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 小儿睡前故事小猴子下山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

  兔子、小羊和小鹿是三个非常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天天在一块玩耍。它们都不爱跟小猴子玩,因为小猴子太调皮了,经常想坏点子欺负它们。小猴见兔子、小羊和小鹿都不理自己,心里非常生气,总想个找个岔治治它们。

  一天,小猴子见兔子、小羊和小鹿跟一只小蝴蝶玩得正开心,心里特别不舒服。这时它听到老虎的吼叫声,小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有了坏主意。于是,小猴子就走过去对它们说:“你们三个数小鹿跑得最快!”

  小羊听了角一扬,不服气说:“我跑的最快!”

  兔子抬抬爪子,生气地说:“不对,我跑的最快!”

  小鹿听了更不服气,脖子一拧大声说:“不行咱们比比!”

  小猴子说:“不用了,咱们找老虎评评。”

  小羊、小鹿和小兔刚出生不久,根本不知道危险,爽快得答应了。

  它们四个找到老虎,老虎见送上门来的美味佳肴,高兴坏了,不过它现在不饿,它刚吃完小羊的爸爸,想先跟几个小家伙玩玩,等饿了再吃。就笑**地听猴子说完,然后又看看自己眼前的猎物,态度和蔼地说:“把你们本领说给我听听,吹牛皮的可要打屁。”

  小兔子说:“我钻到草丛里一闪,人们就找不到我,因为我已经跑到对面山**。”

  小羊说:“我爬山的速度非常快,连猎人的**都追不上!”

  小鹿说:“我一顿饭能跑六、七座大山呢!”

  老虎说:“你们四个都把尾巴伸过来,我一看你们的尾巴,就知道谁跑得最快。”

  小羊、小猴、小鹿、小兔都把尾巴伸了过去。

  老虎拽着它们四个的尾巴,露出**的面孔,恶声恶气地说:“现在我给你们评理。第一个吹牛的是小兔子,你们连乌龟都赢不了,也敢吹牛!该吃!”说完将小兔子吃了。

  老虎掐住小鹿的脖子说:“你一顿饭跑六、七个山头算什么,我为吃一顿饭,跑十几座大山呢,吹牛,该吃!”说完将小鹿吃到肚子里。

  接着对小羊说:“你更吹牛了,你跑的最慢,根本没有小兔和小鹿快,该吃。”说完将小羊吃到肚子里。

  最后临到猴子了,猴子说:“大王,我可没有吹牛,没有说自己跑得快,我只会爬树!”

  老虎气哼哼地说:“你没有吹牛,你光会爬树,连跑都不会,要你这傻蛋有啥用?只能是浪费粮食,更该吃啦!”于是老虎也把小猴子吞到肚子里。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2

  嘟嘟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他穿好衣服走到客厅,往桌子上瞄了一眼,转身走进厨房问:“妈妈,昨晚放在桌子上的香蕉和荔枝,是不是你吃了?”

  妈妈笑着说:“我可没吃。”

  嘟嘟心里十分纳闷,吃完早点,就上幼儿园去了。

  晚上,嘟嘟在桌子上又放了一个苹果和一串葡萄。可第二天早上,苹果和葡萄也不见了,只剩下一个苹果核和一堆葡萄皮。

  嘟嘟自言自语地说:“是谁偷吃了我的水果,我一定要弄个明白。”

  晚上,嘟嘟在桌子上放了一个苹果和一只香蕉,然后就躺到床上假装睡觉。夜深了,他悄悄从床上爬起来,透过门缝朝客厅看。皎洁的月光穿过窗户照在桌子上,一只小猴子正在啃苹果,不一会儿,硕大的苹果被它吃了个**。小猴子晃了晃脑袋,拍了拍涨鼓鼓的肚皮,在地上翻了一个跟斗,又弯下身子,抱起香蕉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嘟嘟想起来了。端午节的时候,奶奶用一块里面包着棉花的黄色绒布给他做了一个小猴子,有手有脚,还有晃动的猴脑袋。最后,奶奶拿起笔给小猴子画了鼻子、嘴巴和耳朵,还让他画了小猴子的眼睛。

  奶奶把做好的小猴子系在嘟嘟胸前的领扣上。小朋友们都很羡慕嘟嘟有这么漂亮的小猴子,争先恐后地过来想摸一摸。从那以后,嘟嘟和小猴子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后来,嘟嘟找来一个玻璃盒子,把小猴子装了进去;他怕灰尘弄脏了小猴子,就又找了一个玻璃盖子盖上。每天嘟嘟从幼儿园回来都要走到桌边看看玻璃盒子里的小猴子,小猴子的两只眼睛总是笑眯眯地盯着他,有时好像要展开手脚翻跟斗。没想到小猴子半夜里竟然打开盖子,从玻璃盒里蹦出来,偷吃了嘟嘟的水果。

  嘟嘟打开房门冲了过去,摸着小猴子的头说:“原来是你呀!”小猴子不会说话,不好意思地低着头,“吱吱,吱吱”地叫,好像在说:“对不起,对不起。”

  嘟嘟对小猴子说:“不要紧,你喜欢吃水果吗?以后我每天都给你吃又香又甜的水果。”

  小猴子高兴地点了点头,翻了个跟斗,又回到了玻璃盒子里。

  第二天早上,爸爸妈妈问嘟嘟:“昨晚上有谁吃了你的水果吗?”

  嘟嘟眨了眨大眼睛,说:“这是秘密。”

  爸爸妈妈看见擦得干干净净的桌子和放在玻璃盒里的小猴子,会心地笑了。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3

  小猴子非常喜欢喝可乐,它每天都要喝很多的可乐,猴妈妈总是叮嘱小猴子说:“不要喝太多可乐,那样对身体不好。”

  小猴子不听,它觉得可乐这么好喝,能有什么坏处啊!

  小猴子渐渐开始身体疼痛起来,牙齿也渐渐的变黑,猴妈妈决定带着小猴子去医院检查身体。

  来到医院,老虎医生仔仔细细的检查小猴子的身体,确定是因为可乐引起的骨质疏松和牙齿腐蚀。

  老虎医生说:“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不能经常食用,可乐没什么蛋白质等,长时间喝会导致身体缺乏营养,可乐中的磷酸可能是造成易骨折的原因,磷酸对骨质有害,因为磷酸对钙的新陈代谢和骨质有不利影响。可乐的糖分较高,带有酸性物质,所以会腐蚀牙齿。”

  小猴子听了老虎医生的话,从此以后再也不喝可乐了。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4

  从前,有个不爱睡觉的小猴子,一到了睡觉时间,它就在森林里到处蹦跳,不肯睡觉,猴子妈妈为了哄她睡觉,给它讲故事,唱儿歌,玩游戏,小猴子还在精神的翻着筋斗,不肯睡觉。

  猴子妈妈累了,对小猴子说,好,你别打扰妈妈和爸爸,我们要睡了,你自己玩儿吧,喜欢睡就睡,喜欢玩儿就玩儿。

  小猴子特别高兴,它终于可以不用睡觉,**自在的玩儿了!

  小猴子的家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大树上的邻居还有鸟妈妈一家。

  小猴子不睡觉就去树杈的鸟妈妈家找小鸟宝宝玩儿。

  小鸟宝宝才刚刚出生几天,黄黄的嘴巴,毛绒绒的羽毛,一双眼睛还没有完全睁开,只知道张着大嘴,“唧唧”叫着找吃的。小猴子,非常非常喜欢可爱的小鸟宝宝。

  它去敲鸟妈妈家的门,咚咚咚咚咚咚

  “喳喳,是谁呀?”鸟妈妈问。

  “我是小猴子,我想跟小鸟宝宝玩儿!”

  “小鸟宝宝睡了,明天再玩儿吧!喳喳!”鸟妈妈说。

  小猴子只好自己在树上荡秋千,折跟头,打把势,夜风吹过来,小猴子,把树叶弄的哗啦啦响,然后让落下的树叶,顺着风去旅行,树叶们在风中飘飘摇摇,装载着透过树冠缝隙的`月光,像小飞机似的一片片飞了出去。

  小猴子开心极了,不睡觉真好!

  早晨,猴妈妈和猴爸爸要去给小猴子找食物,猴妈妈说:“小猴子,你夜里没睡觉,白天会困的,你就在家里等着吧!”

  “妈妈,我不困,白天了,我想和小鸟宝宝玩!”

  小猴子攀上枝头又去敲鸟妈妈家门。

  鸟妈妈对小猴子说,“小猴子,麻烦你陪陪鸟宝宝,我要去给宝宝去找食物。”

  小猴子点点头,开心的在树上陪伴鸟宝宝。小鸟宝宝嘴张的很大,唧唧着要吃的。

  小猴子把自己的爪子,塞一根放到小鸟嘴里。小鸟的嘴含一含爪子,吐出来,还是张大嘴唧唧。

  小猴子把自己的尾巴尖,塞到小鸟嘴里,小鸟的嘴啄了啄尾巴尖,扇扇翅膀,还是张大嘴唧唧。

  小猴子把一片小树叶,放到小鸟嘴里,小鸟伸出舌头舔一舔,摇摇头,还是张大嘴唧唧。

  这时候,有一只饥饿的山猫慢慢的从草丛爬上树干,朝鸟巢爬来,小鸟的唧唧声,使山猫一嘴口水。

  “呵呵,有小鸟哦,真是新鲜美味哦。”山猫边爬边想。

  但是很快,山猫发现小猴子和小鸟在一起,它失望地想:“小猴子力气很大,它保护小鸟,我就吃不到了。”

  山猫非常沮丧,但是又不死心。在远远的树干上蹲守着。

  小猴子和小鸟玩着玩着,想用尾巴尖抚抚小鸟的头。可是尾巴忽然动不了啦!

  小猴子惊讶地问:“我的尾巴,我的尾巴,你怎么不动啦?”

  尾巴发出小小的声音:“主人,我困了,我要睡着了。”说完,尾巴就睡着了。

  小鸟唧唧的张着大嘴叫。

  小猴子想用爪子拿一片树叶逗逗小鸟,可是它的胳膊突然太不起来啦、

  “胳膊,胳膊,你怎么动不了啦?”

  “主人,我困了,我要睡着了。”说完,小猴子的胳膊也睡着了。

  小猴子很无奈,想用嘴亲亲小鸟。可是嘴也不动了,睡着了。

  鸟妈妈还不回来,小鸟饿的大叫,嘴张的**的,“唧唧唧唧”,小猴子,只剩下腿能动了,它朝小鸟走进一点,想尽力安慰小鸟。

  可是,腿也睡着了。

  小猴子,现在除了眼睛能够叽里咕噜地转,全身都不能动了。小猴子的胳膊,腿,嘴巴,都睡着了。

  远远观察的山猫,看了好一会,看到小鸟虽然不断的唧唧大叫,可是小猴子一动不动,好像睡着了,狡猾的山猫又朝鸟窝爬来。

  很快,它就谨慎的爬到了小猴子身边,小猴子看到了山猫!可是它一动不能动,只能愤怒地看着山猫。

  山猫看到小猴子的眼睛瞪大看着它,吓了一跳。可是,它很快发现小猴子不能动。

  山猫,围着小猴子转了一圈,得意地说:“喵呜,真是侥幸,这是只只有眼睛会动的猴子。”

  小猴子变得很焦虑,很着急。它知道山猫接下来,就要像小鸟扑去了,可怜的小鸟就会被山猫吃了。可是,自己一动不能动。

  小猴子,瞪着山猫,急的眼泪都要掉出来了。

  山猫仿佛看出了小猴子的心思,“喵呜”一声朝小鸟走去。

  小猴子心里,拼命地命令自己,“我的腿,快醒过来啊,快踢山猫!我的胳膊,快醒过来啊,用树枝打山猫!”可是,一点用都没有。哪里也动不了。

  山猫已经到了小鸟旁边,张开的大嘴流着口水仔细观察小鸟。小鸟还什么都不知道,它太小了,不知道危险已经来临,它把山猫当成了朋友,还是一个劲儿张大嘴,唧唧叫着找吃的。

  “嘿嘿,这口小嫩肉真不错,今天我真有口福!”山猫想着,张开大嘴,就要朝小鸟咬去!

  突然,树冠发出哗啦啦一声巨响,山猫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一下子就被掀到树干上去,四爪朝天。

  “喵呜”它狼狈地打了个滚,抬头一看,原来,猴妈妈回来了,正好看到山猫行凶要吃小鸟,就把山猫一把推开了。

  猴妈妈呲着牙对山猫发出威胁的声音。

  山猫知道没有机会了,就拖着尾巴,跳下树干,灰溜溜地逃跑了。

  猴妈妈转身看小猴子,小猴子连眼睛都闭**,眼睛也睡着啦!

  小猴子睡了长长的一觉!等到小猴子终于醒了,立刻大叫:“啊,小鸟宝宝!救命啊,小鸟宝宝要被山猫给吃啦!”

  一直守着小猴子的鸟妈妈笑着说:“小猴子,谢谢你保护我的宝宝。你终于醒啦?”

  小猴子弄清了情况,惭愧地说:“可是,我睡着了,要不是我妈妈正好回来,小鸟宝宝就危险了!”

  鸟妈妈说:“小鸟没事,就好,也谢谢**妈。”

  小猴子回到了自己的家,看到妈妈,说:“妈妈,今天太危险了,我再也不在夜里玩儿啦!”

