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实践报告(精选5篇)
社会研究方法实践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社会调研报告 澄清误解 落实政策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的头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要的途径和方法是,大学生应当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积极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⑴
近年来,一些高校根据中央16号文件的上述要求,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改革中,增设了大学生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的内容。在这一尝试中,尽管一些学生取得了学以致用的一些成效,但为数不少学生仍是一头雾水,社会调研不得要领,撰写的社会调研报告的质量平平。导致这一问题直接主要的原因,是教师对大学生社会调研的指导流于形式。
以其昏昏,不可能使人昭昭。目前的实际状况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社会调研不屑一顾,不愿问津和涉足。他们尚无社会调研实践的经历,也从未撰写过社会调研报告,也就不太清楚什么是社会调研报告,为什么要进行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如何进行社会调研和撰写社会调研报告,往往习惯套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方式和要求来指导学生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而不知道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指导,不仅勉为其难,流于形式;而且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严重妨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的工作。
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问题,表面上看是为人师者没有尽职尽责,实质上是指导者原本就缺乏社会调研经验和能力而不胜任。其背后一个更深层次的重要原因,则是一些地方和高校,在思想认识上与中央16号文件的明确要求尚有差距,没有像重视学术那样,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的调研工作,致使教师也只重视理论或学术问题研究,而忽视社会实践问题的调查破解。他们从未搞过社会调研,怎么会有社会调研经验和能力?又怎么能指导好大学生的社会调研实践呢?
“学术至上”,天经地义。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是学术研究的殿堂,教师最神圣的职责任务就是搞学术研究。学术成果如何成为评价教师的唯一尺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例外;同时,是否具有先进学术水平的学术标准也随之成为评价科研成果的唯一的标准,社会调研报告亦是如此。人们并不晓得,社会调研报告的评价标准,不是学术标准,而是社会实践标准,即是否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
事实上,撰写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远比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难的多,成功者凤毛麟角;无论学术论文水平多高,也仅具有学术价值而已;而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尽管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却因其具有社会实践与理论创新意义而具有相关的学术研究价值;能够撰写出高水平写学术论文的学者专家,不一定能撰写出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就像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学术专家,能够撰写出相关的高水平学术研究论文,却写不出那样的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因此,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至少毫不逊色于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因为学术论文仅仅是社会调研报告这个“源”的“流”而已;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的创作者还有可能成为指点或引领当前社会实践的理论家,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作者充其量也只能成为学术权威而已,两者之间有时竟然有天壤之别,犹如同研究思想的学术大家那样乾坤分明。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很多人对社会调研报告的理解却迥然不同。社会调研报告被看成是雕虫小技,是毫无学术价值的文字垃圾,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而热中社会调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被看成,要么是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要么是不务正业的碌碌庸人。
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学术至上”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地方和高校,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学位建设及其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工作,出台了许多相应的扶植政策和举措,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醉心于攻读高学位,撰写学术论著,以便尽快晋升职称,争做学科带头人,成名成家。这些本无可厚非,因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前提。现在的问题是,不应就此戛然而止,而应当继续前进,用掌握的理论切实地去联系当前的社会实际,研究破解实践问题,推进理论创新。
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破解社会实践中的疑难热点问题,总结实践经验,原本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意、客观要求、根本方法与基本经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基本职责与神圣使命。
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后,他又在随后不久的中,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必须有的放矢,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找到解决革命实践问题的新办法新策略,从而实现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的有机统一。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所需要的理论家是什么样的人呢?是这样的理论家,他们能够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解释历史中和革命中所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种种问题上给予科学的解释,给予科学的说明。我们需要的这样的理论家。”他特别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问题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 ⑵
