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4篇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1
(一)紧扣单元主题
略读课文在教学安排上只有一课时,在这一课时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使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形成一个教学合力,更好地发挥巩固旧知,举一反三和提升素养的功能。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读提示语,通过读提示语的二次解读,先行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思路。这样既有助于引导学生找准重点,又能将单元学习的知识技能运用到略读课文中。
(二)做好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在略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放到学生的预习中去。现在很多学生把语文的预习就简化成读课文,认词语。预习便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了。因此,在学生预习略读课文前,教师应有所引导,不同的年级,预习课文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让学生掌握字词,读通课文,然后再参照老师提供的一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自主阅读,初步领会文章内容。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课前学生通过预习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利用本单元在精读课文中学习的“预测”的方法,对后面的故事进行预测,达到了很好的巩固的效果。
(三)探索高效的略读课堂教学模式
大多数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适宜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为主,这样既能简化教学过程,又能培养学生在合作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在略读课文教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1.个体自学;2.小组合作交流;3.提出困难,全班交流;4.各抒己见,汇报成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参与到课文的理解中去,而且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可谓一举多得。以部编版《那一定会很好》为例,语文教师在本文的教学中按照上面的流程布置任务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粗略文章,更好发挥略读课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首先初读课文解决课内及延伸的字词。之后教师再次限定时间,第二次默读了解文章大意。最后赏析课文内容,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进行第三次阅读课文,针对重点段落学进行讲解分析或者小组讨论。比如,种子的内心情感描绘的语句是通过采用拟人修辞手法展开的叙述。教师带领小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思考,鼓励小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文章阅读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的文学情感。
通过教师在略读课文中引导小学生展开自主式粗略阅读,并通过小组合作,反复阅读的形式,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布置课后作业开拓略读课文内容
教师除了在课前和课中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引导式教学外。也不能忽视小学语文课后的延伸和拓展的教学补充。以略读课文内容为中心,在单元主题的建构下发散式拓展文本阅读的深度和宽度。叶圣陶说过:“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先读相关文章。”因此,我们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可趁热打铁,内外结合,进行拓展延伸。如学完了三年级上册的“童话故事”单元后,我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了解到更多中外童话故事;像这样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地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
学有定法,教无定法。教师对于略读课文还应有更加深入的思考,略读课的教学方式也应更加多元,更加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们迁移运用各种阅读技巧和方法进行自主阅读学习,以达到新课标中“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要求,这样既符合素质教育中的教育理念,也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逐步发展与提升,进一步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2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主。语文教学应遵循这样的一个过程,略读课文的教学恰恰就是对学生语文能力、兴趣培养的一个媒介。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过:阅读教学一定要改变教学过程的凝固、教学方法的僵化,要因生、因文、因地制宜,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求实效的教学过程与方法。这句话中,崔老师强调了在阅读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从中可以悟出:现代的语文教师应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尤其是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应首先明确略读课文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作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创意、多形式地进行教学,将阅读与写作融合在一起,切实发挥略读课文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主题词:引语 针对性 兴趣 应用
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而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因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就是为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进行服务的。人教版的语文课本包括精读、略读和选读课文,这三类课文在教学中的定位是不同的,精读课文是学习方法,略读课文是复习方法,而选读课文则是尝试应用方法。小学阶段的略读课文在学生掌握阅读知识中起到的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担任了训练、巩固阅读知识的角色,因此做好略读课文教学至关重要。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明确课前引语的作用,找到引领文章的主问题
略读课文一般所用的阅读方法都和前一篇的精读课文相同,因此在课堂上可以以一个主问题引领,让学生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既能提高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还要能通过问题体会文章表达的主旨。这个问题可以从略读课文的引语中去提炼,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引语进行分析,总结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再从引语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课的主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文章《我的‘长生果’》前面的引语是这样写得:读书讲究方法,才会有更多的收获。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把你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这段阅读提示不仅清晰的写出了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讲解了学习的方法。于是,在让学生读完引语后,我要求他们画出本课的学习方法和重点。在学生画完后,经过小小的讨论,我定出了这课阅读的主问题:默读课文,标出文章一共写了作者童年读书的几件事,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然后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致的默读批画,这其实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批画完成后,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答案,再在班级进行集体交流。这一系列的过程,改变了教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解,学生只能被动的听的课堂模式,主问题可以很好地引导着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与交流,有效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又如《珍珠鸟》前有这样一段话:通过普通的落花生,我们体会到了做人的道理;从人和珍珠鸟的交往中,我们又能获得哪些启示呢?读一读下面的课文,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结合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体会。这段提示与前文紧密的结合,既提到了上文的学习收获,又引出了本文的学习要求。但在这里出现了两个重点,一是对文章情感的体会;二是对重点句的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主问题,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解决。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当学生对鸟与人的情感理解得到升华时,再出示重点句进行理解,这样的一个学习层次,很好地分散了难点,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句子的意思。
