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部工作计划(精选5篇)

摄影部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引言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商业影像如何准确定位和走向,并以何种形式支撑该行业已经成为商业摄影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设计思维可以为商业摄影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设计手段可以为商业摄影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可以说,在商业摄影逐步发展的过程中,设计思维与设计手段都属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摄影通过设计手段将设计思维充分的展示出来,设计手段借助设计思维表现出具有艺术性的摄影作品。无论从何种方面来说,这两者对商业摄影发展而言缺一不可。

商业摄影的概述

商业摄影,其实就是图形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形成的产物。商业摄影单从表面来看就是将图像文化作为背景,采用现代科技方式,并将市场营销作为支点,以视觉作为传播手段,为商业环境与商业需要的一种摄影形式。商业摄影具备直观性、感染力,相对比其他的视觉传媒传媒,商业摄影更受大众喜爱与接受。但是又不同于其他的摄影,商业摄影并不会单纯的反应摄影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思想,其实商业摄影本质上就是传播广告信息,以此来反应广告对象的诉求,并重视审美功能,而这也是商业摄影属于一门专业摄影的前提要件。当前创新思维与设计手段的支撑下,审美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功能并不局限在将消费者的需求反应出来,其更重要的是展示产品的特点,并逐步实现其审美价值。商业摄影包含了广告摄影、民生摄影、工业摄影与文化传播摄影几部分。

设计思维在商业摄影中的运用

设计思维其实是采用综合性的处理能力,解决方案为导向的一种思维方式。商业摄影属于商业、摄影、设计与审美相互交叉的学科。在该学科中如何运用设计思维需要立足于视觉传播信息。具体而言,设计思维在商业摄影中的运用体现在这么几方面。

首先,指导策划商业摄影策划。在商业运作的过程中,商业摄影在其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同时也是整个广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期策划对商品销售与竞争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摄影方案策划其实要比执行拍摄花费的时间多出许多。摄影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广告市场调查与分析、产品认定与定位、广告战略为前提,随后交由设计师和企划团队与摄影师进行沟通,通过相应的信息资料来制定拍摄计划与摄影画面的创意重点。

其次,指导商业摄影创意。任何一样商品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并产生出购买的欲望是商业摄影的最终目标。因此,摄影前期策划与构思显的非常重要,同时也是摄影制作的关键部分。而在摄影创意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两项要求。即商业性要求与艺术性要求。商业摄影以商业为名,就充分的说明商业摄影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商业竞争机制,同时还应当符合商业化的要求。因此,商业摄影的创意必须遵循商业特点。商业摄影具有功利性,属于实用性的艺术,不仅要符合摄影的创作要求,还应当根据商业和市场的运作和规律。前期的策划其实就是商业摄影的基础,广告为商品而服务,商品为商家赢得利润。那就要求摄影师对商品进行准确的定位。同时从商业的角度出发了解商品特点与客户要求,并掌握消费者心理。另外商业摄影作为视觉表现形式。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激发心理和视觉上的反应,继而产生共鸣。摄影师需要对商品属性、个性与特点有充分的了解。通过艺术形式将商品的最大魅力展现出来,激发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欲望。

设计手段在商业摄影中的应用

创意是动机的直接结果,将这种动机反映到摄影上起就是对画面设计与摄影语言的表达。设计思维会促使人们产生很多的想法与创意,但是唯有一种手段才能够让其实现。而这种手段就是为商业摄影而服务的。在商业运作的基础上,创意思维的引导下以及商业发展的需要上,就能够将商品的特性准确表达出来,促使画面更具视觉冲击效果,并采用一种有效的方式进行组合。从这就可以了解到,这其实就是一种综合手段。设计手段的运用有三种,首先,摄影本体语言的运用。光影作为商业摄影中视觉必备元素,是画面立体感与画面空间秩序的重要因素,是一种最为重要的艺术语言,同时也是目的性极强的工作。其次,平面设计语言的运用。在解读图像之前,画面结构设计就会传达出一些信息。在此过程中摄影师如果没有考虑到相关的方法与要素,就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平面设计充满视觉感的同时,还会赋予图像生命力。最后,色彩构成语言的运用。画面中并不是仅仅只有摄影的本体语言与平面构成,色彩在摄影中其这非常重要的作用。色彩有着强烈的视觉吸引力。商业摄影在画面编排的时候应当通过恰当运用色彩来增加画面的感染力,并促使产品属性产生认同感。

