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教案 数学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数学教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利用描点法正确作出函数y=ax2+b的图象。
2、让学生经历二次函数y=ax2+b性质探究的过程,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及它与函数y=ax2的关系。
教学重点: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b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函数y=ax2+b与函数y=ax2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二次函数y=ax2+b的性质,理解抛物线y=ax2+b与抛物线y=ax2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具有哪些性质?
2.猜想二次函数y=2x2+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否相同?
二、学习新知
1、问题1:画出函数y=2x2和函数y=2x2+1的图象,并加以比较
问题2,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1的图象吗?
同学试一试,教师点评。
问题3: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既y)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观察两个函数图象,说出函数y=2x2+1与y=2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相同,顶点坐标,函数y=2x2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0),而函数y=2x2+1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0,1)。
师:你能由函数y=2x2的性质,得到函数y=2x2+1的一些性质吗?
小组相互说说(一人记录,其余组员补充)
2、小组汇报:分组讨论这个函数的性质并归纳: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1。
3、做一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2与函数y=2x2的图象,再作比较,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三、小结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2+k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具有什么关系? 2.你能说出函数y=ax2+k具有哪些性质?
四、作业: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1)y=-2x2与y=-2x2-2;的图像
五:板书
数学教学教案2
二年级数学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直到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并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绳子
教学步骤个人修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自己的那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边和短边各是多少厘米,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的结果。
3、让学生自己估计一下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再让学生用尺量一量,并把结果告诉大家。
4、让一名小朋友用厘米尺量黑板的长,另一名小朋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
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二、探究实践,体验活动。
1、认识米。
(1)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
①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就是前面讲的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让小朋友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米尺,和自己的学生尺比一比,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进行验证)
②刚才我们认识了米尺,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准备好的1米长的绳子,把它拉直,仔细看一看,再闭眼想一想,1米有多长?
(可以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用直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什么地方的高度是1米等方法来记住1米的长度)
③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学生交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
④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师:刚才大家认识了米,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米和昨天学习的.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师:这条是1米长的绳子,请你用以厘米为单位的刻度尺量一量,看看它有多少厘米?(100厘米)
小结:1米也也就是100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1)出示卷尺。介绍:这是在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用的卷尺。它可以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较长的距离。
(2)让两个小朋友合作到展示台上量出每条绳子的长度。
小结:量物体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一般用米尺或卷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一直量到物体的另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这样才能量准确。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练习一的第4题。
同桌互相帮助,测量自己的身高是几米几厘米,老师巡视,并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2、课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测量教师的长、宽,后面黑板的长、宽,讲台的长、宽,并把它记录下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会了什么?
(在共同交流中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长度或距离,还知道了1米=100厘米)
五、布置作业。
1、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米,学会了用米量。课后或回家后选择你最想量或最感兴趣的物体测一测、量一量,并把它记录下来。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
数学教学教案3
本班在设置角色区时,分别以小动物的家来命名,有小兔的家、小鸡的家、小猫的家。在分区域活动时,幼儿能够在自己的“家”中有序地进行游戏,同时有欲望到其他家里去作客,但不知如何进行礼貌交往,为此,常出现纠纷。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会一些简单的作客礼仪,我们以计算为切入口,通过带幼儿玩作客的游戏,让幼儿了解简单的交往技能,并与此同时来复习幼儿已有的数概念。活动目标:
1、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人友善的交往。
2、在游戏中感知3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鸡挂饰人手一份,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数量在3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3、操作材料地毯一份,大雪花插片30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挂上挂饰,歌曲进场:
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叽叽叽,我爱我的小鸡,小鸡在那里?在这里,呢昵呢,呢呢呢昵呢。在这里,在呀在这里。
2、基本部分。
(1)通过谈话,了解作客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作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怎样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呢?(交流: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小猫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3以内数量与物体对应。
①去小兔家。
咚咚咚,请问小兔在家吗?(唱歌曲《小兔子乖乖》)小兔子不在家。哦,她给我们留了封信(展信):亲爱的小鸡们,欢迎你们来我家来作客。我请你们看看我新设计的地毯,并请你们帮我在上面“绣花”,我画了朵花,就请你从中间的篓子里拿几朵“绣”上去。谢!小兔子。
鸡宝宝们愿意帮忙吗?行动吧。(幼儿自己找一个合适能置,自由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②去小猫家。
(敲门)请问小猫在家吗?
