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解析(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课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巩固**报道的一般结构,了解的层次与脉络。
2.提高分析**结构的能力,尝试写作一般的**报道。
3.感受*人在航天事业的发展中的贡献,引导学生关心****,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信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了解**写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关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了解**报道的特点,学会写作。
【教学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必修1**单元的最后一篇**报道,同时,课文是针对*航天事业这样一个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
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图片激趣法、信息归纳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关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运用图片激趣法)
远古神话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壁画,都反映了先民对神秘天空的探寻,直到万户做出飞天尝试,才拉开了人类挑战苍穹的序幕。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然而,只有到了这一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逐步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这一天就是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让我们马上进入《飞向太空的航程》的学习,领略我们期待已久的“飞天”历程。
二、回忆旧知
1、回忆**的一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2、结合本单元的第一篇**《别了,不列颠尼亚》,理解并区分**中的“**事实”和“背景材料”。
三、理清结构、熟悉内容
1、对照**的一般结构,理清本篇**的结构,完成表格:(运用信息归纳法)
读**析结构
2、重点学习“主体”部分(运用合作探究法)
解决思考题:一、背景材料部分回顾了哪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二、给主体部分拟个对仗式标题。
问题一,难度不大,让学生先自己通过抓显示思路的关键词(时间词)找出事件,然后小组讨论,有分歧的讨论解决,最后老师根据小组展示的结果板书出意义重大的事件即可。
问题二,结合刚学习不久的知识梳理课“奇妙的对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既练习对联写作,也高度概括出*艰难航天历程的过程及其重大意义。
难度比较大,允许小组合作解决,先组内从内容概括和对仗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修改,然后,各组推荐出好标题板书到黑板上。
好标题展示:①数十载钻研苦苦尽甘来,几千年飞天梦梦圆神舟。(原标题是:数年钻研苦苦尽甘来,百年飞天梦梦圆神舟。教师从内容和对仗角度点评并稍作修改。)
②半个世纪经风雨求索,几代精英苦钻研助飞。
教师拟标题:航天梦使举国上下立志展翅,神舟行让男女老少笑看苍穹。
四、联系生活,激**感
对照前面梳理的“背景材料部分回顾的几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板书,补充出“神五”
飞天后我国的航天事件。
1、神舟六号(载人)20xx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中部四子王旗
搭载人数2人
执行任务宇航员:费俊龙
指挥长:聂海胜
2、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xx年9月25日10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xx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搭载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3、神舟八号于20xx年11月1日5时5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不载人。
4、神舟九号飞船于20xx年6月16日18时37分发射,*人民*航天员大队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飞行乘组,执行这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5、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20xx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注明:以上资料主要由学生完善,激发学生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五、布置作业
选取身边的事情,依照**的一般结构写一篇**报道。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⑵ 了解*人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不懈努力。
⑶ 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文章叙述、议论、抒情与描写有机融合的表现手法。
2、学会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段落抓有效信息。
【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自读课。
【教学方法】
多**教学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法。
【教具】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神舟六号的情况(学生自己介绍)。
二、字词闯关(给加横线的字词注音)
三、自读课文,分析课文
1、结构分析:
导语:(1~3)*发射载人飞船成功。
主体:(4~26)飞天航程。
结语:(27~30)迎来了飞天梦圆的时刻。
2、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
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也喻指这一航程。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表达的是怎样的情感?
自豪、赞美。
4、本文导语部分有什么特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是描述,也是评论。既有对飞船升空的情景精细描绘,又有对这壮举的评论。
生动感人,有情感。
5、*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关键性的事件?
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1960年,*第一枚火箭成功发射。
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
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6、*人飞天航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7、“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天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主要有哪些困难?
首先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安全返回技术。
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四、理文章线索
文章用倒叙手法写出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然后按照是时间的顺序回顾了*飞向太空的历程,最后落笔到“神舟”五号的研制、发射上,首尾照应,重点突出。
五、写作特点
1、以倒叙为主要叙事结构。以时间为顺序,脉络清晰,首尾呼应,这是本文写法上最显著的特点。
2、语言凝练,具体生动。
六、作业布置
编写*航天大事纪(世界航天大事纪做参考)。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体会**题目的作用。
2、领会本文报道的角度。
能力目标
培养概括整合提炼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知识强国观念,引导学生关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自读
教学过程
一、阅读全文完成
1、掌握以下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翌年乾坤酝酿苛刻横亘揽月
2、阅读思考
(1)、本文报道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作者选择了哪个角度进行报道?
(2)、按时间顺序将**主体部分整理成“*航天大事记”
明确:(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2)、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四是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归纳时注意时间、事件及事件的意义)
二、讨论
1、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作者却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你认为作者选择的报道角度好不好?
**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2本文标题有什么含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事实是*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三、归纳
根据所学**知识列出本文结构提纲
导语(1、2、3),点明这篇**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首尾呼应。
四、练习
写一则**,报道学校新近发生的事件。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阅读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1)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5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1
三维目标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航天事业的发展。
2.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标题。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
1.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标题。
2.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有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自己的飞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
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名言导入
谁能让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他的节奏跳动,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实力
的飞跃,他在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一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就是杨利伟——第
一个圆了**民族几千年飞天梦的人。今天让我们走进《飞向太空的航程》来了解这段艰辛
而辉煌的历程。
文本解读
1.标题是**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读完全文,
你能说说标题的含义吗?
明确:标题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本文要传达的**事实是*的载人航天飞船飞
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
指*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这则**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8226;
明确: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朋这则**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氮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3.这则**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明确:**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年5月17日,*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8226;,
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9月21日,*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大空。
合作探究
1.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明确:困难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克服方法:第一项和第二项在“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中已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的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
2.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8226;
明确: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3.本文题目是“飞向太空的航程”,文中开始写了“神舟”五号的发射现场,按照**的一般写法,接下来应该报道“神舟”五号航天的有关情况,但文章却笔锋一转,写了近半个世纪来*航天人的奋斗历程,这样写,是否符合**的要求?
明确:**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都是很详细
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
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
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
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
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才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拓展探究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如果让我们写一篇**稿,应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首先,要抓住**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的标题。
再次,注重**的结构。例如本则**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对*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总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
托**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事实的论述。
2.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同。
明确:《别》叙写有节制,有分寸,考虑受众,包括内地、**、英国人的接受心里,很微妙,客观叙写,感情内敛。《奥》通过参观者的表情描写,间接表现。《飞》是直接议论抒情。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
2、学会写**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飞向太空的航程》。
2、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导语: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4、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一:这则**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问题二:这则**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问题三: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此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十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四是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
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
问题四:**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了?
**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5、学会写**
首先,要抓住**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的标题。
再次,注重**的结构。例如本则**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总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事实的论述。
6、作业
A、编一份“*航天大事记”
B、写一则**。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3
1、准确而有气势的词语: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句中“九时整”“橘红色”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惊天动地”“喷射”“托举”“拔地而起”“直刺九霄”等词语分别从听觉和视觉写出了火箭点火、发动机工作、离开地面、进入空中的过程,这些词语不但准确生动,而且十分有气势,传神地写出了火箭发射的壮观场面。
2、内涵丰富的语言:
⑴20xx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
这句话表面上看,是写*这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时间和地点,实际上还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感情──祝福与自豪。“朝阳”预示着此次发射活动圆满成功,也预示着***航天事业前途光明;“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发射活动的壮观气势,饱含着作者的自豪与敬佩之情。
⑵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600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
段中“金色的秋日”有双重含义,一是实指,因为十月份正是金秋;一是喻指,表明经过四十多年的辛勤耕作,*航天人终于迎来了收获的秋天──发射载人飞船。从万户说到杨利伟,表明*人的航天之路非常曲折,但*人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在不断地走下去。
3、充满鼓动性的语言:
这篇通讯,不只是报导*成功发射载人飞船这一事实,更在于通过这一事实鼓舞全体*人,所以文中的语言充满鼓动性。
⑴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不能再一次落伍。
这是在写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之后,作者发出的感叹,并且用逗号将“*”两字隔开,意在强调,读毕此句,*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之感。
⑵响彻全球的“东方红”乐曲,宣告*进入了航天时代。
这短短的一句话,既写出了*首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后的喜悦,又充分激发了全体*人的斗志。
⑶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这是本篇通讯的最后一句,作者将此句单独列段,意在强调这次发射活动的伟大意义,并使读者看到了*航天事业光辉的未来乃至一个民族光辉的未来,读毕热血沸腾,备受鼓舞。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掌握**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
2、学会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二、整体把握
(结合已学的**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
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导语:20xx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
4、1992年***做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
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三、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报道,它是如何体现**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
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了?
明确:**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作业
写一则400字左右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 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
2、学会写**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查找有关“飞天”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飞向太空的航程》。
2、让学生展示图片、资料,谈论“飞天”
3、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导语: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4、师生互动,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问题一:这则**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5日“神州”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问题二:这则**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特色?
**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州”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好似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过程,*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即使有一些背景资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州”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问题三: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通过此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十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四是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
系列火箭发射究竟考验。六是“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
问题四:**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了?
**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5、学会写**
首先,要抓住**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的标题。
再次,注重**的结构。例如本则**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总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事实的论述。
6、作业
A、编一份“*航天大事记”
B、写一则**。
undefined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2)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1
一、 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 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的基本知识,具备了**阅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除去真实、时效的**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
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 (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 扭转乾坤 一鼓作气 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 酝酿 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报道,它是如何体现**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色 (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3)**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说课稿2
教材内容:《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新教材 高一年级 语文 必修1第四单元 第12课。
教材分析:这则通讯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我们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1.*载人航天的成功是*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
2.课文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报道的范本。
3.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学情分析:
一、*载人航天的成功是*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教学目的
1、掌握**的特点
2、引导学生关心****.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理念: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引导者、**者和帮助者。
2、文本是学生学习探究的根本。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关心****
2、学会写**。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增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报道就回顾了这一段历史。
今年的10月24日,我国的“嫦娥一号”飞天,开始月球之旅。这是我国航天之路的继续。四年前,我国的“神舟五号”第一次将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我国的太空之旅,可谓喜报频传。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四年前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回味一下那个曾让十三亿人倍感自豪的经典时刻。
(二)感知课文
1、几位学生连读全文,思考:本文真正写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在哪些自然节?
[第1、2、3和最后两节。]
2、除此而外的共计24个自然节是写什么内容的?
[背景材料,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三)鉴赏全文
1、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①本文要传达的**事实是*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②*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第4~28自然节,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有何作用?
[它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叙述航天史,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每个人都想知道今天的辉煌曾经历了什么样的艰辛的历程,使读者对今天**事件的了解,有了纵深感。]
3、请同学们自己介绍还知道哪些“*航天大事记”。(课后研讨与练习三。学生如果说不全,应该鼓励学生课后查资料,同学间交流所查资料--此题意促使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作为一个*人的自豪感。)
[附:*航天大事记(1956~2005)--可将此材料打印发给学生。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1958年4月,开始兴建我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 64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我国的空间科学探测迈出了第一步。
1968年4月1日,我国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开始选训航天员和进行载人航天医学工程研究。
1970年4月24日,随着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3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2005年是我国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30周年,截至9月,我国已经成功发射22颗返回式卫星。利用返回式卫星开展的科学试验成果,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很多领域广泛运用。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形成先进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由**航天飞行**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陆地测控站、4艘远望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以及连接它们的通信网组成,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
1985年,我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截至目前已将27颗**制造的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打下了基础。
1990年10月,载着两只小白鼠和其他生物的卫星升上太空,开始了我国首次携带高等动物的空间轨道飞行试验。试验的圆满成功,为我国载人航天器生命保障系统的设计以及长期载人太空飞行获得了许多宝贵数据。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试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20日、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2002年12月30日,我国先后4次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载人飞行已为时不远。
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和**之后第3个能够**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并首次进行多人多天飞行试验。]
1、根据此文,总结**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课后研讨与练**。)
[**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事实的叙述。]
(四)小结全文。(此教段宜放手让学生自己小结在本课中所学的知识要点。)
● 在课文第14节提到:“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批准。”这四位科学家是:
王大珩(héng)[ 应用光学家。 原籍江苏苏州,生于**东京。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我国光学事业奠基人之一。]
王淦(gàn)昌王淦昌是我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参与我国***、*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科学院院士、资深院士。
杨嘉墀(chí)[我国著名的航天科技专家、仪器仪表与自动化专家,是我国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也是*自动化学科、自动化学会、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国家“863”高技术计划倡导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芳允[无线电电子学、空间统工程专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卫星测量、**技术的奠基人之一。
㈤、 问题探究
1、这是一篇典型的**报道,它是如何体现**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明确: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的真实性特点。
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
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了?
明确:**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㈥、作业:写一则400字左右的**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3)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1
一、 说教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 说学情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的基本知识,具备了**阅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特点,确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教学重点:掌握**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四、课时:一课时
五、说教学流程:(结合课件)
(一)导入语(屏显“嫦娥奔月”图和“万户飞天”图)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学习(屏幕显示)<依据自主学习原则>
1、了解通讯 除去真实、时效的**性特征,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2)完整性。 (3)评论性。
目的:了解通讯自身的特点。方法:边读边划。
2、词语积累 (注意这几个词的意义和写法)
耸入云天 扭转乾坤 一鼓作气 不同凡响
翌年 横亘 酝酿 尘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书。
(三)合作学习-----教师质疑,学生讨论。<依据合作学习原则>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找出导语、主体、结尾部分。(屏幕显示)
目的:掌握**的基本结构,完成教学重点的学习。
(2)梳理主体部分:*实现“飞天梦”的历程中,有哪几个意义重大的事件。(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记叙顺序,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情感目标)
(3)综合全文,理解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 的双重含义(屏幕显示)
(四)分析与探究<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1)这是一篇典型的**报道,它是如何体现**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屏幕显示)
目的:理解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谈谈本文的结构特. (屏幕显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结构特色。
(3)**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来叙述*航天史,是不是不像**了?
