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类专业(精选5篇)

医学影像类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医学影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3)49-0278-02

吉林省计划近期将20所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增列专业学位授权点、实施差异化拨款等政策,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或专业转型,支持高校深化校企合作、吸引行业企业深入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适应形势的发展,结合医学影像专业教学实际,就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培养医学影像专门人才做如下探讨。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人才与学术型医学人才不同,应用型医学人才是指具有丰富医学专业知识,并能把发明、创造转化成实践,主要承担转化应用和创造实际价值任务的人才。应用型医学人才可以细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高职高专层次培养的是职业技能型医学人才,在知识构建上以“实用”为限;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医学人才在知识构建上强调搭建可塑性强的知识框架,强调以通识为目标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创新、科研能力。具体为接受医学影像学本科层次教育,具有较为宽广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医学影像专业知识,素质全面,能将现有医学技术转化成实践,并有一定创新和发展的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基本需要,道德品质和专业素质全面发展,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及医学影像设备管理的应用型医学影像专门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人才业务培养要求

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必须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综合知识,这不仅是应用型人才提升医学专业水平的必备因素,也是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强调复合能力,即对医学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和一定技术创新的科研能力,需要注重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应当具有适于创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具体如下。

1.素质方面。①政治坚定,热爱祖国,忠于人民,遵纪守法,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愿为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努力奋斗;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将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和基本人文素质,将预防疾病、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③技术优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紧跟医学发展潮流,不断追求卓越的医疗技术,认识到持续完善自身医疗技术的重要性;④重视医学的伦理问题,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⑤尊重患者的人格、及民族习惯,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⑥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分析批判和不断创新,实事求是,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观念;⑦注意发挥医学影像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在应用各种影像检查技术进行准确诊断的过程中,应考虑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

2.知识方面。①理解并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并能用于指导自身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医学实践;②熟练掌握人体各时期的正常结构及其功能;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诊断原则;④能够分析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⑤掌握基本的药理学知识及影像对比剂使用原则;⑥掌握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⑦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分类,防治方法、影像表现及诊断原则;⑧掌握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

3.能力方面。①应用医学影像诊断(放射诊断、CT诊断、MRI诊断)、超声诊断、核素诊断等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②应用各种射线进行放射治疗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③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各种仪器设备的结构和一般维修方法;④具有从事医学影像学和放射治疗学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⑤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能够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⑥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医学影像学核心课程的设计突出医学影像学与医学生物工程学科的相互融合。培养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应用型本科课程的设计要求并兼顾医学影像学专业要求,重点加强基础医学、医用电子学基础、计算机原理与接口、C语言等课程,课程设计强化实验、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2.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肿瘤放射治疗学。

3.主要专业实验。系统解剖学实验、断面解剖学实验、医学机能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医学影像课程的设置要增强人才培养的指向性,基础课程突出应用性,以强化“应用”为重点,强调“必须、适用”,专业课程突出针对性,以强化“实用”为重点,强调“基本、常见”,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1.必修课(含限定选修课)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通识课程包括以下内容:①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②体育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安排在前两学年,第一学年体育基础教学,第二学年体育选项教学。③大学英语教学包括英语读写和英语听说。安排在前两学年,实行分层次教学。④计算机教学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VB程序设计和C语言课程。⑤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医用化学、系统解剖学、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设备学等。专业课程包括: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诊断学、肿瘤放射治疗学、影像核医学等。

2.非限定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学生在校期间必需修满学分。其中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和专业基础与专业类。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军事课程:军事训练2.5周。劳动:前四学年每学年安排劳动0.5周。社会实践(调查):前四学年每学年安排劳动1.5周。临床见习:共8周,第五学期安排临床见习2周,第六学期安排临床见习4周,第七学期安排临床见习2周。影像见习:共6周,第七学期安排影像见习2周,第八学期安排影像见习4周。毕业实习:共48周,其中X线科12周,CT科12周,MR科12周,超声科12周。

