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5篇

第一篇: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行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息消遣的首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正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应成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景区不计其数,因而在景区的建设上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在节假日时期尤为突出,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景区的安全措施不完善,使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最后,景区的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旅游发展。

2、旅游产品创新不够。

中国旅游产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旅游产品依旧是观光型产品与度假型产品占主流。各个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没有代表景区特色的产品。

3、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旅游生态环境的退化,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加上我国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旅游景点在规划之时就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环保设施的配套开发,而环境保护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导致严重的旅游污染问题。

4、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不平衡主要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力度不够;没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东部地区资源紧张但发展太快以至于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5、旅游企业竞争力依旧低下。

特别旅行社的发展存在小、散、弱、差等问题。竞争手段单一,过度竞争现象严重。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各类旅行社有8 993家,其中国内旅行社就有7 726家,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效益好的旅行社所占比例较小,普遍存在着无序和恶意竞争的现象。不仅使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而且造成旅游产品内容“缩水”,质量下降,游客数量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旅游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

6、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中国旅游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旅行社、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导游人员违规违法经营,任意削价无序竞争,欺客宰客,既侵害了旅游者的权益,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旅游发展出现问题的原因

1、行业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由于各级旅游局管理体制正在改革之中。旧的管理机制已经解体,新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旅游市场管理出现不少职能空位。如旅游业联合促销、旅游业市场研究和战略规划、区域旅游管理、旅游生态环保等等重要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2、资金匮乏。

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在西部比较突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多数属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因而,很多地区甚至无力进行资源普查和科学规划,导致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形式单一,档次低下,局部地区在盲目开发过程中也出现遍地开花和重复建设的现象。

3、国民的综合素质不高。

在一些大型景点,游客随手丢弃垃圾,在古迹上乱涂乱画等现象不绝如缕给景区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便。这是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的表现

4、旅游行业监管不严。

旅游行业自律组织残缺不全,很多旅游协会是徒有其名,不但行业服务的意识差,而且很多行业协会并未建立正常的人员录用、考核机制,缺乏专业人员,导致旅游行业协会自身的人才和组织建设上也和当前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影响到协会服务质量。

三、应对措施

1、加强旅游立法,完善旅游业的产业政策。

制定和完善旅游业发展的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促进旅游业市场的有效竞争、规模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布局合理化。同时,还要形成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等财税支持政策。

2、积极开发我国的旅游产品。

积极的开发专项型旅游产品,着重完善观光型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产品由单一纵向型向综合横向型产品的转变,同时开发多档次转项产品和旅游特殊产品,使我国旅游产品更加适应国际旅游市场的要求。

3、发挥旅行社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对旅行社市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控制,使旅行社的发展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制定旅行社发展规划,努力建成水平基础上的垂直分工体系,帮助旅行社尽快实行品牌化和网络化经营、促成旅行社在旅游产业中发挥集群效应。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应坚持属地化、企业化 ,企业和景区景点必须把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抓起来, 省市旅游局要加强对导游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使导游和旅游团队的经营行为在企业和有关部门监督下进行。

4、加强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跨入 21 世纪的共同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谋求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兼顾人类长期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前提下 ,合理配置资源,使旅游业与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习俗等方面保持和谐的关系。旅游业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优势产业之一 ,新一轮的全方位对外开放,对旅游业的发展会产生有利的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促进中国旅游业向着生态、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5、加强我国的旅游营销。

(一)加强对外旅游宣传力度。目前我国旅游业对外宣传尽管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总体上宣传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大多出于初级阶段,即旅行社在报纸、电台等媒体做广告,坐等客人上门报名。我国必须采取主动的促销方式,利用品牌营销、整合传播、顾客关系管理等现代营销方法和手段,诱导潜在游客到我国旅游的欲望。

(二)树立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政府可以通过财政预算直接对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策划,引导旅游企业、当地居民和各界媒体关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完善城市的旅游功能,不断提升城市旅游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6、规范旅游监管。

对旅游行业协会的监管职能合理分配。旅游管理部门应明确下放一定权力给行业部门,对于社会性监管职能,比如旅游业环境监管、星级评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等职能完全可以下放给行业协会去完成,有实权的行业协会才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可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发挥桥梁纽带的功能。

第二篇: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关于我国旅游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建议