目的:理解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写法,突破教学难点。
(五)课堂小结(屏幕显示)
本文的结构很简单,但是作为一篇典范的**报道,各个构件很清楚,是大家阅读和写作**报道的范本,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它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方法。
六、板书设计
<一><依据自主学习原则><依据合作学习原则><依据探究学习原则>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2
一、教材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语文必修<一>“沟通与应用”板块中的一篇通讯。通讯是**体裁的一种,它除了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的特点外,还有生动性、完整性和评论性的特点。本课从“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载人航天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使现实事件有一种历史纵深感,要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历史与现实结合的写法。课文的结构简单,它不但具备**的基本结构特点,而且还有首尾圆合型的结构特色,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掌握了**的基本知识,具备了**阅读**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认识不足。同时学生的基础层次不同,阅读时,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理思路难;知局部易,观全文难;习得知识易,迁移能力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的基本结构。
(2)分析本文结构,提高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的基本结构。
难点:
体会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远古时期有嫦娥奔月的神话,敦煌有飞天壁画,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做着飞天梦,也只到了今天,梦想才变为现实。到底如何让梦想变为现实的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飞向太空的航程》。
(二)写作背景介绍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三)知识链接
**特写:
**特写是一种以描写为主要手法,摄取**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和场面,形象的再现**事件和**人物的报道形式。它不想通讯那样要求写**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只是选取全过程中最富特征的一两个片段、场景来加以刻画,将它们绘声绘色地描绘出来。它所刻画的,是**事实的“横断面”,是“一串葡萄”中的“特别硕大的葡萄”,是“一串珍珠”中“一颗特别明亮的珍珠”。因此,其报道面比通讯更为集中、更为细腻。在表现方法方面,**特写的主要手法是描写。它采用细描为主、白描为辅的手法,对所要报道的事物、人物或景物进行精心刻画,再现**现场的具体情景。它当然也使用叙述。有时还采用议论手法,但这些手法处于次要位置。
(四)整体感知
1、通读全文,弄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分析思考:本文标题的含义
标题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本文要传达的**事实是*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以认为是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第二,是指*的航天梦经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探究1:本文按什么顺序行文的?
明确:时间顺序。
探究2:作者用这么多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数字,对这则**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了**真实性的特点。表现出当时人们紧张、激动的心情。在那一刻,梦想将变为现实,传达出一种无法自制的激动和欣喜。
3、学生展示自己列出的各时间段的重要事件
1958年5月17日,*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月9日,“神州”二号发射成功。
20xx年3月25日,“神州”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xx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太空。
……
幻灯片显示:*航天事业的发展:
五十年代末开始对人造卫星的探索
20世纪70年代*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20世纪80年代”863”计划对*载人航天的催化
神舟一号至四号的顺利升空
神舟五号升空飞天梦终实现
神舟六号返回,飞天梦更进一层
神舟七号成功出舱
4、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明确: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写**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曾说:“我要等到想出一个跟开头一样好的结尾才写它。”可见人们对结尾的重视。本文的结尾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5、**讨论:**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了?
**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6、学会写**
首先,要抓住**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的标题。
再次,注重**的结构。例如本则**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州”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五)课堂小结
本文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入太空的重要历史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的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学习完本文,不但增长了知识,更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六、课堂训练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正是这8000米的距离,为*后来的卫星上天开辟了通路,使*在走出地球、奔向太空的慢慢远征路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B.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
C.*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
D.在举国欢庆东方红的时候,*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
2、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3、把本文改成一句话**。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
一、整体把握
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经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国力的富强,科技水*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这篇**就回顾了这段历史。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的**价值所在。
后面的部分是**的主体,作者并没有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是**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以及国人对于此事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我们的目光不应该只是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在这一段回顾中,有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需要把握:
一是1958年*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太空。四是1992年***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舟”一~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二、问题研究
1北疚谋晏庥惺裁春义?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事实是*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二,*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毙挛疟ǖ狼康骷笆毙裕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了?
**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三、关于练习
一、标题是**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课文的标题就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你还见过什么好的标题?介绍给大家,并就此谈谈标题对于**的价值。
设题意图:标题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注意积累、鉴赏好的标题。
参***:
参见“问题探究1”。
二、**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联系*时看到的**,结合本文,总结一下。
设题意图:旨在由这一典范的文章了解一般**作品的结构特点。
参***:
本文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篇**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事实,即20xx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这是一个国人瞩目的事件。后面的部分是**的主体,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国人的飞天梦,以及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科学家们所做的不懈努力。
另外,这篇**还是一种首尾圆合型结构。本文首尾两部分记录的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很自然地衔接在一起。这是不同于一般**的地方。
总结:**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事实的叙述。
三、为了圆**民族的飞天梦,*的航天人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不懈努力。联系课文内容,并补充课外有关资料,编一份“*航天大事记”。
设题意图:一方面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这一重大科技事件。
参***略。
四、教学建议
一、*载人航天的成功是*科技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豪。本文字里行间充满了这种对民族发展进步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的情感,养成关注时事、关注科技进步的习惯。
二、课文结构很简单,是一篇典范的**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因此可以作为学生阅读和写作**报道的范本。
三、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高明的作者总是把它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这就使得现实事件有历史的纵深感。本文和《别了,“不列颠尼亚”》都有这样的特点,可以互相参照体会一下这种历史和现实结合的写法。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4)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0篇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
每当我仰望湛蓝的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我为之骄傲。
暑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航天事业继往**的辉煌时刻。它是对人类航天和*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当*的火箭首次要在西昌发射**的卫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文学天地————航天文学的令人感佩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家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以开拓空间文明、探寻未来新家园的布道者的热忱。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沉重起飞,这个过程不是****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它们不管千辛万苦,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和**。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英雄的**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航天人毕生的心血。航天人在各种**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依然顽强**。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原始贫瘠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尖端的科学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偏僻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秘密的面纱下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光芒四射的现代文明!
久久品味《飞向太空港》,我思绪万千,爱不释手。我们的祖国多么伟大,我们的人民多识,一步一步缩短我与心中的理想之间的距离,而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少年,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学习航天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将来才能报效祖国,为国争光,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2
李鸣生是*航天第一人, 供职于*****。他所著的这本《飞向太空港》,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亚洲一号”的故事。记录了*航天事业继往**的辉煌时刻。
1957年,苏联的也是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寻找新家园的序幕,让人类看到了明天希望的太阳。从那儿以后,**、**、西欧国家等纷纷将卫星送入浩瀚星空。虽然有失败,但航天人却从不气馁。致使在当时出现了像**,苏联这样的航空大国。
而*是在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后近30年,才将*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成功发射。那个辉煌的夜晚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铭记的。*又在1984年后将第六颗卫星发射。或许是*的进步令人叹为观止,又或许是*的航天技术惊为天人。**将屡试屡败的“亚洲一号”卫星卖给*。让这个刚展露锋芒的先前一直落后的国家来发射这个卫星。
这其中的辛酸未曾经历的人是不会知道的。***团赴美屡屡遭人冷眼和羞辱,好不容易谈成一家公司,老板却破产了。虽然最后是成功的,但这是用航天人的艰辛努力换来的。
为了*的航天事业,为了成功发射“亚洲一号”,有大把大把的工作人员无暇顾及的自己的亲人孩子,甚至常年不见。有位从**来的年轻姑娘,因发射场上一次事故便英年早逝。一位叫于福良的火箭专家为了不耽误工作,每次都抽空给患有怪病的女儿翻身。指挥员胡世祥的母亲、岳父接连病故,但他却未能回去料理后事。只能在夜深人静时看母亲照片。
*航天业的成功是以航天人的汗和泪,甚至生命换来的。但他们付出的这一切都是无怨无悔。
所以我们要向航天人致敬。
向*航天事业致敬。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3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航天事业继往**的辉煌时刻。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天上,这个过程不是****的,它是由无数人的心血、青春、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西昌卫星发射场上,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员死伤无数,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生死搏斗,正是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全体将士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科学家们白天黑夜连续攻关,有的甚至重病不起,献出生命。每一次发射,都有**和流血;每一次发射,都有科学家毕生的'心血。科学家在各种**的环境下依然锲而不舍,在很差的环境下依然顽强地与大自然作**。正是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使*的航天梦想一步步走向实现。
这就是*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资源并不好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他们一方面从事着这个世界上航天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很差的物质条件下和荒凉的环境里生存。几十年来他们一直在苦熬着一个个春夏秋冬,他们用心血和智慧播种现代文明!而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4
《飞向太空港》是我读的第二本纪实性文学作品,同样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录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一段辉煌历史。这一段历史中,我既读到了一代*航天人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热忱,又深深地被中美两国科研专家深厚的友谊所打动,从葱茏的大凉山腹地到西昌卫星发射场,从洛杉矶的谈判桌再到西昌宾馆楼里的会议室,从溶溶月色下的*箭、**星最后到浩瀚无垠宇宙中的星辰大海。“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预示着*航天光明璀璨的未来!
“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与*航天的未来紧密相连,虽然这是一颗由**制造的卫星,但它们同样命途多舛。自1986年起*对外开放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便有意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任务,适逢美、法卫星事业上的连续惨败,本以为这是一个*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大好机会,但始终天不遂人愿,以乌可力为首的*商业卫星国际服务**团在**吃了多家卫星公司的“闭门羹”和遭到一连番质疑、打击之后,开始为这项没有半点儿眉目的合作犯愁了。**民族是一个遭受磨难的民族,在多次奔走世界各地,经过长期协调谈判之后,终于与**休斯公司签订了合同,达成了合作共识,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这本书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见证。通过这本书,我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民族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面对挫败永不言弃的精神。当我看到西昌人民为护送升降*台而放弃了过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赶集并自愿为运送队伍修路,送干粮的时候我竟然激动地热泪盈眶,从洛杉矶到**,再从**到成都,最后从成都再到目的地西昌,各个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国人民紧密合作,大家的愿望十分一致,就是为了能让我们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顿悟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那就是把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要做新时代青年,扎根这片热土,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回报国家。
在卫星发射成功的背后,是每一个航天人的日日夜夜。他们或是埋头苦干的指挥员,或是辛苦工作的翻译**,他们的名字或许被刻在人类的史册上,或许不被人们所熟知,无论如何他,她都是英雄。他们在发射场上挥洒青春,在穷山沟里研究最尖端的航天科技,他们是真正的“开天辟地”者,开启了人类对茫茫宇宙的探索,是真正的***脊梁!
致敬,*航天人!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5
不忘初心,飞向未来
起初看《飞向太空港》的目的仅是因为它是必读书目中的一项,并且始于对它的兴趣罢了。从头到尾大致翻阅一遍,既枯燥又乏味,甚至还有许多关于航天的专业术语频繁出现。我很是不解,为什么没有文化功底,全文都是简洁明了的叙述或是对话的作品会选到必读课外读物里呢?这样的书不是人人都能写的吗?
但直到我细品了这书中的内容与文字底蕴时,才发现这不仅仅是本跟航天有关的书籍,更是记录了*航天由落后到崛起的一步步艰辛历程,耐人细看!比如,文章开篇序言中说:“因为天空和天空下到处乱窜的人,孤独的地球才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幽默十足,一下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再比如:“人类飞天的梦想一定是注视天空的结果。因为人区别于猪的地方在于,总会时不时仰望天空。”这样简洁有趣的文字,这样有深度的作品,怎能不吸引人继续探寻人类航天历史呢?
书中描写了许多为航天事业付出一生的航天英雄。原*卫星测控中心副司令员上官世盘,思维缜密,绵里藏针,善于辞令,在谈判桌上力挽狂澜。身材高大,腰板粗壮的乌可力,推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还有许许多多不为人所知、无私奉献的航天英雄们,将*航天技术不断走向国际化,也让人类走进宇宙母亲的怀抱。
读了这本书后,我也深深地被航天工作的艰辛所震撼。他们要在一个荒凉而孤寂的大山沟里闷近半年,没有信号,跟家人更是大半年才能见一次。从现代的'大都市到原始般的荒山沟,各个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不便。但是他们心怀*航天争雄世界的志向,才能克服重重困难,临危不惧,终使*航天发展辉煌起来。
“火箭起旋,星箭分离!”“这次发射,完全成功!中外专家们紧紧抱在一起,滚烫的热泪,让一切话都显得多余。”这一幕,是*航天技术第一次真正的国际合作,更是通往国际大门的邀请函。
本书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震撼读者内心的民族魂,让**民族儿女为之骄傲。正如作者所说:“那时,太阳将不再是红色,月宫将不再清寒。经地球数十亿年进化过的人类,大踏步走进的,必将是一个远比地球更加美好的大同世界!”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6
《飞向太空港》是我读的第二本纪实性文学作品,同样的,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录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成功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一段辉煌历史。这一段历史中,我既读到了一代*航天人无私奉献、精忠报国的热忱,又深深地被中美两国科研专家深厚的友谊所打动,从葱茏的大凉山腹地到西昌卫星发射场,从洛杉矶的谈判桌再到西昌宾馆楼里的'会议室,从溶溶月色下的*箭、**星最后到浩瀚无垠宇宙中的星辰大海。“亚洲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预示着*航天光明璀璨的未来!
