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希望能帮到大家!
化学性质的定义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助燃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它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助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应该注意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是一个过程,性质属于能力的范畴;如蜡烛燃烧是是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变化;这一变化证明蜡烛能燃烧,则是石蜡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它的结构决定,而物质的结构又可以通过它的化学性质反映出来。物质的用途由它的性质决定。化学变化和物理性质两个概念的区别。如灯泡中的钨丝通电时发光、发热是物理变化,通过这一变化表现出了金属钨具有能够导电、熔点高、不易熔化的物理性质。人们掌握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就便于对它们进行识别和应用。如可根据铝和铜具有不同颜色和密度而将它们加以识别。又可根据它们都有优良的导电性而把它们做成导线用来传输电流。
物质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性质是物质的属性,是变化的内因,性质决定变化;而变化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化学变化中才能显出化学性质来。例如,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酒精,就能发生酒精燃烧的化学变化;而酒精的可燃性(化学性质)是通过无数次酒精燃烧现象得出的结论。
化学性质的判断方法
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热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用使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方法可以得知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如,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加热KClO3到熔化,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表明KClO3受热达较高温度时,能够放出O2。因此KClO3具有受热分解产生O2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阅读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1)
——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
在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说明: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各异,而化学性质却相同!
1、常温下具有稳定性(古代字画 三能长久保存的原因)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 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应用:冶金工业上冶炼金属 2Fe2O3+3C高温4Fe+3CO2↑
以上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的内容学习吧。
初中化学酸的知识点精讲
关于化学中酸的知识内容的学习,下面是老师对此内容的知识讲解,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哦。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酸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的复习学习哦。
化学会考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下面是对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知识的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考试工作。
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溶液是混合物,参加化学反应的是溶液中的溶质,所以应求出参加反应的溶质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或求出生成物溶质质量进行计算。
命题主旨往往以混合物(杂质不参加反应,可能作为生成物列入计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某溶液反应,根据产生的气体(有时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或生成的沉淀的质量来确定混合物中该物质的含量,并计算生成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注意:在化学反应中溶液的质量=反应前所加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反应后逸出的气体的质量。
以上对化学中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化学会考中溶质质量分数详解
对于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学习,同学们需要很好的掌握下面的讲解知识哦。
溶质质量分数
定义: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叫做溶质的质量分数。
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ω)
以上对化学中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化学知识学习哦。
化学会考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同学们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此知识的'学习吧。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具体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⑤当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不止一种时,其中某溶质的质量分数,应是这种溶质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
上面对化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理解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化学会考知识点之饱和溶液
下面是对饱和溶液的定义知识的讲解,希望同学们对下面的定义知识能很好的掌握。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以上对化学中饱和溶液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内容讲解学习吧。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2)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氧气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此次授课内容为教材第二单元课题二中“氧气的化学性质”。结合课堂教学与我课后的思考,在此跟大家交流汇报。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学习化学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 体验学习化学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4.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5.教学难点:(1)理解氧气的助燃性。(2)准确完整地描述实验现象。
下面我具体来谈一下我对目标的理解。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绪言中提到: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本节中的氧气,就是学生第一次详细认识其性质、变化规律、用途及制法的具体物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化学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关注反应中的现象与变化前后的物质,同时又会升华实验得出结论,为今后学习其他物质敲开了一扇门。
(2)认识氧气能与碳、硫、铁发生化学反应,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学习氧气,学生依据生活经验知道氧气能**燃烧,教材中安排了几种燃烧现象比较明显,包含金属和非金属类型的物质——碳、硫、铁。旨在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结合分析,认识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因此,教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如何看,如何说,如何记就成为本节课需掌握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碳、铁丝、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初三学生初学化学,学习的驱动力还是主要在“兴趣”上,学生们渴望能最近距离地看化学实验,喜欢追寻化学在生活中的身影,喜欢尽情交流与发言,本节课堂上,有广阔的空间可以让学生发挥。对本节课实验现象的观察,不是为了单纯的记录,而是要培养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引导学生在看到现象后立刻引发“为什么?是什么?”的思考。
(2)学习化学实验中对比的方法,体会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方法。从第一单元探究空气和呼出气体开始,对比探究的实验方法已经出现,本节课中,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受热燃烧的对比更充分证明了氧气的助燃性,对今后其他物质的研究也打下了基础。从具体的物质燃烧结论来归纳物质的性质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想。
二、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本节授课内容的特点,更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标理念,我运用了“四互动”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学生“答疑”;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教师“提示”,学生“动手”。教师引导启发,讲授新知,实验演示;学生交流表述,实验探究,思考总结。再辅以多**视频等**,让学生在静也思考,动也思考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三个环节:①情景导入②解答困惑③总结提炼。具体来说明一下。
环节一:情景导入。本节课的几位主角---氧气,木炭,硫、铁,小木条。教材中设计这几种物质,考虑到它们可以**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别,但这是初三的学生所不了解的。我就冥思苦想如何能找到生活中很熟悉的情景能将几种物质串联起来,于是我想到了烧烤,用于做燃料的木炭,串羊肉的铁钎子,偶然发生的意外硫磺皂,再配以大家喜欢看的“爸爸去哪儿的”背景素材,在课的开始就设下了几个疑团,让学生通过观看短片,自己把这几个疑问提出来,我及时把它们记录在副板书的位置上。这样做既在课的开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将本节课的情景主线“解决女孩在烧烤中遇到的困惑”这条主线牵了出来。
环节二:解决困惑,氧气的化学性质显现。如果说碳、硫、铁三种物质是串联在一起的小灯泡的话,那氧气就是连接其中的导线。
