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的文化常识。

  中国戏曲

  戏曲,是相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独特的称谓。

  宋代刘埙在《水云村稿·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到了“永嘉戏曲”(即“南戏”),元代陶宗仪《南村耕录》中也有明确的“宋有戏曲”之说。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元明杂剧、宋元南戏、明清传奇及近代的京剧、包括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戏剧统称之为“戏曲”,使之有了区别于“他人”的独特资质和特色,恰当地概括了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本质---即“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艺术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总是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比如对原始人类劳动技能的演示,图腾崇拜的祭祀等。它展示人们的生活,反映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它是既包容时间艺术,又包容空间艺术的综合艺术,这一特性虽然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但在中国戏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戏曲具有综合性特征。它是集唱、念、做、打、舞等各种综合表演的戏剧艺术形式。其艺术表现手段丰富,空间的造型(如布景、道具、舞蹈动作等)艺术唯美。时间的唱念、音乐以及服装和化妆方面的手段均细腻。这一切都不仅只是人物的装饰,还是戏曲演员美化其动作、表现其剧中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戏曲的这种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的特点,给予中国戏曲特殊的魅力。把戏曲的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结合在一起,用音乐节奏贯串、统一在戏里,达到和谐统一,调动了戏曲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我国独有的民族表演艺术形式。

  戏曲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是真实的生活艺术在舞台上的再现。无论是为了艺术的需要,还是为了生活的需要,这种再现都不可能完全与生活保持一致,是要用各种艺术手段加以美化和提升,才能形成生活的原型与艺术的变形之间的差距,这种变形就是虚拟。中国传统艺术---戏曲的根本特点,就其在处理艺术与生活的互动关系上,不是一味只追求“形似”,而是讲求“神似”.把捕捉描写对象的神韵和本质作为艺术的标准,是由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思想所决定的,“虚拟”就成为中国戏曲反映人们生活的基本手法。

  戏曲的“虚拟性”,表现在对舞台空间和的处理的灵巧性上。有一句话叫“说书的嘴,唱戏的腿”,就概括和说明了戏曲艺术的“虚拟”特性。戏曲舞台的空间和时间含义,是由剧作者和演员予以假定,与观众达到了一种彼此的默契。戏曲中的一个圆场,也许就已走出十万八千里;几声更鼓,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对夜尽天明的变现就完成。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的表现手法,把舞台的局限性巧妙的演化为艺术的广阔性,弥补了戏曲舞台空间和时间的不足,使戏曲艺术剧情达到统一,使其和谐一致,形成了戏曲独特的美学概念。

  戏曲还有一个特性就是“程式性”.所谓“程式性”,就是生活中的动作的规范性。例如开门、上轿等,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因人而异,各自有不同的习惯动作。而戏曲艺术是把最普通的生活中的动作基本固定为一种格式动作,在其的表演中都采用这种固定的格式动作,形成了这一动作的舞台“程式”,这种程式的广泛运用,形成了戏曲既反映生活,又与生活形态保持一定的距离,戏曲题材既来源于生活,又要比生活更具有夸张的色彩,使戏曲具有鲜明的节奏性和歌舞性。因此,“程式性”是戏曲不可缺或的因素。在中国戏曲发展的的历史过程中,程式是为艺术而创造,随着艺术的发展,旧有的程式会在不断的创造新过程中发展成新的程式,程式与革新是不矛盾的。

  戏曲的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特征是中国戏曲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构建着中华民族传统戏曲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独特的戏剧观,它在世界的戏剧文化的大舞台上闪现其独特的光芒。

  戏曲音乐艺术特征

  音乐在戏曲这一综合艺术品种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时因为:第一,它在舞台上是其他的艺术种类的统领,唱、念、做、打都在一定的节奏、音乐旋律中协调进行;第二,中国300多个剧种之间最主要的差别是在音乐上,换言之,假如把声音掩去,只看表演,我们很难分辨剧种,但是如果不给视觉部分,只听音乐,我们立即就能找到各自的区域特点;第三,戏剧不同于话剧,其很大成分是借助音乐叙事抒情。所以,音乐使戏曲故事更具有魅力;第四,音乐在制造气氛上是独具功效的,因此,它在创构气氛上也是功效卓越,同时,在其艺术特征上也与其他音乐种类有所不同。我国戏曲音乐有如下的三方面的艺术特征。

  1.戏曲音乐的戏剧性特征

  戏曲音乐的戏剧性具体体现在,音乐“性格化”和戏剧的“情节化”.戏曲是以故事主人公的第一人称的身份来表演故事的,它必须直接表现人物自身的精神面貌和心理活动。同时,它还需直接表现戏剧的矛盾冲突和情节的发展变化。为了表现戏剧内容、推动剧情发展、戏曲音乐创造了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段,通过速度的徐疾、节奏的快慢、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对比、调式调性色彩的变易等等对比,来渲染不同的感情气氛,从而显示戏剧情节的发展起伏。因此,戏曲音乐给人的感觉往往是性格鲜明、对比强烈、变化急剧,这正是戏曲音乐戏曲性的生动体现。

