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管理论文(精选5篇)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医院;志愿者;管理模式;PDCA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23)09(c)-0188-05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of hospital volunteer manage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pplying the method of PDCA for hospital management. An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s taking advantage of PDCA to volunteer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claims the applying proces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volunteer services, obtaining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opening up information channel and recruiting volunteer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 promoting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ing the training course; enhancing the publicity and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e paper may appl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Hospital; Volunteer; Management model; PDCA

在中央文明办《的任务分工方案》、原国家卫生部文明委《卫生部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工作任务的分工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公立医院志愿者服务在志愿者数量上、参与群体、管理模式、服务项目创新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多层次的服务需求,缓解了群众就医需求较快增长和医疗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虽然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立医院志愿者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但是我国公立医院志愿者服务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由试点到铺开的跨越[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作为一所以眼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重点学科的北京市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也在国家和北京市的号召下,自2007年开始引入志愿者参与门急诊志愿服务的工作。特别是我院的重点学科之一是眼科学,由于学科特点以及患者就医需求,在暑期门诊中,眼科的门诊量急剧上升,因此在暑期我院引入志愿者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重点学科的门诊工作压力。本文主要探讨我院在暑期引入志愿者参与门急诊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医院引入志愿者参与门急诊服务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1 医院志愿者管理工作研究现状及问题

志愿服务起源于19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慈善服务催生了志愿服务,而且扩大成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并逐渐将这种服务延伸到了医院[2]。

从国内的文献报道情况来看,医院引入志愿者参与医院服务工作的主要方面还是在医院的门急诊过程中。陈鸣敏[3]通过在医院导诊、自助挂号、自助收费、健康指导等服务中引入志愿者参与,发现实施志愿服务前后门急诊患者满意度由86%提高到96.25%。得到“完善的医院门急诊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患者就诊感受,改善医患关系,同时良好的管理体系有利于志愿者的身心成长及推动志愿组织的不断发展”的结论。周丽娜等[4]结合社区服务中心特点开展医院志愿者工作,对200例患者和200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得出:医院志愿者工作是对医院服务的良好补充,是患者与医疗机构间的桥梁和纽带,在助医、缓解患者心理压力、缓解医患矛盾方面起了较大作用。上述文献报道都提示了医院引入志愿者参与门急诊志愿服务,可以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缓患者的心理压力、减少医患矛盾等方面起较大作用。

就医院志愿者管理模式方面,各家医院的管理、研究人员也提出了不同见解。易慧宁等[5]总结了鼓楼医院多年志愿者服务的经验,并针对工作中的难点,探讨了完善评价体系、改进志愿者管理和创新志愿服务载体三个问题。王俊[6]基于“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微信平台对医院志愿者实行了管理信息化改革,使医院志愿者管理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黄黎姿等[7]也提出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志愿者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医院志愿者的系统化、科学化管理。

从目前的文献报道情况来看,医院志愿者服务的管理已经逐渐地成为了各大医院研究的热点问题,但目前的文献报道大多停留在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阶段,尚不能对志愿者管理提出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案。因此我院在充分借鉴、参考当前我国医院志愿者管理的文献报道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医院2023年的“医疗质量年”和2023年的“医疗服务年”工作主题,提出了“基于PDCA的医院志愿者管理模式”。

2 PDCA理论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在1961年由阿曼德?费根堡姆在其著作《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Control)中提出,是指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以及售后服务,把企业内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该管理观念在20世纪70年代得以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活动中。作为一种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全面质量管理遵循PDCA的程序策略,即由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四个步骤构成完整周期。PDCA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在知道日本企业进行质量管理时创造的一种工作程序[8]。

随着医院管理的逐渐科学化与规范化,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也逐渐在医院管理中得到实践。夏磊等[9]通过比较实施PDCA法前后医院患者满意度的差异,证实了医院在全员、全业务流程开展的PDCA持续改进取得了显著成就。杨娟等[10]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得到结论为: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的管理成效显著,值得在其他医院培训领域中推广应用。戴锋[11]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医院的科研管理,得到结论是:PDCA 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我院科研项目结题率中成绩显著,可在医院其他管理领域中推广使用。李玉丹等[12]基于医院系统建设的实践探索,应用PDCA循环的方法,对系统进行持续改进,最终满足了医院信息管理的要求,在医院信息系统领域进行了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实践。王亚林等[13]在公立医院工资核算过程中,应用PDCA的方法,提升了公立医院工资核算的效能,并积极推进科学合理的医院工资核算管理制度,针对公立医院工资核算效能中的成效、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提升了公立医院工资核算管理效能及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邓艳[14]通过比较PDCA循环应用前后医院感染率、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物体表面合格率、空气合格率等指标,证实了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医院感染管理中,可有效规范抗生素使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结论。值得一提的是,薛芬琴[15]提出可通过PDCA 循环管理,使医院志愿者管理工作循序渐进,科学规范,达到一个较好的水平,同时也为志愿者搭建服务社会、服务百姓的平台。

从上述文献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已经在医院门诊管理、医务人员培训管理、医院科研管理、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医院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以及医院的医疗管理等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得到了实践和验证,特别是在医院志愿者管理工作方面,已经有医院通过PDCA循环的方法来进行医院志愿者管理。但目前的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大多数文献都是通过比较实施PDCA循环的管理方法前后取得的效果差异来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少有文献探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操作的过程,因此缺乏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对我院应用PDCA法管理医院暑期志愿者的方案和过程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方法总结和讨论,探索出更加合理的志愿者管理方式。

3 我院暑期志愿者管理过程设计及实施

3.1 志愿者管理过程设计

我院采用PDCA的管理范式对志愿者进行管理,其整体的管理流程见图1。

3.1.1 计划阶段(Plan)