六、创新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与普通医学本科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更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和技术性。医学影像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的关键环节,也是医学影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减少了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的比例,增加了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购进了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增强了影像实验室的功能,通过大学生科研项目计划,增强学生设计、实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加强影像实验室建设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医学影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在巩固现有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致力于与省内外大型知名卫生医疗机构的联系,建立了一些高层次的影像实习培训基地,空间跨度基本涵盖南到浙江省、北至黑龙江省的广大区域,并按照应用型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了专业实习手册。课程改革,适当增加了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并实现以实习促进就业的目的。

七、优化医学影像教学手段、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学方法改革在应用型医学影像课程体系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鼓励医学影像学教师采用CBL、PBL、双语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发挥学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典型影像病例讨论、录像观摩、小组讨论等方法,充分发挥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谐调发展,从事影像教学的教师应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此外,聘请省内外医学影像学知名专家任兼职教师,以指导实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将行业内最新成果、技术带入课堂。鼓励医学影像学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在岗培训,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形式进行教学、科研能力培训,提高其教学科研能力。

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要做好各门课程负责人的遴选和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工作,选择高职称、高学历的资深骨干教师担任主干课程负责人,结合影像课程特点和实际,科学、客观地分析影像课程现状和存在问题,抓住制约医学影像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确保应用型医学本科院校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实效。

医学影像类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视图;医学影像;动态学习

1 医学影像学习平台的发展

医学影像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在学习方法上除了相关的理论学习外,还要是与将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学习效果。传统学习主要是利用课堂PPT演示、实践课堂自主浏览、查阅纸质的检查报告、浏览书籍报刊上图片等方法,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复杂的疾病需求。随着医学现代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医学影像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手段,能够推动医学影像的教学效果。现行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仍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部分在用的平台达不到预计效果,不能实现在线学习的人性化、现代化,达不到教与学的多重需求,在临床实践中发挥不了其先进的功能,实现医学影像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1]。

2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的构建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是利用数字化教育教学技术、现代化网络技术,满足数字化医学影像学教育教学的需求,所研发的支持多类别多媒体的医学影像在线学习交流平台,平台同时应适用于医学影像学科的学生、教师及临床实践的医学影像工作者。其中主要模块包括:学习模块、交流模块、网上会诊模块及平台参数设置等功能(见图1)。

学习平台主要适用于医学院校及专科医院,由于存在着设备及人员的限制,因此在研发过程中要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硬件及软件,主要工作机制是将平台数据及影像资料存储在服务器中,用户通过internet登陆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会诊、交流及教学,同时平台应具备影像上传、影像管理、影像检索与浏览等功能,能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及远程在线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影像工作者查阅资料、提交疑难病症资料、交流、会诊等功能。

3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特点

3.1多重角色管理 医学影像教学平台将医学院、医院、校园网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平台涉及到的角色较多,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专家、临床医师等个体,不同的用户应具有不同的功能。

教师为"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工作模式,丰富的交互手段,摆脱以往"PPT+教科书"式的单向教学,辅助教师进行课后作业批改,参与到网上会诊等[2]。

学生则拥有多样化的学习手段,可以对影像有更加丰富的处理,从课前预习,课时学习到课后练习一体的学习和工作平台,从学生阶段开始积累个人的典型病例与影像,从医院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实战教学环境。

教学管理人员"临床-教学-科研"各个环节完全无缝对接,自动完成常用教学报表统计,包括考勤,作业完成情况等信息的统计,为教学管理提供大量有益的统计信息,协助改善教学管理流程。