“亚洲一号”卫星的发射与*航天的未来紧密相连,虽然这是一颗由**制造的卫星,但它们同样命途多舛。自1986年起*对外开放西昌卫星发射基地,便有意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任务,适逢美、法卫星事业上的连续惨败,本以为这是一个*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大好机会,但始终天不遂人愿,以乌可力为首的*商业卫星国际服务**团在**吃了多家卫星公司的“闭门羹”和遭到一连番质疑、打击之后,开始为这项没有半点儿眉目的合作犯愁了。**民族是一个遭受磨难的民族,在多次奔走世界各地,经过长期协调谈判之后,终于与**休斯公司签订了合同,达成了合作共识,万里长征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这本书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又一个重要见证。通过这本书,我又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民族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和面对挫败永不言弃的精神。当我看到西昌人民为护送升降*台而放弃了过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赶集并自愿为运送队伍修路,送干粮的时候我竟然激动地热泪盈眶,从洛杉矶到**,再从**到成都,最后从成都再到目的地西昌,各个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全国人民紧密合作,大家的愿望十分一致,就是为了能让我们的火箭打入国际市场。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突然顿悟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那就是把一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我要做新时代青年,扎根这片热土,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回报国家。
在卫星发射成功的背后,是每一个航天人的日日夜夜。他们或是埋头苦干的指挥员,或是辛苦工作的翻译**,他们的名字或许被刻在人类的史册上,或许不被人们所熟知,无论如何他,她都是英雄。他们在发射场上挥洒青春,在穷山沟里研究最尖端的航天科技,他们是真正的“开天辟地”者,开启了人类对茫茫宇宙的探索,是真正的***脊梁!
致敬,*航天人!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课文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7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红了半个天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这是《飞向太空港》中关于火箭升空的描写,读到这里我仿佛可以看见每个西昌市民脸上激动的表情,听见指挥大厅中一片片的掌声与欢呼。火箭成功升天预示着发展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的又一次成功,但是你可知所有科技人员,广大家属以及工作人员付出了多少的艰辛?无数个日日夜夜坚守岗位,**小我,顾全大局,都是为*的明天能升起更耀眼的太阳。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语言表达,在那个年代中美合作举步维艰。饮食文化的差异,我们尽量满足他们;文娱活动的枯燥,我们开展多种活动;生活方式的国际化,我们便按要求行动;语言文化的不同我们就尽力弥补……如此,*科技人员“紧勒裤腰带”,终于渐渐改变**科技人员对*人乃至*的看法。“由争吵变成了欢笑,由‘NO’变成了‘YES’。”
可是,每一次的红日东升前,必然要度过的便是无际的漫漫黑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界航天的咄咄逼人,和**的重重矛盾,对当时才刚起步的*航天和*航天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但为了火箭,也为了*此后航天事业的发展,他们花了整整五年时间打入世界市场,终于让外国接受,理解,信任。终于,要度过了那漫漫长而又要命的“长夜”了。
……
在为第三级火箭加注时,气氛无疑是紧张的。
“这种零下200多摄氏度的低温材料具有危极大的危险性。加注时,受一粒沙子从一米空中掉在地上所产生的能量或头发是摩擦所引起的静电,都有引起爆炸的可能,虽然绝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但是他们为这一刻的到来付出了多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云层聚集着,雨毫不吝啬的下着,阵阵响雷轰炸着,加注继续着……
“雨水、汗水早已打湿了他们的衣服,但所有人员只有一个信念,加注!加注!”
“加注,终于顺利结束!”
即将发射,每个工作人员依然在确定着每个细微的地方是否完美,有无错误。一切备好!穆山立即抓起话筒,发出了一个气吞山河般的声音:“点火——起飞——”
火箭腾空而起,向空中飞去,越飞越快,越飞越远。“底部熊熊燃烧的火焰横空蹚出一条血路——那是人类通天的轨迹!”
那也是*逐渐走向世界前列的轨迹!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对啊,初生的太阳光也是会普照大地的,但午时的太阳一定会更加耀眼,更加明亮!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8
自从读了《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心里有很大的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航天事业继往**的辉煌时刻。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二、发射场:原始与现代同构的神话”,在原来我还没有读这本书时,认为航天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职业,她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应该是很好的,可当我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国西昌卫星发射场的航天员与我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她们的住房简陋、饭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吃。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们依然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敬佩。
发射场虽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和**,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9
每当我仰望天空,心中总会涌起自豪之情。我为**民族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各位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而骄傲。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的繁荣强大。
《飞向太空港》讲述了祖国“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的“亚洲一号”,记录了*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与*航天事业的辉煌时刻。
当*的火箭首次发射**的卫星时,我看到了作者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新的进取精神,看到了一种吞吐时代风云,勾勒航天历史的史家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胸襟、眼光、抱负和气概,看到了一种呼吁人类团结合作的路。
一个民族从地球沉重地起飞,这路上承着无数人的希望,它的起飞是无数人用心血,青春,汗水甚至生命换来的。
泥石流把公路、铁路、房屋毁了,人员死伤无数,但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所有人没有退缩半步,不顾狂风暴雨,齐心协力,修好了路。
在“长征三号”准备发射时,一团团乌云移过来,“长征三号”因为天气原因,迟迟没有发射,但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终于等到了“第三个窗口”成功地将火箭发射到太空,那天夜里,是一个欢乐的夜晚,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都快乐极了,大家一见面就互相拥抱、握手、点头,说不尽的*箭,道不完的**星。
《飞向太空港》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了航天人的努力。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10
每次仰望星空,看着那北斗七星布下的星阵,像一条丝带横穿天际的银河;看着那划出短暂绚烂的流星,以及浩瀚无垠的苍穹,总会激起我们无数的想象,遥想那缥缈的空中,有怎样的美丽街市,想着我们是否能飞到太空,亲眼目睹那“美丽的街市”,让我们心中那份好奇心得到满足。
而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所著的《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航天人第一次和**科学家合作,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亚洲一号”同步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文中详细描述了卫星飞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台前幕后的故事。
一个民族从坚守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不可能****,肯定会有无数的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
面对一次西昌发射基地百年不遇的泥石流暴发,霎时间,滔滔滚滚的泥石流沿着山谷海啸般倾泻而下。仅半小时,房屋倒塌了,铁路冲垮了,桥梁摧毁了,公路崩溃了,通往发射场的公路、铁路、小路以及所有有线通信线路,全被切断,人员伤的伤、残的残、死的死。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基地中的全体将士并未退缩半步,他们挽起裤腿,卷起袖子,踩着泥水,踏着泥坑,不顾狂风暴雨,不管千辛万苦,白天黑夜,齐心协力,同大自然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搏斗。正是靠着这种顽强不屈的精神,他们最终顶住了泥石流造成的巨大灾害,渡过难关,迅速恢复了“亚洲一号”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为其按时发射,点亮了一盏生命铸就的“绿灯”。
发射场不是战场,却同样有着看不见的**与**。火箭专家余福良夜以继日连续攻关。其实,他早就感到肚子疼痛,却一直强忍着,等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才到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是直肠癌晚期。还有那位从**来的姑娘,当年,她兴冲冲地来到这里工作。由于发射场一次偶然的事故,她惨遭不幸,二十二岁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发射场。每一次发射,都是航天人毕生的心血。正是这种不怕**,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们的航天梦一步一步得以实现。
那么,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呢?许多同学遇到一点困难,就停滞不前,瞻前顾后,毫无进取精神。《飞向太空港》这本书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勇于担当,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5)
——飞向太空大班教案5篇
飞向太空大班教案1
一、活动背景
1、
20xx年10月15日,
*第一个载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这个喜讯也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有关内容的报纸、画报上的图片搜集起来,在老师的倡议下,共同设置了一个**角。这次在我市博物馆举办了“
*航空展览”,许多家长还带孩子去参观,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还拓展了孩子的视野。为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的基础。
2、大班幼儿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时对事物的好奇心强,凡事爱问:“为什么”,对周边事物喜欢探根究底,更乐意亲手去尝试一下。由于一些涉及到太空题材的动画片的热播,很多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热衷参与绘画、拼插各种飞行器的活动,一些孩子想象力丰富,能构思出与众不同的飞行器。通过*时做做玩玩活动的开展,很多孩子都能掌握一些简单飞行器,如小飞机、飞碟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还有一部分幼儿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助合作的
精神,还停留在自玩自乐的层面上。
二、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自主设计、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飞行器。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设计制作飞行器,学会在协商中解决问题,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
3、尝试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探索使飞行器上天的办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布置由幼儿、教师、家长共同
收集的太空宇宙的图片、飞行器的模型和玩具
2、材料准备:大纸箱、各种纸、盒子、可乐瓶、酸奶盒、筷子、橡皮筋及各种辅助材料胶水、美工剪刀、双面胶等
3、知识技能的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利用绘画、用积木拼插的方式设计过一些飞行器。
(2)家长带孩子参观“
*航空展览”,事先了解并掌握一些飞行器的制作方法及所需要的制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1、引发话题,导入活动:
师:“最近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呢?”(
*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我们国家自己设计、研制的宇宙飞船成功的进入了太空)
师:“今天我们也要向科学家学习,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飞行器。天上都有哪些飞行器呢?”(飞机、飞碟、火箭、宇宙飞船、飞艇……)
2、分组讨论:
师:“你们想造什么样的飞行器呢?用什么材料制作呢?”
孩子们一组一组的凑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用酸奶瓶做飞碟;有的说用筷子和快餐盒做小飞机;有的说净水瓶和酸奶瓶绑在一起做火箭……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充分交流讨论,倾听其他组小朋友设计的
方案,避免雷同,设计中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在此过程中体现小组之间的交流、倾听、吸纳。
3、动手做: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合作,发挥小集体的合力,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分工。教师巡回指导,时刻注意每位孩子的反映和安全,积极参与并指导帮助。
幼儿在寻找到与自己的设计相符的材料后,兴致勃勃的开始动起手来,在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一组幼儿在制作火箭,他们想把三个酸奶瓶用胶带绑在大可乐瓶上,可是一个人试了几次酸奶瓶滑来滑去的怎么也绑不上,都想放弃了,这时教师及时走过去,说:你们能不能分工合作呢?他们想了想,采纳了教师的建议,一个人拿稳可乐瓶,一个人拿酸奶瓶,还有一个人用胶带牢牢的把酸奶瓶固定在大可乐瓶上,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制作好了火箭,体验了相互合作的快乐。
4、游戏乐:
(1)第一次利用自制的飞行嚣进行投掷。
师:飞行器制作好了,现在让我们把它们送到发射场,在指定的发射区域内发射自己制作的飞行器。(幼儿**投掷)
指导重点: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制作的飞行器飞不高、飞不远呢?(可请幼儿检查自己的飞行器,如不牢的可做修补)鼓励幼儿之间交换玩飞行器。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飞行器,在发射区域内比赛谁掷得远、掷的高。这时,刘一章小朋友设计的小飞机由于用力过大摔散架了,他一下子愣在那里,脸涨得通红,教师及时引导: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飞行器呢,如果不牢或不好可以重新设计或修补一下?这下,小朋友又纷纷回到原处兴致勃勃的修补起来,而且,他们一边做还一边相互探讨:“你的飞行器为什么飞的那么高?”
(2)借助工具,发射飞行器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看,你用什么好办法能使你的飞行器飞得高、飞得远呢?
指导重点:幼儿发挥创造力想办法、并选择各类辅助材料。如:用橡皮筋弹射、用可乐瓶发射、将飞行器粘在气球上、用玩具打气筒助推,用弓箭发射等各种方法。
这里是活动的**,老师鼓励幼儿用各种工具发送飞行器,这样能使孩子真正玩出乐趣,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尝试,动脑,有的孩子把飞行器放在大可乐瓶上,用力拍大可乐瓶,利用大可乐瓶中的空气使飞行器飞向天空,有的孩子用皮筋把飞行器发射得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游戏的乐趣。
(3)模拟电视中的情景,幼儿一起倒数,让手中的飞行器满载心中的梦想飞向太空。
五、反思与分析:
本次“动手做游戏乐”的活动有三大成功之处:
1、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教师通过
提供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分组,自主选材,在小组讨论与分工协作中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鼓励幼儿在**讨论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幼儿不仅能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从同伴那儿吸纳和选择有效的意见。
2、教师能关注不同孩子的需要。在活动中教师充当着一个**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她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即时对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通过多次尝试和选择,战胜活动中的困难。当孩子们有冲突和矛盾时,教师耐心的倾听,引导他们去关注寻找可替代的材料,让孩子学会谦让。
3、充分体现了游戏乐的宗旨。发射飞行器很简单,但是教师通过三次发射飞行器,让孩子体会不同发射方式的乐趣。尤其是第二次的发射极具创新特色和科技氛围,教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玩,使游戏具有竞技性和目的性,促使孩子们在选择中感受乐趣,在失败中找寻乐趣,在成功中享受乐趣,从而将整个活动推向**。
飞向太空大班教案2
一、活动背景
1、20xx年10月15日,*第一个载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这个喜讯也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有关内容的报纸、画报上的图片搜集起来,在老师的倡议下,共同设置了一个**角。这次在我市博物馆举办了“*航空展览”,许多家长还带孩子去参观,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还拓展了孩子的视野。为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的基础。
2、大班幼儿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时对事物的好奇心强,凡事爱问:“为什么”,对周边事物喜欢探根究底,更乐意亲手去尝试一下。由于一些涉及到太空题材的动画片的热播,很多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热衷参与绘画、拼插各种飞行器的活动,一些孩子想象力丰富,能构思出与众不同的飞行器。通过*时做做玩玩活动的开展,很多孩子都能掌握一些简单飞行器,如小飞机、飞碟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还有一部分幼儿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助合作的精神,还停留在自玩自乐的层面上。
二、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自主设计、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飞行器。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设计制作飞行器,学会在协商中解决问题,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
3、尝试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探索使飞行器上天的办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布置由幼儿、教师、家长共同收集的太空宇宙的图片、飞行器的模型和玩具
2、材料准备:大纸箱、各种纸、盒子、可乐瓶、酸奶盒、筷子、橡皮筋及各种辅助材料胶水、美工剪刀、双面胶等
3、知识技能的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利用绘画、用积木拼插的方式设计过一些飞行器。
(2)家长带孩子参观“*航空展览”,事先了解并掌握一些飞行器的制作方法及所需要的制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1、引发话题,导入活动:
师:“最近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呢?”(*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我们国家自己设计、研制的宇宙飞船成功的进入了太空)
师:“今天我们也要向科学家学习,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飞行器。天上都有哪些飞行器呢?”(飞机、飞碟、火箭、宇宙飞船、飞艇……)
2、分组讨论:
师:“你们想造什么样的飞行器呢?用什么材料制作呢?”