3.1.1.1 志愿者需求计划 基于医院暑期工作特点,我院通常于每年的5月开始制订暑期志愿者需求计划,根据综合参考医院门诊部、医院导医咨询台、眼科分诊台、验光中心、门诊收费窗口、取药窗口等部门和区域所提供的需求,制订志愿者招收计划。此外,在近年的志愿者招募过程中,还通过文献回顾的方式制订了志愿者的胜任特征模型,通过胜任特征模型的建立,还可以在志愿者招募和选拔过程中为志愿者的选拔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1.1.2 志愿者培训计划 志愿者培训是志愿者从学生或社会人成为合格志愿者的必由之路,我院开展的志愿者院内培训主要是基于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医管局和医院医疗部门的规章制度所制订的医院暑期志愿者培训课程以及团委志愿服务理念的公共课程,同时参考往年志愿者的问题反馈,对相应的课程内容进行修改和更新。

3.1.2 实施阶段(Do)

3.1.2.1 报名宣讲阶段 医院团委在团市委、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志愿北京网络平台)、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团委的平台上对所需的志愿者岗位需求进行公示并项目,并联系北京市的医学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等)进行医院志愿者工作的实地宣讲,一方面宣讲可以将志愿者选拔的条件、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直观说明,限定志愿者需求的范围;同时,另一方面也是对医院志愿者工作、医院品牌影响力的宣传和推广。在网络推介和宣讲会结束后,会有相对符合要求的社会人士和医学生报名申请成为我院暑期服务志愿者。

3.1.2.2 选拔阶段 根据报名情况对志愿者进行分类选拔。目前,我院志愿者主要来自北京市的医学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卫视职业学院等),也有为数不多的综合类大学的在校生和一些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社会人员报名参加。我院通过医学院校老师推荐、到医院面谈等方式录取符合要求的志愿者。然后,对于符合志愿者上岗条件的志愿者发放同意上岗通知,对于不符合、或不是很符合岗位的志愿者,纳入志愿者管理库,在有需要的时候,可随时征求志愿者的意愿,并进行启用。

3.1.2.3 培训阶段 我院结合国家卫计委、北京市医院管理局的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及医院门急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医院制订的志愿者培训计划和历年志愿者在工作中的反馈情况,对录用的志愿者进行培训,具体内容见包括:志愿者工作及志愿服务岗位描述概况;北京同仁医院概况;北京同仁医院门急诊工作相关规章制度介绍;北京同仁医院暑期工作介绍;门诊志愿服务流程梳理与实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3.1.2.4 上岗阶段 培训合格后,根据各门急诊导医咨询岗位需求,将志愿者安排至各自岗位,在上岗过程中,要及时建立志愿者的反馈机制和志愿者的分组讨论机制,及时反馈遇到的问题并给予解决,对于遇到的共性的问题,也可以组织大家开展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3.1.3 中期反馈阶段(Check)

阶段性开展问题反馈和中期培训,对于志愿者们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和遇到的新问题,首先要和医院门诊部和导医咨询台、分诊台所进行反馈,然后将反馈结果进行及时的梳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然后由相关部门的老师对志愿者进行集中的二次培训,将志愿者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

3.1.4 总结反馈阶段(Check & Action)

暑期志愿服务整体工作结束之后,在院内进行总结反馈,将问题汇总成册,作为下一阶段志愿者工作的培训材料,达到预先控制的目的。

3.2 管理手段和方法

3.2.1 个人信息备案

笔者认为,志愿者作为非医院员工无偿参与到医院的门急诊工作中来,是一种善意的行为,且我院所招募的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医学院校的在校学生。因此对于医院所招募的志愿者应该尽可能完整地记录其个人信息和现实表现,将这些材料作为志愿者工作记录进行保存,并可以转递给我院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未来的招聘工作中,可优先录取在志愿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志愿者到医院工作。

3.2.2 微信平台建立

由于我院一院三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导致团委、门诊部等相关部门不能及时与每一位志愿者面对面联系,因此采取搭建微信平台的方式,保证与每一位志愿者信息交流的及时性。同时,通过微信平台推送通知、与志愿者互动也提高了志愿者管理的效率。此外,通过微信平台,还可以随时回答大家共性的问题,大大减少了沟通成本与工作量。

3.3 效果评价

由于目前我院的志愿者PDCA管理体系刚刚建立,目前尚没有实证数据来证实该管理体系的优劣,但从临床一线医生、医疗管理部门、导医咨询和分诊台的老师们给予的评价来看,通过科学手段管理医院的暑期服务志愿者,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不仅是有针对性的培训大大减少了到工作岗位上的见习时间,更建立了良好的反馈机制,使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沟通和解决。

4 讨论

基于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志愿者管理模式的建立使得志愿者工作的管理得到了规范和提高。一方面,志愿者的申报流程、招录条件得到了进一步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另一方面,志愿者的培训也日益全面,并且可以根据往年的问题和经验反馈使培训的针对性得以提升。但在应用过程中还是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分析讨论:

4.1 志愿者来源相对单一

虽然我院在暑期志愿者招录过程中,没有对志愿者的来源进行限定,医学院在校生、综合院校在校生、社会人士均可报名参加,但从实际报名情况来看,主要还是北京市属的医学院校在校生。一方面,他们的就业方向非常明确,在学校也希望能够早日了解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状态,因此个人申请需求非常旺盛;另一方面,由于有前几年的工作基础,一些学校团委或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会在5~6月份积极与医院进行联系,为学生开发志愿服务及实习的场所[16]。这就导致了志愿者的来源非常单一,但在实际的志愿服务过程中,由于医学院校毕业生有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其融入医院的速度、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相比之下也很高[17]。

4.2 志愿者社会经验不足

如前文所述,由于我院暑期工作志愿者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导致志愿者整体社会经验不足,在遇到突发事件如患者情绪过激、医闹事件等问题时,处理不够冷静,特别是当自己独立面对这类问题的时候,往往出现束手无策的现象。虽然在志愿服务培训过程中,此类问题也有所涉及,但大多数志愿者往往第一次遇到此类问题时,还需要有经验的指导老师言传身教,增长其处理这类问题的经验。

