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

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通用6篇)

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 篇1

  黎明的通知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黎明的通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梳理诗歌的写作层次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要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

  二、精读诗歌,评点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三、自读全诗,综合评价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迁移训练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 篇2

  《黎明的通知》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黎明的通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梳理诗歌的写作层次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要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

  二、精读诗歌,评点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三、自读全诗,综合评价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

  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迁移训练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 篇3

  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

  1.祈愿(    ): 2.街衢(    ):

  3.灼痛(    ): 4.污秽(    ):

  5.虔诚(    ):

  二、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鸡埘(sh0)  鼾声(h1n)

  b.呻吟(y0n)  号角(h2o)

  c.沦亡(l*n)  露水(l))

  d.篱笆(l0)  慈惠(hu@)

  三、填空。

  我从东方来/从________来/我将带________/又将带________/……请他们来欢迎我/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一)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芙,看着海岸

  1.对礁石象征意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礁石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

  b.礁石是一个要求生存权利、遇到连续迫害而不低头的人的象征。

  c.礁石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自身的象征。

  d.礁石是那些要求生存、不畏迫害的人的象征。

  2.全诗采用了________的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歌咏,寄寓了深沉的生活哲理内涵。诗歌形象________、________,洋溢着一种________情绪。

  (二)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于上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人选择了海轮起锚准备开航和返航时抛锚的两个瞬间,来表达船员的心情和愿望。

  b.第一个海员对起锚是“喜欢”,第二个海员对抛锚是“高兴”,他们所关注的焦点都是船上的铁锚。

  c.“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是写视觉形象,“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是写听觉形象,表现了诗人刻意地追求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作用。

  d.“出发”和“到达”这两个概念意思截然相反,表达了海员不同的心情和愿望。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海员们为什么喜欢“盼望出发”,又为什么高兴地“盼望到达”,诗中作了明确的回答。

  b.对于海员来说,“盼望出发”就是企盼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盼望到达”就是期待与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

  c.一个真正的勇士,就应该像英雄的海员那样,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这就是《盼望》一诗给人们的深刻启示。

  d.这首小诗意象单纯,主体是两个海员的两句富于形象性的话,而这两句话又由两个象征性意象组成。

  【参考答案】

  一、1.q0;请求  2.q*;大路  3.zhu$;火烧着、烫着的感觉  4.hu@;肮脏  5.qi2n;恭敬

  二、b(“号”应读“h4o”。)

  三、汹涌着波涛的海上;光明给世界;温暖给人类;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四、(一)1.b(b项意象所指的范围过于狭窄)  2.象征;明朗、纯净;昂扬奋发的乐观  (二)1.d(两个海员的心情是一样的,都是“盼望”)  2.a(诗中没有明确地回答,而是借用象征性意象含蓄地说明。)

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 篇4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

  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

  第三册所学现代诗:《郭沫若诗两首》、《现代诗三首》、《乡愁诗两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外国诗两首》:从中感受到了现代诗的“三美”(音乐美、画面美、结构美),体味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故乡深情的思念,对母爱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活的哲思。

  本单元所选的六首诗作,有对黎明的深情呼唤,有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有对革命圣地的热情歌颂;还有春雨对孩子的絮语,有帆对暴风雨的渴望,有对小小萤火虫的赞美。

  在“三美”的基础上,我们将借助诵读这一途径,进一步感受诗歌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手法,精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

  二、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一个工商业兼地主家庭。因家中听信算命先生所谓“克”父母的诳言,艾青被寄养在一个贫苦农妇家里生活了五年。少年时喜爱美术,初中毕业后考入了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艺术,在巴黎度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1932年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并成为鲁迅支持的美术团体“春地画会”的成员,不久便被捕入狱。由于监狱生活的限制,艾青在艺术道路上出现了从绘画到诗歌的转向,发表了《大堰河——我的保姆》《雪》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黎明的通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梳理诗歌的写作层次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要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

  二、精读诗歌,评点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三、自读全诗,综合评价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迁移训练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 篇5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感情,培养鉴赏诗歌的基本能力,进而培养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1.作者:请参看“教学设计(A)”。

  2.写作背景。

  1941年皖南事变后,艾青来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解放区新的生活与环境相适应诗人觉得“诗必须作为大众的精神教育工作,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决心“把政治与诗密切地结合起来,把诗贡献给新的主题和题材”,因此,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更自觉、更有力地为革命斗争歌唱,诗作中的时代意识更为强烈,理想主义色彩也有了新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1.听朗读带。

