水,有点粘……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到生活中去观察,在学习中去观察,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会变颜色的魔术师――蒲公英。(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学生在小组内分段朗读,注意互相评议、纠正。教师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价,指出好在哪里。
3、尝试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老师并适时总结出理解词语的方法,如: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4、识记生字词。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重点指导“蒲”是上下结构,瓣的中间是“瓜”。
5、在正确流利、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完成以下练习:
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草地颜色: ( ) ( ) ( )
花的形状: ( ) ( ) ( )
(三)协作探究,尝试解疑,揭示研读专题
1、学生自读,自主解决以下问题:
(1)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
(2)课文中描写的蒲公英的特点我们为什么没有观察到?
生甲:因为我只是到野外观察了一会儿,没有坚持很长的时间。
生乙:我*时虽然见过蒲公英,但是从未主动地用心去观察过。
生丙:我虽然看得次数不少,但是太粗心,太马虎了。
师:可见没有长时间的观察,没有养成自觉观察的习惯或者观察不够细心全面,都会使我们错过大自然中的许多美好的事物。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习作6 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32 夸父追日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绝招》说课稿少年王勃练习设计《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摄影师》教学设计5《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3)分组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准备解决。
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疑难,相互合作,尝试解答,并归纳出本小组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由小组**质疑,全班同学合作解决。
2、筛选提炼,明确重点,揭示研读专题。在学生交流、尝试解疑的基础上,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文的重点研读专题:“我”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3、总结:同学们很会学习,很会**题,下面我们就通过读书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重点问题。
(四)围绕研读专题,引导自读探究
1、进入情境,自主学习:“我”有什么新发现?
师:我有什么新发现?这个问题,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细读一下课文,一定会找到答案!同学们可以通过有感情地读来交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的,试着说一说;擅长画画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愿意表演的,就演给大家看。
学生自读,思考。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交流。
喜欢读的:
(1)抽生读。(第四自然段)
(2)集体评议。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重点指导怎样读出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学生练习读。指一至二名同学,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喜欢说的:
(1)师出示蒲公英早上、中午、傍晚的插图各一幅,对照插图,指生描述:蒲公英在一天中是有变化的。早上的时候还没有开放,是绿色的;中午的时候开放了,就变成了金黄色;傍晚的时候,花瓣合拢了,所以又变成了绿色。
(2)刚才这位同学描述的好在哪儿?(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又创造性地描述)
(3)谁还愿意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喜欢画的:
(1)展示有创意的、能恰当描绘蒲公英一天变化的作品。
(2)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解说,注意讲清各幅图画色彩的不同。
(3)然后再让同学们拿出课前制作的标本和图画进行比照,说说各好在哪里。
喜欢表演的:
(1)指名到讲台上表演,用手掌的张与合来表示蒲公英的变化。
(2)谁还能用其他的方式来表演?(不管学生用什么方式表演,合理即可,不能强调一致,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五)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师:接下来我们来共同体会一下小作者的心理变化。先请同学们读一遍全文,找出能体现小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甲:我们总是为了寻开心,揪掉这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花。
师:很好,找得非常准确。哪位同学再补充一下?
生乙:还有“我们不再随意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师:非常好。这两位同学都找得非常准确。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两句,体会一下这两句中所蕴含的感情。同桌比赛,看谁读得好。
……
师: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两句读起来在感情上有什么不同。《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习作6 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32 夸父追日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绝招》说课稿少年王勃练习设计《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摄影师》教学设计5《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生丙:前一句读的时候应随随便便、漫不经心的。后一句是非常喜爱的口气。
生丁:前一句应**咧咧地读,后一句则应该轻轻地读。
众生:让他们两个读一读!
(生丙生丁读)
师:好!大家说得都非常有道理,可见我们每个同学都和文中的小作者一样有童心、有爱心、尊重小生命。
(六)突破教材限制,开放阅读通道,资源共享
1、将课前预习过程中通过图书、网络等渠道搜集到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在小组内交流阅读,以丰富语文学习资源。
2、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既可以谈学习本文前后对蒲公英的认识,也可以谈自己喜爱的花草。
根据学生谈话的情况,教师总结:善于观察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它可以使自己有更多的认识,新的想法,新的收获,新的提高。
(七)加强课外延伸,实现探究学习,转变学习方式
1、利用一周时间,仔细观察一种花草,并搜集有关资料,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可以图文并茂。
2、由学习委员**,以“我们的新发现”为题,将同学们的优秀课题作文汇编成书,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大家交流阅读。
〖课后反思〗
我在教学上贯穿了知能并重、凸现主体、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
(一)知能并重,拓宽学生知识领域,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了有关蒲公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并让学生到田野中亲自去观察,制成标本。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在课前,就跑到我那儿告诉我观察的结果,让我看他们制成的标本好不好看。尽管他们观察得还不到位,制成的标本还显得很稚嫩,但他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第一课时中,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中描写的蒲公英的特点我们为什么没有观察到呢?”学生马上意识到了自己观察得还很不够,或者是观察的时间不够长,或者是观察得太马虎。教师趁机渗透观察的重要性,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二)凸现主体,教师宏观调控当导演,学生各显才能扮主角
本课的**体现在第二课时,解决“我”有什么新发现这个问题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同学们可以用有感情地读一读的方式来交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的,试着说一说;擅长绘画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具有表演才能的,就演给大家看。总之,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做学习主人翁的愉悦感。
比如,让学生表演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时,有的同学仿照课本上所说的用一只手掌的张与合来表示花的开放和合拢;有的同学用两只手并拢与张**表现;还有的同学甚至用身体的弯曲与伸展来表现,创造性的想法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更为值得赞叹的是,一组同学的集体表演,惟妙惟肖地展现出了蒲公英的变化;……表演中,许多学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和同学们的赞扬,成功的体验让每个孩子脸上都焕发出了光彩。此阶段,通过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仅突破了难点,更重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是有趣的。
(三) 学以致用,迁移课堂知识,锻炼写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会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和穿插了观察和练笔的环节,特别把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放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地位。让学生利用一周时间,仔细观察一种花草,并搜集有关资料,写一写自己的新发现;让学习委员**,以“我们的新发现”为题,将同学们的优秀课题作文汇编成书,放在班级图书角供大家交流阅读。《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习作6 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32 夸父追日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绝招》说课稿少年王勃练习设计《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摄影师》教学设计5《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终生钻研的课题,这样一个小小的课例,只是对有关的部分问题做了一点尝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的课堂表现使我深受启发: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创造力只有在一个融洽、**、**的课堂里才能得以充分的体现。教学相长,我从学生身上也获益匪浅。学习要永远体现以人为本,在新教材的指导思想里终于得以体现,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育者所深感欣慰的!