  “那你夜里干什么啊?”妈妈问。

  “我要早早睡觉,白天我还要保护小鸟呢!我要陪小鸟玩儿!我要抓住那只狡猾的山猫,让它再也别想吃我的朋友小鸟!”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5

  小猴子月月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特别爱拍马屁。

  一天,小猴子月月在树林里玩耍,它的手里拿着一个又大又新鲜的桃子。

  一只小松鼠从树洞里钻了出来,小猴子月月一看到它,就忍不住拍起了马屁。

  小猴子月月说,嗨,瞧你的尾巴多么漂亮,小松鼠不理睬它,只顾忙着采松子。

  小猴子月月讨了个没趣,它又说,嗨,瞧你的手多么灵巧,一会儿的功夫就采了这么多的松子。

  小松鼠望了望小猴子,它看到了小猴子手里拿着的大桃子,它说,我的手再灵巧也不如你的手灵巧啊,我不像你能采到大桃子。

  小猴子月月愣了一下,它还第一次听到有人拍它的马屁,小猴子激动地说,我不过是随手摘的,你要是喜欢就送给你好了。

  小松鼠说,那怎么行呢,我怎么好要你的桃子呢,再说了,你就是扔过来,我也未必能接得住啊,我的手很笨呢。

  小猴子月月急于拍马屁,它直着脖子说,你一定能接得住的。说着,小猴子月月就把桃子向小松鼠扔了过去。

  小松鼠接住了桃子,它看着手里的大桃子,心里欢喜极了,但是它不好意思要。于是,它说,还是你比我更聪明灵巧,我把桃子扔过去,你一定也能接得到。不,不,不,你不要扔过来,我可接不住。小猴子月月溜下树走了。小松鼠看着手里的大桃子高兴地笑了起来。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6

  猴儿王找到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那?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它想出一条妙计,于是就把所有的猴儿都召集来了,对大家说:“今天我找到一个大西瓜,这西瓜的吃法嘛,我是全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你们的智慧,看你们谁能说出西瓜的吃法,要是说对了,我可以赏它一份,要是说错了我要惩罚它!”小毛猴一听,搔了搔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儿”猴**想同意“不对,我不同意小毛猴的意见!”一个短尾巴猴说:“我清清楚楚记得我爸爸到我姑妈家去的时候,吃过甜瓜,吃甜瓜是吃皮,我想西瓜是瓜,甜瓜也是瓜,当然吃皮了啦!”大家一听有道理可到底听谁的呢?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只老猴身上,老猴一看,觉得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清了清嗓子说道:“吃瓜当然是吃皮啦,我从小就吃西瓜,而且一直吃皮。我想之所以****,也正由于吃了西瓜皮的缘故。”

  有些猴儿早等急了,一听老猴也这么说,就跟着喊起来:“对,吃西瓜皮,吃西瓜皮!”猴王一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就向前跨了一步,说道:“对,大家说的都对,吃西瓜是吃皮的!哼,就小毛猴说吃瓤就让他一个人吃,我们大家公分西瓜皮!”于是西瓜一切两半,小毛猴吃瓤儿,大伙儿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儿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个滋味啊?”“哎!—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着味”……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7

  森林里举行了歌唱比赛,小羊、小兔子和小猴子都来参加唱歌。

  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小猴子得了第一名,获得了一座**的奖杯。

  小兔子见了,非常难过,又非常嫉妒,它不屑的说:“哼!有什么好得意的呀!”

  这时候,小羊走到小猴子身边,伸出手说:“小猴子,恭喜你!你得到第一名我很替你开心!”

  小猴子笑着说:“谢谢你!”

  大家也说:“小羊能这样真心祝贺小猴,真是大方啊!”

  一旁的小兔子听着听着,不知不觉红了脸。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8

  曾经有一只小猴子,肚肚被树枝划伤了,流了很多血,它见到一个猴子朋友就扒开伤口说:你看我的伤口,好痛。

  每个看见它伤口的猴子都安慰它,同情它,告诉它不同的治疗方法;它就继续走啊,继续给朋友们看伤口,继续听取意见,后来它因为感染而死掉了。

  一个老猴子说:它是自己伤自己而死的。是啊如果它一开始就包好肚肚的伤,不给别人看伤口,伤口就会慢慢愈合,也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9

  最近在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情,王国里面的国王狮子先生得了一场大病,经过老牛医生的治疗虽然得到了好转,但还是一直咳嗽不止,这可急坏了王国上下的居民们。

  “这可怎么办啊,国王先生辛苦的照顾大家现在生病了可怎么好呀”狗熊急得不停挥舞着它的大爪子。

  “我去草原给王国先生摘一些最新鲜的青草吧”山羊爷爷缕着胡子慢条斯理的说着。

  “大家都静静,听我说”老牛医生清了清嗓子说道“在最南边的雾气森林里面有一味药草可以彻底治好国王先生的病。但是这雾切森林常年被雾气所笼罩,路途遥远又阴冷潮湿。我要选两个勇士去为我们国王采集这一味药草”最后像猴子和狐狸被大家推选出来去采集药草。

  出发前小猴子想到,我们要翻山越岭几天才能到达采集草药到地方,夜晚雾气降下来的时候森林里面肯定非常寒冷,所以就带**暖和的被子,心想这下好了晚上就不怕冻着了。而贪吃的狐狸为了这趟远行带**妈妈做好的包子,这路途奔波要是饿坏了肚子可没力气赶路呢,一定要吃得饱饱的。

  就这样小猴子和狐狸一起踏**旅途,经过了几天的赶路总算要达到雾气森林的最深处了,而这天晚上突然狂风大作雾气弥漫,小猴子拿出了准备好的被子裹在里面暖和着身体可是这肚子却饿的咕咕直叫,狐狸拿出了准备好的包子递给了小猴子说到“吃包子吧,这样啊你就不会饿的没力气赶路了”说着便把包子递给了小猴子。

  小猴子接过包子美美的吃着,吃完了包子这肚子也不咕咕叫了,小猴子对狐狸狸狸说到“这雾气森林马上就要起雾了,你来我的被子里一起躲躲吧,你的包子我们吃了可以填饱肚子不用挨饿,我的被子能让我们在晚上不会受冻着凉,只有互相帮助才能走出困境”这样两个小伙伴一起度过了最寒冷的那个夜晚,成功的采到了药草帮助老牛医生治好了国王狮子先生。

  小朋友们,小猴子和狐狸在穿越雾气森林的时候相互帮助最后才成功的采集到了草药,我们的小朋友也要学习这种互相帮助乐于分享的美德,而且在帮助他人,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才可以相互学习和成长。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

  小猴子最近变得面黄肌瘦,瘦不拉几的,

  猴子妈妈很担心,就带着它去了医院做检查。

  大象医生检查了一番,说:

  “小猴子每餐之前都要吃很多很多的零食,导致吃饭也不好好吃,长此以往,肯定会营养不良的啊!这个坏毛病,一定要改掉!”

  小猴子听了认真的点了点头。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阅读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1)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

  从前,有一只贪财的猴子,一天到晚眼里只有一个字“钱”,为了钱,它什么事也做得出来。

  这天,小兔子等在猴子的必经之路上,神秘兮兮的对猴子说,“猴子,你过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什么秘密,这么神神秘秘的。”猴子不耐烦的说。

  “告诉你,这可是有关钱的秘密,”兔子说。

  “兔子老兄,我俩都是几十年的哥们了,有什么你就说吧!”

  兔子假装为难地说,“这个,好吧!看在我们的交情上,我就告诉您。听说月球上有一笔财宝。“兔子故意压低了声音说。

  “谢谢,兔子,你太够哥们了,等我回来,就请你喝酒。”说完,猴子便一溜烟地跑回家了。

  猴子回家拿了钱,买个一个火箭,准备飞上月球,他同时还拿了很多容器,准别装财宝。

  猴子坐在火箭上,系上安全带,按**启动按钮,只听“嗖”的一声,火箭往天空冲过去。正好,火箭带着猴子落在了月球上。猴子欣喜若狂,他果然看到了很多耀眼的财宝,于是他马不停蹄的把财宝往自己的袋子里装。可有一个问题让他茶不思,饭不想,寝食难安。那就是,自己到底该怎么回去。跳下去,不行,飞下去,不行,因为火箭没油了。而他带的食物只够吃一星期的了。于是他便一屁股坐在月球上,等人来救他。可等了好几天,也没有人来。

  猴子最后就在月球上一命呜呼了。临死前,猴子后悔地说,“要是我不那么贪财就好了!”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2

  兔子、小羊和小鹿是三个非常非常要好的小伙伴,天天在一块玩耍。它们都不爱跟小猴子玩,因为小猴子太调皮了,经常想坏点子欺负它们。小猴见兔子、小羊和小鹿都不理自己,心里非常生气,总想个找个岔治治它们。

  一天,小猴子见兔子、小羊和小鹿跟一只小蝴蝶玩得正开心,心里特别不舒服。这时它听到老虎的吼叫声,小眼珠子滴溜溜一转,有了坏主意。于是,小猴子就走过去对它们说:“你们三个数小鹿跑得最快!”

  小羊听了角一扬,不服气说:“我跑的最快!”

  兔子抬抬爪子,生气地说:“不对,我跑的最快!”

  小鹿听了更不服气,脖子一拧大声说:“不行咱们比比!”

  小猴子说:“不用了,咱们找老虎评评。”

  小羊、小鹿和小兔刚出生不久,根本不知道危险,爽快得答应了。

  它们四个找到老虎,老虎见送上门来的美味佳肴,高兴坏了,不过它现在不饿,它刚吃完小羊的爸爸,想先跟几个小家伙玩玩,等饿了再吃。就笑**地听猴子说完,然后又看看自己眼前的猎物,态度和蔼地说:“把你们本领说给我听听,吹牛皮的可要打屁。”

  小兔子说:“我钻到草丛里一闪,人们就找不到我,因为我已经跑到对面山**。”

  小羊说:“我爬山的速度非常快,连猎人的**都追不上!”

  小鹿说:“我一顿饭能跑六、七座大山呢!”

  老虎说:“你们四个都把尾巴伸过来,我一看你们的尾巴,就知道谁跑得最快。”

  小羊、小猴、小鹿、小兔都把尾巴伸了过去。

  老虎拽着它们四个的尾巴,露出**的面孔,恶声恶气地说:“现在我给你们评理。第一个吹牛的是小兔子,你们连乌龟都赢不了,也敢吹牛!该吃!”说完将小兔子吃了。

  老虎掐住小鹿的脖子说:“你一顿饭跑六、七个山头算什么,我为吃一顿饭,跑十几座大山呢,吹牛,该吃!”说完将小鹿吃到肚子里。

  接着对小羊说:“你更吹牛了,你跑的最慢,根本没有小兔和小鹿快,该吃。”说完将小羊吃到肚子里。

  最后临到猴子了,猴子说:“大王,我可没有吹牛,没有说自己跑得快,我只会爬树!”

  老虎气哼哼地说:“你没有吹牛,你光会爬树,连跑都不会,要你这傻蛋有啥用?只能是浪费粮食,更该吃啦!”于是老虎也把小猴子吞到肚子里。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3

  勤劳的小猴子在春天的时候种下了一棵桃子树,在秋天的时候,收获了满满一树的大桃子。它高兴极了。

  小猴子爬上树,摘下了桃子,准备送给大家吃。

  小猴子来到鸡大婶家,说:“鸡大婶,我种的桃子可甜啦!送给您吃吧!”

  鸡大婶高兴极了。

  小猴子又来到熊奶奶家,小猴子说:“熊奶奶,我种的桃子可甜啦!送给您吃吧!”

  熊奶奶开心极了。

  小猴子来到羊爷爷家,说:“羊爷爷,我种的桃子可甜啦!送给您吃吧!”

  牛伯伯高兴的笑了。

  ……

  小猴子把自己种的桃子送给了很多很多小动物,当它把最后一个桃子送给小刺猬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一个都不剩了。

  小刺猬看见了,说:“小猴子,这个桃子太大了,我一个人吃不完,我们一起吃吧!”说完,将桃子切成两半,它们一人吃着一半桃子,都开心的笑了。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4

  有一只小猴子,他开心的生活在大森林里,他的名字叫做淘淘。淘淘很调皮,比其他的小猴子更喜欢上窜下跳,但是淘淘有个缺点,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坚持到底,总是半途而废,就因为这个缺点,家长和老师都伤透了脑筋。一天,淘淘跳到森林里最高的书上看风景,咦,那是什么啊?淘淘高高的看到,有一家人开着车来到森林的空地上野营,好奇心极重的淘淘迫不及待的跑上前去看个究竟。淘淘胆子很大,他就坐在离人类不到10米的地方。人类也看到他,便用用食物**淘淘过去,淘淘观察了人类好一会,发现他们很和善,并没有要伤害他,他就大胆的做到人类中间去尽情的吃着人类给他的食物。“小猴子,给你,这是你们猴子最喜欢吃的桃子。”“桃子,我从来没听说过,更别提吃了”淘淘心里寻思着,怯怯的咬上一口,哇,好甜啊,淘淘大口大口的一下桃子就只剩下桃核了。淘淘一连吃了三个桃子,他吃的好饱,吃完便跑到一旁的大树上休息。“妈妈,妈妈你给我讲孙悟空的故事吧,那个猴子当了弼马温之后呢?”人类的小孩叫嚷着。“好吧,妈妈今天给你讲《孙悟空大闹蟠桃园》”“蟠桃园?”孩子好奇的问,“蟠桃园里有很多很多,很大很大,很甜很甜的桃子哦……”孩子的妈妈讲的绘声绘色,这蟠桃园的故事让树上的小猴子馋的口水直流,心里想我要是能有个蟠桃园,那我就可以天天吃桃子了。淘淘心里这么想着,他想起刚刚吃完桃子有好几个桃核的,妈妈告诉过他,果实的核就是大树的种子。淘淘跳下树,来到垃圾袋旁边翻找着那几个桃核。