首先,解答第一个困惑:木炭不好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说出可以快速点燃木炭的方法,他们的答案有:用扇子扇、多鼓入氧气,还有诸如加固态酒精、汽油等答案。在肯定学生的想法之后,我顺势总结:给木炭更多的氧气,就能使其快速燃烧。再温馨提示了实验的注意事项之后,小组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老师提示学生认真观察,组内合作交流,对看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实验结束后,请一组同学汇报现象。表观现象描述完毕,我指出木炭燃烧是其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变化,那生成的新物质是什么?如何检验?这个问题抛给学生,每一组学生经过商量琢磨,开始用手中现有的试剂进行实验,最后请一位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变浑浊的石灰水。在此环节中,每位同学都感觉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落实了目标中“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铁丝与硫燃烧的`实验略显复杂,故均为教师演示实验。
在解答困惑二:铁能燃烧么?这个问题时,我采用了对比的实验方法,在空气中试图去引燃螺旋状的铁丝,学生看的很清楚,铁丝并未燃烧,那我立刻导出疑问:铁丝在空气中看来不能燃烧,那可以试试将铁丝放入。。。学生立刻迁移想到:氧气中。紧接着完成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火星四射的剧烈现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请学生描述现象,走近学生,让他们观察变短的铁丝末端悬挂的黑色小球,将生成物四氧化三铁引出并做简单介绍:四氧化三铁受高温融化,易掉落于瓶底。为学生讨论下一个问题打开思路。集气瓶底部水或细沙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其实在铁丝燃烧的试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止这一个,之所以我设置该问题的原因是:一,水或细沙与生成物四氧化三铁有关,强调产物;二,传达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进行化学实验要严谨,需要考虑周全,保护好仪器,节约药品,获得最好的实验效果,
解答困惑三:跌入火中的硫磺皂。硫燃烧的实验装置我略作改进,用加热的玻璃棒引燃硫粉,并用小气球将装置密闭。老师演示后请学生对比说出现象,虽然这个实验中学生并未闻到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但我感觉这种设计渗透了环保意识,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真谛。实验中我请坐在后面的一位同学和老师共同完成实验,体现师生互助与公**等。
在解答三个困惑的过程中,一直在展示实验,传达给学生“实验是进行化学学习的重要**,是进行物质性质研究的重要方法”,落实了目标中的(1)初步了解研究具体物质的方法。通过边看边记,学生应该对现象与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三组实验进行完毕,引导学生思考:氧气最简单的检验方法是什么?立刻有学生回答:带火星的小木条。因为时间关系,教师演示该操作,将氧气的检验方法呈现出来。
环节三:总结提炼。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亲近感又多了一些,更直观地认识到了氧气的助燃性,但有一个提升的问题还没有落实:结合刚才看到的对比实验,回答为什么相同的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会有所不同?启发学生思考该问题,最终得出“氧气含量”是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个原因,就此体会了氧气相对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来说,化学性质较活泼。落实了目标(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从抽象的氧气的助燃性到具体的实验现象,学生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有了初步的会迁移,会归纳的化学思维。
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
1、情景的选择比较贴近生活,情景中问题的提出也比较符合这个阶段学生的认知水*。
2.本节课实验占主体地位,课前大量的实验准备,能让学生做的尽量交给他们,教师演示尽量清晰明了。
本节课的不足:
1、情景中的硫磺皂略显突兀。
2.硫燃烧实验装置中,空气中硫的燃烧现象极不明显,需要后期进一步改进。
3.课堂上一些问题的设置不太明朗,引导性不够。比如请同学们想办法来检验木炭燃烧的产物,某些学生有些茫然,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经过钻研教材及目标,精心备课,请教其他老师听寻意见和建议,再到以最佳的状态上好每一节课,课下反思得失,我感觉自己收获颇丰,今后对教学的思考会更加深刻。“讲台亮于舞台”,作为教师,把最精华,最精彩的课堂交给学生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3)
——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
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考化学碱的.化学性质方程式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苛性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2NaOH + CO2 == Na2CO3 + H2O
苛性钠吸收二氧化硫气体:2NaOH + SO2 == Na2SO3 + H2O
苛性钠吸收三氧化硫气体:2NaOH + SO3 == Na2SO4 + H2O
消石灰放在空气中变质:Ca(OH)2 + CO2 == CaCO3 ↓+ H2O
消石灰吸收二氧化硫:Ca(OH)2 + SO2 == CaSO3 ↓+ H2O
(2)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方程式见上)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酸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方程式归纳
(1)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 H2O
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2)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
盐酸和烧碱起反应:HCl + NaOH == NaCl +H2O
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硫酸和烧碱反应: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3)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uarr 初中数学;
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酸化学方程式摘选
1. 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2. 高温煅烧石灰石:
3.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4.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1)镁和稀盐酸:
(2)铝和稀盐酸:
(3)锌和稀盐酸:
(4)铁和稀盐酸:
(5)镁和稀硫酸:
(6)铝和稀硫酸:
(7)锌和稀硫酸:(实验室制取氢气)
(8)铁和稀硫酸:
5.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
(2)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
(3)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
(4)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
(5)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
(6)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
(7)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
(8)氧化镁和稀硫酸反应:
(9)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
(10)氧化钙和稀硫酸反应:
(11)氧化铝和稀盐酸反应:
(12)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
(现象:(现象: )) )(现象:
6. 酸 + 碱 === 盐 + 水(中和反应:常常需要借助于指示剂指示反应的进行)
(1)盐酸和烧碱反应:
(2)盐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3)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4)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5)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6)盐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7)氢氧化铝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8)硫酸和烧碱反应:
(9)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
(10)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11)硫酸和氢氧化钙反应:
(12)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
(13)硫酸和氢氧化铁反应:
(14)硫酸和氢氧化铝反应:
(15)硝酸和烧碱反应:
7.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1)碳酸钾与稀盐酸反应:
(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3)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4)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5)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
(6)碳酸银与稀盐酸反应:
(7)盐酸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8)碳酸钾与稀硫酸反应:
(9)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
(10)硫酸和氯化钡反应:
(11)硫酸和硝酸钡反应:
(12)碳酸银与硝酸反应:
8.有关酸的通性化学方程式
(1)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2)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2AlCl3 + 3H2↑
(3)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4)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生成)
(5)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6)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 3H2↑
(7)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实验室制取氢气)
(8)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现象:固体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生成)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4)
——中考化学试题
中考化学试题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试题,试题是考核某种技能水*的标准。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试题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考化学试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冰雪熔化;由空气制氧气
B. 钢铁生锈;由熟石灰制烧碱
C. 蜡烛燃烧;干冰升华
D. 汽油挥发;食物腐烂
( )2. 为预防非典型肺炎,公用场所可用过氧乙酸(C2H4O3)溶液来消毒。过氧乙酸属于下列物质类别中的
A.混合物
B. 氧化物
C. 无机化合物
D. 有机化合物
( )3.下列物质的命名,错误的是 ..