结语

总而言之,在社会逐步发展与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商业摄影抓住本质要素,逐步发展起来,并利用设计思维与设计手段的作用,增强商业性与艺术性。

摄影部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影视数字特效教学 策划与监督管理能力的培养 电影《钱学森》 创意策划 拍摄监督 制作流程规范化

一、目前国内影视后期制作行业及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 影视数字特效行业现状

对于中国观众来讲,影视数字特效并不陌生,好莱坞电影似乎已经成为“特效大片”的代名词。观众对于美国特效大片的追捧,国内投资较大的一线电影远赴海外完成影片的特效制作,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数字特效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一方面来自制片方对于数字特效工作的不够重视,压缩后期的制作时间和经费,另一方面是特效制作行业本身缺乏科学系统的管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观念认识不到位,管理的缺失是特效行业面临的问题,但不是主要问题,缺乏优秀专业人才的窘况才是困扰着这个正处于发展期行业的最主要问题。

2. 重技术,轻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特效行业需要制作能力强的人才,更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的策划管理型人才。众所周知,影视数字特效依托于强大的计算机技术,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大多数从事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偏向软件技术学习,要求技术运用熟练,而普遍对审美和创意能力要求不高,缺乏对学生进行行业规范和制作管理规范的指导,忽略策划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一旦进入到实际工作中,由于业务能力不强,在拍摄中不能和导演、编剧等进行有效的专业性沟通,导致应该在前期拍摄中解决的问题留到后期,增加了后期制作难度,延长制作周期。特别是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实践精神。这些都在客观上造成了影视公司招人难,水平一般的影视后期工作人员找工作也难的一个局面。

二、将策划能力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

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把人才队伍建设起来,才能满足特效行业市场需求,促使行业进步和发展。首先,从策划的角度深入理解特效制作对影片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前期策划的意识,提高他们用视听语言讲故事的本领和创意设计能力,同时在技术实现上也勇于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功能。

1. 意识转变――从被动到主动

试比较一下,在影片特效项目立项后,数字特效制作方两种不同的工作方法、事情处理态度,我们可以概括为主动式和被动式。(见通过表格式的对照,我们会看到前期充分的策划准备工作的重要性,是项目按部就班完成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2. 数字特效融入前期剧本创作

数字特效前期参与剧本讨论创作,将精彩的特效设计融入剧情,这方面的案例不胜枚举。我们以电影《钱学森》为例,北京正通亿和影视制作公司在影片中有大量精彩的特效设计。例如在影片反映东风二号试射失败的情节中,为使影片的情绪更加饱满,特效制作方通过特效手段,利用镜头语言使观众跟随着摄影机镜头从火箭外部瞬间到达了这项庞大工程的内部,穿梭于复杂的火箭内部机械结构中,看到零件间的运转配合……这样一个特效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视觉感染力,使观众一下子感受到了这项科技工作的复杂与艰辛。影视数字特效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一种加工手段,更是服务于剧情,为影片增光添彩的创作设计。

创意设计是前期策划中的重点,它一定是基于特效团队对剧本的深入理解和对活动影像语言的创意性表达的基础上,使特效镜头在影片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化。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数字特效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认识就要从特效创意设计开始,并通过对角色形象、角色动作、场景环境、画面构图、色彩气氛、光照、镜头运动的设计使创意方案具体化、形象化,为特效镜头的素材拍摄做好准备。