  “妈妈,我要把这几个种子种在地里,把它们养成可以接果子的桃树。”“淘淘,你做事情从来没有坚持到底过,这次又是你的一时新鲜,妈妈不相信你能花这么多心思去照料几颗树”淘淘听了妈**话好伤心,原来自己在妈妈心里已经是个有始无终的孩子,淘淘跺了跺脚他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做给大家看看,自己是个有始有终的好孩子。小猴子找到一块空地,用树枝挖了几个坑,把桃核都好好的埋在坑里,他又从河里弄来了水浇在土上,淘淘不放心又轻轻的在土上踩了踩,这才依依不舍的回家了。此后的每天淘淘都来看桃核发芽了没有,看见种桃核的地方土干了淘淘就拎水浇灌,看见下了大雨土被冲走了,淘淘就赶紧用新的土轻轻培上,淘淘每天都焦急的等待着桃核发芽的那一天,淘淘感觉时间过了好久好久。终于,淘淘这天又来给桃核浇水,他惊奇的发现,土地上中桃核的地方冒出了几根细嫩的小芽,淘淘太开心了。就这样小桃树在淘淘的精心照料下一年时间就长得比淘淘还高了。到了第二年底,小桃树开花了,淘淘开心极了,但是他并没有骄傲,他想等桃树长出了果实再叫妈妈和其他的小伙伴们来看他种的桃树,并请他们品尝果实的甘甜。这两年里,淘淘的变化妈妈全都看在眼里,她知道孩子懂事了,能坚持一件事了,她开心极了,她正等着淘淘邀请她去参观桃树的一天呢。“妈妈”淘淘慢慢的叫着猴妈妈,“我想请你去看我种的桃树。它结了很多的果子,我想请家人和我的朋友们都来品尝。”妈妈看着长大了的淘淘,一把将他搂在怀里,眼里含着泪花开心的说,“妈妈知道淘淘是最棒的,当初妈妈说你不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是想激励你,激发你的斗志,这样才是对你真正的锻炼啊。每次看你辛苦的拎水、培土,妈妈都很心疼,但是又不想打扰你,因为妈妈知道你一定能行!”“妈妈!”淘淘听了妈**话终于知道了妈**用心良苦啊。淘淘种出桃子的事情立即在森林中引起了轩然**,动物们都说淘淘是个厉害的小猴子,大家纷纷来参观淘淘种的桃树,淘淘还骄傲的给这几颗桃树起了名字,就叫——蟠桃园。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5

  今天,猴子阿三忙了一整天,把他住的小木屋,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打扫了一遍。清扫出来的垃圾,足足装了两大筐。

  阿三忽然看到墙角落里,还放着的一双破皮鞋。扔了吧。他把那双破皮鞋扔进筐里。然后,他挑着两筐垃圾,出了门,一溜快跑,穿过森林小道,把垃圾送到垃圾山去了。

  晚上,阿三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听到墙角落里,传来一阵阵的脚步声,还有不知是谁的“吱吱吱”的说话声。

  阿三起了床,踮着脚尖走到墙脚边。他看到有两只小老鼠在那里“吱吱吱”地嘀咕着。

  阿三蹲下身子,问他们:“你们在嘀咕些什么?”

  一只小老鼠说:“我们的‘家’没有了。”

  另一只小老鼠说:“我们就住在那双破皮鞋里。”

  阿三抓着头皮,尴尬地说:“对不起,我把你们的‘家’给扔了。”

  两只小老鼠立刻“呜呜”地哭了起来。

  “别哭,别哭。”阿三赶紧对他们说,“我会给你们一个新家。”说着,他打开鞋柜,找出一双红颜色的新皮鞋,送到小老鼠跟前。

  两只小老鼠一起摇着头,说:“我们不要新‘家’,我们喜欢住在破皮鞋里。”

  “可是……”阿三又抓着头皮,说,“可是,我已经把那双破皮鞋给扔了呀。”

  “不要,不要嘛……”两只小老鼠又哭了起来。

  阿三见他们哭得伤心,只得穿上大衣,打着手电,出了大门。

  外面下着大雨,阿三又跑回来,带上雨伞,然后匆匆赶往垃圾山。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6

  小猪和小猴子要下河去洗澡,它们叫上小白羊。

  小白羊忙摆手说:“不行啊不行啊!我不去,下河游泳很危险的,你们也别去啦!”

  小猪和小猴子听了,都笑话小白羊胆小,它们扔下一句‘胆小鬼’之后,就走了。

  小猪和小猴子来到河边,扑通跳下了水,洗起了澡。

  小白羊不放心,于是跑到小猪和小猴子的爸爸妈妈家,通知了了它们并且和它们一起来到小河边,这时候却发现小猪和小猴子正在河里挣扎呢。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7

  乐乐正在树林里玩,突然吹来一阵大风,哎呀!乐乐的的帽子被吹的好高好高,最后帽子落在树顶了。

  乐乐急得哭了起来。

  正在这时,大象听见了乐乐的哭声,走过来问:乐乐,你怎么哭呀?

  乐乐伤心地说:我的帽子被风吹到树枝**。

  大象安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帮你拿帽子,因为我有长长的鼻子呀!

  可是……大象伸着它的长鼻子,总也够不着帽子。

  大象不好意思地说:小朋友,对不起,我拿不到帽子,你叫长颈鹿来帮你吧!

  乐乐又哭了起来。

  大象把长颈鹿叫了过来,说:快帮乐乐拿到他的帽子,他哭的可伤心了。

  长颈鹿连忙说:这难不到我,用我的长脖子,马上就能拿到帽子,不用着急。

  可是……

  长颈鹿使劲伸长它的脖子,还是够不着帽子。

  长颈鹿难为情地说:乐乐,很对不起,我也拿不到帽子。

  这时,小猴子也过来了,忙问乐乐怎么哭了?

  乐乐又说了一遍,我的帽子被风吹到树顶了,我拿不到。

  小猴子连忙说:不要哭,不要哭,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

  乐乐说:你没有长长的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脖子,怎么能拿到帽子呢?”

  小猴子笑着说:可我会爬树呀!看我的!

  说着,小猴子一二三爬**树顶,拿到了帽子。

  乐乐可开心了。

  小猴子爬下树,把帽子戴在了乐乐的头上。

  乐乐连忙说:谢谢你,小猴子!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8

  听说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喂食很少食物,让猴子饿得嗷嗷直叫。

  几天后,实验者从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上去,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

  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

  于是众猴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它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

  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两只老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

  实验继续着,当所有猴子都换了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

  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猴子敢前去享用。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9

  ‘小猴子’并不是一只猴子,他是融妈**孩子,融妈妈40岁才有了这个唯一的孩子,融妈妈也因此非常的疼爱他,尽管他长的比较丑,脸儿象猴子,牙齿象猩猩,眼睛象铜铃,融妈妈还是非常疼爱他,其实‘小猴子’的眼睛并不是非常大,只因为‘小猴子’的个子太小,只有6厘米,和这么小的身子比,眼睛就象铜铃了。

  ‘小猴子’原名叫融大壮,是融妈妈生下他的时候起的,看他那么小就希望他快快长大,长的壮壮的,可是,这只是融妈妈一个人的心愿,生下来的时候5厘米,6年后才长到6厘米,大家看到他不但个子小,长的还象猴子,就都叫他‘小猴子’了。刚开始是小朋友是给他起的外号,后来时间久了大家就都这么叫他了。每当别人叫他‘小猴子’的时候,他都欢快的答应着,远远的就可以听到他快乐的应答声。刚开始融妈妈还很生气别人这么叫他,后来看到他快乐地答应着,也就不在意别人怎么叫了。融妈妈想大壮快乐就好。

  ‘小猴子’是个机灵、聪明、快乐的孩子,6岁的时候妈妈送他去上学,学校不收他,是因为他太小了,融妈妈费了很多的心思,找了很多的朋友帮忙,终于有一个学校答应收下他了,不过,要融妈妈每天把‘小猴子’送到学校,放学再把他接回家才行,即使这样,学校还是不放心,因为他太小了,别人上课坐在椅子上,他只能坐在课桌上,融妈妈还给他带了一个专用的小课桌。

  老师虽然不让他交作业,可是,小猴子还是很认真的在学习,别人会的他也会了,而且还常常悄悄的跑到比他高的年级去听课,就是因为他小,别人都注意不到他,所以他比别人学的就更多了,他没有书,没有作业本,只有一本一本的练习册,上面写了什么只有他自己才懂,他的练习册用的很快,每天用3本,融妈妈每天给他带来的三本练习册他都记得满满的。

  一年后,该升级了,‘小猴子’和融妈妈说想升到4年级,并且告诉妈妈他可以跟上学习的,三年级的课本他都会了,融妈妈只好到学校找老师,找校长,费了很大的力气,才说通了校长同意让他参加4年级的入学考试,别人都是坐在座位上答题,而小猴子那,是爬在卷子上答题。很快考试的结果出来了,小猴子顺利的考入了4年级,学校的老师和校长这个时候才开始注意小猴子,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有这么好的智商。其实并不是‘小猴子’的智商特别的高,只是他没有朋友一起玩,把所以的时间都用在了学**,对他来说,学习也是快乐的事情,也是一种娱乐。

  上学期间还发生过一些对‘小猴子’来说很快乐的事情,比如偶尔会有很小的东西掉在了***里,别人多没有办法,只有‘小猴子’可以取出来,利用自己身材小的特点,‘小猴子’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也会帮助到别人,这让他很快乐。不快乐的事情就是常常有人会像看怪物一样观察他,有的时候还模仿他,取笑他。这让他很难过。

  到了四年级,学校同意了‘小猴子’一年学完三年的课程,给他发了4—6年级的课本,并给他安排了去高年级听课的课程表,小猴子不上自习课,其它的课他也只是听他在书上看不懂的部分,课本就放到家里,他太小了,对他来说,那课本实在是太大了。学校也不刻意要求他,他喜欢去那里听就去那里听课,他手里有各个班级的课程安排,他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

  ‘小猴子’的知识在长,个子也在长,7岁的时候长到了8厘米,融妈妈很高兴,可是他长的还是太慢了,还没有一个大人的手大,融妈妈很为他的个子发愁,‘小猴子’却安慰妈妈说:“妈妈,你就别发愁了,我会是一个有用的人的。又过了一年,‘小猴子’小学毕业了,别人学了6年才学完的课程,他两年就学完了。个子也由原来的8厘米长到了10厘米。虽然融妈妈为小猴子的进步高兴,可这孩子咋就不长个子?为了这个可把融妈妈愁坏了。

  ‘小猴子’又用了三年的时间学完了中学的课程,三年的时间学完了大学5年的课程,可是‘小猴子’的个子却没有在长高,‘小猴子’的身高停留到了10厘米。就在这一年‘小猴子’十四岁了,大学就要快毕业了,有一天,‘小猴子’的好朋友告诉他说,他听到了一个消息,是在校长的门外听到的,毕业后,要把‘小猴子’留在学校,想研究一下‘小猴子’的智商和身体为什么不长高了。还告诉‘小猴子’千万别去问,他会被校长开除的。

  ‘小猴子’很苦恼,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这年已经14岁了,虽然个子还小,可是他已经什么都懂了,妈妈为了照顾他,一直跟着他**大学,在大学的前面租了一个房子每天陪伴他,‘小猴子’不想被研究,后来终于想了一个办法,他想和别人一样,他还想过正常的生活,就这样熬到了毕业,学校果然说要留他在学校工作。‘小猴子’和校长说,想和妈妈回老家去看看,然后在回到学校里来,校长同意了。

  ‘小猴子’和妈妈回到了老家,然后他告诉妈妈,你就在老家生活吧,我要一个人出去闯世界去了,我不想回到学校被别人研究的,妈妈也理解‘小猴子’,知道无法阻止他了,就答应了他的要求,含着泪送‘小猴子’离开了家。这样‘小猴子’就一个人开始进入了社会生活。那么‘小猴子’往那里走了那?在他的身上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那?

  ‘小猴子’去哪里了那?这要从他的一个小小的愿望说起,还在很小的时候,融妈妈就常常给他讲夸父追日的故事,他也非常向往着和煦的阳光温暖的太阳,从小生活比较清贫的‘小猴子’,冬天的时候如果没有太阳给他温暖他就会感觉到很寒冷,虽然是向往太阳,可是他却不想和夸父一样去追日。他已经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了,怎么可以去做无用功那,而且自己长的很小,不可能和夸父去比较的。

  说了这么多还是不知道他的小小的愿望是什么?我现在就告诉你吧!他呀,他想去东方看大海,从地理书上看,东方有离他们这里最近的大海,即使这么近,对一个身高10厘米的人来说也是太遥远了。和妈妈说去看大海是想让妈妈轻松一点,不想让妈妈为自己担心,而且‘小猴子’是想离开家里远一点,不让那些人找到自己,他也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他是要找一个自己可以生活的地方,一个没有歧视,别人可以正常看待自己的地方。

  怀着这样的梦想,‘小猴子’就往东方走去,他知道很远,可是,自己一个人不能买火车票,也不能做飞机,这一天,‘小猴子’来到了火车站,看到火车一个一个的开走了,心里很急,看准了一个去东部的火车开始检票了,他就悄悄的躲进了一个阿姨背包的口袋里,和这个阿姨一起**开往东去的火车,火车‘小猴子’还是坐过的,以前都是和妈妈在一起,自己也从来没有买过票,这次却是一个人了,真的很担心,更怕阿姨会怪罪他。

  上车后阿姨把包放到了座位上就和送行的人挥手告别,‘小猴子’趁着没人注意到他就从包里跑了出来,顺着窗户边爬到了最上面的铺位,藏到枕头的后面就睡着了,他太累了,不知道睡了多久,有人动枕头把他惊醒了,他悄悄的挪到了旁边,才没有被一个往下拽枕头的拽到地上。真是危险呀,但是,他仍然躲在枕头的边上不敢动,过了一会,上来一个男人,倒头就睡,并没有注意到躲在枕头边上的他,他就仍然躲在那里没动。

  不一会,‘小猴子’受不了了,那个男人从嘴里呼出了很难闻的气味,能熏死人,‘小猴子’悄悄的爬过了哪个男人的头顶,从那里小心的顺着一个斜着的金属杆爬了下去,来到了中铺。这里就是‘小猴子’坐包上来那个阿姨的铺位,‘小猴’躲在阿姨的枕头边又睡着了。有人走动,‘小猴子’被惊醒了,看到天快亮了,该找个地方躲起来,看样子只好躲在下面了,铺位的下面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小猴子’来到了最下铺下面的一个角落里,打开自己带的背包,里面有妈妈给带的条小毛巾,和一套换洗的衣物,这就是‘小猴子’的行李了,‘小猴子’用一条小毛巾,铺到了地上,躺了上去,毛巾叠过来就可以盖到身**,还好一点都不冷,刚刚下来的时候他从阿姨那里拿了一块饼干,很大的一块哦,可以够他吃一天了。对阿姨来说的多一块少一块也没什么的,尽管如此,小猴子心里还是非常的不安。

  因为他可不想拿别人的东西,不过现在的他真是饿坏了,也顾不了哪么多了,一路上他不能去买吃的,那样很危险,也不能问人家要吃的,那更是不可能,要是遇到坏人,可就惨了,有了阿姨的这块饼干,起码可以两天不用想去买东西了。想想也真的是很难过,为什么我就长的这么小那?为什么不能和别人一样的生活那?

