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王珪传》原文及译文

第1篇:高中语文《王珪传》原文及译文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珪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谋事,流于巂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孙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指示之曰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顾问:回头问

c.不以不肖不肖:没有才能

d.臣本事前宫本事:本来侍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卿乃问朕是非b.齐桓公之郭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c.而甚重其言d.为太宗所让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珪“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陛下以庐*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

②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

③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④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⑤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

⑥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大儒,认为王珪很有能力,但王珪却因罪躲在南山中十多年,未能施展才能。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不久,建成被杀,王珪既而侍奉唐太宗,依然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一方面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王珪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塑造了一个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唐太宗的形象。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5分)

②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5分)

参考*

4.b(顾问:询问)

5.c(前一个而表“转折”;后一个表“承接”。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竟然”。b项中两个“之”均为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两个“为”与“所”一起表被动。)

6.d

7.b

8.①不是这样,郭国君主,喜欢善良的人但是不能用,厌恶有罪恶的人但是又不能除去,这是它灭亡的原因。

②自古以来的帝王,能纳谏的人实在太难了。从前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因无罪被杀。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县人。小叔叔王颇在当时是博学的儒士,有辨别评述人的才能,曾经告诉亲属们说:“我们家的希望,只有在这个孩子身上了。”隋文帝开皇末年,王珪出任奉礼郎。到王颇因参与汉王杨谅反判事被杀,王珪当一块治罪,于是逃亡到南山,前后达十余年之久。

唐高祖入关,王珪被任命为太子中舍人,不久转任中允,太子李建成十分尊重他。后来因为和皇太子*谋事件相牵连,被流放到巂州。李建成被杀后,唐太宗平时就知道王珪的才能,召回拜为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替高士廉任侍中。唐太宗曾避人独居和王珪宴饮谈话,当时有美人在旁边侍侯,本是庐*王李瑗之姬妾,李瑗*谋败露死亡后没收入宫,唐太宗指着美人给王珪看时说:“庐*王无道德,贼杀了她的丈夫并把她收为姬妾。暴虐至极,能有不灭亡的吗!”王珪离开座位说:“陛下认为庐*王娶这个妇人是对呢,还是不对呢?”太宗曰:“杀人而夺取他的妻子,你竟然问我对错,这是为什么?”王珪回答说:“我从管子那里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好善良而厌恶罪恶的原因。’桓公说:‘如果象您所说的话,那是贤明的君主,为什么至于灭亡?’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国君主,喜欢善良的人但是不能用,厌恶有罪恶的人但是又不能除去,这是它灭亡的原因。’今天这个妇人还在你左右,我私下认为您心里认为是对的,陛下如果认为是错,这可说是知恶而不能除去了。”太宗虽然不把这个美人赶出宫,但很重视王珪的言论。

当时太常少卿祖孝孙因教宫人声乐不符合皇帝的心意,被唐太宗所责备。王珪和温彦博进谏说:“孝孙很了解音律的奥妙,又不是不用心,但恐怕陛下询问的那个人不好,因此迷惑了陛下的视听。况且孝孙是高雅人士,陛下忽然让他教女乐而且责怪他,臣恐天下人知道了都会吃惊。”太宗发怒说:“你们都是我的心腹,应当竭进忠诚献上直言,为什么要附下欺上,反而为孝孙说话!”彦博马上承认错误并道歉,王珪自己坚持说:“臣本来为前东宫服务,罪责已经应当处死。陛下体恤宽恕我的*命,不认为不正派,安排在*的中枢近地,要求以忠直为务。今天我所说的,难道是为了私事吗?不料陛下忽然用惑乱的事来责备我,这是陛下辜负了我,我不辜负陛下。”唐太宗默然不语。第二天,唐太宗告诉房玄龄说:“自古以来的帝王,能纳谏的人实在太难了。从前周武王尚且不用伯夷、叔齐,周宣王是贤明的君主,杜伯还因无罪被杀,吾早晚都在好好学习前圣,恨不能仰望到古人。昨天责备彦博、王珪,我十分后悔这件事。你们不要因此而不进直言了。”

