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鉴赏论文(精选5篇)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职院 公共艺术课 舞蹈鉴赏教学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处在伟大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自主创新意识的强烈刺激,迫切需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这对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摇篮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公共艺术课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舞蹈鉴赏》教学有效性开展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现实意义

培养舞蹈素养。舞蹈素养可以理解为有效鉴赏舞蹈作品的深度与广度。舞蹈是一种直观的肢体语言,没有旁白,需具备一定的舞蹈素养,才能解读作品。高职院开设《舞蹈鉴赏》教学,普及舞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舞蹈素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的欣赏过程中去,感受舞蹈艺术多元文化集成的美妙。

提升职业素质。有学者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划分为职业理想与道德、职业文化素质教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等数个模块,数模块的和谐发展,构成了高职学生完备的职业素质,是高职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舞蹈活动蕴含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多元文化因素,《舞蹈鉴赏》教学对提升学生职业文化素养与职业审美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有效性制度保障。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厅[2006]3号)文件规定了《舞蹈鉴赏》等八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修1门并通过考核,与此同时展开高校公共艺术课程评估。从制度上强制高职院必须将公共艺术课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与教学任务;同时以评估为手段,促进高职院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上一台阶。

二、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功能体现

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舞蹈鉴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认识舞蹈作品,通过观察解读舞蹈作品,发挥个人想象空间,获得审美情感满足的同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模式。学习的目的不只是把经验贮存于脑中,而是最终要将所获得的经验应用于实际的各种不同情境中去,以解决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舞蹈鉴赏》教学中的这种观察习惯的养成与观察力的提升是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催化剂。

获得情感满足。情感外显于表情与动作,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如《看秧歌》,设计表演了喜看、惊看、羞看、怒看四种情绪的“看”,演员惊恐地瞪大眼睛、张开嘴巴的表情,上身扭曲、两手绕扯手绢、双脚内八字的姿态,都是将日常的表情动作极度夸张变形后外化出来,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身份与真实观众形成了双重情感传递空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高职学生在多次鉴赏舞蹈作品后,能唤醒内心潜在的丰富情感,获得审美的情感满足。

直观性宣传教化作用。《论语?八佾》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天子八佾,诸侯四佾,所以别尊卑”,孔子愤慨于鲁国大夫季桓子在自已的庭院里演出了天子方能享用的“八佾之舞”,春秋时这种所谓的“礼崩乐坏”,从另一方面来讲是当时宣传教化民众,民众思想被固化的结果。舞蹈鉴赏给人以直观的心理感受,音乐、动作、表情、舞美,直接刺激学生大脑神经,触动内心情感的联想与波动,引发思维联动,起到直观性的宣传教化功能。

三、高职院《舞蹈赏析》教学价值体现

扩大视野。从“舞蹈纹彩陶盆”、“盘鼓舞”到敦煌飞天舞,从夏启之舞、《大武》舞到《云门》乐舞,舞蹈活动作为人类最早创造的肢体语言符号,行使着与自然界对话、与神灵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的使命。《舞蹈赏析》教学带领学生徜徉在中华文化的海洋,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想象力。

获得心灵自由。黑格尔认为:“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它的自由和无限……所以美的对象既不显得受我们人的压抑和逼迫,又不显得受其外在事物的侵袭和征服。”《舞蹈赏析》的审美过程也是学生心灵自由与精神解放的过程,审美活动给予的心灵自由与精神解放,赋予他们更多生命的意义与创造的灵感。

提升审美能力。马克思指出:“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因此(艺术)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了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了主体。”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通过接受艺术教育来提升,而具有审美能力是欣赏美,创造美的关键。《舞蹈鉴赏》教学以大量的舞蹈作品为依托,通过观看,讲解,讨论,实践等途径,传授舞蹈动作表情、节奏、构图、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高职院《舞蹈鉴赏》教学几大模块

