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环节的主体,所以说如何上好阅读课,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阅读教学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活动中,进行文本的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进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个性品质。下面将我在教学实践中的观点与大家共同探讨,使语文这朵花在教学中开的更加灿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既要遵循语文发展性原理、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又要引导学生识字、写字,理解字、词、句、段的意思和阅读、写作等综合性学习。即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培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中求异,要上出自己的特色。其次,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过程中要搞清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意义。随着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正在转变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时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是放任主体,并不是将学生放任自流,一方面,该讲的知识教师仍要做重点讲解;另一方面,也不要一味地迁就。例如,当在课堂中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更为合理的答案,在必要时也要做出果断的结论。

  二、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应该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因为只有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及感悟。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时可采取以下三个“角色转换”,以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质:

  (1)师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这种方法往往是教师创设某种疑问,让学生帮助解决。这样做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帮助”老师弄清疑问的过程中,增添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角色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某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很好,教师就可以让他当小老师去教其他的同学学习;如果谁的课文朗读得好,就可以请他范读;如果谁理解得深刻,就请他来表演。这样在学习中角色的不断转换,能够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心理,调动学生内在的动因,不断探索知识,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挖掘创新的潜质。

  (3)学生与学习内容中的角色转换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往往凝聚着作家的灵感、激情、思想以及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多元化的角色,为学生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让他们与这些角色同喜同悲,这样,学生内在的情感与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鸣,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学生的再创造中得到延伸,学生学习语文的时空得到了拓展,学生创新的潜质也可以发挥了。

  三、要激发学生的“情”,在激发时要讲策略,转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联想、想象也同样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阅读中的表情是从句子中、词语中理解出来的,并不是强加进去的。例如,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中小女孩渴望读书的段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文本背景、抓住重点字词,体会小女孩渴望读书、渴望知识的心情,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生的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四、回答问题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动手时间,边读边画边批注,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回答,此时才是学生的真正感知。阅读教学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团体协作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沉闷地、被动地学习,而是乐于去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因此我觉得,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运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来达到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中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重点要突出、要有深度,不要只在面上挖坑。阅读教学不同于做练习题,并不一定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你知道了什么”不可少,但是中高年级要倾向于揣摩重点段落,整体感知其背景,抓重点句子。例如,在教学《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感受贫困山区孩子们求学的艰辛、学习条件的恶劣,然后针对小女孩那双“大眼睛”重点感悟课文的第2-5自然段即文章的第二部分。“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两个“生怕”道出了小女孩对知识的渴求。“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两个“虽然”又告诉学生:小女孩的学习环境是如何的恶劣!但是就是这样的条件她也渴望上学、渴望知识,非常担心会失去上学的机会。此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与揣摩,并且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从小女孩的照片中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第三部分“大眼睛”照片所展示的魅力和第四部分“大眼睛”照片直到今天的意义。

  六、阅读教学时间设计要合理。阅读课堂教学中对重点段落的揣摩要放在一节课的第6—30分钟或10—35分钟之间,否则就不是一堂精彩的课。实验研究发现,学生课堂上处于最佳状态的时间为5—30分钟之间,这就要求教师课前一定要备好课,在简短、精彩导入后直奔文章重点,抓住学生的思维活跃时间。

  七、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理解字词句,不要脱离文本。文本对话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最重要,因此阅读教学中,不要长时间离开课本夸夸其谈,拓展也不要太多。有些教师在讲优质课时,虽然把学生的情调动起来了,但在进行文本的感悟与拓展时,大谈文本之外的东西,脱离与文本的直接对话,这样整节课就显得空洞、不切合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定要紧紧把握文本,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有价值的拓展训练。

  八、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在教孟郊写的《游子吟》这一课时,让学生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并说说他们的母亲又是如何,他们想将来怎样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学生畅所欲言,纷纷说出各自母亲是如何对自已无微不致的关怀,将来要如何去报答母爱。我听后,及时地加以肯定和表扬,并对学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学长大以后能够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学中让学生懂得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如《落花生》,这是一篇人文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在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做人的道理,使他们领会到: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要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对社会默默奉献的人。这样就在教学中渗透了人文内涵,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地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2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观察能力的提升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激发观察的兴趣,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学习细致分解的观察事物,学习有侧重点的观察,学习运用不同的感官观察,学会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观察能力

  1.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提升观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观潮》就是激发学生观察兴趣较好的一个课例。文中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描写可谓精彩至极,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这篇课文,在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充分感知课文描写的壮观景象之后,可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对钱塘江大潮的描写为什么如此精彩?作者的语言为什么如此具体生动,令人震撼?通过分析交流,学生就会明白,这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体会的结果。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了如指掌,才能写出如此生动逼真、令人震撼的精彩的文字。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脑想,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精彩,如果你还能把这些精彩记录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观察能力提高了,表达能力也会随之增强。通过学习,学生就会慢慢对观察产生兴趣,之后再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让学生写观察日记,对写得好的日记给予加分、送星等奖励。孩子都是喜欢被肯定,被奖励的,无形中学生的观察兴趣便得到了提升。

  2.通过阅读教学学会观察的方法,提升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的提升除了有较浓的观察兴趣外,正确的观察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可以得到较好的观察结果,也能提升观察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课例分析,应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慢慢引导学生进行亲身的观察,以此提升观察能力,养成积极主动观察客观事物的习惯。

  2.1通过阅读学习正确的观察顺序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顺序,不仅能提升学生观察的条理性,还能借此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让表达变得更有条理。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是观察性的课文,是作者在现实中通过细致观察的结果。空间、时间、方位、从整体到部分、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由人到景或由景到人……这些都是常用的观察顺序,这些观察顺序在小学课文中都有具体的表现。例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长城》一文中,描写了长城的绵延起伏、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老师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照从西到东,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先由西向东从远处,从整体上观察长城,说它像一条长龙;然后从近处细致观察长城,突出其高大坚固。学习课文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观察校园或者上学路上的景观,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表达,锻炼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2.2通过阅读学习掌握细致分解的观察方法

  何为细致分解观察?就是将观察对象有规律地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再按一定的顺序逐一观察。例如三年级下册课文《翠鸟》一课,作者把翠鸟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从小爪子、头、背、腹部、眼睛、嘴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写,使人对翠鸟的外形印象深刻。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一文,作者对非洲的蓝天、骄阳、绿树、红土、彩花,以及皮肤油黑发亮的黑人兄弟等进行细致的观察,然后按自然景观、人们的日常生活、艺术等进行有序的描写,使人充分地了解到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通过文章的学习,教会学生把观察的对象分为几大部分去观察,在逐一观察的时候就能更细致、更全面、更准确。

