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精选5篇)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培养

引言

档案作为保存人类资源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历史或企业内部发展历程的真实反映,是国家或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信息支持。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国家及各个企业内部的档案的数量激增,因此,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成为考验档案管理人员的重要难题。档案管理人员应不断强化管理意识,运用科学手段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加强对新型档案的保存,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修养是档案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提高档案人员对档案编纂、保管技术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档案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1、保护历史真实的面貌

档案是记录历史的真实记载,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保证所保存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档案管理人员应避免因利益而出现私自篡改档案,破坏档案等活动,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保证其公正客观的态度,恪尽职守,保护历史数据。

2、对档案管理事业充分热情与忠诚

档案管理工作较为枯燥、繁杂,档案管理人员应在本职工作中找到工作的乐趣,调节自身情绪,保持对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更新工作方式,创新思维,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及意义。

3、具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觉悟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条件性工作,主要是为科学研究以及其他多种工作提供服务的,因而服务性是档案管理的基本特性。所以,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为是否能将服务置于首要地位。由此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档案管理人员要想将服务工作做好,应该对档案管理的服务性有充分的认识,形成主动积极的服务意识,努力开发档案的信息资源。

4、形成一定的保密习惯

档案管理人员有责任保守管理档案内容的机密,形成良好的保密观念,同时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积极主动地与各类失密、泄密与窃密的行为进行斗争。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对国家安全、集体利益和公民个人隐私的保护,不可以销毁任何有关的档案信息,特别是电子文件信息,他们更容易更新及消除。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尊重档案形成者和文件涉及的当事人的隐私和合法权益。

5、树立较强的法制观念

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依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具体地说,也就是档案管理人员不可以损毁、丢失档案;不可以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属于集体的全部档案;不可以随意涂改或伪造档案等。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做到把法律意识和观念贯彻到依法处理档案问题过程中,采取法律手段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6、发扬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档案作为国家和各个企业内部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大胆创新,解放思想,通过日常工作中的不断积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继承老一辈革命人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在档案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二、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

1、要有过硬的业务技能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素质和水平。要结合单位实际设置培训内容,将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安排上,除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外,还要懂得文书学、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等档案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熟悉上级档案管理部门的各种业务规定,熟悉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岗位职责;能把档案管理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达到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除了要掌握档案学基本知识以外,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工作相近的其他专业知识,如历史知识、古汉语知识及管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知识,做到触类旁通。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视网络知识教育,以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进行不定期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相关专业知识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敏锐的档案意识,提高档案技术能力。只有掌握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另外,应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各个企业之间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交流,及时查找自身业务问题,并积极的借鉴好的管理方式,提高业务管理能力,保证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档案管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其已形成一套非常专业的原则、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门不仅包含理论基础也具有业务知识的独立学科。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精通此专业的理论及技术,并将这些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具体工作中。另外,档案管理人员还应学会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总结档案专业有关的理论与技术,从而对历史留给人类的和现阶段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3、现代科技知识

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尤其是电脑与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和一些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档案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也出现了深刻变革,即由传统手工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管理模式。例如,档案在载体以及记录方式方面表现出了多样化的趋势,而档案管理人员应更及时、更准确地在互联网上查找所需要的档案,同时,档案部门对外提供的利用方式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重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电子档案的管理、数字档案馆的建立、通过互联网来建立网站并档案信息。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应了解并熟悉现代化的科技知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开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必须学会运用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才可以有效管理档案资源,将有用的档案信息开发出来,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总结

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大,企业领导阶层应加强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搭建广阔的平台,促使档案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升业务水平,保证其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促进我国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春梅.浅谈档案工作的认知[J].人才资源开发.2023(22)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政府 大数据 安全与隐私保护

1 引言

大数据是指关系数据库不能有效提供管理工具的海量、非结构化的数据集。关联数据是以RDF三元组结构作为数据模型,并以HTTP形式发到互联网上的数据应用形式,它是语义万维网的一种简化实现。大数据技术有效解决了分布式环境下整体万维网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使用问题;同时,关联数据丰富的形式化语义为信息的跨域整合及支能分析提供了有效支持。大数据及数据关联是计算机及互联网研究的热点,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进展,为信息管理进入到知识层面提供了越来越有效的技术支撑。