3. 技术开发和可行性论证

策划从充分全面的准备工作开始,其中技术上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在特效制作中应用的大多是商业软件,同时我们也了解到,国内的一些特效制作团队在新技研发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完成了一般商业软件无法胜任的特效任务。当然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当特效制作团队拥有自己的研发技术时,技术引导艺术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再以电影《钱学森》为例,高能物理实验室的一场戏中包含实拍与三维CG合成的特效镜头,北京正通亿和影视制作公司在拍摄前期制定拍摄方案时就提出了精准记录摄影机运动轨迹的问题,也就是针对摄影机的运动,如何将三维制作的元素与之准确无误地匹配。他们参与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虚拟现实技术课题组,共同对这项技术进行研发,探讨和实践(见图1),最终成功地将一套OTHKA Motion Control奥视佳摄影机运动控制系统应用到影片的拍摄中,实现了将摄影机的运动信息和镜头信息精确地导入电脑中,使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摄像机运动轨迹完全一致,从而使三维CG元素与实拍镜头完美结合(见图2)。这是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摄像机运动控制系统,不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它的研发和应用为国内影视技术发展做出了有意的探索。

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所涉及的特效制作难度普遍不高,一般的软件功能都可以实现,但是从人才培养角度上讲,我们要尽可能向他们提供最新技术的应用信息,使他们开阔眼界的同时树立更高的职业发展目标和理想。 特别是养成在策划阶段就将制作中可能涉及的技术难点进行可行性论证的工作习惯。 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评估后期特效制作的效果和难度,另一方面确保在拍摄中记录关键数据信息,为后期制作创造条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具备积极解决问题和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有效监督

再周密的前期策划,如果没有按计划实施,也只是纸上谈兵;再强大的技术,如果没有获取有效素材,制作上也将费时费力。所以影视数字特效制作是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共同完成的工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改变以往的评分制度,不再将最终作品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高低的标准(注:视频作品只占总成绩的20%),而是将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过程中规范化管理,组织监督和团队配合作为学习考核的重点内容。

1. 拍摄中的监督工作

如果我们在特效拍摄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到位,或者在拍摄中考虑得不够全面,没有监督拍摄质量,这将导致获取不合格的特效拍摄素材,从而增加后期制作难度。所以根据幕布拍摄的实战经验总结了一些幕布拍摄时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a.影响幕布选择因素:主体颜色;摄影机色温

b.幕布质量要求:亮度值高;色度均匀;不吸光

c.现场环境因素:避免外景环境影响幕布平整度,采用较厚的幕布;利用框架结构来固定,边缘能够拉紧,绷平

d.准备配件:蓝色/绿色配套的PVC套管、缆绳、胶带等,用于现场固定幕布,密闭接缝

e.幕布形式:合理安排固定景片幕布和活动景片幕布,可应对摄影机不同机位拍摄

f.环境光影响:当环境光变化大时,严格记录外景变化较大的光线,作为在摄影棚中拍摄时灯光模拟的依据

g.及时补拍:对未达到制作标准的内容进行补拍、重拍,尽可能弥补拍摄时的遗憾

我们改变以往在幕布拍摄时过分依赖后期抠像制作软件的工作习惯,而是将8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和拍摄质量的监督把控上,这样使得后期抠像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蓝屏拍摄现场,我们通过一台图形工作站Apple MacBook Pro笔记本,实时监看现场视频信号(见图3),利用FinalCut检测蓝屏的亮度等级,及时在拍摄中调整灯光和摄影机,以便获取高质量素材用于抠像合成。

图3 利用图形工作站检测蓝屏的亮度等级

2. 质量监督

监督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最终的输出镜头的质量把控。特别是细节的把握,它决定数字特效的效果真实与否。这是视效总监和制作总监共同完成的工作。每一个输出的特效镜头都代表一个制作团队的制作能力和水平,如果没有内部的质量评审机制,而是直接交由制片方或导演审核,那么带来的后果不仅是返工,还会以团队的信誉度降低为代价。确保向客户提供最优结果,才能取得客户的满意度和充分信任,为团队赢得荣誉。因此内部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必不可少。