孩子们一组一组的凑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用酸奶瓶做飞碟;有的说用筷子和快餐盒做小飞机;有的说净水瓶和酸奶瓶绑在一起做火箭……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充分交流讨论,倾听其他组小朋友设计的方案,避免雷同,设计中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在此过程中体现小组之间的交流、倾听、吸纳。
3、动手做: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合作,发挥小集体的合力,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分工。教师巡回指导,时刻注意每位孩子的反映和安全,积极参与并指导帮助。
幼儿在寻找到与自己的设计相符的材料后,兴致勃勃的开始动起手来,在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一组幼儿在制作火箭,他们想把三个酸奶瓶用胶带绑在大可乐瓶上,可是一个人试了几次酸奶瓶滑来滑去的怎么也绑不上,都想放弃了,这时教师及时走过去,说:你们能不能分工合作呢?他们想了想,采纳了教师的建议,一个人拿稳可乐瓶,一个人拿酸奶瓶,还有一个人用胶带牢牢的把酸奶瓶固定在大可乐瓶上,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制作好了火箭,体验了相互合作的快乐。
4、游戏乐:
(1)第一次利用自制的飞行嚣进行投掷。
师:飞行器制作好了,现在让我们把它们送到发射场,在指定的发射区域内发射自己制作的飞行器。(幼儿**投掷)
指导重点: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制作的飞行器飞不高、飞不远呢?(可请幼儿检查自己的飞行器,如不牢的可做修补)鼓励幼儿之间交换玩飞行器。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飞行器,在发射区域内比赛谁掷得远、掷的高。这时,刘一章小朋友设计的小飞机由于用力过大摔散架了,他一下子愣在那里,脸涨得通红,教师及时引导: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飞行器呢,如果不牢或不好可以重新设计或修补一下?这下,小朋友又纷纷回到原处兴致勃勃的修补起来,而且,他们一边做还一边相互探讨:“你的飞行器为什么飞的那么高?”
(2)借助工具,发射飞行器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看,你用什么好办法能使你的飞行器飞得高、飞得远呢?
指导重点:幼儿发挥创造力想办法、并选择各类辅助材料。如:用橡皮筋弹射、用可乐瓶发射、将飞行器粘在气球上、用玩具打气筒助推,用弓箭发射等各种方法。
这里是活动的**,老师鼓励幼儿用各种工具发送飞行器,这样能使孩子真正玩出乐趣,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尝试,动脑,有的孩子把飞行器放在大可乐瓶上,用力拍大可乐瓶,利用大可乐瓶中的空气使飞行器飞向天空,有的孩子用皮筋把飞行器发射得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游戏的乐趣。
(3)模拟电视中的情景,幼儿一起倒数,让手中的飞行器满载心中的梦想飞向太空。
五、反思与分析:
本次“动手做游戏乐”的活动有三大成功之处:
1、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教师通过提供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分组,自主选材,在小组讨论与分工协作中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鼓励幼儿在**讨论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幼儿不仅能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从同伴那儿吸纳和选择有效的意见。
2、教师能关注不同孩子的需要。在活动中教师充当着一个**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她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即时对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通过多次尝试和选择,战胜活动中的困难。当孩子们有冲突和矛盾时,教师耐心的倾听,引导他们去关注寻找可替代的材料,让孩子学会谦让。
3、充分体现了游戏乐的宗旨。发射飞行器很简单,但是教师通过三次发射飞行器,让孩子体会不同发射方式的乐趣。尤其是第二次的发射极具创新特色和科技氛围,教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玩,使游戏具有竞技性和目的性,促使孩子们在选择中感受乐趣,在失败中找寻乐趣,在成功中享受乐趣,从而将整个活动推向**。
飞向太空大班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反手投掷",发展手臂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
2.通过自己不断体验以及吸取同伴经验,能向前上方用力抛出物体,不断完善动作。
3.感受竞赛游戏的乐趣,积极参与活动。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重点:
初步探索学习"反手投掷"的动作。
难点:
探索体验大臂、小臂、手腕甩动的方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中奶盒制成的"飞船"、宇航员胸牌幼儿人手一个,四种不同颜色的飞船各一个,场地布置,音乐片段,录音机,贴花若干,"优秀飞行员"徽章2个,跳绳4根。
经验准备:了解一些有关太空星系和宇宙飞船知识,有一定的掷远、接力游戏经验。会玩游戏"看指挥变向快跑"。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一)幼儿排四路纵队和老师做"太空"模仿操。(踏步、头部、上肢、下蹲、体转、肩部、手腕、脚踝)
(二)热身游戏:"看指挥变方向快速跑"。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飞船",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探索抛出飞船的'预备动作和基本玩法:
1.幼儿尝试练习"飞出飞船",教师注意观察幼儿预备、甩臂动作(2--3遍)。
2.幼儿集中讨论交流:
3.教师示范、讲解动作1遍后,幼儿全体模仿练习2遍。
(2)探索"**飞船的方向"(角度向上、方向向前):
1.幼儿分两组,一组听口令同时飞一次飞船,另一组幼儿观看。
导语:请你试一试你能不能很好的**飞船向正前方飞行。幼儿分2组练习1--2次。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教师指导会偏离方向的幼儿,帮助他们发现问题,改善动作。
2.幼儿两路横队集合、总结:你如何做到**飞船向正前方飞行?
导语:这一次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飞船在轨道上飞得远。幼儿分两组练习1--2次。
3.幼儿两路横队集合、讨论:有的飞船在空中飞得时间久,有的刚起飞就砸向地面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要向空中飞出,角度不能太低)你们有没有发现飞得远的飞船它在空中都是在旋转的?这是怎么做到的?(手臂甩得有力气)手臂(手腕)怎样的?(大臂用力甩出去,手腕要转出去)教师带领幼儿一同感受手臂甩动、手腕转动动作。(教师示范一次,鼓励幼儿要超越)幼儿集体练习1次。(一路横队)
(二)游戏活动:登陆海王星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集合)2.幼儿竞赛游戏,教师视幼儿身体状况和情绪而定游戏次数(1--2遍)。
三、结束部分:太空漫步(4分钟)
(一)幼儿与教师随音乐放松:重点放松手臂。
(二)师生共同收拾场地器械,*室休息。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
飞向太空大班教案4
活动目标:
1、对神秘的太空有了解的兴趣,能在已有画面上添画太空背景。
2、在绘画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对宇航员的敬佩之情。
3、让幼儿体验自主、**、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我们*的宇航员已经去过太空,了解人在太空的服装特点、动作特点等。
2、材料准备:幼儿已画的宇航员画面、水笔、蜡笔、《神秘的太空》PPT
活动过程:
一、太空里可能有什么?
·我们*的宇航员来到了太空,他们会在太空里看到些什么呢?
·出示PPT,幼儿看看讲讲·小结:在太空里有神秘的星球、有运送宇航员的火箭还可能有输送广播电视信号的卫星。
二、飞向太空·上次我们已经画了漂浮在太空中的.宇航员了,今天我们来把太空中的神秘景物画出来。
·**:
1、这幅画上什么最重要?(宇航员)2、我在添画其他景物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在宇航员背后的景物怎么画?
·小结:如果你画的景物被宇航员遮挡住了,画的时候要注意两边的连接,避免出现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用组合方式添画背景,注意物体和人之间的遮挡关系。
·提醒幼儿耐心完成涂色。
四、相互欣赏作品,说说自己对宇航员的感情。
飞向太空大班教案5
一、活动背景
1、
20xx年10月15日,
*第一个载人飞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这个喜讯也使孩子们兴奋不已。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将有关内容的报纸、画报上的图片搜集起来,在老师的倡议下,共同设置了一个**角。这次在我市博物馆举办了“
*航空展览”,许多家长还带孩子去参观,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还拓展了孩子的视野。为本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的基础。
2、大班幼儿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时对事物的好奇心强,凡事爱问:“为什么”,对周边事物喜欢探根究底,更乐意亲手去尝试一下。由于一些涉及到太空题材的动画片的热播,很多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热衷参与绘画、拼插各种飞行器的活动,一些孩子想象力丰富,能构思出与众不同的飞行器。通过*时做做玩玩活动的开展,很多孩子都能掌握一些简单飞行器,如小飞机、飞碟的制作方法,并且在制作过程中能充分体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还有一部分幼儿之间缺少交流与互助合作的
精神,还停留在自玩自乐的层面上。
二、活动目标
1、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自主设计、创造出形态各异的飞行器。
2、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共同设计制作飞行器,学会在协商中解决问题,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
3、尝试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探索使飞行器上天的办法,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布置由幼儿、教师、家长共同
收集的太空宇宙的图片、飞行器的模型和玩具
2、材料准备:大纸箱、各种纸、盒子、可乐瓶、酸奶盒、筷子、橡皮筋及各种辅助材料胶水、美工剪刀、双面胶等
3、知识技能的`准备:
(1)在区域活动中,利用绘画、用积木拼插的方式设计过一些飞行器。
(2)家长带孩子参观“
*航空展览”,事先了解并掌握一些飞行器的制作方法及所需要的制作材料。
四、活动过程
1、引发话题,导入活动:
师:“最近我们的国家发生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谁知道是什么事呢?”(
*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我们国家自己设计、研制的宇宙飞船成功的进入了太空)
师:“今天我们也要向科学家学习,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飞行器。天上都有哪些飞行器呢?”(飞机、飞碟、火箭、宇宙飞船、飞艇……)
2、分组讨论:
师:“你们想造什么样的飞行器呢?用什么材料制作呢?”
孩子们一组一组的凑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用酸奶瓶做飞碟;有的说用筷子和快餐盒做小飞机;有的说净水瓶和酸奶瓶绑在一起做火箭……
指导重点: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充分交流讨论,倾听其他组小朋友设计的
方案,避免雷同,设计中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在此过程中体现小组之间的交流、倾听、吸纳。
3、动手做: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积极合作,发挥小集体的合力,并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学会协商分工。教师巡回指导,时刻注意每位孩子的反映和安全,积极参与并指导帮助。
幼儿在寻找到与自己的设计相符的材料后,兴致勃勃的开始动起手来,在活动中,教师发现有一组幼儿在制作火箭,他们想把三个酸奶瓶用胶带绑在大可乐瓶上,可是一个人试了几次酸奶瓶滑来滑去的怎么也绑不上,都想放弃了,这时教师及时走过去,说:你们能不能分工合作呢?他们想了想,采纳了教师的建议,一个人拿稳可乐瓶,一个人拿酸奶瓶,还有一个人用胶带牢牢的把酸奶瓶固定在大可乐瓶上,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终于制作好了火箭,体验了相互合作的快乐。
4、游戏乐:
(1)第一次利用自制的飞行嚣进行投掷。
师:飞行器制作好了,现在让我们把它们送到发射场,在指定的发射区域内发射自己制作的飞行器。(幼儿**投掷)
指导重点: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制作的飞行器飞不高、飞不远呢?(可请幼儿检查自己的飞行器,如不牢的可做修补)鼓励幼儿之间交换玩飞行器。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飞行器,在发射区域内比赛谁掷得远、掷的高。这时,刘一章小朋友设计的小飞机由于用力过大摔散架了,他一下子愣在那里,脸涨得通红,教师及时引导:小朋友检查一下自己的飞行器呢,如果不牢或不好可以重新设计或修补一下?这下,小朋友又纷纷回到原处兴致勃勃的修补起来,而且,他们一边做还一边相互探讨:“你的飞行器为什么飞的那么高?”
(2)借助工具,发射飞行器
师:请小朋友们想想看,你用什么好办法能使你的飞行器飞得高、飞得远呢?
指导重点:幼儿发挥创造力想办法、并选择各类辅助材料。如:用橡皮筋弹射、用可乐瓶发射、将飞行器粘在气球上、用玩具打气筒助推,用弓箭发射等各种方法。
这里是活动的**,老师鼓励幼儿用各种工具发送飞行器,这样能使孩子真正玩出乐趣,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尝试,动脑,有的孩子把飞行器放在大可乐瓶上,用力拍大可乐瓶,利用大可乐瓶中的空气使飞行器飞向天空,有的孩子用皮筋把飞行器发射得更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探索的乐趣,游戏的乐趣。
(3)模拟电视中的情景,幼儿一起倒数,让手中的飞行器满载心中的梦想飞向太空。
五、反思与分析:
本次“动手做游戏乐”的活动有三大成功之处:
1、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教师通过
提供各种废旧材料,让幼儿**分组,自主选材,在小组讨论与分工协作中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鼓励幼儿在**讨论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幼儿不仅能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从同伴那儿吸纳和选择有效的意见。
2、教师能关注不同孩子的需要。在活动中教师充当着一个**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她关注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即时对有困难的孩子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通过多次尝试和选择,战胜活动中的困难。当孩子们有冲突和矛盾时,教师耐心的倾听,引导他们去关注寻找可替代的材料,让孩子学会谦让。
3、充分体现了游戏乐的宗旨。发射飞行器很简单,但是教师通过三次发射飞行器,让孩子体会不同发射方式的乐趣。尤其是第二次的发射极具创新特色和科技氛围,教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玩,使游戏具有竞技性和目的性,促使孩子们在选择中感受乐趣,在失败中找寻乐趣,在成功中享受乐趣,从而将整个活动推向**。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6)
——太空汽车教案3篇
太空汽车教案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学会用各种材制作、装饰“太空汽车”。
2、培养幼儿在手工活动中获得自信心。
3、使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小瓶子若干、蛋壳若干、各色卡纸小图片若干、糨糊、剪刀、汽车小轮子、小皱纹纸纸卷。
2、“太空汽车”成品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讲述事件,引起幼儿的思考。
教师:今天老师遇见了一位新朋友,他是一位外星人。他坐着太空汽车在太空中飞行,他邀请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太空里去做客,你们想不想去呀??