引语可以说是略读课文的排头兵和指路人,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引语,总结文章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找到文章的主线,确定好主问题以及教学的顺序。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阅读
一直以来,略读课文让老师在教学中感到困惑的是文章长课时短。如果要面面俱到,那短短的一课时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前,教师应深入地了解这堂课在单元中所担任的任务,教学时要有侧重点,学会舍取,能够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进行研读,做到“简”中有“细”,让略读真正起到训练的作用。
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时,由于这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而且内容比较杂乱。所以在教学前,我先认真分析了这篇课文选编的目的,发现作者选编这一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因此在课堂上,我首先从课前引语中提炼出主问题:细读课文,用双引号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想想它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接着学生开始默读批画。这一个过程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清了文章的主线,并抓住了重点句出现的段落进行阅读理解,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体会,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字里行间所包含的民族精神。这样就大大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是中篇小说,四年级的孩子第一次接触这么长的略读课文,虽然前面的《夜莺》为学习方法打下了基础,但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默读,总结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然后出示主问题: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这个主问题可以很好地将文章的重点段落突出来,学生就可以对这些句段进行研读,感受雨来的聪明机智。
从以上可以看出每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对于教师来说都应该把握好重点,根据学生、编者的意图去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取舍,做到“略”而不“粗”。
三、课堂形式多样,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周一贯说过这样一句话:“言有尽而意未尽”往往是一篇好课文审美价值的体现。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敢于言而动情,总是以自己的知识储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和审美情趣丰富着课文的意蕴,这是阅读的再造活动。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课堂上学生的阅读不应该固定在一种形式上,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生活背景等方面,确立适合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从课堂拓展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生活。
如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它是著名作家梁晓声讲述自己少年时代因渴望买到一本书而伸手问贫困的母亲要钱的故事。作者通过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与崇高。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通过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内容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表演读自己印象最深的情节,要求表演过程中要加上动作、神态,务必还原课文的情节,把观看的人带入到课文中去。学生的兴趣很高,每个小组都积极投入到表演中。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其他学生可以进行指导,学生的指导都是以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为依据,无形中加深了他们对作者写作手法的印象。其中有一位同学演的特别入情入境,表演完后,我当堂问他:“你为什么能把妈妈的表情演的那么到位?”他告诉我,他的妈妈是一位建筑工,每天早出晚归,他看见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幅疲惫的样子,所以读课文时,妈妈的表情就出现在他眼前。他的话让班级其他孩子也纷纷开始发言,趁此机会,我布置了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的的小任务。学生完成的都特别好。再如四年级下册有一篇通话《小木偶的故事》,教学时可以把它当成一个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学生通过这样的形式,既对童话的内容了解了,又可以很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句。
所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篇略读课文都有其独特之处,教师如果能抓住它的精髓所在,在课堂上敢于放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我相信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
四、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这句话精确地指出了略读课文的作用,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略读课文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应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写、评、议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些课文的优美句段非常多,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进行积累,尝试应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如果在课堂上坚持这样读、写结合,长久下去,学生不仅有了写作的方法,头脑中又有大量的词汇,文章怎么会写不好呢?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区教研课,那位老师上的课文是五年级上册的《松鼠》。课堂上她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把文章分析了一遍,并把这一课同前一课的《鲸》进行了对比,找出作者写作上的异同点,接着出示了一个小练笔:请你仿照《鲸》或者《松鼠》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小短文,介绍一个小动物。接着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在教室中巡视,找到写的比较有特点的就让他站起来准备展示,经过十分钟左右的时间,班里的大部分学生完成,教师开始引导学生点评展示。这样将课堂总结的方法立刻进行应用,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这种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了更深的体会。再如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这篇课文,它结构十分清晰,作者应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在描写美景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让人读起来感觉身临其境。作者写水和花时,语句十分优美。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说画它们的原因以及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到这些句子。学生通过批画、讨论、应用这三个环节,完成了对这一课优美句子的积累和应用。很好地避免了现在学生的通病,只会积累而不会应用的问题。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需要细细研读的课程,而略读课文则是这门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教学不能光侧重于精读课文,从而忽略了略读课文的存在。而是要将略读课文作为精读课文的延续,作为学生训练的重点,以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阅读的目光,引导学生写作的灵感,让略读课文成为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又一块阵地。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3
