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1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1]大漠:沙漠。此指西北沙漠地带。
[2]钩。一种弯形的兵器。
[3]络脑:即络头。
赏析:
《马诗》是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象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阅读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1)
——《马诗》全诗翻译及赏析3篇
《马诗》全诗翻译及赏析1
马诗***首·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翻译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
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鉴赏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全诗翻译及赏析2
李贺《马诗***首》之五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大漠:沙漠。
②燕山:燕然山,今蒙古人民***的杭爱山。大漠和燕山,俱是当时边塞争战之处,是良马、英雄绝好的用武之地。
③何当:何时。
④金络脑:络脑,络头、辔头。以金作络头,表示主人对马的宠爱、重视。
⑤清秋:天清气爽的秋天。
译文1:
广阔的沙漠在月的映照下如铺**一层霜雪,燕山之上悬挂着一轮如银钩的弯月。何时能配上金饰的络头,在清爽的秋季里奔驰在沙场上。
译文2:
大漠里尘沙似雪,一弯如钩残月挂在燕山之上。何时才能骑上快马,在清秋时节尽情驰骋。
赏析
这首以马喻人,托物言志,抒发诗人怀才不遇,借良马希望带上金络头,以图得到重用,一显身手的心愿——广阔的沙漠,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其弯如钩,这种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绝好的用武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络脑,快步驰骋在清秋的大地上?语言明快,风格健爽。一个“踏”字,仿佛听到了战马奔腾的声音,又好像看到战马风驰电掣的雄姿,给人以立体感。四句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非实地,情是真情;情景相衬,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意图立功疆场的强烈感情。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龙脊贴连钱》里说:“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其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马诗》全诗翻译及赏析3
马诗***首·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翻译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译文
这匹马不像是人间的凡马,
似乎是天上的房星下凡。
它看上去瘦骨磷峋,可你如果上前去敲一敲它的瘦骨,
好像还能听见铮铮的铜声。
鉴赏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本是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2)
——马诗李贺的诗意 (菁选2篇)
马诗李贺的诗意1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的悲愤之气。
相关内容:
马诗评析(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评析(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评析(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马诗评析(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评析(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的悲愤之气。
《马诗》***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诗文大意: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马诗评析(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之状,惨不忍睹!是对现实的无奈、未来的恐惧,还是一种警醒、告诫。
马诗评析(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酒阑饭干之后,君王燕去,马曳车辕。君王之马当非凡马,然骏马岂能只于此种境况中为一个拖拉车辕的角色,谁字吼出了一腔不*!
马诗评析(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
马诗评析(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
马诗评析(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乌江亭的亭长把乌骓马拉到船上渡过乌江了;而因项羽没有上船,乌骓马在惨烈的北风中,禁不住悲痛地嘶鸣起来。君王他今日拔剑**了,到什么地方能再找到象他这样的英雄,随他一起驰骋在疆场上呢?
马诗评析(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盐坂,因千里马拖盐车经过而得名。供宫女享乐的驽马,可以麒麟银鞯加身,甘食美物更不必说,待遇何其优也!而千里马,顶着午时烈日,蹭蹬于盐坂上,奄奄于风尘兮!对比强烈,意境鲜明。
马诗评析(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马之轻骏。若有搅阵之用,当可借将军一臂之力。
马诗评析(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游侠,身佩宝玦,更有侠骨长香。若有千金,换得骏骨,将欲乘之,赴我襄王之梦。
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吴楚情结,或许有着类似高唐聚散的梦幻经历。
马诗评析(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香幞赭罗,鳞蹬盘龙,一个新字,一个蹙字,更写奢华。心骄意矜于南陌,驽马逢春!
马诗评析(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你如果不是跟随了恒公,焉能有降龙伏虎的赫赫伟绩。有朝一日,我从沟壑中腾空而出,自让你见识掠云飞驰的雄姿。羡慕,还是愤懑,无奈,还是自信,说不清。
马诗评析(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唐剑斩了隋公,骏马归了明主。怎还会去计较金甲太重,只叹飘风太慢,待我疾驰追去。
马诗评析(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一生荆棘坎坷。叹韶华已尽,世人唯爱壮年小颈,年老力衰,长牙渐露,无法于金埒中射杀驰骋了。
马诗评析(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伯乐,善相马。旋毛在腹,马千里者也。然,白草,萎草一般,尚要克扣,马纵有千里之能,又如何能跨越青山。
马诗评析(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章台,秦宫殿。竺国之马,空有善相,驮经已矣,到不得章台。
马诗评析(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燕尾重围,将军已有鱼肠宝剑,但需千里马助臂。将军,且看这边,看我眼中那熠熠神光。
马诗(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仙人已去,腾黄暂系。须鞭玉勒吏啊,难道腾黄不用,你也就被贬谪到了这高州吗?