A. CaCl2 氯化钙
B. Zn(NO3)2 硝酸锌
C. FeO 氧化铁
D. NaHSO4 硫酸氢钠
( )4.食用碘盐可预防粗脖子病,市售加碘盐包装袋上注明:每千克含碘20-50mg,这里标明的含碘量是指
A. 碘单质
B. 碘原子
C. 碘元素
D. 碘离子
( )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过滤
D.读取液体体积
( )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有 关 该元素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比较容易得到电子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
C.该元素在与其它元素化合时,能表现-2价
D.该元素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易与其它元素化合
( )7. 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用的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R+2CO2+4H2O,则R的化学式为
A. N2
B. NO
C. NO2
D. N2H4
( )8.能把Na2CO3、Ba(OH)2、BaCO3、Mg(OH)2四种白色粉末一次区别开的试剂是
A.石灰水
B.稀硝酸
C.稀盐酸
D.稀硫酸
( )9.下列各组中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NO3、NaCl、NaOH
B.KOH、Na2CO3、HCl
C.KNO3、NaOH、FeC13
D.AgNO3、BaC12、HNO3
( )10.下列措施符合“绿色奥运”这一主题的是:①多使用电动汽车;②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后排放;③推广使用无铅汽油;④市区禁止机动车通行;⑤奥运村禁止使用高分子材料。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 ①④⑤
二、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16分)
11.从Ca、C、S、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二个氮分子 ;
二个钙离子 ;
二氧化碳中碳显+4价 。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空气含量最多的物质 ;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
12.取少量白色的晶体放入一干燥试管内加热,试管壁上出现水珠.用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管口,试纸变蓝色;把试管内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此白色晶体名称为_____,白色晶体受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13.既要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含有的少量碳酸钾,又不引入其它杂质, 可加适量的 ____________,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右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看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________;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_。
(2)在温度为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的含义是 。
(3)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能力从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15.某农场附近新建了一座燃煤火力发电厂后该农场的小麦产量急剧下降。经农场技术员测定:近几年降雨的*均pH变化趋势如下
请分析回答:
(1)四年来,该地区雨水的酸性逐渐 ;
(2)酸雨会酸化土壤,该农场的土壤应改为种植 (选填图2中作物)较适宜;
(3)为了实现能继续种植小麦,请提出一项具体的措施: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
16.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2)写出以混合物为原料用装置C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3)写出用装置A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4)待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把集气瓶移出水面后放置在实验桌面上,放置的方法是 原因是
(5)停止加热时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
(6)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 ;如果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管口通人。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17.现有一含杂质的固体氯化钡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取12.5g样品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39.6g水使其充分溶解,静置后滤去杂质,取10g滤液,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2.87g。试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样品中氯化钡的质量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年扬州市着力打造“七河八岛”生态旅游区,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爱护花草树木 B.分类回收垃圾 C.随意排放废水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燃烧 A.蒸馏水 A.N2 A.SiF4 A.氢气 A.陶瓷 ①酸 A.①② A.②<①<③
B.汽油挥发 B.氯化钠 B.NO B.SiH4 B.二氧化碳 B.塑料 ②碱 B.①②③ B.③>②>①
C.风力发电 C.金刚石 C.NO2 C.SiHF3 C.氮气 C.羊毛③盐 C.①②④ C.①>②>③
D.海水晒盐 D.氧气 D.N2O D.SiO2 D.氧气 D.汽车轮胎 ④氧化物 D.①②③④ D.③<①<②
3.以下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4.下列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最高的是
5.制备氮化镁(MgF2)时有如下反应:X + 6HF = H2SiF6 + 2H2O,则X的'化学式为 6.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是 7.下列材料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8.以下各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的是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5)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
上学的时候,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基本概念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从宏观看,要抓住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从微观看,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变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或构成物质的粒子没有变化,就是物理变化,否则就是化学变化,而伴随变化产生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只能作为判断的辅助依据,而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标准。
如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冰融化成水是化学变化,原因是固态冰和液态水是两种物质。同学们应该注意,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就其本质而言,仍属同一种物质。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粉末在加热条件下逐渐变为黑色粉末,试管口有水珠生成,同时从试管中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其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显然碱式碳酸铜已转变为其他三种物质,这一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我们不妨记住物理变化的四种常见形式:状态的改变(固、液、气);形态的改变(如矿石的`粉碎);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如电灯通电后发光、放热,电能转变成光能和热能);位移的改变(物体从甲地转移到乙地)。熟悉了物理变化,就不难判断化学变化。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二、误区扫描
1.若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元素组成,这种变化肯定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化前后均为同一种元素的变化有两种可能:如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金刚石,金刚石和石墨虽均由碳元素组成,但由于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一个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
2、物质变色,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变色有两类情况,如无色的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白色CuSO4粉末遇水变成蓝色CuSO4.5H2O,属于化学变化。
3、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答:不一定。
爆炸也可分为两类:如爆鸣气(H2和O2的混合物)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因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液化、凝固、熔化、汽化、溶解、升华都是物理变化吗?