傅勇林发表于2006-3-12 16:25:00

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近年来伴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而有了长足的发展。2004年,全国旅游总收入达684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GDP的5.02%,我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00多万人次,位居世界第4位;国内旅游人数达11亿人次;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市场。与此同时,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也更加显著。2003年,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649万,间接从业人员3244万,从业总人数为3893万,占全国就业总数的5.2%;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交通、能源、通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全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为此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旅游管理体制混乱

旅游行业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各自为阵的现象较为突出。涉及到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中,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只能管理旅行社及星级宾馆饭店,餐饮主要由卫生部门管理,旅游运输主要由交通部门管理,景区(点)的管理部门有文化、园林、建设等部门,购物场所的管理则涉及到工商、质监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造成旅游要素难以整合,整体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和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的旅游业迄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旅游基本法,现有的法规在实际应用中,也还存在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的方面。一是实用性不强,不够具体,如: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及其赔付标准等问题没有明确的表述,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操作依据;二是实用范围较窄,如: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航空、旅游景区(点)、酒店、餐厅等出现的许多问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三是制约力度较小,如:在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航空、道路交通、宗教、文物古迹、景区(点)等方面的问题,无法依据现有的旅游法规来实施管理。

(三)旅游从业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素质旅游人才匮乏,不能满足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仅以我国内地的导游人员为例,目前经过严格考试获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仅8万多名,高级导游只有几百名,特级导游更少。同时,由于一些新兴旅游产业如工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的迅速崛起,对专门旅游人才的需求加大,而这些新领域的从业人员大多数属转岗型,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接待讲解工作不是很规范。旅游从业队伍的这种状况与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局面很不相称,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资源开发较缓慢,一些地方满足于“老天爷”、“老祖宗”留下的固有资源,对旅游资源尤其是资源文化内涵缺乏深层次挖掘和包装,旅游产品单

一、老化,缺少一批文化品味高、参与性强、吸引力大的拳头产品。市场上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休闲娱乐项目发展滞后。同时,旅游产品的雷同,造成了大量旅游资源的浪费,如全国人造主题公园的雷同造成70%的主题公园亏损。

(五)旅游资源尚缺乏区域联动机制

各地旅游资源共享程度还较低,优势互补力度不大,没有建立联手打造黄金旅游线路、联合宣传促销、统一整治市场的联动机制,各省、市、州大旅游、大市场互动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六)旅游消费品品种单调,质量不高

各景区景点所提供的旅游购物品缺乏特色,大面积雷同,独特性和纪念性不足,难以吸引游客购买,不能引导旅游消费,创收能力低。

建议:根据专题调研结果,经过认真研究,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行旅游与资源一体化管理体制

建议各地根据本地旅游景点(区)、文物保护单位、旅店、旅游购物、旅游餐厅等旅游资源管理实际,探索设置旅游行业与资源一体化管理的旅游管理机构,整合旅游产业要素,形成发展合力。

(二)建立健全旅游法规,加强旅游业法律法规建设

一是应加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统一协调各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二是应尽快修改“老化”的法律和法规。

三是应抓紧进行旅游专门法的立法工作,建立体系完备的涵盖旅游业主要领域的部门法,如《旅行社法》、《饭店法》、《导游法》、《景点景区管理法》等。

(三)加强执法监督,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应加强旅游业管理,实行旅游合同价格透明制,规范旅游广告宣传,重点查处驾驶员、导游、私拿回扣、欺客宰客、强制消费等现象,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导游活动和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的“黑导”、“黑社”、“黑店”、“黑车”,净化旅游市场,改善经营秩序,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

(四)加大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加快实现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从接待服务型向专业型的转变,以及旅游从业人员从讲解型、接待型服务向文化型、专业型服务的转变。要从多角度、多层面采取措施,提高导游队伍的综合素质。其一,要通过等级考试改善导游队伍的结构。作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导游等级制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导游参加等级考试,激励和引导导游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其二,通过学历教育提高导游的文化层次。受文化水平的限制,许多导游人员提供的讲解服务达不到游客的期望,有必要在适当时机提高导游入门的门槛,并对在职导游进行学历教育。