理论讲授做铺垫。高等职业院校《舞蹈鉴赏》教学是以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的普及型教学,以一般性知识为主,再配合作品鉴赏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讲解。理论知识的讲解要做到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引人深思,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愿景,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

作品鉴赏为主体。舞蹈作品鉴赏环节涉及到具体的舞蹈作品,是教学的主体部分。一是梳理舞蹈类型,以民族舞蹈文化为主线,外来经典舞种为补充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二是浏览大量舞蹈作品,选取典型性与代表性,独具时代特征与一定教育意义的作品为鉴赏对象;三是对选取的舞蹈作品进行深入挖掘与剖析,了解舞蹈创造背景,分析舞蹈动作、形象、构图等理论知识。

课堂讨论交流为手段。《舞蹈鉴赏》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交流环节,是培养学生舞蹈鉴赏能力的有效手段。可以将课堂讨论交流放在整个课程的尾声阶段,要求是每个学生课下选取自已喜爱的舞蹈作品进行鉴赏,截取三分钟视频片段于课上以教师的身份脱稿讲解,并讨论交流舞蹈鉴赏心得体会,由教师进行总结。

参与文献:

[1]黄爱民,胡俊.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J].大家,2023(7):192-193.

[2]谭顶良.高等教育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125.

[3]贾安林.中国民族民间舞作品赏析[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73.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艺术教育;舞蹈鉴赏;实践;教学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只是政治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还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这主要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整体优化和提高,当代高校无疑将肩负这一历史使命。无论从个体而言还是辐射作用,大学生群体都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中坚力量。

艺术教育应该是高等学校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20世纪80年代,国家教委提出艺术鉴赏教育的概念,旨在区别于专业的艺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提高其艺术修养及审美素质。本世纪初期,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指出:艺术鉴赏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艺术鉴赏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目前,教育部出台《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指导纲要》,对我国高校艺术鉴赏教育教学制定了相关细则,以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接受美育,艺术鉴赏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问题正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舞蹈鉴赏》课程被确定为八门限选课之一。

舞蹈鉴赏是用舞蹈形象来反映生活,感染受众,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的目的。实践证明,它不但能调节人的心理,活跃人的思想,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灵感,丰富人的想象力,还能陶冶感情、涵养德性,培养人们优秀的品质、高尚的情操以及对真、善、美的自觉向往。“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1]

但是,现在大学开设的舞蹈鉴赏课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教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单一僵硬、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等。根据以上存在问题,舞蹈鉴赏课程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不能再停留在单纯用“语言”来“描述”艺术和鉴赏艺术,而解决问题的钥匙就是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使舞蹈鉴赏课程成为“课内课外相结合、鉴赏实践相结合”的多形式课程,使学生在掌握一定鉴赏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技能,并能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进而达到提高艺术鉴赏力的最终教学目标。

具体措施:

一、 课程教材的选用,以及内容的选择;

在对我校在校生专业类型分析中,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专业涵盖了经济学、医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其各个专业大学生对艺术教育形式的兴趣和审美追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更不同于舞蹈专业和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在选择教材时考虑到以上原因,我们选用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吕艺生编写的《舞蹈鉴赏》一书。

教材本身主要是以舞蹈的形式为主线,有舞剧、群舞、三人舞、双人舞和独舞五个章节。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的划分过于宽泛,不够细致,所以我做了简单的补充。

例如,在舞剧的鉴赏一课中,没有像教材中那样单独从舞剧的内容去入手,而是通过中西方芭蕾舞剧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更多与舞剧相关的知识。首先介绍了芭蕾舞的起源;其次分别介绍了芭蕾艺术的几个发展阶段,欣赏每个阶段的代表作,让学生通过鉴赏了解不同时期芭蕾舞的发展变化及每个阶段的艺术特征;接着介绍芭蕾的四大审美原则,让学生知道欣赏芭蕾舞的视角;最后在回归到舞剧上来,引导学生明白在注意演员们的技术技巧的同时,舞剧还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鉴赏、去感受它的艺术之美,如剧情、舞美灯光、服装、编舞技巧和舞剧音乐等等。

