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励志古语经典句子名句赏析
大部分人都离不开互联网,大家喜欢把看到的好句子分享出来,无论是何心情都能找到对应的句子来表达。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必读的句子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最经典励志古语经典句子名句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经典励志古语经典句子名句赏析1、 ⊙欲速则不达。一《论语子路》
2、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老子》
3、 ⊙知人则哲。《尚书皋陶谟》
4、 ⊙情欲信,辞欲巧。一《礼记表记》
5、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老子》
6、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
7、 ⊙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弓下》
8、 ⊙政不正,则君位危。一《礼记礼运》
9、 ⊙人生各有志。一(汉)王粲《咏史诗》
10、 ⊙骏马不劳鞭。一(唐)李白《赠友人》
11、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一《老子》
12、 ⊙良马期乎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13、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一《庄子秋水》
14、 ⊙荷天下之重任。一(汉)张衡《东京赋》
15、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一《论语泰伯》
16、 ⊙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上》
17、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一《墨子辞过》
18、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9、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一《礼记乐记》
20、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21、 ⊙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一《尚书伊训》
22、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一《老子》
23、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一《论语子路》
24、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最经典励志古语经典句子【一】
25、 ⊙观其容而知其心矣。《国语周语下》
26、 ⊙世事蹉跎成白首。一(唐)王维《老将行》
27、 ⊙富而治,此王之道也。《管子治国》
28、 ⊙人各有能有不能。《左传定公五年》
29、 ⊙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列子说符》
30、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31、 ⊙冰霜历尽心不移。一(明)于谦《北风吹》
32、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墨子所染》
33、 ⊙业精于勤,荒于嬉。一(唐)韩愈《进学解》()
34、 ⊙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一《管子大匡》
35、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36、 ⊙少年心事当拿云。(唐)李贺《致酒行》
37、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
38、 ⊙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宋)严羽《沧浪诗话》
39、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礼记大学》
40、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韩非子难言》
41、 ⊙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一《礼记檀弓》
42、 ⊙弯弓征战作男儿。一(唐)杜牧《题木兰庙》
43、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一《礼记儒行》
44、 ⊙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北堂书钞》
45、 ⊙文字出肝胆。(宋)梅尧臣《和晏相公》
46、 ⊙治国常富,而乱国必贫。《管子治国》
47、 ⊙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一《礼记表记》
48、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一《论语颜渊》
49、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韩非子八经》
50、 ⊙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一《墨子公孟》
51、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一《墨子亲士》
52、 ⊙国家将败,必用奸人。《国语楚语下》
53、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54、 ⊙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荀子王制》
55、 ⊙孜孜砣砣,死而后已。一(唐)韩愈《争臣论》
56、 ⊙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57、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一(宋)柳永《玉蝴蝶》
58、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尚书盘庚上》
59、 ⊙性清者荣,性浊者辱。一(晋)左芬《啄木诗》
60、 ⊙既以与人,己愈有。◆庄周:《庄子田子方》
61、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左传僖公十四年》
最经典励志古语经典句子【二】
62、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诗经王风采葛》
63、 ⊙私心胜者,可以灭公。一(宋)林逋《省心录》
64、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一《礼记中庸》
65、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一《墨子尚贤上》
66、 ⊙知足则乐,务贪必忧。一(宋)林逋《省心录》
67、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论语子罕》
68、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左传隐公六年》
69、 ⊙溺于利者则伤名。(唐)房玄龄等《晋书》
70、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71、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72、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闵公元年》
73、 ⊙年虽晚暮,志力如壮。《旧唐书孟诜传》
74、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一《论语卫灵公》
75、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唐)李绅《悯农》
7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一《孟子离娄下》
77、 ⊙皇天不负苦心人。(清)李宝嘉《文明小史》
78、 ⊙笨鸟先飞早人林。(元)关汉卿《陈母教子》
79、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一《论语子路》
80、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一(明)吴承恩《西游记》
81、 ⊙诫无诟,思无辱。(汉)刘向《说苑敬慎》
82、 ⊙临危不惧,勇也。(唐)骆宾王《萤火赋序》
83、 ⊙君子不可以不知恒。(宋)王安石《九卦论》
84、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一《荀子大略》
85、 ⊙匣里宝刀昼夜鸣。一(唐)高适《送浑将军出塞》
86、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87、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唐)杜甫《羌村》
88、 ⊙天下物无独必有对。(清)魏源《默觚学篇》
89、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一《孟子尽心上》
90、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晋)左思《咏史》
91、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92、 ⊙马奔乃见良御。(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93、 ⊙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战国策中山策》
94、 ⊙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一(隋)杨坚《诏苏威》
95、 ⊙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一(清)顾炎武《秋雨》
96、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一《论语为政》
97、 ⊙前怕狼,后怕虎。一(明)冯惟敏《朝天子感述》
98、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一(唐)陈子昂《郭隗》
99、 ⊙生持节操心,死作坚贞鬼。一(唐)邵谒《贞女墓》
100、 ⊙炼辞得奇句,炼意得余味。一(宋)邵雍《论诗吟》
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经典励志古语名句
经典励志古语名句
【1】、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唐)王翰《凉州词》
【2】、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释义:做官的不廉洁公正,政纪政风就会被败坏。(汉)班固《汉书》
【3】、 毁人者失其直,誉人者失其实,近于乡原之人哉?皮日休:《皮子文薮书鹿门隐书六十篇》
【4】、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5】、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吕氏春秋尽数》
【6】、 日: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君子不可以执于一论。海瑞:《海瑞集乐天者保天下》
【7】、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 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释义:精神驰骋于极远之处,心神游览于极高之处。(晋)陆机《文赋》
【9】、 子曰:以私己为心者,枉道拂理,诌曲邪伎,无所不至,不仁敦甚焉!程颐、程颢:《二程集》
【10】、 惟治乱在庶官。释义:政治清明或混乱,其关键全在所任命的官员是否得当。《尚书说命中》
【11】、 读千赋则善赋。释义:读了很多的文章,就具有擅长写文章的能力。(汉)桓谭《新论道赋》
【12】、 君子非人者,不出之于辞,而施之于行。故非非者行是,恶恶者行善,而道谕矣。《鬻子卷上》
【13】、 夫众人日有所思,夜则或梦,设或不思而梦,亦是旧习气类相应。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4】、 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家、许知己,惟鞠躬尽瘁而已,他复何言?(明)张居正《答上师相徐存斋》
【15】、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释义:推举人才,对内不避开亲属,对外不避开仇家。一《礼记儒行》
【1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7】、 与众乐之之谓乐,乐而不失其正,又乐之尤也。韩愈:《韩昌黎文集上已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
【18】、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19】、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释义:功绩伟大是由于有志向,事业成功是由于勤{工作。一《尚书周官》
【20】、 关尹子曰: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虾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关尹:《关尹子六匕篇》
【21】、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动作必思之,无令人识之,卒来者必备之。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22】、 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释义:人在极度相思时,真是度日如年。(唐)李延寿《北史韩禽传》
【2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24】、 修养与情感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管仲:《管子桓言第十二》
【25】、 逆则生,顺则夭。释义:在逆境中反而能生存,在顺境中反而会夭折。(清)魏源《默觚治篇》
【26】、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孔子:《论语季氏第十六》
【27】、 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所存于己者未定,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庄周:《庄子人间世》
【28】、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29】、 子欲居九夷。或日: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论语子竿第九》
【30】、 君以民存,亦以民亡。释义:国君由于有了人民才能存在,也由于失掉人民而灭亡。一《礼记缁衣》
【3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释义:君子关心的是提高自身品德,小人整天想着赚取钱财。一《论语里仁》
【32】、 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毛诗》
【33】、 独王之国,劳而多祸。释义:有独断专横的统治者的国家,疲于奔命而祸端不断。《管子形势》
【34】、 丹青难写是精神。释义:用笔绘画,最困难的是表现出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宋)王安石《读史》
【35】、 子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36】、 才多而好谦,贫贱而不谄,处劳而不为辱,贵富而益恭勤,可谓有德者。王士元:《亢仓子政道》
【37】、 关尹子曰: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关尹:《关尹子五鉴篇》
【38】、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白居易:《白居易集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
【39】、 子渭收日:我未见欲仁好义而不得者也,如不得,斯无性者也。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40】、 形之龙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柳宗元:《柳宗元集》
【41】、 数人而居一官,则不竞其公而竞其私;数人而治一事,则任其功而不任其责。一(宋)杨万里《冗官》
【42】、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管仲:《管子形势第二》
【43】、 附耳之语,流闻千里。释义:即使是在耳朵边上说的悄悄话,也会流传到千里之外。一《文子微明》
【4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释义:治理国家的主要原则是公平正直。(唐)吴就《贞观政要公平》
【45】、 天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所以平者,人平也;人所以平者,心平也。(唐)欧阳询《艺文类聚》
【46】、 孟子曰:好名之人,能让干乘之国,苟非其人,箪食豆羹见于色。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下》
【47】、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一《礼记大学》
【48】、 知不知上,尚矣;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老子:《老子七十一章》
【49】、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释义:不把金玉钱财之类看为宝,而把忠诚、信用当成宝。一《礼记儒行》
【50】、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51】、 却到帝乡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释义:即使到极富的地步,也不要忘本。一(唐)白居易《浪淘沙》
【52】、 乱政亟行,所以败也。释义:多次施行使国家混乱的政治措施,国家因此败亡。《左传隐公五年》
