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复习提纲(精选5篇)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自学;精讲;解疑
一、自学
自学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认真阅读教材。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项基本功。不少学生在学习历史课程时,不注意认真阅读教材,只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有些“差生”甚至从来也未认真阅读过教材各章节。因此,在组织自学时,首先必须向学生反复强调认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时必须注意:
1.精读与粗读结合
在掌握了基本论点、抓住了要点的情况下可以粗读。至于精读,那是相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而言。
2.读思结合
即不光“眼到”还要“心到”。学习历史同学习其他课程一样,光读不思,不动脑筋,等于没读。不论是粗读或是细读,都必须开动脑筋这个机器,边读、边运用大脑进行一系列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多项加工活动。
3.读写结合
自学应当体现出一个“练”字,而让学生都动起手来,正是培养学生历史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基本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可让学生先进行接触,并在书中作上标记。如遇名词解释、问答之类练习,在其现有水平基础之上,结合教材,恰当地组织书面语言,力求解决那些能够解决的问题。
第二,列制简明提纲。历史知识同其他知识一样,都有其系统性。列制简明提纲是体现历史知识基本结构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但能获取完整的、系统化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帮助记忆。
怎样列制简明提纲呢?
一是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就此列制提纲。
二是让学生围绕各章节下的子目自己动手。各子目(黑体字标题)一般是教材依据史实说明的中心论点,紧扣这些中心,所列提纲就不会只反映出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
三是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习题列提纲。各习题一般反映了该章节的重点、难点。习题列提纲同第一种方法相同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的学习,带有明显的解决问题的性质,任务明确,效果较好。列制提纲必须注意既要知识全面完整,要点不漏,又要简明扼要,即文字精炼,少说废话,还要注意把握好时间和速度。
做好这些的关键在于通过不断锻炼,使学生善于提练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并恰当地将历史概念、历史知识嵌进、挂在提纲上。课后,学生可以通过回忆提纲,重新在大脑中形成鲜明而牢固的历史知识的完整结构,搭牢“房子”的架子。
第三,思考积累问题。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的起点是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教材、列制提纲的活动中, 学生通过一系列观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紧张的脑力劳动,有些问题他们凭现有水平已能独立解决,也还有些问题仍不能解决,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解决这样的矛盾,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学生自学时,如有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可随手在书上作上“?”或其他标记,留待后面解释。自学十五至十八分钟比较适合。时间太短,很难保证自学质量,但考虑到后两段教学,自学时间不可能太长。
二、精讲
精讲,即用约十七至二十分钟的时间讲授历史教材中的精华部分,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采,干头万绪。不是历史教材中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要照本宣科地搬给学生。历史课中的精讲,是在吃透教学大纲的前提下的厚积薄发,把最基本的要点,最概括的内容,最有条理的线索,最准确的概念交给学生。当然,结合实际,授课时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也是必要的。
精讲的关键是突出重点。如讲授“十七至十八世纪的俄国”一章时将“勺蛔中捉奴栅俄国的兴起”子目下的彼得一世的改革作为本章的重点,把当时俄国的社会状况,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内容、实质、影响等讲深讲透。“沙皇俄国的侵略扩张”部分的内容头绪多,是本章的难点。在学生已经结合课后习题“列表指出十七至十八世纪俄国在欧洲和亚洲占领的那些地区”,进行了自学的基础上,可以把该部分内容整理成条理的线索:沙俄在北方对瑞典进行了长期战争,占领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和沿岸地区;南下夺取黑海出海口和土耳其等国的领土,寻找从中亚到印度的通道;西进兼并波兰;向东侵占西伯利亚大地区,掠夺、奴役当地居民,同时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国内河黑龙江流域。至于俄瑞战争中的纳尔瓦战役、波尔塔瓦战役、彼得堡的兴建、清军两次雅克萨之战、《尼布楚条约》等历史知识,可分别挂在各自线索上略讲。对于叶特琳娜二世,可补充介绍有关内容。“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为什么能在十八世纪晚期,成为――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这是一个潜在问题,如有意识地不先讲,解疑时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加以讨论解决,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自然很有意义。