3.2多视图模式学习环境 传统的学习平台使用既定的学习模式,依靠对应的链接打开学习内容。动态学习平台采用多视图模式学习模式,主要包括模拟人模式、疾病分类模式、个性学习内容模式。不同的学习模式主要是满足用户的学习不同需要及学习的特点进行设置,该模式功能如同word文档的提供的普通、大纲、页面等视图功能,不同的视图只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用户的学习习惯及学习目的。在对应的学习视图下提供独特的操作模式,有利于该模式下得学员尽快进入学习状态,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料,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3.3实现模拟人导航技术 学习平台提供一种特殊的学习模式-模拟人导航学习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以模拟人为导航图,用户点击模拟人不同的身体部位,则进入对应的内容学习,如点击模拟人的心脏部位,则显示心脏听诊音频、心电图、心脏彩超视频资料列表,学员只要单击特定的疾病,则显示该疾病的相关影像资料及疾病分析。在功能实现过程中主要应用Ajax、flash、图像热区等技术进行设计研发。

3.4实现疾病类型分类管理 学习平台依据常见疾病情况,依据人体的系统分类,将疾病进行细化分类,常见的疾病系统分类包括: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分类时将特殊情况中的病例了单独列出,凸显影像特定专业的先进技术。同时系统支持疾病分类的自主管理,可对疾病类型进行增加及删减。

3.5实现图像动态调整功能 影像图像简便、清晰,同时提供动态调整功能,充分显示影像学的特点和细节,平台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具体化,能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疾病综合诊断与分析能力,有利于临床综合思维的培养。

3.6个人收藏功能 由于学科、专业的不同,学员对不同的疾病有着自己的比重,因此平台将疾病的学习内容进行个性化设置,不再是通用型的学习。学员通过学习平台可将自己学科、专业的相关疾病设置为收藏,则学员通过个性平台即可进行收藏后对重点疾病相的关学习。个性学习平台不再是通用型的学习平台,适用于特定学科、专业的精细化学习[3]。

3.7网上会诊及交流 随着医学的发展,疾病分类越来越细,复杂度越来越大,检查手段越来越多,疾病的判断不再仅仅依靠单一的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判断难度也越来越大。复杂的疾病往往需要会诊进行确诊,会诊需要多个专家进行研讨。学员在临床中经常遇到需要会诊的疑难杂症,学员通过会诊平台上传检查结果-彩超图像、X图像等,平台专家登陆系统后可对会诊疾病进行多次研讨,同时学员也可参加到会诊工作中来。网上会诊将特聘专家通过网络联系到一起,为专家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解决了临床中出现的疑难杂症的判定难题,同时也为专家的研究提供了多种途径。

3.8多种多媒体数据兼容 平台应兼容当前主流的影像资料,其中包括X 线、超声、SPECT 、PET、CT、DSA、MRI、数字胃肠、乳腺钼靶、核医学等方面影像资料。

4 结论

医学影像的学习主要依靠实践与理论,在网络的基础上的医学影像在线学习要突破传统教与学的束缚,延伸到传统教学无法到达的新区域,让学习平台真正的体现人性化、网络化、高效化及实用化,达到推进人才培养、提升教学与科研综合水平的目的,地促进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速医学影像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春环,周志尊,赵承业.浅论基于PACS的网络教育模式[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7,20(6):903.

医学影像类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影像检查技术;实践;课程探索

目前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临床已有着较为广泛地应用,因此对于可熟练操作影像学检查设备及影像学图像处理软件,同时还可维护及维修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人才需求量显著增加[1]。因此近年来根据临床工作需求,已有多家医学类院校设立了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而本研究通过调研汉中地区基层医院对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需求情况及其他医学类院校设立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经验,以探讨我校设立影像学检查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概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于具有高素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的增加[2]。为更具针对性的培养影响检查技术专业人才,我校于2023年1月~7月间对汉中地区基层的174家综合和性公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20所,一级甲等医院154所)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就业及需求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在影像科工作人数20人单位者1所;而在影像技术岗位人员0人为87所,1人为1所,2~3人为71所,5~10人为9所;而在未来5年内174所医院均需要影响技术人员;对招收人员学历要求:本科70所,高职高专114所,中专20所;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座,DSA检查技师2所;需求倾向:诊断+技术复合人才153所,影像诊断33所,影像检查技术27所。可见在所观察的174所基层医院中,影像技术岗位的临床缺口较大,且对影像技术专业高职高专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建立起可培养高素质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的专业有着十分的必要性。

