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精选5篇)
高中化学教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高中教学衔接 衔接与盲点 学习方法 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3)11-0254-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而作为高一新生的教师,这关重要的就是第一节课,这节课将关系到今后老师在学生中的地位。而偏偏高一化学按大纲要求就是连续九课时的去复习初中所学到的知识,就学生的角度来说,开学的第一节课都很好奇,希望可以尽快学习到不久前刚发下的自己已"看"过好几遍的的新课本,这时课程大纲却让他们去复习初中所学过的知识,就会打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中一部分老师也觉得很有压力,主要是因为高中的老师不清楚初中化学的教学流程,甚至一部分教师会产生"何苦呢"的思想,有的教师认为花九节课复习,太浪费时间,到具体章节用到初中知识时稍加点拨即可,花这么多时间"炒旧饭"不值。
初高中衔接复习是非常必要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初中的化学主要强调的是定性分析,学生只要记住化学现象与结论就可以,而高中的的化学要较抽象些,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还要结合定量分析,且明确高中除了记住"是什么"外,还要求弄清"为什么"和"是什么"和"是多少",初中化学要求形象思维,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或示范实验,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而高中化学除了加强形象思维,还通过抽象、理想化的模式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这需要给学生一个学前教育的提醒。提高初中阶段的记忆知识,许多学生的学习方法是不合理的,学习只靠教师,不独立思考,不会总结知识学习,最终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到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有一个强大的理解、记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从一个例子,又一个例子中深刻理解化学。如果我们还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高中的化学,会提高学习的效率。故利用复习时间灌输高中化学学习思想和学习方法应是最佳时机。除了要逐渐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要求,还要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与初中的教学,高中教学过程能力的大、进展快、知识点的全面性、教学性强的课堂教学。高中老师的要求也与初中相异,注重方法的点拨而"稍轻视"不断地反复多次。利用学前复习时间来适应学生的新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适应教师的教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影响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西北地区的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成因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属于启蒙学科,同时也是属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就其教科书以及教学实际中都明显比高中化学简单,其只要求学生去掌握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技能,其涉及到的方程式、计算公式也比较简单,主要的知识层次大多是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而高中所学的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也开始向系统化、理论化逐渐靠近,这就要求学生对化学知识要进一步的去认识,不仅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此外,学生还要运用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问题,最好是能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在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他们的知识体系存在很大的不同。准确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与高中化学知识体系,这有利于对高中化学学科的研究。初中化学主要是对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学习和探索;其中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的化学基础手段,因此,初中的化学知识系统不是很完善的系统。教材主要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而高中的化学主要以试验为主,结合基础化学知识,来构建全新的化学知识体系,继而去探究高中化学中的基本规律与方法,这样就可以强化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科书内容的编排上的差异
初中的化学主要注重基础,学生是在初中的学习中逐渐开始认识化学、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对化学常识与基本概念的掌握,然后慢慢去运用它们。所以,应对初中化学提出主要的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与物理生物等一起编排在《自然科学》中,它没有以独立的学科形式出现,更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熟悉上升到理性熟悉的规律,轻易理解、接受和把握。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
高中化学教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 教材对比 教学理念 师生关系 研究性学习 学习力
为了体现课改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江西省对高中化学教材进行了又一轮新的改革,2008年秋季在江西省各重点高中得以全面推开,教材的更新是发展经济、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体现了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现在新课标已经实行三年了,今年也是江西省新课标的第一年高考,现在要探讨的不是新旧交替而是如何对比好新旧教材的改变,教师如何驾驭好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的教学?