4.3 培训课程设置相对单一

虽然我院在志愿者培训课程设置方面,结合国家、医院相关政策和历年经验反馈,课程设置相对有针对性,但仅仅设计到志愿服务管理直接相关的课程,其内容还是相对单一。医院在今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在探索、思考增设人际沟通、心理支持类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还希望通过开展志愿者的拓展培训,让志愿者组成团队,群策群力来一起面对、解决遇到的问题。目前,该部分课程还在讨论与设计中,预计在未来的暑期志愿者培训中加入这部分课程,多为助力志愿者培训体系的建设[18]。

4.4 志愿者工作宣传力度不高

在历年的暑期志愿者服务过程中,笔者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志愿者的管理方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志愿者服务的宣传效应。志愿者作为一个绝大多数由青年人组成的群体,利用个人暑期或休假的时间,无偿地到医院参与门急诊管理志愿服务,本身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具有良好的宣传效果[19]。因此,笔者在未来的志愿服务管理过程中,要挖掘志愿者服务的典型,通过树立同仁志愿者品牌形象,达到宣传志愿服务、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效果,树立志愿者形象,树立医务人员形象,树立医院形象,多维共赢,提升医院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20]。

5 结论

5.1 开拓志愿者招募渠道,引入不同层次志愿者

如上文所述,我院志愿者来源相对单一,虽然这些医学院校的在校生融入医院志愿服务岗位速度很快,也具备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也希望医院志愿者来源更加丰富,这些外系统的志愿者也会从他们自己的专业和经历上给医院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因此需要从固有的招募渠道走出去,进一步开拓志愿者招募渠道,以丰富志愿者来源,引入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志愿者加入到医院志愿者队伍中来。

5.2 提高志愿者培训成效,完善志愿者培训课程

如前文所述,目前的志愿者培训课程需要根据志愿者的背景、反馈的问题和医院及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目前正在研究设计这部分课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诸如情景式培训、拓展培训等培训方式将应用到志愿者培训当中,来提高志愿者培训的成效。

5.3 加强志愿者宣传力度,做好志愿者信息管理

我院目前志愿者管理方式还是通过微信群的方式来进行信息传达,微信作为一种快捷、方便、成本低的传播媒体在我国社会人群中得到了普遍应用。笔者认为,可通过医院官方公众号或申请医院志愿者公众号的方式,定期推送相关图文信息,对志愿者的服务进行及时宣传,还可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达到志愿者信息管理的目的。

6 不足与展望

本文通过我院暑期志愿者全过程质量管理模式的引入,探讨了该模式在志愿者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并结合多年的志愿者管理经验,分析了目前志愿者管理工作的不足,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依据。但本文也存在一定不足,主要在于缺乏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前后志愿者管理效率和效果的实证数据支持。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希望能够开展基于实证数据支持的志愿者管理体系研究,让医院志愿者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并能够将一套完整的志愿者管理体系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汪云,张兵,王延照,等.公立医院志愿者服务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5(1):3-5.

[2] 陈迎春.医院志愿者服务实践的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26(4):79-80.

[3] 陈鸣敏.医院门急诊志愿者的管理及成效[J].医院管理论坛,2023,32(3):9-12.

[4] 周丽娜,康敏,顾文昌,等.上海市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院志愿者工作的探索[J].医学与社会,2023, 28(10):37-39.

[5] 易慧宁,钱坤,陈曙光.志愿者医院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25(6):1-2.

[6] 王俊.基于微信平台的医院志愿者管理信息化[J].中国市场,2023,50(12):101-102.

[7] 黄黎姿,陈宝安,唐昆.医院志愿者系统化管理初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27(2):76-77.

[8] 汪大海.公共管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291-292.

[9] 夏磊,曾庆,陆洋,等.实施PDCA持续改进提高医院患者满意度[J].中国医院,2023,18(11):51-53.

[10] 杨娟,张艳,邬开凤,等.PDCA循环管理法在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3,12(18):142-145.

[11] 戴锋.PDCA循环管理法在医院科研项目结题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疗装备,2023,29(12):60-61.

[12] 李玉丹,王峥,倪震勇,等.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践探索[J].中国医院,2023,19(7):71-72.

[13] 王亚林,李军,谢晖.应用PDCA 提升公立医院工资核算效能[J].中国医药导报,2023,13(16):145-148.

[14] 邓艳.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式与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2023,25(3):239-240.

[15] 薛芬琴.PDCA 管理在医院志愿者服务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25(6):5-6.

[16] 张薇,袁蕙芸.上海市公立医院志愿者参与动机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23,18(12):79-80.

[17] 冯晓莉,乐燕娜.医院社会志愿者自我实现和满意度调查[J].医院管理论坛,2023,32(2):19-22.

[18] 丁振明,郑素云,张一奇.医务社工视角下的医院志愿者团队归属感建设[J].现代医院管理,2023,13(1):44-47.

[19] 来玉民,许乐芬,牟善兰.医院门诊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的创建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23,11(12):900-902.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志愿组织 多元共治 百步亭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伴随单位制解体,单位人向社会人过渡,我国于2000年左右开始在全国进行社区治理的改革与试点。社区治理成为了学者和改革者关心的话题。已经有很多学者阐述了社区志愿组织对社区治理的各种功能。这些研究对社区志愿组织的“服务”性质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然而缺乏以社区治理的视角探讨社区志愿组织治理如何发挥的相关研究。社区治理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即公共治理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基于这两个理论视角,社区志愿组织实际与社区中其他的治理主体进行互动与合作,展现了一种“共治”的社区治理生态。

1社区志愿组织:社区治理的主体

社区治理,可以简单地阐释为在社区之中,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进行互动与合作而形成多元共治,以实现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本文所讨论的社区是城市社区,而城市社区乃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是社会整合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单位制式微,传统的、单一的、垂直型的街居制已经转变成为现代的、多元的、扁平型的社区制,社区政治话语的变迁和社区治理方式的变革表征着社区时代的来临。这种社区时代即为现代社区摆脱传统的政社不分的单位制和整体性社会特质,行政性直接干预慢慢地从社区治理领域中退场,多元社区治理主体登上社区治理舞台,共同地面对社区事务,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达成一种共治的状态。如果现代中国社区已经完成了由街居制到社区制的转型,那么当前的社区治理就理应是一种多元共治的状态。