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分析

2.1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总结 因影像检查技术专业在临床工作中有着操作性强、综合能力高的临床特点。故在临床课程的建立及教授过程中,应重视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而建立[3]。在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中,应本着"必须"及"适度"的原则,取消或削减与本专业无关或关系不密切课程,适当增加与本专业关系较为密切课程的课时,必要时可设立部分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的建立时,可减少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语文及医学病原学等课程的课时,增加了人体解剖学的课时,并增加了设立了交际学、人体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物理学及医学电子学基础四门课程。通过调整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立,以突出本专业的临床特点,为专业课程的设立建立基础。而对于专业课课程的建立时,需结合临床影像检查技术的特点,重视临床实用性,将现有课程进修重新整合搭配。首先弱化部分与临床影像检查工作不密切的专业课程,将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科研方法及医学英语等课程的授课形式转变为讲座课,授课目的为以学生了解为主。其次,细化影像检查课程,增加CT、MRI成像原理及维修课程,介入放射学,核医学等课程。同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影像技术X线检查技术161所,CT检查技术20所,MRI检查技师2所,DSA检查技师2所。可见在就业需求方面,以X线检查技术需求量较大,故在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应将教学重点偏向于X线检查技术[4]。

2.2 影像检查技术专业教学效果评估 理论及实践教学虽为影像检查技术专业的主要内容,但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同样在专业建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不仅可反馈教学效果,同时对专科课程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有着不同的特点,故在对于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将理论教学评价及实践教学评价给予分离,应用不同的评价体系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中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可继续应用目前的笔试形式进行。但是在理论课程评价中,对于专业课课程的评价应更为严格,专科课程中存在不合格者,均不予进行下一步教学授课。而对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价则以考核方式进行,考核方式由理论口试及实践操作两部分组成,评委均由实践教学所在医院组织,由学生在进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各部分检查的实践教学后,统一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各影像学检查项目的成像理论、各项检查操作方法及设备维护维修等[5]。由评委现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打分,并反馈学院。学院每学期均对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评价效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导致临床教学。

3 问题及展望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设立,其目的为培养具有影像学设备操作、维修及维护等实践技能能力的人才,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6,7]。虽然目前已有众多高职学院已设立了专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均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但是因本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较为广泛,毕业后所进入的医院级别存在一定的差异,无法全面的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缺乏通过工作情况对专业建设的反馈体系。故尚需建立起以毕业生为评价群体的专业反馈体系,以更好的指导专业的设置。同时在需求倾向中显示,临床需求中以诊断+技术复合人才需求量较大,但目前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则无法考取职业医师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

参考文献:

[1]黄玲莉,李芋亭,朱唯玮,等.现代医学影像专科毕业生的就业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12(1):76-77.

[2]李家林,胡斌,储丽琴,等.医学影像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23,3(3):34-37.

[3]曹琰,李萌,袁安东.高职高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程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23,14(14):146-148.

[4]汪素涵,李忻.医学影像技术学实验教学新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23,27(15):2387-2388.

[5]王哲,袁虎.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实验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J].科技信息,2023,33(1):624.

