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任职回避制度
第1篇:任职回避制度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ao。lawtime 任职回避制度 [我爸爸是某某法院的领导,我给你打官司肯定能赢。"今后,如果还有律师打着这样的旗号代理案子,那他肯定是在[假打"。
从今年开始,重庆市法院将全面推行法院领导干部[单方退出"机制,其配偶或是子女不能再从事律师职业,或者配偶子女继续当律师,则本人要辞去领导职务。
市高院院长钱锋表示,确保司法公正,最好也是最笨的办法就是物理隔离,关键在于规范法官和律师关系。即只能实行单方退出,否则腰板永远硬不了。
钱锋称,今后在招录或调入工作人员时,将把[单方退出"作为刚*前置条件。对配偶、子女从事律师职业的人员,不再作为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的提名人选。而已经担任领导职务的,要逐步清理,要么配偶、子女不再从事律师工作,要么本人辞去领导职务。
此外,法院工作人员离任后去当律师,要想在原来工作过的法院代理案子打官司也将行不通了。对此,钱锋提出了一条硬杠子:全市法院工作人员离任后,均不得担任原法院案件诉讼代理人或辩护人,不受两年离任年限的限制。同时,要严格限制离任法官开办的律师事务所在原法院代理案件。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lawtime/
第2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
[篇一:2023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全文]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条*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意见。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五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第八条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第九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条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竞聘上岗方案;
(二)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
(三)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评;
(五)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六)办理聘任手续。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交流。
第四章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第十三条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九条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终止之日起,事业单位与被解除、终止聘用合同人员的人事关系终止。
第五章考核和培训
第二十条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第二十一条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第二十二条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
[篇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条*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意见。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五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第八条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第九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条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竞聘上岗方案;
(二)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
(三)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评;
(五)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六)办理聘任手续。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交流。
第四章聘用合同
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第十三条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提出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的,事业单位应当与其订立聘用至退休的合同。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工作岗位,或者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事业单位提前30日书面通知,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但是,双方对解除聘用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到开除处分的,解除聘用合同。
第十九条自聘用合同依法解除、终止之日起,事业单位与被解除、终止聘用合同人员的人事关系终止。
第五章考核和培训
第二十条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聘用合同规定的岗位职责任务,全面考核工作人员的表现,重点考核工作绩效。考核应当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和评价。
第二十一条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
年度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聘期考核的结果可以分为合格和不合格等档次。
第二十二条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以及续订聘用合同的依据。
第二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第二十四条培训经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支。
第六章奖励和处分
第二十五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集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奖励:
(一)长期服务基层,爱岗敬业,表现突出的;
(二)在执行国家重要任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
(三)在工作中有重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的;
(四)在培养人才、传播先进文化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五)有其他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六条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第二十七条奖励分为嘉奖、记功、记大功、授予荣誉称号。
第二*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处分:
(一)损害国家声誉和利益的;
(二)失职渎职的;
(三)利用工作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四)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
(五)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
(六)其他严重违反纪律的。
第二十九条处分分为*告、记过、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开除。
受处分的期间为:*告,6个月;记过,12个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24个月。
第三十条给予工作人员处分,应当事实清楚、*据确凿、定*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三十一条工作人员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没有再发生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由处分决定单位解除处分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第七章*福利和社会保险
第三十二条国家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制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包括基本*、绩效*和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分配应当结合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
第三十三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正常增长机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三十四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
事业单位执行国家规定的工时制度和休假制度。
第三十五条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第三十六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符合国家规定退休条件的,应当退休。
第八章人事争议处理
第三十七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所在单位发生人事争议的,依照<中华*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涉及本人的考核结果、处分决定等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申请复核、提出申诉。
第三十九条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的人员履行职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与本人有利害关系的;
(二)与本人近亲属有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
第四十条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投诉、举报,有关部门和机关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事业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十二条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事处理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十三条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三:详解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促进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今年正式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行政法规,我省近日也先后*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系列实施意见,本报与省人社厅邀请部分专家进行解读—
解读专家:程雁雷安徽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小群省社科院法学所所长董辉*省立医院副院长
首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行政法规因何*?
