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论文(精选5篇)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再度创作意境想象文化底蕴
声乐是一种表演艺术,它通过美好的歌声实现审美价值。歌者通过自己的意识或直觉来认识声乐作品,以作品原创为基础来研究、设计、处理和歌唱,从而精心地进行再创作。而如何运用自己的嗓音作为创作的材料和工具?这就需要歌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通过身心的有机结合,依照声乐作品准确、生动地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声乐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声音技巧的训练,还要重视声乐作为表演艺术的创作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从表演艺术和歌唱者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中的感觉、感情作用、艺术想象、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等进行探讨。
—、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中的感情作用
艺术的本质就是表达感情,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感情对于艺术,犹如血液对于人体一样,有了感情才能使艺术有生命力。但艺术所需要的感情,决不是矫揉造作的虚假感情,而是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一首好的歌曲是一段浓缩的精神生活记录,是作曲家基于自己对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审美观,有感而发地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角度来看,一部作品就是感情作用的产物。作为一名歌唱者,对自己演唱的作品一定要明确身心感受,通过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认识,使自身感情受到震动,从而唤起歌唱表演时再创造的热情,产生出渴望表达感情的强烈欲望。如此,才能更好地进行艺术再创造。音乐能够表达文学、戏剧、舞蹈、绘画等无法表达的丰富复杂的感情,在各类声乐作品中,有的可以激发听众理智的感情;有的可以激发听众道德的感情;有的使人得到感官的愉悦;有的表现为悲哀痛苦的形态;有的则表现为欢乐轻松的形态;有的则表现为幽默滑稽的形态等。歌者正是在这种感情激荡的心理状态下去进行美的创作,歌者的责任就是引导听众去发现美、欣赏美和品评美。歌唱艺术是一门全方位反映生活的艺术,它涉及音乐、文学、绘画、戏剧、表演等各个领域。歌唱不仅仅是技术,而且和个人的文化底蕴相关,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这样声乐表演时才能更深入、更贴切、更动人。
二、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中的艺术想象力
艺术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功能,它始终和形象思维、情绪情感等心理过程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和互相作用,艺术想象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种活动本身就可以诱发创造者的感情活动。想象诱发感情,感情推动想象,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的。每部声乐作品都具有特定的诗情画意,表演者通过艺术想象的功能,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进行创造,让自己在想象的环境中生活,表演者在这种状态中通过自己真实的体验获得真实情感,所以说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是密不可分的,想象的直接结果是创造新的形象,它在音乐艺术活动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在艺术构思过程中,歌唱者在想象中犹如真正感知体验到了自己创作的形象,好像想象中的形象就是自己实际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某种生活、环境和人物,这样歌唱者才能更好地进人角色,只有对作品理解得深刻,表现才能更生动。所以,艺术想象必须将想象和情感活动相结合才能起到作用,这种充满歌唱者主观感情体验的幻想和幻觉,也是移情作用的心理基础。创造是人类最美好的、独持的品质,而想象更是人类特性的一种,它往往是创作的前奏。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主体是歌唱者,因此歌唱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才能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中的艺术个性和艺术风格