幼儿:……
教师:可我们怎么去呢?(引导幼儿说出宇宙飞船、神舟六号……)
幼儿:……
教师:我们做一辆太空汽车去吧!
幼儿:……
2、活动进行
(1)教师展示成品引发幼儿的制作欲望。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很特别的太空汽车,你们看是怎么做成的?(展示成品)漂亮吗?(漂亮)那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切自己动手设计一辆漂亮的太空汽车,好不好?(好)
(2)教师行进一定的示范讲解,并讨论太空汽车必要的结构(轮子、前后镜灯……)当然也可以发挥幼儿的想象,车上也可以有更多的结构。
教师:那小朋友你们动动小脑筋想一想太空汽车上要用什么才能开起来呢?
幼儿:……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成品并大胆想象怎样运用自己材料设计自己的太空汽车以及运用什么材料来进行装饰,并给予幼儿鼓励增强幼儿制作的自信心。
教师:好了那你们仔细观察老师的太空汽车是用什么做成的?上面我用什么装饰我的太空汽车的?
幼儿:……
教师:好那你们用你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准备的材料来制作一辆太空汽车吧!老师相信我们的小朋友一定能制作出更漂亮的太空汽车。
幼儿:……
(4)给幼儿必要的材料(各色卡纸小图片若干、糨糊、剪刀、汽车小轮子、小皱纹纸纸卷)
在幼儿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用语言与幼儿交流引导幼儿用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正确给予幼儿鼓励并记录指导效果。
(5)制作完成后,请老师为自己的太空汽车写上自己的名字(**号)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评价
1、幼儿能在手工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和手工制作的乐趣。
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延伸
1、讲评幼儿作品,在讲评时尝试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并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观察那一种方式最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2、将幼儿作品展示出来请幼儿自己评价。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选材的生活化,强**材来源于生活、又服务、回归于生活,就是重复考虑了孩子的形象思维这个特点,尊重孩子,更要尊重孩子的教育特点。于是,我选择了“汽车”这一交通工具,“汽车”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最熟悉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幼儿在成长中不断看到,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汽车及玩具,对汽车自然产生了兴趣与爱好。在活动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积极性非常高,都能积极的.参与,可以看出幼儿对汽车知识是那样丰富,思维是那样活跃。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7)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1
学习目标:
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并能尝试解决。(学习难点)
有条理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学习重点)
学习准备:多**课件、学生课前收集恐龙资料等。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听老师娓娓道来。
1.它们是爬行动物;
2.它们凭借着绝对的优势横扫**和海洋,它们是整个地球的主宰;3.它们生活在遥远的中生代。
你猜出来了吗?
(出示恐龙图片)让我们一起认识它们吧,你能介绍你认识的恐龙吗?
板书课题,质疑课题。
2、初读课文,找疑答惑。
1.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不懂的问题在旁边打上小问号,并试着解决。
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
3.检查朗读词语。
4.检查朗读句子。
三、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句话概括了全文,请画出来。
(1)指名朗读句子。
(2)比较朗读句子,你发现了什么?(体会课文表达的准确性)
四、细读演化过程,品味语言的准确。
过渡: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课文中有一段向我们做了回答。
1.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了恐龙演化?恐龙的演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地球上出现最早的恐龙是什么样子呢?你找到了吗?读读课文的介绍。
3.出示句子: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
(1)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它了吗?领悟说明方法。
(2)用词语概括***恐龙。
(3)有感情地朗读,谁能把第一种恐龙读活。
4.数千万年后,***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了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恐龙的庞大家族。
出示句子: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是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是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个家族的庞大?(抓住“繁衍、形态各异”来理解感受)
(2)多种形式朗读,注意加点的部分,积累语言。
师引读: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它们行走方式不同——,体型多样——,性情不同——。
5.庞大家族是不是都变成飞鸟呢?出示句子:
(1)体会“其中”、“一些”等词的精确。
(2)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来了解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具有鸟的特征。
6.恐龙学飞,科学家有几种说法?
同桌合作读一读,试着概括一下有哪两种假说?这两种说法确定吗?为什么?
7.随课堂情境,随文识字写字。
五、创设情景,简明介绍。
下个学期,我们学校要举行恐龙模型展览会,想从我们班挑选几名同学做讲解员,想试一试吗?
1.请你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同桌合作练习。
3.全班交流共享。
六、总结:
同学们,科学家们经过一番严密的推理,恐龙演化成鸟儿的过程已经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个过程是凭空想象的吗?为了证实这个假说,他们要到世界各地寻找证据,他们有哪些惊喜的发现呢?下节课我们再跟随科学家进行探索之旅。
七、自主作业:
1.把恐龙演化成飞鸟的过程介绍给身边的朋友。
2.搜集恐龙资料读一读。
八、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学会飞翔
?猎食性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2
目标分析:
1、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2、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3、读准凶猛、笨重、迟钝、凌空、不仅、顿时、描绘、鸽子等词语。区分顿钝的写法,明白凌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辨析导入
1、出示恐龙和鸟的图片,说起恐龙,说起鸟类,你想到了什么?
2、科学家告诉我们,齐读出示但**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你读懂科学家的话了吗?一位朋友转述了科学家的话,我们一块来看一看。你认为有什么不妥吗?出示:但**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学生发现一支漫长的不能少,谈为什么。
瞧,科学家用词多准确啊!科学家们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文字表达中,都严格遵循着认真、准确的原则。真值得我们学习。
3、今天,我们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一块跟着科学家们探索恐龙世界的一个秘密。(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全文,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出示词语:
凶猛笨重迟钝茹毛饮血轻灵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敏捷轻盈
师:读着这两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个词能概括两者的不同。
出示二者似乎毫不相干,结合这些词语你能说说,恐龙和鸟在哪些方面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三、细读课文
1、刚才我们说到科学家们得到一个推论**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研究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早在19世纪引起注意
之后研究大量化石
提出假说
3、围绕假说,质疑理解。
(1)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假说?出示句子: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理解血缘关系和后裔的区别,从很可能体会用词准确。
(2)为什么这个假说在科学界立不住脚?到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话。
(3)这种还未得到证实,未找到证据的理论就叫假说
4、继续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20世纪末期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科学家们更是欣喜若狂,你能理解科学家的心情吗?如果你是科学家,面对这次重大发现,你想说些什么?
5、交流,创设情境,师引读:
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师:几代科学家们风餐露宿,上山入地,多少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这样的一块化石,如同大海捞针。
师:这枚小小的化石带人们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加快了科学家们研究的步伐。
6、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本来指什么?点睛之笔在文中又指什么?
7、看了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生活上的困难,有技术上的困难,有资金上的困难,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而今他们的研究有了这么重大的突破,你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四、小结提升,质疑引出下节课内容。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目睹了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的过程,还领略了他们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再来看看这凝聚了科学家心血的研究成果吧,齐读第二段。
2、如果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今天来到我们的课堂,你想向他了解什么?
小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3、布置课外作业: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书本等渠道了解一下恐龙的一些知识。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研读中发现科普文的写作特点:用词准确,生动有趣。
4、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直观导入,激**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两亿多年前,谁是这个美丽的地球的霸主吗?(恐龙)这节课,我们要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中生代的地球。瞧!同学们,中生代的恐龙向我们走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恐龙的视频)
1、师:看了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恐龙呢?
2、生汇报后,师出示描写恐龙的词语,请男同学读一读(强调多音字“血”)。
3、让我们来看看另一组词语(出示描写鸟类的词语)请**学读一读。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4、师:读了这些词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哪种动物呢?(鸟类)
5、过渡:同学们,我们知道恐龙早已经**了,但谁能想到,
笨重的恐龙和灵活的鸟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起去看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是啊,在文章的开头就告诉了我们一个科学结论,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找到这个句子,并画下来。(课件出示,读读这句话)过渡:那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写了恐龙的演化过程。
三、直奔重点,突破难点
1、谁来说说是哪个自然段写了恐龙的演化过程。
2、请大家用横线画出表示时间的部分,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恐龙形态的部分。(生边读边画)
3、谁能找到有关时间的词语呢?
4、师:同学们,从两亿三千万年前到数千万年后,这之间,经历的不是一百年,不是一千年,也不是一万年,而是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5:、是呀,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是如此漫长,所以,作者是写的(课件出示句子)。我能不能这样改呢?(课件出示)为什么?(体会“一支”、“漫长”的准确)
5、这漫长的演化过程中,恐龙的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课件出示第一种恐龙)生齐读。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6、数千万年后,恐龙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排比)师:这虽然是一篇科学说明文,但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把文章写得很生动)
7、请男、女生赛读表示恐龙形态的句子,感受恐龙的庞大家族,理解“形态各异”(课件出示)
8、师:是不是所有的恐龙都变成了鸟类呢?(课件出示猎食性恐龙演化的文字)
9、生**读。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10、再读恐龙的演化过程,再试着复述。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师: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播放视频)让我们来看看空中霸主——翼龙,领略领略它们的风采。
总结:同学们,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鸟儿飞向了蓝天。那其它的恐龙呢?真的**了吗?作为每一个关心地球生物的人来说,我们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希望你们能努力学习,将来,说不定你们也会有了不起的发现呢!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轻盈、敏捷、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
2、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3、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2、感受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轻灵、敏捷、羽毛、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2、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鸽子和孔雀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3、出示词语“笨重、迟钝、鳞片、鳞甲、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4、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5、图片对比,从“似乎毫不相干”引出“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中心句。揭示课题。
二、弄清演化过程,想象并**
1、问:科学家做出如此大胆地推测,他们有证据吗?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抓住“欣喜若狂”引导学生体会寻找证据的不易,(及时结合19世纪英国学者的研究之难来体会)了解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者们的重要性,指导感情朗读。
3、对于辽西的发现,作者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从“点睛之笔”的理解入手,体会“辽西的发现”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指导朗读。
4、过度引出“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第四自然段)
5、生读文,填写题单。
6、学生汇报,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并完成板书。
7、学生不看课文,根据板书提示,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恐龙飞上蓝天的过程。
三、感受语言准确性,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1、师:这篇课文除了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外,语言的准确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这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2、范例二,出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抓住“一些、逐渐、越来越” 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
3、运用。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学生读后说说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运用排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各种恐龙的特点。
当堂训练:“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把恐龙的形态各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例如(出示)“我的班级是个奇特的大家庭:有些同学喜欢安静,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爱好唱歌,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喜欢凶猛异常的恐龙,有些同学则 。”
四、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5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学习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课文的方法。
3、培养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
4、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
2、抓住关键词,体会科普性课文用词准确性。
教学难点:
通过推敲词语,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恐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恐龙,瞧,远古时代的恐龙正向我们走来。出示恐龙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恐龙,你脑海里对他们有什么印象?(神秘、庞大、凶猛、笨重)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恐龙已经**了,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迷,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齐读课题。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恐龙怎么飞向蓝天的?为什么要飞向蓝天?哪些恐龙飞向了蓝天?)简单板书所提的问题。
师:这些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按要求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按要求认真读课文。
出示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文章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思考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
2、词语学习
出示词语,开火车词语,纠正读音;齐读词语,每个一遍。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第一行词语写恐龙,第二行写鸟儿)带着不同的语气读词语,男生第一行(沉重),女生第二行(轻快)。
3、理解文章大意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了,对于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简单说说?
(身体轻盈的小型恐龙飞向了蓝天;为了躲避天敌飞向蓝天)
三、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句子都给我们概括了。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这个句子,把它画起来。
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这个结论真是不可思议啊,通过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师:恐龙的演化是在什么时候?(中生代时期)
师:大家了解中生代时期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中生代时期,那是到处都是什么?(恐龙)是啊,中生代时期,是由恐龙主宰的,那时候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恐龙,所以又叫恐龙时代。
师:猜一猜中生代时期离我们现在有多久了?(出示资料)师:整个中生代时期大约有一亿八千万年左右。(板书)对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所以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语?(漫长)这个词语能不能去掉?(不能)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也很重要,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支)师:什么是一支?(一部分,恐龙中的一小部分)
师:只有恐龙中的一小部分最终变成了鸟儿,所以一支这个词也很重要,再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关键词语重点读。
师:学到这儿,我们发现课文中的一些词是用得非常准确的。同学们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来学习的这种方法。拿起书本,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男生读恐龙的句子,女生读鸟儿的句子,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鸟儿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那科学家们什么凭什么来推测出这个结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的时候也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划一划,或者在旁边做个记号。
师:科学家提出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的依据是什么?(骨骼结构相似)
师:我们来看看恐龙和鸟类的化石图片。恐龙和鸟类在骨骼上有相似之处,谁最先注意到?(赫胥黎)一起叫一叫他的名字?