(五)加强旅游与会展节庆的互动

旅游会展节庆的举办不仅直接丰富了游客的旅游内容,而更重要的是培育了旅游节庆品牌,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还增强了旅游产品的竞争力。苏州在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去年,苏州举办了第28届世遗会、中国第三届电博会、苏州市旅游节、寒山峙听钟声活动,各旅游区(点)还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旅游节庆活动,如,虎丘庙会、拙政园杜鹃花和荷花展,尚湖牡丹花会,周庄旅游艺术节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创新旅游发展模式

随着旅游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旅游,尤其是SARS过后,人们对健康、生态、休闲型产品的旅游需求逐渐趋强,休闲旅游将是游客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这方面成都市作了很好的尝试。成都市根据城郊不同区位、乡村不同产业特色,提出了全市农家乐区域特色发展规划,并通过区域统筹、规划引导,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如以

郫县友爱乡农科村农家园林为代表的园林型乡村旅游区,以锦江区幸福梅林等为代表的花卉产业型乡村旅游区,以龙泉驿书房村、桃花沟等农家果园为代表的花果观赏型乡村旅游区,以都江堰市青城后山、彭州市银厂沟等自然景区周边农家旅舍为代表的避暑休闲型乡村旅游区,以锦江区江家菜地等为代表的农事体验型乡村旅游区。这些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在为城市居民和游客提供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环境的同时,也使乡村旅游成为成都旅游的特色品牌,值得推广。

(七)开展区域合作和联合促销

全国应形成一种有意识的、共同拓展旅游市场的伙伴关系,借助优势叠加和资源互补,充实旅游活动内容。同时,开展地区整体目的地营销和联合促销。根据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和资源的互补性组成的联合区域,在共同开发国际旅游市场和联合宣传促销时必将产生吸引“合力”,从而强化全国旅游形象并丰富其内涵。比如:共同设计旅游线路,把各方的主要景点串连起来;共同宣传促销,如联合举办促销活动、印制旅游宣传品,在各自的报刊、广播、电视上宣传合作方的旅游产品和企业;允许双方所属旅游社到对方辖区开办分支机构,并取消导游和全陪人员门票限制;取消外地旅游车入城入景点的限制措施;加强在旅游信息、旅游商品研发销售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等;合作各方达成价格协议,或互相给对方的旅游社景区(点)门票、床位价格优惠,相关景区也可实行价格优惠的套票、联票,供游客自愿选购;在共同组成的旅游线上成立游客服务中心,方便专线旅游,交通一体化;实行企业联合经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合股等资产重组,形成地区性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以区域著名旅游品牌为域名的网站,开展数字化宣传、交流、管理、经营;共同培育区域主打产品或名牌产品。最近西南、西北一些省区联合打造的川滇藏香格里拉、川陕三国文化、川黔渝金三角等旅游区,就是很好的尝试。

(八)加快以地方特色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

建立旅游商品开发专项资金,促进传统工艺品的研究和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性、纪念性、经济性、便携性的旅游商品。

第三篇: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敦煌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敦煌市委、市政府提出旅游立市战略,紧紧围绕“展示魅力敦煌、建设艺术之都”的发展目标,把发展旅游经济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使得敦煌旅游业发展逐步壮大,但目前旅游业发展中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就目前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敦煌旅游业发展现状特点

1、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敦煌铁路、313线高等级公路建成投用,敦煌机场建成4C级并实现了国际航空口岸临时开放,即将扩建为4D级,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完善了月牙泉、雅丹、阳关、玉门关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旅游业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敦煌市共有宾馆饭店131家,其中星级宾馆37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13家),总床位14800多张、标准床位12135张。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70家,导游1024人。城乡程控电话、数字电视入户率均达到95%以上,宽带网络覆盖敦煌市所有乡镇村组,为敦煌市旅游业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宽。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先后在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北京、天津等国内重点旅游客源地城市成功举办了敦煌文化艺术展和旅游推介会,相继与日本日光市、镰仓市、臼杵市和韩国南海郡缔结为友好城市。组团参加了一系列文化旅游博览会和交易会,成功举办了中国敦煌飞天国际文化旅游节、中国敦煌葡萄节暨国际服饰模特艺术节等重大节会,出版发行了一批外宣精品,协助拍摄了《敦煌》等多部影视佳作,加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宣传展示了敦煌形象,不断拓宽了国内外客源市场。

