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有什么好处(通用3篇)
《政协章程》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和各界代表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归侨侨眷、特别邀请人士,并有多个部门。政协委员是全国政协各参加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人员。地方各级政协委员是参加地方各级政协的单位代表和特邀人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政协委员有什么好处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篇一】政协委员有什么好处
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事业发展靠委员。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委员为中心,树立“委员强则政协强”的观念,把充分激发委员主体意识、调动委员履职主动性自觉性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履职实践中,坚持委员多数原则,彰显委员主体地位。无论是在政协协商会议、监督活动中,还是在调研视察、为民办实事活动中,在队伍组成上保证委员占多数,让委员唱主角。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职主体,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近年来,浙江省政协坚持以委员为中心、以制度为保障,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激发委员履职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增强委员意识,激发履职热情
委员意识强不强,直接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政协作用发挥在委员、活力展现看委员、事业发展靠委员。在工作理念上,坚持以委员为中心,树立“委员强则政协强”的观念,把充分激发委员主体意识、调动委员履职主动性自觉性作为关键环节来抓。在工作思路上,我们以各种方式充分调动委员参与政协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其主体责任。我们征求全体委员对常委会工作报告、年度履职重点选题的意见建议,让委员共同参与推选重点提案,一起来谋划政协工作,广泛参与履职任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省政协党组坚持开门纳谏,向全体委员发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主席、副主席带头,各专委会和政协机关负责同志参与,到委员中开展“走亲连心”活动,当面听取委员的意见建议,密切了与委员的联系、增进了相互感情。在履职实践中,我们坚持委员多数原则,彰显委员主体地位。无论是在政协协商会议、监督活动中,还是在调研视察、为民办实事活动中,在队伍组成上保证委员占多数,让委员唱主角。
二、丰富载体形式,拓展履职舞台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必须为委员提供丰富有效的履职载体。浙江省政协近年来创设了七个方面的履职平台。一是协商议政平台。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政治协商会议是委员代表界别群众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重要渠道和主要平台。为了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协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更好地为省委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民意支撑、民智参考、民利协调,我们探索创新会议组织方式,尝试会议代表发言遴选方法,会前以界别为单位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开展调查研究,集体讨论研究提交协商的文件稿,会上强化界别集体意见的表达,着力增强会议协商的成效。我们把出席会议人员的选择权交给委员,由每个界别推选3至5名委员参会,再从中推选出界别发言代表,这进一步激发了委员参与政治协商的主动性、积极性。各界别所提出的意见建议大多为省委采纳。二是“系列民生”履职平台。实施“系列民生”履职工作是十一届省政协作出的部署安排,即:省政协每年选择若干民生问题开展重点调研、专题协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组织民生专题视察、座谈,举办“民生论坛”,确定一批民生重点提案、重要提案进行督办。发挥委员专业特长,将每年5月定为省政协委员“走进基层走进群众”活动月,组织送文化、卫生、科技、教育、法律、体育下乡。三是专委会履职平台。2023年初,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一结束,根据委员自愿报名情况,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将新一届委员充实到11个专委会。委员们通过专委会平台经常性地参加政协组织的各类会议、调研、协商、考察等活动,不再是“年委员”、“季常委”。四是界别活动组履职平台。成立34个界别活动组,明确组长、联络员,提供经费保障,组织界别协商、界别调研、界别视察、界别讨论,提交界别大会发言、界别提案、界别社情民意信息等。五是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平台。编发“政协信息专报”,办好“民情热线”,为政协委员提供经常性反映社情民意、积极参政议政的“直通车”。2023年以来,委员的意见建议通过“政协信息专报”直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2人次,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11人次;通过“民情热线综合反映”得到省政府领导批示18期,通过专送、转办和转处等形式,分别向有关党委政府及其部门转去意见建议1508件,为党政决策提供了信息参考,推动了一批问题的解决。六是大众媒体平台。在政协新闻宣传和“政协视线”电视专题栏目中,为委员围绕社会热点问题、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履职“发声”提供展示机会和平台。七是网络履职平台。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发展与运用的新形势,每年举行提案办理网络直播,开通“港澳华侨委员之家”网络平台,举办网络视频学习研讨会、议政会,开设委员博客、委员微博、委员微信、手机政协网,建设网上政协,形成了政协委员网下、网上共同履职的新格局。