  ‘小猴子’哭了,可是他还不敢大声的哭,怕别人听到对自己不好,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到了哭都不敢哭的地步,多心酸呀!‘小猴子’想妈妈了,想回家,想自己和妈**那个温暖的家。十四岁的小猴子,一个十厘米的小大人,可怎么活下去呀?

  ‘小猴子’哭着哭着睡着了,伴随着火车隆隆的响声,小猴子梦到了妈妈,妈妈给他端来了水,拿来了吃的,小猴子吃饱了,妈妈又给他铺**暖暖的床,小猴子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巧遇精灵豆豆

  哎呀,列车员开始扫地了,扫耙一下就把‘小猴子’扫进了撮箕里,扫耙还再不停的扫,撮箕里的垃圾越来越多,列车员拎着撮箕到了卫生间,把撮箕里的垃圾顺着一个管道倒了下去,‘小猴子’同那些垃圾一起被列车员倒在了列车的轨道上,幸好有毛巾包着‘小猴子’掉在地上才没有受伤,听着隆隆的火车声渐渐的远了,‘小猴子’才敢爬起身,铁路边上是一望无际的田野。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

  在一座风光秀丽的小山上,住着一群猴子,他们在这里幸福的生活着。可惜好景不长。

  有一天,一只狮子被猎人追赶,误打误撞地来到了这座山上。狮子仔细打量这座山,他惊呆了,这里的风光实在太美了。他动起了歪心思:如果这座山是属于我们狮子的,那该有多好啊!于是狮子打算让狮子家族占领这片土地。

  想到这里,他决定把这座山搜寻一遍,看看这里有没有其他动物。

  他走着走着,这时,他看见树上有个影子闪了一下,他跟了上去,很快,他就跟到了猴子家族的栖息地。猴子们看见狮子来了,都大惊失色。狮子在看清他的对手之后,轻蔑地一笑,原来就是些小猴子啊!

  于是说:“你们真是胆小啊,看见我一只狮子就吓成这样,过几天狮王带领**来时,你们还不得吓死,哈哈哈!”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2)

——勤劳的小猴子睡前故事3篇

勤劳的小猴子睡前故事1

  小猴子最爱吃桃子,于是它决定:种桃树!

  说干就干,小猴子扛着锄头、拿着小树苗来到果园里,开始忙活起来了。

  松土、种树、浇水、施肥,可一样不能少。小猴子忙呀忙,忙呀忙,终于把桃树种好了,它一边擦汗一边说:“小树,小树,快长高吧!”

  勤劳小猴子每天都来果园里捉虫、施肥。过了几个月,他惊喜地发现树苗个头长高了,腰儿变粗了,小猴子高兴地又蹦又跳:“小树,小树,快开花吧!”

  小猴子每天都要去果园里浇水、锄草。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果树长得又快又好。

  又过了几个月,小猴子又发现桃树开花了,一朵朵粉白色桃花绽放着笑脸,美极了。小猴子激动地拍起了手:“小树,小树,快结果吧!”

  转眼间,春去秋来,当小猴子再次来到桃树下的时候,呀!桃树上已经结满了沉甸甸的、**的桃子,小猴子开心的笑了……

  小故事有大智慧:小朋友们,小猴子因为爱劳动最后收获了甜蜜的果实,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它学习呢?幸福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勤劳的双手才能创造哦!

勤劳的小猴子睡前故事2

  回大地,万物复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只可爱的猴子拿着锄头、铁锹和一袋蜜桃籽儿,来到了小河边,他打算到河对岸的那片空地上种桃树。

  可是怎么过河呢?他四处张望,突然发现一棵枝叶茂密的大树下停着一只小船,他赶紧坐上小船,奋力地向对岸划去。

  到了对岸,小猴找了一片空旷的地方,准备种桃树了。只见小猴先拿起锄头松土、挖坑,接着把桃籽儿放到坑里,再把土盖上,最后浇水。不一会儿就种好了,小猴看着一个个小土包,心满意足地回家了。第二天,小猴又来给桃籽儿浇水,经过小猴的精心培育,桃籽儿终于发芽了,慢慢地长成了一棵棵小树苗。小猴子常常给小树苗浇水、施肥……渐渐地,小树苗长成了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桃树。

  凉爽的秋天来了,桃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蜜桃,那些蜜桃个个水灵灵的,你推我挤,好像在叫小猴赶快品尝呢。小猴轻轻地摘下一个蜜桃,慢慢地尝了一口,酸酸的,但小猴的心里却是甜滋滋的,因为这是靠他的劳动换来的。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3)

——谢谢小猴子睡前故事

谢谢小猴子睡前故事1

  乐乐正在树林里玩,突然吹来一阵大风,哎呀!乐乐的的帽子被吹的好高好高,最后帽子落在树顶了。

  乐乐急得哭了起来。

  正在这时,大象听见了乐乐的哭声,走过来问:乐乐,你怎么哭呀?

  乐乐伤心地说:我的帽子被风吹到树枝**。

  大象安慰说:没关系,没关系,我帮你拿帽子,因为我有长长的'鼻子呀!

  可是……大象伸着它的长鼻子,总也够不着帽子。

  大象不好意思地说:小朋友,对不起,我拿不到帽子,你叫长颈鹿来帮你吧!

  乐乐又哭了起来。

  大象把长颈鹿叫了过来,说:快帮乐乐拿到他的帽子,他哭的可伤心了。

  长颈鹿连忙说:这难不到我,用我的长脖子,马上就能拿到帽子,不用着急。

  可是……

  长颈鹿使劲伸长它的脖子,还是够不着帽子。

  长颈鹿难为情地说:乐乐,很对不起,我也拿不到帽子。

  这时,小猴子也过来了,忙问乐乐怎么哭了?

  乐乐又说了一遍,我的帽子被风吹到树顶了,我拿不到。

  小猴子连忙说:不要哭,不要哭,这点小事包在我身上。

  乐乐说:你没有长长的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脖子,怎么能拿到帽子呢?”

  小猴子笑着说:可我会爬树呀!看我的!

  说着,小猴子一二三爬**树顶,拿到了帽子。

  乐乐可开心了。

  小猴子爬下树,把帽子戴在了乐乐的头上。

  乐乐连忙说:谢谢你,小猴子!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4)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0篇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

  (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 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 (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3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

  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认生字词,在教学中通过做动作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动词,并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又()又()形式的词语并进行拓展。

  2、通过个别生读、男女赛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教学准备】

  多**课件、动物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表演法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互动:

  2、导入:

  看,(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猴子图片)有一只小动物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也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呢,大家欢迎吗?(生:欢迎)今天我们就和小猴子一起来学习《小猴子下山》。

  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注意:“猴”左右结构“犭”旁)

  齐读课题

  3、复习字词:

  (1)这只勤学的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词语宝宝呢,大家一起来看看还认识吗?

  (2)自读课文,说一说:小猴子下山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贴图片:“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3)哇……你看,这只可爱的小猴子经过了这么多的地方啊!谁能用小猴子先来到哪里,再来到哪里,接着来到哪里,最后来到哪里说一说。

  4、学习课文

  (1)过渡语:小猴子一路来到了这么多地方,那它都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小猴子下山》。

  (2)学习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生评价。评价后再齐读。

  其他生思考问题: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指生回答:

  理解“又大又多”不仅仅玉米的个头大,而且这样大的玉米到处都是,非常多。

  谈话:如果你就是小猴子看到地里又大又多的玉米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理解“非常高兴”(特别高兴),你能不能带着这种特别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有“掰”“扛”这样的动作,(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这两个动词)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好第一段。

  (3)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生根据以下四个问题合作学**、三、四段。

  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用“———”划出来)

  看到了什么?(用“﹏﹏﹏”划出来)

  心情怎么样?

  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圆圈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4)引导生各种形式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看见了桃子就喜欢桃子,扔了玉米;看见西瓜,扔了桃子;看见小兔子,就扔了西瓜。结合图画,体会当时小猴子的心情。(读出小猴子的心情)

  (5)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6)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去呢?

  抓住“只好”一词,引导学生感受小猴子什么也没得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7)整体回归

  借助插图,复述课文(让孩子带着头饰体会着小猴子的动作、神态演一演也可以)

  5、拓展阅读

  《小猴子下山》儿歌

  6、课堂小结。

  7、课外作业或实践活动。

  读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5

  (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后,学生坐下)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生字,上一节课我们已经集中学完了。

  现在,我们复习几个生字(老师先拿出《小猴子下山》一课中的生字卡片进行演示,让学生集中读、个别读、再对比较难的字进行分析。)

  同学们,谁会分析“掰”字的字形结构?

  生:(一个学生发言说)“掰”字是左中右结构,两手中间一分开,就是“掰”字。(这个学生还用两只小手做了一个“掰”的动作。)

  〔分析准确,比画得当,动作示义,一目了然。〕

  师:好!(老师接着问)蹦蹦跳跳的“蹦”字的字形结构谁会分析?

  生:(一个男孩举手,大声说)“蹦”字是左右结构,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老师表扬同学们把生字记得牢固)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把一些笔画多的生字化整为零,编成简短的口诀,形象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这也是一种识字方法,这样做,小学生对所学的生字,想起口诀会认,背着口诀能写。〕

  师:现在,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好不好?

  生:(学生齐声回答)好!

  (教师板书课题)

  (老师一边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一边演示幻灯片,彩色的小猴子动来动去,同学们仔细地看着画片、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学过了,老师又把这个故事讲了一遍,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遍。想一想,小猴子下山后都干了些什么?

  (学生打开课本,先小声预读课文,然后集体大声朗读了一遍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这篇课文。

  大家看,这只小猴子从山上下来后,先到哪里?

  生:(学生齐声回答)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老师把彩色玉米图片挂在黑板的第一条线绳上)

  师:玉米结得怎么样?

  生:(齐答)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老师指导学生看课文中第一幅图画,再把词语卡片“又大又多”也挂在第一条线绳上。)

  师: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它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小猴子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

  (老师把“非常高兴”的词语卡片竖挂在黑板上的线绳上,把“就”字的卡片挂在“非常高兴”的右面的中间线绳上。接着在第一条线绳的右端挂上“掰”、“扛”的卡片。)

  师: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后,又到了什么地方?你们按小黑板上提出的几个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自学下面几段课文。(老师同时挂上小黑板后,请一名学生念一遍问题。)

  生:(念题)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学生念完后,同学们小声读起课文,同桌互相讨论,气氛比较热烈。)

  师:谁先回答?

  生: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看到又大又红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小猴子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又走到一片瓜地里。看到又大又圆的西瓜,心里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

  生:小猴子抱着西瓜往回走。看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

  师:结果,小猴子得到什么?

  生:小猴子没有追上兔子,结果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所以只好空着手回去了。

  〔由于课文第二、三、四、五段有共同的构段方式,老师重点指导第一段,其余几段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来理解课文,从小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黑板的板书如下:

  〔老师将课文里的关键词语,用图片、字卡展示,予以巧妙组合:横观为段,竖显特点,连接起来,全文可见,使故事内容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对于帮助学生理清层次、把握重点、概括大意、归纳中心,定有裨益。〕

  师: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知道了小猴子下山后,做了四件事。

  (老师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字卡,复述课文。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复述课文。这时,老师便趁热打铁,及时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这只小猴子下山后看见了许多可爱的东西。它扔了这个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一件事也没做好。

  现在大家想一想,你们*时做事情时,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小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小声嘀咕,互相议论,小手都举起来了。)

  生:我预习生字时,拿字典查字,有时第一个字没查出,就去查第二个字,第二个字没记住,又急着学第三个字,结果没有预习好。

  生:我打扫卫生也和小猴子一样,地没扫完,就去抢着擦桌子,桌子没擦完,又去扫院子,结果人家把教室打扫干净了,自己一件事也没做好。

  师:同学们联系小猴子的做法,检查自己,这很好。今后我们小朋友做事可不能像小猴子那样,扔了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做好。我们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

  〔老师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先将小猴子的行为与小学生的实际挂钩,这种由物及人,从课文内容到生活实际的过渡,是同一现象的类比,属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易被学生接受。再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实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然后,用“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终,认认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这样才能有收获”的哲理指导学生日常行为。这一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唯物**的认识论,又进行了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图画,画的是什么?(老师用教杆反映着四张图画)

  生:画的是玉米、桃子、西瓜、兔子。

  师:这些词属于什么词呢?(教师以前曾初步讲过识别几种常用实词的方法。)

  生:是名词。

  师:对这些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老师用教杆指着词语卡片中的“大”、“多”、“红”、“圆”等词)这些词是什么词呢?

  生:是形容词。

  师:对!这些说明事物、描写事物样子、好坏的词叫形容词。谁能用这些词造句呢?(学生争着发言)

  生:冬于,王奶奶买的萝卜又大又多。

  生:农民伯伯种的玉米又大又多。

  生:学校里种的***又大又多。

  生:我家有个又大又红的气球。

  生: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同学们这些句子造得都比较好。

  (老师用教杆指着卡片的“扛、捧、抱、掰、摘、扔、追”等词,让学生读。有的学生还边读边做动作。“扛”,两手举起往肩上一放;“捧”,两手在胸前做捧的动作;“抱”两手抱成一个大圆形……)

  〔一般为说,表示相近动作的词语,其细微区别,小

  学生不易掌握。然而,他们能够比画出不同动词所表示的不同动作,可见学生对词义理解得透彻。〕

  师:这些词的名字叫什么呢?

  生:动词。

  师:对!同学们再想一想,表示动作的动词,哪些部首最多?

