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

刘向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

《荆轲刺秦王》是选自于《战国策·燕策三》,这主要是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悲壮的历史故事,也充分地反映了关于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荆轲刺秦王原文及翻译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荆轲刺秦王原文

作者:刘向

秦将王翦破赵, 虏赵王, 尽收其地, 进兵北略地, 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 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 则虽欲长侍足下, 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 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 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 秦王购之金千斤, 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 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秦王必说见臣,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丹不忍以己之私, 而伤长者之意, 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 乃遂私见樊於期, 曰: “秦之遇将军, 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 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 金千斤, 邑万家, 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 常痛于骨髓, 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 可以解燕国之患, 而报将军之仇者, 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 而右手揕其胸, 然则将军之仇报,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 驰往, 伏尸而哭, 极哀。 既已, 无可奈何,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取之百金, 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 血濡缕, 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 年十二, 杀人, 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 欲与俱, 其人居远未来, 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 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 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 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 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 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仆所以留者, 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 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 既祖, 取道。 高渐离击筑, 荆轲和而歌, 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 士皆瞋目, 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终已不顾。

既至秦, 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愿举国为内臣, 比诸侯之列, 给贡职如郡县,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恐惧不敢自陈, 谨斩樊於期头, 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 函封, 燕王拜送于庭, 使使以闻大王。 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 大喜。 乃朝服, 设九宾, 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 以次进。 至陛下, 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武阳, 前为谢曰: “北蛮夷之鄙人, 未尝见天子, 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 使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 “起, 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 图穷而匕首见。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 秦王惊, 自引而起, 绝袖。 拔剑, 剑长, 操其室。 时恐急, 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 秦王还柱而走。 群臣惊愕, 卒起不意, 尽失其度。 而秦法, 群臣侍殿上者, 不得持尺兵; 诸郎中执兵, 皆陈殿下, 非有诏不得上。 方急时, 不及召下兵, 以故荆轲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秦王方还柱走, 卒惶急不知所为。 左右乃曰: “王负剑! 王负剑!” 遂拔以击荆轲, 断其左股。 荆轲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中, 中柱。 秦王复击轲, 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 倚柱而笑, 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 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 斩荆轲。 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原文翻译

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

於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微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荆轲刺秦王故事简介

战国末年,在先前被称作“战国七雄”的诸侯国中,秦国日益强大,而其他六国却逐渐衰微,于是秦国有了吞并天下的野心,开始四处征伐,攻城略地,六国危在旦夕。一些热血之士,面对暴秦的进攻和屠杀,奋起图存,展开了不屈的斗争。荆轲刺秦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的一个流传千古的悲壮故事。

荆轲是卫国人,喜好读书和击剑,他曾想凭自己的才能在卫国国君那里谋个职位,报效国家,可国君却没有起用他。不久,卫国便被秦国灭掉。

祖国灭亡了,荆轲四处漫游。一次他路过山西榆次,和住在当地的著名剑客盖聂谈论剑术。话不投机,盖聂恼了,霸气十足地用眼睛瞪着他,荆轲见状就离开了。有人跟盖聂说,再把荆轲请回来。盖聂道:“刚才我和他谈论剑术,听他说得不对时,我就瞪了他一眼;你去看看吧,他肯定跑了,不敢再留在这里了。”他派人到荆轲的住所去看,果然荆轲已走。派去的人回来报告盖聂,盖聂得意地道:“那是当然,我瞪了他,他还不跑吗?”

荆轲又曾漫游到邯郸。一次,他和剑客鲁句(g“)践下棋,在输赢上发生了争执,鲁句践气愤地骂了荆轲,荆轲连话都没说就离开了。在这两件事中,荆轲好像显得胆小软弱,其实他是有做大事的胸襟,不在这些小事上和俗人一般见识。盖聂、鲁句践只是一时逞强,境界比荆轲差得远。

荆轲到燕国之后,和燕国街市上一位宰狗的屠户,还有一位擅长击筑(一种古代的弦乐器)的乐师高渐离混得很熟。他非常喜欢喝酒,常和朋友们聚在燕国大街上一起喝几口。喝到兴头上,高渐离击着筑,荆轲就跟着音乐唱歌,两人一会儿笑,一会儿哭,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荆轲虽然常和这些人放浪形骸,但他为人也有深沉儒雅的一面:他在诸侯国之间游历的时候,经常和所到之处的贤人豪客们结交。在燕国,当地的名士田光看出他不是寻常之辈,和他成了好朋友。田光当时虽然老了,可年轻时也是位智勇双全、十分了得的豪杰。