四、全面量化管理

作为数字特效制作人员在追求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的同时还要保证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任务。这有赖于细致科学的制作管理。

1. 完备的制作流程

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已经是国际上商业电影的工业化生产通用模式。我国目前由于行业发展尚未成熟,实力强的制作公司分工明确,生产流程规范,但是一些小型特效制作团队一人身兼数职,致使部分工作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有限,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所以完备的特效制作流程与人员配备是高效完成任务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在教学中,我们模拟组建商业化特效制作团队。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分别在视效导演、制作总监、场景绘制师、抠像及遮罩制作师、合成师等岗位上承担各自的任务。从制定形象化方案、特效分镜头,到素材拍摄,三维元素制作,再到抠像、合成,最终验收后输出,这样一个完整的特效制作流程的经历使学生全面认识数字特效的工作内容,真正明确做什么,怎么做。

2. 有效管理从规范化表格开始

工作合理安排后,各个阶段任务的执行需要有章可依,量化管理。这需要制定规范化的表格。前期的创意策划、拍摄方案都要以文字图表的形式呈现,例如详细的特效场记表和特效制作单的填写内容,是拍摄和后期制作必不可少的参照和依据。以特效场记表为例,在影视剧的拍摄现场所涉及的工种多,人员多,作为特效负责人如何把控现场拍摄进度,拍摄质量,并对现场可变因素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这需要在前期制定一个周密详细的特效场记表,将拍摄内容、现场信息、后期制作要求一一填写进去,使现场拍摄有条不紊,为后期制作提供关键信息。

总结

虽然我国影视数字特效行业已经拥有一些技术精湛的专业人才,但对于中国的特效行业来说,我们更需要是能够掌控先进的制作流程、统筹各个环节并且极具创意的策划管理型人才。这样的高端人才不仅具备专业能力,更能作为创意方,参与到影片的创作策划中,与制片方共同协作完成一部优秀的影片。作为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会学生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他们具备一种“态度”,一种对这个行业抱有理想,独立、勇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当他们成长为技术和策划管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时,他们的职业发展领域将更为宽广,将有能力创造出更多更精彩的影视作品回报社会。

【参考文献】

摄影部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摄影的条件

摄影需要摄影主体人,摄影客体静物,中间的媒介摄影工具。摄影过程我们首先要明晰摄影工具的使用,即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我们怎样使用它才能将其发挥比较好。学过一些摄影的都明白要想拍出好的照片要具备工具和知识。工具就是首先要具有最起码的三个最基本的镜头:超广角镜头,中长焦镜头和大光圈定焦镜头。相机一般自带的镜头不可能拍摄出叫广阔的范围,拍出来的照片没有气势,此时就需要超广角镜头,为的就是可以拍摄更广阔的范围,使景物纳入的更多。自带镜头还存在一个弊端就是不能将很远的物体拉近拍摄,比如拍摄一只老虎的头部,我们绝不可能站在近距离拍摄,这时候就需要中长焦镜头,它可以将远方的物体拉近拍摄,且清晰逼真。镜头有了,再需要的就是相关知识,之后就可以拍摄出惊天动地的照片。摄影的相关知识有9个方面的要素:焦距,等效焦距,对焦,以及与曝光相关的快门、ISO值和光圈值,景深、色温与白平衡还有反差。在理解构图法则,就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

(二)摄影的过程

当摄影工具与摄影知识都准备好之后,下一个过程就是拍摄过程。首先选定拍摄目标,用摄影工具——相机对其进行构图,调焦,调光,此时就是摄影知识的实践应用,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所要拍摄的相片已成型,最后将其打印出来就是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