师:因为两者骨骼结构相似,所以科学家们提出鸟类和恐龙亲缘关系的假说,并且在后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假设,是什么?(出示句子)师:提出了假说后就要寻找证据。
师:终于,在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找到了保存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个时候,科学家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欣喜若狂)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开心得快要发狂了)为什么会欣喜若狂?(找了很久)找了多久?(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200年来首次发现。在这个200年来,他们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能找了哪些地方?(海洋、沙漠、森林)最后,终于找到了,能不开心吗?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欣喜若狂的感情。
师:是啊,这个发现不得不说是伟大的。齐读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师:这个句子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师:点睛什么知道,画龙点睛,把龙的眼睛画上去龙就活了,所以点睛之笔指的是什么?(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师:“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科学家们提出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始终缺少有力的证据,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该项工作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师:那恐龙究竟是什么飞向蓝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6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_______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
2、你了解恐龙吗?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说一说?
生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看来你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老师也带大家认识几种恐龙,它们是______
PPT出示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恐龙有关的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PPT出示,并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PPT出示要求,请同学们**地读课文……
2、课文读完了,老师要来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PPT出示,注意“盈”的后鼻音。A、谁知道“树栖”这个词的意思?B、那在陆地上生活呢?C、既能在陆地又能在水里生活____D、茹毛饮血这个词大家比较陌生,跟着老师读一读,茹是吃的意思,老师只解释这一个字,谁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3、接下来我们来玩个猜词游戏。
4、概括内容,学习方法
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吗?生答
PPT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赶紧找找,这句话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生答。师(PPT出示):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课文前面写了——生答:恐龙飞向蓝天。这是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后面写的是——生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师:这两部分内容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概括一下?
生答。师:读长文时,抓住过渡的段落、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好方法可要记住了。
三、精读品味
过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探究导航自主学习。PPT出示
探究导航
1、自己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再认真读一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3、根据填写的表格尝试复述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四、汇报展示
(一)、探究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哪组的表格先展示?(展示表格并评价)
相机指出本段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相机板书: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
各小组填得都很好。我们大家一起这一段话PPT出示,老师读绿色的部分,男生读蓝色的部分,女生读***部分,黑色的部分男女生一起读。
(读完出示形态各异的恐龙图片)这就是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幻灯片(描写另一些猎食性恐龙的句子)。(学生齐读)
(二)、体会用词的准确
同学们,我们通过恐龙演变的过程,条理性的语言将过程表达清晰了,让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就知道恐龙演化的,读PPT出示
(1)A、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我们把一段长长的文字,读着读着就读短了。老师把这句话这样做一个挑战,你们看行吗?
B、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生答。“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师评价:看来咱们的孩子,学习能力都非常的强。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用词要讲求它的准确性,如果缺少了这些准确的词语,就会让人造成误解。
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大家再来对比一下。PPT出示课件
(2)A、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B、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用词遣句非常准确生动,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锤炼好语言。
(再次出示表格)小结: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假设现在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
(点名根据表格复述: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引读最后一句话。“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引导学生理解”毋庸置疑“的意思。读出肯定的语气。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解决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个疑问。可是,还有多少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牙!你们的脑海里一定还有无数的小问号,说说吧。
这些问题又是我们探寻新知识的起点,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阅读,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吧!课后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有PPT出示。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钝、仅、描、隧”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谈、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迟钝、鸽子”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翔蓝天的演化过程。
4.体会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恐龙、笨重、迟钝、鸽子”等17个词语。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两张图片,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与小鸟无论从外形还是生活习性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可是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飞向蓝天的恐龙》去寻找答案。(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检查自学情况。
恐龙 笨重 迟钝 鸽子 根据 末期 描绘
隧道 形态 公斤 膨大 前肢 鸟翼 具备 开辟
脱离 欣喜若狂
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生字书写指导。
隧:部首是阝,书写时先写两边,最后书写中间的“辶”。
末:与“未”要正确区分,“未”是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末”是第一横长,第二横短。
翼:部首是羽,上中下结构,但是书写时要注意上面的“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5.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重要的信息?
出示句子:
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读句子,引导学生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2.课文中提到“二者似乎毫不相干”,“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没有丝毫关系)“二者”指的是谁?(恐龙鸟儿)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恐龙:笨重、迟钝;鸟儿:轻灵、美丽。)
四、课文小结。
同学们这二者到底有没有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假想,假想是需要依据的,那下节课我们继续去寻找依据。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8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学习这一段时,根据讨论题,学生自主读文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注:此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取舍,即教师给出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学生合作完成)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4根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9
【设计理念】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特色】
使用计算机,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思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导入: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身材小巧的恐龙。
再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飞翔的恐龙。
科学家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二、网上学习
1、读课文: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的三、四段,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你最想了解的问题。
2、反馈: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呢?
3、查找资料:
还有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文解析
4、反馈:
同学们学得兴致勃勃,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⑴ 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⑵ 解决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师:借助网络资源,同学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看来网络资源给了我们不小的帮助啊!同学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想不想进行自我检测。
5、做测试题:
学生点击测试题,自我检测。想做哪一题就做哪一题。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汇报交流: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很快完成了练习题。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恐龙究竟什么样呢?
2、练习一: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⑴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
⑵ 它们有什么特点?
⑶ 小结:
课文从恐龙的大小、行走的方式向咱们描述了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模样,让我们再读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它们的样子。
⑷ 学生齐读第二段:
师:就这样,经历了数千年之后,它们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
3、练**:
了解恐龙的庞大家族:
⑴ 谁能读读这一句?
⑵ 读了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 小结:
曾经如狗般大小的恐龙,经过数千年之后,大小、行走方式、甚至连性情都发生了变化,繁衍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用什么词形容这样一个家族最合适呢?
(形态各异)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恐龙真是太有趣了。你们喜欢它们吗?你对其中的哪些最感兴趣呢?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⑷ 进入交互*台,点击相关资料,看看能不能查到你感兴趣的。
⑸ 反馈:
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⑹ 多么有趣的大家族啊!让我们再好好的朗读这一句。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恐龙,最后都幸运地飞上蓝天了吗?
4、练习三:
了解猎食性恐龙:
⑴ 说说猎食性恐龙的特点。
⑵ 这一句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
⑶ 其实,猎食性恐龙能具备滑翔的能力,并最终飞向蓝天,这只是一部分科学家的推测、假设,你们相信他们的推测吗?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有一点是不用咱们怀疑的,请大家齐读:“不管怎样,……崭新的生活天地。”
5、练习四:
总结全文:
读完之后,你喜欢恐龙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不仅已经喜欢**恐龙,而且已经深深地被作家笔下的文字而吸引。想不想把作者这样精彩的描述背下来呢?
6、练习五:
练习背诵1~4自然段:
老师引背,学生跟着背。
7、过渡:
同学们,我们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已经对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大家不仅已经喜欢**恐龙,而且被作者有趣的文字所吸引。在即将告别恐龙世界的时候,科学家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告诉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很多想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参加网上论坛吧。
四、网上论坛
1、学生点击参加讨论。
2、指名读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交流第一个讨论题:
⑴ 选择了这个话题的同学真不少!想说的自己***大胆地说吧!
⑵ 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5、交流第二个讨论题:
⑴ 很多同学认为科学家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⑵ 不认同的同学也发表你们的看法吧。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10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自己读。(2)再讨论。(3)汇报。
(1)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2)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3)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4)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11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 老师问:
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⑷ 老师问:
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
(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教学这一部分必须注意:恐龙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有较多内容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推断。 )
3、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三、反馈全文,学生质疑
1、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质疑并解答,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释疑。
四、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
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
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1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
⑴ 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
⑵ 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⑴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
(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⑵ 范读、生边听边想。
⑶ 分别抽说:
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⑷ 过渡:
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
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互帮:
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
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⑴ 先自己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五、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完成作业本上有关字词的作业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1、读P151第2题: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2、弄清共几句:
⑴ 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⑵ 抽说,出错教师点拨:
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 8句。
3、阅读、理解:
⑴ **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⑵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4、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约2亿5千万年至6千5百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⑴ 引读。
⑵ 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
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
(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 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上相关内容理解性的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2、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交流搜集的信息
三、补充资料
当你走过商店橱窗,你会不会因为特大号的乐瓶或娇小的卡通布偶娃娃而感到新奇或好奇不已?那你想不想知道最小的恐龙是什么龙?而什么龙又最长、最大呢?
1、最小型的恐龙:
现今所知的恐龙类型中,最小要算是细颚龙类,不过鸡大小的恐龙。有些种类体长仅约一米四十公分;有些则仅仅七十公分!虽然它比鸡体型稍大,但包括长尾巴在内有些恐龙或许比细颚龙还小,但那仅是从零星的化石中所得,如跃足龙,像猫一样大小,有锐爪的肉食性动物。较细颚龙与跃足龙要小的,是一些恐龙的幼体:鹦鹉嘴龙的幼体仅仅二十五公分体长,而最近刚孵出原蜥脚类仅仅二十公分长,不比知更鸟大多少。在阿根廷,1979年发掘出一种称为鼠龙的原蜥脚类,大约比老鼠大一些而已!有一个古生物学家猜想成体可达六公尺长。但是在真正鼠龙的成体发掘到之前,那都仅仅是臆测而已!
2、最丑陋的恐龙:
我认为肿头龙,是那些很丑的恐龙中最难看的。肿头龙属于那一类凸出顶部的恐龙,它的头骨覆以圆弧形的骨板大约有***公分厚,围绕着这个凸起,在很*滑的小丘周围饰以成行成列的小瘤和小棘,很像肿瘤一般,它的前缘看起来像是被某种不堪言语的骨头疾病所折磨,它的鼻子,也是布满瘤状凸起,棘状刺。这些围绕的瘤刺和棘状刺物使得脑袋的凸出部份看来像是剃头过了。和肿头龙相比较,次丑的家伙可能是厚鼻龙了。它也是角龙类,在鼻子上方具有短而凸起的饰物,看起来像是锯剩下来的树干留在头骨上。
3、最长的恐龙:
重型龙与梁龙两种大约都达二十七公尺长度。然而可能,暂时昵称为超龙与巨龙的两类,若全部骨架发掘出来会更长。这两类初步推测分别长度为:超十到***公尺。
4、最重的恐龙:
腕龙与南极龙两者估算都在六十三到七十二公吨之间(70~80吨)但是南极龙可能比较瘦一些,但没有人确切知道。
5、最宽的恐龙:
甲龙,在恐龙世界中的爬行的*车,甲龙大约五公尺宽,虽然它的体长不超过十公尺。
6、最早出现的恐龙:
现在所知最早的恐龙为两足行走肉食类,命名为南十字龙。它出现于三叠纪中期,体长约一尺公五十公分,体重可能达到三十公斤。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14
【设计理念】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设计特色】
使用计算机,利用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思路】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语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3、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查阅信息,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与热爱生活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恐龙的不同特点,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确定主题
1、导入: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身材小巧的恐龙。
再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只飞翔的恐龙。
科学家经过漫长的研究发现: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二、网上学习
1、读课文: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反复读课文的三、四段,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你最想了解的问题。
2、反馈: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读了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呢?
3、查找资料:
还有这么多问题,怎么办呢?不要着急,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解决问题。请同学们选择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4、反馈:
同学们学得兴致勃勃,肯定有了很大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⑴ 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⑵ 解决了吗?是怎样解决的?
师:借助网络资源,同学们解决这么多的问题!看来网络资源给了我们不小的帮助啊!同学们到底学得怎么样呢?想不想进行自我检测。
5、做测试题:
学生点击测试题,自我检测。想做哪一题就做哪一题。
三、汇报交流,深化提高
1、汇报交流:
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很快完成了练习题。我们一起来交流吧。
师:地球上出现的第一种恐龙究竟什么样呢?
2、练习一:
第一种恐龙的特点:
⑴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出现在什么时候?
⑵ 它们有什么特点?
⑶ 小结:
课文从恐龙的大小、行走的方式向咱们描述了地球上第一种恐龙的模样,让我们再读读这一句,边读边想象它们的样子。
⑷ 学生齐读第二段:
师:就这样,经历了数千年之后,它们变了吗?变成什么样了呢?
3、练**:
了解恐龙的庞大家族:
⑴ 谁能读读这一句?
⑵ 读了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 小结:
曾经如狗般大小的恐龙,经过数千年之后,大小、行走方式、甚至连性情都发生了变化,繁衍成了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用什么词形容这样一个家族最合适呢?
(形态各异)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恐龙真是太有趣了。你们喜欢它们吗?你对其中的哪些最感兴趣呢?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它们?
⑷ 进入交互*台,点击相关资料,看看能不能查到你感兴趣的。
⑸ 反馈:
谁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可以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⑹ 多么有趣的大家族啊!让我们再好好的朗读这一句。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恐龙,最后都幸运地飞上蓝天了吗?
4、练习三:
了解猎食性恐龙:
⑴ 说说猎食性恐龙的特点。
⑵ 这一句中有你读不懂的地方吗?
⑶ 其实,猎食性恐龙能具备滑翔的能力,并最终飞向蓝天,这只是一部分科学家的推测、假设,你们相信他们的推测吗?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有一点是不用咱们怀疑的,请大家齐读:“不管怎样,……崭新的生活天地。”
5、练习四:
总结全文:
读完之后,你喜欢恐龙吗?为什么?
师:同学们不仅已经喜欢**恐龙,而且已经深深地被作家笔下的文字而吸引。想不想把作者这样精彩的描述背下来呢?
