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朔《答客难》原文及翻译

第1篇:东方朔《答客难》原文及翻译

答客难

东方朔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何故也?”

东方先生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其身处尊位,泽及后世。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也。

今世之处士,块然无徒,廓然独居;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文字有删减)

4.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不肖:不贤

b.故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抗:抵御

c.子又何怪之邪怪:认为……奇怪

d.至则靡耳,何功之有靡:倒下,这里指失败

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句读之不知

d.今以下愚而非处士作师说以贻之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先假设有客诘难东方朔,讥讽他官微位卑,东方朔进行答辩。

b.东方朔说,武帝时天下太平,圣主德高权重,在朝士人想对朝廷尽忠效力,但不知进退得宜,处境和战国时不一样。

c.东方朔认为,应该加强士子的修养,哪怕有小的过错,外界也应该对他要求、责备,这就是圣人的教化方式。

d.全篇用了整饬又不拘对偶的语言,议论酣畅,发泄了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情绪。

7.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天地之大,士民之竭精驰说者,不可胜数;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2)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参考*

4.b

5.a

6.c

7.(1)天地之大,竭尽全力去游说的士人,多得数不尽,他们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晋身之阶。

(2)这就是士人(读书人)之所以日夜勤勉,努力修身不敢懈怠的原因呀。

参考译文

有人诘难东方朔道:“苏秦、张仪一旦遇上万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泽及后世。如今你修习先王之术,仰慕圣人之义,诵读《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典籍,不可胜数。甚至将它们写于竹帛上.以致唇腐齿落,烂熟于胸而不能忘怀。好学乐道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了;自以为才智海内无双,可谓博闻强辩了。然而尽心竭力.旷日持久地侍奉圣明的君主,结果却是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按:韩信谢绝项羽派来的说客时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恐怕还是品德上有不足之处吧?连同胞兄弟都无处容身,这是何缘故呢?”东方朔喟然长叹,仰面回应道:“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时,彼一时也,岂能一概而论呢?想那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不朝,争权夺利,兵革相战,兼并为十二国,难分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所以游说之风大行于世。他们身处尊位,内充珍宝,外有粮仓,泽及后世,子孙长享。如今则不然:圣主德泽流布,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四海相连如同腰带,天下安稳得像倒扣的痰盂。一举一动尽在掌握,贤与不贤如何区分呢?遵天之道,顺地之理,万物皆得其所。所以抚慰他就安宁,折腾他就痛苦。尊崇他可以为将领,贬斥他可以为俘虏。提拔他可在青云之上,抑制他则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为老虎,不用他则为老鼠。虽然做臣子的想尽忠效力,但又怎知道进退得宜呢?天地之大,士民众多,竭尽全力去游说的人就像车轮的辐条齐聚车轴一样,多得不可胜数,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晋身之阶。即使苏秦.张仪与我并存于当世,也当不上掌故那样的小吏,还敢期望成为侍郎吗?所以说时异事异呀。

虽然如此,又怎么可以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室内鸣钟,声闻于外,鹤鸣于高地,声闻于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荣耀!姜子牙践行仁义,七十二岁见用于文、武二王,终于得以实践他的学说,受封于齐,七百年不绝于祀。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鸟,边飞翔边鸣叫。《左传》中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谋私利。《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

当今之贤士,才高无友,寂然独居。上观许由,下视接舆,谋似范蠡,忠类子胥。天下太平之时,与义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您对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至于燕用乐毅为将,秦任李斯为相,郦食其说降齐王,游说如流水,纳谏如转环,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内稳定,国家安宁,这是他们遇上了好时势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话说,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又怎么能通晓规律.考究原理.发出音响呢?由是观之,就像耗子袭击*,小猪咬老虎,只会失败,能有什么功效呢?现在就凭你这样愚钝的人来非难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这足以说明不知通权达变的人终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第2篇:东方朔救乳母的原文翻译及阅读*

东方朔救乳母

葛洪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

【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申,按照。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

③愍mǐn:哀怜。

【试题】

1.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但屡顾帝(回头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

b.帝虽才雄心忍(容忍)然胡不已乎(停止)

c.至若春和景明(日光)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d.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窥谷忘反(通“返”)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告之于帝

b.旁人言之何陋之有

c.我当设奇以激之无从致书以观

d.乃凄然愍之乃不知有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

4.内容把握。

(1)选文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请细读选文,摘录文中词语填空。

开端:乳母

发展:乳母

高潮:东方设奇

结局:武帝赦免

(2)东方朔言“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的计谋“奇”在何处?

【参考*】

1.b

2.c

3.(1)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2)武帝已经成年了,怎么还会想到你哺乳时的恩情呢?

4.(1)犯事告急

(2)示例:

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不失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

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

(2023年仙桃市、潜*市、天门市、*汉油田中考语文试题)

【译文】

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东方朔求救。东方朔说:“这不是靠唇舌能争得来的事,你一定希望有人帮你吧。临走时,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千万不要说话。这样也许能有万一的希望呢。”奶妈进来辞行时,东方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东方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东方朔就对她说:“你是犯傻呀!皇上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武帝虽然才智杰出,心肠刚硬,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点评】

