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探析(5篇)
第一篇:公共政策下我国人口老龄化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快速增长,老年人在我国占着非常高的比例,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而且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较长时期发展的常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它给社会的经济体系带了巨大的挑战,并促使我国公共政策必须进行有效的调节管理。我国应该调节人口政策,相关部门加强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管理,构建完整的公共政策体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公共政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处于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过程,老年人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我国相关部门在构建公共政策体系过程中,应该对人口系统与社会系统建立一个长期较完整的战略关系。相关部门应建立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系统机构,并且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来定位现阶段老年人在社会中存在的角色,从而有效的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加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本文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常态
1.当前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时代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医疗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从而降低了人们的生病、死亡率,人们的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世界人口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生育率逐年下降,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女性地位不断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城市流动人口加速,生活观念的改变,这些因素对我国的生育率降低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2.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产生。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使我国老龄化进程得到了加速,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人口老龄化的阶段。老年人是整个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看着社会在发展中的不断改变,同时也是整个社会的压力制造者。现阶段,我国城市的老年人都有着自己退休基金,同时还享受着国家的保险待遇,这些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是清闲无忧无虑的,同时在整个发展社会中他们也是脆弱的需要人们保护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正常状态,同时,它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还是人口传统增长,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转向现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必然形式,严重的说,它还是当今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是一个长期、可持续的现象,无论任何人都注定会迈向老龄化的社会,人们的青春也会一去不复返,这是我们人类发展的重要过程。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正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人们在进入老龄化之前要健康、快乐、协调的发展,活下去。但是,还是有些专业研究人员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不正常的社会形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负担,这在解决延缓老龄化发展过程中成为了重要的难题。
二、人口老龄化主要的社会经济影响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从根本上讲人口老龄化是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的。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制度下,人们需要对这种人口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从而重视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现有的经济领域范围内,老年人对金钱的储蓄、消费、投资、市场生产、市场劳动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在社会层面,老年人又将对医院医疗保健提出新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家庭结构、人们的代际关系、人口的住房与迁移等等;同时在文化政治上,老年人会改变人们生活的传统价值观,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还会间接的影响不同社会体系之间的关系,如果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政治力量格局。
我国现阶段,拥有庞大的老年人口,人们“未富先老”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行为规范准则,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老龄化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保障人们的基本收入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我国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可以有效的直接保障贫困老年人的基本生存状况。如果在运作过程中,不适当的操作还会产生直接影响社会制度的公正、公平等问题。随着时间的增长,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在不断的变化,导致中国劳动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数量比例也在产生着巨大的变化,同时,我国的老年人口赡养比例也逐渐的增高,而且我国用于老年人的资金多数使用“现金支付”,这些都对老年人口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资金在逐渐的提高,国家支出的养老金平均每年增长2500亿元。按当前形势发展下去,世界银行进行了推测,到2075年我国在养老金方面的支出会达到9.15万亿元,这么大量的金额会给国家带来非常严峻的挑战,同时,我国老年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且我国现阶段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较小,大部分资金的投入拨付给了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在得到保障的方面的支出是非常有限的。随着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流动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农村地区在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压力要比城镇大的多。由于我国医疗保健与社会服务体系的相对落后,传统家庭赡养老人的能力较差,很多的养老机构床位不足,很难满足当前老年人的需求,很难对老年群体进行很好的照顾。同时人口老龄化也给社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人口老龄化也对我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三、对应的人口老龄化的公共政策视角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社会体系结构的基本形式,同时还是其他社会阶层、城乡发展、区域、就业的重要结构基础。我国当前人口年龄结构在不断的变化,而且需要对现阶段的社会结构相关制度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转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社会形态都是需要结合实际的,并通过调整有效滞后人口年龄的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来自一些老龄化本身的问题,而且各地区人员需要对这种老龄化做出相对的调整。总的来说,我国当前的社会制度体系是不能有效的满足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基本需求,国家必须对老龄化做出对应有效的调整。调整人口政策是不能够完全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是人们发展的必经过程。
我国对人口政策的实施有效的转变了我国人口数量,人们也顺其自然的将人口老龄化的改善寄托在国家的政策上身。同时仅仅调整我国老年人的政策是无法有效的处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如果人们能够有效的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未来社会的正常形式,就不会为人为解决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很难应付的挑战了。老年人的养老金问题,需要人年轻时的劳动力来缓解老年人的劳动力经济,从而不断推进社会的进步发展。我国在处理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的时候仅仅将一个部门的政策进行调整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将人口老龄化这个问题进行有效的完善处理。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一个限于局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社会的长期发展角度来考虑中国人口老龄化运行的公共政策体系。
四、结语
人口老龄化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共同建立一个更高效的公共政策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一定的完善。本文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文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希望专业研究人员加强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23,03:121-138+222-223.