大数据时代保护政府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是政府利用和开发大数据的前提。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中国十几亿互联网用户使用各种智能设备产生的数据规模庞大,这就使得政府能够在进行决策和社会管理的工作中获得更多信息,了解公众对某项政府措施的意见。例如,华尔街的一些金融机构利用电脑程序对全球的微博账户留言进行分析,判断民众的情绪,然后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处理手中的股票,这些金融机构通过这样的手段获得了不小的收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政府、企业的各种工作带来了便利。但是,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各种信息和数据被泄露的事件层出不穷,大数据信息和隐私的安全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公众和政府部门的关注。一旦政府部门的信息和隐私被泄密或盗取,很可能会导致政府和广大民众的财产和安全受到威胁。

2 政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

大数据时代刚刚开始,利用大数据进行政府事务的管理也是近几年出现,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大数据技术发展的关注程度低,在工作当中利用大数据、计算机技术等进行政府事务管理的过程中不注意对信息安全和隐私进行保护,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依旧停留在传统的事务处理上,没有意识到大数据技术发展和信息泄密导致的严重危害。同时,在对政府部门数据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上上重视不足,保密意识不强,甚至有些内部人员将内部信息泄露出去,导致隐私泄露等严重后果。

2.2 政府部门缺乏专门的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工作人员

由于大数据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影响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并得到利用,相关的数据安全保护和隐私保护专业人才较少,政府部门利用数据进行分析工作时基本采用原来的网络管理人员,这些人员在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较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达不到政府部门的需求。并且,专门进行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管理人员缺乏,无法形成对政府部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的有效管理。

3 政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几点建议

3.1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转变思想,紧跟时展的步伐

紧跟时展的步伐,合理利用大数据进行政府部门的管理和决策,就需要加强对政府部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的管理人员的思想引导,让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的相关人员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保密意识。在领导层面上,相关部门的领导要加强对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的重视,把这项工作放到政府信息安全的主抓工作中。并且,还要切实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权责明确,这样才能帮助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政府部门要培养专业的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人才

政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因此为了做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需要专业性的人才。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高的政治素质、网络知识、数据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所以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合理的方式管理人才队伍,采取专门的提升训练的学习方式提高信息安全队伍中人才的专业素质,对人才采取集中训练、轮岗训练的方式提升专业素质,还应该通过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知识的宣传来提升相关人员对的其工作的安全意识。

3.3 政府部门要健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制度化管理

政府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制度进行管理。首先,要健全工作问责机制。在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工作过程中,明确管理人员、领导应该负的责任,出现问题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对那些在工作当中积极创新管理方法,认真负责的人员要进行公开奖励,批评某些工作态度不认真的人员,惩罚因不严格按照制度工作导致严重后果的人员。并且,为了保护政府部门数据安全与隐私,必须要加强对政府部门计算机设备、机房的管理,完善机房、设备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及时检查机房及相应设施的情况,禁止外部人员进入到存储数据的机房,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

4 总结

大数据时代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给政府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带来了很多影响。面对大数据给政府带来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加强人才的培养,完善相关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颁布保护政府和人民信息隐私的法律,转变工作人员的思想,提升我国隐私信息保护能力,来保护政府信息隐私,保护政府和人民的财产安全。面对大数据时代到来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让大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张璐,李晓勇,马威.政府大数据安全保护模型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23(05).