艺术个性的形成,是在原创共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和后天个人的经历、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等有着直接的联系。歌唱者应该培养自己的艺术个性,很好地发挥个人在演唱上的独特魅力,并从心理和感情上充分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在处理、表现歌曲时,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思想实质,明确主题并了解作者意图、时代背景,还要分析旋律和歌词的结合情况、乐曲的结构特点、节奏特点、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调式调性等,进而找出歌唱技巧上的难点和歌曲的高潮,并处理安排好感情的层次变化。同时,还要善于把握歌词语调的强弱高低、抑扬顿挫、重音、语势、气势等,这样才能创造出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歌唱者感情的表达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这些都是艺术个性的独特表现与反映。感情豪放、深沉的歌者适宜于演唱牧歌式的抒情作品;淳朴、憨厚的气质则善于表现平凡而又质朴无华的内容;那些生性活泼、机敏的歌者,必然善于表现跳荡、欢乐的情趣。所以,只有充分使歌唱者的艺术个性、审美理想和他所表现的艺术内容处于十分和谐的状态,才能获得理想的艺术效果。一个歌唱者,他的自我和艺术个性,正是其艺术素质和品格的集中表现。假如歌唱艺术没有艺术个性,则艺术形象就不会充满强烈的、独特的感彩,就不会引起听众的共鸣,也就没有感染人的艺术力量。所以,艺术形象的个性特征越鲜明,也就越能获得感人的艺术效果。艺术的风貌和格调,就是艺术风格。歌唱艺术的风格是演唱者的音质、音色、共鸣、力度运用、情感处理、美化语言能力等音乐表现方面具有的独特性。要完美地唱好一首歌曲,不仅在音色、速度和力度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还必须把握好歌曲的韵味,并配合必要的歌唱技巧,精心地装饰美化旋律,以表现出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
以上所论述的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几个方面,只是在独唱方式范畴内探讨表演创作的一般特点。在声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声乐表演艺术再创作的规律,他们才能在舞台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演唱水平,产生出更完美的声乐表演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P.M.马腊费奥迪著《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6月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2篇
小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最古老的“号(角)”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就出现了,那时的原始人用海螺作为传声工具,后来也有用兽角或象牙作制成的“号”。最早用金属制作的小号实物是在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18代法老的陵墓中出土的两支小号,分别为银和青铜制成。中世纪时,由于小号通透嘹亮的音色,受到统治者的青睐,欧洲各地的君王、贵族、主教、祭司等都拥有许多号手。然而,此时的小号无论从功能还是审美角度来说,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乐器,它们主要用于巫术、战事和宗教仪式,起到传递声音或使音量扩大的作用。
二、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小号表演艺术
文艺复兴时期百废待兴,人文主义精神在欧洲大陆迅速蔓延,几乎所有音乐内容及形式,包括乐器形制都出现了重大变革。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对复调音乐的推崇,铜管乐器制成了各种大小的形制,形成完整的一套乐器来演奏和声,以达到演奏复音的效果。随着小号管身的加长,除了直管小号之外,为了便于持号还将其弯曲成各种形状,有“S”形小号、“8”字形小号等等。巴洛克时期小号开始普及。18世纪德国出现了活塞式小号,起初只有一个活塞,至18世纪末逐渐形成与现代小号一样的具有3个活塞、可以演奏半音阶的小号和短号。活塞和按键的增加给小号带来了新的生命力,音域的扩大和表现力的丰富使其在管弦乐队中被频繁使用。亨德尔著名的管弦乐《水上音乐》中,小号就承担了主旋律声部的角色。而在巴赫的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二首(F大调)中也用了一支F调的独奏小号。
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小号表演艺术
古典主义时期很多乐器的技术水平和演奏形式都已相当成熟,而当时的自然音小号却只能适合作品的高潮部分或者具有英雄主义风格的片段,乐器的局限性制约了它的发展。当时小号形制的重要变革是出现了有键小号。19世纪的西方音乐史是浪漫主义作为主导潮流的时期,伴随着思想文化领域各种自由和进步的思潮流派、艺术风格的出现,乐器在制作技术上的改进也空前繁荣。1815年首先由德国圆号家发明了直式活塞装置,再由比利时乐器制造商萨克斯(AdolphSax)将其应用在小号上。活塞使小号终于能自由地演奏任何一个半音,因而再度成为主流乐器。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的小号演奏家阿尔班(1825-1889)写出著名的小号音乐教科书——《阿尔班小号-短号教程》。阿尔班卓越的演奏才能赋予了小号新的生命力,使小号成为一件极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
四、现代小号表演艺术
现代音乐对小号的演奏技巧及表演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高方面不断追求更高音,甚至连乐队作品中也偶然要求吹出高达“d3”的高音,因此自19世纪中期起制造了一些更高调的小号,如D调等。为了追求更为新颖的音响效果,各种先锋流派进行着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将爵士乐上的某些演奏技法,如滑音、花舌、各种不同速度的揉音、复音演奏、各种弱音器的使用等也用于独奏和乐队。由于受到音乐流派的影响,小号也出现了印象派、无调性、多调性等风格的作品,例如前苏联作曲家格季凯于1933年所作的《小号协奏曲》,德国作曲家兴德米特于1940年所作的《小号协奏曲》等,都充分挖掘了小号的音域及性能,将传统的表现方式提升至现代艺术的范畴,甚至还有所颠覆。20世纪之后,顶尖的小号演奏家光芒引人瞩目,他们以超人的技术技巧及艺术表现力充分展示了小号的个性及其审美内涵,直接促进并带动了小号表演艺术的深化发展。