答:不一定。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液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称之为凝固,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称之为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汽化。物质在发生这些形态变化时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所以是物理变化。
固态液态气态
溶解可能既存在物理变化又存在化学变化,如CO2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但溶于水的同时,有少量的CO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H2CO3。
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等。
1、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常常同时发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伴随物理变化;而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液、气)是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被破坏,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2、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如还原性、氧化性、酸性、碱性、可燃性、热稳定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以实验为基础自然科学。
2、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一些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3、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4、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5、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加热后:
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
②管口出现小水滴
③石灰水变浑浊
6、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6)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是什么
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中物质的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化学中物质的定义
1、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Naturally Occurring Chemical Substance):指任何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未经加工的物质或者仅通过人力、机械或重力方式,通过溶解在水中、浮选、或通过加热脱水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从自然环境中提取出来的任何物质。
2、有准确定义的化学物质(Well-defined chemical substance):指可以用完整的化学结构式和特定的分子式描述的化学物质,尽管这类物质中取代基的位次是未知的或可变的,但取代基的数量等信息却是已知的。
3、没有准确定义的化学物质(Poorly-defined chemical substance):指无法用完整的化学结构或/和特定的分子式描述的化学物质。
4、现有化学物质(Existing Chemical Substance):指在法律规定期间,为了商业目的在***生产或已经从**进口并且已经列入《*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的化学物质。
5、新化学物质(New Chemical Substance):指任何未包括在《*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的化学物质。
6、研究与开发用化学物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hemical Substance):指任何制造或进口的仅仅用来进行科学研究与开发或分析测试的化学物质。
化学中物质的存在状态
物质有六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费米子凝聚态。固态物质具有形状和体积,它们的分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液态物质也有体积,但没有形
状,相比之下,它们的分子结合得要松散一些,因而液体可以被倾倒到一个容器中以测量它们的体积。气体既没有体积也没有形状,它们的分子会**地移动,从而充满任何一个可以封闭它们的容器。等离子态是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
气态物质
我们的生活空间被大量气体包围着。许多古人观察到:风能够将较细的树干吹弯了腰,烧开的水中会冒出气泡。因此早期的哲学家相信有一种称为“空气”的元素存在,并具有上升的倾向。17 世纪时,托里切利证明空气和固体、液体一样具有重量。到了18世纪,化学家证明了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并且在化学反应中发现了许多气体。这些新发现的气体立刻就有了实际的应用,例如从煤中提炼出的气体就可以产生光与热。
液态物质
液体的粒子会互相吸引而且离得很近,所以不易将固定体积的液体压缩成更小的体积或是拉大成更大的体积。受热时,液体粒子间的距离通常都会增加,因而造成体积膨胀。当液体冷却时,则会发生相反的效应而使体积收缩。液体可以溶解某些固体,例如将食盐放入水中,食盐颗粒好像会渐渐消失。其实是因为食盐溶于水后电离出钠离子与氯离子,并均匀分布在水中,形成一种水溶液。此外,液体还可以溶解气体或其他液体。
固态物质
固态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则没有。想要改变固体的形状,就必须对它施力。例如挤压或拉长可以改变固体的体积,但通常变化不会太大。大部分固体加热到某种程度都会变成液体,若是温度继续升高则会变成气体。不过有些固体在受热之后就会分解,例如石灰石。晶体与金属是最重要的两种固体。
等离子态物质
将气体加热,当其原子达到几千甚至上万摄氏度时,电子就会被原子"甩"掉,原子变成只带正电荷的离
子。此时,电子和离子带的电荷相反,但数量相等,这种状态称做等离子态。人们常年看到的闪电、流星以及荧光灯点燃时,都是处于等离子态。人类可以利用它放出大量能量产生的高温,切割金属、制造半导体元件、进行特殊的化学反应等. 在茫茫无际的宇宙空间里,等离子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状态。宇宙中大部分发光的星球内部温度和压力都很高,这些星球内部的物质差不多都处于等离子态。宇宙中绝大部分物质都处于等离子态,固液气才是真正的比较稀少的物质状态。只有那些昏暗的行星和分散的星际物质里才可以找到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物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7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 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一般是基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
这个新的第五态的发现还得从1924年说起,那一年,年轻的印度物理学家玻色寄给爱因斯坦一篇论文,提出了一种关于原子的新的理论,在传统理论中,人们假定一个体系中所有的原子(或分子)都是可以辨别的,我们可以给一个原子取名张三,另一个取名李四……,并且不会将张三认成李四,也不会将李四认成张三。然而玻色却挑战了上面的假定,认为在原子尺度上我们根本不可能区分两个同类原子(如两个氧原子)有什么不同。
