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5篇)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协助学习

人类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促使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发生改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八次提及互联网并提出“互联网+”这个概念,使得“互联网+”在中国迅猛发展,同时给每个人带来了机遇、希望和挑战。那么,在中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深远影响和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持续更新、教育模式的不断变化和教育评价日益多元。总之,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互联网时代的洗礼。[1]大学物理作为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那么,大学物理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面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并迎接挑战?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优越的环境和有力的保障,实现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以解决工程应用实际问题为主的个性化探究性课题[3],达到物理知识学了能用、学了知用、学了会用、学了敢用的教学目标;将教学模式设计为以学生小组协助学习为主体,教师全程指导为主导,以解决探究性课题中的问题为切入口[4],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到结题报告全过程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教学评价设计为全过程跟踪考察,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结合[5],实现教学评价从关注结果向关注过程转变,从教师一言堂向多元化转变。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

一、教学网站的建设与利用

为了开展大学物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构建课程探究式教学体系,架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建设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网站,申请到二级域名的网址即,如图2。教学网站要具备满足学生获取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知识、获得探究式研究课题、提交探究式课题研究报告和教师及时指导学生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四大功能,学生学习小组的个性化研究和师生的在线交流与指导是教学网站的特色。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小组由5位学生组成,推选组长1名,负责全组同学在课题研究中的任务分工,确定探究式研究课题,落实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和研究进度。学生之间既有明确的任务分工,更有学生之间的协助学习[6],为共同完成学习目标团结一致,克服各种困难。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成员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结构,确定拟开展的研究课题。研究课题必须是独立的和唯一的,保证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都不相同。研究课题必须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明确的物理思想,是某一物理理论或物理原理的具体应用。二是要解决工程实际或日程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包括使用的实验仪器,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述和讨论。学习小组利用网站获取研究课题并分析其可行性,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要明确研究课题的名称,研究涉及的物理知识或基本原理,研究要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实施研究步骤和使用到的物理仪器,以及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和开展研究的时间表。研究时间控制在一个学期中间的6周,其中开题报告用时1周,研究过程用时4周,结题报告和成果交流展示用时1周。学习小组在网站上提交开题报告供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及时和学习小组成员交流沟通,修改完善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站向指导教师提出,指导教师给出参考的解决方案,启发和帮助学生。其间学习小组根据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网站提交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根据中期检查报告中的问题,督促和指导学生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研究基本完成,学习小组要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做的实验和获取的数据,得到的结果或结论,进行讨论和总结,撰写成结题报告,通过网站提交,供指导教师及同班同学浏览和评阅。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在结题报告中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做出自我评价,写研究工作的心得体会。班级的学生通过网站浏览其他学习小组的结题报告,为学习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做准备。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交流会,每个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展示研究成果,并对研究成果进行评价。

二、探究式课题研究与题库建设

探究式课题的确立是有效实施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正是围绕探究式研究课题展开。经过应试教育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要独立地找到探究式研究课题的确有点强人所难,因此探究式研究课题的题库建设必不可少。题库设计和精选了30道物理原理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的探究式课题,其中有8道例题,22道习题,涉及力学、光学、电磁学和综合物理知识的应用。题库中部分探究式研究课题的标题如表1所示。表1所列出的研究课题指向性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很强,都是常见的工业日用品,探究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及其应用,学生看得到摸得着,容易接受,也容易受到启发。探究式研究课题的题库作用有两个:一是为学习小组提供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模板,向学生展示什么样的课题具有探究性。二是当学习小组找不到合适的探究式课题时,可在题库中选择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探究式研究课题的选择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要求学习小组的研究课题必须是物理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还要有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数据,其实际意义在于:一是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物理理论和物理实验是紧密结合的,构成了物理学的二元结构。三是结论的达成要以实验数据为基础,才具有说服力。学习小组经历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的过程训练,大致了解了做科学研究的流程。通过探究式研究课题,学习小组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有了基本的理解。特别是发现问题,对科学研究来说是起点,也是学习小组成员的弱点,通过学习和指导,学习小组找到的探究式研究课题列表如表2。其中大部分都是学习小组通过网络学习和讨论得到的研究课题。从表2所列的研究课题来看,有的还略显稚嫩,但学习小组的探究式课题研究是对科学研究的仿真与模拟,过程训练的价值大于研究结果。因此对学习小组研究过程的规范是指导教师关注的重点,科学性和真实性是学习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在探究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学习小组的协助学习非常重要也极其有益,学习小组中的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向组员展示自己的特长,于是,善于理论分析的学生做研究课题的理论部分,善于实验操作的学生做课题研究的实验部分,善于文字表达的学生撰写报告,善于数据处理的学生做数据分析,善于语言表达的学生做交流报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是学习小组协助学习的主题。