贞观十三年,生病,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九岁。

第2篇:高中语文《任城威王传》原文及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彰读《诗》《书》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及:达到。

d.召彰诣行在所诣:前往。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太祖尝问诸子所好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尔其戒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虏乃退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斩首获生以千数以地事秦,犹报薪救火

13.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①数从正伐,志意慷慨。

②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彰年少时,善于*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参考译文

11、*:c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见实词含义的能力。a项中的“课”作“督促”讲现在不曾用。《后汉书》有“劝课农桑”一说,这里的“课”也是“督促”的意思。b项“属”在中学语文教材里出现较多,如“冠盖相属”,“属”是“连接”的意思。c项的“及”在文言文中用法较多,有动词、介词、连词等用法,从c项这句来看,“及”是动词,当“追及”“赶上”讲。d项“诣”动词,当“前往”“去”讲。

12、*: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所”“其”“乃”“以”都是中学文言文里较常用的虚词,A项两句“所”分别用在动词“好”“述”前面,和后面动词构成名词*的短语,指代人或事物。两者用法相同。B项前句的“其”作副词用,表示祈使语气。可译为“可要”“当”;后面一句的“其”作代语用,指代“他”。C项两个“乃”字,都用作副词,当“才”讲。D项,两句中的“以”都是介词,当“用”讲。

13、*:D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六句都是写曹彰言行。1是以前的事,2是曹*对他的批评,3是平定乌丸以前的事,而且这话又是对曹*要他读书有所不满的话,也不是曹*夸奖他的依据。4、5、6是平定中的作为及谦逊态度。

14、*:d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d项不正确,“曹*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与原文“太祖至洛阳……三年,立为任城王”不符。曹彰被封任城王是曹cao死后,由文帝曹丕封的。

15、*:c

(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

(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这道题从原文中挑选三个句子,考查学生直译能力。因此,要充分利用语境来翻译,(1)句“北”指“逃亡的兵士”(2)句“纵”使敌逃跑,(3)句的“伐”是“夸耀”的意思。以上各句关键词在翻译的时候要落实。

附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慷慨有大志,太祖曹*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曹彰说:“爱好做将帅。”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必定讲信用。”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二年,代郡乌丸谋反。(太祖)任命曹彰做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临出发前,太祖告诫曹彰说:“在家我们是父子,在朝中为官我们是君臣,总是按照王法做事,你一定要告诫自己。”曹彰向北征战,进入涿郡界,逆胡数千骑兵来犯。当时兵马没有召集起来,只有步兵数千人,骑兵数百。(曹彰)听用了田豫的计谋,坚守要塞,匈奴骑兵于是退散。曹彰追击骑兵,亲自与敌人搏斗,*匈奴骑兵,应声倒下的(敌人)一个接一个。战斗大半天,曹彰铠*上中了数箭,精神愈发抖擞,乘声追逐败逃的敌人。到了桑干,离代二百里,长史和各位将帅却认为刚刚远道跋涉,士兵鞍马劳顿,又受限制,不能越过代,不可以越过匈边境违背命令轻视敌人。曹彰说:“率领*队出征,关键在于有利,怎么能受限制呢?匈奴兵没有逃远,追赶他们一定大败他们。屈从命令放纵敌人,不是好的将帅。”于是上马,下令*中,“落后的一律斩。”追了一天一夜,攻打,大败匈奴兵。斩首活捉的数以千计。曹彰于是比平时加倍奖赏将士,将士无不欣喜。当时鲜卑大人柯比能率领数万骑兵,观察曹彰*队强弱情况,看见曹彰努力作战,所向披靡,才请求臣服。北方全部平定。当时太祖在长安,征召曹彰到(太祖)住处。曹彰从代路过邺,太子曹丕对曹彰说:“你刚刚立功,现在向西去见太祖,应该不要自夸,回答问题应总是像做得不够好的样子。”曹彰听后,向曹丕说的那样做了,把功劳归给各位将帅。太祖大喜,扯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真是非同凡响啊。”