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倡导者,更是率先垂范的成功践行者。他撰写了一系列研究破解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社会调研报告,汇编成《选集》雄文四卷,尽管没有成为什么学术专家,却成为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和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党的几代领导人对此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又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了众多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心血与奉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不断研究破解实践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行理论创新,成为今天党的理论工作者重要职责与光荣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责无旁贷。
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领导者或许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是党的创新理论的单纯传播者而已;至于理论创新,那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事。他们或许并不十分清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同于高校其他学科的教师,不是单纯的一般学者,而是党的理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应当成为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者专家,还应当成为善于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破解某类社会实践疑难热点问题,总结实践经验的行家里手,进而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算胜任了党的理论工作者的全部职责,才堪称一名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现在的问题是,绝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没真正地运用掌握的理论去主动地联系实际,全面履行理论工作者的职责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锻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中央16号文件明确要求地方和高校“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挂职缎炼、学习考察等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⑶然而,一些地方和高校并没有把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文件的要求上来,采取切实措施予以具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很差,他们社会调研能力的锻炼培养还无从谈起。
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高校,不仅没有出台什么鼓励引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政策举措,更有甚者,就连党和国家制定的鼓励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特殊政策规定,也未予落实执行。这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的另一个重要深层次原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中央16号文件确定的任务,鼓励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锻炼提升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联合制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第18条中明确规定:“教学研究成果和社会调研报告凡被有关部门采纳、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应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这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问题明文规定的具体的政策。
在随后各地出台落实《意见》的文件中,虽然均承诺将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这一政策,但在个别地方职称评定的具体文件规定中,仅兑现了“教学研究成果”“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的政策;而用“和”字连接,与“教学研究成果”并列的“社会调研报告”,同样“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这一党和国家明文规定的政策,却只字未提而未落实和执行,导致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论怎样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撰写过多少篇社会调研报告,也不管这些社会调研报告级别多么高,社会影响力多么大,在申报评审职称过程中一概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如此落实政策的潜台词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调研均是无效劳动,他们的社会调研报告成果都是毫无价值的文字垃圾,进而暗示他们应当断绝社会调研的念性。如此的政策引导,该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会有社会调研的积极性吗?没有社会调研,哪来的社会调研能力?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也就不足为怪了。
曾说: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师的问题。此话今天仍然正确。在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社会调研实践中,教师无疑起着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做到做好的,教师应当率先垂范。这客观上要求教师首先要有社会调研的丰富经验和较高能力。然而,这样的经验和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也不是通过攻读高学位或撰写学术论文能办到的,只能是在社会调研实践的不断探索中逐渐积累锻炼而成。很难想象,一个从来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尤其是挂职锻炼,撰写过高水平社会调研报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能够胜任指导其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撰写出高水平的社会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学生社会调研这一教改工作,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抢先锻炼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调研的能力。此事尽管十分重要和迫切,但如果当地职称评定的具体文件规定依旧不承认教师社会调研报告这样的成果,依旧不能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仍旧不会有多少教师愿意去做这件对自己毫无价值的蠢事。
因此,只有将中央16号文件和《意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原则要求和职务聘任的政策规定,转化为地方职称评定文件的具体条款规定,核心的关键是不折不扣地全面落实执行党和国家有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调研报告”同样“应作为专业技术职务评定的依据”这一明文规定的具体政策,才能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鼓励引导他们深入社会实际调查研究,进而锻炼培养其社会调研能力,以便胜任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工作,从而根本上解决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流于形式的问题。
诚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应消除误解,转变观念,认清职责使命,痛下决心,走出书斋,通过各种方式途径深入社会,积极开展社会调研,下苦工夫,撰写出高质量的社会调研报告,在精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成为研究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某类实践问题的行家里手,尽快弥补指导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问题,成为大学生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楷模和导师,得