【53】、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释义:声音相同,就互相感应、共鸣;气质相同,就相互影响。《周易乾》
【54】、 道不同,不相为谋。释义:信仰观点不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不能互相商量共事。一《论语卫灵公》
【55】、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释义:北海虽十分遥远,只要乘着大风,仍可达到。(唐)王勃《滕王阁序》
【56】、 事信言文。释义:所写的内容要准确真实,语言要有文采。一(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
【57】、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释义:治理国家不能以私利为利益,应该以仁义为利益。一《礼记大学》
【58】、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夏寅《文明公集》
【59】、 人无善志,虽勇必伤。释义:人如果无正确的志向,虽勇猛也必受挫折。一(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60】、 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管仲:《管子乘马第五》
【61】、 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释义:大丈夫都有自己的志向,必将看到功勋的建立。(唐)杨炯《出塞》
【62】、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释义:圣明贤哲的人始终不妄自尊大,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一《老子》
【63】、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释义:公正没有偏私,国家的政治主张和法制法令就能顺畅推行。一《尚书洪范》
【64】、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唐)孟郊《游子吟》
【65】、 少年辛苦头仍黑,老大优游已白头。识得随缘薪尽理,始知霜鬓不因愁。严复:《严复集和荆公怀旧》
【66】、 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不然,何以光赞盛美,感动天神。李白:《李太白全集》
【67】、 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论语宪问第十四》
【6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69】、 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荀况:《荀子性恶》
【70】、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孟子尽心上》
【71】、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吴竞:《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72】、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释义:事业,产生于谋划,成功于实干,失败于骄傲。一《管子乘马》
【73】、 尔胆怯等症由于阴亏,朱子所谓气清者魄恒弱。若能善晓酣眠,则此症自去矣。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74】、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释义:用人办事,是存在与灭亡、安治与混乱的关键。《韩非子八说》
【75】、 始交不慎,后必成仇。释义:刚交朋友时不慎重选择,最后一定成为仇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6】、 求备一人,百中无一。释义:要求一个人完美无瑕,则百人中也难找到这样的人。一(宋)王溥《唐会要》
【77】、 闻谤而怒者,谗之由也。见誉而喜者,佞之媒也。绝由去媒,谗佞远矣。王通:《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78】、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明)顾宪成《东林书院门前对联》
【79】、 共俭以行礼,而慈惠以布政。释义:恭敬节俭用来推行礼,慈爱贤惠用来开展政事。一《左传成公十二年》
【80】、 文章频改,工夫自出。释义:文章应多次修改,使之自然,无人为的痕迹。(宋)吕本中《宋诗话辑佚》
【81】、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释义:春去秋来,有时节的更替,人间的道理也是如此。一(晋)陶渊明《饮酒》
【82】、 处大事者,须深沉详察。释义:做大事的人,必须深思、沉着、审慎、明察。(清)黄宗羲《明儒学案》
【83】、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释义:害怕自满,就要思考学习海纳百川的精神。一(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84】、 志者,气之帅也。此志一提醒,如大将登坛,三军听命,更何众欲纷扰之有。张岱:《四书遇论语》
【85】、 择才不求备,任物不过涯。释义: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使用人才不要超过限度。(唐)元稹《遣兴》
【86】、 要除去人生毫无意义的痛苦,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鲁迅:《鲁迅全集我之节烈观》
【87】、 天道福善祸淫。释义:客观生活的规律是:做好事的人有好结果,干坏事的人会招致灾祸。一《尚书汤诰》
【88】、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蝇子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清)张廷玉《明史梅之焕传》
【89】、 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君子用而小人退;国之将亡,贤人隐,乱臣贵。一(汉)司马迁《史记楚元王世家》
【90】、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91】、 庸猥之徒,器小志近。释义:没有出息的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器度狭小。一(晋)葛洪《抱朴子百里》
【92】、 人于五脏六脉有一处受病,必念念在此而为之所。诚念天下之病若病之在身,则自不容己于求治矣。《国语》
【93】、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94】、 者亦卒无姓氏。下此,孟、荀、老、庄皆著书,皆列姓名,然而非圣人矣。袁枚:《小仓山房文集释名》
【95】、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一(明)归有光《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论今年水灾事书》
【96】、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释义:真正聪明的人表面好像笨拙;真正有口才的人看起来好像不善言辞。一《老子》
【97】、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释义:位高而谦逊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这样做可以大得民心。《周易屯象》
【98】、 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一(清)石成金《传家宝》
【99】、 不以一眚掩大德。释义:不要因为一个人有小小的过失而看不见他整体的德行。《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00】、 我必尽义务,而后得与人共享权利;人享权利,亦必尽义务,自修身教授也。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101】、 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释义: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唐)李翱《答朱载言书》
【102】、 读书宜读有用书。有用者何?可用以考古,可用以经世,可用以治身心。张之洞:《张文襄公全集輶轩语》
【103】、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释义:不故意挑剔别人的差错,不苛察隐微的事情。《韩非子大体》
【104】、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释义:谁能像东晋谢安那样,在谈笑间打败了敌人。(宋)叶梦得《水调歌头》
【105】、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释义:作为统治者,统治下民,应不繁苛;治理百姓,应予宽大。《尚书大禹谟》
【106】、 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释义:对自己喜欢的人要知其缺点,对自己厌恶的人要知其优点。一《礼记大学》
【107】、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故日正已而已矣。乐全之,谓得志。庄周:《庄子缮性》
【108】、 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诗》
【109】、 以避世离俗,清身洁行为贤。释义:能避开人世间的俗气,洁身自好的是贤人。(汉)王充《论衡定贤》
【110】、 乃知事贵奋,形势非所拘。(清)归庄《在韭溪草堂阻风雨不能归主人出元入画杀虎图观之因与诸公同赋》
【111】、 肠一日而九回。释义:内心的愁思郁积,不时在心中翻腾回转,令人痛心不已。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112】、 一双璞玉禀天和,远向东州就琢磨。待得永无痕锓相,莫言功用不须多。叶适:《叶适集送黄严二秀才》
【113】、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释义: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怎么能只顾自己享受?(唐)白居易《新制布裘》
【114】、 西方之人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列御寇:《列子仲尼篇》
【115】、 人人之梦各异,夜夜之梦各异,有天有地,有人有物,皆思成之,盖不可以尘计。关尹:《关尹子二柱篇》
【116】、 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17】、 任官者,宁以事胜人,无以人胜事。释义:任官人,宁可事多人少,决不可人浮于事。一(宋)杨万里《冗官》
【118】、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释义:见到合意的东西,就要知道满足而警诫自己。一(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9】、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释义:言行上的一些小节如果不注意,最终将损伤一个人最主要的品德。一《尚书族獒》
【120】、 关尹子曰:目视雕琢者,明愈伤,耳闻交响者,聪愈伤,心思玄妙者,心愈伤。关尹:《关尹子五鉴篇》
【121】、 杜塞天下之口,聋盲一世之人。释义:堵塞天下人的口,使一世的民众成为愚民。一(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122】、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释义:警惕啊,警惕!你怎样对人,人也怎样对你。《孟子梁惠王下》
【123】、 子墨子曰: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迁行而勿常。不足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墨翟:《墨子贵义》
【124】、 与人当宽,自处当严。释义:与他人相处应当尽量宽容,自身处世应当尽量严谨。(清)唐甄《潜书取善》
【125】、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释义:我要与你相爱,还要使这种相爱永远不绝不衰。(汉)乐府古辞《上邪》
【126】、 爱人多容,可以得众。释义:爱护民众,宽宏大量,便可以得到民心。(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孙皎传》
【127】、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释义:谦虚的君子,总是以谦恭的态度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德与修养。《周易谦》
【128】、 杨朱日:利出者实及,怨往者害来。发于此而应于外者唯请,是故贤者慎所出。列御寇:《列子说符篇》
【129】、 日:夫自念斯,学德未暮。学贤问,三代之所以昌也。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吕氏春秋谨听》
【130】、 心常存,事不苟,六字备存省之要。至善无恶之本体,人人有之。存养是于这本来共有底保得定。《易》
【131】、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惧空。洪应明:《菜根谭》
【132】、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释义:男子汉何不手提战刀,去收复那五十州失地。(唐)李贺《南园》
【133】、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13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释义:政就是正的意思。你带头走正路,谁敢风气不正呢?一《论语颜渊》
【135】、 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释义:祸与福没有固定的界限,只是人们自己的行为招来的。《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136】、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释义:碰到劳苦的事就抢先去做,碰到享乐的事却要谦让。一《荀子修身》
【137】、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138】、 居则为人师,用则为世法。释义:平常时能够为人师表,显达时能够为国家示范。一(汉)桓宽《盐铁论相刺》
【139】、 唯当金石交,可以贤达论。释义:唯有像金石那样坚固的友情,才可以算是高尚的友谊。(唐)孟郊《审交》
【140】、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释义:征询治国的好办法,审定采纳人们的好意见。(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141】、 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孟子:《孟子离娄一》
【142】、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曾子:《大学》
【143】、 知死必勇。释义:知道自己面临死亡的危险处境时,必定会勇气百倍。(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44】、 舍己从人,最为难事。己者,我之所有,虽痛舍之,犹惧守己者固而从人者轻也。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45】、 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释义:被人了解固然不容易,了解别人实在更困难。(宋)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
【146】、 初学作诗,宁失之野,不可失之靡丽。失之野,不害气质;失之靡丽,不可复整顿。一(宋)吕本中《吕氏童蒙训》
【147】、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
【148】、 子曰: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学而第-》
【149】、 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释义:古剑可以折成一寸寸的碎片,却不能柔曲绕指。(唐)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150】、 文由胸中而出,心以文为表。释义:文章由心里构思而产生,而心思靠文章来表达。(汉)王充《论衡超奇》
【15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52】、 为禄仕者,不能成政。释义:为了争夺待遇名位而当官的人,肯定不能管理好政事。(汉)刘向《说苑君道》
【153】、 禹称善人,不善人远。释义:禹选拔贤德之人,那些无贤无德缺乏才能的人因此就远离了。一《左传宣公十六年》
【154】、 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释义:志向远大者,能磨炼自己,实现志愿。(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
【155】、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白居易:《白居易集玩止水》
【156】、 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孟子:《孟子离娄上》
【157】、 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释义:谓贤才很多,不必抱怨缺乏人才。一(明)张居正《答冏卿李渐庵论用人才》
【158】、 立志不可不早,非谓暮年可宽也。释义:立志要从小开始,不能慢吞吞地拖到晚年。(清)申涵光《荆园进语》
【159】、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一(唐)李商隐《无题四首》之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周易系辞上》
【160】、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释义:交了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帮助而提高彼此品德。一(晋)葛洪《抱朴子交际》
【161】、 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释义:天下以言论为警戒,是国家的最大灾祸。(汉)梅福《上书言王风专擅》