三、教师全过程指导与多元评价

[5][6]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习小组自主学习为主体,指导教师全过程指导为主导。学习小组的组成,研究课题的选择,课题研究的进度,研究报告的写作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对于习惯于教师包办和安排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开始有些不适应甚至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这个完全可以理解。此时,学习小组的协助学习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有较强独立学习能力和较好学习自觉性的学生起到了带头作用,带领学习小组一步步往前走,慢慢适应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对于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学生来说,也得到一次学会学习的锻炼机会。当然,在强调学习小组自主协助学习的同时,指导教师的全过程跟踪指导必不可少。指导教师要注意转换角色,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研究的参与者,在学习小组感到茫然而失去方向时,指导教师是指引者:在学习小组遇到困难而灰心丧气时,指导教师是激励者;在学习小组工作顺利而信心满满时,指导教师是陪伴者;在学习小组为取得成果而欢欣鼓舞时,指导教师是欣赏者。在学习小组的整个研究过程中,指导教师始终是监督者,对学习小组研究问题的科学性、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的真实性进行全程监督。教学网站的在线功能,为指导教师和学习小组的沟通交流提供了平台和保障。教学评价规则是教与学的指挥棒,大学物理探究式课题研究教学评价主要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个维度对学习小组的研究结果进行测评,重点关注研究过程。课题研究后期,指导教师要组织召开班级大学物理探究式课题研究交流总结会,每个学习小组派两位代表发言,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和介绍研究成果,发言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小组代表发言结束后,其他学习小组和指导教师就课题研究的内容提问,一般提出问题的数量控制在3个以内,学习小组在思考和商量后回答。课题研究流程见图3.根据学习小组提交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结题报告,以及在交流总结会上通过制作的课件展示研究成果,班级的其他学习小组对其做出评价,填写“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评价表(学生用)”,指导教师也要对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做出评价并填写“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课题研究评价表(教师用)”,加上学习小组在结题报告中对自己研究成果的自我评价,形成自评加互评加师评的多元评价结果。

四、结语

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交流平台和在线功能,以研究课题为核心内容组织和实施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用物理知识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以学习小组自主开展课题研究的协助学习模式,加上指导教师的全过程指导与监控,通过对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进行仿真和模拟训练,实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以知识、能力和情感为考核对象构建的三维评价体系,从学习小组自身、学习小组之间和指导教师多角度对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使得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评价更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学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合理。

[参考文献]

[1]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23(7):6-11.

[2]李宏荣,王小力,田蓬勃,等.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23(8):19-21.

[3]潘长宁,何军,周昕.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性探讨[J].大学教育,2023(8):130-131.

[4]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4):176-180.

[5]卞宝安,吴亚敏,王义翔,等.探究式教学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大学教育,2023(5):102-103.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2篇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一、课题开题报告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就是本课题有没有人研究,研究达到什么水平,存在什么不足以及正在向什么方向发展等。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课题研究人员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我们进行任何科学研究,必须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有清醒的了解,这在第一部分已经谈到。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我们现在进行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必须有一些基本的理论依据来保证研究的科学性。比如:我们要进行活动课实验研究,我们就必须以课程理论、学习心理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试验的理论依据。我们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必须以教学理论、教育实验理论等为理论依据。

(五)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六)研究工作的步骤

(七)课题参加人员的组成和专长。主要看参加人员的整体素质与水平,尤其是课题负责人的水平怎么样。如果参加人员和负责人既没有理论又没有实践经验,这个课题就无法很好地完成,也就无法批准立项。

(八)现有基础。主要是人员基础和物质基础。很多课题对人员和设备方面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条件都没有,这个课题同样不能立项。

(九)经费估算。就是课题在哪些方面要用钱,用多少钱,怎么管理等。

开题报告的写作

(一)开题报告的组成。三个主要部分:前言、正文和结语;三个次要部分:标题、署名、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与写法。

1、课题名称。题目必须与内容一致。确切、中肯、具体、鲜明、简练、醒目。开题报告一般不使用副标题。

2、署名。在题目的下面,必须签署课题研究单位,一般不写撰写者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对开题报告负责。