一、 对比高中化学新旧教材,从内容上察觉教材上整体的变化与改革的方向
在教学理念上, 高中化学新教材强调“实用论”,新教材没有把培养化学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的课程任务,而把目光瞄向全体学生,重在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化学素养。新教材的必修模块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许多内容,阐释了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应用,使学生能较自觉地关心环境、能源、材料、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旧教材则以“专业论”为主,注重传授化学知识,忽视了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把培养化学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的课程任务。
在师生关系上,新教材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新教材的编写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语言生动活泼,采用了比喻等手法,非常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启发性,能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某个问题的思维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非常贴近学生,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自学。如人教版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这一节中,一开如就描绘了地球上主要以水为主,为一个水球,大部份反应都在水溶液中进行,而且离子间的反应没有活化能的要求…这些内容在课本上体现出来,学生在阅读课本时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这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旧教材是以教师为本体的,强调教师的权威与作用,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从传授书本知识转向培养学生学习力,教师需要扮演一位引路人的角色
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或者说只是提供了学习的一个范例,培养学生的学力比传授书本知识更加重要。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 [1]我们要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教材,不需再受教材的严格约束。如一些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纯叙述性的内容不需要再在课堂上讲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学生的特点来大胆地处理教材、选择授课的内容,为了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教师也可以有选择地增加教学的内容,做到最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课程的性质。
三、冲破固定不变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讲究多样化教学,特别是类比思维的运用
化学教学中类比思维运用的设置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种既孕育着迷雾而又引人人胜的情景,提出既不是唾手可得,又非高不可攀的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从而运用直觉、联想、分析、比较去推理,去活化思维,教师则乘机诱导学生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2]
例如:科学实验证明,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其性质相似,例如,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氧化物,过硫化物的性质类似于过氧化物,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CS2与Na2S溶液一起振荡,水溶液由无色变为有色:__________________。
(2)As2S6溶于Na2S溶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淡黄色沉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同主族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相似的规律,运用类比思维即可解决问题。
(1)类比CO2与Na2O的反应得:
CS2+NA2S=NA2CS3
(2)类比P2O5与Na2O的反应得:
AS2S5+3NA2S=2NA3ASS4
(3)类比Na2O2与盐酸的反应得:
Na2S2+2HC1=2NaC1+H2S+S
四、教师的主要工作从讲解知识转向示范和评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但不应该是“主演”,在教和学中,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学,好象是学的事情,都被教的事体打消掉了。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说起实在来,却又象教校。这都是因为重教太过,所以不知不觉的就将教和学分离了。”在新教材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监控者,最多只能算是“导演”,“主演”应该是学生,教师不能跟他们“抢镜头”。
五、教师需要加强学习,适应时代要求
教师自身对教育教学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每个教师都应成为研究型教师。倡导教师成为研究者不是要把教师变为专业的教育研究者,而是鼓励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针对发生在自己工作情境中的各种教育问题开展研究。因为教育教学完全是个性化的行为,现成的理论与实践很少恰好适合自己的课堂。在教材的处理应用上,在教学资源的设计利用上,在课堂组织形式的匠心独具上,教师都有很大的发挥余地和打造空间。
著名教育家、教育部新教育实验课题组总负责人朱永新教授号召教师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3]他说:“苏霍姆林斯基现在是一位世界公认的大教育家,但他不是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书斋式的教育家,而是根植于教育实践土壤之上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事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就是坚持不懈地记载自己的教育实践,同时又在时时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朱永新从2002年倡导推广“新教育实验”,主要就是让教育理念变成教育实践。就目前的实践效果而言,新教育已经显示了它的意义。江西省对教师自身的培养也作出的安排:要求一线教师每年都要上全国继续教育网进行学习,当然这只是一种途径.
参考文献:
[1][3][美]Stephen D.Brookfield. 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第62,69页.
高中化学教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化学与技术;美国高中;高中化学;化学教材
文章编号:1005-6629(2023)11-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我国高中化学课程结构中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分析美国高中化学教材“Chemi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以下称《化学:概念和应用》)[1]中技术教育的理念与实施方法,以期为我国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1美国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技术教育内容
科学与技术已经发展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在教学目标的表述、课程资源的建设以及学生能力的形成方面已经不可分割, 呈融合趋势[2]。已再版7次的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概念和应用》中的技术教育内容是融合在化学知识中,以“化学与技术”栏目(见表1)呈现的,具体可分为实用技术、实验室技术和工业技术[3]。
1.1实用技术
实用技术是指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应用于日常社会生活中的手段和方法。《化学:概念和应用》在第三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三章 、 第十六章 、 第二十章 和第二十一章共6章中加入了实用技术内容(见表1),分别为“形状记忆合金、高压氧气房、多功能胶体、法医上的血液检测、放射性元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这些技术内容分别作为元素周期律、气体的体积、水和水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核化学知识的问题情境,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而且让学生体会、认识化学科学的实用性。这些实用技术涉及人类的健康(如“高压氧气房”)、日常生活用品(如“形状记忆合金”)和社会文化(如“放射性元素在考古学上的应用”)等多个领域。例如,“形状记忆合金”设置在第三章元素周期表的第二节金属元素后,学生对金属元素与合金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教材在技术栏目中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来介绍形状记忆合金,巩固学生对金属性质和合金的认识,拓展了学生对金属的实用性及金属对人类贡献的了解。
案例:形状记忆合金
问题情境:“超市中用来捆扎购物袋的镀膜金属丝的柔韧性很强,可以任意弯曲,既不会伤手指也不会扎破袋子。但是,如果我们将该弯曲的金属丝放置在一个特定温度下,它可以自发的伸直,这是为什么呢?”