3、旅游产品不断丰富。初步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和“石窟艺术”、“古关古城”、“大漠奇观”三大旅游品牌,先后推出了一日游、两日游、三日游等7个旅游线路,同时,积极加强与丝路沿线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营销合作,整合旅游资源,联合推出了丝路文化游、古关古城游、民族风情游、大漠探险游、度假休闲游、宗教艺术游等一批精品旅游线路,有力地提升了区域旅游整体效应。研发生产工艺骆驼、夜光杯、铜雕、蜡染等旅游商品12大类3000余种,书画、古玩、奇石等特色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建成酒吧、网吧、健身房等各类不同层次的文化娱乐场馆130多个,特别是建成敦煌大剧院并实现了大型杂技剧《敦煌神女》在旅游旺季成功商演,极大地满足了来敦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

4、旅游竞争力明显增强。旅游业作为敦煌市支柱产业的地位逐步形成,敦煌市先后荣获“感动世界品牌城市”、“国家旅游名片城市”、“市民最满意城市”、“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国家精品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十强景区”。

二、敦煌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1、旅游开发的投资主体相对单一。敦煌旅游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旅游开发上,“政府主财”、“政府主干”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对所有权和管理权、开发权与经营权分离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采用的较少。

2、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从客观上讲,旅游行业存在条块分隔、多头管理的现象,如:莫高窟景区由敦煌研究院独立行使管理权,阳关、玉门关由市文化局、博物馆等单位进行管理,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由发展计划局、国土资源局等共同参与管理;从主观上看,部门之间还存在相互掣肘的问题,缺乏一种统筹、协调的运作机制。

3、交通通达能力不畅。从航空运输来看,4C级机场虽已建成投运,国内航班也增加到了10个左右,但是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之间的航线开通的较少;建立敦煌国际航空港、开通国际直飞航班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制约了海外客源市场的拓展。从铁路运输来看,敦煌铁路虽已开工建设,但在近期内很难解决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从公路运输来看,敦煌境内还没有高等级公路,313线改造工程已全线开工,相当一部分游客绕道柳园进出敦煌,游客“难进难出”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4、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主要表现为景区内供游客参与的活动项目少,游客参观莫高窟景区,从进到出大约需要1.5—2个小时,基本没有参与性的活动项目;新开发的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游客乘车跋涉近200公里,到了景区仍然是乘车“巡视”一圈便返回。由于这些精品景点不能有效滞留游客,从而使游客在敦煌的滞留时间较短,影响了旅游业整体效益。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部分景区的通讯设施、污水处理系统、外币兑换、景点简介等亟需加强或改善。

5、旅游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敦煌市现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22家,国内旅游定点饭店12家,其他宾馆、饭店、招待所100多家,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4家,经营国内业务的旅行社19家,涉外宾馆商店14家,各类旅游接待车辆200多辆,出租车1400多辆。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分散、各自为阵的现象,没有形成规范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缺乏抗击市场风险的整体能力。

三、旅游业发展思路对策

1、要注重规模化经营,靠规模增强整体竞争力。要打破地域、行业上的界限,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逐步把有实力的宾馆、饭店和旅行社企业联合起来,组建1—2个能够抗击市场风险的大型旅游集团公司,集中解决好吃、住、行、游、购、娱等基本问题,真正打造具有敦煌特色的“旅游航母”。并与全国各大旅游景点、旅行社、机场、车站等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以敦煌为核心的西北旅游网络,开展网上购票、网上订房、网上组团等业务,把经营活动向周边县市、周边省区以及相关行业延伸,进一步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尤其要重点扶持旅行社的发展。按照“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争取在今后1—2年内,敦煌市旅行社总数发展到25家以上,到2023年敦煌市旅行社总数达到30家以上,其中经营国际业务的旅行社要达到6家以上,并尽可能地允许更多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同时,要理顺旅游接待体制,逐步把党政部门的一部分公务接待交由旅行社承担,加快培育旅行社企业。