三、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履职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在政协健全委员联络机构,委员联络制度。”这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委员工作指明了方向。早在2008年,浙江省政协就率先建立了委员联络机构——委员工作委员会,列入专门委员会序列,统筹协调委员服务与管理各项工作。在省政协的带动下,目前全省2个副省级市政协和8个地级市政协已经建立委员工作委员会,一个市政协正在办理之中。实践表明,委员工作委员会的建立为进一步加强委员的服务与管理、更好地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力量保障。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我们在建立和完善机制制度上下了深功夫,一是制定《进一步发挥委员作用的意见》,建立省政协领导、专委会领导分工走访联系委员和委员联系群众制度,完善委员约谈会制度、各市省政协委员联络小组制度,为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出台《关于委员履行职责的若干规定》,对委员的学习、履职活动提出要求,严格委员参加政协会议、活动的纪律,规定委员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政协会议和活动时,要严格办理请假手续,对每次常委会议出席情况进行通报,切实强化委员组织纪律观念,规范委员履职活动。三是建立委员履职信息数据库,跟踪掌握委员参加政协会议、调研、监督、视察、考察、界别组活动、为民服务活动和撰写并提交大会发言、提案、文史资料、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履职情况,定期做好委员履职情况的评估工作,及时向委员本人、所在单位、界别活动组等进行通报,必要时向组织、统战部门通报。四是健全委员履职奖惩机制,建立健全委员年度述职、履职考评和优秀委员、优秀提案、优秀信息员评选制度,明确每年年底委员工作委员会对委员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对当年考核不称职的委员进行提醒,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的进行告诫,连续三年不称职的劝其辞去委员职务。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委员要向所在界别组进行履职情况述职。加强对委员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事例的发现挖掘和宣传报道,邀请优秀委员现身说法举行履职报告会,树立榜样,示范引导。
四、抓好学习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2023年换届后,新委员比例高、人数多,不少新委员对政协组织是什么、做什么、政协工作怎么做等基本问题不十分清楚,对政协委员履职内容、要求、渠道、方法知之不多。针对这种状况,我们把加强委员学习培训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了一些探索。一是及时举办新任委员培训班。我们分两批对新任委员进行了政协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训,356名新委员参加培训,港澳海外华侨委员也克服了许多困难按照要求参加培训。培训期间,既有领导讲话,又有专家授课、业务辅导;既有理论讲座,又有老委员经验介绍、小组讨论和大会交流。从2023年开始我们准备开展委员轮训工作,争取所有委员在届内都能参加一次培训。二是制定年度理论学习和专题讲座计划,明确学习重点,把握学习要求,落实部门、人员责任,增强学习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三是创设“浙江政协·崇学讲坛”,每月举办一期,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党政部门负责人作专题讲座,在杭省政协委员参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报党政重要工作、宣讲有关理论知识。四是结合形势举办各种专题学习会,如全国两会精神报告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全会精神学习会等,广泛组织委员开展学习活动,及时领会掌握中央和省委新精神新要求。
五、加强委员服务,优化履职环境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委员创造知情明政条件。加强同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主动邀请省委省政府领导来政协通报情况和工作。省委书记每年多次来政协参加省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专题政治协商会议,通报情况,听取意见。省长每年到全省政协主席读书会上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有关党政职能部门经常邀请对口联系的政协专委会参加重要会议、活动。二是为委员营造民主宽松的履职氛围。积极营造和巩固求同存异、畅所欲言、海纳百川的协商文化,鼓励委员报实情、讲真话、建诤言、献良策,让委员的意见受到充分尊重、委员的权利得到应有保护。三是关心委员的工作和生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动党委政府落实好政协委员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关心委员的本职工作与生活。在企业经营困难时,政协领导及专委会负责同志及时走访委员企业了解情况、协助解决有关难题;在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及时了解委员受灾情况,组织走访慰问;在以“六送下乡”为主要内容的省政协委员“两走进”活动后,及时向委员及其所在单位发出感谢信,通报委员表现,表达感谢之情等,增强了委员对政协组织的亲切感和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四是不断提升政协机关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教育机关干部爱岗敬业、忠诚服务,切实增强服务委员履职的主动性、自觉性,不断提升机关服务保障水平,努力把政协机关建设成为温馨的“委员之家”。