〖教案点评〗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能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语文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基本特点如下:
1、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环境,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的特点,把让学生介绍自己观察的蒲公英为切入点,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为学习新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2、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造读、想、说、画、演等展现个性的机会。重视学生**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知识吸纳和感情培养的巧妙融合,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3、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中以讲代读的旧模式,学生诵读贯穿本课,让学生在读中观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这是语文本色教学的可贵尝试,是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一次成功的体验。
4、充分贯彻“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将语文的课堂拓展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兴趣,搜集有关花草的知识,每人写一篇图文并茂的课题性作文,并将全体同学的作文汇编成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习作6 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32 夸父追日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绝招》说课稿少年王勃练习设计《金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小摄影师》教学设计5《孙中山破陋习》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
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
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5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能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草地的可爱和蒲公英的有趣的语句,能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快乐。
2、根据相关内容理清蒲公英颜色在一天内三个时段的变化情况,并理解变化的原因。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插图,做动作,理解关键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快乐以及主动观察、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地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
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法。
生:图文对照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课件
课时课型:
新授3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假装哈欠钓鱼傍晚仔细观察
手掌拳头一本正经引人注目
3、指导写字“钓”。
二、整体感知,找出中心句。
1、**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2课,**朗读课文,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件出示)请同学齐读这两句话。读了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感叹句)
(1)两个感叹句表达出作者的怎样的情感?
(对草地的喜爱,对蒲公英的喜爱。)
(2)这样的句子让我们如此喜欢,忍不住还想读。(指名说、齐读)
三、细读品悟,感受草地的可爱。
1、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写出了草地的可爱?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指名说。你找的很准。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3、男同学读一句,**学读一句,比比谁读得好。(男、女生赛读。)(男生读得很洪亮,女生读得很流畅,把掌声送给自己)
4、同学们,在这一段中,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5、生:“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
一本正经——就是很认真、很严肃的意思。(指名造句)
a、一本正经——他一本正经地骗人。
b、一本正经——她一本正经地对妈妈说:“我考了100分、”
引人注目——就是引起人们的注意。(指名造句)
c、引人注目——她穿了一条漂亮的裙子,特别引人注目。
6、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哥哥玩蒲公英的句子;用“~~~”画出弟弟玩蒲公英的句子。
7、哥哥是怎样玩蒲公英的?(指名读、课件出示、齐读)哥哥玩蒲公英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开心、快乐、兴奋、激动)
8、弟弟是怎样玩蒲公英的?(指名读、课件出示、齐读)弟弟玩蒲公英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开心、快乐、兴奋、激动)
9、让我们再次感受哥哥和弟弟玩蒲公英的快乐。(齐读)
10、“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说明他们在草地上不仅玩吹蒲公英的游戏,想一想他们还会玩什么游戏?(指名说)
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四、探究“变色之谜”,感受蒲公英的有趣。
1、读读说说
(1)他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时候不仅发现了草地的可爱,还发现了草地会怎么样?
(指名说)(草地会变颜色。)
(2)请大家默读第三自然段,然后用“——”画出草地变化的句子来。(指名说、齐读)
(3)这三句话中,分别有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哪三个?
生:早上中午傍晚
师板书:早上中午傍晚
(4)由于时间不同,草地的颜色也不同,读读草地是怎样变化的?(指名读、齐读)
全班汇报师板书:很早的时候,是(生:绿色,师板书:绿色);中午的时候(生:金色,板书:金色);傍晚的时候(生:绿色,板书:绿色)。
(5)多么神奇的草地呀!这是为什么呢?谢廖沙的哥哥找到答案了吗?请你们用“~~~~”画出答案来。(指名汇报、课件出示)
2、读读想想
(1)真是太有趣了,蒲公英的花朵就像我们的手掌。(课件出示手掌与拳头图)
来,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小手(现在你们的小手就是一朵朵可爱的蒲公英,(我说、你们做动作)花朵张开(生做动作),它是金色的。花朵合拢(生做动作),它是绿色的。
(3)现在,就让我们把这间大教室变成一大片草地吧!男同学读、**学做动作。师:多么可爱的草地!
(4)**学读,男同学做动作!师: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5)让我们再次感受可爱的草地,有趣的蒲公英吧!
(一三组读,二四组做动作。)
(6)请同学们把自己当做蒲公英,看着大屏幕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感受蒲公英的有趣!(全班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师生总结:板书花的状态)
(7)大家想看看这神奇的蒲公英吗?(课件出示:蒲公英的动画)
(8)师: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呀!(课件出示:“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我们把蒲公英当做了(朋友、亲人、伙伴),为什么我们会把蒲公英当做(朋友、亲人、伙伴?(因为我们喜欢蒲公英,蒲公英很有趣,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是呀,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无限快乐。所以作者不由得发出:生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五、课堂总结。
师:在大自然中,像蒲公英一样神奇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课余时间,让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世界的神奇,体验生活的多彩!