荆轲到燕国后不久,在秦国当人质的燕国太子丹逃回了燕国。太子丹先前曾经在赵国当人质,而秦王嬴政出生在赵国,他俩小时候就认识,还是好朋友。后来嬴政回国做了国王,太子丹又到秦国来当人质了,秦王却不念旧情,对他这位老朋友很不好,所以太子丹就很不满,找机会逃了回来。回国后,他就琢磨着该如何报复秦王,后来又收留了得罪秦王的秦国将军樊於期。

他的老师鞠武劝道:“秦国本来就对我们虎视眈眈,您不该因为在秦国受到了屈辱,就去轻易招惹它。况且再让他们听说樊将军在这里,肯定会大祸临头的!您赶紧把樊将军送走,不给秦国留下进犯的借口,再联合诸国和北边的匈奴,这才能抵抗强秦。”太子丹却道:“您的计策,费时太久,我现在心慌意乱,一刻也不能等了。而且,樊将军走投无路,来到燕国投奔我,我不能因为害怕秦国而对不起朋友。要把樊将军送走,除非我死了!”

鞠武见状,只得由着太子丹了。他向太子丹推荐了田光。田光来了,太子丹殷勤地迎接他,还跪着为他擦拭座位;又屏退众人,对田光道:“现在燕国和秦国已经势不两立,希望先生您能帮助我,为国尽力。”

田光闻言答道:“千里马老了的时候,劣马也能跑到它前头。同样啊,您只听说过我年轻时候的威风,而不知道我现在已经精力不济了。不过,虽然我不行,我的好朋友荆轲却能够担当重任。”太子丹便请田光为他引见荆轲,田光答应了。’

太子丹把田光送到门外,嘱咐他道:“我和您刚才的谈话,是国家大事,您可千万别对其他人说。”田光俯首而笑道:“遵命。”

田光来见荆轲,道:“现在,太子想起用我,可我老了,力不从心,就把你举荐给太子了,你去见他吧。”

田光又道:“我听说,上岁数的人做事,不能让人信不过。现在太子嘱咐我不要泄密,分明是信不过我。做事让人信不过,还算得什么豪杰侠义之士!”此时田光已萌死志,一为释太子之疑,二为激励荆轲,于是他说:“你马上去见太子,就说我绝不会把秘密说出去。”说罢便自刎而死。

荆轲见状,急忙阻止,却已来不及了!

荆轲于是去见了太子丹,告诉他田光自刎的消息,并转告了田光的遗言。太子丹跪地不起,泪流不止,道:“我和田先生那么讲,只是出于想成就大事的考虑。现在田先生用自杀来表明不会泄露秘密,我哪里是这个意思呢?”良久才收住眼泪。

待荆轲落座,太子丹离开座位,诚恳地说道:“田先生不知道我太子丹没用,而举荐您来我这里,这是老天怜惜燕国,不因为它势孤而抛弃它。现在,秦国贪得无厌,除非把天下都占了,不然它的野心是不会满足的。可诸国惧怕秦国,都不敢联合起来抵抗它。现在,秦国已经把韩国灭T,又派重兵攻打赵国,照现在的局势看,赵国是抵御不过秦国的,赵国一灭,下一个就是燕国了!燕国又小又弱,就算是把全国都动员起来,也支持不住。可我们也不能眼睁睁地坐以待毙呀!所以,我想出了一条计策,也许不大高明,如果派一位盖世的勇士到秦国去,用重利来诱惑秦王,秦王贪心,肯定能投其所好,我们便可见机行事。如果能劫持得了秦王,逼他归还先前所侵占的诸侯土地,则是最好的;如果劫持不成,那就乘机把他给杀了。这样一来,秦国国内发生变乱,大将们又手握重兵在外,新国王和大将们肯定会互相猜疑,诸国就可以借这个机会结成联盟,那就肯定能打败秦国了。这就是我的计划,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办这件事,现在,只有靠您了!”