太祖向东回来,任命曹彰领任越骑将*,留在长安。太祖到了洛阳,得了病,派驿使征召曹彰,还没到,太祖驾崩。文帝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回到自己的封地。黄初二年,进爵位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到京都朝见君王,得疾病死在官邸,赠谥号叫威。

第3篇:高中语文《东平宪王刘苍传》原文及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苍少好经书,有智思,显宗甚爱重之。是时中兴三十余年,四方无虞,苍以天下化平,宜修礼乐,乃与公卿共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春,车驾近出,观览城第,寻闻当遂校猎河内,苍即上书谏曰:“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帝览奏,即还宫。

苍在朝数载,多所隆益,而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意不自安。上疏归职,帝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

肃宗即位,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后帝欲为原陵起县邑,苍闻之,遽上疏谏,帝从而止。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苍悉心以对,皆见纳用。

六年冬,苍上疏求朝。帝以苍冒涉寒露,遣谒者赐貂裘,使大鸿胪窦固持节郊迎。帝乃亲自循行邸第,豫设帷床。苍以受恩过礼,上疏辞曰:“臣闻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中宫注亲拜,事过典故,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此非所以示群下、安臣子也。”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

苍还国,疾病,帝驰遣名医,使者冠盖不绝于道。明年正月薨。元和三年,幸东平宫,帝追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在,其人亡。”因泣下沾襟。初,苍归国,骠骑时吏丁牧、周栩以苍敬贤下士,不忍去之,遂为王家大夫,数十年事祖及孙。帝闻,皆引见于前,既愍其淹滞,且欲扬苍德美,即皆擢拜议郎。

论曰:孔子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取材于《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注】中宫:皇后居住之处,借指皇后。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苍以天下化平以:认为。

b.寻闻当遂校猎河内寻:不久。

c.上疏归职,帝不听听:允许。

d.帝省奏叹息,愈褒贵焉省:反省。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不依据礼法而采取的行动,不是用来昭示四方的做法

b.尊重恩礼逾于前世,诸王莫与为比

(肃宗)尊奉恩礼超过前代,历代帝王中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比

c.自是朝廷每有疑政,辄驿使咨问

从这以后,朝廷每有疑而难决的政事,总派人(前往)征求(刘苍的)意见

d.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皇后亲自(向臣)行拜礼,(臣所接受的)礼遇超越了常例的规定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刘苍作为皇亲被封王,但其影响大、有声望靠的是自身才智。

b.刘苍多次向帝王提意见,非但没有触怒帝王,反而很受器重。

c.刘苍经历艰*朝见君王,肃宗到郊外迎接以示对刘苍的尊重。

d.丁、周二位辅佐刘家几代人的事实,侧面显示出刘苍的魅力。

12.文中说:“若东平宪王,可谓好礼者也。”结合文意,概括东平宪王的“好礼”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说明。(6分)

参考*

8.若其辞至戚/去母后/岂欲苟立名行而忘亲遗义哉/盖位疑则隙生/累近则丧大/斯盖明哲之所为叹息/呜呼/远隙以全忠/释累以成孝/夫岂宪王之志哉

9.d(省:察看)

10.b((肃宗即位后,对刘苍的敬重和礼遇超过前代,诸王中没有人能够与刘苍相比较)

11.c(人事对应有误)

12.

(1)修治礼乐。太平安定后,与公卿大臣拟定了南北郊祭祀和冠冕车服等礼乐制度。

②以礼谏君.制止显宗皇帝在农事繁忙时打猎,制止肃宗皇帝想替设眹建立县邑的行为.