关于舞蹈鉴赏课的内容还可以有按照历史时期或按照同种类别的方式,将作品呈现给学生,使他们可以通过不同时期的舞蹈、或是同种类别的不同舞蹈作品进行对比学习,能够加深理解,感受不同作品给予的情感体验。

在短短的32学时的课时里,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要有侧重,我的侧重点放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及中国古典舞的欣赏,而对于体育类的舞蹈如国标、拉丁和街舞等没有涉及。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舞蹈鉴赏》课程应该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特点鲜明的艺术课程。它不是一门仅仅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舞蹈作品的单一知识教授课程。它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学习能力,以讲解基本的舞蹈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自身的动作体验和学习更加深入了解舞蹈艺术的美学价值,并从其它艺术社会科学的角度评价、鉴赏艺术作品。

《舞蹈鉴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的要素是“动作、表情和节奏”,“动作”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

通过对学生针对《舞蹈鉴赏》课意见和建议的收集,发现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希望《舞蹈鉴赏》课程应该增加实践的部分,并且加大实践部分在课程内容中的比率。学生们在鉴赏的同时,很想随着音乐动起来,感受舞者是如何通过一个舞蹈动作向欣赏者传递情感的。所以,在我的课堂中,欣赏的内容只占课程内容的百分之六十,二百分之四十是属于实践环节的。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授法、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欣赏法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水平加入舞蹈组合学习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藏族舞的“踢踏”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总之,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通过实践可以使学生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

三、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

尽管高校艺术素养教育不强调专业艺术技能的训练,但多让学生参与艺术的创作与表达,加强艺术的实践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基本的艺术表达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运用艺术抒感、美化生活。

一方面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如形体训练。使学生在鉴赏的基础上,真正的参与到舞蹈当中。形体训练课程的内容会涉及到芭蕾基训以及简单的各民族舞蹈的组合。

单从《舞蹈鉴赏》课中抽出少半时间去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通过任选课程的开设,补充限选课对于学生艺术技能培养的不足。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获得1个学分,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在我校公共艺术中心下设有艺术团舞蹈队,通过每周的课外时间训练,排练简单的、针对非专业学生的成品舞蹈,更进一步的让学生体会一部作品内涵、或一种舞种的风格特征;“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2]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参与校内外的展演活动及比赛,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来丰富舞蹈鉴赏课程的形式与内容,使学生从舞蹈实践活动中学习与提高舞蹈鉴赏能力和舞蹈技能。

总结:

舞蹈鉴赏课程以实践为主体,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具有时代特征和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使之具有最基本的舞蹈艺术修养。

在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实践活动,开发和引导学生在舞蹈创造实践中学习舞蹈、感受舞蹈、体验舞蹈,进而创造舞蹈,为终生艺术化的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舞蹈鉴赏》属于高校公共艺术课的范畴之内,国家近期也有相关的文件出台,指导此类课程的实施。通识教育的理念同样适用于此类艺术教育课程。其中应该涵盖舞蹈基础理论、名作赏析、名家简介、教师示范、学生互动等环节。

美育问题是一直让人们很纠结的问题,虽然在一些专家学者的大力呼吁下,20世纪90年代正式写入到了国家的教育纲要,但是发展的速度还是很不尽人意。难道是人们不再追求“美的事物”了么?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不均衡,国家的财政支持不够等原因是挡住人们“发现美的眼睛”的障碍。

近些年,国家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从为了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23)》,不断完善普通高校艺术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03年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到去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的出炉,其中强调“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也进一步阐释了:“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期间还有自2005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从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实施。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了一个积极的信号,那就是国家在普及美育教育的这条路上已经开始了拔锚起航,而不单单是喊在嘴里的口号,写在纸上的章程了。