听了太子丹这一番言语,荆轲沉吟良久,道:“这是国家的大事,我才能平庸,恐怕不能胜任。”太子丹见荆轲推辞,便苦苦地哀求,荆轲见太子丹极有诚意,便慨然应允了。太子丹就把荆轲封为高官,给他住最好的房子,每天都去看望他,并给他最好的待遇,满足他的一切要求。

可过了很久,荆轲都没有启程的意思。在这期间,秦国大将王翦攻破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吞并了赵国的全部土地,并进兵逼近燕国南部边境。太子丹心中惶急,便来找荆轲,道:“秦国的军队马上就要渡过易水了,到那个时候,就算我还想像现在这样侍奉您,可哪里还能办得到呢?”意思是让荆轲赶紧行动。

荆轲笑道:“就算您不来,我也要去找您商量启程的事了。可如果我现在去了秦国,却没有可以讨秦王喜欢的东西,也是难以接近他的。那位樊将军,秦王用重金来悬赏他,可见十分看重这件事。如果我把樊将军的头颅,还有燕国的肥沃之地督亢的地图奉献给秦王,必定能讨秦王喜欢,从而使他召见我,我就能有机会行事了!”太子丹听后很为难,道:“樊将军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实在不能这么做,您还是想想别的办法吧!”

荆轲知道太子丹不忍心照计而行,于是就私下里去见樊於期。他对樊於期道:“秦王对待将军,可说是凶残至极,您的父母和亲属都被他杀害T,现在他又以重金悬赏要杀您,您有什么打算呢?”

樊於期闻言,仰天长叹,泪流满面,道:“我每次想起这件事,就痛入骨髓,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哇!”

荆轲道:“现在有一条计策,可以解除燕国的祸患,又能为将军报仇,您看怎样?”

樊於期大喜,急忙上前问道:“是什么计策?”

荆轲道:“我想把将军您的头颅,拿去献给秦王,必定令秦王喜欢,因而召见我,那时候,我会用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口,把他给杀了。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遭受的耻辱也洗雪了。将军您看如何呢?”

樊於期听了这番话,如梦初醒,捋起袖子,激动地扼住手腕,挺身向前,道:“这是我夜夜切齿焦心所想的事,所幸今天能得到您的指点!”说罢,毅然自刎!

太子丹听说了这件事,急忙赶来,抚尸痛哭,极其悲哀。事已至此,无可奈何,太子丹就依荆轲之计,把樊於期的头颅放在匣子内封好。

太子丹又以重金买了一把极为锋利的匕首,让工匠把它放在毒药中浸炼,然后在人身上试验,只要刺出一点血来,人就会当即毙命。他让荆轲带上这把匕首,以备刺杀之用。燕国有位叫秦舞阳的勇士,十三岁时就杀过人,别人都怕他,连正眼看他一下都不敢。太子丹觉得他可用,就派他做荆轲的副手。

荆轲却觉得秦舞阳只是匹夫之勇,干不了大事,他心中另有人选,想等他和自己一起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未及赶来,而这边已经为荆轲备好了行装。过了几天,那人还没到,太子丹见荆轲迟迟不启程,疑心他反悔了,便又请求他道:“时间已经不多了,您看怎么样?要不我派秦舞阳先去?”

荆轲闻言大怒,对太子丹厉声道:“您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您怀疑我反悔吗?事关天下安危,我定要劫持秦王,迫他签下条约。我决不做背信的小人!我留着不走,是因为孤身入秦,凶多吉少,我想等我的朋友一起去,多个帮手。现在既然您嫌我迟了,那我就出发吧!”荆轲说完便准备启程。

太子丹和他的一些知道此事的门客,都穿着白色丧服来送荆轲。到了易水河边,祭罢路神,荆轲上路。此时,高渐离击筑奏乐,荆轲和着乐声而歌,歌声悲凉凄切,送行的人都心酸而落泪。荆轲又当众作歌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歌声慷慨激昂,听者无不怒目圆睁,血脉债张,头发上指,几乎要把帽子顶下来。歌罢,荆轲登车而去,

始终没有回头再看一眼,以示其必死的决心。

荆轲到了秦国,便用重金贿赂秦王的宠臣蒙嘉,引得蒙嘉在秦王面前大说他的好话,秦王很高兴,于是隆重地在咸阳宫召见荆轲。

秦王召见的那天,荆轲捧着装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两人一前一后地走进了咸阳宫。等两人到了大殿的台阶前,秦舞阳已经吓得面容失色,浑身颤抖,平时凶狠的样子不知道哪里去了。秦国的群臣都觉得不对头。荆轲见状,笑着看了一下秦舞阳,上前假意谢罪道:“这是个乡下人,从来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才会吓得发抖,请大王别介意。”秦王便没当回事,对荆轲说:“把他捧着的地图呈上来!”