医学影像类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 Matlab 医学图像处理 医学影像学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医学成像成为了现代医疗技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各种成像设备的成像原理有所差异,不同模态的图像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在此背景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成像设备,研究一种能整合来自不同成像设备的图像信息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表达的图像融合技术,受到了相关领域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的典型方法,并在Matlab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实验,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非专业关注者提供了参考。

2 多模态医学图像的融合方法

医学图像融合方法可分为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三个层次,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像素级层次融合融合方法,同时它又是后两种融合方法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像素级层融合方法。

根据其特点、融合步骤和基本原理,又可将其分为基于空间域融合方法和基于变换域融合方法两大类。这两类方法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在许多算法中将两者结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

3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matlab仿真程序

本文针对以下几种融合方法,进行了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的仿真实验,实验所用为两幅已经做完配准处理的MRI和CT图像,如图1所示。

下面将详细阐述程序实现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3.1 像素灰度值极大/极小融合法

% 图像像素灰度值极大法

for i=1:m1

for j=1:n1

if (abs(M1(i,j)) >= abs(M2(i,j)))

M3(i,j) = M1(i,j);

elseif (abs(M1(i,j)) < abs(M2(i,j)))

M3(i,j) = M2(i,j);

end

end

end

3.2 像素灰度值加权平均融合法

% 图像加权融合

M3 = 0.5* M1 + 0.5* M2;

M3 = im2uint8(M3);

M4 = 0.3* M1 + 0.7* M2;

M4 = im2uint8(M4);

3.3 傅立叶变换法

程序代码如下:

% 对图像进行二维傅里叶变Q

y1 = fft2(M1);

y2 = fft2(M2);

% 对变换系数进行加权融合

y3 = 0.5* y1 + 0.5* y2;

y4 = 0.3* y1 + 0.7* y2;

% 傅里叶反变换

M3 = ifft2(y3);

M4 = ifft2(y4);

% 数据类型转换

M3 = im2uint8(M3);

M4 = im2uint8(M4);

3.4 小波变换法

zt =2;% 小波分解层数

wtype = 'db1';%使用的小波类型

% 小波分解

[c0, s0] = wavedec2(M1,zt,wtype);%多尺度二维小波分解

[c1, s1] = wavedec2(M2,zt,wtype);%多尺度二维小波分解

%小波系数简单加权法

c = (c0 + c1)* 0.5;

% 高频部分系数选择绝对值极大法,低频部分系数采用二者求平均的方法

KK = size(c1);

Coef_Fusion1 = zeros(1,KK(2));

% 低频系数的处理

Coef_Fusion1(1:s1(1,1)) = (c0(1:s1(1,1)) + c1(1:s1(1,1))) / 2;

% 高频系数的处理

MM1 = c0(s1(1,1) + 1:KK(2));

MM2 = c1(s1(1,1) + 1:KK(2));

mm = (abs(MM1)) > (abs(MM2));

Y = (mm.* MM1) + ((~mm).* MM2);

Coef_Fusion1(s1(1,1) + 1:KK(2)) = Y;

% 小波重构

Y1 = waverec2(c,s0,wtype);

Y2 = waverec2(Coef_Fusion1,s0,wtype);

4 结语

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技术是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临床诊疗、计算机辅助诊断、远程医疗、放射治疗及手术计划的制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医学影像的进步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多模态医学图像融合的典型方法,并给出了Matlab环境下的仿真实例,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非专业关注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伟,朱学峰.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07):1126-1129.

[2]田娅,饶妮妮,蒲立新.国内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的最新动态[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31(05):485-489.

[3]陈显毅,周开利.医学图像配准常用方法与分类[J].信息技术,2008(07):17-19,24.

[4]胡朝芬,黄之杰,罗来华.医学图像融合技术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23,31(04):157-160.

[5]孙野.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23.

[6]邱建峰,聂生东.医学影像图像处理实践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108-109.

[7]王阳萍,杜晓刚,赵庶旭,王松.医学影像图像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3:150-151.

[8]张莉.医学图像融合及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9]柴苗.医学图像融合算法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10]刘雯敏.医学图像融合的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江南大学,2023.