  生:因为手脚和“动”最有关系,所以提手旁、走字旁、足字旁的部首最多。

  (老师表扬了这个同学会想问题。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才”、“辶”、“足”偏旁部首的动词。学生议论。老师用幻灯片打出学过的带“扌”、“辶”、“足”部首的动词进行复习)

  师:(老师小结)形容词和动词都能用在名词的前面,表示事物的样子、动作,可以把事物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现在我们做一个填空练习,老师用幻灯片打出来,看谁能填上适当的形容词或动词。

  (同学们举手发言,填词)

  (又酸又甜)的桃子(又大又白)的兔子

  (又红又沙)的西瓜(又大又黄)的桔子

  (为了加深对形容词的理解,教师用幻灯又打出一组题来。同学们争着填词。)

  (火红的)太阳(红红的)果子(勇敢的)战士

  (绿色的)森林(粉红的)桃花(亲密的)朋友

  (温暖的)春天(又大又圆的)西瓜(天真活泼的)孩子

  〔低年级语文在进行识字教学的同时,重视词和句的训练,无疑应予肯定。老师采取组词、造句,填空练习等方式,有益于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或词语。至于几种常用实词的定义及基本特征,学生掌握得如何,仍需教学实践的再检验。〕

  (学生做完练习,铃声响了,下课。)

  从小、求实、创新

  《小猴子下山》课堂教学评析

  本课为“集中识字、分步读写”实验第三轮一年级的一节阅读课。此项实验以统编教材为基本内容,把小学语文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集中识字,读写启蒙;后三年读写并重,全面提高。

  仅就本节课而言,至少具有“从小、求实、创新”之特点。

  对于刚刚步入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阅读课如何进行?把握他们的年龄特征,知识水*、接受能力至关重要。米老师采取编口诀记难字,以动作示词义,用图片、幻灯等**辅助于教学,儿童化的语言,这些做法都是服从儿童实际,体现了一个“小”字。

  从实际出发,利用课文结构特点安排教学。小猴子下山,做四件事,其表达方式基本相同。米老师在教学中透过课文形式的特点、抓住主要内容,较好地处理了课文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对于课文第一件事详讲,其余引导学生自学。抓住关键词语不放,提出恰当的问题思考,联系学生实际正面诱导。注意让小学生从主要词语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训练,不只使低年级以词句训练为重点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有益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意思,而且对学生以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为进行篇的理解的训练奠定的基础。再者,米老师在教学中,还利用本课图文对应的编排特点,以具体的画面形象,帮助小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又以抽象的语言文字,促进学生加深对具体形象的画面的认识,图文密切配合。这样做,把学生观察和学习表达联系起来,把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结合起来,无疑,促进了学生智力水*的提高。

  识字教学,全国两大流派,一是分散识字,一是集中识字。*心而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实验力图兼蓄所长,补其所短。于是,将教材每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集中起来,以类相聚、分类相比,按形声字、同音字、基本字带字,偏旁部首归类等方式组合,循其特点,教一个字,学一批字。谓之曰,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小单元集中归类识字,从识字角度看,由于每单元阅读课文均在本单元分组集中识字之后,因而使刚刚学过的生字在阅读课文时得到复现,从新的角度予以重视,在新的情境中获得巩固。从阅读角度看,为小学生**阅读课文扫除了生字障碍,易于唤起阅读兴趣,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早阅读多看书,益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免费听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巩固减法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目标: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加深减法的意义,巩固算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

  每人一套数字卡,多**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花果山风景优美,这里的小猴也特别好客呢。今天它们想摘一些鲜美的桃子与小朋友们分享。想知道今天发生的故事?

  生:想。多**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按照顺序(指指点子图),仔细观察画面,你能编一个数学故事吗?停2分钟,教师引导性的指着主题图。

  一天,有几只小猴子看到山下的树上有很多美味的大桃子,于是,就派了一个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给大家吃。小猴子高高兴兴的下了山,很快就完成了任务,摘了好多桃子。但小猴子想:好不容易下来一次,要出去玩玩才好。于是,小猴子继续往山下走,不一会儿,来到了河边,小猴子一眼就看到了两只小青蛙在那里唱歌,这时候顽皮的小猴就跑过去,要吓吓它们,结果小青蛙被小猴吓得扑通、扑通跳下水。这下,小猴没的玩了,就想回家了,他回头一看“咦!我的桃子哪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像小猴那样光顾玩忘了桃子就不对了。师:谁来讲?(指一名学生讲故事)师:故事讲的真动听!仔细观察,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引导先看图1、 2,再看图3、 4)

  生:树上有9个桃子,摘走4个,岩石上原有7只猴子,下来了一只去摘桃子。(加法也行)

  岸上有2只青蛙,被小猴吓得全跳到了水里。花上原有8只蝴蝶,飞走了5只。篮子里原有4个桃子,掉到水里4只。

  师:同学们都是火眼金睛,观察的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树上还剩只桃子?(板书、重点讲)岩石上还剩几只小猴?花上还剩几只蝴蝶?(板书)岸上还剩几只青蛙?(板书)篮子里还剩几个桃子?

  二、学习新课

  1、解决“树上还有几只桃子?”

  师:同学们很棒,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3个。(手指问1、问2、问3)师:(指问1)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要求树上还法剩几个桃子?(语速慢,指图)想一想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子怎么样了呢?(语速快)谁会列算式?

  生:9-4=5(板书:9-4=5)师:同意吗?(同意)为什么列减法算式呢?(一顿)生:要求还有。.。.。根据学生讲得再找学生说)

  师:看,他说的多好!谁能像他这样再说一遍?(不错,谁能说的更流利?)

  同位互相说想法。

  师:(指着9-4=5)9-4=5,唉,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因4+5=9,所以9-4=5师:说的真好。谁还想说说?生:因为9可以分成4和5,所以9-4=5

  师:对。

  生:数一数

  师:这种方法也不错。那你们最喜种方法呢?说给你同位听一听!(同位互说)

  2、解决“花上还剩几只蝴蝶?”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棒,唉,这个问题“花上还剩几只蝴蝶?”你会解决吗?

  师: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指一生口述:生:8-5=3

  师:同意吗?你为什么列减法算式?

  生说:“要求……师:(指着)8-5=3,你是怎么算的?

  生:5+3=8,所以8-5=3

  生:8可以分成5和3,所以8-5=3师:你们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8-5=3.我们再来看这个问题:岸上还剩几只青蛙?又该怎样列式呢?

  3、岸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示图3、图4)指引认真观察这两幅图,岸上后来有几只青蛙?跳入河中几只?要求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该怎样列式呢?

  生:2-2=0板书:2-2=0师:唉,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生:要求师:2-2=0,你是怎么想的?生:原来有2只青蛙,全跳水里了,岸上一个也没有了。

  师:说的真清楚。那“篮子里还有几个桃子”你会列式吗?

  生:4-4=0师:一样吗?(一样)板书4-4=0(个)师:小猴子做事真是三心二意,没有捉到青蛙,还丢了桃子。可不要学它哟!

  师:同学们看这两算式(指算式2-2=04-4=0)发现了什么?

  生:得数都是0

  生:都是相同的数相减。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两个相同数相减就等于0,唉,老师出几个题考考你!

  师:7-7=?6-6=?1-1=?

  师:那2-0=?生:2-0=2

  师:怎么想的?

  生:从两个里面一个都没去掉,所以还是2个。

  师:说的真好!老师再说几个:你们能举个这样的算式吗?生举例。

  师:奧,通过这几个算式发现一个数减0等于?(还是这个数)总结:真聪明,来看黑板,今天我们继读学习了减法的知识。(板书:减法)

  三:练习看来同学们学的很好,老师出个练习题考考你,比一比那个小朋友最棒!

  1、口算练习师:这儿有几个口算题,听清要求:先读算式再说得数。好,先找坐的.好的同学口答。(点名3人)看看那一排同学坐的最好。来接火车。看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来抢答好不好?听清要求:当老师读完算式时,你们再说得数。

  2、看图列式

  师:太了不起了。小金鱼也来到我们课堂。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师:能根据图意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这是数学书42页的第4题,把算式写在书上。

  生:**列式。

  师:你怎么写得第一个算式?一样吗?第二个呢?

  师:7-3=4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小鸡回家

  师:我听说咱班的同学很爱帮助人!这儿有几只小鸡找不到家了,快来帮帮它吧!(出示图)谁来说说怎样帮助它们?生:

  师:请同学们仔细算,相信你们能正确的连线。生**活动。

  师:我们来看这个同学的。(示作业纸)

  说:这只小鸡同意吗?(看投影这只小鸡?

  师:全对的举手?有的错的吗?那8-6=2你是怎么计的?

  4、小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你们手里都有一套数字卡片,每人抽一张卡片,和你同位组成一道减法算式,说出得数;把卡片放回,再进行下一组。咱比一比,看谁答出的得数多。

  学生活动。全课总结:师:同学真的很棒,解决了一个一个的问题。通知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减法有了更多的认识。这节课你表现怎么样?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从故事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词语卡片、多**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块、非、常”3个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2.导入新课。

  (1)导语: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猴”)

  (3)“猴子”的“猴”是反犬旁,注意观察右边的“侯”里面没有一竖。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4)齐读课题。

  板块二明确脉络,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文段。

  (1)**朗读,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2.图文结合,初步感知。

  (1)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玩呀?

  (2)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3)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

  课件出示: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块三分段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学生点评)

  (2)教学“块”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

  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课件出示:豆腐、蛋糕的图片)

  (3)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看!这些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注意“结”在这里念第一声,它是多音字,表示植物长果实。你能举例吗?例如:这棵树上结满了苹果。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非常)谁再来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谁来用“非常”说一句话?

  (4)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

  (6)这个字谁会读?(bā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扛”)

  一起读好这个字。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7)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1自然段,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的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小猴子看到的这棵桃树上有什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满”)

  (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我们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扔”)

  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摘”)

  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5)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自然段吧!女孩子认真听,学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块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要点。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非、常”)

  (2)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要点。

  ①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②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③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看懂图意,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12个会认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的多**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首先借助幻灯片,出现一个可爱的小猴子下山的情景,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然后问:这是谁?你们喜欢吗?谁来描述一下?最后教师小: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好,可是你们知道吗?这只小猴子下山时,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过渡语:昨天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

  1、出示课后会认的生字(共12个)。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

  2、指名读,读的对的同学带领同学们读两遍,注意标声调。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后,随机点同学读。

  师:下面我们请同学帮猴子摘一摘它最喜欢吃的桃子,看你能摘多少。(摘桃子游戏)

  5、分享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真厉害,老师特别想知道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有什么窍门能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吗?大家先和同桌说一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的。

  分组分享——全班分享。

  6、学生再次齐读生字。

  (三)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我们认识了课文中这么多生字,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学们读这篇课文读得怎么样?

  1、首先听课文录音,老师提要求:请生评价读的情况。字音准不准、有没有添字漏字?

  2、学生读课文。老师.出示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不添字不漏字,将容易读错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为止。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请同学说本文共有几段。(5段)

  (2)请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余同学评价。老师进行补充。

  (四)、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哪些地方,请大家结合图片在课文中找出来,用铅笔打上横线。

  2、学生汇报。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

  (五).学习第1自然段。

  过渡:首先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读的情况。

  (2)学生自己读文段,并用序号标出本段共有几句话。

  这段共有两句话。

  指名读第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4)指名读第二句话,从这句话中你知道玉米怎么样?小猴子心情怎样?小猴子做了什么?理解“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从“又大又多”一词看出这里的玉米,长得不但大,而且很多(结合图片理解又大又多)。补充几个和“又大又多”类似的词语。“非常高兴”(看图说说小猴子脸上什么表情?裂开嘴笑了,眼睛都眯成了一道缝。)说明小猴子非常喜欢这又大又多的玉米,“扛着”(结合图片理解扛的意思把东西担在肩膀上)一词又一次说明了玉米很大,大得要扛着走。让学生表演扛的动作。

  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猴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指导朗读第二句话:“又大又多”、“非常高兴”,“扛着”这些词语要重读,读出小猴子非常喜爱玉米的语气,“扛着走”读出小猴子充满欢乐,天真活泼的语气。

  ①让学生自己体会试着读一读。

  ②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其余学生进行评价。

  =3*GB3③师生合作读: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课堂小结

  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那下面他又会来到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作业

  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树林里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 了解故事内容。

  4、 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 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 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 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 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 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 (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 读后交流:

  (1) 玉米地

  (2) 桃树下

  (3) 瓜地里

  (4) 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 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 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 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要求:(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 )又( )又( )。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 小三角 ”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 用“小猴子走到……看见…… 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10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课。课文讲的是一只小猴子下山来,先掰了一个玉米,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了西瓜去追兔子,最后,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一无所获的故事。除了故事本身具有教育意义以外,教材还注意到了本文的构段,并把“提手旁”的字集中在一起当作这篇课文的生字来进行学习,让识字规律可循。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7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非、常”2个汉字。

  3、了解故事内容。

  4、理解并运用本课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加强学生对动词的准确使用。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贴画。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7个生字,正确书写“非、常”。

  3、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一物像人又像狗,爬竿上树是能手,擅长模仿人动作,家里没有山中有”。生自主阅读并猜出谜底是猴子。(师出示猴子的图片和“猴子”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

  3、这是一只怎么样的小猴子?(可爱的、机灵的、调皮的……)把“小猴子”三个字读的可爱一点,谁来试试?

  (指名读“小猴子”,读的机灵可爱)“子”要读成轻声,谁能读好轻声?

  4、学习“猴”字,(出示卡片“猴”)谁有好办法能记住这个字呢?

  预设1:“反犬旁”+“侯”(小结:“反犬旁”的字一般都和动物有关)。识字方法:加一加。

  预设2:形声字。

  5、师激趣:这只小猴子呀,它天天待在山上,都待得不耐烦了。这一天,它准备下山去玩,会有什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呢?这个故事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师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二、初读故事,借助故事图了解故事内容。

  1、(1)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来到了哪些地方,请用“_____”划出。

  2、读后交流:

  (1)玉米地

  (2)桃树下

  (3)瓜地里

  (4)往回走回家的路上

  3、摆放路线图。

  故事还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排一排。(听录音读)

  4、师生看路线图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然后再走到一棵桃树下,接着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时,看见了一只兔子。

  三、精读,学习1、2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要求:

  (1)同桌共读第一自然段。

  (2)用“波浪线”画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是怎么样的?