  2.3通过阅读学习,学会有侧重点的观察

  阅读教学中,通过对观察性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和学习,既能使学生掌握有重点的进行观察的方法,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又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表达重点突出,具体生动。例如《观潮》一文,作者写了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去后这三部分内容,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潮来时进行重点学习,使学生明白作者观察的侧重点,明白这样观察和描写既表现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又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通过慢慢学习、体会,并且学以致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侧重点地观察,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2.4通过阅读学习多次性、连续性的观察

  每种事物都有多变性,一次的观察,并不能把握此种事物的全部特点,需要经过多次性的观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才能把握住事物的特点,才能让观察的结果更加严谨全面。例如《火烧云》中,作者就是通过不同时间段对火烧云的观察,掌握了火烧云的各种形态特点,才使文章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活泼。又如《爬山虎的脚》中,爬山虎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就是作者通过多次细致观察所得。学习这些课文后,可引导学生多次或持续观察一种植物、动物或自然现象,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中观察事物本身,并认真地做好每次的观察记录,以此来提升学生细致的观察力,同时也提升其写作表达的能力。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研究,实践的精神。只要阅读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坚持不懈,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国礼.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xx,2(08):132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xx(15):283-284

  作者:郭俊英 单位:眉山市仁寿县龙正镇小学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3

  摘要: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部编版教材的广泛使用,使拓展阅读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围绕拓展阅读的内容、方法、评价进行反思与创新,使之为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奠定堅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实践;反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引导学生体会多元文化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而拓展阅读就是拓宽学生视野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一个平台。

  一、教师要严格控制拓展阅读的内容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于阅读、写作等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往往将阅读视为一项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被其忽视,他们只是机械的重复最终取得了教师想要看到的成果。教师在调查学生对于拓展阅读读物的阅读完成率时得到的数据往往比学生自我统计的数据有出入,这需要教师的重视,拓展阅读强调的不是学生“善意的欺骗”而是真正体验多元文化感悟外面世界的过程。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不具备成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容易因为外部世界的干扰而发生一些心理或者行为上的改变,因此教师要严格把控课外阅读的质量,尽量做到对学生所读的每一本拓展读物都有所了解。部分学校因为资金等问题,班级图书角尚未建立,因此学生只能自行选择课外读物,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学生受到“黄赌毒”等书籍的影响的现象并不罕见。例如某乡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杜XX在课外读物中注意到有青少年利用晒干的丝瓜藤蔓体验抽烟的快感,其家里正巧有丝瓜的藤蔓,于是一经尝试便沾染上了吸烟的坏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健康是不利的。教师要克服班容量大学生数量多的现实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展开了课外阅读,还要关心其课外阅读的主题,确保课外读物的主题没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是根据教材上的课外阅读读物进行推广,在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中华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二、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和参考

  大部分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经常两手空空,仅仅欣赏故事而忽略了表达方式和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可以提供给每个学生一个笔记本,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做笔记。教师要向学生灌输积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知到阅读课外读物不仅仅是一种休闲放松的娱乐,更是积累写作素材体会人情冷暖的绝佳机会。

  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阅读,无论是课外阅读还是课内阅读都要遵循“读书三遍法”。第一遍读书,学生要“囫囵吞枣”,不要求细致更不要求理解只需要学生将其写作主题明确,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能够一一对应,而不是“路唇不对马嘴”;第二遍读书,学生要仔细观察人物的行为习惯和事件的冲突原因并试图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第二遍读书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跟随者故事情节的发展去思考并进行适当的猜想和预测;第三遍阅读要求学生能够细致的分析前两遍阅读时重点注意的章节内容,教师要在适当时机点拨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表达手法的使用和文章的结构组成,第三遍阅读要上升到文学的层次上来,学生不能局限的停留在某一个句或者某一段话而是从文章整体出发,判断该部分内容对于整体的事件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当然这需要长久的练习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配合,并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任务,教师在监督学生阅读的同时要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让学生经过积累、参考、对比之后有所发现,拓展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为以后的写作教学和其他部分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阅读一个文本时很容易进去该文本的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坏事,学生更快的融入作者设定的世界中冷眼旁观每件事的发生和结束,以上帝视角总结这所有的一切。但是,某些时候阅读需要参照,需要对比,只有与其他的文本世界对比碰撞,我们才能从中找寻到真正的不同吸取养分实现自我成长的人生价值。诗歌也好,小说也罢,任何的文学作品需要参照,没有对比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我们评价一个艺术品时尽管没有明确的表明该艺术品与其他艺术品的差异,但是我们的心中已经树立了一个标杆。拓展阅读需要积累,同样也需要参考对比。

  三、拓展阅读教学离不开完善的评价机制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的前期,尽管还带有些孩童的稚嫩,但是其努力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往往会让人觉得哭笑不得。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认可,当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教师所看见并且认可了自己的学习成果,那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在班级容量较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完善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客观公正且全面的了解学生。对于学生一段时间的评价,关系着学生今后学习的态度和兴致,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今后会再接再厉,而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是能够吸取教训。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如今网络全球化,信息数据流的时代,网络极大的优化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在线教育日渐成熟,尽管目前市面上投入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系统都存在这一定的问题,但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仍起到了正面的作用,简化了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和家长随时随地的查看某一时间段内学生学习成绩和知识漏洞。教师将学生平时的成绩数据化,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加以适当的评语,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经过整理分析最终给出学生的成绩折线图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张雯.小学语文拓展性学习策略探析[J].新教师,20xx(08):55-56.