精讲必须注意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贯彻始终。如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彼得一世。精讲也要注意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在讲到十八世纪晚期俄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时,应将“封建农奴制俄国的兴起”的有关内容串起来讲。精讲时,结合教材内容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解题、记忆等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精讲时,还应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直观、运用教材中的地图插图等,增强教学效果。精讲通常可采取设问、自问自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方式。根据历史教材的内容,合乎逻辑地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用“什么?”刺激学生的定向反射,诱发他们进行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活动。
三、解疑
经过自堂、精讲前两段教学活动,学生对于存留的各种问题,迫切希望获得解决。这时教学的主要问题就是解疑。具体说:
1.解决学生所提问题。学生提出问题以后,教师先不忙作答,注意看其他同学的反映。有些问题,其他学生会举手作答,教师应予鼓励和指点。对于某些难题,教师可以稍加点拨,再看谁能回答。同学回答错误、不全面的,仍由他人补充纠正,教师再作简要归纳。总之,尽量让学生唱“主角”,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智能。对于某些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亦应注意方法,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2篇
2023年是广西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第一届高考,也是广西第一次采用全国新课标考纲,即将采用新课标高考试卷。与2023年大纲版考纲相比,今年的考纲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变动。
1命题指导思想
在“三个有利”的原则下,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学科意识、学科思维、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考查。根据考纲要求,历史学科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试内容
(1)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说明细化了考纲的4项12条能力要求,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来认识,主要包含:历史阅读能力,即正确理解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阐释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即正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和观点的能力;历史思辨能力,即运用科学史观和方法思考、阐述、论证问题的能力,其基础是理解能力,核心是思维能力。
(2)考试范围和要求。历史学科依据教育部于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内容来确定考试内容。实施新课改的省份均把3个必修模块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必修模块分值占历史学科总分值的85%以上,选修分值在15%左右。考试范围的知识点以通史体例编写,按古代中国、古代世界、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中国的通史顺序呈现,而不是教材所呈现的专题史。一级目录按必修模块顺序即政治、经济、思想的顺序呈现,二级目录按课标和教材顺序展开,表述方式结合课标和教材,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具体考点按必修内容编排,将选修融入必修之中,选修的考点、选修与必修重合的考点用“”表示。
考试范围共涉及39课、100目左右,其中中国史25课,世界史14课,有课无目的12课,选修融入必修的16目。与2023年新课标考纲相比,今年的考试范围基本不变,但与广西2023年的大纲版考纲相比,则有了很大的不同。
(3)试卷题型与题量。历史学科在第I卷中共有12个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第II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分值为37分和15分。其中,II卷必做题为第40、41小题,选做题由《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4个模块的4道小题(题号分别是45、46、47、48)构成,且四选一。广西在2023年及以前的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大纲卷全国高考历史试卷,主观题部分为第37、39题。
二、近5年来全国课标卷历史试题特点与高频考点分析
近5年来的全国课标卷历史试题彰显了“与课改同行,知识能力结合,重视学科素养,稳步发展,积极创新”的特色。总体上比较平稳,难度适中,背景材料朴实,设问角度新颖。在题型方面,以“新情景”“小切口”方式命题,加强了对考生理解和诠释历史能力的考查。命题以新情景、新材料为背景,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具有开放性和严谨性的显著特点。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发现近5年课标卷历史试题的高频考点:
1西周政治(2023年题24;2023年题24;2023年题24)
2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023年题27、题40;2023年题25;2023年题25、26;2023年题27)
3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2023年题26;2023年题26;2023年题27;2023年题25;2023年题25、26)
4古代西方政治、思想(2023年题28;2023年题27;2023年题34;2023年题26;2023年题32)
5经济政策(2023年题27、30、40;2023年题33、34;2023年题24、26、30、32、33;2023年题31、32、33、35、40;2023年题27、28、31、34、35)
6近代化或现代化(2023年题30、31、40;2023年题27、29、33、34、41;2023年题25、26、30、33、40、41;2023年题26、27、28、29、33、35;2023年题27、28、29、31、33、34、35)
7科技(2023年题40;2023年题35;2023年题40;2023年题28;2023年题40)
8中国古代史(除选择题外,2023、2023、2023、2023四年的第40题均考古代史,2023、2023、2023、2023四年的选修一试题均考古代史)
三、2023年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策略