2、注重发展特色旅游,靠特色开拓客源市场。敦煌旅游的客源市场已形成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出境市场互补互促、共同发展的格局,总体特征是国内市场份额大于海外市场,出境市场尚在起步阶段,其结构比例为87.8%:12%:0.2%。从海外客源市场分析,以韩国、日本为主的东亚市场和以港、澳、台为主的南亚华人已占到敦煌市海外游客总量的77%以上;东南亚市场、美洲市场、欧洲市场、大洋洲市场的游客仅占敦煌市海外游客总量的22%左右,但这些市场的潜力很大,是今后宣传促销和开发的重点。从国内客源市场分析,周边的新疆、本省以及经济发达的沪、京、粤地区是目前敦煌市国内客源的集中地。从发展趋势来看,沿海地区是敦煌市旅游业发展最主要的客源市场。今后,除了以敦煌独特的历史文化作包装,大力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特色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服务以外,还要注重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制定不同的旅游营销策略。

3、注重服务设施建设,靠服务提升旅游形象。在硬件建设上,要进一步加快敦煌铁路建设,积极争取建设敦煌国际航空港,开通日本、韩国等国际直飞航班,积极配合完成313线改造工程,改善敦煌旅游的交通条件;要进一步提高餐饮、娱乐、购物、邮政、电信等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为旅游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在软件建设上,要尽快建立敦煌旅游发展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发展旅游提供决策服务;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营造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四篇:谈谈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专题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 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 , 知名度较高,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地,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温冷点。4、自我服务的散客多,有组织的较少。5、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旅游消费水平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状态 , 逐步向发达国家的旅游消费结构靠拢。2、旅游人数稳步增长,有组织的团体将逐步增多。3、旅行路线由短途到长途发展,人们将不满足家门口的短距离启蒙式旅游,而是向中长途涉足。4、旅游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5、旅游人员构成中自费旅游的人数将逐步增加,公费旅游仍将占一定比重。6、国内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日趋完善。7、国内旅游向出国旅游延伸,由于边境旅游口岸的增加 , 使边境旅游日益成为焦点。8、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业起步基础差,水平低,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制约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旅游业与国际旅游业的地位摆不正。2、对国内旅游业的认识存在不少 “ 误区 ”,如自费和公费的纠缠不休。3、旅游法规不健全 , 经营秩序混乱。4、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和服务设施跟不上国内旅游业发展的步伐。(1)交通瓶颈的制约:我国交通超负荷运载。(2)旅游景点缺乏规划:我国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但是旅游项目开发缺乏创新性。(3)其它问题:有关国内旅游的饮食业,饭店比重太小 , 我国饭店建设片面追求高档,以致形成 “ 高中低 ” 倒金字塔型。

5、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利用的不合理。

6、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使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经营国内旅游的旅行社发展速度过慢;针对国内旅游市场的旅游人才匮乏,教育落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国内旅游业真正向效益质量型过渡,采取以下对策: 1、进一步认识国内旅游业的地位,树立 “ 大旅游 ” 观念。国内旅游业是整个旅游业的基础,旅游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内旅游业的特点,从食宿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加以统筹规划,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步伐,满足国内旅游市场的需求。2、充分利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由于国内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园林、商业、文化等部门,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国内旅游业服务,国家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1)经济上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制定优质优价,特质特价,大众低价,竞争保护价的内容。一是调节淡旺季差价;二是对温冷线实行中档价格,对旅游服务配套优越的城市实行高档价;三是对于特殊吸引力,骑种旅游项目及线路,有限的客源容量的资源,一律实行垄断价格。(2)利用法律手段 , 打击不法经营,维护旅游者的正当权益。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国内旅游业的管理,改善国内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国内旅游业健康发展。(3)利用行政手段,制定有关的产业政策,指导国内旅游业协调适度发展。引导投资的正确投向,使旅游设施高中档比例协调,物质设施和精神设施比例要适中。3、正确认识公费旅游,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1)企事业单位的业务旅游,如参加订货会,展销会,采购生产资料过程中的旅游以及对客户的旅游服务 , 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应属于计人成本旅游。

第五篇: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

豪迈的西北风情;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公布了99个国家级历史

文化古城,长城、故宫、颐和园等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我国还是一个

拥有多个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习俗和风情很容易使人产生很强烈的向往之

情。所有这些,都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不过,我国旅游

业发展的起步较晚,真正的发展应该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这20年里,我国的旅游业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无论是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还是旅游在世界旅游市场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2000年我国接待入境过

夜旅游人数达 3122.8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则达到162.24亿美元,国际排名