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推行包含舞蹈艺术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不得不提及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所谓通识教育是与专业化教育所不同的教育模式,虽然通识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古已有之,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博览古今为通人”——《论衡》等。但是因为历史的原因,我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却是在前苏联的专业化教育的影响下办起来的,学生被强调学习专业知识,知识面窄,适用性差,有知识而没文化。而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一种全方位教育的大学理念,它是涵盖了我国现在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它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功利性地为了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所做的教育,而是张扬个性的、广博的、培养健全的人的教育。也为越来越多国际上知名的大学所认同,并开设了相关的课程。

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中就明确指出了“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其中“舞蹈鉴赏”就包含在公共艺术限定选修课中。而大学的美育教育就以“鉴赏”为主。鉴赏是指对艺术品或文物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有些教师在把课程的内容定义为“舞蹈欣赏”,我认为不合适。“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是包含在“鉴赏”中的,只是浅层次地停留在“形式美”上。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具备了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只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造成审美的偏差或不足的大学生们。

我认为在《舞蹈鉴赏》课中,要包含:

1.舞蹈基础理论知识

舞蹈的基本原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舞蹈作品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舞蹈的表现手段、舞蹈艺术的分类;舞蹈的历史进程:中外舞蹈史、舞蹈的文化生态等。

2.结合舞蹈基础理论鉴赏中外舞蹈、舞剧名作

通过文字资料、剧照、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比如像中国舞蹈史的古代部分并没有舞蹈的视频资料,只有在当代根据那个历史时期的人和事及史料描述新创作的作品。

3.结合舞蹈基础理论穿插介绍舞蹈名家

中外知名舞蹈编导家、表演家、教育家、作曲家和舞美家等。

介绍舞蹈名家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视角入手,比如,介绍编导家张继刚时,我总是先跟学生们一起先回顾一下春晚的舞蹈《千手观音》,然后再推荐他的其他一些经典之作品,如《太阳鸟》《哈达献给》等。

4.教师适时示范,增强课堂直观性

如蒙族肩部的动作有很多,这跟他们是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有关的,上课时我就给学生示范蒙族的硬肩、柔肩、双肩、笑肩、耸肩、碎抖肩等一系列肩部的动作,学生们当堂就能留下很深的印象。

5.学生简单模仿,增加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讲授维族的移颈动律时,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做移颈,并配合猫洗脸、遮阳托腮式等一系列手臂动作,拉近学生与舞蹈的距离。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想套用一下彭吉象先生在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发言稿的题目,针对当前艺术教育情况,笔者认为:“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谈再多也不为过。”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

[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4篇

课题名称:

舞蹈艺术欣赏

—— 一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的课程

学生姓名:

系 别:

音 乐 系

专 业:

音 乐 学

指导教师: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了诸多发展趋势,包括:经济全球化、以信息技术为导向的新技术革命、全球经济的市场化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人类生存方式、文化价值观念 、文学活动以及艺术文化等也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

我之所以会选择《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我关注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在这个变化多彩的社会中,我们这些正处于毕业阶段的高师音乐系学生应多学习专业以外的多面知识,以不变应这万变的复杂社会。

虽然《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并不成为我们系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不亚于专业课程。“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是如此的紧密,对舞蹈中各种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对音乐系不同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从我自身的体会来说,舞蹈艺术欣赏对学习舞蹈专业很有帮助,对舞蹈艺术作品的反复领悟、探究、剖析形式美以及构成美的技法,不仅直接培养了舞蹈艺术欣赏能力,为自己的表演和创作寻找到坐标,而且对舞蹈专业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是开阔眼界,学习并借鉴他人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变化万千的舞蹈世界中不仅要通过自身的实践,还要多看、多听、多鉴赏,因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更要成为我们音乐系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一、开头

⒈由学习者在《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中的课堂表现引发我对学习者的调查;