【篇二】政协委员有什么好处
政协工作有没有活力、成效好不好,关键在委员。只有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政协工作才能生机勃勃,政协事业才能蒸蒸日上。为此,前锋区政协始终坚持把加强委员队伍建设,激发委员履职激情作为工作着力点,积极探索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新方法、新途径、新载体,使政协委员履职意识不断增强、履职能力不断提高、履职成效不断提升。
一、严把“入口关”,筑牢履职基础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选好委员是基础。前锋区政协打破“选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选人”的委员产生模式,严把入口关,为履职打好基础。一是改进和完善委员推荐协商机制。新区政协全程参与委员民主推荐过程,实施民主监督,要求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进行广泛而充分的协商,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细化委员人选的推荐条件。改变以前机械、片面的推荐要求,使推荐出的人选,既有代表性又能当代表;既想当委员,又能当好委员;既有荣誉感,又有责任感,尤其注重人选的参政议政能力,真正把各界的精英聚集到政协的大家庭。三是创新委员人选的产生方法。在科学分配各界别政协委员名额后,学习借鉴了深圳市“各推荐方通过选举提出推荐名单”的办法,让所在界别用差额选举的办法确定委员人选,使“协商民主”中加入“选举民主”的内容,确保了委员有素质有质量,为发挥主体作用打下了基础。
二、增强凝聚力,激发责任意识
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要靠政协活动来承载,委员能否积极主动参加活动,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责任感,还取决于政协组织与委员的紧密度,取决于委员对政协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前锋区政协二届一次会议以来,密切联系委员,更加注重提高委员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并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联系委员的机制,增强政协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一是明确委员的归属。区政协以各专委会为基础,将全体209名委员纳入以专委会为基础的8个委员小组,实现全覆盖;又以界别为单元,将委员划分到25个界别活动小组,经常性地开展学习、联谊、调研视察等活动,让委员深切感到有组织、有位置。二是建立联系委员制度。建立了主席会议成员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的制度、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委员三级双向联系”制度,实现纵向上的全覆盖,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委员的思想动态及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委员真切感到有关怀、有温暖。三是开展走访委员活动。每年区政协正副主席带队,分别走访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片区委员活动小组的委员,进行交流互动,畅叙友情,征求意见,表达政协组织的关心和慰问。实践证明,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强与委员联系,委员们自觉地把政协视为相互学习的大学校、施展才干的大舞台和温馨和谐的大家庭,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三、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担当能力
加强学习培训,是提高委员素质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前锋区政协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了“硬约束”。一是全员学习培训,增强学习自觉性。针对新区政协委员对人民政协的地位、作用、性质认识不够,对政协履职不熟悉的问题,重点围绕“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问题等确定学习内容,举办委员全员学习培训会,邀请专家学者、有关领导作专题辅导,同时还邀请优秀市政协委员就如何履职、当好委员作经验介绍。二是开展专题讲座,增强学习针对性。坚持常委会专题学习制度,专委会业务辅导制度和界别小组提案及社情民意撰写经验交流制度。三是打造学习品牌,增强学习实效性。前锋区政协以学习型委员建设为抓手,着力开展“委员学习周”活动。制定计划高位推进,如将学习的主题内容纳入政协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一并学习;紧扣实际精选主题,如针对新委员较多的实际,以政协理论和业务知识为主题,组织委员开展集中培训,学习理论、熟悉业务;交流经验互动促学,如以界别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体会,激发学习热情。实践证明,“委员学习周”活动是委员学习提高、增强能力的好平台,委员们深深感到履职自信得到了提升,履职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搭建活动平台,助力履职尽责
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委员履职是关键。前锋区政协为委员履职尽责积极创造条件、丰富载体、搭建平台,为广大委员施展才华、贡献力量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创造条件,让委员尽责有空间。积极吸纳委员开展协商议政、实施民主监督、参与调研视察,推选委员组建了社情民意信息员队伍、行风评议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等,为委员发挥作用尽可能创造条件、拓宽空间。二是丰富载体,让委员尽责有事做。区政协组织开展的“委员三级双向联系”“委员行动工程”“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等活动,为委员发挥主体作用丰富了形式、提供了舞台。三是要创新形式,让委员尽责有活力。区政协组织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履职新形式,把抽象的形式变成委员乐于参加的载体。开展“提案促办月”活动,让撰写提案的委员全体参与,有的还自发成立“提案督办特别小组”,积极督办,效果较好。完善政协网站、畅通主席信箱、建立委员QQ和微信群,引导和推动委员关注民情、倾听民愿、反映民意,拓宽了委员履职渠道。