[2]周芊.网上统计数据安全报送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软件工程[D].天津大学,2023.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1.从片面的技能性培训转向全面的发展性培训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已经引起了国内的重视和关注,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内容与体系设置等。实践中,各地政府在城乡统筹发展中积极开展了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以促进他们再就业。调查表明,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预期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如:2004年,浙江省遂昌县为了推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确保他们的可持续生计,举办了电动缝纫技术职业技能培训班,但是由于培训内容比较片面失地农民的参与规模较小;失地农民参与培训项目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培训效果低下的案例同样发生在杭州市余杭区东湖街道、西湖区三墩镇等地。通过对浙江各地的调研,笔者发现现行失地农民培训缺乏针对性。要提高培训效果,必须根据失地农民的特征和需求,调整现有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并构建教育培训体系,从追求以提高技能性培训目标转向以追求全面发展的培训目标。全面发展性培训项目至少应包含补偿性、职业技能及创业等培训内容。

由于受社会资源和教育程度的限制,失地农民逐渐形成其独有的特征,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在语言表达、阅读能力、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均存在着能力相对不足或缺陷,造成这些能力不足的根本原因是受制于社会和文化背景以及不利的社会地位而失去的受教育机会。因此,补偿性培训内容宜侧重于基础知识培训,集中在提升其语言表达、社会交际、城市适应、法律及宏观政治经济知识普及等方面。通过对失地农民的基础知识补偿性培训,将会最大程度地消除和弥补其“文化上的欠缺”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排斥,从而为下一步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技能培训奠定基础性作用。当前,各地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已有较多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培训经验。但实践中,补偿性培训并没有积极开展,导致单一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不佳。根据失地农民的特征,如果先对他们进行补偿性培训,那么后期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效果将会显著提高。由于小农生产的相对独立性,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缺乏团队合作等经历,导致其纪律性和组织性较为缺乏。因此,在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中不可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教育,这是提升其工作发展潜力、提高经济收益、改善人际关系和消除社会排斥的心理驱动力。

在就业工作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失地农民往往被视为职业技能缺乏者,容易被社会各界忽视其就业和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失地农民很少能够享受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提供的创业培训及后续服务。然而,创业培训却是提升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国际劳工组织(ILO)倡导的SYB(StartYourBusiness)培训等经验表明,创业培训主要包括创业引导培训、创业技能培训以及创业计划培训三个方面。在失地农民创业培训中,创业引导培训以培养失地农民的创业意识为目标。根据失地农民独有的特点,笔者认为艰苦创业意识、风险创业意识、合作创业意识应成为创业引导培训的主要内容。失地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应侧重于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包括培养行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两方面的能力。失地农民的创业计划培训通过为他们理清创业整体思路、明确创业各个阶段的关键任务,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计划书,从而提升失地农民整体创业成功机率。

2.引导各类高校关注失地农民培训

目前,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机构主要是各类农广校或其他社会性培训机构。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失地农民培训方面则鲜有涉及。可能有人认为高校主要是培养全日制学生,所以无暇兼顾成人培训。但是我国高校至少有四个职能:一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开展科学研究;三是从事社会服务;四是文化传承。因此,从理论上看成人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之一。实践中,很多高校也在大力开展成人培训和继续教育。这些培训往往都是大师班、总裁班,很少看到针对社会底层,特别是农民以及失地农民的培训。当社会面临困难之时,问题不在于大学要不要关心社会上的问题,而是如何尽职尽责地去帮助解决社会上的问题。目前,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效果不佳,高校有义务、有必要参与失地农民的培训,从而让这些失地农民由“劳动型”转向“技能型”,增强其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激励高校开展失地农民教育培训,首先要转变传统培训理念,发挥高校真正服务社会的价值,将优质教育资源用于社会弱势群体的能力培养上,而不是目前广泛开展的大师班、总裁班培训。要让大学精神、人文理念在关注民生中得以传承,而不在追名逐利中丧失,除了高校的自我反省,还需要教育部门出台政策引导。教育部门可行的引导政策包括采取相关经济措施补偿高校开展失地农民培训的相关支出、设立失地农民培训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对民生问题的贡献度纳入高校领导班子的考核范围等。