③进退有仪。当声望日降时,上疏请归;回朝朝见时,对自己“受恩过礼”表达不安。

④礼遇贤者。敬重丁牧、周栩等士人。

参考译文

东平宪王刘苍传,刘苍,建武十五年(40)封为东平公,十七年(42)进爵为王。刘苍少年时好读经书,颇有智慧,为人长得一脸好胡须,腰围粗壮,显宗十分爱重他。等到即位,封苍为骠骑将*,设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之上。永平元年(58),封苍之子二人为悬侯。二年(60)将东郡之寿张、须昌,山阳之南平阳、囊、湖陵五县加进东平国。这时中兴三十多年,四方没有忧患,刘苍认为天下化平,应修礼乐,便与公卿共同议定南北郊冠冕车服制度,及光武庙登歌八佾舞数,语在《礼乐》、《舆服志》。

四年(62)春,皇上车驾近出,观览城市房屋,不久听说将到河内狩猎,刘苍上书劝阻道“:臣听说时令,盛春农事很忙,不可聚众兴功。古书说:‘田猎不宿,食饮不享,出入不节,则木不曲直。’这是失春令的做法。臣知车驾今出,事从约省,所过之处吏人讽诵《甘棠》之德。即使这样,动作不依礼节,不是给四方示范。希陛下巡行田野,看看庄稼,消遥仿佯,按节而回。到了秋冬,才振威灵,整法驾,备周卫,设羽旄。《经》上说:‘抑抑威仪,惟德之隅。’(大意:人有威仪,如宫室之制。)臣不禁内心忧虑,伏自手书,求在陛下到达之处,表达一片至诚。”帝看了后,立即回宫。

刘苍在朝数年,做了许多有益之事,可自己觉得以至亲辅政,声望一天天高,内心有些不安,便上疏请求归职。帝优诏不听。以后多次陈上,辞语十分恳切。五年(63)才许还国。

肃宗即位,对刘苍的尊重恩礼超过前代,诸王没有谁能和他相比。后来皇帝想替原陵、显节陵修县邑,刘苍听说了,连忙上疏,皇上听从了,停止了作为。从此朝廷有可疑的政事,就派快马去征询意见。刘苍全心对答,都被采纳应用。

六年(62)冬,刘苍上疏求朝。第二年正月,皇上同意了。特赐装钱一千二百万,其余诸王各一千万。皇帝以为苍冒涉寒露,派谒者赐貂裘,及太官食物珍果,使大鸿胪窦固执节在郊外迎接。帝便亲自循行邸第,预设帷床,钱帛器物无不充足齐备。刘苍认为受恩过礼,情不自安,上疏辞谢道:“臣听说贵有常尊,贱有等威,卑高列序,上下以理。陛下至德广施,慈爱骨肉,既赐奉朝请,咫尺得见天仪,而亲自屈至尊,降礼于下臣,每次宴享接见,常常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臣非常害怕,的确内心不安,每会见,谦让得手足不知放在哪里为好。这不是给群下做榜样,安抚臣子的办法。”皇上看了奏折十分叹息,更加褒贵起来。

刘苍回国,疾病,皇帝用快马送御医,小黄门招扶,使者来往不断在路上。又设驿马千里,传问刘苍的起居。令四姓小侯诸国王主都*到东平奔丧,前后赐钱共一亿,布九万匹。等到葬时,策写道:“惟建初八年三月己卯,皇帝说:咨王丕显,勤劳王室,亲受策命,昭于前世。出作蕃辅,克慎明德,率礼不越,傅闻在下。老天爷不长眼睛,不报上仁,让我一个人,早晚茕茕孑立,没有终极。今诏有司加赐鸾辂乘马,龙..九旒,虎贲百人,奉送王行。不是我的宪王,谁能蒙此恩德!魂如有灵,保此宠荣。呜呼哀哉!”刘苍立四十五年,子怀王刘忠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