心应手地去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大学生头脑工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⑴、⑶《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183页、第188页。
⑵《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二版,第814页、第815页。
社会研究方法实践报告范文第2篇
一、人大调查研究成果的评价
就调查研究成果的价值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查研究自身的研究价值。每一项调查研究活动都有它明确的目的性。自身研究价值首先体现在它是一项工作成果,或是成功经验的总结,或是具体问题的调查。因此,工作上是否有新意,认识上是否有新观点,是衡量调查研究价值的主要方面。二是调研成果的两个转化。即向工作实践的转化、向决策和理论方面的转化。向工作实践的转化是指这些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以推广和运用;向决策和理论方面的转化是指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领导层的决策,为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提供实践依据和实践支持,为人大制度理论的发展提供实践基础。
调查研究成果的几种类型:
(一)情况汇总型。是对一般工作现状、动态等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后,汇总整理的反映基本工作情况类的调查报告。这类调研报告是为了便于常委会或有关领导对全局情况的总体了解、掌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二)经验总结型。是工作经验类的调查研究报告。一般是对典型的问题、典型的做法进行调查研究后形成的调研报告,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即通过对典型单位的做法进行详细地了解和分析,从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或教训,用以推动和指导工作的开展或提供给有关方面参考借鉴。其突出特点是具有示范性。
(三)探讨研究型。这一类调查研究成果是指对人大工作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中,在理论上需要研究、讨论,实践中有待于完善、改进和发展的做法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来论证它的可行性,并且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法律的角度提出预见性较强的意见和建议,作出有价值的调查结论。这一类调研报告具有探索性、预见性、论证性和咨询性,相对来说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调研成果。
二、人大调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途径
调研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是人大进行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再好的调研成果,如果把它束之高阁,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调查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是整个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调研成果体现价值的重要阶段。
调研成果推广和应用的主要途径:
(一)报告调研成果。将调研情况和调查当中了解到的一些重要问题整理成调研报告,并向组织调研的部门报告。报告时,一般应先向主任会议报告;常委会要求听取汇报的,要向常委会会议汇报;属于上下级人大联合调研的,要向上级人大汇报。同时要根据情况,请示领导同意后抄报有关部门和方面。供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决策时参考,从而被决策机关和决策者所采用。
(二)为本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依据和参考。将详实的数据和可靠的一手资料、有价值的结论、成功的经验等,体现在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和工作中。
(三)将调研成果吸收到人大领导讲话中去,用以指导工作。可以以“送阅材料”等形式,向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反映。也可以通过起草领导的讲话、报告,推广调研中获得的新理念和成功的经验,用来指导工作。
(四)宣传调研成果。各级人大机关都办有内部刊物,是发表优秀调研报告和开展理论研讨的首选载体,也可以在社科类理论刊物或有关报纸的专栏上发表。
社会研究方法实践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与时俱进,科学认识调查研究的作用
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的组成部分。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对于人大常委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研究和探讨。比如,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比如,怎样更好地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等等。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答,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根本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更加坚定坚持根本政治制度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实质上就是要求我们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以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实效。
(三)是推进奋起三次创业的迫切要求。市委关于“奋起三次创业推动广安超常规跨越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了“五大定位”、“一大目标”、“六大任务”、“三大跨越”的总体部署和具体奋斗目标。落实市委的决策部署,努力实现市委确立的奋斗目标,人大常委会应有所担当,有所作为。在三次创业的实践中,人大常委会如何更好更大发挥作用,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和进行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付诸行动。
(四)是创新人大工作的内在要求。创新是人大工作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人大常委会应当坚持解放思想,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在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突破思维定势,破除不合时宜的做法,大胆探索,努力创新能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升人大各项工作水平。
二、把握关键,科学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
人大常委会能不能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重中之重在于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讲求方法,谋求实效。
(一)准确选题。要选择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要把党委工作地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调查研究的主要课题。坚持少而精的课题确定原则,每年可以由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各办事机构提出一至三个课题建议,经主任会议筛选确定十个以内的课题。