[2]陈社英,梁小楠.公共政策视角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改革与战略,2023,07:159-166.
[3]沈坤荣,余红艳.地方公共政策的结构效应——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的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12:5-13.
[4]鲁钰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23,04:255-256.
[5]鲁钰莹.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3,05:146-147.
作者:蔡雪
第二篇:我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保体系和财政影响
摘要: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而中国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威胁。本文概括了阐述了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基本特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财政和社保的重大影响和挑战,并针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提出了所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现状;挑战;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1世纪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化的社会问题。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35年前,中国儿童人口与老年人口的比例是6:1,而往后的35年,这个比例将颠倒过来,老年人口将是儿童人口的2倍。另一方面劳动人口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到2050年左右,中国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将比目前减少18%-35%。人口出生率下降和寿命延长是推动中国老龄化和劳动人口相对数量下滑的两股基本力量。中国即将经历一次惊人的人口转变,一个原本年轻的国家即将老龄化,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将很快成为中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多,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发展较为快速,使得我国普遍地区都出现了“未富先老”的现象,从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压力就会更加之大。人口老龄化减少了人均GDP的数量,也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这些因素与老年人口增加相结合,自然影响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财政规模之间的关系,给社会保障财政收支带来了挑战,直接影响了我国的社保制度。
一、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影响
老年人口抚养比或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或赡养率,是指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工作人口(15-64岁)数量的比重。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力稀缺性提高,工作人口负担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对整个社会生产出的经济资源提出了挑战,容易出现就业“结构性矛盾”。其主要表现是:一方面,经济中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劳动力却无法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大量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因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条件而无法实现就业。未来几十年里,老龄化浪潮将会席卷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将会迅速提高。2005年,相对每100名适龄工作成年人,仅有16名中国老年人。这一老年抚养比到2025年将会达到32%,到2050年会翻番达到61%。到2050年时,将会有4.38亿中国人年龄达到或超过60岁,其中1.08亿人超过80岁,2050年劳动者的负担将增长3倍。由于两次生育高潮期的人口猛增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率的急剧下降导致年轻人口日益减少,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的家庭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相应地老年人口抚养比会不断增大。政府能否解决好老年人口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资金预算带来压力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低收入人群和更多的弱势群体,而这些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更加需要国家和政府的关爱。就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来看,社会福利、公共卫生设施、最低生活保障、退休金和养老金等方面,国家都需要增加其覆盖面积,而且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造成财政负担加重。自1978年以来,中国离退休、退职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领取的养老费相应地也是逐年增长,带来的资金需求大幅上升。根据《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未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趋势,预计老龄化水平到2023年将提高到17.17%,到2051年将高达30%。如果全部老年人口都可以享受一定的养老金,按2005年人均离退休费用10761元计算,到2023年和2050年,我国离退休费用总额将分别达37406亿元和161641亿元,占当年GDP的比重分别为5.26%和12.53%,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5.88%和62.65%。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用于老人的财政支出增加,政府负担加重。国家的财政支出结构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7年12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3043亿元,增长近10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全国各地区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地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随着老年人口超速增长,社会养老负担的日益加重和基金积累难度更为加大,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增长产生强烈的掣肘作用和后续影响。国家在经济不发达的基础上,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这样无形中就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三、人口老龄化对政府医疗保险制度的挑战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整个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老年人本来就是比较容易患各种慢性疾病的特殊群体,因疾病、伤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群中60-70%有慢性病史,人均患有2-3种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2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的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在余寿中有2/3的时间处于带病生存。老年病多为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老年抑郁症和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另有研究表明,在医疗服务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医疗费用负担年增长率为1.54%,未来15年人口老龄化造成的负担将比目前增加26.4%。对医疗保险和社会服务的需求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
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1、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逐步推进城镇职工和新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预计可以把5000万人纳入到这个体系里,包括3800多万在职和1500多万退休人员。
2、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制度,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医保覆盖面,完善资金筹集和监管机制,逐步实现健康老龄化。3、适度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实现渐进式的延迟退休年龄的办法,统筹兼顾有效合理的使用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N]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6年.