【162】、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释义:意气激昂,手抚长剑,为百姓谋利,不图个人功名。(唐)李世民《还陕述怀》
【163】、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释义:松柏有严霜一样洁白的操守,风泉无平庸的声音。(唐)孟郊《山中送从叔简》
【164】、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释义:孤傲挺拔是松柏的风格,它没有桃李那样妖艳媚人的颜色。(唐)李白《古风》
【165】、 既知退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释义:为人处世要懂得进退,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唐)杨炯《祭汾阴公文》
【166】、 谨修所事,待命于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圣人之道,去知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韩非:《韩非子扬权》
【167】、 峰阳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枯霜月。斫为绿绮,微声粲发,秋风人松,万古奇绝。李白:《李太白全集》
【168】、 一意任贤,果于去邪。释义:任用贤能,不能三心二意;去除邪妄,不能优柔寡断。一(唐)魏征《群书治要尚书》
【169】、 (禀气)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170】、 损友敬而远,益友宜相亲。释义:不好的朋友要敬而远之,有益的朋友应当亲密相处。(明)方孝孺《逊志斋集》
【171】、 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释义:男子汉大丈夫宁可一死,千万不能在邪恶面前屈服。一(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172】、 安危不二其志,险易不革其心。释义:无论安危险易都不改变自己的志向和操守。(唐)魏征《群书治要昌言》
【173】、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释义:处境越穷困,越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丧失远大的志向。(唐)王勃《滕王阁序》
【174】、 致理兴化,必在推诚。释义:要推广道理、提倡教化,必须要对老百姓推心置腹。(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175】、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释义:对人谦恭,这在品德方面是首位的;小心谨慎,这是行动的基础。一(晋)羊祜《诫子书》
【176】、 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不利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吕氏春秋圜道》
【177】、 玉在山辉,珠存川媚。释义:有美玉在,则高山辉煌壮丽;有珍珠在,则大川妩媚动人。一(宋)陆九渊《祭吕伯恭文》
【178】、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孟子离娄下》
【179】、 凡世家子第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者;若沾染富恶气习,则难望有成。曾国藩:《曹国藩全集》
【180】、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释义:秋风萧瑟,吹不散思妇们对远戍边关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唐)李白《子夜吴歌》
【181】、 政贵有恒,不求屡易。释义:治理国家,重要的就是政策要稳定,不要经常变更。一(唐)吴就《贞观政要君臣鉴戒》
【182】、 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也。故明据先王,必定尧、舜者,非愚则诬也。韩非:《韩非子显学》
【183】、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论语公冶长第五》
【184】、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孟子告子上》
【185】、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学而第一》
【186】、 国以民为根,民以谷为命。释义: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唐)魏征《群书治要政论》
【187】、 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思:《中庸》
【188】、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释义:不做那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一《孟子尽心上》
【189】、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释义:人生在世,哪个能免于一死?要紧的是要死得有价值。一(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190】、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老子:《老子五十四章》
【191】、 谋之于事,断之于理,作之于人,成之于天,事师于今,理师于古,事同于人,道独于己。关尹:《关尹子九药篇》
【192】、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孔子:《论语泰伯第八》
【193】、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194】、 我们不能有张而没有弛,就不能有工作而没有娱乐;也就不能有科学与工艺而没有美术。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195】、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释义:以天下来考虑问题,必然要依循天下之公理。(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叙论》
【196】、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释义:立志应以语言忠实为其根本,修养品德应以行动力先。(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97】、 名正理顺,垂之无穷。释义:名义正当,道理上说得通,这样的事就会永垂不朽。(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
【198】、 两虎苦斗,樵夫处其皮;鹬蚌相持,渔人利之。跋疐而授人以隙,智者不为;为之者危。刘光第:《刘光第集杂语-》
【199】、 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释义:短期的苟且偷安,会给国家带来长期的祸患。(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200】、 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释义:识别和提拔那些出类拔萃的人,不应为出身低微卑贱所限制。(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励志古语经典古文名句
励志古语经典古文名句
【1】、 ⊙失众必败,得众必成。(唐)陆贽《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
【2】、 ⊙然苟趋重实业,分工交易,彼有余衣耳以为吾衣,吾有余食可以为彼食,各得丰衣足食,以乐天年,岂不善乎?此身体之快乐也。然但得身体快乐,未可谓满足,因身体要死也。故尚需求精神之快乐。有身体快乐而精神苦者,似快实苦,终为愚人而已矣。然则精神之快乐如何?日:亦在求高尚学问而已。许多学问道理考究不尽,加力研究,发现一种新理,常有非常之快乐。◆蔡元培:《蔡元培教育论集》
【3】、 ⊙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妒者妾妇行,琐琐奚比数。己拙忌人能,己塞忌人遇。己若无事功,忌人得成务;己若无党援,忌人得多助。势位苟相敌,畏逼又相恶。己无好闻望,忌人文名著;己无贤子孙,忌人后嗣裕。争名日夜奔,争利东西鹜。但期一身荣,不惜他人污。闻灾或欣幸,闻祸或悦豫。问渠何以然,不自知其故。尔室神来格,高明鬼所顾。天道常好还,嫉人还自误。由明丛诟忌,乘气相回互。重者实汝躬,轻亦减汝祚。我今告后生,悚然大觉寤。终身让人道,曾不失寸步。终身视人善,曾不损尺布。消除嫉妒心,普天零甘露。家家获吉祥,我亦无恐怖。◆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 ⊙失教化之兴,非一世之事也,三代之哀,自公、卿、大夫以至甿、隶,皆知守道兴官,而以死生之际为甚轻者,先王教化人人之深,而万物皆有以立其命也。迁谪放流,人情所畏恶,毒肢体,滨死亡,士大夫之危辱莫甚焉!而明时台之以言事廷杖者接踵,而蹈之如归。盖高皇帝以廉耻礼谊为陶冶,士自居庠序之中,而己知上所以待之不苟矣。进而历于朝廷,益凛然上之所以相属,与己知所以自处者。故方其盛时,上下清明,几无一职不得其理。至于神宗之季,亦少贬矣,而士大夫之居清要,矜节行者,十常八九。虽不足以涪于三王之盛,而要岂汉、唐所能望哉?惜乎!神宗不能审察于邪正之间,如公类者,非惟不用其言,又显弃其身,而其后明政卒以党败也。◆方苞:《方苞集明御史马公文集序》
【6】、 ⊙情之为物也,亦尝有意乎锄之矣;锄之不能,而反宥之;宥之不已,而反尊之情孰为尊?无往为尊,无寄为尊,无境而有境为尊,无指而有指为尊,无哀乐而有哀乐为尊。情孰为畅?◆畅于声音凡声音之性,引而上者为道,引而下者非道,引而之于旦阳者为道,引而之于暮夜者非道;道则有出离之乐,非道则有沉沦陷溺之患。◆龚自珍:《龚自珍全集长短言自序》
【7】、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一(汉)徐斡《中论修本》
【8】、 ⊙君子乐天知命故不忧,审物明辨故不惑,定心致公故不惧。◆若乃所忧惧则有之,忧己不能成天性也,惧己惑之。忧不能免,天命无惑焉。◆荀悦:《申鉴杂言下第五》
【9】、 ⊙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宋)黄庭坚《以右军书数种赠丘十四》
【10】、 ⊙子犹日:天下事被豪爽人决裂者尚少,被迂腐人耽误者最多。何也?豪爽人纵有疏略,譬诸铅刀虽钝,尚赖一割;迂腐则尘饭土粪而已,而彼且自以为有学有守,有识有体,背之者为邪,斥之者为诱,养成一个怯病天下以至于不可复,而犹不悟。◆冯梦龙:《冯梦龙诗文古今谭概各部小引》
【11】、 ⊙一心忠赤山河见,百战功名日月知。(唐)吴融《敷水有丐者云是马侍中诸孙悯而有赠》
【12】、 ⊙子躬耕,或问日:不亦劳乎?子曰:一夫不耕或受其饥,且庶人之职也。亡职者罪无所逃天地之间,吾得逃乎?◆王通:《文中子说天地篇》
【13】、 ⊙惟治乱在庶官。释义:政治清明或混乱,其关键全在所任命的官员是否得当。《尚书说命中》
【14】、 ⊙胸中无事,胸中有事,孰是孰非,骤难辨异。最上当如,壶公玉壶:日月则有,晦昧全无。◆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胸中赞》
【15】、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孟子尽心上》
【16】、 ⊙古贤美极,无以卫身。故循性行以俟累害者,果贤洁之人也。极累害之谤,而贤洁之实见焉。立贤洁之迹,毁谤之尘安得不生?弦者思折伯牙之指,御者愿摧王良之手。何则?欲专良善之名,恶彼之胜己也。是故魏女色艳,郑袖劓之;朝吴忠贞,无忌逐之。戚施弥妒,蘧除多佞。是故湿堂不洒尘,卑屋不蔽风;风冲之物不得育,水湍之岸不得峭。如是,牖里、陈蔡可得知,而沉江、蹈河也。以轶才取容媚于俗,求全功名于将,不道邓析之祸,取子胥之诛,幸矣。孟贲之尸,人不刃者,气绝也。死灰百斛,人不沃者,光灭也。动身章智,显光气于世,奋志敖党,立卓异于俗,固常通人所谗嫉也。以方心偶俗之累,求益反损。◆盖孔子所以忧心,孟轲所以惆怅也。◆王克:《论衡累害篇》
【17】、 ⊙文以行立,行以文传。释义:文章靠作者的品行才能立足,而作者的品行也是靠文章来传播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
【18】、 ⊙吾常愿一切世人,心地常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世人心邪。愚迷造恶,自开众生知见;世人心正,起智惠观照,自开佛知见。莫开众生知见,开佛知见即出世。◆慧能:《坛经四二》
【19】、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释义:处在平安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这样才可能避免祸害。一《左传襄公十一年》
【20】、 ⊙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列御寇:《列子天瑞篇》
【21】、 ⊙舍己从人,最为难事。己者,我之所有,虽痛舍之,犹惧守己者固而从人者轻也。◆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22】、 ⊙言四相,而始之以无我,是诸佛亦只度得我也。我之为我,其相甚粗,而究竟到极微细处。圣佛安之,故日绝日无;学人习之,故日克日度。今人不达此理,故将济人利物,皆看作小事。噫,知现前小事,便是作圣作佛,大解脱之场哉?◆袁宏道:《袁宏道集家报》
【23】、 ⊙庸猥之徒,器小志近。释义:没有出息的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器度狭小。一(晋)葛洪《抱朴子百里》
【24】、 ⊙易乐者,必多哀;轻施者,必好夺。(隋)王通《中说王道》
【25】、 ⊙或问:人有耻不能之心,可乎?◆子曰:耻不能而为之,可也;耻不能而隐之,不可也。至于疾人之能,又大不可也。若夫小道曲艺,虽不能焉,君子不耻也。◆程颐、程颢:《二程集》
【26】、 ⊙人井望天,不过圆盖;登峰眺目,极于烟际。(北朝齐)刘昼《刘子通塞》
【27】、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沾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混沌。葫芦提倒稳。◆张文潜:《元代散曲选叹世》
【28】、 ⊙象仁以广居,象义以正路,无象之象也。鬼神也,知也,无藏有也。广其居以象仁,正其路以象义,有象之象也。鬼神之体物也,致知在格物也,有显无也。◆仁无有不亲也,惟亲亲之为大,非徒父子之亲亲已也,亦惟亲其所可亲,以至凡有血气之莫不亲,则尊又莫大干斯。尊斯足以正其路,以达天下之路,斯足以象义也。◆亲与贤,莫非物也。亲亲而尊贤,以致凡有血气之莫不亲莫不尊,莫非体物也,格物也,成其象以象其象也,有其无以显其藏也。仁义岂虚名哉?广居正路,岂虚拟哉?◆何心隐:《何心隐集仁义》
【29】、 ⊙智无常局,以恰肖其局者为上。故愚夫或现其一得,而晓人反失诸干虑。何则?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愈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而皆易,钜事遇之而细。其斡旋人于无声臭之微,而举动出入意想思索之外。或先仵而后会,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蜉!,智若此,岂非上哉?上智不可学,意者法上而得中乎?抑语云下下人有上上智,庶几有触而现焉。余条列其概,稍分四则:日见大,日远犹,日通简,日迎刃,而统名日上智。◆冯梦龙:《冯梦龙诗文上智部总叙》
【30】、 ⊙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般,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自不容有恶耳。所以有恶者,恶乡愿之乱德,恶久假之不归,名为好学而实不好学耳矣。若世间之人,圣人与仁人胡为而恶之哉!◆李贽:《焚书复京中友朋》
【31】、 ⊙情之品有上中下三,其所以为情者七:日喜、日怒、日哀、日惧、日爱、日恶、日欲。上焉者之于七也,动而处其中;中焉者之于七也,有所甚,有所亡,然而求合其中者也;下焉者之于七也,亡舆甚,直情而行者也。◆韩愈:《韩昌黎文集原性》
【32】、 ⊙盖有自受命治水之禹,承命教稼之稷,自然当任己饥己溺之事,救焚拯溺之忧,我辈安能代大匠斫哉!我辈惟是各亲其亲,各友其友。各自有亲友,各自相告诉,各各尽心量力相救助。◆李贽:《焚书答周柳塘》
【33】、 ⊙昼闲人寂,听数声鸟语悠扬,不觉耳根尽彻;夜静天高,看一片云光舒卷,顿令眼界惧空。◆洪应明:《菜根谭》
【34】、 ⊙男儿七尺之躯,顶天立地,如何开口道个求字。一《格言联璧学问类》
【35】、 ⊙说到圣人,一般人总想到一个全知全能底人。讲到学问,圣人一定是,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讲到本领,圣人一定是所谓文能安邦,开能定国。其实圣人并不是如些全知全能底人,实际上亦没有如此全知全能底人。孟子说:圣人,人伦之至也。人伦之至即是圣人,至于其有无在别方面底知识本领,则与其是圣人与否无关。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亦说:途之人皆可以为禹。◆冯友兰:《三松堂全集才人与圣人》
【36】、 ⊙愈日: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砣跎,死而后已。◆韩愈:《韩昌黎文集争臣论》
【37】、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释义:为思念她而消瘦是值得的,尽管衣服显得宽大了也始终不后悔。一(宋)柳永《凤栖梧》
【38】、 ⊙世俗之情,富者常畏其贫贪,故贤贫之不受者,己必富而吝者;贪者常畏富吝,故贤富之乐施者,己必贫而贪者也。◆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封难》
【39】、 ⊙天地之间,何物非道?赫日当空,处处光明。闭眼之人,开眼即是,岂举世皆盲,便不可与共此光明乎!眼盲者摸索得着,故谓之暗合,不应二千年之间有眼皆盲也。◆陈亮:《陈亮集又乙巳秋书(与朱熹)》
【40】、 ⊙今吾将正求与天下之利而取之,以兼为正。是以聪耳明目相与视听乎!是以股肱毕强相为动宰乎!而有道肆相教诲。是以老而无妻子者,有所侍养以终其寿;幼弱孤童之无父母者,有所放依以长其身。今唯毋以兼为正,即若其利也。◆墨翟:《墨子兼爱下》
【41】、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清)黄增《集杭州俗语诗》
【42】、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43】、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释义:我要与你相爱,还要使这种相爱永远不绝不衰。(汉)乐府古辞《上邪》
【4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释义:历史上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还必须有坚韧不拔的意志。一(宋)苏轼《晁错论》