玻色的论文引起了爱因斯坦的****,他将玻色的理论用于原子气体中,进而推测,在正常温度下,原子可以处于任何一个能级(能级是指原子的能量像台阶一样从低到高排列),但在非常低的温度下,大部分原子会突然跌落到最低的能级上,就好像一座突然坍塌的大楼一样。处于这种状态的大量原子的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打个比方,练兵场上散乱的士兵突然接到指挥官的命令“向前齐步走”,于是他们迅速集合起来,像一个士兵一样整齐地向前走去。后来物理界将物质的这一状态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这就是崭新的玻爱凝聚态。
费米子凝聚态物质
根据“费米子凝聚态”研究小组负责人德博拉·金的介绍, “费米子凝聚态”与“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都是物质在量子状态下的形态,但处于“费米子凝聚态”的物质不是超导体。
量子力学认为,粒子按其在高密度或低温度时集体行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得名于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另一类是玻色子,得名于印度物理学家玻色。这两类粒子特性的区别,在极低温时表现得最为明显:玻色子全部聚集在同一量子态上,费米子则与之相反,更像是“个人**者”,各自占据着不同的量子态。“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由玻色子构成,其行为像一个大超级原子,而“费米子凝聚态”物质采用的是费米子。当物质冷却时,费米子逐渐占据最低能态,但它们处在不同的能态上,就像人群涌向一段狭窄的楼梯,这种状态称作“费米子凝聚态”。
化学中物质分类
化学物质是化*动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化学科学研究的物质客体。这种物质客体虽然从化学对象来看只是以物质分子为**,然而从化学内容来看则具有多种多样形式,涉及到许许多多物质。因此,研究化学物质的分类就显得非常重要。
按照物质的连续和不连续(分立的)形式,首先可以把化学物质分为连续的宏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元素、单质与化合物,以及不连续的微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化学粒子等两大类物质。
化学物质树状分类法:(1)、混合物:空气、溶液、合金。(2)纯净物:1.单质:金属、非金属。2.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交叉分类法:同一物质按不同标准分类;例:NaSO4,可以从阳离子角度分为钠盐、阴离子角度分为阴离子。
多维分类:于化学物质的分类,正随着化学的发展而不断进行新的尝试。*著名化学家、**大学徐光宪教授正致力于探索一种新的化学物质分类法,即分子分类法或“多维分类”法。1982年,在中日美三国金属有机化学讨论会上,他提出了分子的(n ×c π)四维分类法及有关的七条结构规则。在新的分类法中,他提出了分子片的概念。分子片是处于原子和分子之间的一个中间层次的概念。例如无机化合物中的硫酸根、碳酸根等和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都可视为分子片。每个分子片都由中心原子和配位体所组成。应用这种分子的分类方法,可以把数以百万计的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分子看作是各由若干分子片所组成。按照四维分类法把所有的分子分成4 大类型,即单片分子、双片分子、多片分子(含链式、环式、多环式和原子簇化合物)和复合分子(看作是由链、环、簇的的各种组合而成的复杂原子)等4大类型。组成这些分子的分子片又可以按它的价电子数的多少分为25类。对同一类分子片,还可以按其中心原子所属的周期不同进一步分类。这样,使用分子片的概念并运用四维分类法与结构规则,就可以把所有的分子进行分类。同时还可以由分子式去估算分子的结构类型,预见新的原子簇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并探讨它们的反应性能等。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7)
——怎样学好化学
怎样学好化学
学习方法,并没有**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怎样学好化学,希望有所帮助!
一、学习化学存在哪些困难和心理障碍
1、依赖心理
在化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对老师存在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总希望老师必须明确指出哪些需要我们去看、去记,而在复习中老师又会给我们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重难点。不论是课本中的习题,还是课外资料中的习题,都需老师给出详尽的解答过程,每次测验前都希望老师指出比较具体的复习内容,且指出重点。从而导致学生课后找不到问题,也不主动找问题,心想:反正老师会给我们找问题,并且帮我们解决的。
2、畏难心理
有许多学化学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化学有畏难心理。可能是因为老师在学习化学前告之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过好三关:概念关、化学用语关、实验关,潜意识中便认为化学难学,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化学的料,对此缺乏信心和勇气,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部分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组成上类似于英语,就可能跟英语那样难学。
3、定势思维的影响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方式受日常经验、数学知识以及旧教材知识技能的影响,易形成一种定向化、规律化的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实际学习中,常因定势思维影响而导致失误,使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难以提高。
4、学习方法失误
许多中学生既没有智力缺陷、没有人格缺点、也不懒散,可学**就是不进步。归根结底就是:学习无计划、无目的;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不记笔记;视作业为“公事”,课后不看书复习就匆忙赶作业,抄作业,甚至逃作业;分组实验时袖手旁观,照抄别人的实验报告;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以为然;不做总结,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无数;课外贪玩,在家不学习,沉湎于翻阅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刊、杂志和电脑游戏等而分散精力。
二、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如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心理障碍
1、自信心是学***的基石
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意思是说一个人若没有信心,精神垮了,一切就完了。在学化学上有困难的学生,大部分缺乏自信心,他们误认为自己笨,学不好,自暴自弃,学习成绩也就越来越差,成绩越差也就越没有信心,形成恶性循环。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就必须树立自信心,弃掉自卑感。我看过一篇《为壮胆自信干杯》的文章,它告诉我们胆壮而自信,就会成为学习、生活中的强者,就能战胜自卑,增强自信,实现人生追求的价值。那么,如何能培养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呢?