3、开题报告可以不写内容摘要和关键词。

4、前言。前言是开题报告的序言。前言部分一般都应说清楚课题选题、立项、批准的过程,以及开题前的准备、开题缘由、开题意义,开题前所进行的调查情况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并实事求是,要开门见山、直入主题。不要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

5、正文。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占报告的主要篇幅,它是报告的主体。正文部分必须对再次论证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研究前的观察、测试、调查、分析、学习,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如调查的问题、现状和实质,产生问题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正文部分是开题报告的关键部分,它体现了课题组的水平,同时也可以看出今后课题研究的状态和水平。撰写开题报告的正文部分,同样要掌握充分占有材料,要认真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可采用图表来集中反映数据,要注意少而精,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正文部分要层次清楚,观点鲜明,逻辑性强,大标题涵盖小标题,小标题服务于到标题,标题统帅内容,内容说明标题。

(1)课题、问题的提出?

a、提出和研究的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

b、提出和研究的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

c、问题的研究现状:国内的、国外的,省市县内外的研究的,单位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已取得了哪些成果?已进行了那些研究?

d、问题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包括对本校、本地区的教育工作实际存在的问题)或回答教育理论问题有什么意义?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什么贡献?

e、问题研究的意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方法论意义。

以上几点要求做到:少而精;针对问题;能指导操作;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贯彻要点,涵盖子课题,能理解把握。

(2)课题的界定:对课题题目的界定;对条件词、关键词的界定,包括内涵与外延。

(3)改革的主张、研究设计。

a、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可以是哲学的、政治理论的,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b、研究的具体目标。总目标、分目标,目标要实在,要可行。和内容。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c、研究的具体内容。内容要紧扣课题的目标来分解。

d、研究的方法、原则与策略:方法、原则与策略的理论支撑;方法、原则与策略的可操作性;方法、原则与策略的活动性。课题研究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 。

e、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f、预测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形式: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g、有效的组织保障: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h、其他保障:如课题组活动时间;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6、简短的结语。开题报告的结语要简洁,可以对课题管理部门提希望,给研究人员提要求,可以表示课题组的态度和决心。

7、可以写上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时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文章要按要求注明出处。反映出课题组严肃的科学态度,体现出开题报告的科学依据,同时也是尊重他人劳动的体现。可以是页末注(脚注,在本页文章的下端)、文末注(段落后或篇后注)、文内注(行内夹注)和书后注四种。

开题报告也可以有“致谢”。对于曾经指导、参加过选题、论证,或对此工作提供建议或便利条件,而又没有在课题组的同志,可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

开题会上,有关专家必须详细审查开题报告,向研究者提问质疑。但开题会不同于成果鉴定会,更主要的应该是完善方案。在确定研究有明显价值的前提下,论证双方应全力讨论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修改补充方案。

专家审查的内容包括:

1、选题是否当,是否符合立项条件;

2、课题论证是否充分;

3、负责人的素质或水平是否能承担此课题;

4、课题组力量如何或分工是否得当;

5、资料准备如何;

6、最终成果预测如何;

7、是否具备完成本课题所需的其他条件;

8、经过比较,本课题是否有更合适的承担人;

9、其他原因(加以说明)。

小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二】我校申报的实验课题“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经荆州市教育局批准,被确立为荆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立项编号:ZD2023016),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我谨代表课题组,将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各地对高效课堂研究由来以久,并总结了一些好的经验模式。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河北衡水中学的“三转五让”等。这些教学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高度关注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具体表现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解放学生的学习力,激发学生释放潜能,在掌握学情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及时检测反馈,减轻学生负担。这些成功经验为我们进行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各地对高效课堂的研究还有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空间,一是目前的研究大都直接指向课堂操作,更多的是获得经验层面的成果,缺乏对高效课堂本质的系统描述,因而难免在研究中出现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难以将研究推向深入,二是目前的研究大都在高中、初中展开,研究成果多指向高中、初中课堂,小学高效课堂构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因此开展小学高效课堂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校几年前就在借鉴全国各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高效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各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对高效课堂进行了一些探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性智慧,如李萍老师执教的《用连乘解决问题》,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王萍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再探讨,陈鹏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在问题交流中获得分数本质的理解,等等。这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效课堂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㈠生本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虽然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还很不完善,但他们身上包含着人类千万年进化所积淀的优秀基因,具备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潜能。学生学习天性的自由展现,必然带来学生真正的学习热情和惊人的学习效率,必然带来学生学习热情的高涨,求知欲望的膨胀,学习能力的提升。“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顺应学生的学习天性。