关于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不过略读指导与精读指导不同。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叶老还进一步说:“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是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惑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做‘略’。无论教师与学生都须认清楚这个意思,在实践方面又须各如其分,做得到家,略读一事才会收到它预期的效果。”这就是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做到“提纲挈领”而“粗知文章大意”即可,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实现师生之间的“各如其分”,实现学生的“自得”。这就告诉我们,略读课文的教学,在策略上,教师必须关注一个“略”字。
一、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教学,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
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基于训练阅读速度、扩大阅读量的需要,略读课文的篇幅往往越来越长,而内容则略微浅显一些。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时间安排上的限制(一般是一课时),文本感悟条分缕析不可取,能力训练面面俱到也不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舍,紧紧围绕单元主题来设计教学,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
以《老人与海》为例,本文是外国小说,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是“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样文化的教育,使学生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其训练重点是“抓住主要内容,了解海参崴的写作特点特点,增长见识;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老人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作为一篇较长的略读课文,《老人与海》从多方面展示了老人强大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受到老人的精神鼓舞。因此,设计教学时,可以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设计教学,把教学目标确定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在海上与困难作斗争,体会作者对老人的赞美之情”和“领会文章表达特点”上,将教学过程板块化为“初步感知、把握内容、自主阅读交流、积累应用”四个部分,以“自主阅读交流”为重点,着力于突出单元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
二、教学过程中删繁就简,找准着力点,直奔主题。
无需质疑,入选教材的文章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值得挖掘的地方很多。不过,与精读课文教学相较而言,略读课文更要努力践行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思想,围绕教学重点目标,找准着力点,不枝不蔓地展开教学,不求多,让学生有所得。
例如,在《老人与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创设什么情境,直接以学生简单交流自己对老人在海上与大鱼的较量认识开篇,然后直奔教学主题,设问:“老人的勇敢,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以此为着力点,指导学生默读,抓住各段总起句,概括主要内容,整体感知非洲特点,并认识到各段落总起句的概括与过渡作用,达到突出阅读主题与训练重点的目的。
三、立足主导,大胆放手,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就是与文本的对话。作为精读课文的补充,略读课文不需像精读课文那样精讲细练,不过也正因为此,它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为此,教师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大胆放手,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老人与海》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紧紧围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海上的恶劣环境,体会作者对老人赞美之情”和“领会文章表达特点”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把握了主要内容之后,设问:“老人真是勇敢,你喜欢哪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并说说作者都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在师生交流这一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与感悟,老师要做的,就是倾听学生的表达,规范学生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认识,并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有关语句,从而体会作者对非洲的赞美之情,激发起学生对非洲的向往之情,同时,欣赏其优美语言,提高学生对文本表达方法的认识。
四、围绕训练重点设计练习题,积累语言,训练表达。
略读课文的编排,更多地体现了一种习作范例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善于围绕单元训练重点,结合具体文本的表达特点,找准一个切入点,设计练习,落实语言积累与表达训练目标。
参考文献: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4
部编本新教材语文三年级上下册继续采用精读课文加略读课文的形式编排。三上27篇课文中有7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25.9%;三下28篇课文中有7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28.6%。相较人教版三年级旧教材的25%,新教材改革后略读课文从一开始就提高了比重。而现在还在使用的人教版教材从四年级的43.75%一直提升到五六年级的50%,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者对略读的重视。充分利用略读课文,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才能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注重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略读课的教学也不再是蜻蜓点水般地一带而过。略读课文应该怎么教?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课型的不同特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梳理了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一、课前——设计实效的预习案
充分的课前预习会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预习案的设计要针对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教师在设计时要重视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因为有了预习的有效介入,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就可以避轻就重、避简就难,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重难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在课堂里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预习案内容的设计要有梯度,从基本的读准读通课文,标记生字词和自然段;到读熟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到初步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找出重点词句,做批注;最后到从写作特色的角度,针对内容、中心、写法等质疑或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合身的预习案。