布置作业:
1、回家后,把这篇课文讲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给家人听。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蒲、英、耍、钓”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欠、喜”等13个生字,会写“乡下、窗前、合拢”等18个词语。
2、能说出草地的变化情况及变化的原因,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3、能自己观察某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的变化情况并和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展开合理想象,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难点: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看到的草地,并用一个词来形容。紧接着出示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导语: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草地,同学们能用一个词来描述一下你心中的草地吗?(学生作答)大家形容得都很形象。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篇新课文。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眼中的草地是什么样的呢?(板书题目,读课题)
老师看到大家在读“金色的草地”这个题目时,露出了不解的表情。是呀,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是秋天小草枯黄以后的草地吗?草地上的什么东西是金色的呢?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探索“金色草地”中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明确:蒲公英的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就是金色的了。
2、出示幻灯片,向学生介绍蒲公英的资料。
3、字词教学。多**展示本节课所学生字词,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开火车组词读的形式攻克生字。然后进行写字教学。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示范,强调易错笔画,学生描一写一,教师巡视。
4、朗读教学。段落标序号后,分组分段朗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声音洪亮,尽量读出自己的感情。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朗读课文,同桌间讨论草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
明确:先让学生自主归纳出“美丽”“可爱”“有趣”等词,再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作者直接赞美的语句“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2、四个人一组,通过具体的描写**想象文章内容是什么样的图景,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预设:第一段:金色草地图。
第二段:兄弟草地玩耍图。
第三段:草地的变化图。
第四段:天使般的蒲公英花朵。
3、草地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找到文中句子的请学生**回答。
(1)草地的变化: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中午的草地变成金色;傍晚的草地又变绿了。
总结:草地的变化主要是颜色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草地的颜色是不同的。
(2)变化的原因
①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②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③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总结:早上的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合拢了;
中午的草地变成金色的了,因为蒲公英的花朵张开了;
傍晚的草地又变绿了,因为蒲公英花朵又合拢了。
(四)拓展延伸
播放有独特之处的动植物的视频,帮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明确: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再*常的事物,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一定会有许多不一样的发现。
(五)小结作业
观察某一种植物、动物或生活中的某处场景,然后和同学交流。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小学现代文,难度较低。根据学段和文题提点,本篇课文应着重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我”发现草地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与观察能力。在句子的反复诵读与理解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留心观察的好处和乐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7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感受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以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种子时的情形,能够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
2、通过朗读课文,表达出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及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感受作者在草地上玩耍的欢快,体会作者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及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草地上玩过吗?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样的?
2、他们在草地上玩儿些什么呢?
3、你们见过“金色的草地”吗?草地是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要借助读音读。
2、指名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3、投影出示生字新词。
(1)自读、抽读、指名读。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指导学生读音,培养学生识字习惯。
(4)指导书写。
(5)学生书写,注意纠正。
(6)巩固检查。
三、初读感悟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文中那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称这片草地为“金色的草地”?
生思考、讨论后,全班交流。
2、谁了解蒲公英?结合课文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草地变色的原因,感受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填空题,引导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口头填空。
( )的草地
2、自然过渡:这道题有很多种填法,同学们看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讨论
1、各自轻声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讨论填空题答案。
3、设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为什么作者称它为可爱的草地?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精读解疑
1、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呢?自读第一自然段,体会。
(1)观看录像,生感受。
(2)引导想象:蒲公英盛开的情景。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思考:图中两个孩子分别是谁?
(2)介绍有关蒲公英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3、那一天,“我”去钓鱼,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从而“我”对蒲公英地感情又有什么变化?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文中的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样说恰当吗?为什么?
四、汇报成果
1、分小组汇报。
2、全班汇报。
3、拓展活动。(双休日活动)
五、总结课文。
1、朗读课文。
2、小结引申。
【板书设计】
2 金色的草地
绿色的草地
快乐
开 合
金 绿
色 色
蒲公英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8
【预设目标】
1、理解词语和句子,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2、结合课文理解,学习四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读一读课文。
(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3、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
(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可以_____、_____。
早晨,花朵_____,是_____,草地是_____。
中午,花朵_____,是_____,草地是_____。
傍晚,花朵_____,是_____,草地是_____。
⑴同桌互相说一说。
⑵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小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说说你理解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地啊?
五、机动
摘抄好句子。
【叶老师的建议】
因为我不熟悉这篇课文,所以我的建议可能不对。我是凭着你的教案猜课文内容的,呵呵老师厉害吧?
1、可以把课题教学和整体感知及第一段的学习结合起来。从**入手,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读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2、第二段的学习表演太多,而且是重复的。建议在理解之后安排一次就可以了。读读玩玩。
3、第三段的填空太多,而且不够灵活。建议改为:()花朵()草地(),引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里的表演就不要了。一堂课里有一次表演就差不多了。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钓、拢”两个生字,会写课后“耍、装、劲、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4.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2.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能体会到课文描写的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学策略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师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
2.多**情景法:运用电教**,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设悬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用多**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3.导语: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金色的草地。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教师随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ào)沙 绒毛 假装 钓(dià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 手掌 有趣
3.理解词语。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作者是谁?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识字的空间。
【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三)理解课文,品悟作者情感
1.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1)出示图片,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配乐出示一组图片。
导语: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3)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2.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
预设1: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
(1)朗读第2自然段。
(2)抓住描写哥俩神情的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
(4)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预设2: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
(1)默读课文3自然段,看看他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并出示蒲公英变化表,按课文内容填完整。
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绿色 花的颜色
(2)草地的颜色会变化,这是多么有趣的发现啊!朗读第3自然段。
3.读演结合,探究草地变化之谜。
(1)出示蒲公英张开和合拢的图片,并用手势图来解释蒲公英和草地颜色的变化。
(2)对照表格,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地在一天的三个时间里是怎样变化的,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来。再指名说一说。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早晨,花朵________时,___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___;中午,花朵________时,它是___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___,草地就又变成________的了。
(3)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4.体会段落写法。
(1)齐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一找作者在写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时,由哪个句子连起来写的?