  [2]张锦美.小学语文基于拓展阅读的教学研究[J].名师在线,20xx(35):20-2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4

  一、自主阅读,丰富自我

  倘若不能合理地安排课堂上的时间,那么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而这里就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对于课文而言,学生没有进行自主阅读,没有自己对课文的体会。一般情况下,就是老师对课文段落进行大段的解析,因而忽视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长此以往,将会造成学生对教材解析的依赖,会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不达标等多种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二、透析阅读教材,精心设计

  阅读是丰富小学生生活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小学生个性、提升自身能力的必要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对教材研究的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技术出现之后,很多教师更是喜欢依赖于多媒体,从而放松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在上课前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之前,一定要自己对教材有良好的把握。在备课的时候,要站在多种角度对课文进行解析。如此一来,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提高。此外,教师自己在进行解析课文的过程中要带着自己的感情,千万不能敷衍了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在课堂授课时,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在备课时,对课堂教材内容做好认真的筛选,在课堂上实现“精讲”,并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训练,提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讲一些深情类的美文时,可以采取“以读代讲”方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富有感情地去朗读课文,这样一来,在对课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目的有着更深层次的体会。

  四、互动式教学,营造生动的阅读氛围

  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带着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高昂的情绪,充满感情地去进行教学。让自己的心情去感染学生,从心灵深处与学生进行沟通,从而营造出一种生动、轻松又愉悦的课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一系列的情景设计,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进去,让他们充分融入课堂、爱上课堂。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上角色朗读,让他们参与其中,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中的快乐,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五、掌握侧重点,提高效率

  一节课的时间显然是有限的,很难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时要有所侧重,带领学生去进行重点的解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阅读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水平上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实效性是个永远探索不完的话题。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做好总结、不断去探索、去创新,并且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阅读理念,从而使小学生在阅读中充满活力、收获快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5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外界信息,感知事物特性,锻炼逻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如何尽快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效率是我们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重点。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效率低下,阅读兴趣不高,大多数时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引导方法不当而引起的。对此,我依据以往经验和课堂实践总结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知

  新时代下素质化教育改革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讨论非常激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尤其受到教师和学校的重视。阅读是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习基础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授给学生阅读技巧,修正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成为了我们研究讨论的重点。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方案,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课堂总结,得出了一些观察结论和实施建议。

  一、阅读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几个错误

  (一)错误引导方向

  素质化教育形式下,教学课堂的模式也改变了许多。新的课堂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起到一个引导、提示、监督的作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积极性,培养综合素质。但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引导方式不当,让学生快速阅读完一篇文章后不给出明确的讨论话题方向的引导就匆匆让学生开始讨论。这样做让学生不知从何讨论起,一堂课下来漫无目的,不仅没有取得目标效果,反而降低了上课效率,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舍本逐末的教学模式

  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习惯把文章分段来逐段分析。这样做不仅没有使文章更好地得到理解,反而阻碍了学生对于文章的整体把握和感知。且教师喜欢代替学生独立思考,直接把文章的结构组成、修辞手法和中心思想灌输给学生。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使学生养成了凡事借鉴别人,不自己独立思考的坏习惯。

  (三)拘于形式的“前沿”教学模式

  有的教师提前接受了先进的教学思想启迪,明白要将“阅读感悟”“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等阅读模式带入课堂中,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做支撑,导致阅读课堂拘泥于形式,浮于表面,无法对文章进行深入研究。如一味追求先进的课堂形式而忽略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个性化思想的表达,问题设计不到位,教学目标模糊,将导致整体课程效率低下。学生阅读体验也会随之降低。

  二、实现新模式课堂教学的有效建议

  (一)提供高效率阅读环境

  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学习,自主创新和感知感悟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兴趣浓厚的学习环境中逐渐成长,提升感知文章,体验作者思想和观察文章结构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与文章融合到一起的阅读境界。例如,在对寓言小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和学习体验的培养,在进行阅读之前,让学生做了一个小游戏:请一个学生从一楼向窗外望,写下他的观察和体验,另一个学生站在楼顶向外面望,写下他的感受,并拍照上传到课堂多媒体中。让学生体验从不同的视角对事物的不同认知,让他们明白事物如果不看全面,会产生错误的认知且局限思维的道理,再开始今天的阅读。

  (二)采用科学的阅读引导教学模式

  新模式下,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整个课堂应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感知文章以获取信息为主,而老师则要注意对学生思考和讨论方向的引导。我们应在开课前明确这一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讨论之前就给出明确的探索目标,并传授一定阅读技巧以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阅读,更好地理解文章。如在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在学生讨论阶段,我给出了几个讨论目标:“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小女孩的情感变化过程是怎样的?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你若是小女孩,最后会对自己说些什么?”通过这样给出问题,我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带着目标问题去思索和高效地掌握阅读方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展阅读个性

  每个人的阅读方式都不尽相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看法也不一样。我们在做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尊重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阅读个性,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多的创造性,而不仅仅只局限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阅读方式中。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忆》这一堂课中,我针对文章中父亲和家人被捕的情节描述现场提问,要求学生通过作者的细节描述回答出当时作者的心理感受,被叫起的一个学生却一个字也不说。他沉默了一会说:“老师,我特别理解这个作者的感受,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样的感受,我可以读给你听。”这位学生抑扬顿挫的语气把文章中的情节描写生动地刻画出来。全班同学,包括我都被他的朗读所打动,带入当时经历的事件当中去了。这是这个学生对于阅读感知的天赋,也是他最有个性的地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和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并迎合新模式下的素质化教学,整理出适合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培香.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xx(01).

  [2]刘克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J],20xx(0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6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朱熹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些见解,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课文文情并茂,并配有美丽的插图,可读性甚强,但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味儿,因而也就没有多大的阅读兴趣,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角色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读、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在学校举行的“庆国庆诗文朗诵比赛”中,我特意挑选了一篇脉络清晰、语句优美的课文《明天,我们就要毕业》,虽然这篇课文学生还没有学到,但我在指导的基础上,紧扣“熟”与“悟”,让学生在熟读、熟背的基础上悟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但比赛中取得好名次,而且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由于读的细致,读的动情,读的扎实,课后练习迎刃而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导读法:

  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也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导读,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

  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

  “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青海高原一株柳》一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明明是写高原上的柳树,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名贯古今的灞河柳树呢?作者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议查读”是“以议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解决程度又是不尽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小组或全班的组织形式,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自己的思维,而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噜里噜嗦,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可见讲读法的教法,绝非面面俱到,巨细不分地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启发和指点。