二、金融和税收政策

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举办主体可以由政府设立,也可由非营利组织设立,甚至还可由私人设立。私人设立的培训机构是对前两类机构的延续补充,能够进一步完善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建立政府、私人、非营利机构相互合作的培训网络平台将有助于提高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效果。私人设立的培训机构不同于政府培训机构和非营利组织设立的培训机构,它以追求利润为导向。因此,要鼓励更多私人教育培训机构的建立,就要降低此类机构的总体成本,比如设立成本和日常运行成本等。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加以引导和融资优惠,可以降低私人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本,提升私人培训机构设立意愿的同时,也利于更多的失地农民参与其中。反之,若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将使得失地农民承担的培训费上涨,这无疑会在失地农民面前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经济门槛”。税收政策虽然作为一个外生变量,但是可以通过政策的杠杆效应发挥扶持失地农民的效用最大化。建议对失地农民培训建立税收优惠的认证制度,首先从政策上给予明确规定,其次确认失地农民的身份问题,便于税务部分对减免税资格的认定。从税收内容来分析,这主要是包括哪些项目可以在税前列支,哪些不可税前列支。当

然税前列支的多少直接会影响到税前的应纳税所得额,从而进一步影响应纳所得税。增加私人培训机构的税收扣除范围,比如相关成本费用允许在税法上也予以扣除,部分收入予以减计,在一定年限内予以减免等等。把相关税收优惠方式包括免税、减税、加计扣除、加速折旧、减计收入、税额抵免等充分运用到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实践中,以减少私人培训机构的税收项目,从而降低税收成本。从税率角度来分析:一是加大税收优惠的扣除比例,给予一定的税收返还奖励;二是降低机构总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可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列入重点扶持的对象或者是小型微利企业,使其享受较低的税率,从而减轻总体的税收负担,间接地提高收入、增加利润。因此,要吸引、鼓励私人企业积极参与设立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提供失地农民教育培训服务,国家必须出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支持私人培训机构,降低其税收成本,减轻其整体负担,同时降低失地农民面对的“经济门槛”,从而通过税收政策来减少税收支出,增加利润,既符合私人机构对利益的追求,又有利于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

除了上述税收政策外,还可从金融层面促进失地农民培训,也就是从培训机构融资成本角度来扶持。对于私人机构而言,融资难是目前最大的困难之一,这不仅体现在可融资来源数量少,而且还在于融资成本高,这无疑会对培训机构的设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要实行对失地农民培训的金融支持,应该以政策性金融支持为主,辅之以农村合作金融支持,并鼓励商业金融参与,使参与金融单位呈现丰富化和多样化,加大机构可融资金的来源。同时鼓励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为失地农民培训事业发放低息贷款或降低贷款门槛和放宽贷款条件,为培训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为了有效发挥政策性银行在失地农民培训事业中应有的作用,建议尽快为政策性金融制定专门的财政预算和立法,向有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机构提供贴息资金。这既能保证其稳定的资金来源,又能通过一定的财政补贴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失地农民培训等公共事业。其实施可由政府委托政策性金融机构办理与失地农民培训相关的贷款业务,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委托的业务给予定额补贴。总之,对设立教育培训机构而言,税收和金融政策的保障,是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必不可少的政策保障,需要建立配套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支持,以满足发展教育培训的需要,鼓励私人培训机构的设立。

三、财政和土地政策

在当前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实践中,主要由地方政府以财政专项及培训学费拨款等形式为失地农民提供培训经费,培训经费是开展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的基础条件。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各地政府财政资源较为紧张,往往依靠土地财政来补充。而以土地出让金为基础的土地财政,从长期看是不可持续的,比如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就遇到土地财政风险。因此,依靠财政专项形式支付失地农民培训经费不仅极为有限,而且难以持续,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问题。事实上,由财政全部负担失地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地区并不现实。