五、结语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3篇
在钢琴表演中,表演者的心理要素是综合心理活动的反映。钢琴表演艺术是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相结合的音响运动艺术,是音乐语言与形体动作相互协调及高超技巧的综合体现。钢琴表演的全过程始终受到心理感受的调控。
关键词:
钢琴演奏;心理调控;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心理体现
心理是现实在大脑中的客观反映。大脑神经系统指挥人在宇宙万物间的一切活动,思维到行为的变化过程都离不开人的心理作用。作为声音的艺术——音乐,亦然如此。钢琴表演心理是指演奏者在完成演奏的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表演前后的一切心理活动。表演心理对钢琴的学习与演奏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表演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钢琴艺术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表演的每一瞬间,都是情感与控制、动机与记忆、欲望与想像等一系列心理活动的体现。心理素质对于表演艺术实践中的钢琴演奏者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表演的效果,如何将内心和身体与音乐相结合并创造出完美的音响效果,一直是钢琴演奏者们所追求的目标。心理学告诉我们,紧张心理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对于钢琴演奏者来讲,用十分平静的心态去演奏,一定会缺乏激情和感染力。但如果演奏时心情过于激动甚至达到不可自控的地步,也会降低演出效果。只有适度的心理紧张和兴奋,才是获得演奏成功的重要保证。
钢琴演奏者的重要任务是把乐谱上所记载的谱符化为打动人心的旋律,这一过程就是音乐表现。要获得良好的音乐表现力,演奏者除了要具备全面的技术功底,还要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钢琴表演的整个过程需要微妙且复杂的心理来操控,这种操控不仅需要演奏者有足够的信息容量,同时还担负着将音乐符号转化为充满律动的各种音响,需要演奏者通过二度创作以揭示作曲家的内心世界,同时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因此,钢琴演奏者除了要有过硬的演奏技巧,还需要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调控能力等各方面的配合。
一、钢琴表演的心理感受
所谓“心理感受”,是指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心理情感反映,也就是说人的心理情感反映在受外界客观影响或信息刺激之后所形成的直接感情体验,以及理性判断分析所引发的精神变化。①不同的人在音乐表演中的心理调控能力和心理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就钢琴演奏者来说,演奏时对来自观众和自身不同作用下所形成的情绪、思维和意志等程度都直接影响钢琴表演的效果。
意识的心理技术是指通过理性思维寻找到如何使表演者产生有机天性本身的无意识的创作过程。作为有意识的音响创造,它的每一个演奏的信息传导都精密而细致,具有一个完整的生理与心理的运动系统。钢琴艺术是富于动感的艺术,这不仅因为它本身是一种“动态”艺术,一种依靠人的形体与思维的活动着的艺术,作为有意识的高级神经活动,它是靠全身心的感觉去进行音乐表演的,因此,钢琴表演既是生理的技能运动又是心理的情感运动。钢琴表演就是对音乐作品的再认识和重现,就是对以前感知、了解的知识的恢复过程,是对音乐作品中思想与情感内涵的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
而这些心理感受最初是来自于演奏者对作品的正确理解。在演奏某一部钢琴作品时,演奏者必须了解作曲家所处年代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处于一定历史时期的作曲家,其创作思想必然要受到该时代的社会风尚、思想动态、政治制度及文化倾向的影响,定会反映出该时代的精神、社会动向和审美情趣。当我们翻看西欧音乐发展史时,我们看到古典乐派的莫扎特、古典乐派大师同时又是开创浪漫主义先河的贝多芬、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等音乐家的创作风格与他们所处那个时代的环境、政治动向、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曲家所形成的鲜明创作个性具有作曲家所处时代的时代特征。贝多芬崇尚人类平等博爱,为了这一目标,他终生为之奋斗,其思想体现了他所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们对光明的追求。因此,他的作品中出现的强烈音响对比,造成了音乐上巨大的矛盾冲突。这些背景资料都为钢琴演奏者提供了心理感受的来源。
二、钢琴表演的心理体验
体验,通常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通过体验的方式达到认识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来看,体验就是实践得来的技能及知识,是由主体自己去感受的一些现象,指以“人”为基础,带有强烈主观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心理体验”是指接受一定客观事物并对其进行具体感知与实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它既心理感受的手段,也是心理感受的深化。音乐中的体验可以在多层次上获得,如作曲家创作时对生活的体验,他便将这种体验诉诸于他的创作作品中;在表演方面,表演者要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并通过表演形式表现出来,为听众所感受。