(二)周密实施。开展调查研究前,由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办事机构精心制作方案,明确调查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时间、调查研究人员、调查研究内容、调查研究方式等,经常委会主任会议审定后实施,杜绝随意性和盲目性。本着有利于开展工作和形成成果原则,遴选调查研究人员。人大常委会开展调查研究,原则上由常委会领导带队,以常委会组成人员为主,邀请一定数量的基层人大代表参加,必要时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群众代表参加。开展调查研究前,组织对参加调查研究的全体人员集中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学习培训,以避免外行调研内行。
(三)灵活方式。既要明察,也要暗访;既要听领导意见,也要听群众呼声;既要看书面材料,也要看实际效果;既要听正面的,也要听反面的,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力求全面、真实、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问卷调查、短信咨询、电视公告、网上收集等方式,扩大调查研究面,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同时,还要注意专题调查研究与平时调查研究和信息收集相结合。
(四)改进作风。要在“深”字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挖事实真相,全面理清脉络筋骨。要在“实”字上做文章,以或“明”或“暗”的随机方式探察“实”、以上下里外的调研途径寻求“实”、以点面结合的深入考察挖掘“实”。大力发扬吃苦精神、追问精神、细节精神,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和形式主义。
三、去伪存真,科学形成调查研究的报告
调查研究结束后,要及时开展研究,形成真实而令人信服的书面报告。撰写调查报告人员,要选择文字功夫好、理论功底深和情况非常熟的同志。调查报告要突出以下三点。
(一)注重真实性。要对调查研究中获得的资料信息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仔细分析研究,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要注意在调查研究报告中体现“原汁原味”的典型实例和原始材料。调查研究报告初稿形成之后,应广泛征求参与调查研究的人员意见和建议,并据此认真进行修改,以确保调查研究报告内容真实、全面、客观。
(二)注重创新性。形成的调查研究报告,要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既基于理论得出结论,又不囿于理论陷入框框,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增强调查研究的独创性,特别是在工作建议方面,一定要有真知灼见,力求有新思想、新举措。
(三)注重针对性。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可靠的统计数字和群众语言来印证观点,善于用简要的议论总结经验、阐明规律。另一方面,应少讲成绩、多提问题,提供详细信息,对“一府两院”今后工作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四、畅通渠道,科学转化调查研究的成果
要畅通渠道,搞好衔接,把调查研究成果合理转化应用,实现调查研究成果效益最大化。
(一)向主任会议汇报。将调查研究的情况向主任会议汇报,为将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决定或意见、建议奠定基础。
(二)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将与常委会会议议题相关的开展调查研究报告印发常委会组成人员,供他们审议各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决定时参考,为科学监督提供依据。
(三) 报告党委。将调查研究报告向市委报告,通过市委向“一府两院”反馈,把发现的问题报请党委交由“一府两院”处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社会研究方法实践报告范文第4篇
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换挡期相对应,国内社会责任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新的形态带来新的要求、更需要新的准备。社会责任报告也需要回到原点,总结优秀经验、适应新的规则、融入新的议题,在服务决策科学透明、创新沟通模式方式、提升管理效率效能等方面创新突破、再造新的源头活水。
作为对此的思考和准备,以“沟通创造价值”为主题的本届报告会的一大亮点就是了国内首份《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数(2009-2023)》(下称“《报告指数》 ”),对这一时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参考建议。
事实上,伴随着国内社会责任近年来的迅猛发展,社会责任报告作为企业开展利益相关方沟通和优化组织管理新的工具,受到了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各类组织的普遍重视。
据本刊统计,截至10月31日,2023年中国各类组织社会责任报告数量达2240份,继2009年的“井喷”和2023年的快速增长后,再现高速增长态势。而迄今已走过七个年头的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也集聚了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外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先锋企业,负责推进企业履责工作的实践者们,以及致力于社会责任理念创新的研究者们,正成为国内社会责任报告领域以及CSR同仁们思想碰撞、信息集散、资源分享的盛会。
首个金蜜蜂CSR报告指数揭示报告新常态
“连续五年,我们对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收集、分类统计、评估和研究,完成了五份整体的研究报告以及10多份专项报告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的首份《金蜜蜂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指数(2009-2023)》将成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新工具。” 从报告研究到国内首份报告指数,变化的不只是名称,更是基于我们对于CSR报告更深入的了解。如本刊副社长殷格非所言, “‘CSR报告指数’基于金蜜蜂历年追踪的报告并加以深化,从中可以看到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展轨迹,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判国内外CSR报告的脉络和趋势,帮助企业更好发挥报告价值,提升管理和运营水平。”
事实上,在经过近年来井喷式的快速增长之后,国内社会责任报告近两年在发展环境、推进格局、条件和挑战方面既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经验模式,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的形态。
从增长速度上,国内社会责任报告高增长的态势放缓,在报告数量增长的同时,报告整体质量也在稳步提升。近两年报告虽然增速会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报告指数》显示,报告处于起步级别的报告所占比重由58.1%下降到30.9%,其他各个级别的报告比重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从增长结构上看,在外资企业报告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发现中央企业及国有企业报告量增长较为明显。榆与此同时,《报告指数》还发现,非企业组织报告数量呈现不断增长势头,2023年达到764份,超过总数的三成,逐渐成为报告增长的主力。
从增长动力上看,由监管机构要求、外部监督力量倒逼,编制社会责任报告逐渐成为企业的主动追求和积极参与,成为企业加快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创新工作部主任程多生在与本刊记者的交流中表示:“《报告指数》以5年为期,以参评企业为样本,既为研究者们提供了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特色实践和社会责任信息的大数据库,对于社会责任报告的工作者和研究者们某种程度上则具有实践创新的工具库和方法论的借鉴意义。”
关注CSR报告新趋势