分别为第5和第7。在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面,我国的自然风光资源和社会历史

文化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开发,尤其是我国的中西部,众多的自然资源还没有向

游客揭开神秘的面纱。随着东部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中西部旅游资源的相继开

发和旅游条件的改善,我国对世界的吸引力将会越来越大。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3年,我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接待旅游人次达1.37亿,同

时也成为世界十大旅游客源国之一,出游人次达1亿。另外,旅游收入在国民生

产总值中的份额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相关程度越来越高,1997年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4.16%,至2023年升至8%,但是,即使到那时,这个比例与世界旅游业总产出占世界GDP总量的10.7%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从这一点来看,我国的旅游业现在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

空间。

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经过了和其他一些国家不同的发

展历程。一般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我国却先发展了入境旅游,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发展了国内

旅游和出境旅游。

(1)入境旅游入境旅游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旅游业的重心。近

20年来,中国旅游业供给能力的形成,包括产品体系、住宿和交通设施的建设、产业组织格局和产品促销等都是围绕这一重心或中心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在七十年代末,人们收入水平所限,国内旅游业非常弱小,中国旅游业是依赖着政

府对入境旅游的强行推进 才发展起来的。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

个阶段:

1、1980─1990年,高速增长阶段。

中国入境旅游的收入大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主要来自于港澳同胞在大

陆的探亲、贸易和投资性的商务旅游。1989年的政治**造成了入境旅游出现

暂时性的17%的收入滑坡,但到1990年,入境旅游已基本恢复到此前的水平。

2、1990-1997年,加速增长阶段。

从入境人数来看,同期从2700余万人增加到5700余万人,增长幅度达

110%以上,其中外国人从170多万增加到700余万,同时人均花费也有一定的增长。这一阶段是中国入境旅游增长最快的时期。

3、缓慢增长阶段。

从1998年开始,入境旅游进入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

业仍将持续发展,但是其速度有所减慢。

经过这几个阶段的快速发展,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获得了极大的提

高。2000年,中国旅游业创汇162.3亿美元,是1978年的近62倍,年均增长 20.6%,大大超过同期世界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1978-1998年间年均增长9.8%),也超过了同期我国GDP和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在各种高速发展的行业中名列前茅。从2000年的国际旅游收入和过夜旅游人数来看,我国的国际排名分别为第5和第7,这说明,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已经进入了世界旅游业的前列。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旅游景点的开发、相关旅游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以及服务意识、营销水平的提高,未来我国的入境旅游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据估计,到 2023年,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将达到6400-7100万人次,比2000年增加17-29%,国际旅游收入将达到380-430亿美元,收入将比 2000年至少番一番。由此可见,我国未来的入境旅游还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2)国内旅游80年代前期,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居民所

拥有的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多,人们的旅游愿望被激发出来,国内旅游开始发展起来。至90年代后期,国内旅游便呈高速增长之势,现在发展势头渐渐趋于平缓(见图3-3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已达7.44亿人次,回笼货币数达3175.5亿元。国内旅游业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不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经济增长点,也已经成了许多地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但促进了资源综合利用和区域经济开发,带动了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中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坚实基础。

在目前,我国的国内旅游已经超过国际旅游,和国际旅游一起,成为我国旅

游业并重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我国国际旅游业创收折合人民币1330亿元,同期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3175亿元,国际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的比为1:

2.38。另外,从国际一般情况看,国际旅游业与国内旅游业的比为1:9。按此计算,我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应为11970亿元,目前我们对这一大市场仅仅开发了1/4,国内旅游潜力还有发挥的空间。

(3)出境旅游出境旅游包含三大块:出国旅游,港澳游和边境游。

我国的出国旅游以香港探亲游为起点。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海南三省组织开展香港游,开创了中国有组织出境旅游之先河。1984年,国务院批准开放内地居民赴港澳地区的探亲游,港澳游的发展为我国居民的出境旅游奠定了基础。1997年3月,经国务院批复,国家旅游局、公安部联合发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并于1997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国家正式开办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则是在1987年,以我国首先开放辽宁丹东-朝鲜新义洲一日游为开端。现在,有的边境旅游线路已经延伸到旅游目的地国家的首都,已接近于出境旅游。