笔者认为,可辅助构建政策支持体系,通过立法和政策设立支持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的主要来源可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部分财政拨款、培训基金运营收入以及慈善机构捐赠等获取,但是对失地农民的教育培训既任务重,又难度大,简单依靠财政拨款和捐赠收入不足以维持运转,还可从征地过程中产生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土地转用后的增值收益中提取(比如提取2.5%),具体比例可参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中关于“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的规定。从土地增值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教育培训,主要的依据是“涨价归公”思想。土地增值是由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和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导致的,并非是由于部分人员实现的,因此大部分的增值收益应该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土地增值收益主要被开发商以及政府机构所获取,真正落实到失地农民的部分十分有限,这样的分配模式不符合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因此,将土地非农化产生的增值收益作为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显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此外,失地农民教育培训能否顺利实现的另一关键要点是教育培训基金能否高效运营和保值增值。借鉴智利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将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交由专门机构运营和管理,并引入竞争机制。同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投资方式,来实现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顺利地保值和增值,比如进行实物投资、股票投资、外汇投资、期权交易以及各种抵押贷款、债券等。但是伴随着投资方式多样化和收益的增加,面临的投资风险也会加大,需要进行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可以依靠信托公司及其聘用的投资顾问公司和投资机构来完成,通过信托公司可以评估投资市场上各种投资工具的风险和收益,确定最为合理的投资组合和投资组合比例,以确保严密监控风险,并适时调整投资组合,以达到在管理风险最小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同时,成效良好的基金运营必须使基金管理机构与经营机构分开,前者负责对后者的监管,后者负责基金的筹集和投资运营等。毕竟教育培训基金涉及到的是无数失地农民的利益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基金活动,对此要进行严格有效的监管,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度。可以通过建立该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财务公开并结合信用和绩效评级制度,以及严格的经济处罚制度。对于专门的经营机构可以是私营机构也可以是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前提是符合严密的监督管理机制。培训管理部门可以县级为单位设立,根据基金不同资金来源,分别建立不同的账户,待条件成熟时,进一步发展全国联营失地农民教育培训基金,从而促进基金的保值增值以确保未来有足够的支付能力。

四、结论

随着失地农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社会各界将逐渐关注这一处于社会底层群体的未来生存和发展问题。但是由于失地农民群体本身的知识和技能的缺陷,无法快速适应脱离土地后的城市生活,加上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对失地农民进行教育培训将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事项。政府除了在完善补偿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外,还应该积极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和再择业创建服务平台,加大对失地农民培训的资本投入,建立和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政府、市场和农民三方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生产和发展的新型失地农民,从而解决他们的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晏阳初;定县实验;平民教育;贫困农民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3)04-0024-05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期间的核心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挑战中,确保到2023年r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又是最艰巨的任务[1]。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教育脱贫大有可为。贫困农民培训正是教育脱贫的一项具体措施,它是克服表面扶贫和治疗返贫顽疾的利器。本文探讨的贫困农民培训,指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质的培训,非社会其他机构举办的盈利性培训。那么,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贫困农民培训,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呢?笔者首先想到的是晏阳初先生以及他的定县实验。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是我国平民教育家、乡村建设倡导者,同时也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者,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他受过儒家文化的熏陶,也接受了系统西学的影响,17岁留学美国,上世纪20年代归国后正式投入平民教育事业,并为之奋斗了终生。曾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主持河北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并任院长。期间进行了大量的平民教育实践和研究,逐渐形成其平民教育理论。上世纪50年代后,协助菲律宾、泰国等建立乡村改造促进会,并曾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以其为首进行的定县实验是在“教育救国论”理念下进行的,主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方式,对定县农民开展文艺、生计、卫生、公民等四大教育,以铲除愚、贫、弱、私四大弊病。定县实验通过“博士下乡”,使现代科学、知识经验、科研机构、先进理念等下乡,促进了当地农民素质的提升和当地生产力的发展。

晏阳初先生作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给国际平民教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平民教育思想和农民教育实践是我们研究和开展贫困农民培训的宝贵财富,尤其是他领导的定县实验。晏阳初先生所谓的“平民”,主要是指广大农民。定县实验以县为单位,以当地农民为对象,旨在通过教育来改造定县的贫苦农民,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定县实验是一次有完整方案、深入系统且取得一定成就的农民教育实践。因此,我们可从中总结对贫困农民培训的几方面启示。

一、 争取散在资源,强化培训师资力量

晏阳初将定县实验概括为两个时期:准备时期和集中实验时期,从1926年冬到1930年秋可以算作准备时期[2],历时将近四年,为后来的集中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成了定县实验的成功。在实验前期,人才的准备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定县实验是晏阳初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教育救国有效路径的切实探索。在改造乡村、培养新民、固本宁帮理想的号召下,一批有学识、肯吃苦的专家学者跟随晏阳初深入农村,“农民化、化农民”。参与定县实验的专家学者们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的负责人,即领导小组;另一组是平民教育促进会聘用的具体执行实验方案的普通知识分子,即一般工作人员组。