技术原理:形状记忆合金的“记忆”原理在于这种合金具有两种晶体结构(结构1和结构2),结构1和结构2在特定的条件下(温度)可以相互转化。 一种合金在一定温度下结构为1时,合金可以被弯曲成任意形状;当温度改变至结构1向结构2转化的特定温度值时,合金的结构由结构1转化成结构2,此时已被弯曲的合金会自动伸直;如果再改变温度至转化的特定温度,合金的结构由结构2转化成结构1,合金又可以弯曲。只要控制特定的条件,合金就会显示出该条件下的特性:伸直或者弯曲,相当于有了记忆能力。
技术应用:镍钛记忆合金的应用――血栓过滤器。
血栓过滤器由镍钛合金的金属丝制造而成,工作原理是:在低于人体体温的温度下将过滤器折叠,置入静脉血管内;在人体体温下,过滤器会自动打开,恢复原状,捕获血液中的凝块,阻止血液的凝块进入心脏和肺部,用于治疗当前发病率较高的血栓病。
拓展创新: (1)推断:室温下,改变镍钛合金镜框的形状,那么在高于室温还是低于室温的条件下,镜框能够恢复原状?(2)应用: 用镍钛合金设计一个能够平稳升降的简易杠杆。
1.2实验室技术
实验室技术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化学:概念和应用》介绍了化学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些现代高科技方法,如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色谱分析技术,分布在教材的第七章原子结构和第九章化学键中(见表1)。例如,色谱技术被编排在第九章化学键中。学生通过化学键的学习,知道分子中的原子之间以及分子和分子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既有引力也有斥力。这时介绍色谱技术,让学生感知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存在,深化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案例:色谱技术
问题情境:“生活中有很多混合物,比如:血液、空气、食物等等,不计其数。科学家设计了许多方法分离混合物,其中有一种方法是色谱技术。那么,什么是色谱呢?海报被雨水淋湿后,上面的字会模糊,这就是一个色谱的例子。”
技术原理: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气相或液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和亲和能力等的不同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技术类型:基于上述原理,介绍了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四种常用的基本分离方法。
拓展创新: (1)识别被雨水浸透的纸画上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2)设计一个实验方法,用纸色谱法分离一种混合物并获取混合物中的纯样品。
学生掌握色谱这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的同时,也了解了色谱技术在生活与工农业中的应用。例如教材告诉学生便携式气相色谱仪与质谱结合在一起可用来测定空气中的污染性气体。
1.3工业技术
工业技术是指用于工业制造和农业生产中的手段和方法。《化学:概念和应用》在第六章化学反应和平衡、第八章元素周期律、第十章物质的动力学理论、第十二章定量化学、第十四章酸、碱和pH、第十七章电化学共6章中设计了工业技术内容(见表1),包括“合成氨”、“空气的分离”、“提高生成物的产率”、“硫酸的制备”、“碳和合金钢”等。
“提高化学合成中生成物的产率”被编排在第十二章定量化学中。从硫酸的用途、经济效益和重要性等方面来说明技术的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案例:“提高化学合成中生成物的产率” 技术
问题情境:“硫酸的产量一度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产率是提高产量的决定因素。那么,如何提高硫酸的产率呢?”
