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形象
[摘要]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她有着鲜明丰富的性格特征,神采独具,魅力四射。简而言之,刘姥姥形象的特征可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智、义、朴。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劳苦……她的言谈举止,始终不脱自己的本色,是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
[关键词]刘姥姥;智、义、朴;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庄稼人本色
Abstract:GrandmaLiuisoneofthewonderfulcharactersofthenovel[WTBX]ADreamOfRedMansion.GrandmaLiuhasadistinctivecharacterandattractivefeaturewhichattractreaders.Hercharacteristicscanbesummarizedinthreewords:perspicacity,righteousnessandsimplicity.Sheiskindandhonest,humorousandflexible,righteousandcourageous,Shelikessocialintercoursebutkeepmodesty,Sheknowshowtorepayherbenefactorandsheisnotafraidofhardwork.Thewayshespeaksanddoesalwayskeepstruequalities.Inoneword,sheisafarmerwithrichexperiencesandbrightness.
Keywords:GrandmaLiu;perspicacity,righteousnessandsimplicity;knowinghowtorepayone‘sbenefactor;righteousandcourageous;truequalitiesofafarmer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刘姥姥进大观园,已成为我国尽人皆知的口头禅。往往用来嘲笑乡里人进城,没见过世面,孤陋寡闻。可是如果这样来理解刘姥姥这个形象,那就太没有知人之明了。事实上,刘姥姥的为人外朴实而内精明,又有侠义之风。她虽身居山野,大字不识,却生来有些见识。要不是这么有见识,能说会道,怎么能一进、二进荣国府,赢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而且在贾府败落之后,还千方百计地去把王熙凤的女儿巧姐找回来呢?
也有人说,刘姥姥是一个丑角,造出了一大堆俗而又俗的“笑话”让人发笑。我以为这只看到了表面。其实,刘姥姥的“丑角”并不意味着“傻角”。她并非不知道自己在扮演什么角色,而是甘愿故作丑态,滑稽凑趣,以制造喜剧效应。她说出的笑话在别人听来觉得好玩,有趣,但在她心里却是甜酸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刘姥姥之谐,就像她脸上一道道皱纹一样,是饱经沧桑的印痕,是人生经验所集,是她大智若愚的表现!
一、智
智,指智慧,有见识,智谋过人。刘姥姥久经世故,知理识趣,颇知眉眼高低,见识自好,又善于辞令,随机应变,大智若愚,着实有一番机智。
出谋划策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久经事故”的刘姥姥从她丰富艰难的人生阅历中感悟到了“适者生存”的真理,并明智而现实地洞悉到,一味“拉硬屎”,那“银子钱”是不会“自己跑到咱们家来的”[1]113。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刘姥姥心中是有数的,“王夫人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粮。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1]114从这里打开缺口,果然不虚此行。刘姥姥由于慧眼识人,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求生”之路。
机智幽默幽默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主要以机智而有趣的语言表现出来。在曹雪芹笔下,刘姥姥是一个阅历丰富,极富机智幽默的喜剧大师。她与凤姐、鸳鸯合谋出“洋相”,主动扮演逗人开心的滑稽角色。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1]656。她夸张的表演,情态并茂,出人意表,惹得贾母及众小姐丫鬟笑得前仰后合,乐不可支。刘姥姥心里明白,这只不过是逢场作戏,没有什么可丢脸的,既然能给大家带来愉快,并因而获得贾府上下的好感,又何乐而不为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姥姥才识之高妙。
大智若愚貌似愚憨的人未必真愚,君不见古往今来许多有大智慧的人都“憨态可掬”。《红楼梦》中的刘姥姥就是其中的一个,她看似愚蠢疯傻,实际上却是心底透亮,精明过人。刘姥姥所以能在贾府左右逢源,是与她洞悉各种人物的心理并根据各种人物的心理采取不同的对策分不开的。第一次进贾府获得成功后,她对怎样与贾府中人打交道更是成竹在胸。例如,王熙凤把一盘花横三竖四的插了她一头。她纵然没有镜子可照,看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也该知道这是王熙凤捉弄她。然而她却只作不知地说:“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1]650她故装糊涂,反语正说,制造喜剧效应,让人忍俊不禁。众人揭穿说:“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成了老妖精了!”她装傻到底,就顺水推舟说:“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索性做个老风流!”[1]651她装疯卖傻,自我解嘲,展现了大智若愚的高超智慧。