【45】、 ⊙试把贤愚穷究,看钱奴自古呼铜臭,徇己苦贪求,待不教泉货周流。忍包羞,油铛插手,血海舒拳,肯落他人后?晓夜寻思机彀,缘情钩距,巧取旁搜。蝇头场上苦驱驰,马足尘中厮追逐,积攒下无厌就。舍死忘生,出乖弄丑。◆张文潜:《元代散曲选》
【46】、 ⊙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朗然不儇,若失其一。◆傲小物而志属于大,似无勇而未可恐狼,执固横敢而不可辱害,临患涉难而处义不越,南面称寡而不以侈大,今日君民而欲服海外,节物甚高而细利弗赖,耳目遗俗而可与定世,富贵弗就而贫贱弗竭,德行尊理而羞用巧卫,宽裕不訾而中心甚厉,难动以物而必不妄折。此国士之容也。◆《吕氏春秋士容》
【47】、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贱敬贵宜,知交朋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故日: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韩非:《韩非子解老》
【48】、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附马谡传》
【49】、 ⊙积善三年,知之者少;为恶一日,闻于天下。一(唐)李世民《晋宣武帝总论》
【50】、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庄子曰:为善无近名。此皆道家之训,使人薄于名而保其真,斯入之徒,非爵禄可加,赏罚可动,岂为国家之用哉?我先王以名为教,使天下自劝,汤解网,文王葬枯骨,天下诸侯,闻而归之。是三代之君已因名而重也。◆太公直钓以邀文王,夷齐饿死于西山,仲尼聘七十国以求行道,是圣贤之流无不涉乎名也。孔子作春秋,即名教之书也。善者褒之,不善者贬之,使后世君臣,爱令名而近名,岂无伪耶?臣请辩之,孟子曰:尧舜性之也,三王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后之诸侯,逆天暴物,杀人盗国,不复爱其名者也。人臣亦然,有性本忠孝者,上也;行忠孝者,次也;假忠孝而求名者,又次也;至若简贤附势,反道败德,弑父叛君,惟欲是从,不复爱其名者,下也。人不爱名,则虽有刑法干戈,不可止其恶也。武王克商,式商容之间,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是圣人奖名教,以激劝天下,如取道家之言,不使近名,则岂复有忠臣烈士,为国家之用哉?◆范仲淹:《范文正公集近名论》
【51】、 ⊙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管仲:《管子九守第五十五》
【52】、 ⊙袁子曰:俭,美德也。自矜其俭,便为凶德。蓼虫食苦而甘,彼自甘之,与人无与也。必欲率天下人而为蓼虫,悖矣。尚书亟表已之俭,而亦忘之;有所矜乎此者,必有所蔽乎彼也。故日:克己之谓仁。◆袁枚:《小苍山房诗文集俭戒》
【53】、 ⊙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尽。莫扯满篷风,常留转身地。弓太满则折,月太满则亏。一(清)石成金《传家宝》
【54】、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释义:详察并揣度时势,考虑成熟并心中有数,那么天下没有办不成的事。一(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
【55】、 ⊙尊贤任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一(汉)王符《潜夫论思贤》
【56】、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释义:知道错而不改,这是败亡的根本原因。《左传襄公七年》
【57】、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于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58】、 ⊙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与君言,言使臣,与大人言,言事君,与老者言,言使弟子,与幼者言,言孝弟于父兄,与众言,言仁忠信慈祥,与居官者言,言忠信。凡与大人言,始视面,中视抱,卒视面,毋改,众皆若是,若父则游目,毋上于面,毋下于带,若不言,立则视足,坐则视膝。◆《仪礼》
【59】、 ⊙守道而忘势,行义而忘利,修德而忘名。(宋)苏轼《文与可字说》
【60】、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释义: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失去,精神也就消亡了。又指形体与精神是统一的,互为依存而不能分割的。一(南朝齐)范缜《神灭论》
【61】、 ⊙我们平常以为英雄豪杰之上,其仪表堂堂确是与众不同,其实那多半是衣裳装扮起来的,我们在画像中见到的华盛顿和拿破仑,固然是奕奕赫赫,便如果我们在澡堂里遇见二公,赤条条一丝不挂,我们会有异样的感觉,会感觉得脱光了大家全是一样。◆梁实秋:《梁实秋散文雅舍小品衣裳》
【62】、 ⊙昔者曾子谓小襄日: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孟子公孙丑上》
【63】、 ⊙兴治化之流,浇淳散朴,离道以善,险德以行,然后去性而从于心。心与心识知,而不足以定天下,然后附之以文,益之以博。文灭质,博溺心,然后民始惑乱,无以反其性情而复其初。◆庄周:《庄子缮性》
【64】、 ⊙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齐俱人,与汩偕出。从木之道而不为私焉,此吾所以道之也。◆列御寇:《列子黄帝篇》
【65】、 ⊙人之所以为人,血气成之,缓急、刚柔、静躁、宽猛、毗阴毗阳,各有所偏,虽性行高美之贤,未有能免之者也。孟子曰:伯益隘,柳下惠不恭。孔子曰:求也退,由也兼人。又日: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以此诸言,未能中和也。张南轩谓晦庵气质英迈刚明,未免偏隘。若朱子于唐仲友之事,疾恶太严,所谓偏隘也。范文正之高节远志,而与魏公事,拂袖而去,所谓激也。谢上蔡二十年绝欲,陆子静直明本心,而朱子谓其气质用事,尚须磨砻,去圭角,浸润见光精。又谓看来人全是气质,以此知气质之害乎,为圣者所难也。◆康有为:《康有为全集》
【66】、 ⊙与众乐之之谓乐,乐而不失其正,又乐之尤也。◆韩愈:《韩昌黎文集上已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
【67】、 ⊙盖因是人有可怒之事而怒之,圣人之心本无怒也。譬如明镜,好物来时,便见是好,恶物来时,便见是恶,镜何尝有好恶也?世之人固有怒于室而色于市。且如怒一人,对那人说话,能无怒色否?有能怒一人而不怒别人者,能做得如此,已是煞知义理。若圣人,因物而未尝有怒,此莫是甚难。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也。人见有可喜可怒之事,自蒙著一分陪送他,此亦劳矣。◆圣人心如止水。◆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68】、 ⊙日: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方今学者之疾,沉痼已久而不可治,苟有秦越人者出,视其症结,诊其膏盲,为之按方选药,一伸背容身之间而已霍然矣。意者子之志其又有托于此乎?戴子曰:否,否。因备录其说。◆戴名世:《戴名世集药身说》
【69】、 ⊙道不同,不相为谋。释义:信仰观点不同的人,没有共同语言,不能互相商量共事。一《论语卫灵公》
【70】、 ⊙良能良知,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德性谓天赋天资,才之美者也。凡立言欲涵蓄意思;不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凡省外之事,但明乎善,惟进诚心,其文章虽不中不远矣。所守不约,泛滥无功。◆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71】、 ⊙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释义:求学就要像日月运行,永不止息,坚持不懈。(汉)徐斡《中论治学》
【72】、 ⊙立大功者不求小疵,有大忠者不求小过。(唐)陈子昂《申宗人冤狱书》
【73】、 ⊙而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君臣相安,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74】、 ⊙贤人深谋于廊庙、论议朝廷,守信死节,隐居岩穴之士设为名高者,安归乎?归于富厚也。是以廉吏久,久更富,廉贾归富,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故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做奸,拙家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携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游闲公子,饰冠剑,连车骑,亦为富贵容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博戏驰逐,斗鸡走狗,作色相矜,必争胜者,重失负也;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吏士舞文弄法,刻章伪书,不避刀锯之诛者,没于赂遗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司马迁:《史记贷殖列传》
【75】、 ⊙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释义: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别人是可以的,但要别人服从自己的欲望,是很少成功的。一《左传僖公二十年》
【76】、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释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难和易是互相对立而形成。《老子》
【77】、 ⊙始交不慎,后必成仇。释义:刚交朋友时不慎重选择,最后一定成为仇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78】、 ⊙夫为善得好名,为恶得恶名,本是常理。今乃有出于常理之外的,这等去处,须要见得透。修己的不可侥幸得名,便欢喜自足了,还要勉强为善,以求称其名。观人的不可徒取虚名,便轻易进用人,不可信人谗谤,便轻易黜退人。还要仔细详询访,实有可用然后用,实有可退然后退他,好此,则无实之毁誉不能乱矣。◆李东阳:《李东阳集弘治六年八月十三日讲》
【79】、 ⊙余乃言日:俭者德之节,严者德之制,孝者德之本,敬者德之基,慈者德之爱,和者德之顺,学者德之聚。俭则财用足,严则上下辩,孝则仁义生,敬则礼让兴,慈则恩惠长,和则九族亲,学则万世明。德虽美,讲俭无以安其制,故为训之始。德虽备,非学无以约其求,故为训之终。由之则昌,舍之则亡,不可须臾出乎训之外。故表名以著远,服之若华衰,佩之若琼琚,嗜之若膏粱,处穷约而弗滥,履贵盛而弗泰,蹈危难而弗慑,仰不愧,俯不怍,然后可以充乎德之实,以进乎君子之域。◆揭傒斯:《揭傒斯全集进德堂记》
【80】、 ⊙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一(明)归有光《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论今年水灾事书》
【81】、 ⊙家中外须讲求莳蔬,内须讲求晒小菜,此足验人家之兴衰,不可忽也。◆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82】、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兰芷鲍鱼,与之俱化。慎乎所习,不可不思。◆吴竞:《贞观政要论慎终第四十》
【83】、 ⊙收合余烬,背城借一。释义:收集残余力量,在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左传成公二年》
【84】、 ⊙尔胆怯等症由于阴亏,朱子所谓气清者魄恒弱。若能善晓酣眠,则此症自去矣。◆曾国藩:《曾国藩全集》
【85】、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释义:才高德崇的贤人最初看起来与常人并无两样,一旦时机到来,就会干出非凡的事业来,这是愚庸之辈所不能料及的。一(唐)李白《梁甫吟》
【86】、 ⊙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释义:平生只要不作令人皱眉摇头的坏事,世上就不会有对你咬牙切齿的人。一(宋)《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87】、 ⊙子曰:以私己为心者,枉道拂理,诌曲邪伎,无所不至,不仁敦甚焉!◆程颐、程颢:《二程集》
【88】、 ⊙子墨子曰: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迁行而勿常。不足迁行而,常之,是荡口也。◆墨翟:《墨子贵义》
【89】、 ⊙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也。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荀况:《荀子子道》
【90】、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释义:千万次地冲洗、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除尽沙石才能得到黄金。(唐)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八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一《论语子路》
【91】、 ⊙松柏有霜操,风泉无俗声。释义:松柏有严霜一样洁白的操守,风泉无平庸的声音。(唐)孟郊《山中送从叔简》
【92】、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释义:用好语赠人,比赠送金石珠玉更加珍贵。一《荀子非相》
【93】、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94】、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释义:大智大慧的圣人,也不能创造客观规律;他们能够顺应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吕氏春秋召类》
【95】、 ⊙人不能单纯工作,以致脑筋枯燥,与机器一样。运动吃烟饮酒赌博,皆是活泼脑筋的方法。但不可偏重运动一途。烟酒赌博,又系有害的消遣,吾人应当求高崇的消遣。◆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
【96】、 ⊙故有事,事也;毋事,亦事也。吾畏事;不欲为事;吾畏言,不欲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也。◆管仲:《管子枢言第十二》
【97】、 ⊙规矩,方圆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孟子:《孟子离娄上》
【98】、 ⊙水行者表深,使人无陷;治民者表乱,使人无失。释义:涉水的人要先把水的深度标出来,使人不至于陷入水深的地方;统治者要先标明治与乱的界限,使人不至于犯错误。-《荀子大略》
【99】、 ⊙衔命之礼,有死无辱。释义:担任使节出使的原则是:只有牺牲生命来维持尊严,而不能忍受侮辱。(唐)李延寿《北史卢玄传附卢昶传》
【100】、 ⊙老菜子曰:夫不忍一世之伤而骜万世之患,抑固窭邪?亡其略弗及邪?惠以欢为骜,终身之丑,中民之行进焉耳,相引以名,相结以隐。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闭其所非誉。反无非伤也,动无非邪也。圣人踌躇,以兴事,以每成功。奈何哉其载焉终矜尔!◆庄周:《庄子外物》
【101】、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释义:傲慢之心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能使自己乐到极端。《礼记曲礼》
【102】、 ⊙公则一,私则万殊,至当归一,精义无二,人心不同如面,只是私心。人不能被动思虑,只是吝,吝故无浩然之气。◆程颐、程颢:《二程集遗书》
【103】、 ⊙相憎者,能生无辜之毁;相爱者,能饰无实之誉。释义:对憎恨的人,能制造出无端的诽谤;对喜欢的人,能加上不符合实际的褒奖之辞。(唐)马总《意林》
【104】、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有实核于内,有皮壳于外。文墨辞说,士之荣叶皮壳也,实诚在胸臆,文墨者竹帛,外内表里,自相副称,意奋而笔纵,故文见而实露也。人之有文也,犹禽之有毛也。毛有五色,皆生于体,苟有文无实,是则五色之禽毛妄生也。选士以射,心平体正。执弓矢审固,然后射中。论说之出,犹弓发也。论之应理,犹矢之中的。夫射以矢中效巧,论以文墨验奇。奇巧俱发于心,其实一也。◆王充:《论衡超奇篇》
【105】、 ⊙以贵下贱,大得民也。释义:位高而谦逊地对待地位低下的人,这样做可以大得民心。《周易屯象》
【106】、 ⊙圣人何以不可欺?日:圣人者,以己度者也。故以人度人,以情度情,以类度类,以说度功,以道观尽,古今一也。类不悖,虽久同理,故乡乎邪曲而不迷,观乎杂物而不惑,以此度之。◆荀况:《荀子非相》
【107】、 ⊙有道者不知贫富之异,贫而无怨,富而无骄,一也。然而饥寒切于身而心不动,非忘身者不能,故日: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苏辙:《栾城集论语拾遗》
【108】、 ⊙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韩愈:《韩昌黎文集争臣论》
【109】、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宋)李之仪《卜算子》
【110】、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故日: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故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宁矣。◆荀况:《荀子乐论》
【111】、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天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人尚有用乎?◆庄周:《庄子外物》
【112】、 ⊙相思之甚,寸阴若岁。释义:人在极度相思时,真是度日如年。(唐)李延寿《北史韩禽传》
【113】、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释义:干大事的不必总顾及那些细枝末节,讲大节不要放松对自己小毛病的批评。(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114】、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释义:人的一生还不到一百年,却会有千年的忧患。一(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115】、 ⊙抑又闻当官守道,固贵于坚,而察言服善,尤贵于勇。前世正直君子自谓无私,固执己见,或偏所听人先人之言,虽有灼见事理以正议相规者,反视为浮言,而听之藐藐,其后情见势屈,误国事,狈犯清议,而百口无以自明者多矣。必如季路之闻过则喜,诸葛亮之谆诫属吏,勤攻已过,然后能用天下之耳目以为聪明,尽天下之材力以恢功业。◆方苞:《方苞集与来学圃书》