一般来说,心理体验包括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不同方式。直接体验就是根据音乐作品所提供的内容、时代、情境、意蕴或人物等去深入生活,或把握作品的规定情感趋势,并从音乐的特定曲式结构变化中去揣摩音响表现现实生活的关联。间接体验就是一方面调动生活或心理体验的积累,运用过去自己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生活认识与感受,或借鉴别人对生活的认识与感受的经验等去体验所要表现的内容。②
钢琴表演中的“体验”就是一种感受,一种物我两忘、主客体统一的感受,涉及到主体对作品的形式、精神、思想、感情、气质等所有感受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是融为一体的,是一种内在的感受。钢琴作品中蕴含着作曲家的体验,钢琴演奏者要身临其境地进入到作品的情感中,这其中有些情感是自己亲身经历体验过的,有些是对作曲家的了解,对外界相关事物的感悟及想象而产生获得的。如在演奏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时,作曲家将内心的矛盾与痛苦、对黑暗势力的愤怒与反抗、热情奔放的思想感情、对光明理想的坚信与渴求全部倾注于作品之中。演奏这部作品一定要体验到这种情感,将这种情感化为内心的感受,才能更好地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想象,而艺术想象正是心理体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心理活动。钢琴表演的心理想象其实正是心理感受与体验的重要方式,感受与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想象来具体实现的。③
三、钢琴表演的心理体现
心理体现是演奏者经过心理感受与心理体验之后,以钢琴有声音响的创造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听觉。这种经过了“艺术处理”的有声音响,正是演奏者经过内心的一系列分析、理解、思索后的艺术体现。这种艺术体现正是心理感受与体验的结果,它既蕴含着演奏者的心理素质,也反映了他们艺术表现的能力与技巧。在体现的过程中既要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音乐与作品的内容,也要掌握好表现的具体形式与表演技巧。
音乐表演艺术家的艺术个性,是二度创作主体所具备的各种因素的有机复合体,诸如,音乐才情、生活背景、文化修养、艺术技能等等。这些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了音乐表演主体所具有的一种创造能力,这种创造能力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态,表现在他们的音乐表演的二度创作过程中。钢琴演奏具有二度创造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和创造性两方面,并且力求做到两方面协调统一,既要真实再现原作,又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热情,达到技巧与表现的统一。但二度创作并非没有限制,钢琴演奏者必须尊重原创,其二度创作是在原创的制约之下进行的再创作,尽可能地了解并靠近作曲家的意图才是真正的艺术再现。研究创作背景和原始乐谱是领会作曲家的意图的根本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作品分析、背景知识都应该是演奏者基本功所在。一方面是对于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形式结构所展现出来的独特认识能力和感受能力。另一方面是音乐表演所具有的独特表现能力,这两个方面是相互作用的,二者结合为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统一体。
四、钢琴表演的心理调控
钢琴表演中的心理感受、体验、体现等是一个心理运动系统,这个系统受神经中枢的总指挥、总调度,并与系统中各部分产生相互关联与影响,以完成心理活动的协调功能。心理调控的目的在于使心理活动“适应”表演的创造要求。表演前的心理感受与心理体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感受与体验钢琴作品的阶段,心理的注意力、记性力与想象力在发挥着主导作用。作为艺术的再创造的演奏者,在进行识谱、读谱或视奏、视唱等熟悉内容的初始阶段,调控注意力的集中十分重要,因为注意力的集中是分析或理解、认识或感受作品的初始阶段,有了集中的注意力,才能进行纸上无声乐谱的音符变为有声音响的流动程序,并在不断反复中调控音响结构的记忆力,使音响的内在听觉在不断强化中增加有序、有效的记忆功能,并使这个内在听觉的音响通过演奏成为活化音响体现。而当钢琴表演进入到演出的阶段时,除了调动心理运动的内在储存,以及内在听觉与视像的创造积累变为活化的音响之外,它的注意力、记忆力与想象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复制。而这种复制正是前期准备的活化音响的再现,所不同的是演奏进入了直接或间接的音响情感交流阶段,直接是指面对面地传达给观众,间接是指通过录音或录像传递音响信息。④
总之,在钢琴表演中,心理调控是演奏技巧与抒情的自我感觉中枢,是综合心理活动的反映,同时也是演出是否成功的关键。钢琴表演心理调控能力与素质提高是以不断的艺术实践为前提的。钢琴表演艺术是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相结合的音响运动艺术,是音乐语言与形体动作相互协调及高超技巧的综合体现。钢琴表演的全过程始终受到心理感受的调控。
注释:
①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②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③杨和平.新中国音乐表演心理学文献研究[J].音乐探索,2008(2).