二、义
义,指正义、道义、侠义。刘姥姥知恩图报,见义勇为,对巧姐的悲惨遭遇倾注了最大的同情,顶住种种压力,不顾个人安危地向她伸出援救的手,表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义肝侠肠,值得称道。
知恩图报按我国的传统文化,“义字当先”。就是要求人民乐善好施,有恩必报。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1]640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这些都是贾府所缺乏的野味,虽然不值几个钱,却也礼轻义重。刘姥姥绝非势利之人,她重义轻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后来,姥姥能不负凤姐之所托,“卒脱巧姐于难,亦足报之而有余矣”[2]。
见义勇为根据高鹗续作,当刘姥姥协助巧姐逃难之时,贾府已经败落,藩王的势力正炽。她并不知藩王要解除婚约,竟敢毅然主张逃到她的家里,而不怕藩王求婚未遂,势将派人追查巧姐的下落。万一藩王探知巧姐是藏匿在王狗儿家里,必将加姥姥以拐带的罪名,拿官问罪,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刘姥姥不畏权势,具有农民朴实的侠肝义胆,“威武不能屈”,铁肩担道义,充分表现了她见义勇为的大无畏精神。
患难真情后四十四回为刘姥姥设置了一个回目:“忏宿冤凤姐所托村妪。”此时,贾府已经败落,宁府被抄,凤姐病重卧床。一些趋炎附势之徒,一见权势倾颓,家败人亡,避之唯恐不及,纷纷作鸟兽散,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刘姥姥却能带着青儿来探望凤姐的病,并求神拜佛,为她祛病延年。“患难见真情”,刘姥姥趋人之急,脱人之厄,充分展示出刘姥姥的人格之美。在遗失的曹雪芹已经基本写好的佚稿中,“狱神庙”这回有刘姥姥的故事。刘姥姥受凤姐所托,不顾自己已经八十高龄,带着板儿到处寻找,千方百计地打听到巧姐的下落,终于把被狠舅奸兄卖到烟花巷的巧姐救了回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刘姥姥重情重义,有始有终,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佩不已。
三、朴
朴,指淳朴,质朴,朴实,这是庄稼人的本色。刘姥姥是贫穷的乡村老妪,她始终以贫穷庄稼人的身份出现。她三进荣国府,其言谈举止都明显地带着贫穷农民朴实的特征。
楞惊发秫《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用寥寥数字写出了朴实的乡下人那种楞惊发秫之态: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什么用呢?”[1]120
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把钟比作匣子,把钟摆比作秤砣,这都是农家常见之物,是刘姥姥所熟悉的,而挂钟则是当时富贵之家才有,刘姥姥无法了解,还被钟声吓了“一展眼”,最终也没弄清楚是“什么爱物儿”。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朴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
望奢兴叹奢是朴的反面。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看到凤姐饭后那“桌上碗盘摆列,仍是满满的鱼肉,不过略动了几样”;[1]121二进荣国府时了解到人家“一顿的银子,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还有那“一两银子一个”的鸽子蛋[1]656,制作精美的茄鲞等等,无不引起刘姥姥的惊叹和感慨。这种“朱门酒肉”与寒门冻饿的悬隔与反差,表现得如此鲜明、尖锐,真是可以叹为观止。
不失本色在缀锦阁的酒宴上,贾母以下所行酒令引经据典,文绉绉的,这不足为奇。值得注意的是,她们怂恿刘姥姥“只管说”,因为大家“都要听”她的笑话儿,于是便引逗她说出“一个萝卜一头蒜”,“大火烧了毛毛虫”,“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1]656之类的俚俗巧对。大家听了,哄然大笑。难道作者在这里不惜笔墨,是为了了拿刘姥姥开涮,以博得太太小姐们一笑吗?非也。只要我们认真推敲一下,刘姥姥那四句牙牌令都是实话实说,句句在理,妙不可言。比起“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一类无病呻吟的字眼来是多么淳朴、天真,洋溢着一种自然的泥土的气息,全是庄稼人的本色,朴素之极,得体之至!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刘姥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可是,长期以来,关于刘姥姥的形象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乡巴佬,好没见识;有人说她是清客,随人俯仰;也有人说她是侠客,见义勇为;还有人说她是丑角,甘愿充当滑稽角色……这些都是一隅之见,有失偏颇,没有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特征。作为一个文学典型,既有丰富、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依我之愚见,刘姥姥是一个阅历丰富、聪明机智的庄稼人的形象。她心地善良、头脑灵活、大智若愚、风趣幽默、随机应变、见义勇为、善于应酬又不失质朴,知恩图报而不辞辛劳……如果用简单化的概念来生搬硬套如此鲜活、丰富的村妪刘姥姥,就难以理解作者精心塑造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与价值了。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济南:齐鲁书社,1994:7.
[2]何红梅.红楼女性[M].北京:中华书局,2006: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