谈及CSR报告的新趋势,商务部世界贸易组织司副司长刘毓骅在主题致辞上表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生着三大转变:从“新鲜事”转变为“新常态”,从“报成绩”转变为“报规划”,将从“自己写”转变为“大家说”。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中国区总监惠宇明带来的信息是,主动披露负面信息已经逐步成为对社会责任报告的新要求。然而,多数企业担忧相关信息的披露会有损企业形象。针对这一现象,惠宇明认为,在网络时代,企业通过回避,甚至隐瞒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可取。而应该积极地进行负面信息披露,直视危机,直视挑战,积极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企业自身透过这种披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获得利益相关方的认可和谅解,预防信任危机的爆发。”他说。
在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政府将发挥重要作用,帮助企业以更加负责任的方式开展运营。欧洲,2023年9月29日公布的《欧盟非财务报告指令》将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列为一项强制标准,符合要求的企业最晚将于2023年开始必须按年度披露在社会、环境、员工、人权、反腐败、贿赂等议题上采取的政策、措施及绩效。“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遍观之前的各类报告倡议,更多的是如何界定公司面临的各种外部因素。如今,该指令改变了这一状况,它强调的是这些行动将带来什么样的结果。”CSR Sweden环境与社会治理主任Ola Lhman认为,这更是一个对公司股东的价值导向过程,将有助于营造一个推动企业履责的商业体系。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也被提上了日程。“这一定会对我们进一步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一个极大的推动,也是对CSR同仁的极大鼓励。”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发表了他的看法。
挖掘CSR报告价值的新思维
正所谓“始于报告,不止于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编制工作的完成是新一轮工作的开始,有效的传播可以为下一步社会责任工作提供支撑。同时也可以通过传播发现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存在的缺陷以及公司管理当中存在的遗漏,从而实现报告与管理的融合。这是参加“重塑价值:CSR报告传播与应用的新思维”分论坛的嘉宾的共识。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公司社会责任高级经理娄云指出,“报告的传播,说到底,是为了获得大家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解决社会责任工作面临的问题。”然而,沟通的对象众多,他们的认知程度、偏好、了解深度等均有所不同。这就意味着报告传播的策略首先要紧扣利益相关方的关注需求,并以利益相关方能够接受的形式予以呈现。根据《报告指数》的发现,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利益相关方沟通方面具备相应的行业特色,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内容更应该以利益相关方喜闻乐见的过程进行传播。
报告的编制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配合,报告传播同样需要对内整合公司包括市场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各个业务条块现有的资源,把内部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打出传播的组合拳”,责扬天下(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管竹笋给这个方法做出了精辟的总结。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4G的普及,每个人的阅读习惯、沟通交流习惯正在发生这改变。传播具体思维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善于运用微博、微信、APP、微视频、轻应用等新媒体手段进行传播,实现品牌社交化、推广移动化。
探讨CSR报告评价的新标准
对于如何评价一份好的报告,业界有众多的评价标准,但是多数评估体系认为一份优秀的CSR报告应当兼具结构完整性、报告可信性、报告可读性、绩效可比性、报告创新性和内容实质性六个维度。
“社会责任报告按道理是公司实践的真实反映,就像我们常说的社会责任报告实际上不是编出来的,是干出来的,没干这事编不出这报告,可信度也不高,虽然可能好看。”听了各位嘉宾在“告别短板:均衡CSR报告质量‘六大准则’”的分论坛上的讨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副所长张峻峰如是说。就六个维度的逻辑结构而言,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实质性和完整性。离开了这两点,一份报告最基本的效用就无法得到展现。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要是要让投资者、监管者、其他利益相关方全面知晓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以及这三大效益怎么得来的。通过社会责任报告,将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和管理放到阳光下接受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中国铝业公司研究室副主任赵秀富作为一名长期在社会责任工作前线的CSR人,进一步强调了社会责任报告实质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份报告兼顾了可读性、可比性和可信性,可以让利益相关方读起来觉得更加有意思。
创新性则是很多报告编制者最为头疼的事情。虽然这是工作的一个难点,但《报告指数》显示,各企业报告的创新性指数保持着平均55.3%的增长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各企业对社会责任工作和报告创新的重视程度。
“走出去”披露CSR信息的新要求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据有关部门统计,现在有1.53万家中国企业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5400家分支企业。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负责任的国际形象,也会深刻地影响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的潮流与方向。“道济天下: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分论坛关注的正是这一热题。
中国石油和中国五矿作为较早的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和信息披露方面也走在了前列。他们选择了在其社会报告中都披露了海外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还采用了国别报告的方式,更加系统化地梳理和提升在海外的社会责任实践。这些报告打开了企业内外部沟通的一扇窗,为利益相关方及社会各界了解企业提供了一个新工具和渠道。
在海外,法律、政策、经济、社会环境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区域性的差异,如何适应这样的环境,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企业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主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相关机构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五矿化工进口出商会《中国对外矿业投资社会责任指引》,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方面开展了许多的工作。中非卓越基金则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企业创造在非洲和当地的利益相关方达到共赢的商业模式。
展示优秀CSR报告新样本
社会研究方法实践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考评机制
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也是推动国家科技发展、改革创新的主要力量,积极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离不开完善、创新的保障机制以及全面、有效的考评机制。政府、高校、企业作为引导、组织、接受社会实践的主体,需要建立保障及考评机制,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宽裕的空间和稳定的支持。