啦,请进。
猫,你好。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作客,我给你们做了许多(幼儿分散找个铃铛手镯带上。)数一数,你有几只小铃铛?(幼儿自由介绍)
小猫:小鸡们,肚子饿了吧,我请你们吃小虫。不过小铃铛,就吃几条小虫,好吗?(幼儿按小铃铛的数量找鸡妈妈:小猫这样热情的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菇目,谢谢小猫吧。(幼儿即性表演)
3、结束部分
鸡宝宝们,时问不早了,咱们该回家了,小花猫,再下次到我们家来作客。(歌曲《小鸡在哪里》出场)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很快进入角色,一起玩起来了,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通过交流和操作,幼儿的数量和操作材料相对应,并懂得到别人家里去作客要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戏中学习,孩子十分开心。
二、专家点评
幼儿园小班的教育活动更应是一种综合型的活动,在玩的过程中,丰富生活经验,积累一定的数量关系与9;探索数字的乐趣。
本活动设计就给小班的孩子提供了很好的“玩”的料,并让孩子自主探索,从而轻松愉快地达到
了活动目标。
三、反思与讨论
你对幼儿园的综合活动有何看法?说说你设计的综合活动!
数学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2、通过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
3、教师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逛过超市吗?里面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
分类摆放后顾客去买东西更方便。你们想不想学习怎样分类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分类。
二、授新课
1、活动一:整理房间
(1)有个叫亮亮的小朋友很想去公园玩,可是他的妈妈有要求:要他先把自已的房间整理好。
(2)课件出示:同学们看了亮亮的房间,你们想对亮亮说什么?
你们愿意帮帮他吗?那么你们认为该怎样整理房间呢?(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组汇报
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吗?(强调同一类的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整理过程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学习用品?
(3)整理后的房间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们在家整理过房间吗?请大家回去后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
2、活动二:到动物园
(1)导入。大家帮亮亮整理了房间,亮亮非常感谢大家,现在他和妈妈一起来动物园。出示课件
问: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能给这些小动物分类吗?
这些小动物可以分为两类,会飞的。分为一类,另一类是不会飞的。
请大家给会飞的动物穿上漂亮的衣裳。看哪位同学涂得又快又好,教师就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
展示学生作品。
问:他涂的对吗?你有没有不同意见?你知道会飞的小动物还有哪些?
3、活动三:到农贸市场
(1)导入:参观完动物园,亮亮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课件出示,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亮亮的妈妈要考一考大家: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
(2)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指名汇报。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说水果有哪些?你平时还喜欢吃哪些水果?蔬菜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蔬菜?(水果和蔬菜非常有营养,大家要我吃水果和蔬菜。)
4、活动四:百货商店
(1)导入:最近亮亮的妈妈开了一家商店,让我们去看看她进了哪些货?课件出示。
(2)这些货物就这样摆放好吗?
你们能帮阿姨整理一下吗?怎么整理?指名汇报
(3)如果把这些货按玩具、文具、服装鞋帽三类来分,该怎么分?(同桌讨论)
指名汇报,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5、活动五:把同学分类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来轻松一下吧!音乐伴奏,学生表演:有的看书、有的拍球、有的唱歌、有的跳舞……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想一想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把同学进行分类。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开心吗?请你说说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分类的?(如我校的垃圾分类、书店的书等)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都要分类,请大家回家后说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下来,明天交给老师。
数学教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教材第41~42页例6)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解法的多样性。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方程解决“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的`实际问题。
难点: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根据题意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方程。(课件出示题目)
(1)一袋面粉的3/4重15千克。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
(2)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千米,是火车速度的1/4。火车的速度是多少?