预设:这是为什么呢?
(2)“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把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连接起来了,这一自然段写草地变颜色的一段话先写发现草地变颜色的事实,然后用“这是为什么呢?”来连接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两层意思不但讲得十分清楚,而且还很通顺。同学们以后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当然可以用其他的连接句。
(3)小主人公2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看到的,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一回事。第二次发现是带着问题,特意去观察后所看到的。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为什么说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
(2)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当不恰当?
(3)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 “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
(四)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3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五)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2.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课文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美丽和兄弟俩在窗前草地上**自在快乐成长的情景。也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结合本组课文的主题——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选编本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 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是重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关于蒲公英的资料
教师准备:PPT 生字卡片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词,在句子和课文的朗读中复现生词,感知生词, 为课文阅读做准备。
2、品读第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一问题,抓住“盛开”这一词语,为下一课时的教学做好铺垫。
3、给学生知识迁移和查找资料能力的展示,共同分享“蒲公英”的常识。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绿色)还有金色的草地呢!大家一
定很疑惑,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让我们一起认真地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学习生字、扫除障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给学生充分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朗读词语、扫除障碍
·出示生词
盛开 假装 朝着【多音字】
玩耍 钓鱼 观察
绒毛 手掌 花瓣
使劲 有趣 这些
合拢 【合和拢字义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自读
·同桌互读
·开小火车朗读
·说说这些字中,哪些字容易写错。提醒大家。
“耍”“绒”“瓣”三个字,需要注意。
·师生共写三个生字。
·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相关的内容。
3、随句识字,巩固学习
·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脸上。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三、再读课文,释疑照应
1、指名朗读,相机正音,思考: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交流朗读,品读第一段。
交流: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变成了金色。
3、交流课前资料
·结合课文的插图,介绍一下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生长状况。【结合我们二年级所学过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说说蒲公英】
·教师出示图片,蒲公英的资料:
蒲公英,多年生本草植物,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披针形,羽状**,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都可入药。
4、朗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盛开。想象情景,朗读第一段。为什么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就会变成了金色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5、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品读文本中,复现生词,借助上下文、字典等方式理解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更好的品读文本。
2、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动作等方式,体会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通过换位思考,让学生进入作者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揭示目标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我们不仅要一起努力读懂这篇课文,还
要读出自己的体会,首先得掌握一种本领——读文字,想画面。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回顾旧知:学生回顾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原因,通过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草地的美丽。
2、整体感知:学生**读读课文,思考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初步形成个性化的体验。】
3、再回归文本,读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称赞这片草地、这些蒲公英的句子。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过渡语: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到底有什么魔法,能我们大家都感到可爱、有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好好读读课文。
【设疑的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以读为本、回归生活——品味草地之趣
1、自读感受
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给我和弟弟带来的快乐。
2、默读课文,圈出段落中能表现玩耍快乐的词语。
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吹到脸上、打哈欠
3、结合圈出的词语,想象,说说想象到的快乐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顺机解决:“一本正经、引人注目”等词语。
4、熟读精思:
(1)学生分角色朗读相应句子,配上动作。
(2)引导读,入情入境: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揣摩、通过动作表演,将眼前所读的语言文字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通过动作的桥梁,感受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二)置疑问难,合作探究——探究草地的秘密
置疑:在小作者的眼里可爱的不仅仅是这片金色的草地,还有那有趣的蒲公英。
【课件出现草地颜色随时间变化的画面,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问。】
合作探究分为三个小步骤进行
(1)自读自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通过动作演示交流自己的想法,降低理解文本的难度,同时也体现了文本回归生活的原则。】
(3)内化提升:课件出示填空题:( )花朵( ),草地就( )。学生通过填空这种形式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将课文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品读喜爱之情
1、初读欣赏,整体感知:
学生**轻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我们对这片草地的喜爱之情。
2、朗读感悟、潜心品评:
学生**选择一句最能表达这种喜爱之情的句子,多次朗读,以读悟情,以情促读。教师相机予以指导
如: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 )。
【让学生把作者的感情迁移到自己身上,更加深刻地体会对草地的喜爱之情。】
四、小结
一片金色的草地,一个难忘的金色的童年。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题目——金色的草地
五、做练习册
板书: 2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7)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战士忠于**的精神,感悟**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并预习课文。
2、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景渲染
1、学生背诵的《长征》诗。
2、学生**谈谈长征。
3、简介作者。
4、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a、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的多读几遍。
c、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可是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2、班级交流。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单的记下自己的感受。谈话: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要想使故事精彩,必须抓住细节来描写,以及一个个动人的片断。
2、全班交流。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述。
3、小结:班长正是按着指导员的要求去做的,在精神上给予战士安慰和鼓励,就像“上级”,在生活上时时处处给予关心,就像“保姆” “勤务员” 。
4、再次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表现。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委托。他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曲的鱼钩。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1、指名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导朗读。
五、音乐渲染,深化主题
作者要用鱼钩表明自己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想教育后代学**前辈们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生命的高贵品质。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们的优良传统,那么让我们用歌声许下我们的誓言。
六、复述课文
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注意讲解要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
2、注意把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关心同志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
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凡朴素的一位**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8)
——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色的鱼钩教案1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划出有关
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3
教学目标 :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过草地时的艰苦,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纠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第二段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讨论,同学之间纠正、补充,教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考讨论
