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题论文(精选5篇)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范文第1篇

一、巩固、深化教学观点

思想品德课的练习题既有与其它各学科练习题的共同作用,又有其更系统、更直接地向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通过习题的练习、可巩固、检查教学效果,达到巩固、深化教学观点的目的。例如《多为集体做好事》课后的三道练习题就是这样设计的:1.通过夸夸班上关心集体的好人好事,树立榜样,指导行为,使学生明白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关心集体,主动为集体做好事。2.通过辨析使学生知道,做好事不是为了给人看,更不是为了受表扬,而是一个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的表现。3.行为实践。请学生谈今后的打算,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只要心中有集体、关心集体,就有为集体做好事的机会。

二、补充、扩展课文的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课文大都选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来宣传和提倡某一道德观点,并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以达到补充、扩展课文内容的目的。例如《心中有他人》课后习题的安排,就体现了这一点。课文内容主要是教育学生知道在学校生活中要想着同学和老师。课后练习题从内容上扩展了“他人”的范围----在家庭生活中要想着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在校外的其他地方也要注意想着身边的人,等等。

三、行为的训练

知行统一是思想品德课的主要教学原则。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任务。课后的练习题对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以讨论、辨析、判断、想一想、说一说等形式出现。例如《不讥笑他人》课后的练习题是通过几个同学的不同表现,要求学生辨析、判断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要是你遇到那种情况会怎么做?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讨论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理解了尊重他人是文明礼貌的最基本要求,从而达到了指导学生道德行为的目的。

四、信息的反馈和矫正

通过学生的练习,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得到信息的及时反馈和矫正。

在教师讲明观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观点,联系生活实际,分辨是非,弄清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道德认识。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范文第2篇

一、思想政治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要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的要求。注重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是指研究成果的解决对中学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的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为:对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对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如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思想政治课题分析研究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来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时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以及课题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学研结合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政治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即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已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之一。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范文第3篇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管理体制是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少先队辅导员)、政治(思品)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思品)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品德)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二)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三)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思品)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三、建立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品德)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一)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品德)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课堂讨论 先学后教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12-0064-01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是学生自我身体处于发育关键时期,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因此在中学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观念意识的培养。在国家教育相关法规中,不仅提出了该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分类目标。即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所以,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设置满足与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的教育,为其能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二、思想品德课程课堂讨论的目的及必要性

作为中学教育的主体,思想品德课规范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在成人成长中的重要课程。其课程内容的设置更是生机勃勃,异彩纷呈,在众多体现新理念的教学法中,课堂讨论是“开放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的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随着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学后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学者所认同,而在实施方面的许多环节中,课堂讨论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各种教学活动就是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

课堂讨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相互研究讨论,使得对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着重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己探求真理,利于对智力的开发,同时也能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真正起到了“先学后教”的效果。下面将对教学实践中常用的课堂讨论法做以下介绍:

1.小组式讨论

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易懂的知识、理论性不强,并且可读性强,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运用这种讨论形式的优点是能让学生不需要过多的准备,在课堂上便可随机组织,没有固定的程序,也不讲究一定的格式。小组成员各抒已见,随意发表意见,非常活跃,每组3至5人也可使小组成员提高口头表述能力的机会方面比全班式讨论多。

2.集体式的讨论

集体讨论在思想品德课上是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在讨论中,每个参加者,都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统一起来,从而形成集体智慧。在这个过程中,尽管有许多同学没有得到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但是,在这种集体讨论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集体的统一观点。所以这种讨论形式非常利于引领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宗旨。

3.重点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前让学生把自己认为难理解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挑选出具有代表性且有争议的观点,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各小组经过讨论后推出其中一人做总结性发言,然后全班对其发表意见。

这种方法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是常用的讨论法,思想品德课程中大多涉及哲学、马列主义等一些难于理解的知识,重点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逐步发现问题所在,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思维慢慢清晰,掌握知识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在当今教育改革大潮下,对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好的学习方法。

四、选择思想品德课适用课堂讨论的原则

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有些知识是不需要进行课堂讨论的,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有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分清应该讨论的课题。

首先,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教材内容要具有可讨论性,结论应该是多样的,尤其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多样性的结论更为明显。所以,教师应注意课题内容的讨论价值,让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不局限于一种问题的解释。