据统计,定县实验的27名领导小组成员中,曾任专家、教授或其他高级职务者约占70%,确定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者约占33%,确切留学者约占89%。他们所学的专业领域覆盖面较广,涵盖了法学、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化学、农学、医学、美术、文学、戏剧等11个领域[3]。显然,定县实验领导小组具有学历和职称高、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专业领域广等特点。作为实验的核心,领导组的人员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验的成绩。此外,在聘用一般工作人员时,晏阳初也着重考察其实际工作能力、创造力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进入定县,进行艰苦实验的平民教育促进会人员1926年有66人,到1935年达到了500人[4]。定县实验的团队无疑是一个高素质的团队,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定县成为平民教育的典范。

与定县实验时期相比,今天的农民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总体来看,贫困农民的整体文化程度依然较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对培训的需求多样。此外,贫困农民的健康状况以及家庭情况等因素都给他们参与培训带来了困难。贫困农民培训任务依然艰巨,要想有效地开展培训,达到扶贫脱贫效果,人才准备必然要充分。

关于贫困农民的培训现状,笔者以辽宁西部某县为例。从对该县八个乡(镇)扶贫办负责人的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县以及大多数乡(镇)确实为贫困农民搭建了培训平台,并且贫困农民对培训的积极性较高。但培训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属于公益性质,资源有限,导致培训机会的覆盖率低,覆盖面较窄,贫困农民培训变成一种形式。实际开展的培训主要是养殖、种植技术,培训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谈及原因,负责人们感叹“人手不够、物质资源也有限”。以上问题的解决,指向了培训资源的有效调动和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

定县实验团队让我们看到开发资源以及不同专业人才凝聚在一起的力量。当前参与到贫困农民培训中的人员,主要是农业相关行政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人员结构单一,培训队伍薄弱。定县实验属于专家领导、政府配合,现如今的贫困农民培训属于政府领导,但专家目前处于缺位状态。或者说,农业以及教育等领域的专家们也不乏关心和倾注精力于农村发展和农民培训者,但他们与政府当前的培训项目没能密切结合。贫困农民培训不仅需要专家的大力支持,也应该争取更多的相关资源,如争取基础教育各级学校、各类职业学校、其他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等的人力及物力支持。建构一支结构稳定但人员能够流动、灵活的培训师资队伍。当然,这一切都需要领导者的统筹,更需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端正态度、加大力度,来完成这一极富意义与挑战的事业。

二、 夯实调研基础,确保培训有的放矢

晏阳初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先调查再实践,边实践边研究,同时广义上的调查持续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这样才能发现真问题、真需求。“定县实验的目标,是要在农民生活里去探索问题[5]。”因此,在李景汉等学者的主持下,他们对定县的社会情况进行了科学、深入、系统、详细的调查,并形成了《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获得了各界人士的肯定。定县概况调查注重学术性、科学性的同时,更注意避免为调查而调查,坚持调查为实用。调查设计考虑当地具体情况,顺应农村社会习俗与传统,注重实际性和实用性。晏阳初特别强调调查的通盘筹划和全方位协同,使调查更容易开展,促使调查与其他工作相辅相成。

《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是定县调查的结晶,从该书的框架我们即可窥见调查的全面和详细之一斑。该书从地理、历史、县政府及其他地方团体、人口、教育等17个方面(详见下页表1)展开,具体呈现了调查结果,其中包含314张统计表。总体而言,定县社会调查呈现出以下三方面关于中国乡村社会调查研究最主要的思想和方法:兼具认知、服务、改造三位一体的调查目的;借力传统社会关系与系统采用西方社会学调查手段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汇集专业人才、统筹当地各种资源、形成合力的调查资源[6]。