二、什么是摄影角度下的产品设计

(一)摄影视角观产品设计的定义

产品设计的原本定义是一个将人的某种目的或需要转换为一个具体的物理形式或工具的过程,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载体,以美好的形式表达出来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过程。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做产品也就是做摄影,将我们的目的拍摄或者设计东西,最终转化为物理形式——拍摄,画草图,做模型,最终是将我们的规划设想表达出来,即将拍摄预期,设计预想表现出来。与摄影相同设计同样需要设计主体——人与设计客体产品,中间的媒介是双手以及辅助工具。

(二)摄影视角观做产品设计的条件

同摄影一样,做产品设计同样需要工具与相关知识。摄影工具是相机,那么做产品设计的工具是笔与计算机。我们的笔在速写本上勾勒的图形,就像相机镜头成像一样,计算机的只能辅助类似相机的自动处理。在产品设计中工具固然重要,但相关的设计知识同样重要。比如:首先要明白设计的流程,定位就像拍摄的定位是拍人物还是景观,设计同样是定位什么人群,什么类产品等。调研,草图,建模,实物,推向市场。同时还要明白设计一些准则以及最基本的手绘和软件知识等。

(三)摄影视角观做产品设计的过程

做产品,从无到有其实就可以比作摄影的一个过程,在摄影前我们要准备一些必备的东西,第一就是摄影工具,相机,现在常用的就是单反相机,也就是单镜头反射,(即被摄景物的光线经镜头聚焦,被斜置的反光镜反射到聚焦屏上成像,再经过顶部起脊棱镜折射,摄影者通过取景目镜就能观察到景物,进而进行摄影。取景与摄影都在同一个镜头完成)。做产品设计我们同样要准备一些东西,比如定位与调研资料。开拍也即开始设计,出草图,画方案,建模型,做实物,勾勒构图排版。拍出的成品就似设计出的产品。最终可以将其转化为商业模式,推向市场。做产品设计我们不光只可以盯在设计的领域,走出来从其他视角来观察一下,就可以不那么禁锢自己的思想。摄影涉及到工具与知识,以及最终的商业推广,从这个整体的角度来剖析产品设计,工具辅助加相关知识,到最终的商业方式的转化,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是有着本质的联系。用这种思路来在此探析现阶段我国的产品设计,不禁有了一种全新的阐释。

三、结束语

摄影部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竣工验收;测绘;新技术;图形;图像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于城市的规划管理变得日益完善与进步,其中离不开先进的新的测绘技术以及新的测绘研究成果的支持与帮助。有些城市的测绘数据成果以及数字影像以及成为设计规范与规范审批的重要依据与内容,并且在很多规范项目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规化管理要以测绘技术为重要依据与依托,测绘行业的每次重大进步与发展都给城市规化管理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本论文主要结合众多规划前后期的工作以及自己的实践经验,论述新的测绘技术在竣工验收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继而指出在完善工作以及提供管理水准方面,新的技术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规划竣工验收测量新技术的种类

1.1 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近景摄影测量具有其他测量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

1)在工具的选择上,摄影测量有很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任何摄影测量技术都要有专业的测量工具与器械,近景摄影测量也同样如此。但是,在器械与工具的选择上,近景摄影测量并不苛刻,其不一定要用高精度的量测相机,用普通的胶卷相机以及数码相机都能完成。通俗一点讲就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能够通过普通常规的摄影方法完成测量,当然其需要一些专业的测量操作手法,以此获得关键的测量数据。

2)在数据采集与提取方面,近景摄影测量相对简便快捷:上述已经提到,普通的常规的拍摄设备便能够完成近景摄影测量的工作,所以其数据可以通过常规摄像工具采集。而一些常规的比较广泛使用的摄影设备,一般便是数码相机,这样的设备在数据的存储以及传输方面有突出的便捷性,同时,这也是其重要的特性组成部分。

3)在成果方面,近景摄影测量相对多样,可以多层次的测量数据:近景摄影测量有上述特点与优势,其前期的采集手段比较多样,再加之专业的计算机软件能够选用各种不同的处理软件,所以可以根据工程的资金投入,以及相应的精度要求,对测量数据进行不同层次的处理与提取,按照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软件以取得不同层次和角度的测绘结果。