点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数学教学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
2. 掌握用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问题;
3. 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和 ,并能灵活应用;
4.通过二次根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通过二次根式性质 和 的介绍渗透对称性、规律性的'数学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二次根的意义;(2)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难点:确定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练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2.说出下列各式的意义,并计算: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观察上面几个式子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它们的被平方数都大于或等于零,其中 ,
表示的是算术平方根.
(二)引入新课
我们已遇到的这样的式子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引出:
新课:二次根式
定义: 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
对于 请同学们讨论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总结:
(1)式子 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 是二次根式吗? 呢?
若根式中含有字母必须保证根号下式子大于等于零,因此字母范围的限制也是根式的一部分.
(2) 是二次根式,而 ,提问学生:2是二次根式吗?显然不是,因此二次
根式指的是某种式子的外在形态.请学生举出几个二次根式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是二次根式.下面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由学生分析、回答.
例1 当a为实数时,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
分析: , , , 、 、 、 四个是二次根式. 因为a是实数时,a+10、a2-1不能保证是非负数,即a+10、a2-1可以是负数(如当a-10时,a+10又如当0
例2 x是怎样的实数时,式子 在实数范围有意义?
解:略.
说明: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在x是什么数时,x-3是非负数,式子 有意义.
例3 当字母取何值时,下列各式为二次根式:
(1) (2) (3) (4)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义 ,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把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解:(1)∵a、b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2+b20,当a、b为任意实数时, 是二次根式.
(2)-3x0,x0,即x0时, 是二次根式.
(3) ,且x0,x0,当x0时, 是二次根式.
(4) ,即 ,故x-20且x-20, x2.当x2时, 是二次根式.
例4 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1) ; (2) ; (3) ; (4)
分析:这个例题根据二次根式定义,让学生分析式子中字母应满足的条件,进一步巩固二次根式的定义,.即: 只有在条件a0时才叫二次根式,本题已知各式都为二次根式,故要求各式中的被开方数都大于等于零.
解:(1)由2a+30,得 .
(2)由 ,得3a-10,解得 .
(3)由于x取任何实数时都有|x|0,因此,|x|+0.10,于是 ,式子 是二次根式. 所以所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由-b20得b20,只有当b=0时,才有b2=0,因此,字母b所满足的条件是:b=0.
(三)小结(引导学生做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小结)
1.式子 叫做二次根式,实际上是一个非负的实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表达式.
2.式子中,被开方数(式)必须大于等于零.
(四)练习和作业
练习:
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是二次根式
分析:(2) 中, , 是二次根式;(5)是二次根式. 因为x是实数时,x、x+1不能保证是非负数,即x、x+1可以是负数(如x0时,又如当x-1时=,因此(1)(3)(4)不是二次根式,(6)无意义.
2.a是怎样的实数时,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五、作业
教材P.172习题11.1;A组1;B组1.
六、板书设计
数学教学教案7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多种感官感知1、2。
2、能从许多物体中取出数量为1、2的物体。
准备:
1、积木及各种文具,纸盒子1个,有一面留一个洞,能伸进一只手。
2、每个幼儿1、2点卡各一张。
活动与指导:
1、教师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幼儿:桌子上有几块积木?然后手里拿一支铅笔,问幼儿:我手里的东西和桌子上的积木一样多吗?都是多少?教师手里拿两块积木,问幼儿:老师手里有几块积木?
2、分别出示画有1个、2个实物的贴绒图片,让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将其放在贴绒板上,让幼儿分别在实物上方贴上相应的点卡。
3、幼儿根据点卡上的圆点数,分别从一堆物体中拿出相应数量的实物。
4、教师敲击琴键1次、2次,幼儿根据发出的声音次数,举起相应数量的圆点卡片。
5、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长短不一、大小不一的文具和积木放在盒子里,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1、2件东西,摸好后未拿出来时要说出:所拿物体的.名称、数量和特征。如:我拿的是一块大(小)积木或一支长(短)的铅笔。
数学教学教案8
目标:
1、能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位置、间距的影响,积累10以内数量比较及数量守恒的经验。
2、发展快速辨认和判断的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准备:
1、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5页《气球飞上天》,水彩笔。
2、 颜色、形状不一的气球卡片:圆形红气球3张,椭圆形红气球4张;圆形蓝色气球2张,椭圆形蓝色气球3张;圆形黄色气球4张,椭圆形黄气球3张。
3、 三组气球卡片,大小、颜色、形状、排列位置、间距均不一样,数量均为10,6-10的数字卡片。
过程:
一、分气球
——小猴气球坊准备了很多气球,请你给气球分分类,可以怎么分?