经过上个学期的第一轮复习,我们已经或者即将进行第二轮复习。一般第二轮复习时间是从2023年1月到2023年4月底,主要任务是在第一轮复习的知识体系基础上重构知识体系、归纳阶段特征,并进行题型训练、综合训练、限时训练。综观考试说明与典型示例题的变化,以及近几年课标卷高考历史试题呈现的新特点与高频考点,笔者对2023年的高三第二轮复习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重新整合教材,做到贯通古今、中外关联
高三复习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在基础知识的研究、整合上做好文章,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角度,决定着考生备考的高度。教师要厘清基础知识的内在关联,将主干找出来,以主干提纲挈领,让学生学会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主干知识推导出知识细节,由知识细节归纳出知识主干,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如此,学生的历史知识便不是背出来的,而是推理出来的,考试时就可以运用自如。要宏观把握知识脉络,备考时就要注重复习必修专题目录结构。专题目录是知识框架,对具体、零碎的知识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考生如能记住知识框架,考试时就能迅速将思维集中于所解答的试题中,尤其是非选择题。复习方法是将教材中每一专题的三级标题均用历史学科语言进行整理,并简单列出主要内容。例如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可整理如下:(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形成。(2)美国1787年宪法。(3)民主政治的扩展: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确立;脆弱的德国民主。
关于教材的整合,有几点建议:(1)要以主题为中心,迁移、调动教材中不同章节以及不同模块的知识内容,打破教材体系。(2)要以课标为中心,参照不同版本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和史学界最新的学术观点。(3)要用学术眼光处理和整合教材。以热点专题日本史复习为例,直接相关的考点有: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中的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现代中国――“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中的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现代世界――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经济全球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的美日争霸、中国问题,“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美日的争夺。间接相关考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维新变法中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时日本交叉进行,迅速实现经济近现代化等;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日本史的复习思路:以学科主干知识为基础、以有现实意义的主题或专题为线索,对基础知识重新整合,通过联系、综合、分析、概括,总结历史发展一般规律,提升历史思维认识,落实三维目标。复习视角探索:角度一,日本的两度崛起及对国际关系的冲击,包括日本两度崛起的原因和启示、中日关系、美日关系;角度二,中日关系的演变。
又如,以文明史观重构近代史,可将知识框架整理成图1、图2。
2立足课堂,夯实基础
(1)立足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课前要“勤”,备课要充分,备资源、备学生、备教法;课堂要“懒”,学生要自主,教师少讲多指导,让学生多说多问;课后要“精”,作业要精练,多使用历年高考真题。
(2)夯实基础。就历史学科基本知识而言,要注意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把握历史发展线索、规律,中观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微观把握历史史实、概念。在此基础上做到抓“点”、串“线”、铺“面”、织“网”。
历史的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纵向联系,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要认识这种联系,必须立足于长时段观察历史长期的发展演变。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化)――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近代的代议制――现代多种类型的民主政治等。二是横向联系,如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影响等。要认识这种联系,必须从历史的整体性出发,观察历史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中国近代的沉沦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殖民扩张是分不开的;中国现代外交政策的形成与世界格局的变化是分不开的。所以在复习时必须有中外历史关联的整体意识。
3提升材料解析能力
近几年高考试题特别注重引入“新材料”“新情景”,创设“新问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相关信息独立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在第二轮复习中要领会课标要求、了解学术动态、搜集核心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围绕课标要求与学术动态组织材料,既能落实课标要求,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学生见的材料多,储备的知识就宽,看问题便不会局限于教材,这对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与应试能力大有好处。
例如,复习“15―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变动”时,可从经济、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方面搜集材料,让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社会变动在方方面面的体现。
经济:
材料一:清张履祥《杨园先生全集》载:(植桑养蚕)“地得叶盛者,亩可养蚕十数筐,少亦四五筐,最下者二三筐;米贱丝贵时,蚕一筐可当一亩之息矣!米甚贵丝贱,尚足与田相准……蚕桑之利,厚于稼穑。”(问题:从材料中解释当地人为何多种桑养蚕?)