【116】、 ⊙既知退而知进兮,亦能刚而能柔。释义:为人处世要懂得进退,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唐)杨炯《祭汾阴公文》
【117】、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118】、 ⊙登山须正路,饮水须直流。(唐)孟郊《送丹霞子阮芳颜上人归山》
【119】、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释义:谦虚的君子,总是以谦恭的态度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德与修养。《周易谦》
【120】、 ⊙于仁言体,于诚言存,示人以涵养之功切矣。◆淡然无欲,粹然至善。存养者,养此而已。◆天下原无善而变为恶之人,其变者,必其善非从源头上流出。此君子所以务养其源。◆存养者,存养其善,非养空也。◆刘熙载:《刘熙载论艺六种存省》
【121】、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白居易:《白居易集别卫苏》
【122】、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释义:作为统治者,统治下民,应不繁苛;治理百姓,应予宽大。《尚书大禹谟》
【123】、 ⊙掩人者人亦掩之,陵人者人亦陵之。释义:埋没别人功劳的,别人也会埋没他的功劳;凌辱别人的,别人也会凌辱他。(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124】、 ⊙薛收问圣人与天地如何。◆子曰:天生之,地长之,圣人成之。故天地立而易行乎其中矣。◆王通:《文中子山说巍相篇》
【125】、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子思:《中庸第十五章》
【12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释义:不把一步步走的距离积累起来,就不能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把一条条细小的水流聚积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海。-《荀子劝学》
【127】、 ⊙夫民无常勇,亦无常怯。有气则实,实则勇;无气则虚,虚则怯。怯勇虚实,其由甚微,不可不知。勇则战,怯则北。战而胜者,战其勇者也,战而北者,战其怯者也。◆《吕氏春秋决胜》
【128】、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晋)陈寿《三国志魏书王昶传》
【129】、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一《礼记大学》
【130】、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释义:立志应以语言忠实为其根本,修养品德应以行动力先。(唐)吴叔达《言行相顾》
【131】、 ⊙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释义:出仕可以用万物普济天下百姓,归隐可以提高自己的节操而抵御世俗。(金)元好问《新斋赋》
【132】、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于物格。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曾子:《大学》
【133】、 ⊙人于五脏六脉有一处受病,必念念在此而为之所。诚念天下之病若病之在身,则自不容己于求治矣。《国语》
【134】、 ⊙世上万般愁苦事,无如生离死别情。(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135】、 ⊙吾人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知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36】、 ⊙世上未有一人不居苦境者,其境年变而月不同,苦亦因之。◆故做官则有官之苦,做神仙则有神仙之苦,做佛则有佛之苦,做乐则有乐之苦,做达则有达之苦,世安得有彻底甜者,唯孔方兄庶几迁之。而此物偏与世之劳薪为侣,有稍知自逸者,便掉臂不顾,去之唯恐不远。然则人无如苦何邪?亦有说焉。◆人至苦莫令若矣,当其奔走尘沙,不异牛马,何苦如之。少焉入衙斋,脱冠解带、又不知痛快将何如者。何也,眼不暇求色即此色,耳不暇求音即此音,口不暇求味即此味,鼻不暇求香即此香,身不暇求佚即此佚,心不暇求云搜天想即此想。当此之时,百骸俱适,万念尽销,焉知其他。始知人有真苦,虽至乐不能使之不苦,人有真乐,虽至苦亦不能使之不乐。故人有苦必有乐,有极苦必有极乐。知苦之必有乐,故不求乐;知乐之生于苦,故不畏苦。故知苦乐之说者,可以常贫,可以常贱,可以长不死矣。◆袁宏道:《袁宏道集王以明》
【137】、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释义:不树立远大的志向,像没有舵的船,没有笼头的马,不受约束任意奔驰,到哪里才是终结呢?(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138】、 ⊙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者,至矣!知天之所为者,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天者,是知之盛也。虽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后当,其所待者特未定也。庸讵知吾所谓天之非人乎?所谓人之非天乎?且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何谓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人火不热,是知之能登假于者也若此。◆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咄。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谓之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凄然似秋,嗳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权。◆古之真人,其状峨而不明,若不足而不承;与乎其觚而不坚也,张乎其虚而不华也;邴邴乎其似喜也,崔乎其不得已乎,溶乎进我色也,与乎止我德也,厉乎其似世也,警乎其未可制也,连乎其似好闭也,悗乎忘其言也,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以刑为体者,绰乎其杀也;以礼为翼者,所以行于世也;以知为时者,不得已于事也;以德为循者,言其与有足者至于丘也,而人真以为勤行者也。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与天为徒,其不一与人为徒,天与人不相胜也,是之谓真人。◆庄周:《庄子大宗师》
【139】、 ⊙万古惟有真之一字,磨灭不了,盖藏不了。释义:从古到今,只有真实是磨不掉、掩盖不住的。一(明)吕坤《呻吟语问学》
【140】、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御寇:《列子汤问篇》
【141】、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142】、 ⊙天不能冬莲春菊,是以圣人不违时也,不能洛橘汶貉,是以圣人不违俗。圣人不能使手步足握,是以圣人不违我所长,圣人不能使鱼飞禽驰,是以圣人不违人所长。◆关尹:《关尹子九药篇》
【143】、 ⊙毁誉悠悠之口,本难尽信,然君子爱惜声名,常存冰渊惴惴之心,盖古今因名望之劣而获罪者极多,不能不慎修以远罪。◆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44】、 ⊙乐者,太古圣人治情之具也。人有血气生知之性,喜怒哀乐之情。情感物而动于中,声成文而应于外。圣王乃调之以律度,文之以歌颂,荡之以钟石,播之以弦管,然后可以涤精灵,可以祛怨思。施之于邦国,则朝廷序;施之于天下,则这神只格;施之于宾宴,则君臣和;施之于战阵,则士民勇。◆《旧唐书志第八》
【145】、 ⊙岁月如流,年齿渐迈,读书学道,曰不暇给。吟咏一事,费白日,耗心神不少。今纵不能成,惟是陶写襟怀,披陈情愫,不妨有作;至于无益之应酬,不情之篇什,则概从谢绝。◆归庄:《归庄集谢寿诗说》
【146】、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宋)杨万里《下横山滩头望金华山》
【147】、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148】、 ⊙奉劝人行方便事,得饶人处且饶人。一(明)《醒世恒言》卷五天下不堪回首之境有五:哀逝过旧游处,悯乱说太平事,垂老忆新婚时,花发向陌头长别,觉来觅梦中奇遇。释义:天下不堪回首的情况有五种:哀悼已经去世的亲朋时又经过当年和死者一起游过的地方;叹息眼下混乱的世道提起当年太平年间的事;年老回忆起新婚时的情景;花开的季节与所爱的人在道路上作长期分离的告别;睡觉醒来寻找梦中的奇遇。(明)汤传楹《闲余笔话》
【149】、 ⊙邪人则不然,用于上则虐民,行于下由逆上;事君苟进不道忠,交友苟合不道行;持谀巧以正禄,比奸邪以厚养;矜爵禄以临人,夸礼貌以华世;不任于上则轻议,不笃于友则好诽。故用于上则民忧,行于下则君危,是以其事君近于罪,其交友近于患,其得上辟于辱,其为生偾于刑,故用乎上则诛,行于下则弑。是故交通则辱,生患则危,此邪人之行也。◆晏婴:《晏子春秋集释内篇问下第四》
【150】、 ⊙政以治民,刑以正邪。释义:行政用来管理百姓,刑法用来纠正邪恶。一《左传隐公十一年》
【151】、 ⊙至难发者,悔心也;至难持者,亦悔心也。◆吕祖谦:《东莱博议先轸死师》
【152】、 ⊙谄谀苟免其身者,国之贼也;直言不避重诛者,国之福也。释义:谄媚阿谀、巴结奉承的人是国家的恶贼,不怕重诛而敢于直言的人是国家的福气。(北朝周)王明广《上书宣帝请重兴佛法》
【153】、 ⊙大心而敞,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能守一而弃万苟,见利不诱,见害不惧,宽舒而仁,独乐其身,是谓云气,意行似天。◆管仲:《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154】、 ⊙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明)夏寅《文明公集》
【155】、 ⊙夫施与贫困者,此世之所谓仁义,哀怜百姓,不忍诛罚者,此世之所谓惠爱也。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韩非子奸劫轼臣》
【156】、 ⊙所谓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群党,任誉,清浊,不可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坚者被,锐者挫。◆商鞅:《商君书赏刑第十七》
【157】、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吕氏春秋察传》
【158】、 ⊙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释义:男子汉生来就要志在四方,为国捐躯用马皮包裹尸体是很平常的事。一(宋)陆游《陇头水》
【159】、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释义:人没有长远打算,必然会有眼前的忧患。《论语卫灵公》
【160】、 ⊙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释义:糊涂的君主用自己的能力治国,平庸一般的君主用众人的气力治国,贤明的君主则用众人的智力治国。《韩非子八经》
【161】、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琴不御,食肉不至度味,饮酒不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戴圣:《礼记第一曲礼上》
【162】、 ⊙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物以貌求,心以理应。释义:精神同客观现象接触才起作用,情感由于客观条件孕育才生变化。描写外物,可以从外貌入手探求;刻画内心,可以从思想感情的活动进行反映。(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163】、 ⊙居近识远,处今知古,惟学矣乎?◆王通:《文中子中说礼乐篇》
【164】、 ⊙不奋发,则心目颓靡;不检束,则心目恣肆。释义:不奋发向上,就会精神颓丧,萎靡不振;不约束自己,就会性格放荡,任情纵欲。一(宋)朱熹《朱子语类大全》
【165】、 ⊙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及虚之者。夫圣人无求之也,故能虚。◆管仲:《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
【166】、 ⊙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孟子:《孟子告子上》
【167】、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释义:身处安逸享乐而不放纵欲望,居家贫困寒苦而不放弃自己的志向。(汉)王充《论衡自纪》
【168】、 ⊙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为的气节,是撑天撑地之柱石。故君子于一虫一蚁,不忍伤残;一缕一丝,勿容贪冒,变可为万物立命,天地立心矣。◆从热闹场中出几句清冷言语,便扫除无限杀机;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爱是万缘之根,当知割舍;识是众欲之本,要力扫除。◆谢豹覆面,犹知自愧;唐鼠易肠,犹知自悔。盖悔愧二字.乃吾人去恶迁善之门,起死回生路也。人生若无此念头,便是起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处讨些生理?◆为鼠常留饭,怜蛾纱罩灯。古人此点念头,是吾人一点生生之机,无此即所谓土木形骸而已。◆洪应明:《菜根谭》
【169】、 ⊙非辞无以相期,从辞则乱。乱辞之中又有辞焉,心之谓也。◆言不欺心,则近之矣。凡言者,以谕心也。言心相离,而上无以参之,则下多所言非所行也,所行非所言也。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淫辞》
【170】、 ⊙壮心自笑何时豁,梦绕祁连古战场。释义:无法舍弃抗敌救国的雄心壮志,连梦境也萦绕着古代的战场。(宋)陆游《秋思》
【171】、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周:《庄子秋水》
【172】、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
【173】、 ⊙子闲居,俨然其动也。徐若有所虑。其行也方,若有所畏。◆其接长者恭恭然如不足,接幼者温温然如有就。子之服俭以洁无长物焉,绮罗锦绣不入于室,日:君子非黄白不衍,妇人则有青碧。子寡实天贰馔,食必去生味,必适,果菜非其时不食,日:非天道也。非其士不食,日:非地道也。◆王通:《文中子中说子君篇》
【17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释义:祸与福相互依存,可以相互转化。《老子》
【175】、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屈原:《楚辞九章橘颂》
【176】、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释义:不要因为一时得意而骄傲自满,也不要因为一时失意而丧失信心。(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177】、 ⊙志者,气之帅也。此志一提醒,如大将登坛,三军听命,更何众欲纷扰之有。◆张岱:《四书遇论语》
【178】、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孟子尽心上》 ()
【179】、 ⊙游玩在一种意义是增益的生活的准备,一个人要停止了他的游玩的兴趣,他便要老的快,以至于死。◆李大钊:《李大钊选集》
【180】、 ⊙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耻易而知难。释义:学习容易,学好就困难;做事容易,做好就困难;感觉羞耻容易,真正懂得羞耻就困难。一(清)王夫之《俟解》
【181】、 ⊙白以为赋者,古诗之流,辞欲壮丽,义归博远。不然,何以光赞盛美,感动天神。◆李白:《李太白全集》
【182】、 ⊙自性虚妄,法身无功德。念念德行,平等直心,德即心轻c常行于敬,自修身是功,自修心是德。功德自心作,福与功德别。◆慧能:《坛经之四》
【183】、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释义:对人谦恭,这在品德方面是首位的;小心谨慎,这是行动的基础。一(晋)羊祜《诫子书》
【184】、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而欲要名结好,修业而欲惊世骇俗,植节而欲标异见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荆棘,最易夹带,最难拔除者也。须是涤尽渣滓,斩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洪应明:《菜根谭》
【185】、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86】、 ⊙得道之人,贵为天子而不骄倨,富有天下而不骋夸,卑为布衣而不瘁摄,贫无衣食而不忧摄,狠乎其诚自有也,觉乎其不疑有以也,桀乎其必不渝移也,循乎其与阴阳化也,匆匆乎其心之坚固也,空空乎其不为巧故也,迷乎其志气之远也,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就就乎其不肯自是,鹄乎其羞用智虑也,假乎其轻俗诽誉也,以天为法,以德为行,以道为宗,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精充天地而不竭,神覆宇宙而无望,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莫知其门,莫知其端,莫知其源,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此之谓至贵。◆《吕氏春秋下贤》
【187】、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释义:开始做得好的人很多,但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就很少了。一(唐)魏征《论时政第二疏》
【188】、 ⊙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正矣。凡心之形,过知失生。◆管仲:《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189】、 ⊙近日颇觉闻人有善,若己有之;见人有过,若已有之。◆此中大有受用处,咸以虚而能受,是大舜若决江河气象。兑因说以取义,是孔子不怨天,不尤人气象。余谓即此以处今之世,尤宜。◆刘光第:《刘光第集都门偶学记六》