  学生注意朗读的字音和节奏。

  2.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读音:

  祈愿灼痛沉浸街衢篱笆鸡埘污秽沦亡渗合扣打虔诚

  指名朗读后,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评价,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

  四、梳理诗歌的写作层次

  梳理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进一步的学习作准备

  1.学生默读全诗,然后指名学生复述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要求通过复述,能够基本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和基本思路。

  2.讨论:这首诗一共有32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讨论后明确: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为了我的祈愿”到“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第二部分:从“借你正直人的嘴”到“请农夫从畜棚牵出耕牛”。

  第三部分:从“借你的热情的嘴通知他们”到“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对于结构层次的划分,不必执着一念,只要合理,都可以。

  3.讨论:各个部分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明确: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简要回顾上课时内容,引入新课

  二、精读诗歌,评点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自读全诗,一定要注意在读中品,边读边想,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诗歌空白处写出自己的评点内容。可以是评价词语的应用,可以是评价诗句中的思想感情,可以是评价修辞方法的运用,也可以是评价诗歌技巧应用的效果。

  2.学生相互交流评点的内容。

  3.在评点中注意以下问题:

  (1)这个“通知”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集中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

  (2)迅速默读诗歌,回答:黎明所“通知”的对象有哪些人?

  (3)语句理解:诗中说“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这两句诗该如何理解?

  (4)语句理解:诗歌末尾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这当中的“夜”和“所等待的”应该怎样理解?

  (5)品味下面两节诗歌:

  请歌唱者唱着歌来欢迎

  用草与露水所渗合的声音

  请舞蹈者跳着舞来欢迎

  披上她们白雾的晨衣

  这两节诗读起来感觉很美,体会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出其中之美蕴的。

  4.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所评点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该生所评点的优劣。

  5.评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诗歌主要内容。

  6.学生齐读全诗。

  三、自读全诗,综合评价

  1。讨论: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诗中的“黎明”有什么深刻的内涵?

  2.提问:艾青说“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你感觉到这首诗所跳动的心灵了

  吗?

  请你说说,在这首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3.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有哪些特色?请谈谈你的感受。

  四、迁移训练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黎明的通知》 篇6

  综合能力训练

  1.根据提供的上联或下联,填写如下相应的对联。

  ①上联:春种满田皆碧玉,下联:________

  ②上联:________,下联:遍地花灯迎马年。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回答诗后2-5题。

  夕阳在蔚蓝的天空,抹下了五光十色;微风与牧人耳语,你看它变幻无穷。

  那、那一溜金黄的——该不是负重的骆驼队,摇着悦耳的铜铃,在起伏的沙梁上缓行;

  那、那一团大红的——该不是奋鬃长鸣的骏马,忽地腾空跃起,想跃过那积雪的山峰;

  那、那一片雪白的——该不是驯良的羊群,相互挨挤着又追逐着,嬉游在牧草肥美的湖滨;

  那、那一块绛紫的——该不是肥胖的乳牛,吊着两大袋奶子,摇头摆尾地走进新圈棚。

  草原上的牧人哟!爱恋这七月的黄昏;你听!是谁弹起三弦琴,歌唱晚霞洞悉牧人的心……

  2.第一节的“它”指的是

  [    ]

  a.夕阳

  b.天空

  c.晚霞

  d.微风

  3.请比较第二节至第五节诗中位置相同的不同词语。

  ①表示数量和颜色的有________;

  ②表示牲畜名称的有________;

  ③第三节中形容牲畜特点的有________;

  ④描写牲畜动作的有________;

  ⑤交代背景和场所的有________。

  4.用“五光十色”“变幻无穷”各造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首诗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综合能力训练

  1.①秋收遍野尽黄金 ②连天喜报谢蛇岁  2.c  3.①一溜、金黄 一团、火红 一片、雪白 一块、绛紫 ②骆驼(队)、骏马、羊群、乳牛 ③一团火红、奋鬃长鸣、腾空跃起 ④负重、摇……铃、缓行、长鸣、腾跃、挤挨、追逐、嬉游、吊着(奶子)、走进 ⑤起伏的沙梁、积雪的山峰 新圈棚  4.(略)  5.晚霞(或“草原上的黄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