——出示颜色、形状不一的'气球卡片,根据幼儿的提示进行分类,数一数每种气球各有多少。
——按分类结果进行计数,比一比哪种气球多,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二、买气球
——小兔、小猫、小猪来买气球,请你数一数,小动物们分别买了多少气球? ——依次出示排列方式不同的三组气球卡片,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及排列位置、间距的影响进行计数。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排列方式的气球数量是一样的。
三、气球飞上天
——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5页《气球飞上天》,数数每一排有颜色的气球的数量,如果每排再加一个有颜色的气球,就变成了几个?
——请幼儿先给没有颜色的气球涂色,再按图意找到相应的增1之后的数字贴纸贴在后面的方框里。
——这些气球一样多吗?(它们虽然排的队伍一样长,但是数量不一样多) ——比比哪排气球最多?哪排最少?
——引导幼儿观察数量增加前与增加后的关系。
数学教学教案9
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39~40页练习八第4、8~10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反思
一、基础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是全长的1/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2)一条公路,已经修了300m,比全长少2/3。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2、师:这两类应用题的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教学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4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第(1)题和第(2)题分别把什么看作单位“1”?
学生独立思考,点名学生回答。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学教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和第5页例2,完成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及练习二的习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成数的意义,知道它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一些应用,像 计算发芽率,出勤率,成活率,还有计算储蓄的利息等。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成数常常用来说明农业的收成,比如说今年的小麦比去上增产二成,苹果比去上减产一成,这二成和一成是用来说明收 成情况的。
说明并板书;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二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
小麦比去年增产二成,也就是小麦比去年增产十分之二,即百分之二十。下面让学生回答:
苹果比去年减产一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苹果比去年减产十分之一,即百分之十。)
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油菜去年比前年增产十分之三,即百分之三十。)
二、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提问:
去年比前年多收了二成五,表示什么意思?(多收了二成五,表示多收了25%。)
怎样计算?根据什么?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41.6十41.625%或者41.6(1十25%)
2.教学例2。
教师:你们在商店有没有看到过某某商品打几折出售?比如运动服打八折出售,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提问:
衬衫打六折出售是什么意思?(衬衫按原价的60%出售。)?书包打七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书包按原价的75%出售。)
出示例2,让学生读题,然后每个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让学生说算式并说明根据。
教师板书算式:43043090%或者430(190%)
三、课堂练习
1.做第5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自己做,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是怎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做法吗?
教师:根据题意可以看出,一个水壶的85%是25.5元,所以这道题可以用方程
解,也可以直接用除法做。
用方程解,设:这个水壶的原价是2元。
85%x=25.5
x=30
直接用除法做,25.585%=30(元)。
2.做练习二的第1、2、5题。
指定学生每人口答一小题,其它学生核对。
3.做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一起订正。订正时可以提问:减产三成是什么意思?
去年收的.萝卜是前年的百分之几?(130%=70%。)
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述。
教师板书算式:15(130%)或者151530%。
4.做完上面的练习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二的第7题。
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因为张大伯的120千克青菜是分两部分卖出的,其中 是按每千克2.40元卖出的,剩下的 是打八折卖出的。所以可以先求120千克的 卖了多少钱,再求剩下的 卖了多少钱,最后再把两次卖的钱加起来,就是这些青菜一共卖了多少钱。
算式是:2.40120 十2.40120(1一 )80%
四、作业
练习二的第3题和第6*题。
数学教学教案11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两个图形关于某一点或中心对称的本质:就是一个图形绕一点旋转180°而成.