社区志愿组织包含着社区居民志愿参与以及志愿精神的培育等重要内涵,正成为社区中一元愈发重要的治理主体,社区多元治理将志愿组织纳入以后,将会为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注入活力。

社区志愿组织成为社区治理重要的治理主体,在理论上,早就有了比较明确的界定。社区治理包含了两个很重要的理论基础,一个是公共治理理论,一个是公民社会理论,这两个理论都认可社区志愿组织是社区多元治理的主体以及它是代表社会的重要治理力量。首先,公共治理理论认为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1995 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该报告对治理进行了界定:所谓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社区志愿组织本质上是属于民间性私人联合而成的机构,并且也参与到了社区利益、冲突的调和之中,与其他治理主体保持着一种或明或暗的合作关系。其次,公民社会理论认为公民社会是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 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 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等,公民社会的本质是国家、市场、社会的三方合作互动,社区治理被当做公民社会培育的载体,社区自发形成的志愿组织便是重要的非政府志愿性团体,能够推动公民社会的培育。

公共治理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为社区治理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实质主张社区治理通过多元主体共治的方式进行,也有相关的研究称其为“多元治理”或是“多中心治理”,由此可知,社区治理中其实包含多元的治理主体,社区志愿组织是其中的一种,它能够与其他的治理主体通过合作共治的方式促进社区公共利益的实现――社区公共利益乃是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要探讨社区志愿组织如何在社区治理中进行成长以及在社区治理中如何发挥的治理,需要在多元共治的视野之下进行。社区志愿组织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治理主体,不仅仅在理论上早有定论,在实践中也是有成熟案例的。本文依据对武汉市百步亭社区的调研和思考,对社区志愿组织如何成为治理主体以及发挥的治理进行阐释。

2百步亭案例的概况

百步亭社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占地3平方公里,入住12万人。规划将建成一个占地7平方公里,入住30万人的百步亭新城。百步亭社区是由百步亭集团主导的企业主导型社区,在社区开发之初,武汉安居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百步亭集团)就采取了一种“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即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2000年,成立了中共百步亭花园社区委员会,由社区党员代表推选党委书记,下设若干党支部、党小组。在百步亭花园社区党委的领导下,并按照国家有关的自治法规,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区政府对社区管委会实行“全面授权、达标上岗、窗口服务、挂牌承诺”的职能管理。百步亭社区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街道办事处的社区。由此原来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委员会模式得到创新,变成了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公司、社区居民委员会所形成的新的“三位一体”、“三级联动”的社区治理模式。百步亭社区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了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它还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是荣获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唯一社区。

百步亭社区所获得的诸多成就,与社区中大量志愿组织中志愿者的劳作分不开。该社区已有 1 个志愿服务中心、23 个志愿者服务工作站、820 个楼栋志愿服务小组、780 个小小楼栋志愿服务小组、160 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 形成了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本文将这些志愿服务小组和志愿服务队统称为志愿组织。

百步亭志愿组织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志愿组织,这些组织发挥着治理功能。百步亭社区倡导的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倡导的是一种“全民志愿”的文化,所以志愿组织名目众多。除了以各个居委会为名的志愿组织以外,有物业、红十字、地书、低保、抱抱团、助残、风景线治安巡逻、管得宽等涉及关爱健康、生态环境、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治安、邻里关系问题的志愿组织。另外还有“李小海购物服务队”、“九哥巡逻队”、“QQ雏菊服务队”等160多个特色志愿组织。

3百步亭志愿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路径

百步亭社区志愿组织的历史与百步亭社区本身的历史长度相当,自1998年首批住户入住百步亭社区以来,就出现了社区志愿者以及早期的志愿组织。百步亭社区志愿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从散乱到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志愿组织与党委、居委会、百步亭集团这三大社区治理主体进行互动、合作,积极参与社区治理事务,从而逐步地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治理角色。志愿组织是民间性自发组织,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治理主体的帮助和扶持,尤其是具有官方色彩的党委组织,但是,随着志愿组织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它和其他治理主体还是形成了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客观而言,志愿组织相对来说处于弱势的治理地位,对其他治理主体的依赖性更大一些,志愿组织也处于被治理、受整合的微妙地位,可是,仍然不能够否定和忽视社区治理的共治状态已经形成的现实。

3.1依赖党委:获得参与社区治理的合法性

党委的认可和支持为志愿组织的治理主体地位提供了合法性。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国家治理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的政治逻辑,这种政治的逻辑表现为“无产阶级―政党治理国家”。其实“政党治理国家”已经体现在了国家治理的各个层次,包括在社区治理之中,也十分明显地体现了我国作为无产阶级国家“政党治理”的特色。2002年12月,经由500名党员代表选举产生由社区相关代表组成的、直属于江岸区区委的百步亭社区党委,标志着百步亭社区进入了以党委领导为核心、动员社区内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和全体居民参与共治的新阶段。百步亭党委的组织结构为:社区党委―党总支―党支部―门栋党小组。根据调研得知,党小组组长基本上都是志愿者,是志愿组织的骨干或负责人,而门栋党小组深入到了居民家庭,保持与居民的密切联系。社区志愿组织与党的组织设置有重合的地方,也体现了社区党委对社区志愿组织的认可和整合。社区所有的社会性组织必须要获得党委的认可方才具有发挥治理的合法性,反之 ,志愿组织在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党员志愿者发挥先锋作用方面、自身组织体制建设方面获得长足的发展也为党委的权威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首先,党委将志愿组织作为重要的精神文明载体。对于执政党来说,社区志愿组织成为一种新的传递主流价值的载体,而通过开展学雷锋活动便很自然地将志愿组织纳入到治理正轨之中。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属于社区党委主管的重要内容,它关乎社区精神文明与和谐稳定。百步亭社区设置有专门的与上级党的组织宣传部所属的中央文明办、地方文明办相接洽的百步亭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社区党委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到了治理范畴之中,承认了社区自组织的大量志愿组织,由此社区志愿组织参与社区共治也就有了充分合法性。党委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我”作为志愿服务理念,明确要求百步亭社区建设依托各级党组织成立的党员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依托各级文明单位成立的各级文明办直属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以及建设由党支部和居委会牵头依托物业公司成立的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其次,社区党委动员党员充分参与到志愿组织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这样做,显然是承认了社区志愿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建构党委权威的载体作用,期望通过发挥党员在志愿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党与群众的亲密联系。百步亭社区党委推行活动登记、表现反馈的激励与约束制度,形成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常态化机制。通过及时了解入住社区的党员情况,并建立党员联系卡;根据在职党员工作性质和特长,组织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引导党员每人每年承诺为社区办1~2件实事。2023年以来,有2000多名在职党员志愿者为居民办实事好事1.1万件;对贡献突出、表现优异的在职党员,将其在社区的表现和评价反馈其所在单位。