用法律形式确认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最大限度促进公平和效率
程雁雷:*<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法治框架,也为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营造了法治环境。长期以来,对于拥有大量就业者的事业单位,我国一直缺乏相应的高层次法律规范。公务员人事管理可以依据公务员法,企业用工可以由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来规范,唯独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调整,因此,<条例>的*填补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立法的空白。
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行政法规,<条例>立法初衷是将多年来初步建立的以聘用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以法律形式予以确认,并对聘用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终止等环节作出规定,同时健全奖惩等激励保障机制,明确人事争议处理依据。立法着眼于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专门人才和广大职工的积极*,优化公益事业资源的配置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和社会事业发展。
事业单位的人事立法,关乎人事制度改革的成败。<条例>颁布实施,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效破解改革难题的重要途径,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运用法治手段,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规范管理制度,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促进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李小群: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意图就是为了实现事业单位乃至全社会的“公平与效率”。事业单位主要涉及教育、科研、文化、体育、卫生服务等多个领域,但大都与行政机关存在紧密关系。事业单位改革必然涉及到*机构和职能调整、社会事业发展、国家社保体系建设、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多方面问题,加之这次改革对数千万事业单位人员利益会产生重大影响。<条例>的*,对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顶层设计”,从用人制度、岗位设置和管理制度、竞聘上岗制度、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制度、养老保险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等诸多方面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保障了事业单位改革在法规规制下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改革,会对行政体制改革产生有力的推动。同样,有效的行政体制改革,也会助推事业单位改革,减少改革阻力。因此,行政体制改革应当与事业单位改革保持同步,相向而行。
<条例>为何强调实施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通过聘用制,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通过岗位管理制,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通过竞聘上岗和绩效*制,打破“大锅饭”,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上理想的岗
程雁雷:<条例>对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作了明确规定,核心是公开,关键是规范,目的是择优。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应当公开招聘,并对“不宜公开”招聘的范围,如国家政策*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做出限定。对招聘程序各个环节进行确认,确保公开招聘的规范*。对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制定公开招聘方案,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考试、考察,体检,公示拟聘人员名单,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等程序进行。对事业单位竞聘上岗的按照制定竞聘上岗方案,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考评,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办理聘任手续等程序进行。
推行公开招聘应当注意尊重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点,采取科学公开和规范方式,全面、公正、准确评价应聘人员,将各类优秀人才凝聚到事业单位中来。公开招聘将成为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主要方式。坚持做到宏观管理与落实用人自*相结合,坚持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有利于推进竞聘上岗成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选拔聘用的主要方式,实现岗位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
李小群:<条例>明确地规定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意图,即:通过聘用制,破除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终身制”,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通过岗位管理制,对*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全部实行岗位管理,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通过竞聘上岗和绩效*制,使竞聘上岗成为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选拔聘用的主要方式,打破“大锅饭”,让真正有才能的人上理想的岗。实现岗位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通过养老制度的改革,打破事业单位不缴养老保险的惯例,建立起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从而逐步实现整个国家养老制度的并轨,让所有的“单位人”都成为“社会人”。简言之,就是通过制度变革,创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聚集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和创造*。
如何理解和正确看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促进事业单位及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发展,促进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促进原先受到养老保险制度禁锢的人才自由流动,提高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效率
李小群:*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之初,由于条件限制,只能针对某一类人员设计一种制度,导致现今*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多轨”并存局面。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企业职工、城乡居民,林林总总,具有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不同保障制度和待遇,彼此间相差悬殊。建立起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成为*群众迫切要求和热切期盼。<条例>的颁布,不仅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更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它标志着党的*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增强公平*、适应流动*、保*可持续*”要求正在逐步落实,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从部分人群“制度”并轨进行实践。
从全社会角度看,此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其着眼点是促进全社会公平和效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目的是促进事业单位及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的发展,促进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促进原先受到养老保险制度禁锢的人才自由流动,提高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效率。
董辉*:养老金改革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一样,由原单位发放退休*转到社会统筹,*于原单位之外。养老金筹资渠道由退休前个人按比例缴纳、所在单位缴纳、财政投入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组成。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
养老制度改革促进人才的流通。事业单位是人才集中地方,在没有较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前提下,事业单位人员(通常称体制内人员)很难向体制外流通,不在一个层面体制内的单位之间人才也难以流通。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和聘用制势必会有落聘人员,如果在岗期间的养老没有得到解决,势必造成落聘后待遇还得在原单位解决,这样就导致岗位管理和聘用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实施,最终流于形式。
程雁雷:<条例>公布后,备受争议的莫过于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此前,养老保险是否并轨一直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条例>第35条对此只作出原则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党的*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条例>指出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纳入社会保险体制,逐步与企业职工社会保险、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统一。但从什么时间开始执行,如何实施,尚没有具体明确规定,还有待于有关部门拿出具体实施方案。
如何有效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