  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1.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2.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讲”的高超技能。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为了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这就产生了一种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习惯上称“练习法”。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应注意: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无论单项,或是综合,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着饱满的求知热情和进取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指标,如数量、质量水平层次、时间限定范围等,并应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对学生而言,训练是一项艰辛的活动,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练习情绪,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单项,又有综合;既有课内又有课外。题型也应新颖别致,不落窠臼。同时,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这样练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示范”是为了正谬,树立典范,抛砖引玉;“评析”是为了激励,促成群情振奋。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每次小练笔后,教师能选出好的作文在班内朗读,并指导学生辨析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语文教育源远流长,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比如,导读法,以学生自读实践为主,可辅之以讲读法和练习法;诵读法,以教师的示范朗读和学生表情朗读为主,可辅之以导读法与练习法。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所带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主有次,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功效。世上没有只用一个音符的好歌,也没有仅用一种教法的好课。教师只有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奏出最美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交响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7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十分重要。本文对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辩证分析,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改革

  一、对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辩证思考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进行了深刻的变革。我们要正确的对待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辩证的对其进行审视。

  1、传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缺陷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中的绝对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老师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下,学生“唯师独尊”,以老师的观点为标准答案,不敢有自己的想法。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尤其在阅读中,不同人的根据自身的情况会对文字有独到的见解。过于强调老师的威严性便打消了学生思维的释放,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注重智育,教师将大量的应试知识和应试技巧灌输给学生,过度注重练习,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生处于学习的起步阶段,是培养学习兴趣的黄金时期。过于强调知识灌输和机械练习,打压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育。

  小学语文不仅具有文学性,《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了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传统的小学阅读教学常与实际生活脱轨,更多的强调阅读的文学性,造成语文成了一门华而不实的学科,学生也难以学以致用,语文课变成了单纯的语言训练课。

  2、传统小学阅读教学的经验

  虽然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在改革程中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精讲”为主,教师带领学生对文章有过整体把握之后,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剖析,针对重点段落集中讲解。学生既整体理解了文章内涵,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认知,对重点的字词句也有大致的把握。但是精讲也要有度,一定不能忽略文章的整体行。上文所述,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讲练结合,在讲解完文章之后教师针对重点问题提出问题对知识进行巩固。合理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传统阅读教学还重视朗读练习。朗读也一门再创作的艺术,通过教师的前期铺垫,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了解基础上,运用朗读的技术可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更容易被文章所打动。只是,传统的阅读教学阅读形式较为单一,需要改进。

  二、提升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理念下,以为是笔者提出的对改革小学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倡导教学中师生主体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和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对老师观点进行质疑,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多用积极的话语赞扬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如老师应多用“这位学生说的很好,连老师都没想到”“太棒了”或“这个想法是不错,不过你看……”一类的语言。这样可以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学习中取得了主导权。

  2、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阅读是对文字进行理解,通过文字的形式接受作者情感的过程。要激起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就要引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教师可以在课上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办图书角、图书交流会的活动,教师也可以充当导演的角色,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带领学生进行小型舞台剧的表演。学生的兴趣有了,自助学习的良好品质也会在兴趣的推动下慢慢形成。儿童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3、重视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朗读可以是学生加深对文字和语句的印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朗读虽然是传统阅读教育的有益经验,但是传统的朗读形式和手法过于单一。传统的朗读方式无非是老师带着学生分段齐读、找个别学生单独朗读、找不同学生分段朗读的形式,比起学生的自读,这种形式更多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强化。在现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朗读营造情景,在学生朗读是用优美的图片作为背景,用动听的音乐作为陪衬。这样容易是学生融情于景,对美的感悟更加深刻。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去,这样对学生的朗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有助于学生对角色感情的拿捏。

  综上所述,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分必要。对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我们要“扬弃”,针对新课改提出的理念对现有的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2] 杨彦峰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点滴做法[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xx(15)

  [3] 王玉蕊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几点体会[J] 吉林教育 20xx(11)

  [4] 潘宝庆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J] 新课程(教研) 20xx(08)

  [5] 周振权 高中生物教学要加强自主合作学习[J] 新课程(中学) 20xx(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8

  摘要:互联网时代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课堂关系的重新构建提供可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体验。“互联网+”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与创新,能切切实实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奠定基础。

  关键词:互联网+;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基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怎么教是关键。而“互联网+”是一个可以让教师教得更加有效、让学生学得更加有效的平台。因此,当“互联网+”遇上“核心素养”,就要求教师学会积极传承与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倡导一种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互联网+”能为我们提供便捷的预习平台——班级QQ群。教学新课前,教师可以通过QQ群发放学习任务单——告诉学生要做什么,而这些学习任务单就是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直接反馈。通过学习任务单首先可以驱动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过课文阅读勾画、网络搜集、图书查阅等系列的活动)自主学习,将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手段,呈现在课前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开放性和自主性。其次让学生上传朗读录音,可以让学生互相了解各自的朗读情况,向优秀的朗读员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并进行个别指导,给出针对性评价及建议。第三,学生借助微课这种具体、形象、典型的动画教学情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认知水平,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业水平。第四,学生还可以结合任务单在交流平台上围绕问题,讨论交流,寻求相应的解决方式,同时能够发现他人理解的独特之处,懂得自身的不足并探求原因,从中获得启发,进而取长补短。在这种积极思维的交流与碰撞中,学生的探究意识更明显积极,也更好地启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同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让教师洞察到更多的学情,明确教学的方向。这种网络教学的交互性、合作性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效地驱动学习动机的形成,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营造阅读的情感氛围,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互联网这种交互式的教育技术,将直观性、趣味性、知识性融为一体,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丰富、视听结合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创设生动的阅读情境,营造阅读的氛围,为语文课堂教学收集更丰富、更生动、更全面的信息资料,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转变。[1]1.图片导入法图片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而且可以传递多种信息。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的“辉煌”时,此时教师的教学如果仅仅局限于课本中所涉及的那小部分内容,就难以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精华”,这对教材重难点的突破无疑是一种阻碍。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部分图片资料,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时,可以这样引导:孩子们,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圆明园中的景观多达1000多处,而第三自然段只用了174个字就包括了全部景观。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让我们先走进“亭台楼阁”去感受一下。接着出示不同造型的亭、台、楼、阁、榭、曲廊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亭台楼阁就是指这类建筑,从而懂得丰富的建筑景观就被作者浓缩在“亭台楼阁”四个字当中,再读着“亭台楼阁”这个词,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这样的美景(链接图片):瑶台阁、牡丹台、烟雨楼、听雨亭……通过这些图片的引入,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对圆明园景点之美的赞叹之情,更重要的是能教给学生新型的学习理念和方法,让他们明白:书本上所描写的往往只是“一孔之见”,要想窥得全貌,还应从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展入手,让自己获得信息的素养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2.视频导入法在指导学生学习“毁灭”时,教师可以引入《火烧圆明园》的电影片段,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圆明园的惋惜之情。如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同学们,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可就是这样一座堪称世界艺术精华的皇家园林,却因为战火绵延,毁于一旦,让我们一起回到当时那个令人痛心的一幕播放《火烧圆明园》片段,直观再现当时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明白“国弱则人欺”的道理,此时,学生的爱国心与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再让学生研读文本,进一步体验情感,与作者产生强烈共鸣,使学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课堂教学水到渠成,感情自然得到升华。此外,教师还可使用希沃助手,将学生的学习情况或批注等实时上传至屏幕,现场分析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阅读策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情感,主动交流,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拓宽课文的读写空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挖掘内涵,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读写的空间,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毁灭”部分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这样的氛围(学生眼中看到的是圆明园的残垣断壁,耳中听到的是《哀郢》的悲凉音乐)借此引导学生写感想。此时孩子们心中的惋惜、愤恨之情达到极限,感悟由心而生,胸臆直抒笔尖,有效地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高效融合。课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QQ群或班级博客这样的互动平台,将自己写的《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上传至网络,与全班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这既是满足学生的倾诉欲望的需要,也给其他学生以新的启迪。在交流中,学生还可以针对别人的阅读理解,互相发表各自的评价,使得学习不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过程,而是在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的基础上,逐步学会欣赏、学会思考、学会更好地表达,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此外,教师还可适当根据文本内容或类型,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因为“语文素养”归根结底是植根于“大量的阅读”这个沃土中的。大量阅读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立体化、综合化,促进了学生多元化多角度积极地学习探索,也激发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军.培养阅读能力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33).