【190】、 ⊙天下之势有强弱,圣人审其势而应之以权。释义:天下的形势变化无常,圣人要观察形势以机变的办法来应付其发展、变化。(宋)苏洵《审势》
【191】、 ⊙不厚其栋,不能任重。释义:栋梁不粗大,就不能承受房屋的重量。《国语鲁语上》
【192】、 ⊙以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唐)杜牧《答庄充书》
【193】、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纵驰;处明庭检饰者,暗室必放逸。◆君子则一个念头持到底,自然临小事如临大敌,坐密室若坐通衢。◆洪应明:《菜根谭》
【194】、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述而第七》
【195】、 ⊙常知足则常足,故富;能脱俗则不俗,故贵。一(明)李贽《焚书富莫富于常知足》
【196】、 ⊙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实之美恶,其发也不掩:本深而末茂,形大而声宏,行峻而言厉,心醇而气和;昭晰者无疑,优游者有余;体不备不可以为成人。辞不足不可以为成文。◆韩愈:《韩昌黎文集答尉迟生书》
【197】、 ⊙富有垩,器有涤,则洁矣。行身亦然,无涤垩之地则寡非矣。◆韩非:《韩非子说林下》
【198】、 ⊙天下之事,最为难应者,百万之众卒然临之,而群情有不测之优:坐观其来而望风清命,则惧至于失吾之大计;起而欲拒之,而又惧力之不足而反为大息。唯英雄之君,为能出身以当之,而其气不慑。观其势,审其人,随其事变而沛然应之,切中机会而未尝有失。此固非侥幸于或成而畏谨者之所能为也。故吾欲拒之,则以至寡当至众,而吾能保其必胜;而不能拒之,则啖以甘言,济以深谋,而彼必不敢动。二者之所为不同,而均于有成效。◆陈亮:《陈亮集酌古论》
【199】、 ⊙吾观西方书,爱有共命鸟。一命而岐头,性情不相了。一睡一头醒,醒者食香草。私谓命非二,我食彼亦饱。不谓睡者起,闻香增其懊。毒草泻所私,食之惟恐少。前香既已矣,毒发同枯槁。万类莫不有,物性良难考。◆傅山:《傅山诗文选注吾观西方书》
【200】、 ⊙自信力者,成就大业之原也。西哲有言日:凡人皆立于所欲立之地,是故欲为豪杰,则豪杰矣;欲为奴隶,则奴隶矣。◆孟子曰: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又日: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天下人固有识想与议论过绝寻常,而所行事不能有益于大局者,必其自信力不足者也。有初时持一宗旨,任一事业,及为外界毁誉之所刺激,或半途变更废止,不能达其目的者,必其自信力不足者也。◆梁启超:《梁启超选集》
中华经典古语名句
中华经典古语名句
1、 ⊙程子: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
一《二程集》
原文翻译: 为官执政的道理,在于以顺服民心向背为根本,以增加百姓福利为根本,以安 定而不打扰人民为根本。
深入解析: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政治的基本经验,所以,程颐把它作为他的政治 纲领的第一条列出来。大家知道,不论是夺取天下,还是治理天下,人心都是最重 要的。人心问题,就是思想认同问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思想认同,行动支持,就 能取得成功;如何取得民心?民以食为天,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必须解决。
实际上,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都必须是在解决了人的衣、 食、住、行问题后才能进行。所以,民生问题极其重要。在政治问题上,程颐十分 注重社会的安宁、稳定,让人民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决定自己的生活,包括生 产、社交以及一切社会活动。所以,他特别地提出不扰民。这三条,可以说是程颐 的政治纲领。
2、 ⊙司马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
原文翻译: 要借鉴以前历朝历代的兴衰,来考察当下政治的得与失。
深入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基本规律,也有具体规律,比如,社会生产 关系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比如,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发展的具体规律。我们知道,规律是 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同样的事物具有同样的规律,只要客观条件具备,规律就 可以强硬地表现出来。认识规律的这种特点,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比 如,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古今一样,所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没 有变。我们在建立或者调整生产关系的时候必须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立起相 适应的关系。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的兴衰成败经验,就是认识历史规律及其要求的 客观条件。当然,时代不同,条件不同,规律的表现也很有所差异。所以,我们还 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新实践,采取新方法。
3、 ⊙朱子: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朱子大全》
原文翻译: 无论官职大小,做事情要遵守的就是公正。
深入解析: 朱熹所处时代,南宋王朝官员队伍腐败已经相当严重。面对这种情势,朱熹 作为御用文人,他突出地提出了官德建设问题,并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这里, 他就着重地强调官员要公,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大公无私。在他看来,官的价值 不在于官的大小,而在于他是否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官虽 然很小,同样具有崇高价值,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广大老百姓也同样畏惧、信 服。那么,怎样才是大公无私呢?第一,用人上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立场上,唯才是 举,不拉帮,不结派,不谋求个人势力;第二,处理政务出于公心,尽职尽责,处 处为国家、为老百姓着想;第三,廉洁奉公,不贪财,不以公谋私,始终把国家的 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
4、 ⊙朱子:生民之本,足食为先。
一《朱子大全》
原文翻译: 治理民生的根本,首先在于让百姓吃得饱。
深入解析: 宋明理学家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治心,而朱熹却突出地提出民生问 题,而且把人民的吃饭问题放在第一位,表面看,似乎有点特殊,然而却是非常现 实的态度。人必须首先吃饱,求得生存,然后才能谈得上其他社会理想的追求,老 百姓是这样,所有人都是这样。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朱熹还专门给皇上写了 《劝农文》,要求重视发展农业,具体地阐述了四条意见,大概意思是:第一,尊 重农业发展规律,让农民按照农时耕作,不能延误;第二,保护土壤,采用新的种 植方法,提高产量;第三,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灌溉,提高抗旱能力;第四,保护 耕牛,保护生产能力。这几条就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在古代社会,农业发展, 就是国家经济的发展。
5、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①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文集》
难点注释: ①与:参与。
原文翻译: 保存天下这件事,即使最下层的匹夫,也是有责任的。
深入解析: 首先要明确,顾炎武讲的天下是与国家相并立的概念,国家是指国 家政权、家王朝,而天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统一的文化,或者说,是以一种文 化统御下的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及其关系。在顾炎武看来,国家的兴亡, 是统治者的事情;天下的兴亡,则是关系一种文化的兴亡,与在这种文化下生活的 人都有关系,所以,大家都必须关心。实际上,这是顾炎武不接受清王朝的统治, 不愿意为其效命,而对于汉民族文化及其生活其中的各个民族的人民却有着极大的 关怀,所以,认为人人都必须关心天下。在这里,顾炎武赋予国家概念国 新的内涵,把国家与统治者联系了起来,而赋予天下以文化的意义,这是中国 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别是他看到了在汉文化下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它们共 同存在、共同发展,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捍卫 它,这是十分深刻的。
6、 ⊙黄宗羲: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
原文翻译: 我之所以出仕而为官,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为了君主。
深入解析: 黄宗羲从民为主、君为客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君臣关系。同样,在 儒家的正统思想看来,臣与君也是一种隶属关系,甚至认为臣是君的附属品,君 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黄宗羲认为,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其根源就是儒家思想把 君臣的关系搞颠倒了。在他看来,君与臣的关系是平等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 同事关系、师友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他进一步认为,臣的一 切工作,是为天下做的,是为广大老百姓做的,而不是为君主一个人,包括他自己 在内,出来当官做事,都是为了天下老百姓。应当说,这种君臣关系观打破了儒家 关于君为臣纲的思想藩篱,是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力批判,代表了中国社会的 初步的民主要求,值得充分肯定。
7、 ⊙黄宗羲:必使治天下之具①皆出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难点注释: ①具:工具,这里代指治国所需的人才和意见。
原文翻译: 必须要使治理天下的用具都出产于学校之中。
深入解析: 学校本来是教育机构,负责教书育人,而黄宗羲则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兼有议 政机关作用的思想。他认为,应当扩大学校的职能,把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一切人才 和思想的培育等工作都放在这里,包括国家决策的一些程序也要纳入学校的正常活 动,只有这样,学校的意义才算完备。在他看来,学校应该是决定是非的最高 机关,皇帝应该听从学校的公议,因为皇帝认为对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认为不对 的事情也不一定是不对的。根据学校承担着这样重要的职责,为了保证其公正性, 保证其能真正履行职责,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学校校长和老师不应当由政府任命,而 应当由公众推荐,首都太学的校长,必须由德高望重的大儒担任。这样,学校就具 备了议政的权力,有监督的作用,还能培养舆论,决定是非,实际上可以说是各阶 层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构。
8、 ⊙王夫之:势者事之所因,事者势之所就,故离事无理,离理无势。
《船山遗书》
原文翻译: 所谓整体的时势,是具体事务所因缘的东西,而具体事务,则是整体时势所成 就的东西。所以,离开了具体的事务,就没有了道理之所在,而离开了道理,也就 不会形成整体的事实。
深入解析: 在自然观上,王夫之认为理在气中,即规律存在于具体事物中。运用这 个基本观点来研究历史,他又提出了理势统一的观点。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 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大趋势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的,历史大趋势与 历史的固有规律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许多 历史具体事件的内在根据,而这些具体事件则是历史大趋势的具体表现。每一个具 体事件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正是这些具体的规律,汇成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或者 说,没有这些具体规律,就没有历史的大趋势,这就是他所说的势与理的统一。王 夫之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看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基本的历史规律的相 互联系,这些都是很深刻的。
9、 ⊙颜元:正其谊①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一《颜元集》
难点注释: ①谊:即义。
原文翻译: 端正道义来求得利益,明畅大道来实现功业。
深入解析: 义与利、道与功的关系,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存在激烈争论。儒家的正统思想 基本上都是肯定义而否定利、肯定道而否定功的。孟子就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董仲舒也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宋明理学更是推到极端。
颜元则不同,他认为,义与利、道与功,是完全可以统一的,所以,他讲求义利并 行,讲求作为。应当说,颜元的思想是比较实际的,也是比较合理的。强调义与利 相统一、道与功相统一,就是说,任何道德建设,任何政治活动,都离不开经济, 都必须以经济为基础,以一定的物质力量为前提;而经济也离不开政治,离不开道 德,经济必然为政治服务,必然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颜元强调功业,实际 上就是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求研究学问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建功 立业,这也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10、 ⊙颜元: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①,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 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②,兴礼乐。
一《颜元集》
难点注释: ①均田:主要指恢复西周的井田制度,即公田私田制度。②大经:即社会的纲 领,指儒家的道德。
原文翻译: 假如上天不荒废我的才能而使我得以施展才能的话,我将首先使国家富足,这要做 到开垦荒地,土地均分,兴修水利;其次要使国家强大,这要做到每个人成为兵,每个 官员都可以带兵打仗;最后还要安定天下,这需要推举贤才,端正道德,制礼作乐。
深入解析: 这是颜元治国的基本纲领,反映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他的思想的 人民性和现实性。首先,他强调发展经济,把发展经济放在治国方略的第一位。在 他看来,要强兵强国,要安定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道德,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 础,必须扩大生产。而且,他不仅要求国富,还要求民富,所谓均田,就是实 现民富实现公平的具体措施。其次,他主张耕战政策,实行全民皆兵。这种主张在 中国是有深远的思想渊源的。春秋初年,管仲治理齐国,就实行过耕战政策,并收 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后各个不同时期,还有不少政治家实行过。应当说,在生 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杨质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条件下,耕战政策是有积极意义的。
最后,实现社会的全面稳定,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讲完满的人格多少有些空虚,或者说有点高悬了。
但正因为它高,才见出我们现在生活的低俗、堕落,才 看出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可 以重新找回自我,重新让自己思考自己到底想过怎样的 生活,想做怎样的人
11、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③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难点注释: ①有:同又。②立:立得住。③从:遵从。或日同纵,放任。
原文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于学问的探索;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安身 立命;四十岁的时候对一切道理都不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能够了解天命是什么; 六十岁的时候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分辨是非而心不再感觉有悖逆;七十岁的时候就 能够随心所欲,而一切行为都合乎标准。