[2]田雪原: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趋势与决策选择问题研究.[3]《中国人口科学》1998年第1期.
作者:刘兰兰 单位:尉氏县审计局
第三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方向
摘要: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龄人力资源的质、量、结构,对我国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探究,进而了解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然后找出我国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存在问题的原因,并结合国内外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经验,为政府推进我国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研究提供对策:促进老龄人力资源思想观念的转变;完善老龄人力资源技术培训制度;扶持并鼓励社会机构的参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等,以期促进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一、我国老龄人力资源特点及开发的必要性
世界上老龄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为2.4%,我国的增长速度已达3%。例如:瑞典老龄人口的比重40年的时间年均增长0.08%;而我国老龄人口的同比重增长只需9年时间。根据相关专家预算,至2050年,世界总人口将增长47%,而我国同期只增长16%;但是同期世界上老年人口增长达225%,而我国老年人口将会增长240%。因此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具有必要性。
(一)对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意义深远
社会中的劳动力人口主要包含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和其他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其中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在劳动力人口总体中处于中心和主体地位,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总数多,比重大,说明社会上的总体劳动力资源丰富,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大,供养能力强,对经济的发展有好处,反之则会抑制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龄人口所占比例的增大,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深入挖掘劳动力资源中具有潜在价值的老龄人力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
(二)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并保持社会稳定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社会对于老龄人口的抚养系数将会越来越高,这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已经以越来越快的速度逼近我们。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百位处于劳动年龄的人口在21世纪伊始需要负担约15位老年人,半个世纪后则需要负担约48位老年人,不断增多的老年人口数量不仅会增加年轻人的抚养负担,而且不利于整个家庭的团结和睦,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人口老龄化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中的人们开始担心他们在退休以后的养老问题,甚至开始为退休以后有更好的经济生活而存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行为必定会减少国内人们的消费需求,人们消费的愿望也会不足,长此以往国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放慢,反过来又会影响人们的退休养老基金,这将会是一个恶性循环。
(四)对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离退休群体中,高级技术人员占一大部分,低龄老年人力资源也占到一定比例,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一群体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增速也将会越来越快。这一群体中的老龄人力资源,尤其是身体素质较好的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具有巨大的可利用开发能量。虽然他们达到了离退休年龄,但是其身体条件和自身所具有的能力仍可以使他们继续发光发热。这些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比年轻人力资源具有更多的优势,投资少而回报大,能够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现状
1、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区域分布存在差异
我国老龄人口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均衡,不同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按老龄人口的地区差异,可将全国各省区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二类为内陆地区,第三类是西北、西南及偏远地区,差异十分明显。中国各个省市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平均时间为2005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的现象。
2、老龄人口职业技能培训欠缺
关于针对老龄人口职业技能的培训,我国目前部分的老龄人力资源劳动力想要学习一些先进技术和专业技能,掌握一门专业本领,很难找到相关渠道去学习,并且老龄劳动力想要到专业机构学习劳动技能比较麻烦,而且费用较高,村镇机构也没有相关的政策来帮助这些老龄劳动力获得专业技能的培训。一些城市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大多数都是45岁以上的劳动力,他们缺乏相应的工作技能,而外包的培训机构收取的费用一般在1000元人民币左右,因此政府在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水平缺少相应的支持。
3、老龄人才市场机制不完善,对其开发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发展,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是我国开发人力资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才体系来看,我国的人力资源发展和开发体系初步建立,人力资源市场较之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仍没有达到最佳的发展状况。并且就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情况来看更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很多老龄人在退休后根本找不到再就业岗位,缺乏市场导向。我国的机构设置中虽然有许多管理老年人的机构和部门,但是各个机构和部门并不像表面看上去管理严格和有序,并且这些机构工作的重点在于对老龄人力资源退休之后的生活安排和服务,并不涉及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如再就业。