  [2]庞旭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9

  摘要:以读为本这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要实现以读为本,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讲解式教学,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主要从境中诱读、读中引读、说中带读、评中促读这四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为本;有效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阅读,倡导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与文本互动,与作者互动。那么,小学阅读教学如何来实现以读为本呢?

  一、境中诱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动力。如果没有激起学生阅读的激情就展开阅读,学生还处于散漫状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只是在应付性的读,根本就无法展开独立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无法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甚至还会让学生因此对阅读失去兴趣。为此,要实现以读为本,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教师首先必须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将图片、文字、音频与视频等结合在一起,创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情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展开自主性阅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展现优美而壮丽的桂林山水风光图与视频,并配以悠扬动听的壮族歌曲,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中,让学生欣赏桂林的山与水,激起学生对美景的向往。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利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来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去亲身感受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来描述这优美的山水,这样更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走进文本,深刻地理解文本。

  二、读中引读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对直观的事物更感兴趣,更能从易于接受的事物中来获取信息,体会情感。学生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在阅读中往往会受到文字表面的局限性,并不能深刻地领会到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因此,要真正实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互动,就需要教师通过范读来引领学生进行品读。教师应选取重点语句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把握情感基调,深刻感悟语言,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文字深刻地领会到文字背后所包含的真挚情感与优美意境,感受到文章的灵魂所在。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可以配乐朗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通过富有情感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将之前多媒体所展现的画面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朗读,学生自然也会读得有情有调,在后面学习关于桂林的山的描写时,自然就会轻车熟路。

  三、说中带读

  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与文本的互动中,学生自然会产生许多的见解与感受,甚至会产生不同于教师、不同于学生、不同于作者的观点与看法。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心得与体会的交流与讨论,要给予学生更多说话的权利与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文本内容与主题等方面的理解。学生为了更好地交流自然在阅读中会更加用心,逐字逐句地展开分析。当然为了让学生的说更有针对性,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这样更能通过阅读来提取信息,形成见解。如在学习《桥》时,教师可让学生找到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并就此来展开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场暴雨和山洪的特点。接下来,教师可让学生就作者是如何来描写这场暴雨和山洪的。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与充分交流中掌握拟人这一重要修辞格。这样的阅读活动将说话与阅读结合起来,以读为主线,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言表达水平。

  四、评中促读

  评价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得当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动机,掌握阅读技巧,深入地领会语言。因此,在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同样要重视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更加主动而认真地阅读。评价的主体不能只是把握在教师一个人的手中,而是要评价主权下放,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评价中来,通过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等让学生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阅读,这样更加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要具体,要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来运用不同的评价,要让评价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能够从评价中汲取信心与勇气。评价要具有导向作用,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说一说“这段话为什么这么读?那段话为什么那么读”“这位同学哪些地方读得好”等等。这样才能让评价不仅成为学生阅读的推动力量,同时还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增长,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总之,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所在,阅读教学就要以读为本。因此,我们要少讲精讲,给予学生更多阅读的时间与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流,这样才能让阅读教学更加有效促进学生阅读水平与语言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穆宇新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第二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晋桂景.以读为本彰显魅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阅读与鉴赏,20xx(8).

  [2]高飞.以读为本———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xx(Z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一、实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重要性及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初步学习阶段,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为学生打好学习的基础,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受到新课改的影响,为了满足相关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以及阅读知识储备水平,单一的依靠语文课本教学已经远远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育则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及知识储量的必然路径。

  1、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学好小学语文知识,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拓展阅读教育期间,其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课外知识补充形式,在教育时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让阅读教育变得充满活力与趣味性,从而获得小学生的喜爱与欢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能够帮助学生增加知识储量,为其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学生丰富了语言的积累

  开展语文阅读教育,能够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见识,增强小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语文阅读拓展训练,将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数量,并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因此,这有助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接触课本获取相关知识的。所以学生的阅读知识获取途径受到限制,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小学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学生都对枯燥的教学方式、无趣的阅读课等不敢兴趣。因此,这就导致了我国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谈:

  1、阅读面不宽

  课程改革前夕,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多数是以语文课本为教学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得不到语文阅读空间的扩展及内容的更新,从而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知识的积累,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强化,使学生的语文水平也随之受到影响。另外,这也会让学生开始厌烦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育质量及教学效果。

  2、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成为了督促学生进行阅读的主导者,而学生恰恰缺乏这种主动阅读的能力与兴趣,在家长与教师这种鞭挞的方式下,学生自然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低。

  3、教学模式单调乏味

  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阅读教学模式,并且对阅读的重要性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没有做好日常的阅读训练。很多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采用机械分析法,仅仅在课堂上讲解课本内容,基本不与学生互动;或者仅仅对部分重点段落进行讲解,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导致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扩展。