2、掌握成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以及利用两种不同方式作出中心对称的图形.
利用中心对称的特征作出某一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确定对称中心的位置.
经历对日常生活与中心对称有关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
中心对称的性质及初步应用.
中心对称与旋转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如图,△ABC绕点O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D处,画出旋 转后的三角形,并写出简要作法.
作法:(1)
(2)
(3)
(4)
即:△DEF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
(二)自主探究
1、观察、实验: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用透明纸覆盖在图上,描出其中的一部分,用大头针固定在O处。旋转180°后,你有什么发现?
(1) (2) (3)
发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 旋转 ,如果他们能够与另一个图形 ,那么就说这 个图形 或 ,这个点叫做 ,这两个图形中的. 叫做关于中心的 .
2、组内交流
在图5中,我们通过实验知四边形A B C D和四边形A'B'C'D'关于点O对称。
(1)你知道它的对称中心、对称点吗?
(2)连接A A'、 B B' 、C C' 、D D'你有什么发现?
(3)线段AB、BC、CD、DA的对应线段是什么?AB与A'B'的关系是怎样的?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三)、归纳总结:
1、默写中心对称的概念:
2、中心对称的性质:
1)
2)
(四)自我尝试:
(1)、已知点A和点O,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
(2)、已知如图△ABC和点O,画出与△ABC关于点O的对称图形A'B'C'。
二、教师点拔
1、 中心对称与图形旋转的关系?
2、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区别:
轴对称中心对称
有一条对称轴---( )有一个对称中心---( )
图形沿对称轴 (翻折180°)后重合图形绕对称中心 后重合
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 对称点连线经过 ,且被对称
中心
三、堂检测
1、已知下列命题:①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不全等; 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 ③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中心对称,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下列图形即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的是( )
A B C C
3、已知,△ABC与△DEF成中心对称,请找出它们的对称中心。
4、如图,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CEFG成中心对称,则它们的对称中心是______,点A的对称点是______,E的对称点是______.BD∥______且BD=______.连结A,F的线段经过______,且被C点______,△ABD≌______.
4题图
5、如图,点A'是A关于点O的对称点,请作出线段AB关于点O对称的线段A'B'
四、外拓展
1、如图,在△ABC中,B=90°,C=30°,AB=1 ,将△ABC绕定点A旋转180°,点C落在C'处,求CC'的长为多少?
2、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
1)画出与△ACD关于D点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2)找出与AC相等的线段;
3)探索:三角形中AB与AC的和与中线AD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4)若AB=5、AC=3,则线段AD的取值范围为多少?
数学教学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借助直观并通过知识迁移,探索和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前后是具有连续性的,知道旧知识可以解决新问题,体会“转化”的思想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单位“1”的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练习回顾。
(1)单位换算。
30厘米=()分米;120分=()小时;20xx千克=()吨。
完成练习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什么?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4÷25=();=()÷();()÷7=。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板书课题)
复习题让学生感觉今天所学的知识是与学过的知识有关系的,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信心。既是对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知识的一个回顾,也为本节课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提供了形的依托。
(二)创设情境,探索研究
1.探索“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鸡20只。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
(1)阅读与理解。
教师:“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学生自主交流讨论)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
教师:“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怎样理解?
交流后得出:就是求20只是10只的多少倍。
(2)分析与解答。
教师:这里第一个问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学生回答:鸭的只数“10只”。)
教师:根据分数的意义又可以得出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对应图示。
教师小结: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教师:那算式该怎么列?
引导学生得出: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可以用7÷10。
得到算式:7÷10=。
教师:例题中的第二个问题“鸡的只数是鸭的多少倍”又该如何解答呢?
引导学生回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用除法解决。将问题转换成20只是10只的几倍,得出算式:20÷10=2。
(3)回顾与反思。
教师:上面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问题的异同点。(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后反馈)
相同点:都是用除法计算的。
不同点:前一题的商是一个分数,后一题的商是一个整数。
教师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在上面的两道题目中,都是以鸭的只数(也就是单位“1”)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预设:鹅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鸡的只数是鹅的多少倍?鸭的只数是鸡的几分之几?