其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日常学习,分析学生的能力水平,对教学提倡先学后教,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原则。在学生知识水平、认识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是否讨论、运用何种方法。保证学生对参与讨论问题的兴趣,做到对问题的理解认识畅所欲言。

最后,讨论问题的重点性。围绕一定中心问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讨论,便于学生理解问题,接受新观点,学生容易进入其中。问题讨论的重点性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思想品德教师对课堂讨论的组织

组织课堂讨论最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引导,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正确的认识,并自主探求问题的答案。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于组织好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讨论。

1.教师在课前要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对一节课讨论的问题、讨论的步骤、讨论问题的类型,可能出现的情节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在讨论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的。

2.无论在何种形式的讨论过程中,都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品德课程中,例如常有一些相似的定义,这时就需要教师做系统的讲解,从而把握讨论的方向,以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走入误区。

六、结语

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先学后教,能力提升”。作为教师,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尽可能让一切教学环节都进行在学生的学习之前,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扎扎实实,讲求效果。对于思想品德的课堂讨论是目前教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着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思想,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陈霞.浅谈课堂讨论在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23年23期.

[2]钱荣勇.课堂讨论让思想品德活起来[J].学生之友(初中版),2023年08期.

[3]印秋平.如何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23年04期.

[4]赵桂琴.课堂讨论的一点体会[J].成功(教育),2023年10期.

思想品德课题论文范文第5篇

一是一些学校和思品课教师存在认识上的错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一些学校认为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因而陷入了重视分数,轻视德育的误区;一些思品课教师把思想政治课看做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教学是为了应试,上课时只注重帮学生找答案、背答案,重分数而轻思想品德教育、轻能力提高,甚至以练习、考试代替讲课,不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陷入了思想品德课不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的怪圈。

二是很多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存在认识上的错位。当前,在高中以中考分数高低作为录取学生的体制下,不少学生把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纯粹的知识理论课,学习这些理论是为了应付考试,有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或者只是被动地抄答案、背答案、甚至陷入题海,不懂得把理论知识自觉地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再加上思品课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观臆断,造成学生反感、排斥心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这就使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难以发挥。

三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仍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一些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注重课堂上的教育,忽视学生的实际需要,忽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学生所接触到的生活现象,为上好理论而上课,而不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本知识解决自身在生活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因此,有的学生感觉上课乏味,对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只知死记硬背,不能把理论知识与自己的思想实际相联系,理论知识转化不了自己的观点,不能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解决学生的政治导向、价值取向以及道德观念导向等问题。

可见,思想品德课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其德育功能远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如何使学生既能从思想品德课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呢?

第一,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学校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认识到,单纯为了追求分数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观念和以分数的高低去评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的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要克服应试教育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坚持思想品德课的方向性、教育性,发挥其作为德育工作主要阵地的作用。当然。我们的高中招生体制也应该进行一些改革,不然追求分数的观念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同时,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认识,促使学生从错误认识转变到正确认识上来。让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不但要从思想品德课中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而乐于去学习,乐于去实践。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活的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从“封闭”型教学走向“开放”型教学。“封闭”型的教学只注重课堂教育。忽视社会的实际需要,忽视各方面的教育因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开放”型教学重视利用一切教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从本质上说就是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通过走出校门,参与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作用。最终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能真正主动地把知识转化为觉悟和观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第三,在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同时。大胆地处理教材,补充事实、材料,弥补教材的不足。一方面,现行的思想品德课教材,运用了大量的材料。从内容来看,既有我国历史与现状的比较,也有我国与外国的比较:既讲正面的事例,也讲反面的例子;既讲我们的优势,也讲我们的不足与困难,内容非常丰富。因此,要求教师正确理解教材的可读性与可教性的关系,在教学中重视挖掘、运用教材本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在教法上下功夫。另一方面,现行的教材也有明显的不足。从时间上看,教材的材料、事例有陈旧性,无法反映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从空间上看,教材无法兼顾城市、农村学校的学生实际,无法体现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因此,思品教师要在教学中大胆处理教材,有时应将教材的例子作为课前或课后的阅读材料,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情况,结合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情况进行教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