材料二:《农政全书》中说:“尝考宋绍兴中,松郡税粮十八万石。今年来九十七万石。……是十倍宋也。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田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繇供百万之赋,三百年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非独松也,苏杭常镇之布帛,嘉湖之丝纩,皆持此女红末业,以上供赋税,下给俯仰。若求诸田亩收,则必不可办。”(问题:如何解释农副业之间的关系?)
思想观念:
第一,儒与贾。“吾不终为儒,以成而祖志也;吾得为良贾,以从而父策也。”“吾欲使汝处乎儒若贾之间”;更有甚者“蒋次公始不得志于儒,中自恨以不能承父属而大吾里。今吾里乃岿然甚壮,贾故自足耳,何儒为?”(问题:商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第二,义利观。材料一:“天理者,天然自有之理也,终欲安排如何,便是人欲。”材料二:“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材料三:“唯天生民有欲,欲不必无,亦不能无,为无欲之说者,惑也。”
第三,本末观。材料一:徽州“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着。”材料二:有人说“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材料三:黄宗羲的工商皆本。
社会生活观:
第一,尚奢侈(或曰高消费)。“今之世风侈靡极矣,贾子所谓月异而岁不同已。……广厦细旃之上,不闻俭朴而闻奢靡,深宫邃密之内,不闻节省而闻浪费。”
第二,对奢靡的评价。“苏郡俗商奢靡,文过其质……蒙圣朝以节俭教天下,大吏三令五申,此风终不可改,而亦正幸其不改也……有千万人之奢华,即有千万人之生理;若欲变千万人之奢华而返于淳,必将使千万人之生理亦几于绝。”
4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训练应关注以下几个原则:
(1)同步。平时的习题训练要以当前的教学内容为主,适当兼顾此前内容,三轮复习的能力培养目标要有系统性、层次性,做到针对实际,适当加压,逐步提高。
(2)精当。即精心选择典型试题,让学生通过训练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科能力。
(3)及时。即及时反馈,发现教学或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学习策略。
(4)规范。即努力实现平时训练考试化,平时考试高考化,时刻注意答题规范,不将对规范的要求拖到最后。
5复习中应突出的重点、热点知识
(1)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人文思想(精神文化应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一致)
(2)选官、监察、吏治及政府执政能力(总理特别强调“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
(3)科技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十报告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经济政策调整(重中之重:政府的纠违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周年大事,如:1953年“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1973年中西经济状况,1992年中国经济转型等)
(5)民主法治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
(6)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关注新史观)
(7)革命抗争探索史(近代走向民主道路途径的多样性,注重国情)
(8)国际关系(关注中俄关系:中俄旅游年;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等)、民族关系、民生观。
6注意培养学生选做题的解题步骤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3篇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和研究者,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全书共21章、99目、200条,近15万字,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新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对于我们把握新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起到了重要的辅导作用,是值得我们细致深入阅读和研究的经典之作。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就对《纲要》的学习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几点体会。
第一,以《纲要》为辅导,全面把握新思想核心要义,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
《纲要》全书自始至终贯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思想主线,主题鲜明,结构脉络清晰,内容全面丰富,并能忠实原文原著、文风生动朴实,彰显了历史、理论与实践三大逻辑的完美结合。全书在绪论部分开宗明义,提出主题,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紧承绪论,第一和第二章从新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入手,分析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彰显了新思想对于时代脉搏的深入把握,进而提出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也是全书内容围绕解答的核心问题。其次,从第三章到第八章,《纲要》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奋斗目标、战略安排、领导力量、根本动力和本质要求依次做了深入阐释,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练总结了其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从第九到十九章,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主要依据,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能力建设以及“一国两制”和大国外交,科学回答了在新时代如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课题。因此,我们只要做到对于《纲要》的主要内容烂熟于心,就能全面把握新思想的核心要义。