至于我国的出境旅游,一经开办,发展的势头就特别迅猛。未来,随着我国

居民收入的增加、带薪假期的兴起、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达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出境旅游将成大势所趋,在未来极具有发展潜力。国际旅游组织预测在2023年以前,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达1个亿。出境旅游使我国成为一个新兴的客源国。

这将会改变我国长期以来在国际客源市场上的被动局面。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已经成长为我国旅游业的重点。在未来,国际旅游仍具有相当的增长空间,这种增长幅度相比较于以前,会有所减慢,但仍比较快速。总之,随着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旅游热的兴起,中国的旅游业将会延续以前的增长势头,成长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开始由旅游弱国转变成旅游

大国,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国际旅游,我国旅游业在国际旅游中的地位都得到了提高。到2000年底,我国国际旅游收入达到了162.3亿美元,占世界第7位,国内旅游收入则达到了3175.5亿元人民币,接待国外游客人数则排名世界第5位。我国的旅游业已经成长为世界旅游业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我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一向划分为这样四个部分,外国人、华侨、港澳同胞

和台湾同胞。其中,港澳同胞的数量在整个入境旅游客源中占据绝对重要的比例,达80%以上,其次就是外国游客,华侨和台湾游客只占较小的部分。虽然港澳同胞是入境旅游人数中最多的一部分,但据研究表明,港澳游客的总花费与人数规模远远小于外国游客;台湾同胞虽然人数较少,但人均消费却最高,其次是华侨,然后才是外国人,港澳同胞最低。港澳台同胞的入境旅游主要以探亲为主要目的,而且旅游时间较短。所以,我国的入境旅游消费还主要集中在探亲旅游。1988年以后,我国的入境旅游客源在结构上发生了一点变化,港澳游客所占比例在外国入境游客增加的情况下逐年下降,1989年以后,外国游客的数量增长更是突飞猛进,1997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人数有所下降,但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融入世界步伐的加快,外国游客的数量可望有较大的增长。

四、我国旅游市场的区域分析

由于经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地的旅游业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

区、北京、上海等比较发达,其余地区的旅游业相对较弱。我国的旅游市场除了存在着“东强西弱”的传统市场格局以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三大创汇地区的地位日趋下降北京、上海和广东,历来是我国的三

大创汇基地,不过,他们的这种地位正在降低。1990年,这三大创汇基地的旅游创汇之和占我国同年旅游创汇总额的72.2%,1995年下降为 63%,1999则为50.6%。

2、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在我国旅游创汇中的作用不断增强1999年,西部

12个省区的旅游额占全国旅游业创汇总额的 9.63% 分别比1990年和1995年提高了1.1%和0.7%。其中,云南省的上升幅度最大,同1990年相比,云南省旅游创汇占全国的比重提高了1.7%。

3、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热点地

区1999年,三个地区的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接待的国内旅游人数接近占全国国内旅游总人数60%,上海、广东、北京、江苏这四个省份是我国目前国内旅游消费的热点省市,其国内旅游年收入占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0%以上。

4、城乡差别1994-1999年,我国的城乡居民出游人次增长率均保持在6%以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年均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年均增长率为 6.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由于经济水平的不同以及生活方式的差异,我国的城乡之间的旅游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在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多,但是在出游人数上,农村出游人次基

本上与城镇居民出游人次呈现3:2的比例。但是,这几年,我国的农民出游也形成规模,农村居民的消费增长速度高于城镇居民。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无论从总量还是从人均旅游消费增长情况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可以从上面看出,我国的农村居民出游消费增长远远高于城镇居民。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多,但是,农村居民由于收入和生活方式、旅游意识的差别,农村旅游市场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市场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增长空间。应该说,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将会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

五、旅游收入构成分析

旅游业是“行、游、食、购、娱、住”的综合体,其中,交通、旅行社和饭

店是旅游业收入的三大来源。这三个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对这些行业的提升有所帮助。近年来,交通运输业日益成为旅游收入的重要支柱,民航尤为突出。

六、国内旅游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迎来的机遇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变化,提供了机遇旅游需求

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和可支配时间增加到一定水平,并保持着不断地增长的时候,再加上配套的基本设施也已经基本齐全,旅游业就会快速发展起来。目前,经过20年的经济建设,我国各方面的条件为我国旅游业的成长创造了条件,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