这个故事中东方朔用了三十六计中指桑骂槐,使得残忍而且执拗的汉武帝,改变心意。这说明东方朔机智勇敢,善于用计,足智多谋,乐于助人。

第3篇:《答客难》原文及翻译

导语:《答客难》是东方朔晚年的作品。他从二十岁负才自荐可以为天子大臣以来近四十年间,虽然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答客难》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学习!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同胞之徒,无所容居,其故何也?”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哉!《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所以日夜孳孳,修学敏行,而不敢怠也。譬若鹡鸰,飞且鸣矣。传曰:‘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辍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道其常,小人计其功。”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枉而直之,使自得之;优而柔之,使自求之;揆而度之,使自索之。盖圣人之教化如此,欲其自得之;自得之,则敏且广矣。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予哉?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犹是观之,譬由鼱鼩之袭*,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有人诘难东方朔道:“苏秦、张仪一旦遇上万乘之主,就能身居卿相之位,泽及后世。如今你修习先王之术,仰慕圣人之义,诵读《诗经》.《尚书》.诸子百家的典籍,不可胜数。甚至将它们写于竹帛上.以致唇腐齿落,烂熟于胸而不能忘怀。好学乐道的效果,是很明显的了;自以为才智海内无双,可谓博闻强辩了。然而尽心竭力.旷日持久地侍奉圣明的君主,结果却是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按:韩信谢绝项羽派来的说客时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恐怕还是品德上有不足之处吧?连同胞兄弟都无处容身,这是何缘故呢?”东方朔喟然长叹,仰面回应道:“这不是你能完全理解的啊。此一时,彼一时也,岂能一概而论呢?想那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周室衰微,诸侯不朝,争权夺利,兵革相战,兼并为十二国,难分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所以游说之风大行于世。他们身处尊位,内充珍宝,外有粮仓,泽及后世,子孙长享。如今则不然:圣主德泽流布,天下震慑,诸侯宾服。四海相连如同腰带,天下安稳得像倒扣的痰盂。一举一动尽在掌握,贤与不贤如何区分呢?遵天之道,顺地之理,万物皆得其所。所以抚慰他就安宁,折腾他就痛苦。尊崇他可以为将领,贬斥他可以为俘虏。提拔他可在青云之上,抑制他则在深泉之下。任用他可为老虎,不用他则为老鼠。虽然做臣子的想尽忠效力,但又怎知道进退得宜呢?天地之大,士民众多,竭尽全力去游说的人就像车轮的辐条齐聚车轴一样,多得不可胜数,被衣食所困,找不到晋身之阶。即使苏秦.张仪与我并存于当世,也当不上掌故那样的小吏,还敢期望成为侍郎吗?所以说时异事异呀。

虽然如此,又怎么可以不加强自身的修养呢?《诗经》上说:“室内鸣钟,声闻于外,鹤鸣于高地,声闻于天。如果真能修身,何患不荣耀!姜子牙践行仁义,七十二岁见用于文、武二王,终于得以实践他的学说,受封于齐,七百年不绝于祀。这就是士人日夜孜孜不倦,勉力而行不敢懈怠的原因呀。就好像那鹡鸰鸟,边飞翔边鸣叫。《左传》中说:上天不会因为人们害怕寒冷而使冬天消失,大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险峻而停止其广大。君子不会因为小人的喧嚣而改变自己的品行。天有常度,地有常形,君子有常行。君子走正道,小人谋私利。《诗经》说:礼义上没有过失,何必在乎人们议论呢?所以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冠冕前有玉旒,是用来遮蔽视线,丝棉塞耳,是为了减弱听觉。视力敏锐却有所不见,听力灵敏却有所不闻。扬大德,赦小过,不要对人求全责备。弯曲的再直起,但应让他自己去得到。宽舒进而柔和,但应让他自己去求取。揆情度理,应该让他自己去摸索。大概圣人的教化就是如此,想要自己通过努力得到它;得到后,则会聪敏而广大。

当今之贤士,才高无友,寂然独居。上观许由,下视接舆,谋似范蠡,忠类子胥。天下太平之时,与义相符,寡合少友,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您对我又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至于燕用乐毅为将,秦任李斯为相,郦食其说降齐王,游说如流水,纳谏如转环,所欲必得,功如高山,海内稳定,国家安宁,这是他们遇上了好时势呀。您又何必感到奇怪呢?俗话说,如果以管窥天,以瓢量海,以草撞钟,又怎么能通晓规律.考究原理.发出音响呢?由是观之,就像耗子袭击*,小猪咬老虎,只会失败,能有什么功效呢?现在就凭你这样愚钝的人来非难我,要想不受窘,那是不可能的。这足以说明不知通权达变的人终究不能明白真理呀。

注释[1]苏秦、张仪:战国纵横家。苏秦主合纵,张仪主连横。

[2]执戟:指执戟侍从的官。

[3]黈(音偷上声)纩:黄*丝绵,悬于冕之两边。

[4]圣人:指孔子。前所引诸语皆孔子所云。见《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5]许由:尧时隐士。尧让天下,不受,隐于颖水之滨。

[6]接舆:孔子时隐士。曾狂歌讥孔子,称楚狂。

[7]范蠡:越王谋臣,助勾践灭吴后,退隐五湖

[8]子胥:伍子胥,吴王夫差忠臣,被杀。

[9]乐毅:燕昭王战将,曾破齐,称雄一时。

[10]李斯:秦始皇时为丞相。

[11]郦食其(音义几):汉高祖刘邦谋臣。曾说齐王田广归汉,下齐七十二城。

[13]鼱鼩(音精渠):地老鼠。

[14].难:诘问

[15].泽:恩泽

[16]都:居住

[17].修:学习

[18]智能:智慧和才能

[19]覆盂:翻转过来放置的盂,不倾不摇。

[《答客难》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