  2、指名学生交流,明确小猴子来到了玉米地里,看到了又大又多的玉米。

  3、师出示玉米地和玉米棒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又大又多”的意思。交流()又()又()。师小结:前后是可以共同存在的.特点。(翻开作业本P63,第三题)

  4、正音“结”,懂意义,记生字。

  5、(1)用“小三角”把小猴子的心情标出来。

  (2)用“O”把小猴子的动作圈出来。

  6、引导学生抓住“非常高兴”来体会小猴子的心情,拓展想象当小猴子看到这一片玉米地时会想些什么,在此过程中,师对于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

  7、交流“掰”和“扛”,出示图片,并结合动作示范来理解“掰”和“扛”的意思。师小结识字方法,掰=手+分+手(加一加);扛,红,江(换一换)

  8、我会说。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对第一自然段再次认知。

  9、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1)在第2自然段中,用“小猴子走到......看见......做了......”的句式找一找。

  (2)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小猴子来到了一颗桃树下,看到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便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3、师出示“满树又大又红桃子”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又大又红”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当小猴子看到桃子时会想些什么。

  4、师出示“满”,满桌,满树,满星,理解“满”。(组词)

  5、出示图片、结合动作演示理解“扔”和“摘”的动作。师小结识字方法,“扔”和“奶”偏旁不同(换一换);“摘”,摘苹果,摘桃子,摘花(组词)

  6、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7、比较“掰”,“扛”,“摘”,“扔”,都是和手有关的。动作。(翻开作业本P63,第四题)

  四、指导书写“非”“常”

  1、学生观察,指导书写。

  “非”:独体字,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第二竖比第一竖长,注意同样的笔画在同一个字里也有变化,在写横时,注意间距均等。

  “常”:加上两根魔术棒,一看就很清楚,“小字头”和“巾字底”宽度一样。“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

  2、书空,范写,练写。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那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猴子来到玉米地和桃树下的场景,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5)

——《小猴子下山》教案10篇

《小猴子下山》教案1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二,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案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创建语言训练*台。借助本文内容,**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小猴子下山》教案3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创建语言训练*台。借助本文内容,**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小猴子下山》教案4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小猴子下山》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 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6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7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创建语言训练*台。借助本文内容,**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小儿睡前故事小猴子下山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 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 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 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 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 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 。他看见 ,非常高兴,就 。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 又( )又( )。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 ),看见( ),非常高兴,就( )。

  他走到……

  最后,( )。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看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2.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3.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单字。先自己读一读,交流识字方法,再加上动作读。

  2.给生字找朋友。同桌轮流读词语,同桌展示,再小队开火车读。

  3.小西瓜出题。加上动作抢读出现的生字,再全班齐读。

  三、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

  2.练说量词。

  学生回答后,一次出现经过地点的图片。练习填空: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四、师生协作,自主学习。

  1.一起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分析词语“掰”、“扛”及“又大又多”,指导朗读。

  (2)这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先写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再写它看见了什么,最后写它是怎么做的。

  2.互助学习2-4自然段。

  (1)在2—4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认真读,思考下列问题,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

  ①小猴子来到了什么地方?

  ②它看见了什么?

  ③它是怎样做的?

  提示:小猴子走到。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小组内交流,喜欢各段的同学分段展示,重点指出动词并指导朗读。

  明确:区别“捧”、“抱”,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五、积累运用,“又()又()”。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板书)。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1)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2)我会说:又()又()。

  六、体会结尾,拓展练习。

  1.小猴子见到这么多好东西,最后是不是高高兴兴回家了?为什么呢?

  2.小猴子为什么空着回家了?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会怎么做?

  3.看图复述课文。

  课文学完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吗?套用句式,同桌交流互助。

  提示:小猴子下山来。他走到(),看见(),非常高兴,就()。

  他走到……

  最后,()。

  4.通过这个故事,你学会了什么?

  明确:做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5.练一练。

  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妈妈对他进行了教育。他又一次下山来了。妈妈对小猴子说了什么?第二次下山,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发挥你的想象,续写故事,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故事大王”。

  七、写字指导——“兔”

  1.观察字形,与“晚”的右半部分相近,但多了“、”。可理解为小兔子的尾巴。

  2.交流笔顺、扩词。

  3.师范写,生练习。

  通过小猴子下山图导入,易让孩子产善生直观印象,简单明了的导入新课。

  通过多种活动检查预习、巩固生字,夯实基础。

  让学生明确本文的线索,使课文体现整体性。

  量词的使用是本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这里进一步进行练习。

  课文的主要段落的内容、结构都是差不多的。因此首先让学生一起学习第一段,掌握分析课文的方法,然后举一反三,自主学习其余三段,充分运用自主互助模式。

  课文中多处运用“又()又()”的词语。让学生体会这类词语的特点,并学会运用。

  在分析结尾的时候,注重学生的自主感悟,并进行拓展——“你是小猴子会怎么做?”为课后续写故事作业打下基础。

  虽然这是一篇选读课文,书上并没有规定生字的学习,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写字教学,因此我选择了学生比较感兴趣,*时又出错较多的“兔”。

《小猴子下山》教案10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6)

——猴子的儿童睡前故事 (菁选3篇)

猴子的儿童睡前故事1

  小熊的生日快要到了,小猴子想:“小熊爱吃蜂蜜,我就去采些蜂蜜来吧!”

  于是它就上山去了,它找啊找,在一棵大树上发现了一个蜂巢,它高兴极了,连忙伸手去采。

  正当它采了一瓶的时候,蜜蜂们回来了,发现有人在偷它们的蜂蜜,一股脑的全部朝小猴子涌了上来,往小猴子的脸上蛰。

  小猴子的脸上被蛰了好些大包,疼的哇哇乱叫。

  小熊生日那天,小猴子把蜂蜜装在一个漂亮的玻璃瓶里,再在瓶口系上一个漂亮的蝴蝶结,把它送给了小熊。

  大家伙一看见小猴子的脸,纷纷哈哈大笑起来,嘲笑它说它是麻子脸。

  小猴子难为情的解释说:“这是帮小熊采蜂蜜的时候被蛰的……”

  大家一听,都不再笑了,小熊紧紧拥抱着小猴子说:“谢谢你,小猴子,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猴子的儿童睡前故事2

  小猴子路过见了,好奇的说:“小松鼠,你在干什么呀?”

  小松鼠赶紧伸出手指头放在嘴巴上,说:“小声点儿,小声点儿,我在储藏过冬的食物,可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呀!”

  小猴子捂住嘴,连连点头。

  可是过不了多久,小松鼠惊讶的发现它的食物都丢了,它生气的来找小猴子,问:“小猴子,是不是你偷了我的食物呀!我可只告诉了你一个人!”

  小猴子听了,支支吾吾的说出了实话:“不是我不是我!我……我告诉了小狐狸,可·…可能是……是它偷的……”

  小松鼠听了,无奈的叹了口气,小猴子的脸红了,一直红到了脖子根儿。

猴子的儿童睡前故事3

  小猴子做事情总是慌慌张张的,一天,猴妈妈对小猴子说:“孩子,给妈妈去买瓶醋,妈妈急着用呢!”

  小猴子听了,拿着钱风一般的就跑出了家门。

  它边跑边想:“妈妈急着用,一定要快一点啊!”

  跑啊跑,来到了熊奶奶的小卖部,小猴子礼貌的说:“熊奶奶,请给我一瓶醋!”

  可是小猴子拿钱的时候却发现,钱没有带够,熊奶奶说:“没关系没关系,下次再给好啦!”

  小猴子谢了熊奶奶,拿起醋就赶紧往家跑去,可是快到家的'时候,小猴子却突然被一块大石头给绊倒了,手里的醋也飞了出去,砸到了地上,碎掉了。

  猴妈妈听到动静打开门一看,看到了眼前的情景,又好气又好笑的说:“你呀你!总是慌慌张张、毛毛糙糙的!”

  小猴子听了,脸不禁红了。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扩展7)

——《小猴子下山》教案

《小猴子下山》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猴子下山》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猴子下山》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读为主线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2、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喜欢猜谜语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吧?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打一动物)(猴子)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呢?没错,就是小猴子,一起来叫叫它吧。(猴子轻声读好),板书“小猴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叫——《小猴子下山》,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说明要求。

  1、第一遍大声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第二遍,读给你的同桌听。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用“——”划出来,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划出来。

  3、读完课文,接下来,咱玩个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好东西,想请小朋友来选一选,哪些是小猴子下山的时候看到的好东西,如果这个好东西有,请把两只手向上举√,如果这个好东西没有,请小朋友举个×,会吗?

  (出示多种植物,让学生选择小猴子所见到的好东西)

  4、(出示各段课文),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得好的进行表扬,读的不够好的进行纠正。

  三、学习课文。

  1、课文的主角就是猴子,(出示西瓜,猴子,兔子,玉米)这些就是猴子下山看到的好东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再次读一读课文,回答问题。

  2、指名回答问题

  玉米地→一棵桃树底下

  →一片瓜地

  →跑进树林里

  3、四段分四个组读课文

  4、小组合作讨论:这些东西都长得怎么样呢?从哪些词语里面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确实是好东西?找出词语。

  反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5、又()又()训练。

  (1)、这些东西用这些词语一读就知道是好东西,不信来读读看: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兔子也可以用又()又()来说。【其他东西还可以用又()又()怎么说?】

  (2)、请把这些词语写到书上的插图边上。

  6、理解区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小猴子心情怎么样?那他就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首先,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长得又大又多,是怎么做的?

  (掰扛)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下来看到的东西又是怎么做的呢,和同桌相互商量用圆圈圈出来。【反馈】

  桃子:摘捧扔西瓜:摘抱扔兔子:追

  这些动词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四、复述课文

  这就是我们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我们看着投影就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吧。(师生共同复述课文)

  五、课外延伸

  有时候,我们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样,总是有了这个就丢了那个,做一件事情不喜欢了,就放弃了,这样子,我们就会像小猴子一样,什么也得不到,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一,有始有终。

  但是,第二天,太阳照样会升起来,小猴子又下山来了,第二天,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下课以后可以讨论讨论。

  板书:

  小猴子下山

  玉米

  又大又多

  桃子

  又大又红

  西瓜

  又大又圆

  兔子

  蹦蹦跳跳

《小猴子下山》教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已学过的10以内数的减法。

  2、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的减法问题,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解答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算式。

  教学难点:

  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算出得数,体会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的道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师准备投影片。

  师生双边活动:

  一、导入:

  在花果山上有一群猴子,有一天他们下山来,看见一棵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桃子。一只顽皮的小猴子就提着篮子来摘桃,你想知道小猴子摘桃子的结果吗?请看投影片。

  二、出示“小猴子下山”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谈自己看到了什么?学生自说说,然后小组内交流。

  三、引导学生看图,根据图意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同桌悄悄说说。同桌互相合作学具解答自己刚才发现的问题。

  四、全班交流自己是怎样解决发现的问题。

  生说算式,师板书。

  五、操作学具

  通过学具操作,着重让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减去0的含义,体会一个数减去0得数还是原数的道理。

  六、扩展练习

  1、同桌互相说说40页第1题的图意,并列出算式解答。

  2、谁能又准又快地计算41页的第2题。

  3、小组讨论第3题,根据图意如何列4个不同的加减算式。

  4、看图能正确流利地讲一个有关的数学故事。(小组合作探讨)

  七、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小猴子下山》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猴、结、掰”等生字,会写“块、非、常”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结合插图讲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小猴子的“掰、扛、扔、摘、捧、抱”等动词。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1.给下列汉字注音。

  ()掰()扔()摘

  ()捧()蹦()追

  三、学习第1自然段(掰玉米)

  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2.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3.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表演读。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小猴子来到了,看到的玉米。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用来替换。(填序号)

  A.时常

  B.十分

  C.经常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4.照样子,说一说。

  (又大又多的)玉米

  ()苹果

  ()葡萄

《小猴子下山》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难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从故事中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词语卡片、多**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猴、结”等7个生字,会写“块、非、常”3个字,读准多音字“结”的字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交流。

  师:动物王国里有很多小动物,今天我们就请来一位动物朋友,它聪明、伶俐、会爬树、爱吃香蕉,你们猜猜它是谁?

  生:小猴子。

  师:没错,就是聪明调皮的小猴子。你听过哪些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猴子捞月》《十二生肖》《孙悟空大闹天宫》……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和小猴子有关的故事。

  2.导入新课。

  (1)导语:小猴子在参加完动物王国的大会以后呀,觉得动物王国有点无聊,所以呢,他就想下山玩玩。下山后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猴”)

  (3)“猴子”的“猴”是反犬旁,注意观察右边的“侯”里面没有一竖。很多小动物的名字,都是反犬旁,比如狗、狼、猫……

  (4)齐读课题。

  板块二明确脉络,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文段。

  (1)**朗读,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l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l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都标对了吗?标错的看黑板改一改)

  2.图文结合,初步感知。

  (1)小猴子下山后去了哪些地方玩呀?

  (2)请同学们再次轻声地读一读课文,并用“”画出小猴子下山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3)你看见小猴子去了哪儿呢?指名说。(一块玉米地、一棵桃树下、一片瓜地里、树林里)

  课件出示:

  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板块三分段读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1自然段。

  (1)现在,让我们赶紧跟随着小猴子的脚步去玉米地看看吧。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指名读,学生点评)

  (2)教学“块”字。(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

  你还会换什么偏旁?指导书写。我们还可以说一块什么呢?(课件出示:豆腐、蛋糕的图片)

  (3)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看!这些就是又大又多的玉米!注意“结”在这里念第一声,它是多音字,表示植物长果实。你能举例吗?例如:这棵树上结满了苹果。

  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小猴子的心里——非常高兴。(引读)

  ①(非常)谁再来读一读?全班一起读。你能给“非常”找一个近义词吗?(十分、特别)

  ②谁来用“非常”说一句话?