再次,社区党委将党员志愿者组织化、网络化,既推动了社区志愿组织的发展也体现了党委的领导核心。百步亭党委将党支部建在苑区,将党小组建在楼栋,如今社区内的6000多名党员,成立了8个党支部,530个党小组,党员志愿者队伍达到了4000多人。党委号召党员在社区“浮出水面”,要求做到“五个负责”:党员负责家庭,党小组长负责楼栋,支部委员负责片区,支部书记负责全苑区,党委负责社区。由此,党委将党员志愿者组织化和网络化,已经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党员志愿组织网络体系。

3.2依赖居委会:获得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居委会为志愿组织发挥治理提供了参与平台。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显然,居民委员会承载着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组织化平台,它协调和组织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我管理,引导社区自主提供社区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大小事务成为重要的治理对象,它使得社区志愿组织实质性地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

首先,社区诸多的繁杂事务最终还是需要居委会进行治理,百步亭居委会在治理社区之初就借助了志愿组织的力量。百步亭社区规模巨大,入住人员结构庞杂,且以中低收入阶层普通群众为主,在这样一种社区环境下,如何营造居民之间的“亲情、友情、邻里情”,如何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如何提升居民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等问题是摆在居委会面前的一道难题。百步亭居委会选择了创建志愿组织、组织志愿活动、弘扬志愿精神的方式来应对这一难题。居委会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充当志愿者以参与社区自治事务,并通过每年的志愿者评奖和订阅报刊书籍、发放粮油等鼓励方式激励普通志愿者成为骨干志愿者,从而使骨干志愿者在“居委会――主管楼栋长――楼栋长――小小楼栋长”的治理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区建设的早期,居委会就开始着手骨干志愿组织的创建,社区中的“抱抱团”志愿组织便是一个典型代表。“抱抱团”志愿组织的成员包含了大量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和一些曾经在居委会任职的离退休人员,这些成员成为骨干志愿者,他们以“常务志愿者”身份自居,充分地参与到居委会治理事务之中,成为居委会的得力助手。

其次,从居委会职能角度分析,志愿组织参与社区共治是居委会职能所需。百步亭社区居委会面临两大职能,一是组织居民的自治活动,搞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二是协助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涉及社会治安、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等诸多方面。百步亭居委会根据自身面临的诸多职能需要,引导社区志愿组织建设,对功能各异、各具特色的志愿组织进行备案注册。本文统计了百步亭社区中十分有代表性的志愿组织,它们分担着居委会的某些职能,发挥着调节矛盾纠纷、关爱空巢老人、组织和表演文化节目、维护社区自然环境、开展兴趣培训以及传递精神文明等治理(见表1)。

3.3依赖百步亭集团:获得参与社区治理的推动力

百步亭社区是由百步亭集团主导的现代企业主导型社区,集团总裁茅永红是百步亭社区的党委书记,他在推动志愿组织参与共治过程中展现了个人的人格魅力,这为他经营社区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百步亭集团一边管理社区、一边建设社区、一边服务社区,它重视社区志愿组织,成为社区志愿组织参与多元治理的积极推动者。百步亭集团将社区当成一种产品进行经营,但是它追求的是一种理性的长远利益,它积极营造一种志愿文化并投入资金鼓励和支持志愿组织发展,用意在于在社区群众中建设一种无缝的服务之网,从而提升和宣扬百步亭集团的人文关怀和经营理念,百步亭集团不仅仅是商业化的企业,同时也肩负起了社会责任,百步亭集团在推动社区志愿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同时,实则也将企业的长远利益融入到了这个过程中。

首先,百步亭集团总裁茅永红在治理社区之初,就主张开展志愿服务。1998年,社区迎来第一批住户时,社区还存在三多:小偷多、蚊子多、垃圾多。而正是在此时,志愿精神已经有了初步的萌芽。百步亭集团老总茂永红成为了社区的第一名志愿者,他带头利用空闲时间在社区捡烟头、搞卫生,还进行治安巡逻。在他的倡导和带动下,一些有责任心的居民尤其是社区党员居民自发加入到维护社区环卫、治安的志愿行动中来。在此志愿精神不断扩散的基础上,百步亭就成立了社区最早的环卫志愿服务队和治安志愿服务队。

其次,作为百步亭社区的主导治理主体,百步亭集团通过投入资金、发放福利等形式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的开展。百步亭集团带头捐款1000万元作为基金,在社区内成立了“武汉市安居教育援助会”、“武汉安居慈善援助会”、“百步亭社区慈善会”、“中国社区志愿者服务基金会”等民间基金形式。这些资金可以为社区志愿服务参与某些具体的项目之中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百步亭集团还会联合粮油企业、大型商场等社区共建单位,通过直接的植物油产品、购物券等物质奖励形式鼓励社区骨干志愿者继续开展志愿服务。

再次,百步亭集团下属社区物业公司通过组建物业志愿组织和与居民志愿组织合作互动等方式推动了社区志愿组织参与社区共治。2023年《关于建立物业“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推动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方案》规定:2023年6月,在全社区选取1个有一定基础的物业服务处建立示范点,在领导体制、工作方案、重点项目、服务队伍等方面摸索经验,然后于2023年7月―2023年8月,在百步亭社区推动建立物业“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最后希望在2023年9月―2023年底,推动社区实现物业“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全覆盖。另外,百步亭社区物业公司也在社区治理中与社区志愿组织进行互动合作,实际是认可和推动了社区志愿组织的治理发挥,百步雅庭绿色环保志愿服务队队长与社区龙华雅物业服务处经理曾志的一番对话可以证明这一点,队长吴惠琼说:“我们居民志愿者为了配合物业管理工作,采用居民志愿者与物业管理人员互动的方式,每周一次对整个苑区的死角、枯枝烂叶进行全面打扫、清理,通知物业的保洁员重点突击。我们居民志愿者愿意支持和协助你们的工作,与物业工作人员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曾志则说:“感谢一年来对物业工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物业公司所有工作人员是社区工作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今后大家有什么需要我们做的事,尽量开口,我们一定热忱为大家服务,也希望大家对我们的不足提出宝贵意见。感谢你们的志愿服务!”