深入解析: 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年人生经历的基本总结。这个总结很有名,流传几千年, 影响很大。为什么?因为这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人生经历,而是一般的人生和思想发 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般地说,人到十五岁就懂得立志,懂得考虑人生,认真的读书学习,也从这个 年纪开始;三十岁应该开始工作,独立地生活,可以安身立命了;四十岁时思想趋 于成熟,不容易被别人的巧言令色所迷惑、欺骗;五十岁时知识升华,对各种事物 的内在本质有了深入的认识,懂得了它们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人到六十,经历丰 富了,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听到什么话,都钱看得惯,听得进,不着急,不发 火,平心静气,正确理解;到了七十岁,人生的经验更多、知识更渊博了,思想也 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各种事物的存在及其规律不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做到 了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12、 ⊙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原文翻译: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 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深入解析: 因为有文化、有道德涵养的人平时就引入注目,所以,当他的行为发生错 误时,也就充分暴露在众人面前,为大家所知道,也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大家都 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因为君子坦荡荡,对自己的错误不仅不隐瞒、不遮挡,相 反,他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所以,众人对他不仅能够理解、原谅,而且还 会更加敬仰他,他在众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不仅不受损害,而且会变得更加美 好。为什么?因为客观世界十分复杂,事物的本质又总是被许多纷繁杂乱的现象 所遮盖,人对它的认识,必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达到,所以,在某个阶段, 对于某些具体事物,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是认识的规律,任何人的认识 都离不开这个规律。
1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
原文翻译: 曾子说: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 远,把推行仁政当做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吗?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深入解析: 曾子认为,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把推行 仁作为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子也很远。从这个 基本情况出发,曾子突出地强调他们必须胸襟宽阔、意志坚强。为什么这么说?因 为推行仁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仁政的推行不容易。我们知道,到 春秋时期,周天下已经形成礼崩乐坏的局面,诸侯国间互相争夺,战火此起彼伏。
正是目睹这种情势,孔子才发出克己复礼的呼吁,但是没有任何效果。由此而 知,推行仁政将是十分艰难。其次,让仁的思想流行天下,为所有的人都接受 并予以实践,更加不容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周礼已经完全崩坏的社会条 件下,要用仁的思想去教育人、影响人,让仁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扎根并发 挥作用是不可能的。
1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深入解析: 君子作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涵养的人,肩上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 要求他必须虚怀若谷,目光远大,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既能敢作敢为,积 极进取,开创新局面,又能沉着、稳健,思维周密。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君子应该 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里,敢作敢为,积极进取,必然伴随着一种高昂的精神、一 种压倒一切的气概,这是人的一种内在气质上的联系,也是事业发展在客观上的需 要。没有一些精神,没有一点气概,就很难去作新的探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也 很难应对一些复杂的局面。而这种精神和气概,绝不是骄傲。骄傲是什么?骄傲是 一种盲目自大,是一种狂妄。凡是骄傲的人,必然是既看不懂别人的长处,也不明 白自己的短处,自己没有多少本事,却又自以为是,还看不起别人,这种人,孔子 认为就是小人。
15、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 浮云。
深入解析: 拥有财富,拥有地位,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儒家也不例外。但是,如何 获取财富和地位,通过什么途径,使用什么手段,不同的人,态度就截然不同。有 些人采取非法手段发财致富,有些人通过政治迫害他人来提职升官,等等,孔子认 为,这些都是不义的、不正当的。在他看来,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手段谋取财富和 地位,都是没有意义的,都像浮云那样无足轻重,飘过眼前就会消失。这就是儒家 的正统的价值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义在他们的心中有多重,什么财富, 什么官位,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去追求,都必须经过义来检验、鉴别。这里 的义虽然有些抽象,在阶级社会里需要作具体分析。但是,人类行为也有一些 共同的规矩,所以,孔子的这个价值观念,具有合理因素,值得借鉴。
16、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如果一个士人系念着居所,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士人了。
深入解析: 儒家主张积极人世、以天下为己任。在他们看来,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 肩上担负着重大社会责任。而要真正地担起这个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义无 反顾地投入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与广大老百姓同甘共苦,认识 社会,改造社会。在这里,就有一个个人生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也 是一个家庭生活与事业的关系问题。是把个人的安逸的生活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社 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显然,孔子认 为应当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读书 人。应当说,孔子的看法有些偏颇,因为这里的关系需要正确把握,个人生活与社 会责任、家庭与事业都应该兼顾,应该统一起来,不能顾此失彼。但是,他强调把 事业放在第一位,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 事业心,对于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7、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天命),小人向下通达(利益)。
深入解析: 从现实生活看,有文化、社会地位高的人追求的目标要高一些,而普通老百 姓则较多地考虑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这是实际情况。但是,孔子把这个具体生活 观念问题绝对化,在君子与小人之间划一条界线,并认为君子追求的是道德,小人 追求的是物质利益,这就很不妥。实际上,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必要的物质生 活都是第一位的,人必须吃饱喝足睡好之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所以,人的第一个 生活追求,都是物质生活条件,只是追求的途径、手段不同而已。当然,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有文化地位高的人可能会更多地思考、谈论较大一些的问题,比如 道德问题、价值问题,而普通老百姓则更多地考虑、议论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但 是,绝对不能由此而说有文化地位高的人所思所想都是仁义道德问题,而普通老百 姓所思所想都是柴米油盐问题。
18、 ⊙子曰:狂而不直①,侗⑦而不愿③,倥倥④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
难点注释: ①直:直。②侗:无知。③愿:谨厚,老实。④悾倥:无知。
原文翻译: 孔子说:狂放但不直率,无知却不老实,又不讲信用,这我就不懂了! 深入解析: 一个人狂一点、自大一点,并不十分可怕;一个人没有文化,不懂得多少道 理,也不十分可怕。但是,如果狂妄、自大又不直爽;没有文化、不懂道理而又不 老实,不讲信用,这就很可怕了。应当说,在这里,孔子主要是强调为人要诚实、 守信。毫无疑问,狂妄、自大不是人的一种好的表现,孔子并不赞成,因为他本人 就很谦虚,所谓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没有文化,不懂道理,孔子也不赞成, 因为他本人一生都强调努力学习。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或者是人的 一时冲动;或者是客观条件造成。而不老实、不守信则是人的内在品质的表现,在 社会生活中关系重大,不容忽视。大家知道,信在儒家的正统思想中,占据着 重要位置,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根底也很深。
19、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格,而现在的学者学习却是为 了在人前钓誉。
深入解析: 以古喻今,是孔子常用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古代入学习、研究问题是为了完 善自己的人格,而现代人则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沽名钓誉。实际上,这是 孔子批评时弊而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知道,儒家主张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 己任,但是,在此之前,必须首先要修身、治心,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在现实 生活中有一些人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实际上并不认真学 习、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孔子看来,这不符合学习的根本目的,也不符合事业 发展的规律。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就自己 的完美人格,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治理国家,这是很深刻的。
20、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个道德高尚的儒者,而不要做个道德低下的儒者。
深入解析: 同是崇奉儒家思想的人,还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孔子勉励子夏要做君子 儒,不要做小人儒,就是说,要做名副其实的道德高尚、胸怀大志的儒家, 不要做名为儒者,而实则只是知道个人利益、只为自己打算。这番话,可以说,反 映了孔子确实具有比较高的思想境界。首先,他能正视儒者阶层,实事求是地认识 和评价他们,值得赞扬的就赞扬,需要注意的就得注意。君子儒道德修养好, 值得学习;而小人儒只是计较个人得失,需要注意。他毫不避讳,明确对学生 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具体要求。其次,他能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做一个 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树雄心,立壮志,勇于 担当,勇于治国平天下。
21、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原文翻译: 穷困的时候就独守自身的善,显达的时候就要让天下都为善。
深入解析: 人生的道路能否顺利,人生的事业能否成功?这都是很难预料的,遇到机会 就飞黄腾达,施展抱负;遭遇挫折又可能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所以,人必须想明 白,不要为一时的困难而苦恼,自暴自弃;也不要为一时的得志而高兴,高枕无 忧。生活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也可能是通畅的,不论是谁,都必须作好充分的 各种思想准备。在孟子看来,人,尤其是有文化有抱负的人,就是要豁达些,明白 些,穷困也好,显达也好,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根 本。穷困的时候,不能施展才能,为天下人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可以自己完善自 己,成就自己的完美人格;显达的时候,有机会施展抱负,就要让天下人也一样来 完善自己,成就完美人格。
22、 ⊙孟子: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孟子》
原文翻译: 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
深入解析: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力量左右着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似乎是命, 其实是一种客观的趋势。确实,在这种客观趋势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但是, 人却可以认识它、灵活把握和运用它。实质上,孟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人要正确 地认识客观趋势,按照客观趋势办事。这样的认识在人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指导意义,比如,火可以煮饭做菜,也可以烧伤人,所以,人必须控制好火,用 它来为人服务,而避免它伤人;治理国家更是这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客观趋势。按照这个客观趋势,我们在确定生产关 系、确定上层建筑的时候,就必须考虑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建立相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否则,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就要受到束缚,国家的 发展就要受到阻碍。
23、 ⊙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难点注释: ①故:灾祸。②怍:惭愧。
原文翻译: 君子有三大乐处,而南面称王于天下不在其列。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 第一乐;自己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人,这是第二乐;能对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 育,这是第三乐。
深入解析: 乐与不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以为南面称王号令天下就是乐; 有些人以为有吃有喝、天天莺歌燕舞就是乐,等等。而孟子则认为,君子之乐主要 有三个:(1)父母健在、兄弟平安;(2)反省自己,能够做到问心无愧;(3) 有一批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这么看?首先,儒家思想重孝道,重道义,在这种思想 看来,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尽道义,是最大的事情。因此,父母的健康长寿,兄弟 的安全生活,就是最大的乐事。其次,孟子说过,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是 说,人能做到真正的诚实,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问心无愧,就是最大的快 乐。最后,有一大批聪明的学生,这样,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把自己的 道德理想传授给他们,由自己继承下来的道统可以由他们再传续下去,这也是一大 乐事。
24、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①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难点注释: ①拂:干扰。