4、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力资源丰富
与许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虽然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我国人口总数依然很多,这将直接造成人们倾向于提前退休安享晚年,因为用人单位不愁人才不足,有足够的人力资源供他们挑选,他们也越来越缺少“惜才”的意识,所以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比其他发达国家要低。
(二)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不均衡
首先,我国老龄人力资源行业开发不均衡。老龄人口在离退休以前,由于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优势不同、所交往的人际关系也不同,造成其退休以后再次参加工作的机会不同。我国目前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情况是,开发主要集中于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文化人”、机关领导干部群体和具有高水平的信息科技工作人员,除此以外的其他行业领域却较少涉及。其次,老龄人力资源地区开发不平衡。我国老年人的就业率偏低,且城市低于农村。根据我国在1982年、1990年和1995年这三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龄人口的就业率分别约为23%、31%和29%,进入21世纪以后,老年人口总的就业率达33%,而其中,城市老年人口就业率仅占13%;但是到了2006年,城市老年人口的就业比仅达0.27%。
2、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再培训的教育机构甚少
需要老龄人力资源输出的不仅是其体力因素,还需要其输出脑力因素,这时就需要对老龄人力资源进行再培训教育。由于老龄人力资源输出的智力方面的创造和流动较快,这一人群的流动性更大,因此这一工程浩大,显然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工作是非常薄弱的。
3、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缺乏政策和机制的保障
现阶段我国面对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政策和机制,20世纪国家有关人事部门和法律部门针对离退休的老龄人力资源曾采取过相应的政策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有关法律部门也没有关于老龄人力资源在权利方面的明文规定。进入21世纪,国家下发的有关文件将用人单位与老龄人力资源之间的劳动关系仅仅作为相关民事关系,这样一来对双方都增加了风险。
4、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
以世界上的几个老龄化国家为例:美国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6岁;法国为62岁;英国到2023年将女性退休年龄增加至65岁;德国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龄为女性65岁等等,由此发展下去,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都将在60岁以上。目前,我国法定的职工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0岁,特殊情况准许提前退休;机关工作人员和某些持有专业技能的人员中,女性年龄为55岁,男性年龄不变。虽然我国正在逐步延迟退休年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无特殊情况的提前退休现象规模庞大。
(三)我国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社会保障制度的制约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总体上是偏向城市的,这也是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表现。城镇居民可以享受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却很不健全,尤其在医疗、保险、生活保障等方面。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很有可能在保障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生活水平方面无法做好,这将又近一步拉大城乡之间的差距,阻碍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
2、专业技术水平较低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第一产业上,很多农村劳动力缺乏专业的农耕知识和技能,对于一些农业机械的使用也很少,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依然是使用传统的农耕技术,所以,国内农村老龄人力资源在生产农副产品的效率上表现不佳,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其次是在第二、三产业上,很多老龄人力资源劳动力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从事的大多都是一些低水平的蓝领工作,生产效率同样低下。因此,致力于提升老龄人力资源的技术水平是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关键因素之一。
3、对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受传统思想的影射,我国仍然存在许多对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错误认识的现象。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劳动年龄人口长期供过于求,加上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大军的就业难问题,使得我国的就业工作比较难做。国家和政府为了我国的就业问题也是煞费苦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促进老龄人口的再就业,更多人的感觉就是老龄人力资源会与年轻人抢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难度,还有的人认为,老龄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老龄人力资源的认识缺乏客观的评价。
4、法定退休年龄较低,造成优秀资源的流失浪费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定退休年龄较低,而在这个退休年龄的群体中,大部分人身体健康,并且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积累。而由于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较低,这样不仅会给整个社会增添负担,而且还会造成优秀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我国老龄人力资源开发路径
(一)促进老龄人力资源思想观念的转变