㈡自主学习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人”,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和一定的独立能力。自主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主体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创造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任何人都无法代替。教师所能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三、课题研究内容:

㈠研究的具体内容:

本实验立足“高效”,抓住“构建”,开发五种策略、建立三种机制,作为本实验的具体研究内容。

1、五种策略

⑴先学后教策略:先学是一种策略,其本质是让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己的经验和感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问题。先学的方式可以是研究例题、阅读资料、动手操作、提出疑问、当堂训练、合作探究、小课题研究等。像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让学生联系生活识字,作文教学中的“先说后写、先写后评”,数学发现规律教学中的“观察—猜想—验证”,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学生尝试等都是“先学”。在“先学”的基础上,教师采用交流、点拨、拓展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就是“后教”。 “后教”不是由老师包办,更不等于老师独自讲解,而是以一种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

⑵问题导学策略:人总是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意义上可以归纳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学即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并把这种思路具体化为一定的教学环节,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

⑶综合性学习策略:学习需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认知水平等为基础,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综合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参与活动,比如阅读、表达、演示、操作等,既动脑,又动手,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充分发挥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作用,强化对新知识的认识与巩固,并在运用中进行拓展。通过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⑷生生互动策略:课堂中生生之间的关系比其他任何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更强有力。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生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倾听、相互表述、相互质疑、相互评价等。

⑸当堂训练策略:美国缅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表明:学习后马上应用的效率是所有学习方式中效率最高的,达到90%。当堂训练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它是对学生遗忘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运用,是对学生某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检测和评估,是新的问题的生长点,是重要的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所以设计训练、指导训练以及训练点评是实验进程中教师要重点探索的领域。

2、三种机制

⑴学案导学机制: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一切从学生的“学”出发,那么,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用学案导学就成了十分关键的环节。本实验将学案导学作为一个重要机制,引导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正确解读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合理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展备课组集体设计导学案、师生共同设计导学案等活动,让导学案真正起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

⑵课内调节机制:学习活动不是盲目的,是有预设的活动。但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现实的学习活动必然对课前预设提出挑战,甚至“颠覆”。因此,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问题对教学预案进行调整或再设计显得十分重要。课内调节机制重在研究调节活动的产生、时机、方式、效果等问题,增强课堂教学的开放度和有效性。

⑶课后反思机制:高效课堂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很多课例的积累,需要老师不断的反思和感悟,因此,本实验将着力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帮助教师养成反思习惯,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㈡课题研究的目标:

经过五年研究,达到如下实验目标:

1、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得到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品质得到提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课堂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结构彻底打破,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训练、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学生在课堂上有自主学习、有合作交流、有质疑探索、有当堂训练、有实践拓展,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教师的备课方式发生转变,教学设计从方便教师教转向利于学生学。围绕以目标为激励、以问题为导向、以差异为资源、以互动为途径、以训练为拓展的基本思路,形成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导学备课方式。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因此发生改变。

4、探索并建构各年级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如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模式,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模式,英语单词学习教学模式等。

5、归纳整理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和理解。

㈢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学生课堂学习面貌发生质的变化,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学习,乐于表现。

2、探讨实现小学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途径和方法,建立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

3、积累各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的课例和学案。

4、形成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实验报告、案例集、论文集。

四、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㈠研究思路:

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边实践探索、边修改完善、边积累整理。以年级教研组为单位成立研究小组,确定研究子课题,进行分散研究,积累研究课例。各年级骨干教师集中整理课例,形成高效课堂的理论成果和操作模式。

㈡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实验研究需要学习与之相关的生本教育、尝试教学、自主学习等教育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需要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段高效课堂建构研究的成果和经验。

2、行动研究法:高效课堂建构的研究主要是一种实践性研究,甚至是将已有的模式、经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的验证性研究。因此。需要每位教师根据不同的年段、不同的课型,围绕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进行尝试实践,积累大量的课例,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

3、案例分析法:根据某一课型高效课堂建构的思路进行“磨课”,打造典型课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某一课例教学为载体,通过同课异构、高效课堂观摩等进行个案对比,分析研究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提炼具有共性的特征,形成对高效课堂新的认识。