马诗评析(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死后百余天,有见其乘青骡行走水边。武帝闻言,开其棺,棺空。青骡,生前伴鸾驾,生后神仙列。
马诗评析(***)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汉武帝痴心于神仙梦,炼丹也只得到缕缕紫烟。他不明白,厩中豢养的终不过是些肉马、凡马,压根就升不了天。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绝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庸**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马诗李贺的诗意2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的悲愤之气。
相关内容:
马诗评析(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评析(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评析(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马诗评析(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评析(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的悲愤之气。
《马诗》***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诗文大意: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马诗评析(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之状,惨不忍睹!是对现实的无奈、未来的恐惧,还是一种警醒、告诫。
马诗评析(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酒阑饭干之后,君王燕去,马曳车辕。君王之马当非凡马,然骏马岂能只于此种境况中为一个拖拉车辕的角色,谁字吼出了一腔不*!
马诗评析(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
马诗评析(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
马诗评析(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乌江亭的亭长把乌骓马拉到船上渡过乌江了;而因项羽没有上船,乌骓马在惨烈的北风中,禁不住悲痛地嘶鸣起来。君王他今日拔剑**了,到什么地方能再找到象他这样的英雄,随他一起驰骋在疆场上呢?
马诗评析(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盐坂,因千里马拖盐车经过而得名。供宫女享乐的驽马,可以麒麟银鞯加身,甘食美物更不必说,待遇何其优也!而千里马,顶着午时烈日,蹭蹬于盐坂上,奄奄于风尘兮!对比强烈,意境鲜明。
马诗评析(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马之轻骏。若有搅阵之用,当可借将军一臂之力。
马诗评析(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游侠,身佩宝玦,更有侠骨长香。若有千金,换得骏骨,将欲乘之,赴我襄王之梦。
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吴楚情结,或许有着类似高唐聚散的梦幻经历。
马诗评析(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香幞赭罗,鳞蹬盘龙,一个新字,一个蹙字,更写奢华。心骄意矜于南陌,驽马逢春!
马诗评析(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你如果不是跟随了恒公,焉能有降龙伏虎的赫赫伟绩。有朝一日,我从沟壑中腾空而出,自让你见识掠云飞驰的雄姿。羡慕,还是愤懑,无奈,还是自信,说不清。
马诗评析(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唐剑斩了隋公,骏马归了明主。怎还会去计较金甲太重,只叹飘风太慢,待我疾驰追去。
马诗评析(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一生荆棘坎坷。叹韶华已尽,世人唯爱壮年小颈,年老力衰,长牙渐露,无法于金埒中射杀驰骋了。
马诗评析(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伯乐,善相马。旋毛在腹,马千里者也。然,白草,萎草一般,尚要克扣,马纵有千里之能,又如何能跨越青山。
马诗评析(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章台,秦宫殿。竺国之马,空有善相,驮经已矣,到不得章台。
马诗评析(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燕尾重围,将军已有鱼肠宝剑,但需千里马助臂。将军,且看这边,看我眼中那熠熠神光。
马诗(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仙人已去,腾黄暂系。须鞭玉勒吏啊,难道腾黄不用,你也就被贬谪到了这高州吗?
马诗评析(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死后百余天,有见其乘青骡行走水边。武帝闻言,开其棺,棺空。青骡,生前伴鸾驾,生后神仙列。
马诗评析(***)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汉武帝痴心于神仙梦,炼丹也只得到缕缕紫烟。他不明白,厩中豢养的`终不过是些肉马、凡马,压根就升不了天。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绝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庸**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3)
——李贺马诗
李贺马诗1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马诗(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六)
饥卧古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朱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诗(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袁?
马诗(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马诗(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马诗(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马诗(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马诗(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马诗(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马诗(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马诗(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马诗(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给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马诗(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马诗(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慕青山?
马诗(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马诗(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马诗(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马诗(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马诗(***)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李贺马诗***首鉴赏
马诗(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忽然想起周穆王西域取玉,赤骥终于离开凤苑这游乐之地,有了一方展示神力之天地。羡慕,还是期盼?
马诗(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起句*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是借马来抒情,抒发诗人怀才不遇,不被**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立功业。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的悲愤之气。
《马诗》***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诗文大意: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马诗(六)
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马之状,惨不忍睹!是对现实的无奈、未来的恐惧,还是一种警醒、告诫。
马诗(七)
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酒阑饭干之后,君王燕去,马曳车辕。君王之马当非凡马,然骏马岂能只于此种境况中为一个拖拉车辕的角色,谁字吼出了一腔不*!