[11]何凯.像素级医学图像融合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

[12]陈爽.基于小波和复小波变换的医学图像融合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陈文(1996-),江苏省苏州市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医学影像。

作者单位

医学影像类专业范文第5篇

目前国内的医药类院校大体有四大类之分,第一种是全国性的老牌、知名医科大学(部分未冠名“医”“药”的大学不在本文介绍之列),建校早,历史悠久,学术水平高,论文排名靠前;名医荟萃,医疗技术领先。第二种是本地区内知名的医科大学,它们不仅在一定范围内比较有名,其中的某些专业在国内甚至国际领先,但医疗水平、学术水平在总体上还是略逊一筹。第三种是各地区规模比较小,医疗水平、科研水平相对一般的医学院校。这类院校一般不叫医科大学,而是叫医学院。第四类院校即民办或是各类专科院校。这类院校的护理专业前景还是很好的,不少大医院的护士都是从这类院校毕业的。

考虑到国内冠名“医”“药”的院校开设数量十分庞大,为方便大家较为清晰地厘清相关院校的脉络,进而有针对性地对了解这些院校,编者根据教育部2007年公布的有关医学方面的国家重点学科进行了梳理,并整理出了开设院校较多、且较为常见的17个一级(二级)学科,以此为切入点,分别为大家一一呈现该学科下值得关注的院校,并予以详细解读。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分上下两期进行介绍。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科

学科描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一门学习各种成像设备和放疗设备操作的学科,要求同学能应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疾病进行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该学科要求学生需要熟悉常规放射学、CT、核磁共振、超声学、DSA、影像核医学等操作技能,能运用各种影像诊断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它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是自然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和综合的新兴学科,毕业生要具备影像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治疗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等工作。

开设院校:南方医科大学、宁夏医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徐州医学院、昆明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8所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同年改为现在的校名。近年来在国内各大排行榜上,南方医科大学一直跻身中国百强大学行列,尤其在医科大学排名中稳居前十,在独立性医科大学排名中也居前三甲之列。

南医大在影像医学方面具有极高的地位。学校拥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陈武凡教授。陈教授担任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广东省医学图像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副理事长兼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国内外医学史上,南医大还创造了多个第一:研制出了国际上第一个SARS抗原检测试剂盒、第一台国产X刀和全国第一个国家I类新药心脏超声造影剂。钟世镇院士开辟了中国临床解剖学学科,被誉为中国“现代临床解剖学科的奠基人”;张汗承教授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泪液学的系统研究,创造了“泪液学”英文单词(Dacryology),被誉为“泪液学之父”……

药学学科

学科描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药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多种学科的交汇中心,是众多高新技术的用武之地,是经济的强劲增长点。人类对高质量药物不断增长的需求,促使医药产业一直持续高速发展。而药学是一门学习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效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技术性学科,要求同学初步具备从事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的能力、药物制剂的设计能力、药物分析方法能力,掌握现代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药理学、生药学、药物化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辅之以适当的医学基础知识,从事药学教育、药学研究、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检验、药品使用、药品管理及药品临床应用工作。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学、药物分析学等。

开设院校: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沈阳药科大学

沈阳医科大学是国内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约科大学,始建于1931年,定址江西瑞金。后迁校沈阳,先后改名东北药学院、沈阳药学院。1994年,经国家批准更名为沈阳药科大学。系全国两所知名的综合性药科大学之一。现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作为冠名“药科”的大学,当然看家本领少不了相关的学科和专业。药剂学科是部级重点学科,药学和中药学一级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学概论、分析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生物技术制药等8门课程为部级精品课程,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为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作为沈阳药科大学的主力支撑者——药学院,是该校历史上最悠久的教学管理机构。该学院还拥有药剂学教学团队和药理学教学团队为部级教学团队,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为部级一类特色专业。

除此之外,该校的药物制剂、生物工程、中药学的专业均为国家色专业建设点。由该校牵头建设的辽宁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综合平台还是全国15个新药创制平台之一,也是东北三省唯一由固家批准组建的平台,将全面推动辽宁乃至东北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校82年来,该校为国家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输送了六万余名各类优秀的药学人才,为祖国药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儿科学学科