1)、善于激励自己
自信心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学习化学时,要学会善于肯定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补偿自己的不足。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在遇到困难时,要暗示自己:“我是生活的主角、强者!”。还要善于表现自己: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举手回答;带着豪情大写自己的名字;开会、**主动靠前;放开胆子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施展自己的特长,锻炼自己等方式。
2)、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每位同学都有你成功的事,那就是你成功的产物。在学化学过程中要多想自己学**最得意、最成功的事,从中会体会到无限乐趣,从而使自己学好化学的信心也会倍增。特别是当你每做对一道化学题,每取得点滴成绩时,均进行自我鼓励:我也是生活的强者。
3)、用激进的方式激发自己勇往直前
环境影响人,健康上进的音乐、格言和谚语等都能调节人的情绪,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意志。当自己在学习化学上遇到困难时,不妨选择几首振奋人心的音乐来欣赏,看几句激进的格言,激励自己、树立信心。
但是,要学好化学也离不开勤奋好学,光有自信心也不够,那就尤如空中楼阁,水中泡影。因为自信总与勤奋结伴而行的,取得学**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伴之以自信。
2、培养学习兴趣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1)、要认真阅读化学课本,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实验现象、结论,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掌握化学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善于运用比较方法,揭示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以排除各种干扰。新教材具有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图文并茂的特点,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在‘乐’的环境中学习。
2)、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新教材一共安排了29个活动与探究;其新教材往往不直接给出实验操作的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讨论、实践、归纳、总结,不仅**加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描述、分析、归纳的能力。**的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化学来源于生活,因此新教材对注重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的、**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和猜想,并设计方案,通过实验、操作、**收集证据,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初步结论,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尝到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要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集中***听讲,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培养学习的兴趣。
3、有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事实证明:最优化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利于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良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往往是形成各种学习障碍的诱因。初学化学的学生一般对化学都感兴趣,由于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学习方法,抓不住重点,概念掌握不牢,理解不透,基础知识不扎实,思维努力不够,应变能力较差。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学习化学过程时,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方面:
1)、课前预习
学习化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往往是‘预习’,许多学生认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预习可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在听课时可增强针对性,摆脱盲目性,有积极探索,**获取知识的作用。预习时可把不懂的知识记下来,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去上课,上课就会集中精力、细心领会、勤于思考、解决疑难题。
2)、课堂抓听课
课堂听课是关键,是学好化学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听课时必须做到思维高度集中听老师讲知识的来龙去脉,弄清问题的实质,特别是身边的一些化学现象。旧知识要耐心听,新知识要细心听,不懂的要知其然,甚至知其所以然,避免上课走神。对实验要仔细观察现象,积极思考,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学会质疑,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还要特别注意每节下课前几分钟的小结,它将明确地反映出学生要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
3)、课后抓复习
课后要及时复习有关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等,加强练习和巩固。练习是知识记忆的深化,练习是老师围绕知识及技能技巧的精心设计和选编的,一道化学题往往包含多个知识点,归纳性较强。因此,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应**认真完成作业,进行消化巩固。特别注意的是在听完课后,不要马上为完成‘公事’那样去完成作业,应在听课的基础上去回忆本堂课所讲的内容。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发展规律:1小时后可遗忘33%左右;1天后可遗忘60%左右;1月后可遗忘88%左右。在识记后的短期内,遗忘开始得较快,经过逐步的时间间隔后,遗忘进行得比较缓慢了。
因此,学生在听完课后,可闭上眼睛利用2—3分钟回忆本堂课的内容,如不能回想起来的,就想想老师板书的位置和讲解时的语言,动作及手势来帮助记忆,实在想不起来的就及时看书或问老师,直到清楚为止,然后在**完成作业,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在认真复习的同时,应认真整理听课笔记,对漏记或错记内容应及时补上或更正。如:元素记成原素:原子记成元子,Mg记成mg等。同时应对已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物质的化学名、俗名、化学式;四大反应问题类型;除杂质等易混淆的问题。还有探究活动中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为何不适宜用稀硫酸;用高锰酸钾制氧气,为何试管口必须放一团棉花等实验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找出规律,分散掌握,各个击破,归纳对比。
总之,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形式,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有规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还应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树立自信心,从自卑中奋起,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克服学化学的各种心理障碍。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8)
——有机化学试卷
有机化学试卷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机化学试卷,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合成题 ( 共 1题 8分 )
1. 8 分 (3566)
3566
原甲酸乙酯HC(OEt)3 (A)与丙二酸二乙酯B在少量BF3存在下加热缩合成乙氧亚甲基丙二酸二乙酯C(C10H16O5), C与间氯苯胺发生加成, 然后消除得D(C14H16O4NCl),D在石蜡油中加热到270~280℃环化得E(C12H10O3NCl), E为喹啉衍生物, E经水解后得F(C10H6O3NCl), F在石蜡油中于230℃加热发生失羧得G(C9H6ONCl),G和H是互变异构体,此体与POCl3共热得I(C9H5NCl2),I与CH3CH(NH2)CH2CH2CH2N(C2H5)2在135℃ 反应得氯喹J, 请写出C~J的结构式及其反应过程。
二、推结构题 ( 共79题 438分 )
2. 6 分 (3501)
3501