在这长满***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体会和感想写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精神。**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3、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2、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课后小结
金色的鱼钩教案6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金色的鱼钩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颧”字的读音是“quán”;“弥”字的读音是“mí”,不是“ní”。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过草地的故事。(课件出示**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
【设计意图】运用多**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运用多**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块二文本故事初次读,班长形象眼前现
1.**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颧(quán)骨威胁喜出望外收敛弥漫衰弱瞻仰奄奄一息
3.检查学生读准字音。
“颧”字读“quán”。
4.借助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概括,全班同学补充: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了自己的故事。
6.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7.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板书: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永远怀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朗读课文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再到要求掌握课文中字词的正确读音;最后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三文章描写细细品,**精神心中立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寻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读完之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重点交流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①指名读外貌描写部分。
②提示:重点从“背有点儿驼”“布满了皱纹”等描写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预设: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2.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预设1:班长因为没有吃的感到忧虑,所以他整夜合不拢眼。
预设2:从“喜出望外”可以看出发现了鱼,对班长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3)指导朗读:分男女生读。
(4)小结:抓住关键词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5)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①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②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③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可贵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1)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2)老班长奄奄一息,却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课件出示: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3)学生交流。(舍己为人,忠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的学习向导,深入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板块四“金色鱼钩”入人心,**精神世代传
1.学习第四部分。
(1)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讨。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课件出示: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话形式结束课文,不仅升华主题,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完成***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写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文导入时也别出心裁,运用多**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篇幅较长,不过好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阅读课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事业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遭受巨大的损失,**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有感情的一段谈话导入新课并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学生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特别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时,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练习复述时,先要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在小组内练习;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班汇报,此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自己;最后观看情景剧,看看专家是怎样讲故事的,学习人家的优点,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进一步提高复述故事的水*。
金色的鱼钩教案9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每篇课文结构特点,即课文的纵思路和横思路来整体设计教学。课文的纵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文章的条理。它就像一棵树的主干。课文的横思路就是作者怎样把各个部分写具体。它是一棵树的枝叶。教师只有抓住主线来整体设计,分步施教,才能把作者的写路,教者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在纵思路上,作者是围绕着“两救”来写的,即班长救病号(3—23节),病号救班长(24—33节)。因此,全文分为四段较妥,即1—2节为一段,“两救”各为一段,最后一节为一段。在横思路上,作者抓住班长的外貌(人物外表)描写,来展开故事情节。
如何设计教学呢?
第一步:掌握特点,理清思路
作为理解课文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为了让学生循思路进行第二步的学习,老师应该把全文的思路板书出来: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第二步:引导读书,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横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是这篇课文横思路的一条主线。而每次描写,都有它的含义作用,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无疑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分组读议,汇报交流
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着已经划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词句,读书自学,议论交流,深入理解每次描写老班长外貌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人物的外表,进而理解人物内心,最后理解人物的优秀品质,达到自我领悟,渗透教育的目的。
课文一开始,就仔细地勾画出一位老**战士的外貌,一位未满40岁而驼背,皱纹满脸,两鬓斑白的战士,以**的身份,带领三位有病的小战士在茫茫的草海里,一步一滑地行进着。这些描述告诉人们,老班长历尽了人间的辛酸苦难,但他乐观,充满对同志的阶级情谊。
老班长救病号部分,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作了四次描述。而每次描述,与救病号有什么联系,给读者什么启示?这是我们引导学生理解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深刻领会。
接下来,病号为什么要救老班长?怎样救老班长?结果怎么样呢?这是必须引导学生理解的问题。理解这些问题,要同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联系起来。为了把二个病号最后带出草地,老班长硬是支撑着“皮包骨头”的身躯,拿起钓鱼钩去找水塘钩鱼去了。可是,当同志们发现时,老班长为了救病号,长期忍饥挨饿,终于累垮了。这是病号要救老班长的原因。
老班长用缝衣针弯成钓鱼钩,一路上,用它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救活了三个病号。可是,当病号用它钓鱼做成鱼汤送到老班长嘴里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这一描述告诉我们,三个病号已成了四个病号,而老班长是个重病号。
第四步:自我设计,自我教育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作业,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设计。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从怀念老班长方面:老班长活在我们心中。引导学生想象,小战士们掩埋老班长的遗体后,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是怎样做的。
从向上级讲述老班长**的经过方面:老班长救活了我们。让学生回述故事内容,并简谈体会。
金色的鱼钩教案10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齐读生字、新词。(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 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 :略。
金色的鱼钩教案11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金色的鱼钩教案13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
**战士忠于**、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为他人**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3、品味金色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4、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课堂作业:请同学们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吧
四、巩固延伸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3、可**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的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先烈的优秀品质。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金色的鱼钩教案15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⑴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⑵ 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同学可以根据自身对语感,说自身想到的,教师可以引导:光明、绚烂、****等。
2、快速默读课文:
⑴ 用自身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的故事。
⑵ 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同学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 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 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考虑:
xxx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
“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时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同学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示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衰老?这说明了什么?
⑵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⑴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钩,又跑了!”