  4、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过于死板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问题评价标准的把握中,往往单纯的以课后标准答案为基础,对学生自身从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见,这种做法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制约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面对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若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对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水平的提升、知识储备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负面作用。因此,相关问题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对策进行处理。

  1、拓展语文教育内容

  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拓展阅读内容,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除了要讲解书本内容外,还要讲解课外、生活中的阅读知识。例如,可以合理将一些吸引小学生的童话故事、神话传说等纳入阅读内容。鼓励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地阅读,并认真撰写观后感或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鼓舞学生积极的进行阅读体会的交流与分享,从而改善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制造悬念、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欲望。同时还可以鼓舞学生大胆的将阅读知识实践运用在生活中,并积极的引导学生阅读著名的成语故事、神话典故等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知识储量。然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月活动,为学生制造课外阅读开放空间,让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中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并通过读后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与乐趣等,另外教师也可以在此期间将学生所获得阅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然后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阅读“四大名著”之后,让学生总结出在其中学到的成语和一些比较感兴趣的诗句,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就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教学,由于是学生自身搜集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都会怀着极大的兴趣进行学习。

  3、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开展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训练的时候,需要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拓展阅读的灵活性及开放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的融入学生,和学生共同探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另外,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感受,做好阅读文章的通篇讲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情境再现教学,让学生办成阅读内容中的人物进行故事再现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利用阅读比赛的形式调动

  学生给参与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在开展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同学虽然表现的非常的积极,但是依旧有一些同学不喜欢参与课外阅读拓展环节,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参与阅读过程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拓展阅读教育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举办阅读比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参与的兴致。例如,教师可以指定《成语故事》这本书作为学生的课外拓展阅读读物,然后分阶段的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比赛或者是成语接龙、故事接龙比赛,然后通过给予优胜者奖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积极性和参与性。这样做,不仅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增加课外语文阅读知识,还能够进一步改善阅读的氛围,使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进步。

  5、改善阅读评价语文教师应摒弃以答案轮结果的评价模式,教师应优化语文拓展阅读评价体系,把学生阅读后的感受与情感收获等放入评价模式当中。比如,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评价的过程中就可以鼓舞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进行合理的评价与引导。

  四、结束语

  总之,受到新课改的影响,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教育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改善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所以,在进行语文阅读教育时,应完善教育手段,积极地处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善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优化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运用以及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0

  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新课程改革在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小学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因此,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分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

  一、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缺点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长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方面有着一定的作用,因此,完全摒弃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想法是错误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制订了新的教学目标,在此情况下,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下教学需求,基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应试教育下学生的语文成绩,然而,这种单纯的教学目的,使得我国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较低。并且,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这就使得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缺少自主性。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对内容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这导致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存在方向性的错误。

  二、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虽然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方式有着以上几个方面的不足,然而,作为教学改革的基础,传统教学依然不能完全舍弃。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对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分析有着极为必要,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对其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以阅读为主的教学模式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效果,实现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1.夯实基础

  由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进行语文课程学习的必要准备,因此,语文基础知识可以看作是学习语文的“工具”。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的使用这些“工具”,并且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实现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不断丰富,对于语文学习有着较大的帮助。因此,阅读教学模式的推广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并提高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基于小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在词语、短语和语法方面基础知识的掌握。传统语文教学极为重视基础知识,然而,受影视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缺少耐心,这从侧面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学习。

  2.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由于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是针对应试教育制定的,因此,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毫无兴趣,在语文阅读方面也仅仅是对课文内容的背诵,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阅读课外读物。阅读教学模式在巩固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读物,从而时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保持。

  例如,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阅读比赛,鼓励小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是设置以提供阅读材料为主的读书角等。由于小学生缺少专业的阅读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丰富阅读教学内容,相关阅读教学内容可以来自网络,这将极大提高小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全方位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来说,语文教师一般并不要求学生能够带有感情、抑扬顿挫地对文章进行朗读,而只是要求学生对内容进行强制记忆,这导致我国小学生一直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富有感情的阅读,使学生逐渐掌握阅读技巧,并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除以上所提到的内容外,学生家长也应当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家庭生活中,学生家长应当注重个人阅读习惯对小学生的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有着良好阅读习惯的家庭所培养出来的小学生普遍有着较强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在实现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与制定阅读计划

  由于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足,独立完成语文学习的能力较差,并且,在语文阅读方面也存在不足。小学语文教师承担着带领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任务,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习阅读,通过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与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使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在对阅读教学模式优化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模式,符合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对于小学生阅读计划的制定,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按照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掌握情况,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阅读计划的制定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支持。

  2.丰富阅读内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内容大部分来自课本,这使得小学生阅读资料极其匮乏,导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小学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忽视,在相关阅读资料的准备方面缺少资金投入,并且,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方面缺少经验,这直接导致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及综合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丰富、新颖的课外读物,并在班级内设置阅读小组,在小学生之间开展阅读比赛活动,这种活动在丰富学生阅读内容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四、总结

  通过以上内容发现,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对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忽视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关系到学生语文基础建设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应试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继承并发展小学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使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黄静.浅谈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华夏教师,20xx,(12).

  [2]洪美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读与写,20xx,(0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1

  一、采用有效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抓住学生的强烈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情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而且小学生年龄小,新鲜有趣的教学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喜欢学。比如,小学语文中很多课文可以运用表演的方式演示出来,因为具有趣味性,会强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表演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小狮子》这篇课文时,因为属于对话形式,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书中小狮子、大树、狮子妈妈的角色,进行对话表演,这样学生就会做到有感情的朗读,而且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学生就会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并给学生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阅读时能够做到入情入境,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以及阅读内容的丰富多彩。这样,经过反复的阅读练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而且想象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因为这种阅读方法的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比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喜爱音乐的白鲸》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阅读情境,因为文中提到白鲸喜欢听《蓝色的多瑙河》这首歌曲,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这首歌,并当做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首歌的渲染中阅读本篇课文,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阅读热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提倡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反观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大部分都是由老师带着读,因为他们觉得小学生年龄太小,没有过多的思想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就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但是,很多体验都是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才能体会到的,所以,我们应该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提倡个性化阅读,以此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六年级下册《人生礼赞》这篇课文,因为是首礼赞人生的抒情诗,我们就可以采用学生自读和互读的方式,并让学生彼此之间对这首诗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真切认识到优秀品质对于成功的重要性,加深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语气去读,仔细感悟这首诗中的文字,这样的阅读效果要比传统的老师带着读的方式好得多。综上所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对我们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把阅读教学改革落到实处。然而,方法可以不断变换,但是有一点是始终不能变的,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把学生当做阅读教学的中心。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以上仅是我个人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建议和看法,在这里将我的这些想法与大家一起分享,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2