小结解题方法:先找出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7÷20=;20÷7=;10÷20=。
(4)自主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做一做”第2题。
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先找一找单位“1”,然后再列式计算。)
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理解。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理解。
2.理解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名数。
(1)出示题目9 cm=dm。
教师:根据以往的方法,这道题该如何解决?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学生尝试自主练习。
练习完成后师生交流讨论。
(2)比较这道题与本节课开始时的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都是用进率去除得到结果。
不同点:第1题当中的数值都可以除尽,商是整数。这道题中的数值不能除尽,商用分数表示。
得到答案:可以用9÷10=得到9 cm= dm。
(3)教师:想想这个例题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
(回顾今天所学的课题,学生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9 cm=dm就是求9 cm是10 cm(10是进率)的几分之几,也可以用9÷10=,所以9 cm= dm。
教师小结: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换算成高级单位的名数,都用进率去除,能除尽时商用整数表示,除不尽时商用分数表示。
(4)自主练习。
79 dm=m;56 cm2=dm2;133 dm3=m3。
(让学生在做之前说一说每题各个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把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让学生会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理解。
(三)课堂练习,强化新知
1.一个3平方米的花坛,种4种花朵,每种花平均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种5种花呢?(用分数表示)
2.五(1)班共有17幅书法作品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其中4幅作品从全校255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并获奖。
(1)五(1)班获奖作品占全班参赛作品的几分之几?
(2)五(1)班参赛作品占全校参赛作品的几分之几?
(在做之前,让学生说说两小题中的单位“1”分别是什么?)
3.单位换算。
53 mL=L;23千克=吨;
13秒=分;48公顷=平方千米。
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和归纳能力。练习的设计密切联系教学的重难点,同时习题的编排体现由易到难的层次性,选取的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生活实用性。
(四)课堂小结,回顾全课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先找题中的单位“1”,然后以单位“1”作除数进行除法计算。)
2.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如果得不到整数商,该如何表示?
(让学生注意改写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回顾,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
数学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 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钟表和立体图形的过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有计划地、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复习整理的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首先大家想一想在认识钟表时,知道了哪些知识?钟表上整时、半时时的时针和分针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
在认识钟表时,我学会了两种时间的写法,如早晨7时30分,也可以写成7:30。
整时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半时时,分针指向6,时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师:说得真好,说这些话的时候好像同学们头脑中就有一块表似的,展现在了大家的眼前,真棒!再说说,我们学习了哪些立体图形?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可能回答
我们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还有球。
我的文具盒、课本都是长方体的。
我玩的`魔方是正方体的。
我们用的水桶、水杯是圆柱的。
我们上体育课用的篮球、足球、排球等都是球。
师:同学们说得很具体,讲的实例非常恰当。只要你留心观察、认真学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新发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要整理复习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看到钟表、几何图形等立即能在头脑中形成表象,逐步构建知识系统。
二、巩固训练
1. 认一认,连一连。
师:我们的知识点说得很到位,那么解决问题怎么样呢?看一看,想一想,做这些事情该是什么时间?连一连。(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7题)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完成习题。
2. 几何图形。
师:给下面的物体分分类,说说你的理由。(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第1题)
(学生应该很容易地将已学过的形体进行分类)
3. 位置。
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第95页第2题和第3题。先自己解答,然后我们再交流订正,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然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在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复习整理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训练,能有效地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确定下一步教学内容。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认识钟表”,知道了整时、半时时分针和时针的特点;还复习了“图形与几何”,再次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我们的教材学习到这就结束了,但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掌握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学生看图回忆生活中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从而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时,印象更深刻;通过结合生活实例能加深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形体的认识,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 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数学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数学教学教案14
1、通过活动使幼儿自主探索各种排序方法。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意识。
1、红、黄色卡纸若干,自制面包若干;
2、自制地图一幅;
3、模拟场地;
一、音乐导入:
教师和幼儿听《感恩的心》跟随老师进入场地。
二、谈话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打来了求助电话,说他们那里发生了火灾,虽然大火扑灭了,但是它们没有食物吃,已经饿了好几天肚子了,我们一起给他们运一些面包去吧。
师:但是通往森林是没有道路的,只有一张地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路出发吧。
师:(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地图,边引导幼儿观察边讲述)我们现在的位置是营地(指出营地坐标),一会出发我们将要穿越一条小河(指出小河坐标),在傍晚时分我们将到达丘陵地带(指出丘陵地带坐标),在丘陵地带住一晚上,第二天上午我们将翻越一座大山(指出大山坐标),下午我们就到达森林啦!去森林的路程会很艰难你们有信心吗?