某烃分子式为C6H10(A), 用冷稀碱性KMnO4溶液氧化时, 得到化合物B(C6H12O2)用浓H2SO4作用加热脱水生成化合物C(C6H8)。 A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得到OHCCH2CH2CH2COCH3。试推测A,B,C的构造式。
3. 4 分 (3502)
3502
烃分子式为C6H8, 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两种化合物OHCCH2CHO与CH3COCHO, 试推出该烃之结构。
4. 4 分 (3503)
3503
某烃分子式为C8H14, 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CH3CH2CHO、CH3COCH3 及OHCCHO, 试推出该烃之结构。
5. 4 分 (3504)
3504
某烃分子式为C7H10, 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两种化合物OHCCH2CHO与OHCCH2COCH3,试推出该烃之结构。
6. 4 分 (3505)
3505
某烃分子式为C9H16, 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后得到一种化合CH3CO(CH2)4COC2H5, 试推出该烃之结构。
7. 4 分 (3506)
3506
分子式为C6H12的化合物A, 能使溴水褪色, 用H3PO4催化加一分子水后生成一旋光性化合物B(C6H14O), A用冷稀碱性KMnO4氧化得内消旋的二元醇C(C6H14O2)。 试推出A,B,C的结构。
8. 6 分 (3507)
3507
分子式为C6H12的化合物A, 无旋光性,臭氧化还原水解仅生成一种醛, 用冷稀碱性KMnO4氧化得到互为对映体的.两个旋光的二元醇B与C, 试推出A,B,C的结构。
9. 6 分 (3508)
3508
某炔烃分子式为C7H12,有旋光性, 在HgSO4, H2SO4存在下加水生成非甲基酮,试推出该炔烃的结构。
*. 6 分 (3509)
3509
分子式为C4H6的三个异构体A,B,C 催化加氢都能加2molH2, 但B与C能迅速与HgSO4的稀H2SO4溶液反应得到酮, A则不能。其中B又能与银氨溶液反应, 试推出A,B,C的结构。
11. 4 分 (3510)
3510
三种化合物A,B,C互为异构体(分子式C4H8),都能使溴水褪色, 但B,C还可使稀KMnO4溶液褪色, A则不能, 加HBr都得到同一化合物D(C4H9Br), 试推测化合物A,B,C,D的结构。
12. 4 分 (3512)
3512
化合物A,B,C分子式都为C10H14, 在1H的NMR谱图上都显示芳氢5个, A、B用KMnO4 氧化得一元羧酸, 而C则不能。A具有旋光, B、C都无旋光, 试推测A,B,C的结构。
13. 6 分 (3513)
3513
某卤代烃A分子式为C7H13Cl, A碱性水解可得化合物B(C7H14O), A在NaOH-EtOH溶液中加热生成C, C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得到OHC(CH2)4COCH3。试推测A,B,C的结构。
14. 6 分 (3514)
3514
化合物A(C8H17Br)用EtONa-EtOH处理, 可生成烯烃B(C8H16), B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得到一种酮C(C4H8O), C加1molH2生成一旋光性的醇D(C4H10O)。 试推测A, B,C,D的结构。
15. 4 分 (3515)
3515
某化合物A(C4H10O),其1HNMR谱有: ?=0.8(二重峰,6H) 1.7(多重峰,1H) ?=3.2(二重峰,2H) 4.2(单峰,1H且,当用D2O交换时此峰消失) 试推测A的结构。
16. 6 分 (3516)
3516
化合物A(C8H16O)不与金属Na,NaOH及KMnO4反应, 与HI作用生成B(C7H14O),B与浓H2SO4共热生成化合物C(C7H12), C在过氧化物存在下加HBr得D, D水解又可生成B,C臭氧氧化再还原水解后只得到一种化合物。 试推测A,B,C,D的结构。
17. 6 分 (3517)
3517
化合物A,B分子式都为C6H14O, 都能与金属Na反应, A有旋光, 并可被CrO3+H+氧化成酮,B则难以氧化, 在浓H2SO4作用下加热, A,B都去水生成化合物C(C6H12),C经臭氧氧化还原水解得到二个异构体D,E(C3H6O)。试推测A,B,C,D,E的结构。
18. 4 分 (3518)
3518
化合物A分子式为C8H8O, 其IR图谱中700 cm-1和750cm-1 处有两个吸收带, 1360 cm-1,1690 cm-1和1600cm-1处有强吸收,3050cm-1处有弱吸收。 试推测A的结构。
19. 6 分 (3519)
3519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4H6O2, 其IR图谱中1770,1640,1120cm-1处有吸收, 在1HNMR谱中有?/:7.4(四重峰2H) 4.4~5(三重峰1H),2.1(单峰3H)。 试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
20. 4 分 (3520)
3520
化合物A,B,C,D分子式均为C4H6,其IR吸收情况为:A 2200cm-1 ,B 1950cm-1 ,C1650cm-1 ,D在这些区域则无任何吸收。试推测A,B,C,D可能的结构。
21. 6 分 (3521)
3521
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10O ,IR在1700cm-1处有强吸收,1HNMR谱中出现一组三重峰和一组四重峰,强度为3:2,其质谱的基峰为57。试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
22. 4 分 (3522)
3522
化合物A分子式为C5H8O2, 能还原生成正戊烷, 和羟氨作用可生成二肟, 能发生碘仿反应和Tollens反应, 试推测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23. 4 分 (3523)
3523
一个有旋光性的烯烃A(C6H12), 催化加氢后生成无旋光性的烷烃B(C6H14),试推测A,B的结构。
24. 4 分 (3524)
3524
化合物A,B 分子式都为C6H10, 且都具有旋光性, 但A可以和银氨溶液作用, B则不能,试推测A,B的可能结构。
25. 6 分 (3525)
3525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9)
——中考化学实验题
中考化学实验题
化学(chemistry)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实质是自然界中原来不存在的分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化学实验题,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
(1)先打开K1,关闭K2和K3,从长颈漏斗向A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2)然后关闭K1和K3,打开K2,将胶头滴管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中。稍后打开K3,此时装置C和D中的现象分别是,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在(2)实验过程中没有关闭K1,其它操作相同,则装置B的现象不同点
2、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产生了兴趣。同学们决定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该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和水蒸气。
【查阅资料】
a、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b、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c、氢气、一氧化碳均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并进行了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1)装置A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装置C和D中的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
(3)同学们通过观察装置E、F中的现象后,证明了混合气中含有氢气。为了证明第四种气体的存在,
装置G中的药品、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经过讨论,同学们将上图中装置C~H进行了简化,改进后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3)干燥管中碱石灰的作用为。
(4)同学们为了验证通过干燥管后气体的成分,继续进行的实验为:
3、已知木炭粉(假设木炭粉中不含杂质)和氧化铁粉末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某兴趣小组对该反应展开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将CO通入氯化钯溶液中,会出现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⑴探究反应中产生气体的成分
称取9、0g氧化铁和1、2g木炭粉,混合均匀后进行实验。打开止水夹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关闭a。再对木炭粉和氧化铁粉末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钯溶液中出现黑色固体。
木炭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一定生成了气体;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前通一段时间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1:只含有铁;
猜想2:含有铁和木炭;
猜想3:含有;
猜想4:含有铁、木炭和氧化铁。
【实验验证】