  (4)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里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会读书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话中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找到了吗?(指名说)

  (5)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

  (6)这个字谁会读?(bāi)你掰过什么东西?怎么掰的?谁来做做这个动作?做得真形象,左边一只手,右边一只手,中间一个分,两手一分就是“掰”。

  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扛”)

  一起读好这个字。与手有关,所以是提手旁。

  (7)走,我们也去掰掰玉米!读读第1自然段,谁来试试?指名读。(这只小猴子的声音真响亮!你把字音都读准了,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啊走啊,来到了——(一棵桃树下)。同桌互相读,读一读第2自然段。

  (2)小猴子看到的这棵桃树上有什么?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满”)

  (满树的桃子)表示树上的桃子很多。如果表示天上的星星很多,我们可以说——满天的星星……

  (3)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扔”)

  这个字不仅是后鼻音,还是翘舌音,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谁来做一个扔的动作?(往低的地方扔)

  (4)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摘”)

  这个字谁认识?你的翘舌音读得很准。谁再来读一读?一起读。你还会摘什么?(摘星星、摘桃子、摘西瓜)

  生字宝宝回到句子里,谁还愿意读?(指名2人读)一起读!

  (5)男生们,让我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读好这一自然段吧!女孩子认真听,学会倾听在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板块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要点。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块、非、常”)

  (2)学生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要点。

  ①块: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右边的横折往左收,一撇先直再弯穿插到提下方,一捺较舒展。

  ②非:注意笔画顺序,先写左竖与三横,再写右竖与三横。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距离匀称,稍有长短之别。左边三横间距稍密,右边三横间距稍疏。

  ③常:小字头要收紧,秃宝盖要舒展,“口”字形体小又扁,位于横中线上方。“巾”字略宽于“口”,上下重心要对正。

  (2)教师示范写,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捧、瓜”等5个生字,会写“往、瓜、进、空”4个字,读准多音字“只、空”的字音。

  2.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分类复习,小组练习

  1.巩固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掰、扛、扔、摘”)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上面的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2)读一读,演一演这几个动作。

  2.小组练习,用“掰、扛、扔、摘”各说一句话。

  板块二分组合作,自主学文

  1.回顾前文,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

  一块玉米地又大又多掰扛

  一棵桃树下又大又红扔摘

  总结: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文章的结构有何相似之处?都是先说地点,然后描述小猴子看到的东西,接着写小猴子的动作和结果。你能照着上面的样子把文中第3~5自然段的关键词语找出来吗?

  2.分组学习,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展示。

  课件出示:

  一片瓜地里又大又圆扔摘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追

  树林里不见了空着手

  (2)每组派一个**用上面的词语复述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3、插图4、插图5。

  课件出示:

  学生分组学习,分组演一演小猴子在这三幅图中的动作和情态。

  3.方法指导,聚焦识字。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又大又圆)

  像这样的词语文中有几个?请找出来。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说一说。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捧、瓜”)

  学生口头练习组词。小组练习小猴子“捧桃子、抱西瓜”的动作。

  (3)认识兔子,唱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抱、蹦、追”)

  让学生做动作,记住这3个字

  板块三指导朗读,探究原因

  1.揣摩心情,指导朗读。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思考: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圆的西瓜心情如何?——非常高兴。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读好第3自然段。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当小猴子看见小兔子时,它的心情又如何?——兴奋。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同桌相互读。

  (3)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只、空”)强调这两个多音字的读音。

  此时的小猴子心情又如何呢?——后悔,沮丧。你能安慰一下小猴子吗?

  2.明确原因,拓展延伸。

  (1)想一想:小猴子为什么最后只好空着手回家呢?小组讨论,说说理由。

  总结:认准目标,做任何事都不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才能满载而归,半途而废只能空手而归。

  (2)想象一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会是怎样的情境呢?

  (3)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板块四集中写字,练习提高

  1.出示生字,观察结构。

  (1)出示课件。(课件出示:用田字格展示“往、瓜、进、空”)

  (2)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及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明确要点,指导书写。

  (1)往: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与左边第一撇同高,三横距离均匀,长短不一,最后一横要舒展,高于左边双人旁。

  (2)瓜:第一、二笔均为撇,两撇方向不相同。竖提的收笔高于撇的收笔,一捺起笔在竖提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3)进:“井”字位置稍靠右,第二笔横位于横中线,第三笔撇靠近竖中线。走之第二笔要写得短小,横中线起笔。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4)空:上下宽窄、长短较一致。第一笔点与第七笔竖都位于竖中线,使整个字中心对正。

  (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展示评价。

《小猴子下山》教案5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新课: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学习向导:

  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

  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4、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

  学生检查自己*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

  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四、板书:

  13、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

  扛

  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

  追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二,小猴子下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猴子下山》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二、重点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专一,有始有终。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

  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页。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学生**朗读课文,画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

  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

  议一议:小组讨论小猴子是怎么做的?生汇报讨论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

  (四)、拓展练习

  1、填空练习。出示投影,填空量词。

  2、学习并运用“又()又()”形式词语。

  3、词语大闯关。

  4、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排图片顺序。

  5、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6、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五)、板书:

  小猴子下山玉米地

  又大又多

  掰扛桃树下

  又大又红

  扔摘西瓜地

  又大又圆

  扔摘往回走

  蹦蹦跳跳

  扔追空着手回家去

  四、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小学语文第二册里的一篇看图学文。这篇课文趣味性很强,全文配有四幅画,讲的是一只小猴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后又看见桃子、西瓜、小兔,见一个爱一个,扔下这个去抓那个,结果什么也没得到的故事。下面谈以下三点感受:

  1、积累词语

  采用“又()又()”的词语教学,首先出示“又大又多”,给学生一个示范,然后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找同类词语,在同学们积极的学习态度下进行了拓展训练;学习动词的使用。通过表演体会,让学生们能够区别“摘、扛、捧、抱、追”等词语的正确使用。

  2、图文结合

  紧密结合图文,使学生了解小猴子活动的顺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

  3、以生为本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语文教学中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仍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改进。

《小猴子下山》教案7

  教学目标:

小猴子的睡前故事10篇在线听

  1.通过学习课文,快速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能够正确区别“摘、扛、捧、抱、追”等动词。

  2.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3.由故事得到一定的启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像小猴子那样犯些错做些傻事,而事后难过后悔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能以今天的教训为基础,用积极的心态展望明天。

  教学过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提醒注意“猴”的书写。

  2.游戏中复习回顾。出现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旨在复习故事中的要点。

  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带“子”的轻声。

  二、整体读文,明确路线

  1.接读全文。

  师:小猴子下山来(板画:山),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板画:路线)咱们请几位小朋友来接读这个故事吧?(接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师: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吗?

  3.练说量词。

  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三、以小猴子所见为线索,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故事告诉我们啊,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画眼睛),就是那么的吸引小猴子了!像这些好吃的,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也许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甜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来连接的)

  那这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你也能用这样的“又()又()”方式来说一说它吗?

  四、以“小猴子所做”为线索,积累并学会精确地使用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读第一自然段。

  师: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这部分没有配插图,我想请小朋友帮我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猴子呢?别急哦!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怎么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三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回馈。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贴到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五、体会小猴子当前所感,并能积极展望未来

  1.复述故事。

  2.所有的好东西都被扔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看着小猴子两手空空、垂头丧气的样子,我想他心里一定装满了后悔和难过。其实啊,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些错,做些傻事。经历过一次次的教训,我们才会变得聪明能干起来啊!

  3.课件中出示配乐动画:今天,太阳下山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了!可太阳下山还会升起,瞧,新的一天又来了!今天的小猴子下山,又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编一编吧!(课件定格在: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4.回家编一本题为《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图画书。

《小猴子下山》教案8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创建语言训练*台。借助本文内容,**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运用多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故事中出现的事物,在有趣的游戏中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学情,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字”。

  教师导学:知道了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看看课文中还有哪些需要我们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教师出示字卡,集体学习生字。

  (1)结:多**出示图片,学习“结玉米”“领结”“*结”“张灯结彩”等词语。

  (2)学习“掰”。 用手把东西分开叫“掰”。(动作演示)

  (3)扛:用手把东西放在肩上叫“扛”。(动作演示)

  (4)“捧”和“抱”:用两手把东西放在胸前叫“捧”。(动作演示)张开双臂拥入怀中为“抱”。(对比做动作)

  (5)扔:东西不要了,把它丢掉叫“扔”。(教学以上生字均以手的动作演示,以帮助理解字义。)

  (6)扛、捧、扔都表示手的动作,都是提手旁。

  (7)追:出示小猴子追兔子的图片,用“追”字说话。

  (8)蹦:

  12334下一页左右结构。编字歌:“山”下有个小“朋”友正在踢“足”球,就是“蹦”字。

  2.指导会写的字。

  (1)教师引学:观察写字表中的汉字,你最喜欢哪个字?说说这个字是怎么写的。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学习。

  ①学习“瓜”。注意第三笔是竖提,第四笔是点,一起描一描,写一写。

  ②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③学习“空”。多音字,一声“天空”,四声“填空”;先书写部首“”,再书写整个字。

  ④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⑤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⑥学习“进”。最后写部首“辶”。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前提和重点,因此,本环节依据本文会认字和会写字,采取多种识字与写字的方法,如:结合图片法、动作演示法、口诀记忆法,调动学生感官与身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汉字,扫清阅读障碍。

  四、熟读课文,巩固生字

  1.字卡巩固生字。

  (1)同桌游戏,互考字卡并组词。

  (2)全班开火车游戏巩固生字。教师口令:火车火车哪里开?学生对口令:火车火车这里开!

  2.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小组推荐**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价,评选“最佳**”,奖励小红旗。

  (2)指一名学生到讲台前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者和引导者。因此,在认识生字之后,为学生创建自主读文与巩固识字的*台,使学生在高涨的学习热情中得以培养自主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

  (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

  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提手旁生字,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读课文,找出“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

  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

  (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

  (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

  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设计意图:低年级教学中,词语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此环节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词语训练,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认识“又~又~”式词语,并能拓展组词,学会恰当应用,巧妙地突破了词语训练的难点。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

  1.**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随机学习:掰、扛。(指导书写:掰。)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

  1.**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

  2.教师故意打乱顺序贴动词。

  3.学生评价,并谈理解。

  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

  (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趁机将另一只垂头丧气的猴子贴图贴上去。)

  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

  (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

  (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

  (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通过联想和朗读,感悟小猴子见异思迁的特点。此环节积累了关于小猴子的动作的词语,同时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了对小猴子性格特点的理解。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因此,在学习完故事后,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为故事续编一个结尾,并用自己的话完整复述故事,从而培养学生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小猴子身上懂得做事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

  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积累、阅读的好习惯;通过给家人复述课文的内容,深化所学的故事情节,升华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

  玉米地又大又多掰 扛

  桃树下又大又红扔 摘 空着手

  西瓜地又大又圆扔 摘 回家去

  往回走蹦蹦跳跳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道故事内容,能复述这个故事。

  2、能理解“掰、摘、抱”等动词,感受动词使用的准确性。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4、能续编故事《小猴子第二次下山》

  教学重点:

  能用“走到……看见……”的句式复述故事。

  知道做事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

  4、自己把课题读一读。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6、理解动词的特点

  (1)质疑不会读的字。

  (2)谁能用上动作,来读一读

  (3)指生演一演“掰”的动作。

  (4)师生合作边演边读。

  7、练习:看老师做动作,你们来说动作,看谁厉害。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练习:把四句话合并在一句话。

  **按时起床。

  **洗脸刷牙。

  **吃完早餐。

  **高高兴兴去上学。

  谁也能把这四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出示句子:**按时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餐,高高兴兴去上学。学生读。

  5、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6、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7、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9、(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10、(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发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10

  教学目标:

  1.课文,教育学生把道理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①课堂作业本。

  ②按课文内容填空。

  (二)朗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带“一”的词语,指“一”的变调:

  一天一只一块一斤一片

  (2)指名朗读:小猴子看见好东西时,“非常高兴”,应满脸带笑地读,动作词要读清楚,最后一节要读出小猴子懊丧。伤心的心情。

  (指名读--小组轮读一一齐读)

  (三)讨论

  为什么小猴子下山,最后一样东西也没有得到;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四)联系实际

  在*时的学习生活中,你做过像小猴子这样的事吗?以后打算怎么做?(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

  :在我们的学习生括中,不要喜欢一样就丢掉另一样,一定要做好一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做到有始有终,有明确目的。这样才能把事做好,有所收获。

  (五)课堂练习

  (1)(课堂作业)①,照样子把句子说完整。

  (2)练习用“又......又......”说话。

《小猴子下山》教案11

  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单元目标和课后题设计)

  一、日积月累(教学重点)

  (一)重点字词。

  1.应会读字: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

  2.字理识字:

  比一比:扔—奶扛—打结—洁

  加一加:掰抱

  3.易读错字:“掰”在本文读“bāi”,不读“bān”。

  翘舌音:摘zhāi追zhuī

  4.多音字:结:jié结果结冰结伴;jiē结巴结实结果

  5.应会写字:块、常、瓜、空、非、往、进

  (1)写正确:常、空

  (2)写美观:左右结构的字:块、非、往、

  独体字:瓜

  ①指导书写的字:非、瓜

  ②指导要点:“非”:fēi,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组词:非常、是非。

  “瓜“:guā,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组词:西瓜、瓜子。

  6.需要重点积累的词语:又大又多、又大又圆、

  (二)重点读背内容: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理解运用:

  1、有感情朗读课文。小猴子下山来它先后走过了哪些地方?

  2、朗读课文。讨论:小猴子为什么空着手回家了?。

  重点问题:

  1.课后题

  2.学生课前预习中质疑提出的问题。

  3.学会看图根据句式复述故事。

  三、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并能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准备

  一、教师:

  (一)设计预习提纲(或学案)

  二、学生:

  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预习提纲

  学校:班级:姓名: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注上拼音):摘( )追( )掰( )

  2.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结{

  3 .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减一减加一加比一比换一换组词法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

  (2)趣味识字:

  把两手分开( )

  水草两相聚( )

  4、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练写生字。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二)词语

  1.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下列字词的意思:非常、掰、扛、扔、摘、捧、抱。并试着说一句话。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用“xxxx”标出,多读几遍。

  二、文本细读

  1.读课文,用“xxxxxx”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学生讨论回答: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三、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仿写句段:

  原文: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仿写:

  3.想想说说: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下山后会怎么做?