探索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新区政协将继续探索实践,让委员履职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完善、成效更显著,使委员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篇三】政协委员有什么好处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了保证上述职能的充分实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第一次根据人民政协的性质和特点明确了政协“四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布局,即促进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加强机关建设。其中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基础,如何不断提高政协委员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不仅是政协履行职责保证工作成效的需要,更事关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民主价值的实现。
一、强化认识,重视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的主体,来自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各行业等届别,代表和反映社会各个层次的声音。首先要充分认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性。政协的潜力在委员,实力在委员,活力也在委员,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体,是政协组织的“细胞”,不论是团结和民主两大政协工作主题,还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实现,都建立在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其次要充分发挥政协机关的主导作用。确保政协委员政治协商有其位,民主监督有其行,参政议政有其效,使人民政协具有的独特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充分展现。
二、确保质量,严把政协委员“入口”关
政协委员是一种政治荣誉,更代表着一种社会责任。作为政协委员应该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所以不能把政协委员当作一种荣誉称号或者奖励去安排,必须确保委员的素质——参政议政的能力,这是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基础。固然政协委员的构成要考虑党派、行业、群众团体、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因素,力求体现广泛性、代表性。但是在此基础上,还要重点考虑个体素质,对申请加入政协组织的各界人士按程序进行严格考核,及时将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业务精湛、热心政协事业、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分子吸收到政协组织中来,只有政协委员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才能保证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此外,还应该考虑成为政协委员后是否有条件、有时间、有精力参与政协活动,履行委员职责,这一点是造成许多政协委员“忙中无闲”于政协工作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应当和备选人进行沟通,使之对成为政协委员后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应有的奉献精神有所了解,如果本人慎重考虑后感到难以承担这一责任,应该尊重本人的意愿,慎重考虑推举为政协委员。否则不仅直接影响委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影响政协功能的实现。
三、加强培训,提高政协委员的履职能力
无论是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还是反映社情民意、联系各界人士、增强政协工作活力都需要政协委员来完成,政协委员活动的质量如何,直接决定政协履行职能的广度和深度。政协委员来自于不同的界别,水平参差不齐,即使是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业务精良的专业技术人员不一定能当然成为一名合格的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职能的履行,除了具备为民服务、关注现实的热情外,还需要具备调查研究、分析研究问题、提出建议和措施等参政议政基本技能。现实情况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并且制度化的培训极其缺乏,政协委员只能凭借已有的“老本”来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其影响力和效果必然有限。因此增强其政治意识和业务素质对于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至关重要,作为“委员之家”的政协机关,对委员进行履职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培训的内容除了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政协工作知识等,还应该覆盖如何开展调研、如何撰写提案、如何反映社情民意等参政议政基本技能方法的内容,使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方向明确、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此外,邀请一些主体作用发挥比较突出的老委员,向新委员传经送宝,使之尽快适应角色,少走弯路,也是培训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关键是把类似培训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并纳入政协的常规工作计划之中。