经济的持续发展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旅游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大众出游的前提是可支配收入的提高,GDP的不断增长使人们具备了出游的经济基础。目前我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稳定增长时期,据统计数据表明,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0美元时,旅游业将会出现排浪式的发展。我国有些城市已经超过了800美元,从国外的旅游业发展进程来看,这正是旅游消费急剧膨胀的时期,但我国居民今年的出游率和旅游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比起一些旅游发达国家来说,还有差距。因此,我国的旅游业发展空间将非常巨大。旅游产业是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被确定为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采取很多扶持措施促进其发展,旅游业总体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

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将为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基础条件。国

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使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为旅游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西部诸省为发展内部经济都把发展旅游行业作为本省的支柱行业或重点行业,这将极大促进该行业的发展。

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各个行业将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优化中国的旅游环境。面临着加入WTO后国际剧烈的竞争环境,我国旅游业将会吸引更多的客源和管理技术,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虽然说,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外,我国都拥有了一

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各方面还不完善,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我国旅游业面临着严峻的结构调整。

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服务业,旅游业以前受到的国家保护必将逐步放开,不久以后,国内旅游企业将和世界级的国外旅行商站在一起,在同样的条件下竞

争,这种威胁已经迫在眉睫。我国旅游业象我国许多其他产业一样,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旅游产品、宾馆饭店、以及旅行社的结构化调整势在必行。目前我国旅游市场中以观光旅游为主的中低档产品占据绝对比重,为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要求旅游企业丰富旅游产品的结构品种、不断开发旅游新产品,形成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主题旅游等品种以及高、中、档旅游产品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的宾馆饭店呈现结构性过剩现象。具体表现在:地域结构和档次结构不平衡,饭店提供的产品雷同,无法适应个性化旅游者的需要。因此,我国宾馆饭店业需要在进行总量控制的同时,还需要调整地域和档次结构,并根据市场细分定位不同的类型,饭店单体将发展为从大而全到小而专以及各种特色酒店的平衡结构另外,我国旅行社业现状比较混乱:规模较小、各个地方不均衡、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这些都是我国目前旅行社的真实写照。有关专家认为,旅行社的行业结构应形成“集团化大型旅行社-专业化中型旅行社-网络化小型旅行社”的金字塔型结构。大集团作为市场主导力量,绝大多数小型旅行社作为其网络结点,其中再由专业化的中型旅行社加以补充,这应当是旅行社行业发展的合理描述。

还有,我国地域和部门的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是全行业合纵联横的一大

阻碍。综合性、一体化经营将成为我国旅游企业最终的发展趋势。面临着加入WTO后国际旅游业巨头的挑战,我国的宾馆酒店、旅行社、景点以及航空业等需要进行战略性的重组和调整,发展为大型综合性旅游集团,降低成本,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才能更有效地抵御这种压力和挑战。

除此以外,我国一些地区的基础建设还比较差,景点开发比较落后;法律条

文还不够完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国际水准的管理人才等等。这些都是我国急需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2、竞争状况加剧中国加入WTO,将会很快面临国际旅游业巨头们强有

力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的居民将可以进入更多的国家去旅游,这将导致国内出境旅游大幅增加,从而可能会使中国旅游业受到冲击。另外,东南亚国家竞争能力也较以前有所增强。随着中国的开放,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达,出境旅游的方便,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原来具有的优良服务和旅游经济意识,廉价的地面交

通和航空运输业,特有的异国风情和文化都将对中国旅游业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发展前景和趋势根据统计表明,当一国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表

明已进入旅游发展的排浪式消费阶段。到2000年年底,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800美元,有的城市如上海、深圳已经远远超过这一标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分别降至40%和50%左右。我国的旅游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大约在2023年,中国的旅游业将进入旅游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出境旅游阶段;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整个东亚及亚太地区接待旅游者人数将达4.38亿,其中将有不少于1.37亿的国际旅游者将到中国旅游,也就是说,中国至少在这一区域市场中占到 31%。另外,他们还预测,届时出国旅游的中国人也可能高达1亿人。

结论:我国旅游业经过了前面20年的高速发展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在这20年里,我国旅游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产业结构不完善;区域发展不平衡、法规不健全,旅游景点的开发手段落后、保护不善;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但我国的旅游业毕竟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和提高。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将会促进我国中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WTO的加入将会给我国的旅游业带来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再加上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的旅游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