⒉学习者的态度是由于《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本身的几大特殊性所导致,分别是:

① 学习者——本系各个专业学生;

② 课程时间的安排——大四的第一个学期;

③ 课程的性质——非必修(选修)的专业课程;

二、⒈ 舞蹈艺术欣赏的概念;

⒉ 分析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的关系;

⒊ 特别提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⒋ 从感知方面来谈欣赏舞蹈的三个层面 :

①形象感觉 ②体验想像 ③探究领悟

⒌舞蹈艺术欣赏的审美价值;

三、结尾

呼吁全系学生要用更为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为什么《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得到重视?

2. 什么是舞蹈欣赏?

3. 舞蹈艺术欣赏与其他艺术有没有关系?

4.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对专业学习者有没有作用?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1、网上、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

2、请教指导老师黄平副教授,确定选题方向;

3、与同学共同讨论本课题,互相交流意见;

4、写好开题报告;

5、根据已选题目进一步搜集资料,并拟好论文提纲;

6、论文写作;

7、论文修改并定稿。

进度安排:

1、9月10日——10月30日 依据论文参考选题,作好论文先期搜集工作;

2、11月1日——11月20日 选题,写开题报告;

3、11月24日——05年3月6日 开题报告定稿,接受毕业论文任务书;

4、3月6日——3月20日 论文写作阶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论文中期检查;

5、3月20日——5月10日 修改论文阶段;

6、5月10日——5月15日 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田静主编 《中国舞蹈名作赏析》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490-1999

[2] 汪流 《艺术特征论》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6

[3] 科林伍德 《艺术原理》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 选自《全国舞蹈教育研讨会文集》中黄小明著《试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 》

[5] 宗白华 《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7

[6] 贾作光《贾作光舞蹈艺术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7] 于平著 《中外舞蹈思想教程》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

[8] 王宏建主编 《艺术概论》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2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舞蹈艺术鉴赏论文范文第5篇

对舞蹈艺术作全面、系统、历史的研究的一门科学。舞蹈学包括舞蹈理论、舞蹈历史和舞蹈鉴赏 3个主要部分。

舞蹈理论 重点研究舞蹈艺术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舞蹈艺术的特征、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等问题。舞蹈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主要区别在于艺术表现工具和表现手段的不同。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工具是人的身体,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舞蹈动作。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起源于对生产劳动、战斗、社会生活动作的模拟再现,图腾崇拜和表现、交流思想感情的内在冲动。从简单的模拟再现,到复杂的概括表现,是舞蹈艺术发展的必然进程。从群众自娱性、社交性、礼仪性的抒发单一情绪的生活舞蹈,到表现繁复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形成多种舞蹈形式和体裁的艺术舞蹈,是舞蹈艺术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在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中,舞蹈家们为了扩大表现生活题材的范围和丰富舞蹈艺术的表现能力,不断从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中汲取滋养,逐步形成高度发展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舞蹈源于生活,又对生活予以积极的作用和影响。舞蹈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审美、娱乐、交谊、健身等功能和作用。

舞蹈理论的研究又分为基本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主要门类。舞蹈基本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和生活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舞蹈艺术的本质和特性、舞蹈的起源和发展、舞蹈的内容和形式、舞蹈的种类和体裁、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舞蹈应用理论主要包括:舞蹈创作理论(或称舞蹈编导理论)、舞蹈表演理论和舞蹈教育理论等。舞蹈创作理论主要研究舞蹈创作的一般规律和创作各类体裁舞蹈的特殊规律、舞蹈创作的过程、舞蹈的创作方法,以及舞蹈编导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巧。舞蹈表演理论主要研究舞蹈演员如何以自己身体为工具和手段,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深刻地反映和表现广阔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以使观众在舞蹈的审美活动中思想上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鼓舞、情感上受到陶冶和净化;以及舞蹈演员所应具备的条件、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能力。舞蹈教育理论主要研究训练和培养创作、表演、教学、理论研究等各种专业舞蹈人才的方法,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大纲制定的原则等,通过对各种舞蹈人才的培养,以期达到在继承、保存、创造、发展、提高和普及舞蹈文化方面保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舞蹈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由于各人研究方法和侧重面的不同,舞蹈理论的研究必然要向多方面发展,产生各种不同的新科目。如从社会学(包括民俗学、伦理学)、美学、心理学、生理学的角度来对舞蹈进行研究,就形成和发展起舞蹈社会学、舞蹈美学、舞蹈心理学、舞蹈解剖生理学等一些新的学科。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有些舞蹈理论家已经开始从事这些学科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学术论着,目前仍处于开创建设阶段。