  一、图式理论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

  1.补充图式,促进体验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仅仅依靠之前建立的图式可能达不到消化吸收新知识的作用,这时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适当补充图式,即通过列举相关的内容,举一反三,同化学到的知识,巩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桃花心木》时,教师不仅应该介绍种树人的意图,“使桃花心木可以在土里自己找水源,经得起自然的考验”,还应该适当地为学生补充图式,“如果将动物园中的动物放到大自然中,动物会不会生活得很好?”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动物因为习惯了可以依赖的生活,所以放到自然中不能从容地面对自然的挑战,不会生活得很好,因为自然就是一个优胜劣汰的环境。”在这两个例子的结合下,点出文章主旨,“同样,人也是一样的,在不确定中生活,才能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才能经得起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在不同例子的协助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体验所学内容的深意,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复合图式,提高感悟

  每篇文章所表示的含义并不都是浅显易懂的,有时候一个知识点的展开是需要多个图式共同作用的,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将所有相关的知识都告知学生,使学生在消化吸收后,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可以把头脑中紧密相连的内容整合,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课堂内容的感悟,促进学生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例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一文中,学习“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教师可以问:“同学们,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学生:“直到现在还思念项羽,不愿意渡过江东。”之后教师介绍项羽不肯苟且偷生,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教师还要介绍当时南宋正处于岌岌可危,朝廷投降,诸臣逃亡的状态。在复合这两项图式的基础上,教师询问:“作者这句话想要表述什么内容呢?”学生深思,理解了这句话是诗人对朝廷投降的有感而发,在与项羽作对比后,表达对朝廷的不满,以及自己的爱国情怀。所以对于这篇文章,在学习时就要整合项羽英勇就义的故事以及南宋王朝的历史背景,对诗句进行全面的理解。教师的讲授不应该仅仅限制在表层意思,还应该适当利用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图式,巧妙地将其整理结合,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感悟。

  3.选取图式,正确理解

  随着阅读的积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积累越来越多的图式。随着头脑中图式的逐渐积累,学生在理解不同文章时需要适当选择相配的图式背景,但是这时将很可能会出现偏差。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图式,即在头脑中搜索与新知识特征类似的相关联的内容,达到使其正确而全面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效用。例如,在学习《画杨桃》时,教师在介绍课文时,应该偏重于“相信自己的眼睛,实事求是”的讲述,选取合适的图式,而不应添加变通,混淆思维。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或者提问时就要适当点题,提的问题不能模棱两可,要具有准确性,帮助学生选择图式。教师:“同学们,谁能为大家举一个生活中实事求是的例子呢?在这里大家能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无论今后遇到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凭空想象,随波逐流,而要相信事实,坚持自己。”这样学生在与自身联系的过程中,理解了文章内容,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实现了学有所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选取合适的图式,将大大提高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效率。

  4.拓展图式,多重解读

  为了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学习一篇文章时,应该对知识进行适当拓展,也就是帮助学生将特征相似的内容一一列出,使学生通过联想,掌握更多的内容,以形成坚固的图式体系,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便利。例如,在教授习《望梅止渴》这篇文章时,在解释“望”的含义时,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其他有类似含义的字,像环顾左右的“顾”,走马观花的“观”等等,然后分别解释这些词语,找出这些词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使学生的图式基础更加全面,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到位。在教师解释以及类比词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更多的图式,辩证地看待学习的内容。所以在今后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适当地帮助学生拓展图式,使学生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多重解读,为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素养以及知识积累奠定基础。

  二、利用图式理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评价与反思

  将图式理论引入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堂之中,使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对于课后的评价与反思同样可以起到完善的作用。教师需要依据图式的特点、功能以及与阅读理解的内在关系,在课后引导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到的内容以及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做出评价,思考自身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例如,在完成《匆匆》一课的学习后,教师应该构建一个程序性的知识图式,此图式由文章大意、文章主旨构成,在组织学生回忆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潜意识里形成类似的图式,使学生可以在回忆的过程中对自身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价,思考自身是否完全掌握了课堂内容,是否从中得到珍惜时间的启示。通过构建图式,学生还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将大致的结构应用到其他文章的学习中,达到掌握评价与反思思路的目的,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3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针对当前的语文教学,对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是教学的重要方向,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灌输为主,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教师应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缺乏对阅读材料的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材料的选择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方面,缺乏对阅读材料的研究,学生的接触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另外,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在寻找和搜集各种阅读材料的过程中,缺少对阅读材料的选择,过分追求教学的进度,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阅读教学中方法比较单一

  虽然目前新课程广泛推行,提倡要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阻碍,教学中还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阅读教学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养成[2]。另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比较少,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这也是导致教学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大,再加上教师不能进行很好的引导、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培养不够等现象。

  (三)阅读教学中,家庭的配合不够

  学校教学,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十分有限,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课堂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必不可少。但是,当前的教学中,往往忽略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许多家长只是关注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缺乏对学生的课外辅导教学。同时,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不了解,所以只要求学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有效地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地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内容,通过视频和图片的展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问题。例如,在《观潮》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二)教师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材料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材料的拓展,提高和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和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相联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兴趣[3]。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人物进行教学,寻找这些伟大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方面和综合素质培养中得到一定的提高和升华。

  (三)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交流,定期举行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并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对学生学习展开相关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家长,让学生观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网络课程,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以及建议平时的生活中,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教材,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它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学要对学生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并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5):188.

  [2]周丽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才智,20xx(32):126.