荆轲将地图呈给秦王,秦王把地图展开,图卷展到最后——里面藏着一把锋利无比的匕首!

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抄起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大惊,见匕首刺来,挺身站起,向后躲去,只听哧的一声,挣下了半幅袖子,荆轲这一刺便刺空了。秦王慌忙伸手去拔佩剑,谁知剑身太长,卡在剑鞘里边,他心里惶急,剑又卡得很紧,一时竟无法拔出。秦王手无兵刃,无法抵挡荆轲,只好绕着大殿的柱子奔逃!荆轲一击未中,紧追不舍!

群臣被吓呆了,全都慌了手脚。按秦国的法律规定,群臣上殿,都不得携带任何武器,而手持兵器的侍卫们又都守卫在殿下,没有秦王的旨意不许上殿来。此刻情况危急,来不及召唤殿下的卫士,群臣仓皇间也没有合手的东西能够击打荆轲,只好徒手和他搏斗,大殿上一时间混乱异常。

正在此时,侍从医生夏无且用他的药囊掷向荆轲,将荆轲阻了一阻。而秦王正绕着柱子奔逃,一时慌张,不知道怎样才好,群臣见状叫道:“大王把剑推到背上拔!”秦王恍然大悟,把剑推到背上,一下子拔剑出鞘,砍向荆轲,将荆轲的左腿砍了下来。荆轲断了腿,无法再接近秦王,便举起手中的匕首,拼出全身力气掷向秦王。未想他重伤之下,准头稍偏,匕首插入了柱子,没有掷中秦王。秦王再次用剑砍向荆轲,片刻将荆轲砍伤了八处。

荆轲知道刺杀失败了,便倚着殿柱坐在地上大笑,骂道:“你这个暴君!我今天没能杀了你,是因为我想劫持你,逼你订下和平条约。”侍卫们一拥而上,杀死了荆轲。

荆轲虽然死了,但他不畏强暴,刺杀秦王的故事却很快流传四方。鲁句践听说了这件事,又是感慨,又是惭愧,私下里和人说:“唉,可惜他没有精研剑术,致使刺杀不成啊!不过我也太没眼力了,竟没看出他是这么一位大英雄。想当初我就因为下棋的输赢这么点小事而骂了他,他一定认为我不是个东西!”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 古义:礼物 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 古义:跑 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侍卫 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 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又前而为歌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

2.欲与 ( 之 ) 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

2.给贡职如郡县

3.燕王拜送于庭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小结2

六、重点实虚词

1、发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打开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出发

发尽上指冠 头发

2、故

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缘故

鲰生说我……故听之 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交,老交情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登上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故人具鸡黍 老,旧

3、诚

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4、度

度我至军中,君乃入 估计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5、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不过

荆轲顾笑武阳 回头

大行不顾细谨 顾忌,考虑

6、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被

为之奈何 对付,处理

乃为装遣荆轲 准备

乃令秦武阳为副 做为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为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发出

7、而

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 并且,表递进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因而,表因果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却,表转折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或不译,表承接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

七、固定用法

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

2.然则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

3. 荆轲有所待( 有……的)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

6.以故荆轲逐秦王 (因此)

荆轲刺秦王内容分析

(1)荆轲与太子丹的分歧,既表现了荆轲的足智多谋,果敢勇决,性格刚烈,也暴露了太子丹浮躁多疑,谋事不周的弱点。

(2)秦廷行刺采用了如下几种描写方法。

①斗争双方的动作描写,展示生死搏斗的曲折过程,层次分明。

荆轲“取─奉─发─把─持─揕─逐─提”

秦王“惊─引─起─拔─走─击”

②通过语言、神态、表情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人物形象,读之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③运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渲染气氛,衬托荆轲的英雄形象,秦武阳“色变振恐”衬托荆轲镇定自若;“群臣惊愕”“尽失其度”,秦王“目眩良久”等反面衬托了荆轲的威武壮烈。

(3)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为,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因而,荆轲进行的这场斗争既有其合理性、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