师:现在出发,出发前先按纵向报数(每队幼儿从第一个开始报数),报数完后带上面包和物品出发!
三、引导幼儿根据要求解决困难:
(1)遇到小河:
1、师:怎么办?(搭桥)那我请小朋友们分组,搭一座有规律的桥吧!
2、请幼儿分成四组将这些卡纸铺成各种各样的长长的桥。
幼儿分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各种规律的桥。
3、幼儿分组讨论操作。
4、师:“铺好的小组请站到旁边,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小组搭的桥是有规律的。”
5、集体讨论幼儿操作结果,和全体幼儿一起从第一队开始按顺序读出泡沫板颜色,等找出规律后再问幼儿,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此处让个别幼儿来操作)。请小朋友快速的过桥我们继续前进!
(2)进入丘陵地带:
1、师:晚上了,我们要休息,怎么办?(铺地毯)“地毯有什么形状的呢?(幼儿回答:一般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根据卡纸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地毯。“好,现在开始行动”。
2、铺好地毯的士兵请迅速归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地毯是什么规律的?如图:
第一组:——
第二组:——
好,现在开始休息!
(3)(大约1分钟后)进入大山:
1、师:早上起床,我们要翻过大山,怎么办?(铺路)那我请小朋友们分成四组边讨论边操作将这些卡纸根据颜色铺成有规律的长方形路。师:要求要按规律,不能和前面的一样。
2、师:“铺好路的小组迅速回队,我们一起看看每一组铺的路是什么规律的?”
3、总结点评。如果再向下接着按这样的规律排,应该再放什么颜色?请小朋友们快速翻过大山我们继续前进!
四、结束活动:
师:“我们终于到达了森林,让我们把面包送给小动物们一起来舞蹈吧。”活动结束。
数学教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区分圆形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能按标
记进行分类。
2、幼儿在情景游戏等活动,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发展幼儿动手拼图的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3、幻灯片。
4、各种形状的物品、饼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常老师要带大家到我家去做客,呀,前面有好多漂亮的石头,小朋友们到哪里每人捡一块自己喜欢的石头,然后带着你的石头找一个位置坐下来,来让我们一起去捡石头吧!”(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请每个每个小朋友捡一颗自己最喜欢的,每人捡1颗。”
3、引导幼儿观察石头,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交流。
请你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你手中石头的颜色和形状。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石头的颜色和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教师出示课件:请相对应的幼儿回应。
二、铺石头:
1、小朋友们,今天常老师邀请大家到我家去做客,可是我家门前的路有坑坑洼洼的,走起来很不方便。“所以我想请大家用你手中的漂亮石头,把我家门前的路修好。”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非常感谢大家帮我来铺路,可是大家看,我这里还有一段路没有铺好,这可怎么办呀?我这里只剩下这些形状的石头了,大家来想想办法,用这些石头来帮我铺好剩下的这段路。
下面请小朋友四个人一组到我们的操作台去尝试铺路。
4、幼儿分小组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大家都铺好了自己的小路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铺好这个圆形的/正方形的`/长方形的坑的?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两个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8、我请大家来参观我的家,请你来看一看我家的各种物品,他们是什么形状的?
9、我为大家准备了好吃的饼干,送给大家。
三、踩石头:
1、“欢迎大家下次来我家,让我们踩上小路回家吧。我邀请大家和我一块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玩得开心吗?请小朋友到家里也找一找有什么图形藏在你们家?
(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数学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