6、练习五:
练习背诵1~4自然段:
老师引背,学生跟着背。
7、过渡:
同学们,我们利用网络资源,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已经对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大家不仅已经喜欢**恐龙,而且被作者有趣的文字所吸引。在即将告别恐龙世界的时候,科学家们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想要告诉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一定有很多很多想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参加网上论坛吧。
四、网上论坛
1、学生点击参加讨论。
2、指名读题。
3、选择其中的一个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4、交流第一个讨论题:
⑴ 选择了这个话题的同学真不少!想说的自己***大胆地说吧!
⑵ 同学**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5、交流第二个讨论题:
⑴ 很多同学认为科学家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能不能说说理由呢?
⑵ 不认同的同学也发表你们的看法吧。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⑴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⑵ 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读全文。
六、作业:抄写生字、词。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8)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1)先自己读。
(2)再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1)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2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2、发表你对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采用逐步分学习的方法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好像、仿佛的意思)
⑵ 这一段怎样引出观点的?
(把恐龙与鸟类作比较)
⑶ 老师问:
科学家们在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
(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⑷ 老师问:
科学家为什么欣喜若狂?
(因为可以证明鸟类是由古代的恐龙演变而来的。)
⑸ 学生讨论: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点睛之笔呢?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这一部分:
这一部分主要是科学家们假设猜想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
(教学这一部分必须注意:恐龙进化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并不是所有恐龙都在向鸟儿进化;有较多内容是科学家的一种假设、推断。 )
3、学习第三部分,质疑、探究:
老师:谁能说说希望能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饱含的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指正。
三、反馈全文,学生质疑
1、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质疑并解答,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释疑。
四、总结全文
课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作者说明简洁、意思表达完整、准确,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希望同学们在此启迪下,将思绪放飞蓝天,去探索大自然以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许许多多年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 庞大家族 恐龙中的一支 飞向蓝天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
指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⑴先自己读。
⑵再讨论。
⑶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4
学情分析:
学生对恐龙的热爱是非常热切的。这课文叫“飞向蓝天的恐龙”更是吊足了学生的胃口。
目标分析:
1、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2、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3、读准“凶猛、笨重、迟钝、凌空、不仅、顿时、描绘、鸽子”等词语。区分“顿”“钝”的写法,明白凌空的含义。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家的辛苦研究的过程。
教学重点:
体会科普文用词准确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辨析导入
1、出示恐龙和鸟的图片,说起恐龙,说起鸟类,你想到了什么?
2、科学家告诉我们,齐读——出示“但**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你读懂科学家的话了吗?一位朋友转述了科学家的话,我们一块来看一看。你认为有什么不妥吗? 出示:但**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学生发现“一支”“漫长的”不能少,谈为什么。
瞧,科学家用词多准确啊!科学家们无论在研究工作中还是在文字表达中,都严格遵循着“认真、准确”的原则。真值得我们学习。
3、今天,我们也要遵循这个原则一块跟着科学家们探索恐龙世界的一个秘密。(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大声朗读全文,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2、出示词语:
凶猛 笨重 迟钝 茹毛饮血 轻灵 五彩斑斓 凌空翱翔 敏捷 轻盈
师:读着这两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中就有一个词能概括两者的不同。
出示“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结合这些词语你能说说,恐龙和鸟在哪些方面“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三、细读课文
1、刚才我们说到科学家们得到一个推论“**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科学家们是怎样一步一步深入研究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早在19世纪 引起注意
之后 研究大量化石
提出假说
3、围绕“假说”,质疑理解。
(1)科学家们提出了什么假说?出示句子: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理解“血缘关系”和“后裔”的区别,从“很可能”体会用词准确。
(2)为什么这个假说在科学界立不住脚?到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话。
(3)这种还未得到证实,未找到证据的理论就叫——“假说”
4、继续交流:记录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板书)
20世纪末期 首次发现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这次发现意义重大,科学家们更是——欣喜若狂,你能理解科学家的心情吗?如果你是科学家,面对这次重大发现,你想说些什么?
5、交流,创设情境,师引读:
师: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终于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师:几代科学家们风餐露宿,上山入地,多少年来一直在世界各地寻找这样的一块化石,如同大海捞针。
师:这枚小小的化石带人们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加快了科学家们研究的步伐。
6、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
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本来指什么?“点睛之笔”在文中又指什么?
7、看了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你体会到了什么?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在这漫长的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有生活上的困难,有技术上的困难,有资金上的困难,但他们从没有放弃过。而今他们的研究有了这么重大的突破,你想对科学家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
四、小结提升,质疑引出下节课内容。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不仅目睹了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地探求真理的过程,还领略了他们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再来看看这凝聚了科学家心血的研究成果吧,齐读第二段。
2、如果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今天来到我们的课堂,你想向他了解什么?
小结: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下节课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
3.布置课外作业: 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书本等渠道了解一下恐龙的一些知识。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5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导入
多** 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这就是几亿年前,主宰着整个地球的生物——恐龙!
这可是我们最常见的凌空翱翔的鸟儿。
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毫不相干,但科学家们惊人的发现,它们之间却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一位作家用准确生动地语言,把科学家们的探索发现写成了一篇科普小文。今天就让我们循着科学家的探索之路,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吧!请读课题——
二、 初读学习生字
a) **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朗读,读准生字的音,对难读的句子或段落你可以多读几次。给你们5分钟的时间,看谁把课文读得最通顺、最流利。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中班
b) 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再来读读这些词语吧(出示词语)
①**读
②指名读 谁来读;谁再来读一读(你读的很正确)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光把词语读正确还远远不够,还要读出词语的味道来。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词,你来读,你读,你的脑海里浮现怎样的画面?
(鲨鱼正张开血盆大嘴,吞吃猎物;狼群撕扯猎物,**、恐怖的场面)
再来读一读,对!这才叫读出词语的味道来。(对!读出词语的意思来了。)
下面我们想想词的意思,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来!
你读(温顺可爱:读的好,仿佛看到乖巧的小白兔;凌空翱翔:读不好,想象一下鸟儿展翅高飞的画面,再读,有感觉了。读的好,仿佛看到长空翱翔的雄鹰。
**学读:轻灵、敏捷;男同学读:笨重、迟钝)
同学们读得真好,读词语,读句子和读课文一样,都要读出它内在的意思读出自己内心的感悟。
③现在再让你们读课文,你们能把它读得有声有色吗?请选择你认为难读的或自己最感兴趣的语段来读。谁能抓住机会!sjbwz/(你读得字正腔圆,象个小播音员。你很努力,也很勇敢向困难挑战。你读的很正确、很流利。你的声音真好听,象百灵鸟)
c) 初读了解内容
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读得身临其境,谁能说说这次神奇之旅,你有什么发现?(你的眼睛真亮;你有很大的收获。)
三、 精读第一、二自然段
儿童科普文章讲究语言的准确、生动,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一、二自然段,去感受科普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吧!
a) 出示第一段
①**的来读一读第一段
就这样读,对语言的准确生动,大家可能感受不深,老师给你一参照物,你们上下对比,反复读读看,肯定有很多发现。
②同桌同学先交流一下
③谁来谈谈自己的发现?你还可以从那些地方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第一句
(生:凶猛、笨重、迟钝写得特别生动,感受到恐龙的特点。
师:你体会的真好,说得多么形象,你能把它读出来吗?谁再来读?
师:对于写鸟的句子,你们有何高见?
生:用上轻灵、五彩斑斓,我感到了鸽子小巧玲珑,多么的可爱,孔雀的羽毛是多么的鲜艳美丽。
师:多么机灵,多么漂亮的鸟儿呀!你能把她读好吗?
下面我们分角色来读这句话,请粗犷的男生来读恐龙的句子,请温柔的女生用甜美的声音读写鸟的句子。我们换一下角色,也能读——读得真不错,更让人惊喜。)
④你还可以从那些地方体会到语言的准确和生动?谁有自己另外的见解?
第二句
(生:一支用的非常准确,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能进化为鸟类。
师:是呀,如果没有“一支”,那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的重量级的恐龙也飞上天,那真令人难以想象!可见,这“一支”用的多么准确。
师:恐龙的演化不是一朝一夕的,是经过几亿年的漫长岁月,沧海桑田。这“漫长”能省吗?
师:凌空翱翔,多么令人向往!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b) 小结学法学习第二自然段:
刚才我们通过比较、朗读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生动,用词的准确。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哪些地方也让我们体会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读第二段并在书上圈、画相关词句。
i. 出示句子
这句话哪些词用的非常准确,一种小型、很可能,她不能肯定, 还只是一种猜测。科学就需要严谨用词啊!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article/2人、齐读
科学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假设呢?是因为早在————
我们也来看一下恐龙和鸟的骨骼结构,注意到了吗?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
ii. 还有谁找到哪些句子?
出示句子:辽西的发现——
画卷指什么?辽西的发现是什么?这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是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做为*人你有什么感受?那就自豪、兴奋地读一读吧!
iii. 看见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老师也心理痒痒的,我们合作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老师读半句,你们接下去读,看看我们合作的是否密切?你看,这样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结构是多么严谨呀!这就是科普文章的又一大特点。
四、 总结
这是一篇多么有趣的科普文章,生动的描绘激发同学们无穷的想象,准确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推断。我知道,同学们心中还有很多疑惑,如恐龙的哪一支是怎样演化为鸟类的?等等问题。下一节课再让我们班的陈老师带你们继续神奇的探索之旅。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
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
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课时安排:2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读准字音,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2、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⑴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⑵ 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②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即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三、理清层次,分析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大量化石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了飞翔的鸟儿。
第二段(第3、4自然段):科学家假想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儿的。
第三段(第5自然段):科学家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读全文。
六、作业:抄写生字、词。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8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板书:恐龙)
看到“恐龙”这个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_______的恐龙(笨拙的、庞大的、凶猛)
2、你了解恐龙吗?同学们课前已经查阅了资料,谁来说一说?
生根据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看来你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老师也带大家认识几种恐龙,它们是______
PPT出示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恐龙有关的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PPT出示,并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一种好方法。PPT出示要求,请同学们**地读课文……
2、课文读完了,老师要来检查大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PPT出示,注意“盈”的后鼻音。A、谁知道“树栖”这个词的意思?B、那在陆地上生活呢?C、既能在陆地又能在水里生活____D、茹毛饮血这个词大家比较陌生,跟着老师读一读,茹是吃的意思,老师只解释这一个字,谁能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3、接下来我们来玩个猜词游戏。
4、概括内容,学习方法
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白了吗?生答
PPT出示: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赶紧找找,这句话在课文的哪一自然段?生答。师(PPT出示):这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课文前面写了——生答:恐龙飞向蓝天。这是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后面写的是——生答: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师:这两部分内容合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来概括一下?
生答。师:读长文时,抓住过渡的段落、语句能帮助我们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好方法可要记住了。
三、精读品味
过渡: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访问中生代的地球,看看这一演化过程吧!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探究导航自主学习。PPT出示
探究导航
1、自己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恐龙飞向蓝天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下来,再认真读一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3、根据填写的表格尝试复述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
四、汇报展示
(一)、探究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刚才同学们交流得很热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好。哪组的表格先展示?(展示表格并评价)
相机指出本段的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相机板书: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
各小组填得都很好。我们大家一起这一段话PPT出示,老师读绿色的部分,男生读蓝色的部分,女生读***部分,黑色的部分男女生一起读。
(读完出示形态各异的恐龙图片)这就是恐龙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幻灯片(描写另一些猎食性恐龙的句子)。(学生齐读)
(二)、体会用词的准确
同学们,我们通过恐龙演变的过程,条理性的语言将过程表达清晰了,让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就知道恐龙演化的,读PPT出示
(1)A、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我们把一段长长的文字,读着读着就读短了。老师把这句话这样做一个挑战,你们看行吗?
B、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生答。“一支”是指某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漫长的演化”是指有着很长的演变过程,而不是突如其来的变化。
师评价:看来咱们的孩子,学习能力都非常的强。这是一篇科普性的文章,用词要讲求它的准确性,如果缺少了这些准确的词语,就会让人造成误解。
这里还有一个句子,大家再来对比一下。PPT出示课件
(2)A、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B、猎食性恐龙的身体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一些”表示不是所有的恐龙;“逐渐”指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变化,慢慢地变小,不是一蹴而就的。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用词遣句非常准确生动,以后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注意锤炼好语言。
(再次出示表格)小结:恐龙演化过程是以时间为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假设现在你就站在这飞向蓝天的恐龙化石前,作为小解说员,你怎样向参观者介绍这一演化过程?
(点名根据表格复述: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引读最后一句话。“不管怎样,有一点毋庸置疑——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引导学生理解”毋庸置疑“的意思。读出肯定的语气。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解决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个疑问。可是,还有多少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牙!你们的脑海里一定还有无数的小问号,说说吧。
这些问题又是我们探寻新知识的起点,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阅读,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吧!课后我们要完成的作业有PPT出示。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9
【教材内容】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31课(需2课时)。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天性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猜词语竞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绚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飞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局部──点睛之笔。
⑶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先自身读。
⑵再讨论。
⑶汇报:
①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身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局部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⑴自读一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⑵“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的是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点。
⑶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
师: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二段,考虑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小组交流:
⑴**出示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⑵“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⑶指导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在读中感悟欣喜若狂的含义。
三、学习三、四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局部,并画出自身认为写的好语句多读几遍。说说这局部介绍的是什么?
(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三、四段,小组讨论:
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恐龙的庞大家族
恐龙的演化过程它们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
4、考虑:
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的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
“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
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读课文第五自然段,考虑:
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是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的信息?