在进行近景摄影测量期间,最好是使用比较先进的且专业的近景摄影测量软件以及图像处理系统,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完整性与质量。以下主要对当下应用比较广泛的软件做简要的列举与说明。

Photoshop 软 件。Photoshop 是 Adobe 公 司 旗下比较有名且应用最广泛的的图像处理工具之一,是集图像扫描、编辑修改、图像制作、广告创意、图像输入与输出于一体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从功能上看,Photoshop 可分为图像编辑、图像合成、校色调色及特效制作。Photoshop 界面图像编辑是图像处理的基础,可以对图像进行各种变换,如放大、缩小、旋转、倾斜、镜像、透视等 ;同时也能够完成对图像的复制与美化修补,即使残损的图像也能够做一定的修复。上述种种功能在建筑竣工测量工作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他能够对图像进行美化处理,将不完美的部分去掉或者删除,从而呈现给人最满意的效果图。图像合成则是将几幅图像通过图层操作、工具应用合成完整的、传达明确意义的图像,这是美术设计的必经之路。Photoshop 提供的绘图工具能让外来图像与创意很好地融合,使图像的合成天衣无缝。

1.3 数据库软件的应用

某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

1)信息的存储能力比较强大。无论是空间信息还是不同属性的媒体信息都能进行完整的储存,这样能够将多元、多尺度、多时相的全息信息做集中统一的保持与管理,能够形成海量信息的完美集成。

2)图像的编辑能力相对比较灵活全面。图形属性一体化编辑 ;除了一些基础性的编辑处理,比如,修改点、线以及面,或者加标记,更新增了十字尺、随手绘、曲线注记、嵌入 office 文档等众多工具与功能,使图像的编辑更加专业性。

3)美观的绘图制表能力。可绘制地形图、地籍图、房产图、水下地形图、航道图、林相专题图、规划图和金属加工设计图等,且可调色、淡化等,出图非常美观 ;表格可自己定义,灵活方便 。

4)有比较实用的数据处理能力。自动接边、自动拓扑、批量赋值、批量注记、建立三角网或格网高程模型、全自动批量生成宗地图且打印,自动房产分摊、土方计算、高程注记筛选等 。

5)方便的动态显示能力。自动切换比例尺、自动叠加与拆分、动态漫游装载与卸载、管理专题开关、管理专题内分层开关 。

6)完善的生产更新能力。用模板控制生产与管理规范强制统一,从而保证数据从采集到入库无“缝隙”。加上历史管理专题,使生产更新一体化真正达到完善 。

2、规划竣工验收测量新技术的优势

2.1原有的规范竣工验收在测量方面的问题与弱点

某城市在进行规划管理的时候,在工作中存在一些失误与不足。在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对一些工作和管理程序做到严格的遵守,在规划管理的各个指标和标准上,也做到严格的遵守与执行,同时也严格按照宏观调控的具体要求与规定。可是,近些年仍然有一些群众不断上访与举报。归结原因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管理方面不完善;其次,群众的法律认识与综合水平不足。规划管理对管理制度进行公示,是为群众以及政府部门提供一个监管和知悉的平台和途径。无论是标准建筑还是住宅区还是道路,只要是建设完成,首先要经过政府以及群众的评价与审核。那如此之多的建筑真的能够保证与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吗,我想并不尽然。同时,虽然我们不断的吸取和学习外国诸多的先进技术与经验,但是我们的管理并不能真正适用于所学,无论是管理的水平还是技术水平都不能达到实际的要求。只有不断将规划与现有的建筑保证整体的协调与统一,这才是规划管理者的首要任务与关键工作。综上所述,作为测绘人员,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不断的探讨与引申,不断地推动规划工作的完善与发展,真正为规划管理工作服务。