技术原理:生产硫酸常用两种方法―铅室法和接触法。
铅室法是工业生产硫酸的第一种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生产的硫酸纯度较低,质量百分数仅有60~80 %,现已不常用。但是其生产成本低,在对硫酸纯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此种工艺。
接触法的生产成本比铅室法稍高,但是方法简便,硫酸产品纯度高,质量分数可达98%,产率高且没有污染环境的副产物,因而被广泛采用。接触法共有四个步骤(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第一步: S(g)+O2(g)=SO2(g)
第二步: 2SO2(g)+O2(g)=2SO3(g)(催化剂作用下进行)
第三步: SO3(g)+H2SO4(l)=H2S2O7(l)
第四步: H2S2O7(l)+H2O(l)=2H2SO4(l)
技术评价:从成本、催化剂、产物的质量、产率和污染环境等几个方面比较,最终确定使用接触法。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原料丰富、产品纯度高、产率高,且无污染环境的副产物。像接触法这样的合理且经济的化学生产技术我们称之为绿色化学技术,是现代工业生产过程所倡导的。
拓展创新:假设用煅烧硫铁矿的方法生产二氧化硫,写出化学方程式。硫酸是怎样用于生产盐酸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2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技术教育的编排特点和启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1编排特点
2.1.1以栏目形式呈现,体现学科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
教材中的技术教育内容是以“技术(Technology)”栏目形式呈现,镶嵌在化学知识逻辑顺序的主线上,设置在知识教学内容之后。技术教育内容是化学知识教学的真实问题情境。技术教育与科学知识有机融合,达到相互促进,给予学生完整的技术教育的作用。
2.1.2以系统的技术教育内容展开,体现化学知识-生活问题-技术创新
每个“技术(Technology)”专栏都包括技术发展史或技术发明背景、技术原理及技术设计、技术应用类型、技术讨论等4个子题目。教材在化学知识内容后,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化学认识水平为基础,引入技术的发明背景;然后引入技术原理;再列举技术的应用实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评价该技术的设计。这种顺序使学生认识到技术是以严密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科学方法;让学生感知化学知识转化为技术产品的过程,形成根据科学原理设计、制作产品的技术观念,发展学生利用化学材料的特殊功能制造出合格产品的技术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实际化工生产技术问题的复杂性,了解技术不仅可以解决问题也可以制造新问题,技术的开发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效益及代价的权衡,技术的开发必须评价该技术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等各方面问题;最后让学生讨论该技术在解释和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启示
培养具有技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一直是美国科学教育的主旋律[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技术教育,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拓展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技术观念和技术设计能力等是美国实施知识的实用性教育即技术教育的重要途径[5]。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技术教育内容分析与评析对我国高中化学选修模块“化学与技术”教学的启示如下。
2.2.1化学与技术教育的展开应以化学知识为基础
技术教育内容例如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具体的技术实例,让学生直观和深刻地感受化学知识如何应用于技术。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应用性教育,让化学知识的应用性和时代性更加外显,知识因技术而鲜活起来,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拓展,从而有利于化学知识的深化。
2.2.2 基于化学教学的技术教育要重视学生技术素养的提高
技术素养包括技术知识、技术能力、技术思考与行为的方式,其中技术能力是技术素养的核心。通过技术发明背景、技术原理及技术设计、技术应用类型和拓展等4个主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技术发明背景可以让学生感受化学技术发展的脉络,体会技术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技术原理可以使学生理解技术的科学基础。技术应用类型可以向学生展示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对技术学习的兴趣。拓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开放的讨论、辩论和交流,促使学生思考,发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2.2.3 化学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融入了多种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技术类型,设置的拓展内容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进行科学实践的机会,有利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2.4 化学教学与技术教育的融合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比如:教材中工业技术“硫酸的制备”从成本、产物的质量、产率和污染环境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制定生产方案,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正确认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化学知识在改进技术、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将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整个人类、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复杂性结合起来,并以此为根据对未来做出决策,有利于STS理念的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化学: 概念与应用中的技术教育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应用各种学科知识的技术,还重视让学生了解技术的本质,形成技术意识、技术观念与技术能力等技术素养,形成对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革新能力,在竞争激烈的技术世界中,为自己开拓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 这种编排理念与方式对我国新的高中课程结构中各技术模块的教材编写与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陈亦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周青,杨辉祥,倪俊超.论技术教育的重要性[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9): 64~68.
[3]徐杰.让学生为技术世界做准备―美国技术教育改革的新动向[J].物理教师,2005,(9):50~53.
[4]周青,赵永春.美国高中化学教材中的职业生涯教育[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4):60~65.