2、理解:
随着越来越多精美化石的发现,他们里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要证明鸟类是由恐龙进化而来,只能依赖于对化石的采集。假如能把恐龙向鸟儿进化的过程全部以化石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就毫无疑问地说,鸟儿是恐龙进化而来。
3、齐读最后一段。
五、概括全文
本文假想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说明简洁,意思完整,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了我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六、积累语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凌空飞翔的鸟儿。将这样的语句誊写在积累本上。
七、作业
1、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⑴恐龙最终都演化成鸟类大家族。 ( )
⑵恐龙演化成鸟类经过了三千万年。 ( )
⑶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是证明恐龙能飞上蓝天的关键。 ( )
2、分析下面的句子,说说好在哪儿:
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飞翔的鸟儿。
3、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0
【教材分析】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证实假想的探索过程,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同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树立同学探究意识,培养同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理念】
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让同学享有个性化的、**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天性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一支恐龙怎样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同学大胆质疑、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
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和听说过恐龙这种动物,喜欢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3、板书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4、读题、解题:
是指恐龙中体轻的一支逐步有陆地生存转向空中,最终演化成鸟儿。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
指名逐段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局部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
⑴ 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屏:
分小组读、男、女生读。
⑵ 猜词语竞赛,出示字屏:
颜色多,绚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飞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空中──凌空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局部──点睛之笔。
⑶ 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
(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方法:
⑴ 先自身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身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自身喜欢的段落。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学习这一段时,根据讨论题,学生自主读文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1**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注:此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取舍,即教师给出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学生合作完成)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详细地介绍恐龙的庞大家族?
4根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轻盈、敏捷、笨重、迟钝、五彩斑斓、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等词语;
2、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3、感受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根据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
2、感受语句表达的准确性,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
教学准备:
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课题
1、出示词语“轻灵、敏捷、羽毛、五彩斑斓、凌空翱翔”,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2、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鸽子和孔雀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3、出示词语“笨重、迟钝、鳞片、鳞甲、凶猛异常、茹毛饮血”, 指名领读,全班跟读。
4、问:“读了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了什么?”,出示霸王龙和马门溪龙图片,让学生用上刚才读过的词语来形容。
5、图片对比,从“似乎毫不相干”引出“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这一中心句。揭示课题。
二、弄清演化过程,想象并**
1、问:科学家做出如此大胆地推测,他们有证据吗?什么时候,什么人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投影“20 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抓住“欣喜若狂”引导学生体会寻找证据的不易,(及时结合19世纪英国学者的研究之难来体会)了解有羽毛痕迹的恐龙化石对于研究者们的重要性,指导感情朗读。
3、对于辽西的发现,作者做出了很高的评价。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从“点睛之笔”的理解入手,体会“辽西的发现”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指导朗读。
4、过度引出“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第四自然段)
5、生读文,填写题单。
6、学生汇报,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并完成板书。
7、学生不看课文,根据板书提示,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恐龙飞上蓝天的过程。
三、感受语言准确性,联系生活学会运用
1、师:这篇课文除了把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写得生动形象外,语言的准确性更是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这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抓住“一支、漫长”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2、范例二,出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抓住“一些、逐渐、越来越” 运用对比的方式体会语言的准确、严谨。
3、运用。出示“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学生读后说说这个句子的特别之处——运用排比、对比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各种恐龙的特点。
当堂训练:“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有些……有些则……”把恐龙的形态各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情景也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进行描述。例如(出示)“我的班级是个奇特的大家庭:有些同学喜欢安静,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爱好唱歌,有些同学则 ,有些同学喜欢凶猛异常的恐龙,有些同学则 。”
四、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3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
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学习这一段时,根据讨论题,学生自主读文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2、**读文,说说这一段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3、再读全段,根据课文内容和表格的提示,与小组同学合作填写下面的表格。
(注:此表格中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取舍,即教师给出一部分,其余部分由学生合作完成)
4、根据所填写的表格内容,看看作者是怎样把这样一个庞大家族清晰有序地介绍给我们的。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 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并能有条理地介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恐龙到鸟类的演化过程,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这种动物吗?了解它们吗?课前你们已查阅了许多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1、课件出示各种恐龙和鸟儿的动态画面,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2、我们都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了,然而有谁会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回馈预习
1、自读全文:指名逐段读,想想课文写了什么。(读完后,指名说)
2、查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
(2)猜词语竞赛,出示生字词。
(3)根据动作选配词语: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的动态画面,认识局部词语,如:(恐龙的)笨重、愚钝……(鸟儿的)轻灵、敏捷、飞翔……
3、再读课文,说说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对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4、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筛选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5、班级汇总各小组的问题。
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集体研讨预设一: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1)先**读,画出相关语句。
(2)小组讨论。
(3)汇报:
①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其中,一些猎食性……像鸟类……
④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飞向了蓝天。
2、集体研讨预设二:阅读感悟课文写法上的特点。(用词准确,生动)
如,(1)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2)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指名带读生字词,听写部分生字。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理清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画出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二者毫不相干。
(2)“毫不相干”是什么意思?“二者”指谁?归纳二者在外形、习性方面的不同。
(3)指导朗读,个别读,齐读。思考: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它们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中外科学家的不同发现,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1)出示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2)“点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点睛之笔”呢?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科学家在钻研过程中的心情。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轻声自读这一部分,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说说这部分介绍的是什么。(介绍的是亿万年前恐龙的庞大家族)
2、指名读第3、4自然段,小组讨论:陆地上的恐龙是如何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的?
3、完成表格:
时间繁衍生息的情况各自的特点作者说明的角度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支撑整个身体生活习性上数千万年后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长几十米……身体形态、性情上庞大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体态、生活习性、体表变化上。
4、在作者描写的内容中,哪一支描写最具体?这样具体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漫长的演化”是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
5、在这个大家族里,哪种恐龙经过演变飞上天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6、再读全文,根据课文内容,想象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7、班上交流:有条理地说一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8、练习背诵猎食性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有几句话?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段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这句话包括哪些信息?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结积累
1、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文有许多语句的意思表达得很准确,请你找一找、读一读,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2、将这样的语句誊写在积累本上。
[教学板书]
6、飞向蓝天的恐龙
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后亿万年前
第一种恐龙庞大家族恐龙中的一支飞向蓝天
[教学反思]
本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在证实假说的过程中,同时向我们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个性化的、**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溢着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力求两者的****。
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内容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因此,在学生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描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合乎情理的想象,融入自身了解的有关恐龙进化的知识。采用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树立探究意识,培养学生钻研科学的精神。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理解文章,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学习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课文的方法。
3、培养学习科普文章的兴趣。
4、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恐龙与鸟类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学习并积累词语。
2、抓住关键词,体会科普性课文用词准确性。
教学难点:
通过推敲词语,感受文本语言表达的严谨。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恐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恐龙,瞧,远古时代的恐龙正向我们走来。出示恐龙的图片
师:看了这些恐龙,你脑海里对他们有什么印象?(神秘、庞大、凶猛、笨重)师:同学们看得真仔细!恐龙已经**了,但是它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迷,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齐读课题。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师: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恐龙怎么飞向蓝天的?为什么要飞向蓝天?哪些恐龙飞向了蓝天?)简单板书所提的问题。
师:这些问题提得非常有意义,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1、按要求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按要求认真读课文。
出示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文章中有大量描写恐龙和鸟类的词语,读准这些词语;思考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
2、词语学习
出示词语,开火车词语,纠正读音;齐读词语,每个一遍。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第一行词语写恐龙,第二行写鸟儿)带着不同的语气读词语,男生第一行(沉重),女生第二行(轻快)。
3、理解文章大意
师:课文我们已经读过了,对于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简单说说?
(身体轻盈的小型恐龙飞向了蓝天;为了躲避天敌飞向蓝天)
三、品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问题都很感兴趣,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一个句子都给我们概括了。快速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这个句子,把它画起来。
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这个结论真是不可思议啊,通过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师:恐龙的演化是在什么时候?(中生代时期)
师:大家了解中生代时期吗?(出示图片)看,这就是中生代时期,那是到处都是什么?(恐龙)是啊,中生代时期,是由恐龙主宰的,那时候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恐龙,所以又叫恐龙时代。
师:猜一猜中生代时期离我们现在有多久了?(出示资料)师:整个中生代时期大约有一亿八千万年左右。(板书)对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所以课文里用了哪个词语?(漫长)这个词语能不能去掉?(不能)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也很重要,是绝对不能缺少的?(一支)师:什么是一支?(一部分,恐龙中的一小部分)
师:只有恐龙中的一小部分最终变成了鸟儿,所以一支这个词也很重要,再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关键词语重点读。
师:学到这儿,我们发现课文中的一些词是用得非常准确的。同学们也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来学习的这种方法。拿起书本,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男生读恐龙的句子,女生读鸟儿的句子,最后一句大家一起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师:鸟儿是由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那科学家们什么凭什么来推测出这个结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的时候也可以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划一划,或者在旁边做个记号。
师:科学家提出恐龙和鸟类有亲缘关系的依据是什么?(骨骼结构相似)
师:我们来看看恐龙和鸟类的化石图片。恐龙和鸟类在骨骼上有相似之处,谁最先注意到?(赫胥黎)一起叫一叫他的名字?
师:因为两者骨骼结构相似,所以科学家们提出鸟类和恐龙亲缘关系的假说,并且在后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假设,是什么?(出示句子)师:提出了假说后就要寻找证据。
师:终于,在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找到了保存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个时候,科学家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欣喜若狂)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开心得快要发狂了)为什么会欣喜若狂?(找了很久)找了多久?(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200年来首次发现。在这个200年来,他们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能找了哪些地方?(海洋、沙漠、森林)最后,终于找到了,能不开心吗?谁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读出欣喜若狂的感情。
师:是啊,这个发现不得不说是伟大的。齐读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涂**点睛之笔”。
师:这个句子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师:点睛什么知道,画龙点睛,把龙的眼睛画上去龙就活了,所以点睛之笔指的是什么?(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师:“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科学家们提出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始终缺少有力的证据,辽西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该项工作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师:那恐龙究竟是什么飞向蓝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飞向太空的航程教案3篇(扩展9)
——读《飞向太空港》有感 (菁选2篇)
读《飞向太空港》有感1
当我仰望着湛蓝而一望无际的天空,看见那随风飘扬的*,一种自豪感在心中荡漾,我想起了**民族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我为之骄傲。
——题记
*著名作家李鸣生先生的航天七部曲之一《飞向太空港》让我印象深刻。这本书讲述了*航天史上的一个奇迹,*长征三号火箭在西昌发射场发射**卫星亚洲一号并成功的事情,他记录了*航天事业的一大辉煌成就,让我们*人为之自豪。
一个民族从地球到遨游太空,这个过程中不可能****,肯定会有无数困难和艰辛,是无数人用青春、汗水,坚持不懈的奋斗甚至生命换来的。
面对一次西昌发射场上百年一遇的泥石流爆发,房屋倒塌了,桥梁冲垮了,铁路摧毁了,公路崩溃了,人们死伤无数,但*的技术人员面对自然的挑战,丝毫没有退缩。他们不管千辛万苦,不管狂风暴雨,他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大自然。正是这种顽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让他们度过难关,恢复了工程。
发射场虽然不是战场,但是同样有着**和**,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不管白天黑夜废寝忘食的攻克难关。有的却因为长时间的工作而重病卧床不起,献出生命,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英雄的付出,我相信每一次的发射都有航天人员的呕心沥血。航天人艰难的条件下还依然坚强的**,用舍我其谁的努力和奋斗使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这就是*的航天技术人员,他们总是在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播种着现代文明的种子,并和它们一起茁壮成长。所以,当困难和灾难发生时,我们不要退缩,不要畏惧,不能向困难低头。我们要相信自己,要坚持不懈的奋斗,要用自己的聪明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和困难,与灾难作**,这样才有机会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但是与西昌发射场困苦艰辛的一幕幕相比,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如此微不足道,但是有些人遇见困难就绕道而行。有比赛,要不找借口推掉;有难题,干脆不做。甚至有些人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难道你不为这种行为感到有一丝丝的羞愧吗?我觉得面对困难,应该下足决心战胜它。先在心里击败他,然后通过现实不懈的努力,来真正的战胜它。
"人未死而心先死"的意思是还没有开始做困难事情,你的心中就充满了放弃和逃避,那样就彻底没***了。遇到困难时,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波涛起伏,惴惴不安,所以,我们要学会**自己的心情,不能让坏心情坏了大事情。**好心情,我们就能解决许多问题了。
就像*的航天人员追求*的航天梦一样,他们梦想是多么的伟大啊。他们就像一艘小船,带我们驶向远方。他们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们就像一个神舟飞船承载的,载着我们的理想飞向无垠的太空……
作为21世纪的少年,我们更应该勇担重任,努力学习,奋发有为,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后记:从文中可以看出,张晖航同学不仅阅读涉猎广泛,而且能从书本中的人和事联系到生活,联系到人生,讲出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而贯穿全文的则是他对祖国的那份深深地热爱,更是难能可贵,非常感人。爱国需要行动,就让我们每一个人从干好本职工作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读《飞向太空港》有感2
每当我仰望湛蓝的天空,看见随风飘扬的*,一种自豪之情悠然而生。我想起了*在航天史上的种种奇迹,想起了*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更想起了科学家们的艰苦付出,我为之骄傲。
寒假我阅读了著名作家李鸣生的航天七步曲之——《飞向太空港》这本书讲述了*“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场发射**“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记录了*航天事业继往**的辉煌时刻。它是对人类航天和*航天的悲壮历程所能容涵的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历史人生内容的一次顿悟,是将文学从一向表现人类自身的关系向同时表现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迈进的一次文学远征……
当*的火箭首次要在西昌发射**的卫星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人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热情、智慧和毅力开辟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