努力转变老龄人力资源的思想观念,是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重要一步。对整个社会来讲,是通过社会上对老年人无用论的消极论调的批评和改善,极力改变年轻人对老年人的就业歧视,营造老年人就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和风气;对老龄人力资源自身来讲,改变老年人对其自身的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扭转老年人传统的靠社会和子女养活的观念,努力促使老年人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环境,提高其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建立完善的老龄人口社会保障制度
首先,深度开发老龄人力资源需要将政策保障作为其基础和前提。如国家能够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背景,提出根据老年人各自情况的弹性退休制,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直至不愿意工作为止,国家也可以适度提高老龄人的工资福利,促进老龄人再就业。其次,国家和政府应为老龄人力资源的再就业提供统一管理,提高服务老年人的质量,以服务老年人为宗旨的这一措施必将受到我国老龄人力资源的一致好评;再次政府应该利用财政优势大力发展与老龄人口密切相关的事业和产业,以满足老年人对日常生活的需求。
(三)完善老龄人力资源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
首先加强老龄人力资源的职业技术培训教育,促使闲散的老龄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培养一些懂技术的有专业技能的新型老龄人力资源劳动力。职业技术教育必须要以就业为基本导向,依据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转移方向,大力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的职业技术教育。其次完善老龄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提高老龄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国家、政府和社会都应当积极完善老龄人力资源的技能水平培训制度。针对老龄人自身特点,开发符合自身发展条件的职业技能,例如对不同年龄层次的老龄人开发符合各自特点的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跟上时展的步伐,这对老龄人来说具有积极意义。最后丰富培训开发的内容,使培训内容更大限度有利于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例如在培训的内容上增加适合老龄人力资源的培训项目。“适者生存”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就我国现状来看老龄人力资源如果想再次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自己的价值,就必须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培训中的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的见识。
(四)加强社会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适当延迟退休
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和组织如科研机构、企业等积极参与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扶持更多优秀并有保障的社会组织机构能为老龄人力资源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挖掘老龄人力资源的潜能,避免这种资源的浪费。另外,适当延迟退休年龄,继续完善法律等有关体系,加大对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支持和保护的制度力度。老年人在延迟退休或再就业中属于比较弱势的群体,其权利容易受到不法侵害,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这方面的法律保障。在事关开发老龄人力资源方面,必须对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安排等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推行制度化建设,尽量避免以往习惯用临时性政策解决有关问题的做法。
四、结语
从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看,现代经济活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尤其是人才资源的竞争。由于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时期,开发、利用、配置好我国丰富的老龄人力资源,关系着我国的经济水平能否维持稳定和高效发展,产业结构能否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能否顺利实现转变,也关系着我国能否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作者:明培培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第四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思考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养老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养老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关系到每一个老人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建立健全农村老人的养老机制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社会养老制度
1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者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表明这个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发展、医疗教育进步所带来的最直接成就,是历史的进步,也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然而,人口老龄化却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增加社会养老负担、劳动力不足、社会福利制度与人口老龄化不适应等。
2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原因以及影响
2.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也是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202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总数已达到了2.12亿,有超过六成以上的老人生活在农村,也就是说我国农村老人的人数达到了1.3亿。与城市老年人不同的是,他们没有退休年龄,也没有退休工资,很多老人往往都是活到老,干到老,有的老人年纪大了或者丧失了劳动力以后,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没有。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其中0—14岁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6.6%,与10年前相比,这个年龄段的人数下降了6.29%;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与10年前相比,上升了2.93%。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可能超过4亿人,人口老龄化的水平达到30%。