  [3]丁立强.浅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才智20xx(1):6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4

  摘要:语文学科不仅是学生小学阶段必学课程之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等都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学生文学素养。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就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进行考虑和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性思维;培养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就是其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学生能够从阅读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信息,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认知,同时还能通过阅读教学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水平,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不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还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预期目标。

  一、对学生自身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下,不仅要实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创新能力包含了多个方面,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培养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等方面起到良好推动作用。小学时期是学生心智、智力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间段,所以学生要在这一阶段中逐渐形成良好的逻辑性思维,同时还要掌握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并且还要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水平的提升,拓展学生的眼界,这些都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不仅如此,新课程改革标准中也确切提出,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成长、学习和发展。

  二、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适合的阅读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通过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想要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和能力,就一定要给学生创建良好且轻松的学习环境,推动学生心理状态达到最佳,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智力、潜力、创新能力、发散思维等被有效发挥出来。所以,想要培养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就一定要给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提升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通读,初步了解桂林山水的静、奇、秀、险等特点,然后让学生对桂林山水进行描绘,创造,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有效激发,课堂教学气氛被点燃,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再次对课文进行阅读,阅读的同时还要对自己脑海中的画面进行绘图。通过绘图创作来给学生构建适合的情景,不仅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还让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得到发挥,从而实现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进而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所以提问的过程就是对问题的思考过程,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质疑和提问,那么也就表明学生不能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习内容过于流程化。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要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促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各项能力。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或者是有疑问的问题时,语文教师不要对其进行打压,而是要充分鼓励学生的质疑行为,这样就能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和瓶颈,有效培养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独特见解,使学生在认知真理的同时,还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2]。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文时,教师要在学生进行阅读以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时学生就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如“为什么她不点一堆火来取暖?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她?”等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创造这一文章时的社会背景等,然后让学生通过细致阅读和分组讨论来找到实际答案,而教师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发散思维,还提升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

  (三)发扬民族,是学生认识到自身主体性地位

  想要学生能够主动且积极的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真正意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就需要教师摒弃传统教学理念,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会到公平性。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教师要先建立起真正为学生进行服务的思想,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所需、学习水平、认知情况等,并对其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进而保证阅读教学能够符合学生需求。其次,要保证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民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个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学生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最后,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课外拓展的读物,促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加强他们自身的主体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讨论自己的日子都是怎么度过的,分组探讨未来的日子该怎么度过,这时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指导,通过阅读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进而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文章,例如《落花生》等。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只能够对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单单是素质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是时代发展的切实需求。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期间,就要尽可能为学生创建宽泛、轻松的阅读环境以及学习空间,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培养其自身良好的创新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张鹏元,刘秀霞.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xx(41):334-334.

  [2]余美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xx(3):74-74,77.

  [3]汤秀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刍议[J].读写算(教研版),20xx(19):364-36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15

  本文将简单介绍多媒体信息手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进而重点探讨实现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融合的有效途径,主要基于以下维度对其进行重点研究,即语文教师的综合素养、学生角色转变等。

  多媒体手段;重要价值;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1将多媒体信息手段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1)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吸收教材内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可视化程度,促使传统的阅读教学向声像教学转化,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背景,提升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深度,由于具有数字化的声像资源,能够更加有效地传递教学内容,从视觉和听觉增强阅读教学的场景化和交互性。以《海底世界》的教学为例,受限于学生认识水平,其对海底自然生物环境的认识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因此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能够更加生动全方位地展示海洋环境,比如可以利用图像资源和视频资源,强化学生对海洋环境的认知,有助于学生加深认识,延长记忆周期。

  (2)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对于教师而言,小学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多媒体信息手段融入阅读教学之中,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其初步塑造审美意识,通过设置场景化的教学情境,将作者的心理状态与情境感知,借助于生活化场景,全面地展示给学生,促使学生从深层次感知课文的内在美感。以《西湖》为例,教师除了传统的内容宣讲,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湖水流动的优美意境,选取精美的视频资源,描述西湖湖水的洁净,同时通过游客的惬意,向学生提供一幅极具品质的湖边精致,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育以及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

  (3)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思维结构。多媒体信息手段与阅读教学的融入,既有利于对语文课程资源完善,同时还未丰富学生思维结构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伯牙绝弦》为例,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手段,对伯牙和子期的相关背景资料进行整理,通过借助互联网手段对《高山流水》的音乐风格和旋律进行展示,不仅可以让学生生动感受《高山流水》的创作背景,同时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两人的友谊,进而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让语文课程的学习不再枯燥,增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互动性。

  2实现多媒体技术融入的有效途径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阅读教学手段,多媒体信息手段的运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利用体信息手段,能够丰富有关课文内容的课程资源,增强学生对课文创造背景以及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由此可见,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多媒体信息手段进行有效利用,才能发挥去最大价值,推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转变教学理念,学习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

  在素质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转变阅读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并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信息化水平,丰富阅读教学的课程资源。现阶段,计算机是教师获取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在获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提取课程资源的核心,并将其进行整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现状和课程安排,对教学资源进行加工,这样才能增强课程资源的趣味性,通过制作内容丰富的PPT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体现,但由于部分教师不注重内容的针对性,使得PPT的展示和讲解过程较为枯燥,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所以教师在制作和展示PPT时必须对PPT内容进行严格把控,PPT内容应该与课程内容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让整个PPT利于知识的传播,如果注重严格把控内容,PPT就有课程成为分散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降低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由此可见,PPT的制作和讲解必须具有针对性,具有清晰的逻辑,体现教师缜密的教学思路。

  (2)突出学生的主体角色,提高多媒体信息手段的应用率

  此外,语文阅读教学课程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自身角色转变,并将其体现在阅读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氛围的构建,让全体学生融入教学与分享,主动参与知识的解读和传播当中,这样才能让多媒体信息手段更好服务于智慧阅读教学课堂的构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教师对多媒体信息手段的利用往往忽视了徐盛的主体地位,将多媒体课程资源诸多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缺乏对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引导。所以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的同时,需要平衡数字化课程资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阅读素养的提升作为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的根本目的,这样才能兼顾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

  (3)积极整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网络多媒体教学方式

  就教学实践而言,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两者都具有值得对方借鉴的地方,以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教师需要认真理解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课本的内容以及教学流程进行合理规划,并不断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而对于互联网教学模式而言,其无法实现有效的内容变更,特别是PPT教学而言,一旦幻灯片的顺序发生错乱,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所以,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必须整合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对教学进行明确,并展示在PPT中,PPT的角色更多是引导以及提示作用,而非将其当做课程内容的简单堆砌,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声音以及图像等元素,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增强其对课文的理解。

  

  [1]郭海萍.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xx(05):122-123.

  [2]吴芸.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xx(05):44.

  [3]程志峰,程时娣.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xx(10):8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