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综合配套、步步深入。设身处地、公正客观地看待被改革者的利益损失,科学进行补偿设计,尽可能减少改革对具体个人的不利影响
李小群:要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尤其是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必须对改革任务、难度、进程有全面、清醒而科学的研判。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比国企改革更难。事业单位人数虽然少于国企员工,但精英聚集,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力和掌握的话语权要远甚于企业员工。因此,必须充分地吸取国企改革经验和教训,确立以下理念:第一,改革并非天然合理,只有科学、以人为本的改革才是合理的。第二,国家发展和前进是重要的,但个人的权益和安全感同样重要。第三,事业单位员工,他们不是改革的对象,而是改革的动力和主力。没有他们的拥护、支持、参与、配合,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切不能把改革当成是国家在“甩包袱”。*在推进改革时,一定要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试点先行、循序渐进、综合配套、步步深入。不要幻想 毕其功于一役,而要更多考虑和把握改革时机、力度和节奏。要设身处地、公正客观看待被改革者利益损失,科学地进行补偿设计,尽可能地减少改革对具体个人的不利影响。
董辉*:改革是一个渐进过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聘任制的推进,终将催生*技术资格评审和聘任分开。社会招聘人员聘用前有养老保障,到本单位聘用期间,单位同样按规定予以缴纳养老保险金,聘期满后是否续聘就没有养老方面障碍,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和考核情况决定。
岗位管理和聘任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贯彻好条例的关键环节。念好这个经不容易。事业单位在执行中能否自觉地落实,如何避免*岗位设置和实际评聘脱离,在下一步配套文件中应该进一步明确和强化。
[篇四: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主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搞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对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2000]15号)的精神,对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1、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按照党*、*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实行多种形式的选人用人制度、深化职称改革、促进人才流动、搞活*分配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还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还没有形成。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党政机关干部制度改革和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所有这些,都要求把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促进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坚持以*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原则、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适应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分类管理体制;建立一套适合科、教、文、卫等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符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3、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路子,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逐步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再按行政级别确定事业单位人员的待遇;根据社会职能、经费来源的不同和岗位工作*质的不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不同岗位特点的人事制度,实行分类管理;在合理划分*和事业单位职责权限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自*,建立健全事业单位用人上的自我约束机制;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分配制度,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和创造*,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速高素质、社会化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二、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4、全面推行聘用制度。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引入竞争机制,在事业单位全面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把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一项基本的用人制度。所有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个人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保障职工自主择业,维护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事业单位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通过建立解聘辞聘制度,疏通事业单位人员出口渠道,增加用人制度的灵活*,解决人员能进能出的问题。
加强聘后管理。通过建立和完善聘后管理,保*聘用制度的实际效果,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重点是完善考核制度,研究修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增资、晋级、奖惩等的依据。
5、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一定程序,可实行直接聘任、招标聘任、推选聘任、委任等多种任用形式。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任期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任用、奖惩挂钩。
6、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
对*技术岗位,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逐步实现*技术职务的聘任与岗位聘用的统一。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按照*惯例,对责任重大、社会通用*强、事关公共利益、具备一定*技术才能胜任的岗位,逐步建立执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实行执业准入控制。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把*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
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
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办法。
7、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要制定具体的招聘考试办法,从制度上规范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程序和做法,把优秀人才吸引到事业单位中来,提高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素质,把好选人用人关,防止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向事业单位安排人员。
8、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固定用人方式,有条件的单位应积极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鼓励和支持事业单位的人才流动,促进*技术人才资源配置的社会化、市场化。
三、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9、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10、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对转制为企业的,实行企业的分配制度;对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搞活内部分配;对国家逐步减少经费拨款的,经批准,逐步加大内部分配自*;对经费完全自理的,允许自主决定内部分配。对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要试行*总额包干制度,搞活内部分配,同时,积极探索试行*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
11、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允许各地区、各部门选择有条件的事业单位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允许事业单位在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员和对产业化有贡献的人员;允许事业单位经批准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有重大科技发明、贡献突出的人才,根据有关规定,实行重奖。
12、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对到艰苦边远地区事业单位和在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继续在*待遇上给予优惠政策。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分配办法时,对在关键或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应适当给予倾斜。
四、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
13、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精减冗员,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的要求,就要妥善安置未聘人员,这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未聘人员,要以单位、行业或系统为基础,坚持以单位内部消化为主,探索多种形式给予妥善安置,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要注意采取先挖渠、后分流的办法,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转岗培训等方式安置未聘人员;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行业内或行业间调剂安置,或通过人才流动服务中心对未聘人员进行托管。