因此如何解决当下农村的养老问题已经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2.2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其实是历史的一种进步,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教育水平提高的最直接表现。我国老龄化人口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原因:1973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多年来一直不断的宣传和教育,并借用相应的经济手段和一定的行政手段,促使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初步估计受该政策影响我国出生人口降低了4亿左右,即低出生率加快了老龄化的比例;第二个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类的寿命大大延长。2023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6.1岁,其中男性74.6岁,女性77.6岁,未来预测人类人均寿命将超过100岁。
2.3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国家的影响是多个方面的。首先,未来老年人的养老将逐步由家庭化向社会养老过渡,这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政府医疗支出,加重家庭养老负担和社会保障体系的负担。其次,城镇化使大量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农村老年人更多“留守”家乡,他们不仅失去了子女的陪伴、照顾,而且还要承担起繁重的农业和家务劳动,甚至还同时肩负着照顾孙辈的重任。在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的背景下,养老、医疗等资源的不足使农村老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特别是养老保障和医疗问题亟待解决,这种情况在贫困农村地区更加严重。再次,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的缺失,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继续享受人口带来的红利。
3如何完善农村养老制度
3.1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养老保险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了保证劳动者到退休年龄或者丧失劳动力的时候退出工作岗位,其基本生活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它是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之一,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国家推出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与过去的农村保险制度不同的是,新农保采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集资模式。其支付方式有两种: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支付的,个人账户按照农村居民自愿原则进行参保,参保人可以根据不同的缴费档次缴纳养老保险,多缴多得。但是目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遇到不少问题,它还需要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累制部分的监管与监督、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者持续的参保积极性、根据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适当考虑调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提高政府基础养老金的金额,让保险金增值等。
3.2提供社区家居服务型养老模式
社区家居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是让老年人居住在家,子女缴纳一定的养老金,社会提供统一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这种模式比较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农村家庭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社区家居服务养老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想结合,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社会化服务,让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相关的服务,也更容易被老人所接受。社区家居服务养老模式跟养老院相比,它的费用相对较低,不会加重农村家庭的负担,
3.3完善农村养(敬)老院制度
敬老院又可以称作养老院,是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机构,中国的敬老院是在农村五保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主要收养对象是农村的五保老人,一些有条件的敬老院可以接受自费老人。目前中国农村的各个乡镇普遍都兴办了敬老院,对一些贫困地区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助,同时政府还鼓励地方民办养老机构,加快农村地区养老基础设施的建设。然而,农村养老机构由于经费问题还有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农村养老机构存在医疗救助不及时,养老院的经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必须制定更加细化的管理规范,由相关部门牵线搭桥,引导优质公益性护理机构和医疗机构与养老院建立合作,提升农村养老院的专业护理与医护水平;在养老服务行业引入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老人在养老院内发生意外可获得保险理赔。
参考文献
[1]段丛蕊.浅析老龄化背景下的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J].中文信息,2023(7)
[2]陈卓.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23(1)
[3]吴丽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23(10)
作者:肖莹莹 单位: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第五篇: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体育发展研究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成为了战略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它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而老年人的体育工作属于我国老年事业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部门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老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科学引导老年人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确保老年人能够健康度过晚年,这也是应对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探讨了老年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目前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推进、劳动力资源逐渐短缺、医疗养老保障负担过于沉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当借助于发展老年体育来逐步优化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建立科学完善的老年体育发展体系是适应目前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健康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
