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 如何看待青少年逆反心理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这种心理也多见于青少年,源自人的强烈的好奇心、企图标新立异的心态、特异生活经历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一看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各位家长们赶紧来看看吧!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表现
1、最常见的就是家长越让高中生学习,他却越厌学。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和未来真是操碎了心,可是由于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导致孩子在学习这方面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很多家长一般都是以绝对家庭权威的角色去命令和强迫孩子学习,在其他方面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这是引发青春期孩子逆反心理的一大原因。如果您的孩子总是表现的厌学,家长朋友们不放在这方面找找原因。
2、跟父母说话急躁,脾气大。
也许是因为家长说话太过唠叨,还把已经高中的他们当做小朋友看待,事无巨细的叮嘱和照顾,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变得急躁,脾气大。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很多时候在性情上会容易受到影响,父母应该以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交流沟通,不应该再把他们当做小朋友看待,平等交流可以有效缓解孩子的这种逆反心理表现。
3、多疑、孤僻、内向、不爱说话。
孩子的这些表现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这种表现多见于家庭氛围严肃、不够和谐,家长强势、孩子独自处理事情机会少的家庭。很多时候孩子在家表现如此,但是见到同龄的同学好友就立马变得活泼开朗起来,所以家庭原因是导致这种逆反心理表现的原因之一。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孩子无论在哪里都是孤僻、内向,跟谁都不爱说话,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希望孩子的这种表现可以早日引起家长的注意。
4、易激动,爱表现自我。
喜欢表现自我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活动表现,青年处于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的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在心理求得自我肯定的满足感。他们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同,所以有意采取了和其他人不同的态度与行为,以此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评价。这是一种正常的青春期表现,家长应该适当的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孩子才能在青春期的关键时期健康成长。
温馨提示:
在平日的家庭教育中,家长朋友们应该懂得尊重孩子,在说教时注意语言用词,批评时应该注意用委婉的语气,懂得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教会他们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拓展阅读
青春期逆反心理根源
进入青春期以后,很多孩子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其实逆反心理是一种因情绪对抗而产生的在行为上与指令、要求、规则相左的倾向。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反对要求者的观点,并不意味着在认识层面他有意和你较劲,而是一种情绪上的不自控。
一、受青春期心理特点影响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成为他们重要的心
理倾向。他们希望自己能像成年人一样受到尊重,渴望独立,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受家庭教养方式影响
在孩子还小时,家长使用的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另外,父母间不和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三、受学校教育影响
有些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这样会导致逆返心理的产生。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有的孩子为了交朋友,或是想在班中取得地位,便试图用各种手段,甚至不惜用与常态相反的行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
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给家长们的贴心提示:
家长需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是生理急剧变化的时期。因为这一阶段生理上的迅速发育使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成人感使他们的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摆脱别人的羁绊,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给他们独立自主的决定权。而事实上由于心理上尚未成熟,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希望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如果这时亲子关系不好,他们遇到诸多苦恼和困惑时,不能向家长倾吐,便倍感孤独和寂寞,只能跟同龄的朋友推心置腹地交流。
因此成人教育者面对青春期孩子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真正理解、尊重、赏识、信任孩子,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自由成长空间,才能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的问题。
青春期逆反心理六大因素
一、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人性的本质使然。
它是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主动承担责任、逐渐建立自己的个性、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的过程。因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结构和机能已趋于成熟,思维方式或视角已经超越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青春期孩子的性别意识、性意识的逐渐强化和建立,进而逐渐形成孩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因此,叛逆中的孩子们需要理解和帮助,学校和家长都应以平常心去接纳它,应在理解、尊重、关怀、鼓励的前提下思考沟通劝导的途径。
二、青春期孩子的叛逆是孩子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都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作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家长和学校老师都要冷静去观察孩子的做法,真诚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启发孩子的理悟,宽容释怀,情感交流。孩子都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千万不能一时的生气而放弃自己作为家长或教师的责任。
三、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与家庭的不良因素有渊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有: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命令式的说教,专断式的压制、无休止的唠叨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年长日久,孩子的心理上就有抵触,进而产生叛逆心理。因此,家长要对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重新认定,转变家教观念,关注孩子的心灵,关爱孩子,要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平等尊重、悦纳信赖的亲情关系;同时还要转变孩子的成才观,帮助孩子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营造学习型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在学习中追求快乐,给孩子以学习成功的喜悦;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质,如:有正确的挫折观,要学会战胜“自我”,要宽容自信,要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等。
四、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多受学校的不良因素影响。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教育中教师教育方法与手段的不当,如形式教育报喜不报忧、夸大成绩而挑剔缺点、不尊重和体谅学生、方法简单却出口伤人、传统的“注入式教学”不注意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参与性、思考性、合作性,不注意孩子个体差异性的存在等,孩子便由苦学、厌学、逃学发展到叛逆和对抗这种扭曲了的方式来争取自己长期得不到的保证和强化的主体性权利和自主性要求。同时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影响也很大。因此,教师要加强自我素质的提高,要寻求切实可行的教育手段,尊重与接纳不同层次的孩子,真诚地奉献自己的才能与爱心,克制不良情绪与言行,服务与孩子们。
五、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对孩子的影响。
以电视、网络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是注重大众化、新奇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一些对青少年起负面作用的成人的文化中的不良、世俗的因素,影响并辐射着青少年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所以,清洁文化市场,消除网络毒素,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和帮助青少年增强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个体理智化,是全社会特别是文化宣传部门对青少年负有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六、同辈群体不良因素对孩子的影响。
同辈群体或相近群体的互相认同、相互感染与转化作用非常大,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不良英雄观,如爱出风头、唱反调等可能潜移默化在不稳定和模仿性强的的孩子身上,容易形成叛逆心理。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去引导孩子正确去认识社会现象,分辨不同性质言行的社会积极与否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我审查、自我处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