⑵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⑶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
“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考虑:“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身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
3、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9)
——金色的鱼钩的教学反思 (菁选3篇)
金色的鱼钩的教学反思1
一直以来,上每一堂课我都要求是全员参与,并且也在尽力地去做好它。一般在课上,只要学生愿意回答问题的,我都会给予满足,一些不太愿意的有时也会“硬逼”着他来回答,我坚信只要多叫几次,他也会慢慢融入到这个集体中来的。但今天的这堂课让我发现其实我做得还很不够。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很长,但很多地方描写得很精彩,需要学生的朗读加以感化。此时,王贝妮举手了,于是便叫了她。听完她的朗读,使我吃惊不小:她的朗读真不错,我以前怎么没发现呢?还自认为让全员参与,哎,真是太大意了,惭愧!让同桌来评价一下她的朗读水*,他说:“我跟她已经是几年的同学了,我发现她的朗读水*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因为同桌的鼓励,王贝妮举手的频率更是上升了很多。此时的我更是羞愧难当。已经大半个学期都过了,我才发现她。如果早一点发现,我想王贝妮会提高得更快,责任全在我。对不起王贝妮!对不起至今还被我遗忘的学生!
班级中五十二位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很多时候,总是被那些外向型的学生所“蒙蔽”,过多地去**他们,引导他们,从而忽略了**向型学生的教育,只是让他们呆呆地坐上一堂课。其实每一次的**,对学生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锻炼、一次不小的考验。外向型的学生往往很活泼,致使老师的目光更多地倾向于他们,他们就得到锻炼;而内向型的学生,由于天生不爱说话,不爱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一个疏忽,就失去了一次机会。
关注那一部分学生,尤其是还不曾被我们发现的学生,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注需要耐心,一次两次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只要坚持,我想你必将会有新的发现。一直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一位学生,可能对一个班级来说他只是其中的百分之几,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却是百分百。”多去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负责,对家庭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
明天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去看一看还有没有被自己遗忘的学生,如果有,那就应该“亡羊补牢”了!
金色的鱼钩的教学反思2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这篇文章要求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文章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字行句间。之后,**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金色的鱼钩的教学反思3
《金色的鱼钩》是第十册教材的一篇阅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破题,理清思路,感悟文章内容、中心的教学方法。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进行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根据我班绝大部分学生已具有良好的预习、阅读习惯和一定的理解能力,针对二类课文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在确定了教学思路的前提下,首先从整体入手,以“文章主要写老班长,而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老班长与金色鱼钩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一问题破题,让学生初步感悟本课的重点内容。同时,以“课文什么地方直接点题?”直插中心,使学生主动感悟到了本文的中心。那么,这一课是如何通过写老班长来表达这一中心呢?再次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让学生勾画出最感动人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字里行间使学生受到了教育。文章借这枚小小的鱼钩赞美老班长舍生忘死、毫无私心的精神。教师只有紧紧抓住课文的结构特点,理清思路,从而进一步感悟文章的内容、中心,明确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
在这些环节的设计上,注意体现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老师轻松地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感悟了知识,避免了课堂上乏味的“一问到底”的“满堂灌”的现象,学生从整体上感悟了课文的内容和中心。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篇(扩展10)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1
本文描写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学前,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在理解这一问题时,我先引导学生通过任务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顺理成章地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
因此教学本课,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写的《长征》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2、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
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
之后,**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我适时给予朗读上的指导,通过范读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师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5、教学最后,我虚拟了一个参观**烈士纪念馆的场景,请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解时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如,“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凡的鱼钩,就是这个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鱼钩,曾挽救了三位年轻的**战士的生命;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6、学完本课,学生一定会被老**崇高的**精神深深地感动。
于是我便顺势再介绍一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请学生课下继续搜集长征故事,**了一次长征故事会,使学生对这段历史铭记在心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尊重了学生的多元解读,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受长征的艰辛,感受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元解读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交流中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挖掘。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3
《金色的鱼钩》可算得上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经典课文了。第六单元主题是“英雄”,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在过草地时,一位身体瘦弱头发斑白的老班长接受*的嘱托,一路精心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不断为他们树立信心,自己却光荣**,作者的文字中饱含着对老班长的深深的怀念。这位老班长朴实无华,没有豪言壮语,对*无限忠诚,用惊人的毅力支撑着自己克服种种困难,他无疑是我们心中敬仰的英雄,那小小的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映射出老班长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在第一课时学生交流了查阅到的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对长征路途的艰辛有了一定认识,理清了全文的脉络,初步整体感知奠定了感情基调。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然后抓住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重点品读感悟,同时也顺势解决学生上节课的质疑。最后环节围绕课后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题目的深刻含义。
其中交流自己最感动的片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特别重要,只有听见了学生发自肺腑的深情朗读,才能算得上真正走进了这篇课文。上一课时的铺垫发挥了积极地作用,有学生结合背景资料说**过草地的艰难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行路难,寻食难,御寒难,宿营难,而本来身体就虚弱的老班长一人还要照顾三个病号,并且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硬咽草根、鱼骨头”的片段很感动人。我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来读,学生自读,同桌读,齐读,抓住关键词来说体会,如“皱着眉头”、“哽咽”和我当时亲眼见到的感受“呆住”、“万根针扎”、“失声喊”交流完后再读,读有所思,思能促读,多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加深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在学**班长奄奄一息之时坚决不喝鱼汤的片段,先是请学生自己轻声读,交流读后的感受,再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临终前对战士们的关爱和不舍、牵挂,读出战士们渴望救老班长的心急如焚和无尽的担心、难过,一直到老班长**时的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反复读,反复体会,读出自己的感受,才能使课堂充满感染力,当然也有助于突破难点,品味出“金色的鱼钩”的深刻含义,重视本课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希望学生能够在朗读中感悟真情,提高对语言的感悟积累能力,算是一点可取之处吧。
不足之处是原计划两课时上完却没有完成,主要还是因为老师指导的随意性大,学生交流后不自觉的又去加一些分析,本来抛出一个问题其间加入一些追问又把问题弄碎了,这些缺点真要好好克服克服。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4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本文描写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教学本课,我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写的《长征》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2、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之后,**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5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15课 。课文中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金色的鱼钩》的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当我教学完这篇课文 后,自己静下来进行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一下,我体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先交代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并且提示学生联系《长征》这首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长征。
2、《金色的鱼钩》篇幅较长,故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大概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再要求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之后,**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 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6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战士忠于**、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文时,让我感慨挺多。