  教学时间

  1课时

  栏目设计预习提纲点拨指导

  导入

  导入新课:

  1、猜谜语:

  一物像人又像狗,爬杆上树是能手,

  爱吃香蕉爱吃桃,家里没有山里有。

  ——(打一动物:小猴子)。

  2、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有一天,小猴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小猴子下山》。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题。

  一、小组合作交流

  1、课文初读交流:

  小组分段落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小组成员互评。

  2、识字交流:

  先认读生字,再进行识字方法交流。

  交流易读错字,多音字。

  常规识字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趣味识字:猜字谜等

  交流易写错字(说一说那些字容易写错,怎样才能书写正确。)

  3、词语交流

  先找出文中字词(非常、掰、扛、扔、摘、捧、抱),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说一说你的理解。

  4、课文朗读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交流,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一、字词初探

  (一)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生字:识记、书写本课生字,做到正确美观,并能正确听写。

  1.易读错的字(注上拼音):摘( )追( )掰( )

  2.典型多音字(注音、组词):结{

  3 .识字方法

  (1)常规识字:连一连

  减一减加一加比一比换一换组词法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

  (2)趣味识字:

  把两手分开( )

  水草两相聚( )

  4、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根据田字格上方的笔顺练写生字。试着给每一个生字组一个词语。

  (二)词语

  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语值得积累,请在课文中用“xxxx”标出,多读几遍。

  1.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下列字词的意思:非常、掰、扛、扔、摘、捧、抱。并试着说一句话。

  二、文本细读

  1.读课文,用“xxxxxx”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试着和小组内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学生讨论回答: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三、拓展延伸:

  1.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2.仿写句段:

  原文: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仿写:

  3.想想说说:

  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下山后会怎么做?

  一、字词初探

  1. 1.初读展示。

  (1)小组展示朗读。

  (采用个人展示读、分角色读以及开火车等方式来读。)

  (2)学生展示标出的翘舌音(全不全,画法对不对)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4)教师巡视,了解

  学生的读书情况和易读错的字词。(注意纠正翘舌音:摘、追等字)

  (5)指生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指导识字。

  (一)指导书写

  ①指名说说“非、瓜”在田字格里的占格。

  ②说一说每个字的笔顺,并进行书空练习。

  ③教师边讲解边范写:同学们这两个字非常简单,是要求我们必须会写,你认识它们吗?(指名读、齐读)

  A这两个字笔画都比较少,你们自己先仔细观察一

  下,它们都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发现的同学举手。

  B你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非。

  “非”:fēi,学生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非。也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两根旗杆六面旗,中间拉开小距离。组词:非常、是非。

  “瓜“:guā,很多学生都认识“爪”字,“爪”的第三笔“竖”改写成“竖提、点”就是“瓜”字。儿歌记忆:一蔓生三叉,当中结个歪把子瓜。组词:西瓜、瓜子。

  (2)、师先范写。

  (3)、自己练习写。先描红,然后**练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边巡视指导

  共同评议,表扬书写姿势,并顺手奖励小贴画。)

  B我们再齐读一遍“非瓜”,这两个生字。

  (二)交流识字方法。

  (1)学生展示识记情况:多种形式认读生词和本文的多音字。

  多音字:结:jié结果结冰结伴;jiē结巴结实结果

  (2)学生试着说识记方法:

  例如:我用“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了“瓜”字:“呱’减掉“口”就是瓜。请大家跟我组词:瓜,西瓜,南瓜,黄瓜。

  比一比:扔—奶扛—打结—洁

  加一加:掰

  做动作:掰、扛、扔、摘、捧、抱、蹦

  组词:猴:猴子、追:追赶、瓜:西瓜

  偏旁识字:结、扛、满、扔、摘、捧、抱、蹦、追

  (3)难记的字。你觉得哪个字记起来比较困难?(如:掰)互助识字(组词:掰玉米)。

  (4)教师指导学习生字条上面出现的部首(提手旁、反犬旁),帮助识字。

  (二)展示交流词语

  (1)学生展示:指名学生读出自己画出的词语。词语画出不全的完善一下。

  (2)教师课件出示本课生词:

  猴子、结果、掰开、扛着、满地、抱着、扔下、追赶、摘下、捧着、蹦跳、西瓜

  摘苹果比赛读、排火车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练读。

  (3)出示词语,学生看看谁读的最快。

  (4)齐读12个词语,每个两遍。

  (5)指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理解“非常、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小猴子心情怎么样?那他就看一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

  首先,走到一块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长得又大又多,是怎么做的?

  (掰扛)这些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接下来看到的东西又是怎么做的呢,和同桌相互商量用圆圈圈出来。

  桃子:摘捧扔

  西瓜:摘抱扔兔子:追

  这些动词可以换过来说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②试着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6)巩固检测:打乱顺序抢读生词。

  二、文本细读

  1、课文的主角就是猴子,(出示西瓜,猴子,兔子,玉米)这些就是猴子下山看到的好东西。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再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呢?读课文,用“xxxxxx”画出描写小猴子动作的句子,多读几遍。

  2、小组交流汇报

  玉米地→一棵桃树底下→一片瓜地→跑进树林里。

  3、四段分四个组读课文

  4、小组合作讨论:学生讨论回答:结合课文插图,说说小猴子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

  小组长汇报,其他同学补充:玉米结得又大又多,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三、拓展延伸:(一)选择性阅读、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1.读背积累第4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背下来。

  3.小组赛背,男女生比赛背诵。

  (二)仿写句段:

  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

  仿写:

  1、鼓励学生大胆**展示。

  2、评价:(句子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书写是否美观)。

  (三)如果你是小猴子,你下山后会怎么做?

  1、小组选**发言。

  2、教师总结:人不能喜新厌旧,做事情要专一

  板书设计

  5、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桃树下又()又()

  瓜地做事要专心

  小兔子

《小猴子下山》教案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知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汉语言的丰富性。

  3.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做任何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否则结果只能是空手而归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

  (一)今天,我们请来一位好朋友,它是——(孙悟空)。大家来说说孙悟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一只小猴子身上的故事《小猴子下山》。

  (二)教师板写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三)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写生字。

  (一)朗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1)大声朗读,标出自然段,遇到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边读边想:小猴子去了哪些地方,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做了那些事情?用“——”划出来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认读字词,(二)学习文中表示动作的生字。(1)指导认读。

  (课件出示生字:扛、捧、掰、摘、扔、抱、蹦、追)指名读一读。

  (2)通过分组,了解生字意思。

  教师提示:提手旁的字一般表示手部的动作,足字旁和走之旁都可以表示脚的动作。(3)跟老师一起读。

  (三)学习文中“会写字”。(1)初识生字(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块、非、常、往、瓜、空、进)。

  (2)认读,找朋友(组词)。(3)指导书写,简单评价。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分段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小猴子下山到过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做了哪些事?

  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而归 2.汇报,教师适度评价,强调文中量词与动词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

  小猴子高高兴兴下山来,到过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最后却空手而归,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替小猴子想一下,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复习生字,出示小卡片:工、奉、乃。拼字游戏:给提手旁找朋友。

  (1)先将提手旁分别与“工”“奉”“乃”组合,学生念字组词。(2)请学生边表演动作边读字:“捧”“扛”“扔”。

  2.学生活动:请你边贴词卡,边讲故事。(指一名学生把小猴子下山经过的地方按顺序贴在黑板上,并说出小猴子先后去了哪些地方,最后得到了什么。)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树林边——一无所有

  二、围绕“所见”,积累词语

  1.**读课文,找出 “又~又~”式词语。

  (1)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2)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玉米又大又多、桃子又大又红、西瓜又大又圆。)(3)进行说话训练。太阳____________、苹果____________;(提供主语)**用“又~又~”式词语说话。

  2.教师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3.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板画:眼睛),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板画:嘴巴),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如:又香又甜、又鲜又嫩、又松又脆、又甜又脆、又甜又糯。(提示要点:完全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个特点是不能用“又~又~”式词语来连接的。)

  三、围绕“所做”,体会动词(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掰、扛。1.**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导学:哇,这一路上有那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等什么呢!我们赶快一起出发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咦,画上怎么没画小猴子呢!是这样的,课文中写小猴子来到玉米地这部分没有配插图,请小朋友们帮忙想想,这幅图上该画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还是先读读这部分故事是怎么写的吧!

  2.你会画一只什么样的猴子?(提示:表情、动作。)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理解并积累“摘、捧、抱、扔、追”。1.**读,找一找小猴子的动作,并圈一圈。

  教师导学:小猴子继续走啊走,来到桃树下,走过西瓜地,还看见了一只小兔子,在这些地方小猴子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去读读写这部分的课文吧!拿起笔,边读边圈一圈像这样写小猴子动作的词语。2.学生评价,并谈理解。讨论要点:

  (1)区别:捧、抱。(指两名学生表演“捧”和“抱”。)(2)理解“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3)扔:应该扔了三样东西。老师把这些动作都拿掉了。(正是所有的东西都被扔了,兔子又没追上,小猴子才会两手空空回家去。)4.指导朗读。

  (1)“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示范: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2)“他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他会把玉米扔了?(指导: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3)“他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谁来试试,指名读。

  (4)“他看见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觉得小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语气读。)(5)“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6)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四、想象创造,续编故事

  1.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一段对话。

  提示:①猴妈妈会怎么问?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猴妈妈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他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2.同桌复述;连贯复述;全班展示。

  五、布置作业,拓展复述 1.搜集其他提手旁的汉字,做一做这样的动作。2.根据故事先后顺序,把故事完整地复述给爸爸妈妈听。板书设计

  掰玉米

  又大又多

  掰 扛 摘桃子

  又大又红

  扔 摘 空着手 摘西瓜

  又大又圆

  扔 摘 回家去 追兔子

  蹦蹦跳跳

  扔 追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与写字教学为重点,依托童话故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夯实与基本能力的提高。

  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到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教学时为了将学生引入情境,把握顺序,紧紧抓住本文关键词,随文识字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如,围绕故事情节按顺序贴图片,再讲故事;围绕小猴子所见,积累“又~又~”式的词语;围绕小猴子所做,体会动词妙用等,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让学生轻松抓住本课重点,突破难点,而且将随文识字与积累语言巧妙结合,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小猴子下山》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3.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都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

  1.谈话: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

  2.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

  3.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里。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齐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猴子吗?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3.**学生描红、临写。

  4.**全班展示。

《小猴子下山》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

  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

  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

  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

  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

  追兔子

  三、研读重点段

  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

  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

  (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7、(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出示: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看见(),就()。)

  8、(出示第四自然段),看看你们填的对不对呢?学生读。

  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回到山上吗?它的什么**病又犯了?(三心二意的**病)结果?(出示句子,学生读:兔子跑进森林不见了,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去了。)

  四、提升主题

  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找吃的)结果呢?(两手空空)是吃的没有吗?(不是)为什么会空手而回?(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想一出是一出,见义思迁)

  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我觉得我们得跟小猴子说几句话,不然,它又两手空空回来了。你怎么跟他说?说什么?(学生**发言)

《小猴子下山》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会写“块、非、常”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动词,并能选几个动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主要情节。

  4.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掰、扛”等动词的含义,并学习运用。

  难点: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图导言,激趣导入

  教师板画一座小山。教师: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瞧,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就来了一只小猴子。(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呢?(学生**发言)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只小猴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猴子下山)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

  (1)圈出生字,生字读3次。

  (2)标自然段,读通句子。

  2.教师**小组认读生字。

  (1)小组认读生字,成员互相检查。

  (2)教师去拼音检查认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在文中画出小猴子都去了哪些地方。

  3.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他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

  课件出示:小猴子走到玉米地里。他看见,非常高兴,就。

  5.理解“掰、扛”两个动词。

  (1)指名**做“掰、扛”的动作。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特点。

  6.指导表情朗读。

  (1)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别提有多高兴了!现在请同学们戴上小猴子的头饰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有表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表演读。

  四、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教师板书:掰玉米又大又多掰、扛)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小猴子来到哪里,做了什么?

  (2)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借助“又大又多”,读出小猴子初见玉米时的欣喜之情。

  五、快乐学写字“块”“非”“常”

  1.展示汉字,学生观察结构、占格。

  2.教师讲解范写。(“非”横分布,“非”的笔顺:)

  3.学生口述、书空。

  4.小组比赛谁在书本上写得又快又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课文第1~4自然段的结构类似,下面,请四人一组选择第2~4自然段中你们喜欢的一个自然段尝试用老师刚才使用的方法进行学习。

  二、利用学法学习第2~4自然段

  1.教师引导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学习:

  (1)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争取读明白。

  (2)想一想: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小猴子是怎样做的?

  (3)议一议:找出文中表示小猴子动作的词,学着做一做。

  (4)演一演:有感情地朗读并表演。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指导,梳理文章内容。

  三、学习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他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过又大又红的桃子和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1.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示: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导致的结果是什么?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无所获)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类似的事情,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子?

  四、复习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生字“往、瓜、进、空”,指导书写。

  (1)“瓜”是独体字。

  (2)“往”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

  (3)“空”是上下结构的字,注意上下两部分要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2.学习量词。

  (1)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课本中的量词填入括号里。

  (2)指名读句子,学习量词的使用。

  3.积累并学会运用“又()又()”的词语。

  (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又()又()”的词语。

  (2)出示图片,让学生将上面“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三个词语贴在对应的图片处。

  4.说话练习。用今天所学的动词说一句话。

  [教学板书]

  18小猴子下山

  玉米——又大又多——掰、扛、扔

  桃子——又大又红——摘、捧、扔

  西瓜——又大又圆——摘、抱、扔

  小兔子——蹦蹦跳跳——追空着手回家

  做事情要有明确目标,不能三心二意

  [教学反思]

  《小猴子下山》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文章。全文配有五幅图,形象生动,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执教这一课时,我首先示范讲解一个自然段,教学生总结学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支配课堂,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很高。

  在学生自主学习,读懂课文后,我抓住文本特点,让学生自主积累课本中的好词,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字词教学上不但要善于发现规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从识记到运用的落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