高中化学教材范文第4篇
开展高中化学创新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化学这门学科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实施创新教学模式就要结合现行的教材,根据学科特点努力的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就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常规的教学方式中有所发现,开拓创新。
一、落实课改理念,强化高效课堂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中,十分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积累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大胆的践行课改理念,把握化学知识在人类实际生活与生活中的需要,努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最新的信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体验。这样,不仅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和谐向上,而且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例如:在教学“元素化合物”时,给学生明确这样的问题:化合物就不同元素组成的化学物质,就好比每一个学生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班级。要能找出同簇元素的结构、性质,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与此同时,还应该适当增加一些课堂中交流与讨论的时间,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参与的机会,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自学学习能力是人各种能力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落实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通过各种手段强化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也充分的发挥了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大大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探索课堂教学,激发自主创新
创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自主创新活动的平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如在开展化学实验时,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与指导。给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实验的过程真正的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教学“电子云”这个概念时,学生们感觉这个概念很抽象,于是就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电子云”。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认识到电子出现的情况,从而理解了所学的概念。多媒体技术能把有机化学中的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充分的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特别是化工生产中回避不了的、有毒有害的、危险性较大的化学实验过程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用学过的化学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使创新思维得到激发,进而养成独立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自主创新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课堂教学的创新还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模式。什么是能力?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探究知识的能力。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正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欲望促使他们强烈的探究兴趣,从而激起了求知思维。在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可以给学生输出一些前馈的信息,在学生们最容易犯错误的地方进行点拨。在学习过程中分散知识的难点,这样就可以降低知识难点与问题的难度。对于那些学生很容易理解的问题,尽量与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以巩固学过的知识。例如:在对有机化学中的甲烷、乙烯、乙炔这三种气体继续实验室制取时,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会了气体的制取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的兴趣与动手操作能力,就结合学生已经学过的氯气与氧气等气体的具体制法,来掌握实验室制气体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很快就能够掌握制取甲烷、乙烯与乙炔气体的方法,从而达到使学生自学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主动的开展思考,并积极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结合现行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就要结合现行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例子开展教学。心理学研究认为,好奇是激发创新思维的开始,是人产生探索心理的诱因,好奇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具有触发与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驱力。美国大发明家爱因斯坦说:“人的能力没有天生的,只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就可以有所创造。”正是人们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的时候,往往能有新的发现、发明。在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正是科学们对新鲜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才获得了重大的发明与创造。如物理学家瓦特看到蒸汽冲动了水壶盖子,于是就好奇进行研究,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解决了动力问题;牛顿对落叶感兴趣从而发明了万有引力定理。例如,在教学“氯水的漂白性”这一内容时,就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创设探索知识的问题情境:如果把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那么试液就开始慢慢的变为红色。如果继续通入氯气,溶液由红色退为无色。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学生经过讨论认为:①这是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造成的;②可能是有漂白性物质造成的。这样,在教师有意识创设好奇的问题情境的促使下,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教材范文第5篇
一、教育价值的界定
1、价值的含义。作为哲学术语的价值,在时空领域里,它表示物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供求关系,或人赋予物有用性的社会存在。人类生活在今天的社会里不仅是为了生活,而且要生活得更加美好,生活得更加富有价值。教育是达到人生最高目标,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一个基础工程。所以教育问题受哲学价值论的支配与价值问题密切相关。
2、化学教育价值。(1)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它讨论社会对化学教育的需要或蓝图规划问题,化学教育应该在学生身上实现哪些价值,即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什么”。(2)化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它讨论怎样的教学活动才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即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教育中的内蕴价值。从化学教育的整体过程看,化学教育实践有活动目标和活动手段需要研究,所以必然包括化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和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策略这两个价值子系统。
以上的化学教育价值分类只具有相对性,不应该绝对化。因为价值是客观的,是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供需关系中产生的,因而价值应是主观需要和客观可能的辩证统一。在化学教育活动中,应根据化学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结构。
二、我国现行高中化学新教材的价值取向分析
1、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就高中化学而言,我国传统的化学教育观认为:化学教育是培养具有化学专长的人才,仅关心提高课程内容的理论水平,和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传授,而不考虑大多数人提高化学素质的需要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致使大多数人学了化学用不上或不会用。他们缺乏化学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不了解化学与社会、化学与材料、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学与生命科学等的密切关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