一、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用,则需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均制定有效的保障机制。总体而言,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宏观引导作用,利用政策杠杆,对研究生社会实践予以支持和保障。第二,高校应注重自身特色,加强对研究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工作,增加宣传、激励力度,严把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质量关。第三,企业应与高校积极寻求合作,结合企业的特色和人才需求,广泛、定期地接纳研究生社会实践团体开展社会实践。
1.政府层面
首先,为建立良好的社会实践运作机制,政府应加快立法进程,尽快由国家制定一部有关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专项法规,为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权威性的法律依据。其次,对高校组织开展研究生社会实践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出色的高校,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政策支持。再次,对积极接纳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企业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最后,引导建设国家、地方、高校三级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把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作为长期化、制度化开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来抓。
2.高校层面
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工作组织制度,形成党、政、工、团、学协调一致、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管理服务体系,为社会实践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从校级层面而言,应成立研究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全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整合校内相关教育资源,制定完善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规章制度,推动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从学院层面而言,各学院应积极策划、组织、落实本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加强安全教育,确保研究生能够在实践中受教育、学知识、长才干;从各级团体层面而言,校、院两级团委、学生会、学生科协普遍设立社会实践部,学生班级依托团支部,由科技委员负责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组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指导教师,学院可参照教师指导教学实习的标准计算工作量并给予相应报酬。
3.企业层面
在企业层面,应明确企业接纳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义务,保证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企业各级的充分重视;要指定企业内部社会实践负责人,明确负责人的责任与义务;要建立企业内部接纳社会实践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和企业正常生产工作的正常运作;还应建立与高校的长期合作、对话机制,将与高校开展对话、寻求合作制度化、规范化,保障企业与高校在社会实践方面信息的及时沟通。
二、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机制
1.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的目的
进行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主要是为实现以下目标:①明确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和目的;②了解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工作量及工作绩效等基本状况;③了解社会实践团队各学生成员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态度、工作量及工作绩效等基本情况;④考核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为多层次选拔优秀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基础。
2.研究生社会实践考评指标体系
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特点,考评内容侧重从社会实践过程考评和社会实践成果考评两个方面进行,将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评技术相结合,做到全方位评价一个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即实施360度测评。
社会实践过程考评体系的测评对象包括社会实践团体和社会实践个人。社会实践团体的考评指标有:社会实践的立意及价值、社会实践的社会效益、社会实践目标合理性、社会实践日程安排合理性、社会实践团队纪律性和社会实践团队协作性等;社会实践个人的考评指标有:对实践活动的认知程度、道德品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执行意识、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精神面貌、纪律性、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工作方法、工作习惯、思维能力、问题应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危机意识、创新意识、学习目标明确性、学习计划科学性、挑战精神、创新性思维、对团队的认可度、大局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结互助精神、活动参与度、风险共担意识、组织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等。
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考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实践取得的研究论文和调查报告等理论成果的考评;二是对社会实践成果汇报答辩的考评。理论成果考评指标包括:报告思路是否清晰、报告结构是否合理、报告内容是否翔实、报告成果是否明确、成果与预期目标的切合度、成果的原创性、成果的创新性、专业贡献与价值,以及成果的应用推广价值等。汇报答辩考评指标包括:社会实践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社会实践目标是否明确、实践活动组织科学性、人员分工是否明确、汇报展示效果和活动成果认可度等。
3.研究生社会实践的考评方法
基于各种测评方式的有效性和可实施性,结合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及政府、高校、企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建议采用已经过实践证明有效的方法,包括企业打分、带队教师打分、社会实践个人打分、书面评审专家打分和答辩专家打分。每个社会实践团最后的成绩(即综合评价)由这五部分打分成绩进行加权计算,权重通过专家评议确定。
第一步:企业打分。由于社会实践期间,社会实践团队的主要活动地点为企业,因此,企业需根据企业自身设立的接纳社会实践的目标出发,对社会实践团队进行科学、公正的评价。由企业负责人根据社会实践团体每日的表现,给出团体分数及个人分数,并将打分结果直接交予学校或学院考评负责人。
第二步:带队教师打分。带队教师根据每个成员在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实际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
第三步:社会实践个人打分。社会实践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实践主体――研究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可度、自身表现的认可度是不同的。所以,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由社会实践个人对实践团队、个人表现进行打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