第二,以《纲要》为引导,深刻领会新思想理论方法,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
对于新思想的理解和把握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仅要通过学习《纲要》全面把握新思想的核心要义,还需要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做到融会贯通,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研究与运用,总书记主持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11次和第20次集体学习,分别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纲要》中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内容就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立场和观点。《纲要》要明确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用心去体会和挖掘新思想中蕴含的哲学智慧、思维和方法,去领悟伟大理论的思想魅力,去增强自身运用理论方法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三,以《纲要》为指导,传承弘扬新思想实践伟力,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
实践是理论之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于中国当代伟大实践,同时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今和未来实践的精神旗帜。同样,在学习《纲要》的过程中,我们也要传承弘扬新思想蕴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作风,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
其一,将《纲要》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2023年4月,教育部颁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纲要》对新思想的“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凝练和总结,并且在每一章节提出了关键性和重要性的问题进行了阐释讲解,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犹如酷夏解暑、雪中送炭。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都需要认真研读《纲要》全书,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课程教学中。
其二,将《纲要》运用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研究中。新思想还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不断地进行深度研究和阐释,做好理论宣传教育的大众化工作。《纲要》每个章节提出的问题都是新思想科学研究中的具有重要性、代表性和价值性的关键问题,需要每个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琢磨和阐释。如关于“文化建设”这一章节,《纲要》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等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需要结合实际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纲要》为我们理论研究者指明了研究的前沿和方向。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4篇
一、教情学情分析本学期要考全册书的内容,复习时间紧,从元月下旬至期末考试约复习6课时。从每个班平时课堂对个别学生提问及检测情况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进一步提高。二、复习重点及难点:1、第一单元: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金田起义、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2、第二单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第三单元: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长征。4、第四单元: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战胜利。5、第五单元:重庆谈判、三大战役。6、第六、七单元: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魏源与严复的思想。 三、具体措施:1、做好思想工作,切实预防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让学生安下心来认真复习,查找不足之处。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3、组织学生在复习过程做好互查的工作,相互促进。4. 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5. 加大对边缘生及后进生的辅导和检查,以确保他们能巩固好基础知识。对学习自觉性差,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及时督促他们完成任务并随时抽查、提问。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查找教学漏洞,及时弥补不足之处。7、加大个人辅导力度,针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提高。四、期末复习安排:关于期末复习,我主要分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和提升阶段。基础阶段:计划4课时,依据课本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好复习提纲。上课时,先由教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学生根据提纲列出的每一课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记忆。从课本中提炼一些填空题,精选部分选择与判断题进行达标检测,及时反馈,扎实基础。提升阶段:计划2课时,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复习巩固。通过精选材料题及问答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检查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答题规范各方面入手,进行综合性的复习。通过复习,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同时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和应试素质。 在材料题的处理中,以点拨为主,以学生记忆为辅。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记住题,关键的是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既要让学生好好审题,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材料题看起来题目很大,其实答案很简单,所以一定让学生学会审题,学会组织政治语言,拓宽思维,把材料题答完整,答完善。五、期末目标:通过期末复习,使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能达到优秀,基础较差学生争取多一些达到及格,尽能力使历史学科的优秀率和及格率及平均分都有所提高。尽自己努力,使大部分同学更优秀,让全体同学达标合格。