马诗(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
马诗(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
马诗(十)
催榜渡乌江,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何处逐英雄?
乌江亭的亭长把乌骓马拉到船上渡过乌江了;而因项羽没有上船,乌骓马在惨烈的北风中,禁不住悲痛地嘶鸣起来。君王他今日拔剑**了,到什么地方能再找到象他这样的英雄,随他一起驰骋在疆场上呢?
马诗(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盐坂,因千里马拖盐车经过而得名。供宫女享乐的驽马,可以麒麟银鞯加身,甘食美物更不必说,待遇何其优也!而千里马,顶着午时烈日,蹭蹬于盐坂上,奄奄于风尘兮!对比强烈,意境鲜明。
马诗(十二)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马之轻骏。若有搅阵之用,当可借将军一臂之力。
马诗(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游侠,身佩宝玦,更有侠骨长香。若有千金,换得骏骨,将欲乘之,赴我襄王之梦。
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吴楚情结,或许有着类似高唐聚散的梦幻经历。
马诗(十四)
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香幞赭罗,鳞蹬盘龙,一个新字,一个蹙字,更写奢华。心骄意矜于南陌,驽马逢春!
马诗(十五)
不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你如果不是跟随了恒公,焉能有降龙伏虎的赫赫伟绩。有朝一日,我从沟壑中腾空而出,自让你见识掠云飞驰的雄姿。羡慕,还是愤懑,无奈,还是自信,说不清。
马诗(十六)
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唐剑斩了隋公,骏马归了明主。怎还会去计较金甲太重,只叹飘风太慢,待我疾驰追去。
马诗(十七)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
白铁锉青禾,砧间落细莎,一生荆棘坎坷。叹韶华已尽,世人唯爱壮年小颈,年老力衰,长牙渐露,无法于金埒中射杀驰骋了。
马诗(十八)
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何日蓦青山?
伯乐,善相马。旋毛在腹,马千里者也。然,白草,萎草一般,尚要克扣,马纵有千里之能,又如何能跨越青山。
马诗(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章台,秦宫殿。竺国之马,空有善相,驮经已矣,到不得章台。
马诗(二十)
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燕尾重围,将军已有鱼肠宝剑,但需千里马助臂。将军,且看这边,看我眼中那熠熠神光。
马诗(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仙人已去,腾黄暂系。须鞭玉勒吏啊,难道腾黄不用,你也就被贬谪到了这高州吗?
马诗(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死后百余天,有见其乘青骡行走水边。武帝闻言,开其棺,棺空。青骡,生前伴鸾驾,生后神仙列。
马诗(***)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黄金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得”字,看似*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汉武帝痴心于神仙梦,炼丹也只得到缕缕紫烟。他不明白,厩中豢养的终不过是些肉马、凡马,压根就升不了天。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庸低劣,非常精当。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绝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庸**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4)
——《听弹琴》全诗及赏析3篇
《听弹琴》全诗及赏析1
【诗句】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出处】唐·刘长卿《听弹琴》
【意思】七弦琴上弹奏出清越的乐音,我凝神静听,那肃穆凄清的旋律如寒风入松,涛声阵阵。
【全诗】
《听弹琴》
.[唐].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 ①诗题一作《听弹琴》。②泠泠:形容琴声的清幽。七弦:琴本五弦,象征五行。配五音,宫、商、角、微、羽。后周文王加一弦,武王又加一弦,成为七弦。松风:即 《风入松》,琴调名
【全诗赏析】
琴是古乐器,多为七弦,所以诗以“七弦”代之。“泠泠”形容琴声清越,诗人接着以“松风寒”衬托琴声,风入松林的宏大声音,更显出琴音的清高;同时写明诗人出神入静,仔细倾听的情形,而古琴曲又有《风入松》曲调,诗人一语双关,用心良苦。
接下来诗人没去描写琴声,而转入议论抒情。“古调”高雅,可是当时的世俗民众都转去听“瑟琶起舞换新声”了,没有人爱听“古调”,因而也没有几个人弹奏古调。“虽”字使诗意发生转折,引发诗人对流俗世尚的感慨,流露出诗人曲高和寡之意。下文“多”更是推波助澜,反衬出诗人“弦断谁听”的感叹。
诗人叙事、议论、抒情从容不迫,委婉曲折,题咏听琴,实为寄托自己两度遭贬,冠世奇才无人怜赏的惆怅之情,描写自己寂寞无援的境况。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5)
——古诗游子吟全诗的诗意赏析3篇
古诗游子吟全诗的诗意赏析1
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⑶临:将要。
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注释1、寸草:比喻非常微小。2、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
创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赏析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6)
——王维《西施咏》全诗翻译赏析 (菁选3篇)
王维《西施咏》全诗翻译赏析1
1、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傅粉:史记: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3、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4、持谢:奉告。
5、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6、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王维《西施咏》全诗翻译赏析2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二: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 早晨还是越溪的民女,晚上已成吴宫的贵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贫贱时不比别人特殊,显要后才感觉到稀奇。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招呼女佣人替她搽粉,用不着自己打扮穿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吴王宠爱更娇态迷人,爱怜过度竟不明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过去一起浣纱的同伴,不能够一同乘车回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奉劝西施邻家的女子,怎能够效法西施之美?