反观当前已有的各类农民培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培训内容单一且供需脱节,导致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减弱。培训内容单一及供需脱节,主要是因为培训责任方对农民具体情况,尤其是实际培训需求不了解,培训前期调查工作不足甚至缺失。当然,也不排除明确了培训需求,但因资源所限只能开展能开展的培训。这就又回到上一个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笔者在对辽西某县的县级以及乡(镇)相关负责人的访谈中,问及培训开展的依据以及培训需求的调查情况。大部分乡镇的贫困农民培训是根据政府掌握的当地情况,并且考虑整体发展而设置的。比如,某乡以果农为主,果园面积较大,因此开设一个短期的果树栽种及养护培训班,至于其他人的需求及当地的其他发展可能则没有顾及。在县级相关负责人的回答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无奈:调查是必要的,了解真实需求很重要,但由于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调查也只能了解到表面的信息,甚至贫困农民自己也不清楚真正的需求。这就涉及到如何开展针对农民的调查,如何调查外显的需求,怎样挖掘内隐但确实的需求。

定县调查属于社会学术机构的调查,作为非政府组织,进行农村社会调查初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比如农民的排斥和不信任。因此,晏阳初强调调查要和实验的其他方面工作一同进行。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贫困农民培训需求的调查,更容易得到农民的配合,但另一个问题是,作为非学术、非专业人员,如何能使调查更系统、更深入,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并挖掘出农民口头表达背后的信息,这同样需要政府工作人员与专家合作,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在专家指导下进行调查,或者专家直接参与调查,都是可以尝试的选择。

从定县调查可知,贫困农民培训的前期调查虽然属于培训的“序曲”,但却至关重要。调查农民说来简单,落实却较难,需要系统筹划。调查人员需要对贫困农民以及当地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在调查过程中要考虑并顺应农民情况。在挖掘贫困农民培训需求,尤其是内隐需求以外,还要详细掌握贫困农民的文化程度以及能接受的培训方式等。调查是服务于培训的,因此调在了解事实,挖掘更多相关信息,设计实际的培训方案,使培训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三、 兼顾生存技能培训与发展性教育,志在“真”脱贫

通过对定县社会概况的调查与研究,晏阳初团队总结了定县乃至整个中国农村问题的四大根源,即“愚、贫、弱、私”。“愚”指农民缺乏“智识”,即智慧和知识的匮乏。在当时,“目不识丁”在全国是普遍现象,因此,平民教育初期的一个主要目标是“扫盲”。“穷”顾名思义是贫穷、生活困难,主要指生活水平。“弱”主要指身体健康状况,病弱。“私”指“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8]。针对这四大问题,晏阳初提出了四种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由于定县实验意在“建设乡村”,他们关注的就是农民的整个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各方面问题。在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农民教育也是全方位的,不仅要解决生存问题,设置生计教育和卫生教育,也要考虑到农民的长远发展问题,开展文艺教育和公民教育。实际上,四方面教育也是相辅相成的,生存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制约长远发展的因素,发展教育又不能不以生存教育为基础。在当时文盲占大多数的情况下,他们又将文艺教育作为其他三大教育的基础。

私密专业知识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法律水平;提高方法

一、提高新闻工作者法律水平的一些有效途径

1.新闻工作者要加强对涉及新闻工作法律法规的学习

为了有效规范新闻工作,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或者具有法律效力的一些文件,如《中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职业道德准则》、《报刊记者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保护法》等一批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整个法律体系尚不完整(我国尚未制定出专门的新闻法和记者法等法律体系),但对于规范现阶段的新闻工作来说基本上够用。但是,法律自身是很难自主的发挥出法律效力的,只有新闻工作者知法、懂法、会用法,才能将法律效力有效地释放出来。这就要求新闻采编和播报单位及时的组织内部的新闻工作者学习这些法律。那么怎么组织其学习呢?首先,在新闻工作者上岗之前,首先要通过法律水平的培训(参加法律知识课程培训班等),系统的进行相关法律的讲解,且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其次,定期的对在岗新闻工作者进行法律知识再培训和再考核,已达到督促其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目的,且对考核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可以采取暂时停职等措施;再者,在日常工作中,新闻单位还应当做找法律知识的宣传工作,在单位上下营造知法、学法的氛围,并及时的将最新的法律体系动态通报给职员,以方便其及时的关注;最后,对于所学法律知识有不懂之处,新闻工作者应当及时的发问,将疑难问题彻底解决,切不可留下一知半解的地方。总而言之,学好、学透相关的法律知识,是提高新闻工作者法律水平的基础。