4、叙事研究法:组织开展高效课堂研究叙事交流,讲述高效课堂研究的故事,在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中感悟高效课堂的本质内涵。

㈢实施步骤:

本实验研究周期为五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23年9月——2023年1月实验启动阶段

1、学习:①组织学习高效课堂建构实验方案;

②组织学习高效课堂、生本教育、尝试学习等相关理论;

2、组建团队:教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研究的子课题,确定子课题研究方案。

3、交流:①交流学习内容、组织形式、学习体会、学习效果等。

②交流子课题研究方案。

4、组织实验前测。

第二阶段:2023年3月——20XX年6月实验实施阶段

1、高效课堂基本模型建构阶段

①研究各学科导学案的基本模型

②研究各学科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型

2、高效课堂模型深入研究阶段

①学生与文本、学生、教师有效对话的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设计研究

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高效课堂变式研究

3、高效课堂评价研究阶段:

①导学案的评价研究

②当堂训练题的评价研究

③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23年6月 实验结题阶段

1、整理实验成果,初步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2、进行实验验证。

3、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结题报告。

4、成果交流、观摩等。

5、发现问题,初步确定下一轮研究的思路。

五、已有条件和保障措施:

本课题组的核心成员均为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证。课题组成员为课题开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调查问卷、咨询等工作,为本课题研究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邀请荆州市教科院专家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对阶段性研究情况组织考评,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计划性、科学性、有效性。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3篇

长期以来,学生学习似乎与"课题"研究无关,搞课题似乎是大人的事。因而,我们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性、创造性。然而,在美国,进行小课题研究成了孩子们的家常便饭,正是这些小课题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求索精神,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研究是孩子的需要,是孩子的天性。从“哇哇”落地开始。孩子们便睁大双眼“研究”着周围的一切。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让教师“吃”教材“喂”学生,学生成了语文知识的“容器”,他们的“研究”需要得不到满足,他们的探索之路常被封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而倡导研究性学习的主动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如何在教学中满足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呢?几年来我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小课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老师帮助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集处理信息,得出并表述研究成果。

一、“小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

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在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自主确定“小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自主总结得出结论,自主交流展示成果。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本身,我们要软化学科边缘,鼓励学生尝试打开各门学科知识的通道。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做到语文与思品,语文与自然,语文与艺术(音乐、美术),甚至是语文与其它各门功课的综合。当然,既然是语文“小课题”研究,综合中应以语文为重点,是语文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小课题”研究要激活各门学科的知识贮存、尝试相关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

过程性原则。小学生进行语文“小课题”研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兴趣,掌握初步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因而,小课题研究≠科学研究,“小课题”研究所重视的不是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

开放性原则。“小课题”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研究的目标是开放的,分层要求,鼓励创新,对诸多问题的研究没有固定不变的标准答案;研究内容是开放的,没有教学大纲,固定教材,而需要学生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专题,确定内容,因人而异,千变万化;研究时空是开放的,研究时间有长有短,研究时还经常需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二、“小课题”研究的操作过程

1.确定主题。先让学生小组议论,对哪些东西比较感兴趣,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想研究并可能得出研究结果。然后老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帮助学生将可研究的内容分类列出。例如:

①课文知识拓展型。根据课文主要内容、知识点、作者、时代背景等进行拓展,确定“小课题”。比如学《特殊的葬礼》后,可引导学生提出研究课题:a.世界上的瀑布;b.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c.水资源的保护。

②乡土民俗搜集型。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开展研究。比如:民间故事的搜集与研究,乡土文化的搜集与研究,主要农作物的研究等。

③时事热点调查型。抓住社会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如:a.奶粉造假;b.中国梦;c.科教兴国。

④观察实验报告型。结合自然、劳技课,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撰写观察报告,实验报告。如:a.蚯蚓的再生能力;b.阳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c.绿叶的作用。

2.制定计划。研究课题确定之后,学生自主地设计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制定计划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步骤。“小课题”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方法、方式,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准备,课题研究的时间表等等。制定计划为课题研究的实施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3.实施研究。按照小课题探究的研究学习计划,分步展开具体的研究过程。具体研究过程的活动包括调查、观察、文献检索和搜索、实验、资料或数据统计处理,以及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等方面。在这一动态复杂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具体说来,可着重进行两个方面的指导。①指导搜集处理信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报刊、电视等一切“信息源”,多渠道、全方位获取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学习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综合信息,得出结论。②指导研究成果的撰写。a论文式:概括总述(研究的目的、意义)――详细论述(提出具体做法,阐明研究成果)――归纳总结。b报告式:小课题题目――提出研究问题――交待研究方法――阐明研究结果――注明参考资料。