4小结与启示

社区治理存在两大理论基础,分别是公共治理理论和公民社会理论,公共治理理论主张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对共同事务进行共同的治理,而公民社会理论将社区作为培育公民社会的微观单元,主张在国家之外还存在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公民的志愿性社团社区组织等,这些社会性组织应发挥更大的治理。虽然这两个理论都是来自西方社会,并具有西方语境和价值的重要内涵,但是不可否认,公共治理和公民社会理论倡导的多元治理理念是值得推崇的。从百步亭社区的经验来看,我国社区志愿组织的成长符合公共治理和公民社会理论的内在要求,它实际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并能与市场组织、自治组织、党组织等社区治理主体互动合作,通过参与社区多元共治的方式,在社区治理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促进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是,社区志愿组织从成立到成功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发挥治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原有社区治理主体的合法性认可、平台支撑、以及积极推动。虽然社区治理需要志愿组织等民间性组织参与共治,但是如果社区志愿组织缺乏了社区内原有治理主体的扶持,社区治理的多元共治生态也将长期处于不均衡状态。所以,期待社区志愿组织在社区治理中参与多元共治并发挥积极的治理,还需要对原有的治理主体即党委、居委会和重要的主导性治理主体进行民主改造和革新,并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制度规范来保障社区志愿组织在社区民主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社区安全、社区公共矛盾协调等更多治理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仅仅希望通过百步亭社区志愿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实践的案例分析,抛砖引玉,引出更多的讨论和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与模式研究”(批准号:13BGL146)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10ZD&01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

[2] 顾丽梅.治理与自治: 城市政府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8.

[3]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治理的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1999(1).

[4] 夏露露.百步亭社区志愿服务的调查与思考[J].学习月刊,2023(22).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志愿服务 医学院校 实践育人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由于1993年底发起、实施的,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向并轨的跨世纪事业,以广大青少年为活动参与主体,以“帮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务社会,弘扬新风”为宗旨的社会公益活动。高等学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创新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强化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良好效果,通过广泛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努力构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效果。

一、志愿者活动是高校德育教育的有力载体

中国志愿者行动由发起实施以来,大学生志愿者也逐渐成为社会志愿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活动成为当前高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力载体。

(一)志愿者活动推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能单凭课堂的理论教学,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功能,特别是要引入志愿者服务活动,发挥志愿者文化作为“软文化”的独特功能,发挥其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导向作用。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逐步形成、完善过程中,他们本身积极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但在遇到问题、挫折、选择、规划等问题时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在理想、责任、担当、价值等方面的确定,因此,要通过各类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逐渐创设良好的氛围,推进形成影响共同的价值理念,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志愿服务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活中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导向功能、发展功能、服务功能和辐射功能,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内容丰富多样,在弘扬传统美德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形式。当前,各高等院校也十分关注志愿者活动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新的生长点,有助于大学生增强与他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进一步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作为一所医科院校,学校志愿者工作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形成了具有医专特色、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的“五大工程”,即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的“花朵工程”、以关爱离退休教职工和孤寡老人为主的“夕阳工程”、以倡导志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主的“仁心工程”、以关爱残弱人士为主的“阳光工程”、以帮助“三难”学生为主的“温暖工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深深扎根于校园文化之中。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伟大理想。和谐社会强调公平正义,提倡团结互助,追求平等友爱,注重共建共享。志愿服务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准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志愿服务继承和弘扬了这些传统美德。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现了人与人相互关爱、人与社会相互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得到了社会和人民的高度认可。多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成为政府一部分社会职能转移的承接者,成为一部分社会矛盾的调和者,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中,大学生志愿服务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管理

大学生志愿服务一般由各高校的团委来负责指导,为了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更加有序地开展,高校通常会选择成立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等方式,然后通过各学院团组织的参与,在各学院成立相应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分队。从而构成一个全校性的志愿服务系统,更加有序高效的开展一系列青年志愿活动。另外,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间来看,各高校将志愿服务活动贯穿在大学生的整个在校学习生活,同时又有重点集中,尤其把重点放在大学生的暑假期间和重大赛事活动中,从而能与社会更好地接轨。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活动经费

我们都知道经费是确保一项志愿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大学生开展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往往是来源于所属院校的团委,由团委拨款给各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还有就是活动组织者向有关部门提出志愿服务活动的申报,请有关部门进行经费支持;此外,也有小部分的经费是来源于大学生的社会赞助。不管是获取经费的哪种方式,我们都能发现获取经费的不确定性与有限性,同时也没有具体有关对经费的使用应如何进行监管的规定,这也必然造成了志愿服务活动经费混乱的现状。

(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保障制度

当前,社会志愿服务不断发展,虽然有一些关于志愿服务的地方性的法规已经产生。但是,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项全国性的法律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规范与保障,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法律制度方面仍然是滞后的。在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权利、义务、责任是模糊的,同时也缺乏对意外事故的应对能力,如果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出现意外伤亡,却没有相关的法律对其进行保障,便会出现志愿者无法可依的局面,这也必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服务内容