原文翻译: 所以上天如果要把重任交托给一个人,那么必定要先用困苦来磨炼他的心志, 劳累他的筋骨,让他的肌体饱受饥饿,使他的身体遭受困乏,让他做事情受到干 扰,这样使他的心灵更成熟、性格更坚毅,从而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深入解析: 一个人要能真正地承担起重大责任,尤其是治理国家的重大政治责任,就必 须具备相当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等 等。因此,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必须认真地磨炼、提高自己。在孟子看 来,首先,要刻苦读书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书本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成果,学习、吸收这些成果,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有利于认识未来 世界。其次,积极投身于艰苦的实践生活,向实践学习,自觉地磨炼自己。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尤其是,国家情 况很复杂,治理不容易,挫折、失败,在所难免,所以,人的坚强的意志力必不可 少,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加强。
25、 ⊙太上①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
难点注释: ①太上:最上。
原文翻译: 最为上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功立业,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三者是虽然历 经长久时间而不会被废弃的,这就叫做不朽。
深入解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都追求流芳百世、名垂千古。那么,怎样才能 做到这样呢?《左传》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以做到,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什么叫立德?立德就是人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道德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 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在《左传》看来,这是最有价值、最令人敬仰的名声; 什么叫立功?立功就是人在国家各种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作出重大贡献,从而 在国家发展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什么叫立言?立言就是人在思想理论、文学艺 术发展等方面作出创造性的贡献,从而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有地位,就有名 声;地位越高,名声越大,流传更久远,以至于不朽。应当说,《左传》提出的这 三条留名途径,是对人类历史的深刻观察和总结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际上,在几 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上留名、扬名的无外乎就是这三个方面。
26、 ⊙老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①,可以长久。
《老子》
难点注释: ①殆:危险 原文翻译: 所以,知足才能不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才能没有危险,才可以保持长久。
深入解析: 知道满足,就不会因为过度地追求而遭受挫折和失败;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 因为盲目地进取而陷入困境和危险。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多。比如,一个人对于 物质财富的追求,如果能够做到丰衣足食就满足,这样的人,就会心情愉快,身体 健康,生活就能过得很幸福;相反,如果过度地追求财富,生活的压力一定很大, 就有可能出问题,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非法的手段犯错误,受到法律的制裁, 或者因为无休止地奔波、操劳累垮身体,等等,诸如此类,经验教训很多。实际 上,老子的这个观点,不仅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概括,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唯 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个度,越过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 要发生变化。人的欲望也是这样,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作最大的努力,但是越过合理 范围,就要出问题。
27、 ⊙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原文翻译: 知人的人是智慧的,自知的人是聪明的。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战胜自我 的人是强大的。
深入解析: 能够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有很多假象;人也是不 断变化的。实际上,认识清楚别人不容易,认识清楚自己更不容易。现代心理学证 明,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尤其是,人有理想追求,美好的主观愿望,总是不断 地强化各种有利因素,忽视不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要比 认识别人更难,要求更高。同样的道理,战胜自己,要比战胜别人更难。战胜别人 只是需要力量超过别人即可,而要战胜自己,则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而人的意 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涵养而成的。
28、 ⊙老子:是以圣人去甚①,去奢⑦,去泰③。
《老子》
难点注释: ①甚:极端的。②奢:奢侈的。③泰:过分的。
原文翻译: 因此圣人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行为)。
深入解析: 老子思想的最高理念是道,而道的特点是自然,不满溢,也不缺少。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提出人生处世的三去的基本原则去 甚、去奢、去泰,也就是说:思想上不走极端、生活上不追求奢侈、行 为上不过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处世观念上,老子从思想、行为到生活方 式,都主张保持一种自然、适中的状态,这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有相通之处,也是有 道理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阶级、社会阶层,客观条件不同,思 想观念也不同。要使自己的思想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就必须既要尊重客观、尊重真 理,也要注意在各种不同的思想中寻找共同点,不能走极端;一样的道理,在社会 实践中,也要考虑多数人的接受程度,不能采取过分的行动;生活上不追求奢侈, 在物质条件很差的古代社会尤其重要。
29、 ⊙老子:知常,容①。容乃公②。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
难点注释: ①容:包容,宽容。②公:爵号之一,以下为侯、伯、子、男,之上为王。
原文翻译: 明晓常道,才能包容。包容之后才能成为公爵。成为公爵才能进身为王。
王所要学习的是天。天要学习的是道。得道才能久长,到死都没有危险。
深入解析: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客 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能够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 观规律办事,对于客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物,就能正确理解,采取科学的态度。
这样,客观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自然界万物能够平衡地健康地发 展,人类社会也能够平衡地健康地发展,整个世界就能够发展繁荣起来。老子看到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要求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实现人 类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知道,现在人类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就是生态平衡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自然灾害频发,等等,已 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实际上,有些已经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海平面 升高,一些陆地已经被淹没。
30、 ⊙老子:人法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难点注释: ①法:依据。
原文翻译: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大地依据于上天而运行;上天依据于大道而变 化: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自然而然。
深入解析: 老子认为,人类的生活要效法天地,遵循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而天地运行的 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呢?是道,是自然无为,所以,人类生活的最根本规则就是自然 无为。换句话说,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当说, 老子的这个基本观点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 律,就是肯定人的意志、人的思想意识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是决定于自然及其 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自然万物完全一样,遵循着共同的自然规律。人类告别自然 界、成为独立的人类社会系统后,有了新的生存环境,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规 则,但是,从大环境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仍然是统一的,人类生活仍然是以自然 界为基础,所以,人类仍然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老子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是很深 刻的。
31、 ⊙庄子:忘年①忘义②,振③于无竟,故寓诸无竟④。
《庄子》
难点注释: ①年:指生死。②义:指是非。③振:振动,鼓舞,有逍遥游的意思。④无 竞:竞即境,无竞即无穷的境遇,这里指道。
原文翻译: 忘掉生死和是非,遨游于无穷之疆域,这就是寄寓在道之中了。
深入解析: 庄子从虚无的人生观出发,追求绝对个人精神自由,所以,他主张摆脱一切束 缚,包括外物和自身肉体以及思想观念的束缚。在这里,他提出忘掉年龄,忘掉生 死;忘掉仁义,忘掉是非,就是主张从自己的思想观念上忘掉一切束缚精神自由的 东西。大家知道,人在精神上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生死问题;一个是是非问 题。在庄子看来,摆脱这两个问题,人在精神上就可以达到绝对自由。应当说,庄 子提的这两个问题很中肯。首先,生死问题,无论对谁都会感到压力,年龄越大感 觉越明显,所以,现代保健医生经常要求老年人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其次,生活中 各种是非也很折磨人,尤其是,一个文化人,道德评价上的是非,更加严重。庄子 时代,统治者的各种道德说教很多,各种道德评价也很复杂,所以,庄子要求坚决 地忘掉道德评价上的各种是非。
32、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
原文翻译: 能见素抱朴的人,天下没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深入解析: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自然无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地存 在,自然地发展,任何人为的东西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反映在审美观念 上,他们主张自然美,反对任何人工雕刻。在他们看来,朴实无华,自然存在,是 最美的,而那些经过人工雕刻的东西,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所以,永远比不上自 然的美。正是在这些思想观念基础上,庄子进一步强调朴素美,认为朴素之美是天 下最美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再美的了。这就是真实之美。当然,庄子并不 是单纯地谈美,他的更深层的意思还是要阐述他的哲学观点,他主张自然、虚静, 在他看来,自然、虚静、无为,才是达到圣人之道,任何主观的努力,任何人为的 做作,都是没意思的。
33、 ⊙庄子:至礼有不入,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
原文翻译: 最高的礼不分人我,最高的义不分物我,最高的智慧不用谋略,最高的仁不分 亲疏,最高的信不用金钱。
深入解析: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主要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庄子从道的基本原则出发,也对这些范畴作了阐述,但其思想实质已经有了很 大不同。比如,关于礼,儒家赋予的主要内涵是规定人的社会等级以及其应有的礼 仪、礼节等。而庄子却认为,最高的礼是不分人我的,也就是说,达到礼的最高境 界,就会把所有的人都看成自己一样,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看来,这 才是真正的礼,最高的礼。以此类推,仁、义、智、信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庄子 有对抗儒家思想的意思,但是,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却也符合他的 思想原则。因为在他看来,在本质上,世界万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儒家讲仁、 义、礼、智、信,并用其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本质上说,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 说,他们讲的仁、义、礼、智、信,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34、 ⊙庄子: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庄子》
原文翻译: 只有那些不以天下为己所用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深入解析: 什么人才可以托付天下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人才可以掌握国家政 权?或者说,这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水平,什么样的道德境界?庄子认为, 只有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可以托付天下。在他看来,在人们心目中,天下是最重要 的东西,如果能够把天下看成无足轻重,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思想境界非常高 的人,这种人就不会把个人名利看得很重,就不会贪图一己私利,由这种人治理天 下,掌握国家政权,就能够实现公平公正,天下就能安定,人民就能幸福。应当 说,庄子的这个观点十分深刻。因为,人的实际行为决定于人的思想品质。一个人 是否值得信任,最根本的就是他的思想品质如何。一个私心杂念很重寸利必夺的 人,很难设想他能做到公正公平。一个国家,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大公无 私的思想品质,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
35、 ⊙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庄子》
原文翻译: 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的时候是快乐的,通达的时候也是快乐的。
深入解析: 在这里,庄子借古喻今,认为古代得道之人,穷困的时候快乐,通达的时候也 快乐。实质上他是要求人们,处于通达的时候应当快乐,处于穷困的时候也应当快 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快乐不在于穷困,或者通达,而在于人处 于道德之中。就是说,道的本质是自然,人的修养达到了道的境界,一切都应当顺 其自然。穷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一种自然,都不过是像 寒暑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按照季节的先后顺序在正常地进行。应当说,庄子的这 种思想观念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人看明白这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不会为这些 事情所困扰,就能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不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对工作都有好 处。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得了的。社会发展在某一阶 段存在什么问题,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读了“最经典励志古语经典句子名句赏析”,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唯美经典名句,祝您开心愉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