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案
第1篇:三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案
《科学课》三下《冷与热》单元
杭州市西湖区周浦中心小学郑维庆在市科学新课程调研活动中执教
教材说明
教材共3页,由3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冷热不同的水。
这个活动是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入手进行本单元学习的。活动分3层:1.用一壶热水和一瓶冷水倒出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用触摸等方法感受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差异,并结合生活经验,想出怎样倒更为合理。例如:使用玻璃杯应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先倒热水杯子容易炸裂;使用软塑料杯时也要先倒冷水再倒热水,否则杯子容易变形。这里还需要学生能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四杯不同温度的水:烫水、热水、温水和凉水,交流平时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的感觉。2.按手触摸的感觉给热水分类:温水;不烫手的热水;烫手的热水;不能触摸、一碰就烫伤皮肤的热水。3.记录、整理发生烫伤的场合。这个内容需要根据学生的经验整理,不必强求和教材一致。
活动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教材是以提出一个新话题的方式转入这个活动的,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这个活动分两层:1.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解决为什么。2.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事实,并尝试着做出解释。
活动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这个活动仍以观察实验的形式进行。首先提出观察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然后以实验展开,用气球皮蒙住装满冷水的试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学生们会收集到在热水中气球皮鼓,冷水中气球皮凹的事实。教材中天平称试管的*图,是解决实验中水的重量是否变化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没有变化而是体积发生了变化。水的体积变大是热水上浮的原因。这一活动还指向了下一个活动目标:对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本课时活动内容较多,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适当增加教学时间。
教学准备
每组4只塑料杯、水槽、开水壶、冷水、小塑料袋、扎好的有水的冷热试管、天平
教学活动过程
1.引入。
·今天比较热,而冬天比较冷,我们这单元开始学习冷与热,大家很熟悉水,就来研究冷水与热水吧!
2.用触摸方法感受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
·请几位同学摸摸冷热两杯水,说说触摸的感觉。
。加点冷水后,热水温度会怎样?
·用一瓶冷水和一壶热水倒出四杯冷热不同的水。并把四杯水排成从冷到热一对整齐的队伍。
·描述触摸四杯水的感受,联系教材开水和*水的*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p60页,看看我们平时你什么时候烫到过。
3.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
·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研究吗?
·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会有什么发现?说明要求
·把装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发现了什么?
·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
4.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冷水中,又发现什么?
·交流观察结果并进行解释。
5、延伸活动,
玩一个有趣的玩具,会撒尿的小陶俑,课外想想是什么原理呢?
第2篇:三年级科学《冷水与热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感受冷水和热水,让学生初步认识冷水与热水的差异,知道冷与热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2、过程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冷水与热水差异的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及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实验习惯,渗透辩*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冷水与热水的差异。
教学难点:冷热变化对水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天平、酒精灯、试管、砝码、矿泉水、2只同样大小的小口瓶、一小张蜡纸。
分组准备:杯子、水槽、热水瓶、冷水、红墨水、塑料袋、试管、气球皮、橡皮筋、吸管、肥皂、食盐、记录纸。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体验,导入新课:
出示一瓶矿泉水,谈话:小朋友,这瓶矿泉水要是在冬天给你喝,感觉怎么样?要是在夏天喝呢?(板书:冷水与热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冷水与热水。
(二)、感受冷热不同的水
1、提问:用一瓶冷水与一瓶热水能用最科学合理的方法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吗?
2、分小组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
3、分小组尝试,并根据自己触摸不同冷热的水的感觉,按一定顺序排列好,并把手的感觉写下来。
4、反馈,思考触摸更冷或更热的水时人体的反应是怎样的?
5、交流课前的调查发现: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烫伤事件?
(三)、探究冷水与热水其它不同点
1、除了冷热的感觉不一样,它们还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2、讨论,并作记录认为不同的地方觉得可以做的实验
3、选择你们认为有条件研究的实验进行实验。
1冷、热水中的溶解实验:往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红墨水(或是放入肥皂、食盐之类),看看有什么发现。
2热水上浮实验:在两个水槽中分别倒入冷水和热水,分别将装有热水和冷水(最好能在水里加点颜*)的塑料袋放入其中,观察。思考:看到了什么现象,怎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的。(让学生展开讨论)
3在试管里装满水,用气球皮把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把试管*到热水杯中,使试管里的水变热,然后再把试管*到冷水杯里,使试管里的水变冷。看看有什么发现。
(四)、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
1、演示实验一:在试管里装满水,用气球皮把口蒙住,并用橡皮筋扎紧。放在天平的左边,在天平的右边放上砝码,当天平大致平衡时,移动游码,使它平衡。然后把试管拿下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看它是否平衡。
2、演示实验二:出示2只同样大小的小口瓶、一只装满冷水,另一只装满加红墨水的热水,接着用一小张蜡纸盖在清水瓶口上,然后把清水瓶倒过来扣在红水瓶上,最后快速抽掉蜡纸。就能看见一般红水缓缓升起,一直升到上瓶的底部。
3、汇报交流讨论结果,归纳出水在受热过程中可能的几种变化。
1重量发生变化、2体积发生变化、3其它的可能
4、实验总结:
1、发现水在受热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我们对热水上浮的原因又怎么解释?
(五)、总结
学了这课后有何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六)、课堂延伸
一个洒坛里有30斤酒,店老板把酒加热后出售,用提子竟打了31斤酒,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第3篇:三年科学:《冷水和热水》教案
教材:河北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通过实验*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冷水和热水“相遇”之后,热是怎样传递的。
2、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的*作和分析曲线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及对实验的结果分析结论。
教学重难点:实验条件的控制
分组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锥形瓶、温度计、冷水、热水、保温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冷水和热水。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当我们把盛有冷水的容器放入盛有热水的容器中时,两个容器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下面实验做好铺垫。
三、明确思路,进行实验。
1、指导学生认识实验材料。
2、讲解实验方法。(播放课件)
(1)测量两个容器中水的初始温度。
(2)把盛有冷水的锥形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
(3)把两支温度计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调整温度计的位置。
(4)用保温板盖住杯口。
(5)观测冷水和热水每隔1分钟的温度变化,并做好记录。
学生认识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方法。
小组讨论分工情况。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分组组装实验仪器,进行实验。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学生以小组形式组装实验模型,做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找结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
实验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控制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的能力。
四、整理数据,归纳结论。
1、教师讲解曲线图的绘制。
2、从曲线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3、热在冷水和热水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绘制曲线图。
观察、分析曲线图,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及数据的分析,通过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学习用曲线图整理实验信息,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巩固运用。
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善于用掌握的科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服务于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