教学本课,我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让学生背诵学习过的写的《长征》诗,出示带领**过草地的相关图片,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在揭示课题时,我先出示鱼钩,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鱼钩?学生们纷纷回答:铁的鱼钩,塑料的鱼钩。这时,我在鱼钩前迅速出示金色的,让同学们齐读课题,随机问: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给学生留下悬念。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上课时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大家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同学们边读边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7
记得上这一篇课文我准备得还比较充分,上课的前一天晚上钻研教材到很晚。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求一节课结束。在短短的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困难比较大,而且这篇课文比较长。怎么办?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精选教学内容!首先,我已经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了课文,把认识生字的问题解决掉,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其次,对教学内容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疑难所在取舍教学内容。
一开始,简单的一两句话就切入到课文:清明节,我们缅怀先烈,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途中,在过草地的时候,有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板书课题(目的是注意“钩”的写法);如何读题目,哪个词语应该读重一点?学生有说“金色”,有的说是“鱼钩”,我让他们试着读一下,他们发现还是应该重读“金色”。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有学生举手问:“为什么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呢?”还有一个同学问:“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为题目呢?”我对他们敢于提出问题表示赞扬。随后,进入初读了解大意,提出自己困惑的阶段。我给了学生比较充分的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学生概括大意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举手的仅一、两个。下面让学生提出自己阅读中的困惑。有一两个学生重复了刚出示题目时的问题,即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另外有两个问题是对课文中句子的理解: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为什么有千斤重?2、还是这一节,最后一句“……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这个意思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读书,然后小组合作学习解决掉。另外一个问题是:“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的还有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这个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学生认为是语意未尽,另一个学生马上反对,认为是说话被打断,因为下文有我打断说的话,应该是说话的省略。我当时都肯定了他们的观点。但是现在想想,不应该是语意未尽,第二种观点更有根据。学生的这几个问题解决掉,时间只剩下4分钟。我预设的几个问题只好搁置起来,例如,课文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的精神的?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深情地朗读出来。……最后,我回到课文最后一节,结束了一堂课的教学。
我在反思,略读课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处理?是全部在课堂上解决,还是部分解决?如今天,把学生的全部问题放到课堂来解决,就出现自己预设的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被耽误掉的情况。看来,要客观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并,对于个别的问题(远离教学目标的)可以让他们课外去解决。要把学生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整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机智,这一点我还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8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自己也要完成*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回答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的词句,读一读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一、从外貌体会中心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仅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就能体会到他为**是怎样的操劳。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呢”。外表的“瘦”,清晰地反映出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这正是他对战友、对*的高度忠诚和满腔热爱的写照。
二、从行为体会内心
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钓”;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为,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钓鱼的辛苦、艰难。他分明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三、从神情体会内心
“他……嚼着风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悉、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四、从语言体会内心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小梁,别浪费东西了……你们吃吧……一定要走出草地去!”他明明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念念不忘*的重托,念念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课文在讲了“我们”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秘密之后,接着叙述:第二天,老班长端来鱼汤笑着让“我们”吃,大家怎能吃得下!老班长严肃地命令大家“吃下去”,待大家吃了,他才又露出了笑意。学习这段课文,应该紧紧抓住老班长先后的两次认真阅读、思考。因此,我这样**:
老班长先后的两次笑,笑得一样不一样?
听了这样的问题,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乐意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这一段中对老班长的描写。有的学生明白了,他们说:老班长刚端来鱼汤时的笑是故意装出来的。因为从全文看,老班长是一个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同志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创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又有学生补充说:不仅这个笑是装出来的,连他说的那句话也是编出来的。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
对于后一次笑,学生们认为,那是真的笑了。同志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同志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同志们吃的东西毕竟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同志们吃了这么“一丁点儿”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即使是“笑意”也仅有“一丝”。作者用词多么严密!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我哽咽着声音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教室里格外沉静,只见有的学生在擦腮边的泪水。
这时,我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学生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悲痛欲绝,余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老班长!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哽咽悲怆,催人泪下。“你为什么多叫一声老班长呢?”我追问。“我希望我的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与敬佩之情。”我提议,全班同学起立,深情地为老班长默哀。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这样的课堂讨论,看来是着眼于老班长的“外表”的,但是正是这种由外表到内心的思考、体会,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忠于**,无限关心他人的**老战士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并深受感动。
这样的课堂讨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方法,不但有益于深入理解课文,有益于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助于举一反三,形成阅读能力。
这样的课堂讨论,出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懂得看问题应该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9
我觉得这堂课好的做法有三:
一、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强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撇开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指导表情朗读。整堂课教师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1、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最深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
二、充分地给学生以**
整堂课,学生能**地默读,**地朗读,**地感受,**地思考,**地表达。学生有了**,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学生自主的投入阅读实践,也才会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
在学生自我感受,**朗读有了一定基础,但还未完全找到感觉时,教师进行范读,设身处地,入境动情,声音略带颤音,给人以忍着痛苦,含泪叙述之感,拨动了孩子的心弦,开启了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对于文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韵味”、“神采”、“风格”等,通过朗读传递给学生,可收到以声示范、以情激情的功效。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成功之处
一、问题设计得针对性强
本课篇幅较长,做事性强,我撇开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捐多表情朗读,整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1。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深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问候,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学生有机会**说,自立表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二、充分地给学生以**
整堂课,学生自主地投入阅读实践,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不足之处
略读课文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处理?是全部在课堂上解决,还是部分解决?如今天,把学生的全部问题放到课堂来解决,就出现自己预设的一些重要的教学内容被耽误掉的情况。看来,要客观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对他们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归并,对于个别的问题(远离教学目标的)可以让他们课外去解决。要把学生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整合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灵活的教学机智,这一点我还做得不够需要进一步提高。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11
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是人教版第十册课文《金色的鱼钩》中句子。之前,我们在朗读交流中感受了**长征途中的艰辛。在草地上,饥饿时刻威胁着我们的战士。
师: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老班长是如何照顾我们的?