14、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对*技术人员,要为他们提供创办或进入企业的优惠条件,引导他们把*技术应用到社会生产中去,为社会创造新的财富。
15、要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条件。事业单位的未聘人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具有的*技术知识和经验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有专门的未聘人员安置指导机构,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提供信息、帮助指导、创造条件。
五、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
16、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要保障单位和职工的合法权利,保*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用人自*。要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依法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
17、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对主要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人员及职务结构比例的宏观管理办法,健全事业单位人员总量的调控体系,建立不同类型事业单位人员增长的调控办法。
18、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要推进人事争议立法,积极开展人事仲裁工作。要建立健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及时受理和仲裁人事争议案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19、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抓紧研究制定以<事业单位聘用条例>为基础的政策法规,保障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六、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0、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党委和*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这项改革的领导,统筹规划,缜密实施。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职能作用,做好牵头和协调工作,与编制、财政、劳动社会保障和科、教、文、卫、新闻出版等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这项工作搞好。要注意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和办法,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21、突出重点,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和复杂*,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抓住重点,分类指导,逐步推进。要以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搞活*分配为重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紧密结合各行业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要求,重点搞好科研、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分类改革的办法、途径和经验。
22、积极稳妥,稳步实施。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区的机构改革、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摸清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改革现状、人员结构等有关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挥党的*优势,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积极稳妥地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向深入,促进高素质社会化*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和人才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
[篇五: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新消息]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已经2023年2月26日*第4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7月1日起施行。
总理*
2023年4月25日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建设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促进公共服务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全面准确贯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
国家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第三条*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
第四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制定或者修改人事管理制度,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听取工作人员意见。
第二章岗位设置
第五条国家建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岗位类别和等级。
第六条事业单位根据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岗位。
岗位应当具有明确的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第七条事业单位拟订岗位设置方案,应当报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
第八条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但是,国家政策*安置、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涉密岗位等人员除外。
第九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十条事业单位内部产生岗位人选,需要竞聘上岗的,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竞聘上岗方案;
(二)在本单位公布竞聘岗位、资格条件、聘期等信息;
(三)审查竞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评;
(五)在本单位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六)办理聘任手续。
第3篇:事业单位内控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探讨
摘要: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包括领导不重视、内控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等。本文认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在遵循合法*、成本与效益、全面*等原则的前提下,提出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一点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审计
在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是国家加强单位内部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也是单位改善治理、健全各项制度的客观要求;是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衡量一个单位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往往集中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上,而忽视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事业单位的净资产一般归国家所有,如果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无法防范组织机构中的内部人员舞弊问题,则势必会对国有资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无论是在设置的系统*方面还是在执行的力度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机关和企业相比,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强有力的*体系。要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加强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严格、规范控制制度才能监督和约束事业单位会计行为,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保*各种信息的真实*和可靠*,从而保护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它是及时制止和发现事业单位经济犯罪和*的
最有力的管理工具。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不足
单位领导内控意识薄弱在主观上认为内部控制制度仅是在企业实施的一种管理制度,一些单位领导甚至不知道内部控制制度为何物。事业单位也很难形成类似于企业的多方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不少事业单位在管理体制上还是采取领导[一句话"的管理体制,对主管领导的管理权限缺乏必要的限制和监督,一旦主管领导的工作思路、作风出现问题,会直接导致整个单位出现问题。还有些事业单位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只关注内部控制制度的文字编写环节,忽略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办事手续繁琐束缚了手脚,影响了办事效率,因而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使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发挥不了作用。