小组同学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6.6g,将剩余固体置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且有大量气泡出现,猜想不成立的是,剩余固体中含有的物质及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原煤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CO2的混合气体。同学们在实验室欲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检验生成的气体,准备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其他仪器用品略)。
ABCDE
澄清氢氧化氯化钯
石灰水钠溶液溶液
(1)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上述装置组合后还有明显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达到实验目的,将上述装置组合后进行实验,其接口顺序为:混合气体___。(填“a~h”接口序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5、化学实验小组同学从家中带来5包白色固体物质,分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探究活动。
(1)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②碳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能共存。
③碳酸钠溶液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2)实验探究:同学们从5包白色固体物质中任取3包混合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3)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上述实验探究过程,进行了全面反思。
老师指出:步骤②的上层氢液中只含有一种碳酸盐。为进一步确定步骤②中的成分,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反思:通过上面实验,混合后的白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之一。某班同学分成两个小组,利用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过程。
(1)第一小组同学的实验:
(2)第二小组同学的实验:
7、做完“铁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后,小名同学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于是他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问题1】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有没有铁呢?
(1)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是Fe3O4和Fe2O3两种(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2)铁的氧化物均能溶于酸的溶液。【实验探究】
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装入试管,加入_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铁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还含有铁。
【问题2】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1)Fe3O4和Fe2O3的分解温度、铁的熔点见表:(2)Fe2O3高温时分解成Fe3O4。
【理论探讨】
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里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应在_________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_________已分解,所以铁在氧气里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实验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些食品包装盒的透明盖内放有黑色的FeO粉末,若粉末的颜色_________,就说明包装盒
破损进气,这样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3)下列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FeO B、Fe2O3 C、Fe3O4
8、下图所示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后,A、B、C、D、E中均可
观察到明显现象。
化学性质的定义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扩展10)
——化学的本质部分知识点
化学的本质部分知识点
在*凡的学习生活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识点是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的本质部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不同有机物的化学本质:
1、动物激素
(1)固醇类激素:性激素(雌、雄激素,孕激素)等
(2)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3)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下丘脑、垂体、胸腺、胰岛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促XX激素**激素、促XX激素、生长激素、胸腺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等)
注意:蛋白质、多肽类激素只能注射;但固醇类、氨基酸衍生物类激素不仅能注射,也能口服。
2、植物激素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素、乙烯(C2H4)、脱落酸,这些激素化学本质都不是蛋白质
3、色素
如叶绿素(为镁卟啉化合物)、类胡萝卜素等,此类色素化学本质也不是蛋白质
4、神经递质
一般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主要种类有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
这些神经递质化学本质也不是蛋白质。
5、酶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现阶段你能说得出名字的酶基本都是蛋白质)
6、免疫相关物质
抗原:多数抗原是蛋白质,有些大分子多糖也可能成为抗原;
过敏原:可以是大分子蛋白质(如鱼等),有些是小分子物质(如青霉素); 抗体:球蛋白;
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等):糖蛋白。
7、载体
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载体:质粒——环状DNA、病毒
参与物质跨膜运输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8、受体
糖蛋白
9、细胞壁成分
(1)植物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本质为多糖)
(2)原核生物(例如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短肽与多糖)
(3)真菌细胞壁:几丁质(壳多糖)
扩展:化学知识点总结
①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气体 检验方法
氢气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氧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氯气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氯化氢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二氧化硫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硫化氢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氨气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二氧化氮 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一氧化氮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一氧化碳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②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 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 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 Fe3+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铜生成。
③ 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 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