2.2 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程序中的新技术

2.2.1 原有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程序

2.2.2 改进后的规划竣工验收测量程序

摄影部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在这之前,中国摄影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国摄影社”)基本上还只是出版一些摄影专业技法类的图书,一年推出15个品种左右,实力比较薄弱。赵迎新因为长年从事摄影工作,对专业知识以及国内外的摄影家都比较熟悉,因此到任后,她亲自参与了《世界摄影史》、《中国摄影史》、《边缘地带的文化》等多部重量级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为中国摄影社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虽然赵迎新觉得自己涉足出版纯属偶然,但她的专业背景、管理经验以及人脉资源,都让这“偶然”中有了很多必然的因素。

巩固基础版块,拓展影像的概念

成立三十余年来,专业摄影图书一直是中国摄影社的主要出版种类。赵迎新说,“摄影是我们的专业,所以专业摄影的种类要巩固和坚持,同时继续丰富,努力寻找更好的形态,推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图书。”

中国摄影社在出版专业摄影图书方面,秉持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深度上呈现一定的梯度。针对一般的摄影爱好者,中国摄影社主打两套教材,一套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编著的北京摄影函授学院系列教材,另一套是在市场上长销不衰的《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此外中国摄影社还引进了很多有关日常摄影技巧的图书,例如《工作中必学的摄影技巧》,“这类书主要讲的是人物照、生活照、自然风光拍摄等的初级入门技术,适合一些初级的摄影爱好者。”对于那些在爱好摄影之余还会思考创作理念的读者来说,中国摄影社推出了像《至少还有摄影》、《摄影之道》等作品,“比如《摄影之道》就是讲一些摄影大师的作品背后的创作经历,以及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投入的理念,这是我觉得比较需要关注的。”而对于特别钟爱摄影的高端人群来说,他们可能会有收藏的需要,中国摄影社针对这类人群推出了大型画册,如《大视觉》、《惊现自然》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出版分布,让不同层次的读者都能在中国摄影社的出版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另一方面,摄影器材与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快,促使中国摄影社紧跟潮流,及时更新图书的相关内容,“比如我们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在数码内容部分是欠缺的,所以已经是落后了。在我来到社里之后,大家商量决定把数码部分添加进去,同时再做其他的改版。”因为这套教材是一个销售了30年的品牌,所以在改版之初,赵迎新和同事们也会担心这样的改动是否会受读者的欢迎,但事实证明是多虑了,改版后的教材大受好评。

在坚持基础版块的同时,中国摄影社也力图丰富与摄影相关的书籍种类。经过社内的探讨,影像与生活、文化、创意相结合的图书成为了中国摄影社开发的一大重点领域。近期中国摄影社推出了“100个改变”系列,包括《100个改变摄影的伟大概念》、《100个改变时尚的伟大概念》、《100个改变设计的伟大概念》、《100个改变建筑的伟大概念》,“这个系列横跨了设计,同时又和生活、历史相关,把很多领域都包容了进来。它告诉我们在每一个历史时刻,摄影、时尚、设计是怎么演变的,怎么引领世界的潮流,怎么影响我们的生活。”关于影像与创意的主题,中国摄影社还推出了“疯狂”系列,包括《疯狂摄影》、《疯狂设计》、《疯狂艺术》等,都是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创意设计类图书。

此外,比如《总统的摄影师》等书与文化联系紧密。此书就通过照片的视角,呈现了外国的总统文化,“通过这本书,读者能了解到总统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总统在公众背后是什么样的,以及一些照片的拍摄故事,即使平时不摄影的人也会喜欢这种书。”赵迎新说,现在中国摄影社的出版概念不仅仅定位于摄影,而是拓展成为影像出版的产业,因此社里开发的图书,也在努力突破传统的界限,拓展出更广阔的与“影像”相关的出版概念。《边缘地带的文化》就是一部以摄影作品为载体的,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它看起来像是摄影作品,但实际上不单单是,它是用摄影来告诉读者世界上正在消失的文化,比如地标性的建筑、古老的图腾,它所关注的东西,都是和我们的生活、文化联系在一起的。”《惊现自然》同样是通过各种摄影图片,讲述美国国家地理的摄影师是如何发现世界上的各类自然奇观,从而让读者思考自然、人文之间的联系。