(二)内部控制相关人员缺乏该有的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有的单位本身不重视会计工作,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配备要求不高,会计人员普遍业务素质偏低,对内控熟悉不透;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不到很好发挥。再加上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都没有被提到重要位置,内容过于简单,可*作*不够强,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相当多的会计人员忽视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
(三)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象严重
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不能正确的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二是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重大"无标准,[决策"无*的现象;三是财产清查没有形成制度,清查期限、清查程序不明确;四是物资的领用、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导致会计内部控制执行削弱;五是忽视风险控制,在采购、投资、工程项目等业务中损公肥私、捞取回扣。由于程序不规范,为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出现*、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条规定: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全面*原则、重要*原则、制衡*原则、适应*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并参照以上5项原则,我认为国事业单位在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合法*原则。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合法,我国的<会计法>对单位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岗位分工都有严格的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此规定规范单位的财务工作,切实做到不相容岗位相分离。除此之外,事业单位在建立本单位的内部控制时,还要全
面考虑本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特定要求以及行业规范。
(二)成本效益原则。严密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错误或舞弊的发生,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组织设立岗位分工制度,可能会增加单位的用工成本,另外内部控制制度也很可能使管理复杂化,从而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其成本不能超过错误或舞弊可能造成的损失和浪费,否则对单位来说将是得不偿失。
(三)全面*原则。事业单位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时,应注意使内部控制制度覆盖从单位负责人到具体经办人员的所有从业人员,并贯穿从管理决策到决策执行、反馈、监督的各个业务流程。全面*原则从空间上要求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置要避免[木桶"效应,不能留下内控的死角,从而使单位的每一项业务的运行都处在制度的规范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
三、完善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议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众多,为解决我国事业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近几年我国正逐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也是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年。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应当符合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以事业单位改革为契机,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负责,对
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充分熟悉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
(二)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及相关人员在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首先,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有关规定,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招聘,对不符合条件但已在会计岗位上工作的,应进行培训,达到持*上岗的要求。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切实加强会计人员队伍的入门教育和后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从而保*会计工作的质量。
(三)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找准失控环节,明确自控重点,培育自我约束自控能力。对于预算治理、资金拨付与费用支出治理、报销审批程序、以及对错误核算与错误支出的纠正等等经济活动的主要方面,确定单位自控的重点和目标。
(四)强化监督控制发挥审计部门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是强化内部控制的一项具体措施,通过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进步治理水平,实现对财力、物
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经济组织的预期运作效率。审计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治理部门,应加强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疏漏或新生事项,要结合单位特点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强化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保*单位的业务活动能够按照组织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通过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纠正和处理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内部控制的执行可以更加符合制度设立的初衷。建设内部控制审计严格奖惩机制,对不按要求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人员给予适当的处罚,从而增加内控对从业人员的约束力;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及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促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对已经运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监督和考核,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结合发现情况及时调整审计内容及重点在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执行情况,各项收入的真实完整*,各项支出的合规、合法*,债权债务的真实*,资产的核算管理情况等审计的同时,还应扩大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监督未涉及和不能到位的部分:
1、行政*收费的合规合法*。对涉及收费的行政事业单位,要从收费*的领、用、管等环节入手,认真查阅文件、收费许可*、使用中的*和*存根等有关资料,审查行政*收费的依据、主体、收
费标准是否合法合规,收费收缴是否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
2、收入的完整*。主要审查收入来源是否全部入账,有无将收入不及时报账、漏报、少报或不报账,形成单位[小金库";延伸审计判断是否存在转移收入的问题。
3、支出的真实合理*。要通过对被审单位上下年度之间经费支出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对比,分析行政事业支出结构是否合理,是否体现公共财政的要求。同时联系被审单位的经济业务,分析判断其支出的真实*。
4、资金的使用效益。重点应检查社会关注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项目安排、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跟踪审计,看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现象。
5、资产的安全完整*。要针对资产账实分开核算管理的薄弱环节,重点审查资产的保管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购入、验收、领用各环节是否有恰当的记录,资产使用人的责任是否明确,是否做到定期或不定期清查,账账、账实是否相符等。
6、会计核算中心负责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是否严密有效,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规范合理,是否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定标准核定收支等审计内容。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工作的紧迫*,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有效进行,就必须强化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使事业单位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工
作得以顺利推广。相信通过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完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方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发展研究,2005(1)。
(2)周曙梅: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之我见[j]。会计之友,2006,(5)。
(3)黄丽华,何晓民:关于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7(11)。
(4)潘琰:内部控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中华*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2008。
(6)陈颖珞: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乡镇企业会计 2009(8)。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