1、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根据联合国的规定,60周岁以上人口大于10%或者65周岁以上人口大于7%,即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可以说是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人口数量约为全球的五分之一。早在2023年我国便已经步入了老年国家之列,老年人口比例明显提升,65周岁以上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数量的7.92%,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人口数量的增长,估计到2023年,国内65周岁以上人口数量将会超过1.6亿,约为全国总人口数量的11.3%,而14周岁以下人口比例将会降低到18.8%,到2050年,国内60周岁以上人口预计会达到4亿,约为全国总人口的26%。我国人口的年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这样的老龄化趋势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从整体上来说,我国人口老龄化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第一是老年人口规模较大,老年人数量增长速度较快,老龄化发展迅速;第二是人口老龄化在社会经济不是非常发达的情况下出现,表现出“未富先老”的特征;第三是城乡差异较大,人口老龄化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几乎同步发展;第四是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在社会保障机制并不健全的情况下出现的。按照有关学者的预测,从2023年到2040年,会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为迅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年人口比例可以说每隔10年上升4个百分点,在这一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必然会更加严重。
2、我国老年人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征决定了老年体育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老年体育发展的难度,目前老年体育发展的困境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政府部门没有真正注重老年体育发展,这一问题表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方面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多,造成老年体育组织机构不具备发展经费,从而造成老年体育活动基础设施不完善;另一方面是政府对于老年体育组织的单位事业编制少。因为从事老年体育组织工作的人员数量不多,所以老年体育活动便会受到很大限制。另外,国内现阶段针对老年体育没有实现统一的领导,也并未形成统一的组织网络,笔者建议在老年体育协会统筹之下,以社区、居委会或者自然村为单位设置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做好基层老年体育活动组织咨询工作。其次,老年体育组织机构建设相对落后。现阶段国内针对老年体育并未有统一领导,老年体育活动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处在混乱的状态下。
老年人体育组织机构自身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下的组织创新能力,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性较大,这也表现在资金投入、人力投入以及老年体育组织人员编制等都需要依赖政府部门。另外,因为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并未放在这一点,对于老年体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不够。再次,老年人对休闲体育缺乏认知。休闲体育作为在闲暇时间,根据自身活动能力,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自由活动,以培养自身的生活情趣,提高自身生活品味和格调,获得自身身心自由与快乐为目的。老年人在工作岗位的时候,每天都为工作呕心沥血,从早忙到晚,即使不是很繁忙的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参与锻炼,对于一些工作岗位轻松的,平时也会参与运动,但都只是跑跑步、打打球之类的活动,只知道活动活动对身体好,并不知道参与运动的真正目的,体育运动给给身体、心理所带来的影响。王红英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对休闲体育的了解甚少,在参加体育锻炼的时候,还停留在大众体育的认知程度上,以跑步等传统的项目为主。最后,老年体育活动缺乏专业人员指导,老年人对体育健身方面的知识内容了解较少。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的特殊性让其必须要通过独有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加之老年人对于体育活动量以及强度的敏感性,需要对其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体育锻炼方式的指导都应当由具备专业能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来负责,然而目前国内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人员数量非常稀缺,不能够符合当前的实际需要。可以说上述三点因素成为了我国老年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3、我国老年人体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3.1、开发老年体育消费市场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老年体育人口数量也持续增加,老年体育消费市场也具备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老年体育市场不但包括了为满足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而设计的各类服装用品,同时也包括给老年人专门设立的服务产业,比如说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等。政府部门应当在体育消费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予以一定的优惠与支持,帮助退休老年人的收入得以切实提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另外,结合老年人消费特征以及行为特点,做好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调查工作,不断退出迎合老年人体育消费需求的产品,同时确保体育消费产品的多样化发展,从而满足其消费需求。另外还应借助于新闻媒体的作用扩大老年体育人口数量,帮助老年人树立体育消费意识,建立新的消费理念,让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深入老年人心中。由于老年体育消费市场不具备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人才的培养,以适应老年体育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3.2、培养老年体育指导人员