当今大学校园的志愿服务活动大部分仍然是从传统路线出发,开展一系列的传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内容相对薄弱。例如:关注留守儿童,关爱孤寡老人和社区服务等活动。这样传统型的志愿活动我们当然要传承,但不能仅仅拘泥于这样的传统活动,而是要打开思维更好地发展与创新。部分大学生承办志愿服务活动往往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局限于校园,周边的服务地点,不能将思路往深度与广度方向扩展。同时,许多活动缺乏一定的专业性与技术性,有时仅仅只能满足被服务者的需要却不能满足大学生自身更深层次的需要,长此以往便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育人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志愿者培训中心,打造专业培训教育体系

能否建设一支精品的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好较高水平的志愿服务活动,关键是要加强对志愿者的培训引导。建立志愿者培训中心,在层层把关吸收优秀志愿者进来以后,为加强志愿者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还必须经过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加强对志愿者的统筹管理与培训,开展志愿服务的研究探索。青年大学生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但由于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局限,更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开发并完善志愿者培训课程,坚持理论灌输与志愿服务实践相结合,构建志愿者培训教育体系。

(二)营造志愿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志愿精神

志愿者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高校志愿者文化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文化,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将志愿服务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精髓加以培育,将志愿服务精神作为大学精神内涵予以弘扬,使志愿者已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校园风尚,参与志愿服务已成为全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自觉。通过搭建志愿服务的报纸、杂志、网站等平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志愿者的先进典型,弘扬志愿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志愿服务光荣的理念,引领大学生及志愿者向先进典型看齐。

(三)完善志愿者工作管理机制,促进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管理包含了志愿者组织机构的筹建、招募活动、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服务活动、推广和宣传活动等,每个环节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通过建立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等管理机制,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一支有凝聚力的队伍应当是经常性开展志愿活动的队伍,同样,经常性的活动,促使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实现良性循环。定期开展志愿活动,应时应地开展有需要的志愿活动,实现志愿者队伍无处不在,志愿活动无时不有。

实践证明,青年志愿者工作符合时展的潮流,符合当代青年的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高等院校志愿者活动,是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是拓展学生素质的有效形式,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Z].中央文明网,2008

[2]敬枫蓉.志愿服务:高校实践性德育的有力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2023.5

[3]张俊伟.极简管理:中国式管理操作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外比较;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志愿服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仇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这些年是我国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的几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和重要国际会议,涌现出“鸟巢一代”、“小白菜”等志愿者典型,初步形成了志愿服务机制和经验。为推进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借鉴国外的成功高效的方式方法,为我国的高校志愿服务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中外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比较

(一)角色认知上的差异

国外的志愿者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切入点 ,在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体现其在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美国总统行政机构都致力于鼓励志愿精神,许多政要亲自担任志愿组织的领导,这使志愿者服务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日本和韩国更将志愿服务纳入学校正式课程,使之成为青年的自觉行动和精神追求。

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进程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因而在角色认知上存有不同。我国的志愿服务受千年来儒家仁爱观,以及当代学雷锋活动的影响,更多停留在义务劳动者层面。同时,一些高校志愿者在自我角色定位上存在偏差,有些学生怕志愿服务影响正常学习而不愿意参与,有些学生则是为了获得荣誉抱着强烈的政治性心态参与,久而久之使志愿者产生认知偏差。

(二)组织管理上的差异

国外的志愿服务起步早、规模大,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声誉,形成了组织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运作体系,无论从前期成员的招募、选拔、培训,还是后期的评估、考核和监督都有严的规定,这使得国外的志愿者队伍长期保持高效稳定的状态。如英国的志愿服务是由专人负责管理,并就志愿服务程序和策略制定详细规定,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运作。新加坡还开设“社区管理学院”专门培养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与领导技巧。

中国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在队伍的建立以及规范化、制度化的组织管理方面也不够完善。高校通常是在接到活动后然后开始招募志愿者,这使得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而且招募时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审核程序,也没有专业的培训和管理,使得志愿者的水平参差不齐。

(三)活动运行上的差异

国外的志愿服务自主性强,自由度高,且活动内容丰富,深入社会各个层面,部分国家组建从事国际志愿服务的组织。他们在设立志愿服务项目前,往往从社会需求出发,经过深入完整的调查研究,得出其可行性论证,以保障服务的科学有效。美国的志愿者中已经工作的成年人和退休的老年人占多数,许多人终身从事志愿服务,且科技含量高,服务涵盖提供教育机会、卫生保健服务、倡言公共政策等方方面面。

中国志愿者多为青年学生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经常性参加志愿活动的人更少。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主要以“校团委-分团委-学生志愿者”自上而下层级式的开展工作,这一工作方式起到了整合资源的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参与者缺乏一定的自主性,活动内容单一且流于形式等。在活动开展方面呈现短期化、活动性特点,通常在特定的时间段,如3.5学雷锋日、重阳节、暑期社会实践时集中开展活动。

(四)保障体制上的差异

不少国家将志愿服务纳入了国家服务体系,同时建立了完善的志愿服务保障体系和法律体系,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的活动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保障。德国政府要求所有的中学生如不入伍服役,都必须参加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新加坡政府在志愿服务的经费、场所、技术应用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并允许他们在社会上开展募捐活动。

我国对志愿服的经费支持、激励措施、安全保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高校,多依靠一些活动经费作为资金来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校志愿服务的开展。在安全保障方面也缺乏医疗保险或完善的后勤保障措施,一旦在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难以进行有效的权益维护。

二、创新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意义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我国高校的志愿服务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但同时也具有青年学生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等优势。因此,我们要整合优势,扬长避短,为我国志愿服务的长效运行注入新的理念和活力,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一)志愿服务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

长期以来,我国的志愿服务一直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感召并影响着当代青年,它对于提升青年思想政治意识,弘扬社会新风尚,推进社会稳步发展,共建和谐社会伟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强调让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德育育人课题之一,志愿服务俨然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育人的重要载体。通过志愿服务,让高校学生从活动中学会团结与协作,明确责任与使命,弘扬奉献与感恩,从实践中体会被他人的需求和被社会的认可,领悟自身的人生价值,从付出中得到满足和充实,升华内在的思想意识。