学科描述:儿科学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与许多临床及基础学科有着广泛联系。其主要任务是在不断探索有关理论和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发育中小儿各系统疾病的防治质量及儿科保健水平,促进和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开设院校: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既是重庆唯一市属的一所医科大学,还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创造活力的大学。她始建于1956年,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重庆,组建为重庆医学院,1985年改为现名。

建校伊始,就有一批名师、名医汇聚重医,为学校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许多专家教授都是在全国,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比如时任上海第一医学院院长的陈同生教授,就兼任了重庆医学院首任院长。后又由原北京医院院长、著名外科专家周泽昭教授出任院长,传染病学专家、一级教授、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钱口任副院长,不仅如此,上海第一医学院还抽调了400名教师,从黄浦江畔千里迢迢来到嘉陵江边共同充实重医的教师队伍……

说到办学特色,临床医学(儿科医学方向)专业特别值得一提。作为我国建立最早的四大儿科学专业方向之一,这里拥有西部地区专业最齐、规模最大的儿童疾病预防、保健、诊疗中心。200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儿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复审再次成为国家重点学科。该专业方向拥有1个部级教学团队,学生的培养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形成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并重、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践教学并行的教学特色。目前,该专业方向科学研究在国内儿科界处于领先水平。当然,该校的的临床医学专业实力也很强,它是学校开设最早的专业,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始招收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2007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全国仅19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拥有2门国家精品课程。另外医学检验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护理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等专业实力都不容小觑。目前该校,除了开办与医学相关的专业外,还形成了与工、管、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格局。

神经病学学科

学科描述: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和骨骼肌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之一。通过神经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神经病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现代神经病学的发展方向,初步掌握神经病学的临床思维方法,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开设院校:河北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贵阳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建校于1960年,是北京市重点高等院校,已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两院院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教授为首任校长。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于2005年被评为部级精品课程。该校自1959年9月成立神经内科,先后由著名的神经病学专家肖振祥、丁铭臣、孟家眉、魏岗之、贾建平等担任教研室主任。

该校的神经病学学科发展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后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神经病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03年,以宣武医院为依托,整合了首都医科大学其他附属医院的神经内科,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系,进一步提高了学科整体实力。2005年,批准建立“教育部神经变性病学重点实验室”。2007年8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由于办学历史悠久,加上该系师资力量强大,因而其开设的神经生物学、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专业在国内外均享有很高的声誉。

麻醉学学科

学科描述: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通常用于手术或急救过程中。中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对麻醉学问有研究。相传华佗就是第一位采用麻醉技术的医师,他利用麻沸散来减轻接病人的痛觉,然后为病人进行外科手术。现代医学首次运用麻醉技术的记录是在1842年的美国,一位名为Crawford Williamson Long医生在帮他太太接生的过程中首次采用了。

开设院校:徐州医学院、广东医学院、昆明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等。

院校解读: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苏北地区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医学教育、医疗服务和医学科研的中心,是该地区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所高等医学院校,也是江苏省仅有的两所独立建制的医学类院校之一。2005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1986年,该校率先在国内创办麻醉学本科专业。这个专业的创办,首开我国麻醉医学教育先河,是学校本科教学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在师资团队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目前该学院承担着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等多层次教育任务,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为一体,成为全校举足轻重的二级教学机构。2005年,麻醉学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高校品牌专业”,2007年被教育部、财政部遴选为“全国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该校的麻醉学科既是江苏省政府重点学科,也是教育部部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基地,麻醉学专业教学团队是部级优秀教学团队。建校50余年来,该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大量医学专业人才,巩固了在苏北地区医学教育、医疗、科研的中心地位。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科

学科描述:临床检验诊断学是医学检验专业在硕士与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名称,本科阶段称医学检验,专科及以下称医学检验技术,该学科下设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院校:重庆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蚌埠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学院校,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0年在延安,经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悠久的历史培养和造就了包括9位卫生部正、副部长,40多位将军,12位两院院士在内的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医学教育界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