舞蹈历史 这门学科既属于历史学的范畴,又是舞蹈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舞蹈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和历史发展规律,并对历史上促进舞蹈艺术前进和发展的一些着名舞蹈家和舞蹈作品作出客观的历史的评价。任何时代的舞蹈艺术的存在和发展都受其社会的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还受其社会政治、思想、伦理道德、审美意识、文化艺术思潮等的影响。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舞蹈艺术从内容到形式的发展和当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舞蹈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促进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也是舞蹈历史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舞蹈历史,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从舞蹈的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舞蹈学的角度来研究,就要求通过舞蹈历史的发展进程,进一步探索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作出理论的说明,从而达到历史的研究和逻辑的研究相结合。研究过去舞蹈艺术的历史进程及其发展规律,就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今天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从舞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中,预示出未来舞蹈艺术发展的方向。舞蹈艺术是人类极为丰富多样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它的历史,必须分类来进行。如以国家和地区来划分,就有国家、地区和整个世界的舞蹈史。例如中国舞蹈史、欧洲舞蹈史;世界舞蹈史等。如以舞蹈艺术的形式和体裁来划分,就有中国舞剧史、中国民间舞蹈史、世界芭蕾史、欧美现代派舞蹈史等。如以时代来划分,就有舞蹈通史、舞蹈断代史;中国舞蹈史则可分为中国舞蹈通史、中国古代舞蹈史、中国近现代舞蹈史等;再细分,中国古代舞蹈史还可分为唐代舞蹈史、宋代舞蹈史等。

舞蹈鉴赏 是舞蹈学中最活跃、最有群众性和社会性的一个方面,是研究舞蹈欣赏、舞蹈评论和舞蹈作品如何取得和加强其社会效果的一门科学,它和舞蹈编导、舞蹈演员的创作、表演以及广大群众舞蹈审美艺术实践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舞蹈欣赏主要研究舞蹈欣赏的性质和作用,舞蹈欣赏和舞蹈创作、舞蹈评论的关系,舞蹈欣赏活动所应具备的主客观条件,舞蹈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以及心理特征等。舞蹈评论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的创作和演出的评价活动。它的研究对象虽然应当以当代舞蹈艺术实践为重点,但同时也要对过去的舞蹈艺术给予历史的评价,总结它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给以理论上的说明。每个时代的舞蹈评论,都受那个时代人们的舞蹈历史观和舞蹈审美趣味的制约,因此舞蹈评论活动必然以一定的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为基础,同时舞蹈评论又反过来影响舞蹈理论和舞蹈历史观的发展。舞蹈评论的主要任务是对具体的舞蹈作品(某个作品、几个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某个舞蹈家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等)进行思想和艺术分析,作出客观的评价,指出成就与不足,从而影响 观众,提高观众对舞蹈艺术的欣赏和鉴别能力;同时又反映出观众的要求和呼声,使舞蹈编导和演员了解观众的爱憎、好恶、重视客观的社会效果,对以后的舞蹈艺术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舞蹈评论是舞蹈工作者和广大观众之间的桥梁,是发展和繁荣舞蹈创作重要的一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