(二)志愿服务是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有效途径

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选择、积累、凝炼和传承,它体现着一所高校的理念和和价值,志愿服务对于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增强校园主体人文建设,提高师生综合素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志愿服务,在校园内形成一种关注、关心、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文化氛围,以学校的重大节庆、体育赛事、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契机,逐步打造高校的志愿服务品牌,为形成高校独特的服务文化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在志愿服务中,让志愿者精神影响并感染周边的师生,唤起大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识,实现平等、互助、友爱的精神在校园内传递。在志愿服务中,使优秀青年师生明确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优势挖掘志愿服务文化内涵和实践理念,为志愿服务深入开展提供有效支持,从而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时代内涵。

(三)志愿服务是当代青年学生完善自我的创新平台

志愿服务是在实践中引导和培养广大青少年们成长成才的良好途径,是实现当代大学生完善自我教育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创新平台,活动的参与既是服务大众的过程,也是充实和增强自身素养的过程。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为自己创造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让青年学生提早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同时开拓视野,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实现自我价值。有些特殊的志愿服务必须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通过前期培训,可以让青年增加了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也可以掌握一些组织管理、沟通策划、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三、创新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机制的措施

(一)创新志愿服务思想理念

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首先,高校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将这一精神核心延续,还要结合我国本土精神文化内涵,将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扩大其创造的社会价值。

其次,要关注青年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个人需求,与其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相结合,更要在志愿服务中引导青年学生创新思维,拓展视野,为志愿服务的发展赢得广泛的活力。

再次,高校要跟时代步伐加强志愿服务理论教育,通过学习使青年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内容有新的认识和理解,使青年学生加强服务意识,发挥他们的才智走出适合高校志愿服务发展的道路。

(二)创新志愿服务管理模式

建立严格的选拔机制。队伍的建立完善是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当前的志愿服务往往存在招募不到足够的志愿者,以及招募到的志愿者无法符合项目的需求等问题。因此高校志愿者的招募要进行严格的选拔,选择一些有特殊技能的人才,在提高队伍质量的同时提升服务质量。

完善志愿者信息资料库。为了保障志愿服务的长效性,加强志愿者服务的延续性,建立完善的志愿者信息系统和档案资料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可以根据志愿者的性别、年龄、专业进行归类,以针对性的安排志愿者参加服务,同时将高校青年志愿者信息资料库通过网络在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志愿者培训工作。可以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可以根据项目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通过集中学习、讲座和参观等方式提升青年志愿者的工作技能,还需要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聆听的技巧进行培养,将其打造成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效能的志愿者队伍。

设立志愿服务专项经费,并建立激励评估体系,提高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社会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法律法规,保障志愿者的权益,确保志愿服务开展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三)创新志愿服务多元形式

打造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品牌的建立是志愿服务和志愿项目的灵魂。高校不能在已有的志愿服务成果中停滞不前,而要顺应时代变化,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时尚元素,力争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项目。

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利用走出去战略跨学校、跨区域开展服务,与政府机构、企业或公益组织合作,建立志愿服务基地长期开展活动。建立固定平台后不仅有利于志愿服务长期稳定的发展,也可以获得社会机构的认可和支持,扩大影响力。

拓展志愿服务新领域。发挥大学生专业技能,将志愿服务从助孤、老、残项目拓展至保护生态环境、助医助学等多个方面,在保证横向覆盖面的同时进行纵向深度挖掘,突破单一的操作层面,创新活动内容,拓展志愿服务新领域的开发,实现志愿服务的全球化和多元化。

(四)创新志愿精神传递方式

志愿服务精神的继承和发扬需要创新性的传递方式,高校可定期举行优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项目的评比、表彰,弘扬树立典型,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舞台,将志愿服务的新理论和活动中的感人事迹进行展示,促进志愿者间的沟通交流,把志愿精神之种播撒到每个学生的心中。同时利用媒介平台,如展板、微博、微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志愿服务精神。

我国高校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是任重而道远,需要集中青年学生的才智,继续秉承志愿服务精神,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理念,创新志愿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各项法制、保障体系,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全面开创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李勃.国内外志愿者工作机制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4).

[2] 北京志愿者协会.志愿组织建设与管理[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8).

[3] 冯英,张惠秋,白亮.外国的志愿者[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1).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加强业务学习

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我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来严格要求、鞭策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dxp理论,以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活工作上严要求,在思想政治上高标准,坚持认真负责、敬业专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参加了区团校青少年维权岗培训、县党校党员培训等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并扎实学习了党团理论、政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团的业务、科学、法律、市场营销等知识学习,记读书笔记共七万多字,撰写调研论文笔记3篇,加强了自己的业务知识学习。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我正确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同时也能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把学习融入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长才干,工作中求发展。

二、在工作中提高认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业务学习、工作调研,我逐步了解了全县共青团工作整体情况,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干事和团支部书记的岗位职责的要求,在工作中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在业务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年来,我认真协助领导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全心当好办公室秘书,在文书拟稿、打字、编排、出稿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合理规范整理文书档案,对档案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领导的助手。二是认真搞好办公室内勤工作,坚持保持干净的办公室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协调组织好团内各项活动会议,做好活动会议的通知工作,协调好活动场地,组织好参会人员,使活动顺利开展。四是全面做好团的外宣工作,制定了共青团信息奖励制度,规划好信息内容方向,及时准确的编制上报信息,认真编制好团讯。2007年,共编制团讯五期,共撰写信息103篇,在国家、区、州、县级刊物、电台上共发表信息47篇,进一步加强了奇台县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受到了州团委的好评。

三、认真当好项目办的助手,积极开展好志愿服务管理工作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临时团支部书记,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及时领会上级项目办的精神,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协助项目办开展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志愿者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好志愿者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电话联系、走访、座谈会、活动等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汇报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和志愿者思想动态,加强项目办与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二是协助配合好各级媒体工作,负责好志愿者信息上传和先进事迹报导工作,全面做好志愿者宣传工作。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志愿者服务。通过下发《半月谈》等学习材料、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上网查询了解信息资料、开好支部会议等,认真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当好项目办的助手,进一步推动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