四、搭建平台,保证委员参政议政活动落到实处
为政协委员搭建平台,构筑载体,拓展履职空间,是保证其参政参到点子上,议政议到关键处的重要环节。
一要知“上情”。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委员的参政议政自然应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所以有效开好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协商会、由政协各组成单位和各界代表人士参加的内部协商会议,是委员知晓上情的重要途径。同时要增强委员参会意识,规范委员参会形式,不能流于形式。
二要明“内情”。委员参政议政的必要前提是知政,知之愈详,则议之愈确。因此,政协必须积极营造知情问政环境,让委员多知情、知实情,建立和完善情况通报制度,及时、真实、准确地通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以及某些重点工作开展的情况是必须保证的知情权。
三要熟“下情”。反映研究社情民意是政协委员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基础。通过委员视察、调研、接访等活动,体察民情、感受民心、知晓民意,应成为政协委员的分内责任。面对各种各样的民生信息,要把信息的焦点对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到思其所虑,急其所忧,报其所需。了解和反映那些带全局性、影响社会稳定、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能事无巨细。
四要察“外情”。多开展不同界别政协委员的座谈活动彼此交流学习,以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政协委员出外学习考察,开阔视野,掌握信息,借鉴外地经验,用“他山之石”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也是提升履职水平不能忽视的环节。
五、搞好服务,为委员履行职能提供保障
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委员的工作能否见效对委员继续履职的信心、热情、动力有着直接的影响。政协机关作为政协为委员服务的机构,应当切实发挥参谋、助手、协调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致力成果转化。一是转化为决策参考。将切中时弊、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性的调研报告,及时报送给党委、政府,争取党政领导的重视采纳。二是转化为社会影响。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重要的社情民意信息积极在媒体上刊发,另外可以创办《社情民意汇编》,对委员反馈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刊发并送阅不同对象,既是对委员工作的肯定,也为不同层面领导干部提供了集中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以此增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动力。
第二、着力反馈制度的建设。积极催办、督办委员提案、建议及社情民意的办理工作,并通过召开专委会等方式,向委员通报办理情况,让委员及时了解所提意见和建议的采纳、落实情况。目前参政议政成果的办理和反馈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怎样办理反馈,由谁反馈、在什么层次上反馈、多长时间内反馈、采取什么形式反馈,都需要做出具体制度规定,以促进党委、政府对政协意见建议的办理和落实,有利于激发委员参政议政的热情。
第三、主动与委员所在单位沟通。大多数政协委员都是兼职,有一份繁忙而重要的本职工作。政协工作离不开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同时也离不开委员所在单位的支持,政协机关要主动与委员所在单位沟通,认真了解委员的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委员处理好本职工作和政协工作的关系,积极为委员履行职能争取更多的便利与支持,增强委员做好政协工作的信心。
第四、经费保证。不论调研、视察、走访、参会等都有费用支出,如果没有保证,容易使委员限于尴尬,必然影响委员参加政协活动积极性。应该建立保障性和奖励性经费保障制度,前者保证委员的日常活动,后者作为激励措施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委员予以奖励。
六、建立机制,考核委员履行职责情况
一是量化工作指标。许多地方在政协委员中开展每年反映一条社情民意、写一份提案、办一件有益于民的实事,即“三个一”活动。在政协常委中又增加了一次视察、一次调查研究的“五个一”活动。将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既可以责任到人,压力上肩,也为考核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二是建立统计通报制度。这是一项考察委员履行职责的基础工作,即将委员每年出席政协各类会议、参加各委(办)活动、撰写提案、报送信息、调查研究等所有工作集中汇总予以通报,作为评价委员履行职责情况的一项措施。
三是建立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现在政协委员不能按期参加政协活动已经成为一个较普遍的问题,很多活动是广发通知,愿者自来,既使是专委会成员,或是参加了专项调研组,有时也是来去两便,毫无约束。有的委员在任职期间没有写过提案、没有反映过社情民意,直接影响了政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在教育委员处理好荣誉与责任关系的同时,靠制度管人仍然是根本。对于代表性强、工作热情高,积极提出有现实针对性的提案议案且效果明显的政协委员,应该建立一种机制确保连任,并辅之以政治上、经济上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于那些参政议政能力低、不积极履行职能的委员要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政协委员整体结构逐步优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