中国医科大学开设有日语医学班,此举开了全国高校的先河,该班的同学第一学年集中学习日语和英语,后期采用日文教材,教师用日语讲授临床医学专业课程。通过七年的教学实践,培养既通晓日语,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双语高级医学人才。这类人才就业率几乎达到100%。另外,中国医科大学的法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也是小有盛名。法医学院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为东北地区法医学鉴定中心,在本专业内是资格较老的。而护理学院是中国首批恢复高等护理教育的院系之一,目2002年起学院与英国奥斯特大学生命健康学院护理系联合举办高等护理本科教育,可谓中西合璧,带给同学们最先进的知识。

妇产科学科

学科描述: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女性殖器官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防治,妊娠、分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高危妊娠及难产的预防和诊治,女性殖内分分泌,计划生育及妇女保健等。

妇产科学不仅与外科、内科、儿科学等临床学有密切联系,需要现代诊疗技术(内镜技术、影像学、放射介入等)、临床药理学、病理学胚胎学、解剖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是一门具有自己特点并需有综合临床、基础知识的学科。

开设院校:中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内蒙古医学院、贵阳医学院、遵义医学院、辽宁医学院、广东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坐落在华北平原、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是由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于1995年合并组建的。其中原河北医学院建校最早,前身是1894年清政府批准建立的北洋医学堂。原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都有近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现设有16个学院,19个本、专科专业,其中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方向)招收七年制本硕连读学生。

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泌尿外科、眼科、妇产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为省级重点发展学科:肿瘤学为省强势特色学科,获资助1000万元。胸心外科、麻醉科、放疗科、普通外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科研中心为省级重点实验室。肿瘤影像学科、妇产科为重点发展学科。河北省首例试管婴儿、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第二代双胞胎单注射试管婴儿在本校诞生。

眼科学学科

学科描述:眼科的全称是“眼病专科”。它是医学上研究眼部疾患一个分支,研究发生在视觉系统,包括可侵犯眼部的病理及眼内科和外科处理,眼球及与其相关联的组织有关疾病皆含括在内。1851年,德国的Helmhollz发明了检眼镜,眼科学才真正独立成为一门学科。能从事眼科的医生需本专业毕业生,需要具备在三级医院及高等医科院校从事眼科专业学习,才能进行临床医疗和教学工作。

开设院校:天津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温州医学院等。

院校解读:温州医学院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国内、国际都很重视对眼睛的保护和治疗。温州医学院就看准了“眼科学学科”这门学科,通过多年经营与建设,使之一跃成为了这个学科在国内高校的带头人之一。

该校的眼视光学院还是我国率先开展眼视光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学术机构。在医学院校设立眼视光学专业,为我国眼视光学教育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全球的眼视光学教育中也是一个创举,被国际视光学界誉为目前全球最佳的眼视光学教育模式之一。至今为止,温州医学院自己开办了5种学术期刊,其中《眼视光学杂志》入选了“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虽然该校主要在本科第二批次录取,但其眼视光学的教学水平可以和在一本录取的重点院校相媲美,而且几乎每年该专业的招生分数超过了一本线,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现在的眼视光学科已经成为浙江省“重中之重”的重点学科,被学术界誉为高等教育的“中国温州模式”,该专业也是学校四个国家特色专业之一(眼视光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药学)。学校现有部级教学团队1个、部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1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门、省重点(建设)专业10个。强大的师资和教学力量使得学生在历年全国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在全国百余所设有临床医学类专业的高校中一直处于前10%之内。

耳鼻喉科学学科

学科描述:耳鼻喉科学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耳、鼻、喉病变的诊断及治疗,近来除了颅骨、脑部及牙齿以外的头颈部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耳、鼻、喉是头颅内三个相连的器官,由于这个部位的病变都会相互影响,所以常集中一起研究。

开设院校:广西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