  2.戏曲音乐的节奏性特征

  “节奏性”是各个音乐门类都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戏曲音乐中,“节奏性”却发挥着更为重要和更为独到的作用,可以说,戏曲音乐比其他音乐门类更加强调节奏因素。拿歌剧来说吧,歌剧是以唱为主的戏剧艺术形式,在音乐表现手段中,虽然节奏也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因素,但是,更注重于曲调的旋律线的发挥,而戏曲音乐侧重的是节奏性。在戏曲唱腔中,“板式”变化体自不待言,主要是通过节奏、节拍、速度的变化而形成各种“板式”,由各种板式的连接和对比而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即使在“曲牌联缀体”的唱腔体系中,也常用不同的节奏曲牌,连接成“散---慢---中---快---散”的节奏变化模式,以推动情绪的发展。在戏曲音乐中,节奏更为突出的体现,是打击乐器的运用,它成为统一全剧节奏的主线。无论是念白、动作、唱腔都十分强调节奏,而讲究与打击乐器的配合。因此,在戏曲打击乐有开唱锣鼓、念白锣鼓、身段锣鼓、武打锣鼓之分,用锣鼓点贯穿于全剧,把全剧的抑扬顿挫、高下疾徐强调出来。在这里节奏虽然是一种外部形式上的艺术手段,但其效果却绝不止于是戏曲一种外形上的表露,而不同的内心节奏是由人们不同情绪所产生的。如:快乐时,节奏是欢快活泼的;悲哀时,节奏迟滞沉重;平静时,节奏舒缓宽广;紧张时,节奏急促激越,戏曲音乐用有声的外在节奏来表现无声的内心节奏,使综合艺术的各种艺术手段格调统一,线索脉络清晰鲜明。

  3.戏曲音乐的程式性特征

  关于戏曲艺术的程式性特点,在前文中已经提及。作为戏曲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音乐,所具有的程式性特征,是十分突出的。

  戏曲音乐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己都特思维方法和表现技巧,每一个剧种都有自己的常用声腔、常用板式、常用曲牌、常用锣鼓经、特殊的主奏乐器、特有的演唱技巧,形成了相当稳定的格式,这就是戏曲音乐的程式。它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一个飞跃,是戏曲音乐遗产赖以继承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戏曲音乐的“程式性”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1)“曲调框架”的“程式性”特征

  例如把戏曲曲牌体中的每一个曲牌,板腔体中的每一种腔调、板式作为一个曲调框架的话,则在每一剧种的各种曲调、腔调、板式中,都有一定约定俗成的规程和法式。主要体现在剧本的结构、句式、起落音、板式、起落音的板眼位置等方面。依循其规范的规律,加以承认;如果与法式相左,则不予以承认。例如在京剧唱腔中,上下句是一种程式。不管是二黄、西皮,都由上下句组成,而且上下两句区分的很严格,需要用各不相同的乐音来结束尾音,上句常落于非调式主音,下句必须结束在调式主音上;乐句的句法结构也很规范,一般二黄的句法结构规律为“板起板落”.

  (2)戏曲曲调连接的“程式性”特征

  在艺术者的演出实践中,演员们对于曲牌、板式的组合方式和运用方法已有了经验和技巧,并基于戏曲运用的“逻辑性”要求,已形成一套常有的规律。比如在戏曲曲牌联套体的唱腔结构中,对于各种套数的构成都有一定的程式。戏曲套曲在形式上有长套和短套之分,其组合方法必须前有引子,后又尾声,中间点缀以若干的支曲牌,称之为“正曲”或“过曲”;套曲内部曲牌的选择和运用,要注意宫调的协调运用,通常只限于同一个宫调,有时也可以用上二或三个,但一定是近关系调。套曲还需要注意板式变化、引子、尾声的曲式结构,通常引子、尾声的曲式结构为散板,过曲部分与各曲牌之间的先后也有一定的章法,原则是慢曲在前,然后是中速,最后是急曲。全套套曲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节奏变化顺序规则。

  (3)“整体布局”的“程式性”特征在传统京剧唱腔中,二黄、西皮是不能用在同一场或同一折中,也不允许二黄与西皮直接相连接。在许多曲牌联套体的剧种中,对于各种行当角色的曲牌的分别使用也有规定,某些曲牌只为某些行当演唱,其他行当不可以混用等等。戏曲的这些程式性规范都有其相对性,随着历史的推进,戏曲程式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和更新,旧的戏曲程式在经过以后的不断完善后又变成新的程式,为后人使用不断加以完善。

  中国戏曲的特点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