4.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提炼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小论文”之外,还可以通过辨论会、搞展板、出墙报、编小报等方式加以表达。归纳起来,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四类。①演,即通过相声、小品、课本剧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②讲,即组织“研究成果汇报会”,让学生介绍研究计划,研究过程、方法、碰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结果。③展,即展评优秀的研究报告、研究小论文、资料图片、自编研究小报。④赛,即组织适当的研究知识竞赛,查阅资料比赛。

三、“小课题”研究的探究与评价

独立探究是探究活动的关键。每个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独立探究活动,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式。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语文知识与技能,通过读书自悟,积极思考,运用比较、分析、概括、归纳、综合等探索方法,力求在探究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求异,有所创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帮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有差异的研究。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4篇

2023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校学生主要来源于县城学校及其周边农村的学校,城区学生与乡下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使每一位学生乐学、善学、会学,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难消化,厌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我们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专业发展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对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进行现状调查、成因分析和优化分层教学策略研究。(2)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数学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之间的差异互补来促进合作学习数学的有效开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研究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创造出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将此实践经验推广到学校

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和学校的管理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420**、8

(1)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国内外关于学生个体差异对学习数学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2)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把课题组成员分为三个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和组织纪律,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培训制度、研究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制度。(3)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920**、6

(1)设计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能力的调查问卷。三个小组分头在实验班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组织课题组成员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依据分析报告,确定实验班学生的分组情况。学生分为好、中、差三个群体,每组6人,每类学生两名。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3)采用行动研究法,一方面课题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专题论文、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另一方面通过公开课、研讨课、教学经验交流、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等活动,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720**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完成实验研究报告。(4)召开课题展示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5)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课题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整体取样的方法,选取七年级11、12、13、14、15、16班,八年级9、10、13班、14班,九年级5、6班,作为研究对象,同年级其它班为对照班。

2、研究方法:(1)研究准备阶段:主要采用观察、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针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进一步确定研究对象。结合查阅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内容,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2)研究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即把我组数学教师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一个环节,在实际行动中摸索经验。对每个阶段,各个个案数据进行收集,将差异情况和解决策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比较,形成档案式资料。使教学的过程同时成为

研究的过程。并通过多个代表性个案的不断探讨、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

五、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与分析》、《探求初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形式》、《分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结合》等调查报告和论文,帮助数学教师和教育管理部门了解初中住校生和走读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数学学习能力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2、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2023课题调研报告范文二: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9至20**、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3至20**、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9至20**、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报告范文第5篇

一、课题的提出

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所属的学习类型是不同的,但只有在信息时代才能使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成为可能。新课程强调为学习者提供多种资源,让学生自主和富有个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而网络可以向学生提供无穷无尽的学习机会和汲取知识的环境,极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发展个性,极有利于教师实现向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角色转变。因而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就自然成为了教育现代化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特别科学类课程)有效整合”的探究性学习模式,探寻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实施探究学习的有效点,探寻出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途径。

三、实验研究原则

⒈适度超前原则。

⒉实践性原则。

⒊主体性原则。

四、研究途径

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校园网、网络教室和信息技术平台等设施和网络教育资源,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创设探究式学习氛围;探求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探索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⒉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向的。通过创造使试验班学生能够更充分更主动利用学校功能室浏览信息的条件,研究如何结合电子功能室展开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广度、深度和速度,使他们掌握新的探究技能,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精神,积极投入探究创新活动。

⒊学生获取信息最直接途径是查阅书籍资料。因此,要在推进我校图书馆实施电脑管理的基础上研究如何发挥图书馆的真正功用,使他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完成研究项目、提高探究能力的另一片天地。

五、研究措施

⒈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精选课题研究小组成员。

⒉加强教师特别是科学类学科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切实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创新意识,掌握科学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⒊确立研究对象:我校初二年级三个班作为试验班。

⒋实验周期:根据总课题组的情况确定。

⒌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⒍收集实验资料并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7.争取多方面支持:如人力、物力的支持,信息技术水平的支持和业务上的指导等。

六、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加强资料的采集和分析、研究,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修正研究方向,不断完善方案,及时总结经验和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七、成果形式

⒈学生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实验、小论文、小研究等发表或获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