现阶段国内社会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的数量不多,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老年体育指导员更加稀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国内高校开设社会体育专业相对滞后,本专业的很多学生尚未毕业;目前社会中的专业指导员或者体育骨干基本上是半路改行或者老年人中的志愿者。对于需求各不相同的老年人,其主要作用仅仅是单一的技术传授或者低水平的体育服务上。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社会体育服务队伍将会面临市场化运作,但是从实际需求来看并不是非常紧迫,因此很多新毕业的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也常常会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体育指导专业人员队伍的素质。所以,体育院校需要有计划的落实老年体育服务管理人才工作,另外还可设置科学健身义务咨询服务平台,定期组织一些宣传讲座活动,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帮助社区老人进行健康体育指导,增强老年体育服务管理工作质量,让老年体育服务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3、完善老年体育管理机制
从国外一些体育大国发展社会体育的经验说明,体育资源配置一方面来自于市场与社会,一方面来自于政府公共财政。所以,老年体育必须要受到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重视。对于政府管理层面来说,首当其冲的便是要积极改革管理手段,坚持政府主导、政府扶持、部门协同、公众互助、市场促进的工作原则,把工作重心放在建章建制、统筹规划的宏观调控方面,放在完善老年体育机构、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服务方面,这也是政府部门做好社会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的体现。其次还需要建立相关机制,出台各类优惠政策,尽可能的利用社会闲置资源,激发出社区街道、社会团体、各企事业单位兴办老年体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的调动社会力量为老年体育的发展出力,建立老年体育服务多元化提供主体,促进老年体育服务系统的建设完善。
3.4、加快老年体育场地建设
老年体育活动资金是组织进行老年体育工作的其中一大影响因素,本文建议老年体育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争取更多社会组织和单位的支持;与当地政府部门积极联系,以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同时部分老年体育活动还能够选择有偿服务的途径来筹措资金。针对已有的场地设备应当对外开放,比如说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部门的体育场地设施,过去收费的体育设施应合理的降低收费,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另外还需要把“独立”、“尊严”以及“自我实现”的理念渗透到老年体育产业开发中来,开发出更多符合国内老年人需求的体育设施器材和用品。要根据老年人的实际特点,建造出多功能为一体的老年人综合活动设施,体育活动场地应当充分坚持就近以及便利的原则,居住区则成为了老年体育活动场地的首选建设位置,它不但能够便于老年人参与体育活动,同时还能够让老年人产生一种亲切感与安全感,更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3.5、丰富老年体育活动内容
贯彻落实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实现与尊严”的老年原则以及“世界老龄问题宣言”,充分结合我国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借助于电视、报纸以及社区广播等媒体工具,大力宣传体育活动的保健功能,树立健康老龄意识,同时把老年体育当成是老年人诸多权益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应紧密联系其他老年管理部门,加强沟通,让老年体育变为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全民树立体育和健康老龄化的整体观思想。另外,国内目前的老年体育活动中符合老年人体育锻炼实际特点和需求的内容较少,导致一些老年人不能够参与其中。本文建议可对老年人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充分调研,积极的创编与推广一些符合老年人锻炼特点的体育项目,尽可能的满足他们的体育活动需求。
4、结语
总而言之,数量逐渐庞大的老年群体所带来的健康以及社会经济问题日益凸显,由此产生的危机意识无可厚非,但怎样正确应对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危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人口老龄化属于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我国政府应当从以人为本理念出发,真正注重老年体育对于应对老龄化社会危机的重要作用,将其真正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体育强国战略体系中来,迎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构建二十一世纪具有我国特色的老年体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宋金庄.西北地区老龄化问题与城市老年人群体育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J].体育科技,2023,01.
[2]宋金庄.我国城乡老龄化现状与老年人群体育健身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01.
[3]袁明明,杜学工,羊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西部皮革,2023,02.
[4]刘鹰.老龄化背景下对我国老年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的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6.
[5]刘铁生.绍兴市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调查研究[J].教育,2023(47).
[6]刘天宇,李晖,吴然豊.韩国老年体育对我国老年体育发展的启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3,33(5).
[7]严珺.老年体育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3(1).FINESSANDLEISURE>>>健身休闲200
作者:金龙三 单位:延边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