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头是道典故_释义_用法_近义词

   头头是道

  tóu tóu shì dào

  原为佛教语,指道无所不在。语出《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后用“头头是道”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井井有条”、“有条不紊”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

  师初谒南泉,泉问:“汝是有主沙弥,无主沙弥?”师曰:“有主沙弥。”泉曰:“那个是你主?”师近前躬身曰:“仲冬严寒,伏惟和尚,尊候万福。”泉器之,许其入室。颂曰:“解把一茎野草,唤作丈六金身。会得头头皆是道,眼中童子面前人。”

  

  1、典故或见于《续传灯录.卷二六.慧力洞源禅师》。

  2、金身:以金饰身的佛像。

  《续传灯录.卷二六.慧力洞源禅师》

  佛祖不立,雨落街头自湿。凡圣何依?晴干自是无泥。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

  

  1、《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赵州观音院从谂禅师》:“解把一茎野草,唤作丈六金身。会得头头皆是道,眼中童子面前人。”

  2、《佛果圜悟禅师碧岩录.卷一》:“到这里,言也端,语也端,头头是道,物物全真,岂不是心境俱忘,打成一片处?”

  3、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杜牧之》引《诗眼》:“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直书目前所见,平易委曲,得人心所同然,但他人艰难不能发耳。”

  4、宋.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

  5、清.石门方《山静居诗话》:“诗贵有不尽意,然亦须达意。意达与题清切而不模糊、措语妙者,则曲折如意,头头是道。”

  6、《西湖佳话.灵隐诗迹》:“老师父既出口便成,想胸中定然头头是道。”

  7、《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

  

  一、

  语义说明 指道无所不在。

  使用类别 用在“处处有理”的表述上。

  

  1、世事本来头头是道,一花一石都可窥见一个天堂。

  2、不同的宗教间,教理往往可互通有无,头头是道,不必执着于孰高孰低。

  二、

  语义说明 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褒义。

  使用类别 用在“言谈有序”、“仔细严谨”的表述上。

  

  1、他的口才极好,说起话来头头是道。

  2、这篇评论写得头头是道,令人赞赏不已。

  3、教授针对这个理论,头头是道地加以阐释。

  4、他年纪虽轻,但讲话头头是道,显得经验十足。

  5、他的学问渊博,一开口就头头是道,令人折服。

  6、听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大家都同意采用他的提案。

  7、他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给人一个头头是道的解释。

  语无伦次,颠三倒四

  

  在佛教史上,禅宗是以不立文字为其宗旨,主张禅不可言说。但发展到后来,佛理不可言说又需言说,然而又不能落入世俗文字、语言的窠臼,于是在走到极端之后,又转向于立文字述说,因此有文字禅的出现。文字禅中有所谓的“公案”,“公案”本指官府判决是非的案例,禅宗借用它专指古代禅师的言行纪录,其中蕴含着开导弟子觉悟的经验。而“颂古”就是后来的僧人用韵文的形式,对“公案”进行赞誉性解释的语录体裁,是教禅学禅、启悟心性的教学手段。它的特点是不点破,留下参悟的话题和机锋,不直接把古圣的意旨叙述出来,而是运用生活化的比喻,绕路说禅。南宋时僧人法应收集“颂古”之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集》,元代的普会接续法应的工作,编成《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在规模及内容上都大有增加。出自于《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八》,大意是说赵州从谂禅师在初次参见南泉普愿禅师时,即表现得不寻常。对于普愿禅师问他的问题,他并不直接回答,而是以另一种巧妙的方式应答,因此深得普愿禅师的赏识。关于这段问答,后面的颂文则是说得很明白,意谓:即使是一把小草,有智慧的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尊佛像;也就是只要悟得禅理,则道时时刻刻存在我们眼前,是无所不在的。“头头是道”这句成语原用来指道无所不在,后则用于形容言语清楚明白,有条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