④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2]杨和平.新中国音乐表演心理学文献研究[J].音乐探索,2008(2).
[3]冯效刚.关于音乐表演心理的几个问题[J].中国音乐学,1998(3).
[4]张前.音乐表演心理的若干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0(3).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4篇
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调查维度共有三个:一是课程设置情况,重点分析表演艺术专业课程设置构成,实践教学课时所占比例等二是实践平台建设情况,主要了解学校为表演艺术专业提供的实践教学基地情况;三是师资结构情况,主要了解从事该专业的师资构成,包括专任与兼职师资比例、职称和学历等。
1、实践教学课时占七成,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特色
从调查结果可知,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的平均实践课时占总课时比重达到70%(见图1),这充分表明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在全国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均对实践教学高度重视的背景下,广东省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强调实践教学是顺应大势所需。由图1可看到,不同院校在实践教学课时分配上仍存较大差异,最高值达到85%,最低值仅为56%,说明在不同的高职院校之间,对实践教学课时分配仍存较大差异。
2、实践平台基础扎实,院校之间差异悬殊
从调查结果可知,广东省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全部都设有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平台建设总体投入大,面积广。实践平台建设及其配套设施是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保障,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一整套有利于训练学生各项音乐专项技能的单一功能实训室和综合技能实训室。从全省范围来看,各高职院校对于表演艺术专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重视但院校之间的差异显著。以校内实践基地设备总值为例,最大值为1456万元,是最小值374万元的3.9倍;在校外实习基地数方面,最多的院校有19个,而最少的院校仅有1个,院校之间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性。
3、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践教学师资力量雄厚
从调查结果来看,广东省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支撑充分。在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比例上,全省比例达到了1:0.95的水平,这表明这些院校引入企业或一线工作人员的兼职教师较多,有利于开展实践教学;在专任教师职称分布上,高级职称比重达到38%,较高比例的高职称师资有利于支撑实践教学的改革;在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上,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41%,说明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的师资学历层次较高,基础扎实,这批高学历的师资人才是推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
二、改革对策
从前述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广东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得到高度重视,成效也较为显著。但从发展眼光来看,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仍存三大核心困境:一是实践教学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仍待完善,实践教学虽然课时较多,但效果不尽人意;二是实践教学平台使用效率有待提升;三是实践教学的师资能力仍需提升。结合调查分析结论,为进一步提升广东高职院校表演艺术实践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改革对策。
1、完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现行的实践教学管理普遍处于分散状态,缺少统一的运行管理机制。要建立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围绕实践教学设计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把保障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作为一项常规性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学体系。当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检验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学生整体素质,反映专业教学管理真实水平的核心内容。为此,建议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以演促教,以演促练,教练相长”实践教学模式,建立与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相适应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践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关键是把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流程化,主要内容包括提升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加强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材建设、实施学生课外表演节目创作活动计划、开展校内实训实践等等。