2.新闻工作者要学会“用法”

由于新闻工作的特殊性,尤其是新闻工作中的记者行业,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往往会受到各种社会势力的干扰。特别是在采访报道重大的社会事件且采访结果会对当事方有不良的影响时,就会受到非常强烈的干扰,甚至会引发肢体冲突。例如,某记者在采访一个非法的卤蛋加工窝点时,就遭到了加工窝点老板的暴力殴打,且采访设备也遭到严重的破坏。而遇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时,新闻工作者就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也是“学法”的重要目的之一。那么,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学会的使用法律武器呢?其一,新闻单位可以组织职员学习一些具体的“用法”实例,以给予他们一些启发,而且还可以通过课堂模拟来演练法律维权的过程,从而进一步强化其使用法律得意识;其二,在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威胁时,切不可情绪失控而与对方发生更强烈的冲突,以免遭受到更大的伤害,而是要及时的报警;其三,在新闻工作者自身受到人身侵害后,还要抵制住“私了”的诱惑,坚决依靠法律进行维权。

3.在新闻工作者资格考试中融入对法律知识的考察

在新闻工作资格证考试试卷编写时,应当合理的纳入一部分法律知识,以督促应试者学习相关的法律,确保其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能力,以有利于录用后上岗前的法律培训课程。虽然现在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已经包括了新闻业务相关法律知识的考试,但是很大程度上只能说还流于表面,应试者学习法律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并不能对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法律水平的提高有多少帮助。这就要进行考前系统的法律培训(当然考后对于试题的讲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能起到对应试者答疑解惑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们的新闻工作者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学习法律的自觉性。

4.新闻单位可以引入一些专业的法律人才作为法律顾问

虽然新闻单位可以临时聘请专业法律人士对职员进行课程培训,但新闻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往往会用到比较具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倘若单位内没有专业技能比较强的法律人才作为法律顾问,就会为新闻工作的开展被法律问题所羁绊而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将法律专业人士引入新闻机构内个新闻媒体是必须的,也是非常宝贵的。在新闻工作者面对比较复杂的法律问题,就可以向这些专业人才进行咨询,以获得比较专业意见。而且,这些法律顾问还能够随时(或者定期)

在所服务的新闻媒体开展法律讲座,进行法律咨询,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新闻工作者在法律方面的疑惑给与明晰、专业的讲解,从而非常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法律意识和法律水平的提升。

5.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编时要学会使用合法手段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应当使用合法的手段进行,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在受到人身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自我保护的前提,也是保证新闻采编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首先,在前方之前,应主动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并在得到对方同意后在进行采访活动。而在采访过程中应当仔细的记录获得的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且在编辑他人稿件时应当提请作者审阅、经过内部层层审阅,并认真校对,避免侵犯作者的著作权和信息权;其次,在采访过程中应使用诸如公开的面谈、录音、电话录音、电视摄像式的方式,尽量避免采用有争议的采访方式,如隐蔽采访(即隐藏真实采访身份、意图和采访工具,来达到比较秘密的采访目的,通常称为隐性采访)等。但是如果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这种方式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不应侵犯他人的合法隐私权,也不应对其合法的商业秘密构成威胁。

(2)不应对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造成亲在威胁。

(3)不应对政府或者受访人的正常活动造成干扰.

(4)不应使用过激的或者不符合实际的语言对他人的名誉权、商誉权、隐私权、肖像权以及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造成损害。总之,使用合法的新闻采编手段,既是“懂法”的体现,也是增强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二、结语

新闻工作者也要树立起强大的法律意识。只有法律意识足够强了,才能更好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从而提高自身法律水平。

参考文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