高品质应是出版的目标

大众概念中的摄影图书,大多有着精美的图片、精致的装帧,因此在成本投入上自然较普通的文字图书更大,这就意味着图书定价也更高。在市场竞争中,价格的不占优势的确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对于图书的品相,赵迎新一直都很坚持,“我们相信一件事情,就是读者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购买图书的。他不像批发商那样一下子买一大批,他买一本书是因为他喜欢它,所以他可能很在意这本书的品质。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资讯在网络上随便就能找到,因此对于出版社来说,就更应该坚持出精品。”

如果对于装帧的高要求只是停留于图书的表面,那么在选题上的严加把控,就是对于精品图书的内在把握。赵迎新介绍,中国摄影社的选题会上,一般会让编辑和社领导都提出一些选题,大家再来集中讨论确定,“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出版方向,如果确定好了出版方向,那么编辑在选题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而如果没有明确的出版方向,那整个出版社就会迷失掉,编辑可能一会儿做图画书,一会儿做摄影书,一会儿做设计书,但读者看不到其中的连贯性是什么。”所以,中国摄影社明确地将出版方向定为:一方面把专业图书做扎实,另一方面拓展影像与文化、生活、设计相关的图书。于是在寻找选题的时候,也紧紧围绕这个方向,推出了一系列图书,例如最近推出的《国家记忆》,是用《人民画报》的封面照片来讲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呈现的不仅仅是照片,还有照片背后的故事。

在旅游图书的策划上,中国摄影社也紧扣这一方向,对选题进行严格的挑选。之前中国摄影社推出的《行彻》和《秘境》都取得了不俗的销售成绩,接下去还会推出以云南这类比较特殊的地域为主题的旅游图书。虽然前两本图书大获成功,但中国摄影社并没有放松对选题的要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做出精美的旅游图书,但我们希望做出来的书是作者通过亲身经历写出来的。就像《行彻》和《秘境》中,作者去过每一个地方,所有信息都是他们自己获取的,这样的书才是对读者负责的,我们现在就是在努力约这样的作者写稿。”赵迎新说自己曾经在旅行途中被不负责任的旅游书上的错误信息所误导,因此深感一本真实可信的旅游书对于读者来说有多重要。

随着社内图书与文化的结合越发紧密,对于文字编辑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虽然在固有的观念中,摄影类图书多是以图片为主,以文字为辅,但赵迎新认为,一本好的摄影类图书,文字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市面上的一些摄影教材写得非常粗糙,甚至有点误人子弟。我觉得文字质量也非常重要,首先要把内容讲清楚,其次在整本书的编排上也应该步步递进,让读者能够一步步跟着学,书中所涵盖的信息都应该是能够学得会、用得上的。要达到这些目的,没有好的语言表达都是不行的。”教材的文字尚且如此重要,对于与理论、文化相结合的图书,文字的编辑要求就更高了,“我们的编辑会看很多遍,再请专家校正、核实、提供修改意见”。

影像数字化与空间出版

在做好传统的图书出版之余,见识广博的赵迎新也希望根据当前出版行业的形势,让中国摄影社尝试更多发展的可能。数字化作为一个大趋势,也成为了中国摄影社尝试的方向之一,“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目前国内还没有其他社提出来,叫做‘影像数字化出版工程’。因为我们是有影像图片优势的,所以我们想针对影像做集中设计。”赵迎新介绍说,数字化出版工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我们现有的图书数据库,会根据图书专题设立数据库,比如摄影师作品、创意设计主题等;第二个是电子书架的创立,计划近期就会有电子书上市;第三个就是基于前面两项内容之上的App应用,将数字化处理后的图书应用到苹果系统、安卓系统以及其他新媒体上;第四,我们明年还将做一个影像图书自出版的平台,也是以影像的概念为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