预习案可以侧重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上,例如设计以读文为主的题型:“这篇课文语言很有特点,写得很有意思,你能把有趣的地方读给家长听,请他们打个朗读分吗?”这种题型就是以整体感悟课文内容为主,在家长的参与中对字词读音也做到了相对的督导。
预习案可以侧重在阅读能力的运用上。例如在学习老舍先生《猫》这一课时,教师已经指导学生掌握了老舍先生是如何抓住猫的特点,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自己对猫的喜爱的,所以《母鸡》这篇略读课文,在预习案里就可以设计这样的内容:“回顾《猫》一课的学习过程及写作方法,自读课文,想想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之处。”同时,在预习案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课文内容整体把握的题型,如:“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母鸡的,明天上课时看看老师讲的是否和你一样。”
预习案可以侧重在资料收集的参与上,略读课文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依靠于学生对资料的查阅收集、梳理汇整上。通过了解作家、熟悉写作背景等,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理解,也能为课后学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打下基础。
二、课中——立足课型,一课一得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部分必定是课文的重点,到底哪部分求精是困扰每位教师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课文,找准着力点,大胆取舍,抓住某一方面扎扎实实进行训练,做到因文而异、一课一得。
每篇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阅读提示,明确提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凭借阅读提示里的问题导入新课,了解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自读感知,根据课文内容,多角度地谈自己的感受,不同文体、不同类型的课文说的侧重点也不同。
(一)品读感悟型——得于“悟”
对于语言深刻,需要细细品悟的课文,在教学时侧重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充分自读的基础上,边读边批注,引导学生说感悟,写感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找一找这块菜地的前后变化,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找到了本篇课文的中心句“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围绕中心句,学生们根据阅读提示里“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地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抓住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学生感悟出了父亲执着、勤劳的品质。有了自己的阅读感悟,学生在交流课文“那天,父亲正在吃午饭,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这一处时,对于省略号的部分自然而然就会展开联想,于是我就势让学生在这一处写下自己的联想和感受,学生们分享到的内容也是对文本中父亲如何开垦荒地的一个补充。
(二)语言积累型——得于“积”
对于语言优美的课文,教学时侧重语言欣赏和语言积累,以赏读为主,引导学生读读写写,记记背背,积累文中精美的语言,并能够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柿子炭疽病是柿树主要病害之一,富平尖柿属于极易感染炭疽病的品种。该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传播蔓延快,防治难度大,只有准确区分病害症状特征,了解病害发生规律,并采取综合措施适时防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如部编本三年级《听听,秋天的声音》一文中,教师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感受语言的美,结合自己平时观察到的秋天,边读边想象,积累了许多描写声音的象声词,同时也积累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1.2.7 术后活动:术日清醒后,指导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踝泵运动,5 min/h。术后第一日,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家属协助下进行床边活动;依据病情情况,逐步增加运动量。
再如《索溪峪的“野”》一文中有着大量的四字词语,是学生积累词语的好材料。教学时,在学生自读后,交流自己喜欢的语段,然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描写山峰的词语大比拼。
多开展比拼活动,如词语大比拼、背诵能手大比拼等,让学生通过背诵、抄写、仿写等在课堂上积累更多语言,学生在积累语言方面有了收获,整堂课便也学得开心、学得实在。
(三)读写结合型——得于“写”
小练笔一直被认为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不管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每一篇总能寻找到一个小练笔的“抓手”来。此课型的教学,侧重练笔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仿结构,仿段式,仿语言……提高习作能力。
如我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由文中的父亲向外进行迁移,分别出示了朱自清先生《背影》(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中的一个片段,以及教师自己的下水文(神态、动作描写),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感受文段中所描写的父亲的人物特点,进而运用本节课所学到写作方法,片段练写,写一写自己的爸爸。
11月16日,腾讯推出“哈皮”App,成为继yoo视频之后本月内推出的第二款短视频产品,也是腾讯第六款短视频App。腾讯对短视频的重视已不言而喻,但在布局过程中,腾讯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同样对该市场有着较大野心的对手——今日头条。
2.2 应对方式 干预前,两组CSQ量表积极应对及消极应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6 h及分娩后1周,观察组积极应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再如我在《凡卡》一课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续写故事,抓住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和快乐的乡下生活进行对比,想象爷爷会来接他走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感受写在课文空白处,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不仅深刻地体会到凡卡悲惨的命运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更从中收获了感悟语言的能力,以及多角度说感受的能力。
尽管眼下还面临印刷产业转型升级,环保治理等课题,但身为“老印刷人”的张仲伯仍然坚定地表示,印刷是个很有魅力的行业,它的魅力正体现于变化的快速。二二〇七人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思考如何把为军服务保障与服务首都功能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二二〇七工厂的特色发展之路。
读写有效结合要取得成效,还需要教师的用心坚持,把这种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
三、课后——拓展延伸,扩展阅读
新课改的今天,语文教学越来越需要学生有大量的阅读,略读课文就是一种很好的契机。在学习完《金钱的魔力》后推荐学生阅读《百万英镑》以及马克·吐温的其他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等。在学完了《父亲的菜园》一课后,建议学生与自己的父亲共同阅读朱自清的《背影》和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等。结合略读课文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既能帮助学生奠定厚实的语文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一举多得。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抓住“粗略、自主、应用”这三个关键词,在教学中力求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那么,如何在演唱中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情感呢?根据我自己在演唱实践和同事、朋友演唱中体会,我认为要注意表达以下几种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2]周一贯.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