王维《西施咏》全诗翻译赏析3
这首诗借咏赞西施,比喻为人。本诗描写古代美女西施,赞颂西施的美艳绝伦不可仿效。西施,又称西子,名为夷光,春秋战国时越国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当时越国臣服于吴国,越王勾践身卧柴薪、口尝苦胆,谋求复国。在国家危难之时,西施将身许国,由越王勾践敬献给吴王夫差,成了吴王最宠幸的妃子。吴王因为迷恋西施美色,无心朝政,最终成了孤家寡人。吴国最终被越国所灭。相传吴国**后,西施和范蠡一起泛舟五湖,不知去向。西施和杨贵妃、王昭君、貂蝉并称为*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于首位,成为美丽的化身及代名词。
在本诗中,诗人借西施由浣纱女到吴**,由低微卑贱到无比尊贵这种偶然的命运变更,来讽喻有才能之士只能凭借偶然机遇获得君王看重的社会现实,抨击了不重才学重机遇的不*世态。恰如陈子昂曾经在《隗君》诗里所写的“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诗人也在本诗中深深感慨“伴明君,做贤臣”这种际遇的难得。“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两句诗,对那些趋炎附势、*步青云的**进行了严厉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宦途失意、壮志难酬的愤慨。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四句,写西施有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可能长时间处于低微地位。接下来,“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六句,写西施一旦获得君王的恩宠,身价便一下子高出百倍。“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四句,写容貌太差的人,想效法西施之美简直是自不量力。全诗语句尽管浅显*淡,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里写道:“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句评价颇为中肯。
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全诗赏析(扩展7)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荟萃2篇)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渔父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翻译
渔父仰天大笑、吟唱,轻飘飘的江鸥在飞翔,宽阔的长江上吹洒满江风雨。江边骑马奔波的当差的小官,现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过长江。
注释
轻鸥举:轻盈的鸥鸟飞起来。
漠漠:云烟弥漫。
赏析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写渔父从酒醒之后的大笑、大吟的悠然闲适的神情。仰天而笑“轻鸥举”,隐喻渔父如海鸥那样**飞翔。*视而笑“漠漠一江风雨”,隐喻渔父如江阔那样的心胸,无视风雨。这是自然的壮观,也是渔父的身影。渔父与自然融为一体了,恬淡悠然。
“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以写实对比的手法,进一层以官人的奔波映衬出渔父的悠闲,突出了官人高贵反而累赘、**,渔父卑下反而**自在。“笑”中最能令人深思的是笑官人:一群群骑马的官人,这时也不得不借渔父的“孤舟”南渡。嬉笑诙谐之情,表现在最后两句中。
第四首词先描景,后叙事,景事相缀,以“笑”为中心线,贯串全词,写出了渔父的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反映农村劳动人民的生活,呈现出一股逸然超脱的思想情趣:静谧的荒野江边,质朴的莞尔而笑的渔父与轻盈**的江鸥为伴,跟风雨中追名逐利的官人构成鲜明的对照,作者的美丑标准也在这里明显地得到标示。这一点,又是在非常自然的化工妙手中表现出来,显示出一种“真态”的村野气息。
渔父古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渔父词二首·其二
侬往东吴震泽州,烟波日日钓鱼舟。
山似翠,酒如油,醉眼看山百**。
翻译
我住在太湖边上,在烟波里每天划船钓鱼。
青山像翠玉,美酒浓如油,喝醉了就看着山非常**。
注释
侬:吴语经典特征字,此处指我。
东吴: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带。
震泽:即今太湖的别称。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词是元皇庆二年(1313年)十二月,赵孟詈推浞蛉说乃氖住短庥娓竿肌匪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