八上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5篇
(一)高考情况
本届高三是大纲版教材的最后一次高考,高考命题必然要保持稳定,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同时,又必然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为后年的新课程高考作些铺垫,实现平稳过渡。
(二)学生情况
学生在分科后虽进行了一年的学习,但整个高二年级是学生最辛苦的一年,学科众多,历史学科课时相对不足,历史教学基本上是易内容,浅训练,散结构。面对选拔性高考,学生普遍性地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知识既不全面又不牢固,知识网络体系凌乱;主干知识模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差;概念混淆不清,张冠李戴;知识时序错乱,先后不分;审题不仔细,遗漏条件;思路不清晰,跳跃太大;表达不完整,挂一漏万;叙述欠准确,错误百出;书写不规范,杂乱无章等,无论知识、能力还是解题技巧都非常欠缺的,这为高三历史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二、明确三轮复习思路
(一)主要目的是夯实基础,形成骨架
第一轮复习时要做的事有很多,面对一大堆复习资料,学生根本不知该如何下手。千头万绪抓根本。什么是根本?那就是基础。近几年高考考查能力的分值增大,但若没有牢固掌握主干知识,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不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历史学科的基本框架、基本技能和技巧不会发生变化。“死去才能活来”。所以,在复习时应帮助学生掌握重要史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基本线索等主干知识,这也是考纲和高考的主要要求。
1.地位:这个阶段的复习是基础,是学生高考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被称为“地毯式”扫描,时间比较长。
2.目标:全面、细致、系统、扎实。
3.策略:紧扣考纲,按教材进行单元复习,适度关注小专题。
(二)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形成网络
第二轮主要是专题复习辅之以热点问题,只有对某一阶段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特征有了全面地认识,才能“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初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专题复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题划分不科学,大而空;
(2)流于重复教学,只将相关知识进行简单整合或概括,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3)过多注重教师讲解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与练脱节;
(4)搞“题海战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
(5)不能正确处理专题资料与课本的关系,“抓了专题丢了课本”。
2.以新的史观统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认识。史观问题首先是认识历史的视角问题,新史观为我们认识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史观问题也是历史阐释体系问题,新史观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历史阐释体系。我们应运用新史观去引领历史知识的复习,让历史学习具有时代活力,适应高考历史试题的变化。近年,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等明显地影响着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我们可以用新史学观思路来梳理历史。
3.专题复习的应对措施:依托教材,整合知识,形成网络。
(三)主要目的是提高解题能力,查缺补漏
1.主要任务:坚持“调整(心态)、巩固(基础)、充实(薄漏)、提高(能力)”的八字方针。
2.主要方法:高三复习迎考已进入最后的关键时刻,对于选修历史科的考生来说,面对涵盖古今中外历史的教科书和众多复习材料,往往有不知从何下手之感。
(1)反复阅读:指导学生对照《考试说明》反复通读相关的复习材料是最基础的一步。
(2)进一步梳理:阅读是基础,下一步就要进行必要的梳理,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3)加强训练:解题训练要有针对性、计划性,讲究实效
三、寻求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
明确了三轮复习思路,还需要找到科学的复习备考方法。
(一)指导学生制定好复习计划
(二)帮助学生处理好复习备考中的几个关系
1.教材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关系:教材为主,课外为辅。
2.主干知识与边角知识的关系:突出主干,兼顾边角。
3.大纲教材与课标教材的关系:借鉴利用,取长补短。
4.热点问题与教材知识的关系:切忌片面,勾连教材。
5.训练数量与训练质量的关系:跳出题海,注重技巧
(三)复习备考教学中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1.树立以生为本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2.树立串联引领意识,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和学科能力。
3.树立知识重组意识,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整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