生:“我从这句的‘硬咽’里感觉到那东西不好吃,但是老班长还是要吃下去,那多痛苦。”
师:是的,他不吃行吗?
生:不行,他不吃,就会**。
师:他是为自己不被**?
生:不是的,其他的战士都是伤病员,都等着他的照顾。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他吃为的都是别人。
师:如果此刻你就是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你的感受如何?
生:我一定非常后悔自己把鱼汤喝个**,而忘了让老班长吃。
生:我会和书上说的那样,像钢针扎着喉管,不知该有多么难受。
生:老师,我觉得“嚼”字用得不对。
师:你说说。(此时我非常诧异。)
生:“嚼”在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里学到过,在这里念jiáo。意思就是把东西用牙齿磨碎了。可是老班长吃的是草根和鱼骨头,草根还可以嚼,那鱼骨头是一定不能嚼的。
师:同学们,你们来想象,你看到那画面了吗?“嚼”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学生略作思考。)
生:他是想让别人看到,他嚼着吃着挺好吃的样子,这样别的战士就宽心了。
师:他是想让别人看到?
生:不是的,他收拾完碗筷,是我悄悄地跟着他。他没发现我,他一定不想让别人看到他吃鱼骨头。
师:那“嚼”字是**什么?
生:老班长一定很饿了,想嚼出点味道来,告诉自己的嘴巴已经吃过饭了。
生:老班长想把草根和鱼骨头嚼得稍微碎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消化,才有营养一些,哪怕那些东西其实真的没有什么营养了。
师:同学们,那他怎么“嚼”?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12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精神****。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运用了“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激趣明标。对于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先请学生齐背写的《七律·长征》,然后请学生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在学生了解长征的基础上,老师作一个小结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这4道题是这样的: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本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找出来,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4)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展示的*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出奇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四、当堂测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题。题目是这样的:在**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那枚金色的鱼钩,你是一名讲解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这个设计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学生一看到这道题,情绪高涨,都想上来试一试,有些同学的讲解非常到位。有位同学开头是这样的: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凡的鱼钩,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事故……学生的表现让想起了一位科学家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我觉得学生也可以自豪地说: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台,我会表现的很出色。
五、提升小结。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当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之后,我适时的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我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些,我们准备**一次长征故事会。几天后,这个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踊跃**,争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从以上事实证明,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会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的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搓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则没有充分的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的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的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另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的空间去质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是那么主动。记得一位***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无所疑,无所惑、无所求,那么,老师的启发是不会生效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主导的老师还应该给他们质疑的机会。
在我县教体局的引领下,在我县教研室的**实施中,我县中小学“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的课改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惠,也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把自己的教学水*升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13
《金色的鱼钩》在冀教版第九册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略读课文。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朗读教学,要求学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进行朗读,并谈谈为什么要这样读。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例如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谁来试读一下?”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着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读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由此,我觉得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多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1、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最深的片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来表达。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整堂课,学生能**地默读,**地朗读,**地感受,**地思考,**地表达。学生有了**,就有了灵性,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14
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本课的训练重点:
一、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动物要**相处。
围绕着训练重点,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抓住狐狸一家之间的伟大亲情,狐狸和正太郎之间的真挚的感情去拨动孩子们的情弦,让学生真正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因此教学这一课最主要的是抓住它的“情”,用文中丰富的情感去熏陶感染孩子,使孩子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教学的流程设计很简单,学生自学课文,弄清生字词的读音和故事的梗概,然后让找出文中让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反复读,细细品,最后让孩子们动笔写一写,正太郎摔下山崖下,两只老狐狸是如何找到正太郎并温暖他的。
学习这课的时候学生兴趣比较浓厚,学习积极性也很高,课堂弥漫着一股活跃轻松的氛围。孩子们对狐狸的故事倾注了较大的热情。
孩子们在交流他们最受感动的片段的时候,极大多数孩子都表现出了迫不及待的神色,因为在不止自学的时候我没有任何的条条框框,你觉得受感动就行,能谈出原因的就谈原因,不能谈原因的就用朗读读出你的感动。这样降低了难度,孩子们想说的热情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了。的确,我发现有的孩子虽然无法表达出他们受感动的原因,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明白的。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想说的话用语言完整无误地表达出来。
孩子们在写的训练中也表现出了让人欣喜的表现,他们的想象能力的确让人惊叹!孩子们在进步着,让人欣慰!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15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师曾说过:学生的感悟本事就如同杠杆上的支点,对人的发展来说,学生的感悟本事的高低决定他们今后能否撬起这个“地球”。感悟不仅仅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他们的火花,并且能够让孩子挥洒想象和才情,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经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当学生感受到草地的美并想在草地上玩耍的冲动时,让学生读读演演文中兄弟俩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领悟草地给兄弟俩带来的欢乐。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我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教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活力、才华……我的心境灿烂无比,原先孩子们的欢乐就是我的欢乐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