2、提升实践教学平台使用效率
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高职院校表演艺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学校实践教学水平的基本指标。在实践教学平台建成的基础上,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作用,提升实践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率。一是建立实践平台使用的管理制度,要坚持以资源最大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放开准入门槛,提升有限实践平台的使用效益;二是要促进资源的共享互通,要充分利用大学城、邻近学校的地理区位优势,建立实践教学平台资源的共享机制,增强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学校与社区合作等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平台来培育学生。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表演艺术论文范文第5篇
Oliver发现3项感情回应是满意度的重要先行要素。Nyer发现预测消费后回应的最佳方法是测量满意度及其他的感情要素。Shermanetal.确证了消费者的感情状态可能是购买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管理人及营销者可以通过运用感情来获取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组织在竞争市场中业绩表现的关键,艺术组织与其他企业一样需要获得竞争优势来创造并维持卓越的表现。对于本质上更倾向于享乐型的服务来说,感情的达成及状态被认为会对消费、评价以及再购买意图产生一定的作用。满足主观因素并激发感情反应被看作是决定这类体验中顾客价值的最关键元素。
二、随着关系营销的出现及兴起,顾客维系和再购买成为关注的焦点。
Hellieretal.证实了最新的发现,认为再购买意图是推动组织收益性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性增长的极具价值的要素。服务质量、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等构想已经被不同的研究者识别为再购买意图的先行要素。根据先行研究可知:服务质量对感知价值有正面影响;感知价值对顾客满意度有正面影响;顾客满意度对再购买意图有正面影响。然而却很少有研究验证表演艺术领域中再购买意图的重要性及其与先行要素间的关系。
三、营销中的感情因素研究包含3个阶段:类别方法,维度方法和认知评价方法。
类别方法不解释感情的起因,只根据相似性将各种感情分成几组。维度方法利用效价和觉醒两个维度来区分感情。认知评价方法则提供了一个更有深度的办法来说明感情之间细微的差异,并旨在预测特定环境下什么感情会被引出、被激发的感情如何影响行为。认知评价方法被认为更适合理解市场环境中消费者感情回应。该方法被用于研究消费感情及其对购买后行为的影响。在导致感情的潜在评价项目中,最基础的一项便是目标一致性。Frijda以及其他学者认为感情是一种对个人———环境关系的动机性回应,而动机涉及个人目标。
四、在Hume.Mort的研究中,作者验证了表演艺术背景下消费者观看演出后感情对感知价值和满意度的影响。
在研究中调查感情的方法采取了认知评价法,因此感情变数的名称被定为评价感情。经过实验统计分析,感情对感知价值及满意度都产生正面的作用,即评价感情上对演出的满足程度高的话,感知价值和顾客满意度的水平也高。除此以外,作者还验证了服务质量、感知价值、满意度和再购买意图各个变数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中,该研究提供了至今最完整体系化的表演艺术消费者分析道具,涉及各项服务环境中的变数,但是在他们的研究模型中没有考虑到消费者个人的出席观看动机。
五、消费者在惠顾艺术演出时常常出于个人心理上的动机。
有许多证据证明内在动机在消费者的商品消费行为中起到很大作用。McCarthy&Jinnett提出个人动机可能决定观众出席艺术演出与否以及参与艺术的形式。Swansonetal.探究了表演艺术消费者的4项个人心理动机(审美,良性压力,娱乐,自信提升)与顾客口碑及支持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动机变数的路径系数具有显著性,但数值相当低。这说明模型中需要其他的动机变数,如一些观众想要更多了解艺术,一些顾客将观看演出视为一种社交活动,对现实生活不满意或觉得枯燥无趣的个人在观看现场演出时可以暂时忘却烦恼。服务营销者普遍认可维系长期的客户基础所能获得的益处(Berry1995等)。测试顾客与公司间关系的强度时可使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他们参与支持组织的积极行为的意向。票房销售对大多数艺术组织来说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公众对艺术的兴趣与艺术价值提供了实质性证据。因此再购买意图被看作是支持行为中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关系营销效益由满意度介导与心理动机相关联。
六、通过总结分析各种表演艺术相关研究,可以得知:观看动机影响评价感情,从而影响感知价值和满意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