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精选5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界定语文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更为突出的强调语文的人文性因素,要求当前的语文教学应更加注重表现语文教育的丰富的内涵,还其本来面目。而在传统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的语文教学活动,都是更加注重其工具性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一致的。因此说,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既要响应新课标的要求突出人文性,同时又不能淡化其工具性。

就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教学做法都是值得我们反思和进一步改革的:如,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渐地削弱语文基础,淡化知识教学,而更加注重挖掘语文的人文精神因素。甚至还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再进行字词句基础知识的教学,就是落伍,于是很少在课堂上提及,甚至于干脆省略……然而,如果一个学生连字词都不认识,不会读,写作中错字连篇,即便有再强的感悟能力,又能如何?没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掌握,万丈高楼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要注重在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结合。

二、自主性和主导性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教师将更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将“还课堂主动性给学生”变成了“放羊式”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讨论对象等。再加上教师没能在其中及时地起到主导作用,一节课下来,学生不知道都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教师不知道学生都达到了哪些教学目的。虽然课堂形式上热闹非凡,但实质上却没有丝毫的教学成效。

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想法固然没错,但是学生若长期处在没有正确引导的、胡乱的、任意的、毫无根据的学习活动中,就会对语文的学习产生误解,无所适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效地结合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主导”,要让学生在规矩的“方圆”寻找自由。此外,学生占主体地位的课堂,总会生出很多的“意外”,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具备“二次备课”的能力。

三、合作性和独立性兼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3、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和社会并能书面表达;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走进了三“畏”书屋,具体指的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家长“怕”子女学不好。新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的提倡为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力量。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我大胆地进行了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尝试,起到了显著效果。

一、活动创意,抓住一个“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魏书生也曾深刻地指出:“同样是课堂,有人视之为乐园,有人视之为畏途。”可见,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学科的启蒙教学,任何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引进,意义都是重大的。

众所周知,“纠正错别字”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教学中往往费时多、收效少,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在作文学习方面刚刚起步,而习作中用到的词句往往有一些字不能正确写出。认真的学生或许还能通过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教师把它写正确,而粗心的学生就会急中生“字”,用同音字、形近字取而代之。

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到纠正错别字并非短期工程,而正面进行教育又收效甚微,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项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那就是带领全班同学到大街上寻找错别字。学生在平时经常会出现这种错误,那就是自己会把某个字写错,但是自己却找不出来,而这个字如果别人写错了,他的“火眼金睛”就会马上找出来。到大街小巷开展“消灭错别字”的活动使学生对“发现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有了极浓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果然发现了许许多多的错别字,诸如“录‘响’厅”“肉麦‘并’”“油‘柒’店”等。于是笔者和学生一起和出现这些错别字的单位、个人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改正店名和广告。大部分店主、业主都非常配合,有的当场改正,有的答应日后重新做广告牌和店牌。

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纠正错别字的热情极其高涨,回校之后又把这些错别字进行分类整理,学生立志要当一个消灭错别字的小能手。在学生以后的习作中错别字的出现率大大降低了。

二、目标定位,把握两个“度”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教与学双边经过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奋力达到的目的,是检查评定教学效果的参照物。长期以来,制定教学目标常常被教师忽视,以“抄”目标取而代之。殊不知参考书意为参考,参考书上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或许是高级教师的精心佳作,但它只是代表了一个定向,一个典型的目标,其他教师任教的学生水平不同,起点也不相当,因而学生需求也不相当,目标也就不能同一而论。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目标定位下尤其要把握“整合度”。

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目标定位要把握的第二个“度”就是“灵活度”。因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加侧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或许会对部分(如知识性内容)内容的学习在短时间内的达成速度有相应的影响。但在操作中教师理应灵活把握,要有长远的目光,只有这样方能使语文学习真正为学生的一生服务。

三、教学设计,立足三个“点”

教学设计是一堂课能否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使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枯燥的学习内容生动化、烦琐的教学规律化。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成效主要也是通过教学设计体现的,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更能达

到事半功倍之效呢?我认为应该立足以下三点:一是教材的重难点,二是学生的起点,三是教师的特点。

在五年级学生中,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综合学习方案。这个方案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习作上也是如此。那么,习作中的创新又应该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呢?应该从词的创新、句的创新、选材的创新等方面思考。因此,笔者决定从词汇的创新打开学生的创意之门。为了使学生了解谐音双关在习作中带来的妙用,笔者把自己的说课稿中的标题是怎样一次次修改出来的过程向学生作了专门的介绍。

教学设计:欲“情”故纵,“读”来“读”往。

教学实施:“课”随主“变”。

教学效果:“语”味无穷。

学生听了笔者的介绍之后,马上就对谐音双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笔者再让学生联系电视或周围环境中关于谐音双关的例子,引导他们也学着创作出几句广告语。学生热情高涨,作品丰富,有的为快餐店想出了“天‘肠’地‘酒’”,有的为制衣店想出了“‘衣衣’不舍”。

尽管学生写的东西并不完美,但通过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对谐音双关的作用已从陌生到熟悉,在写作中加以运用也迈出了第一步,对人们常说的创新两字也有了深刻体会。

这些活动的设计都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应该立足以上三个“点”,方能事半功倍,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为学生的语文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服务。

四、课堂实施,实现四个“化”

1. 角色综合化

新课程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让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得到了更合理的定位。由以前的灌输式教育转变成了互动式教育,改变了师生关系本质区别。让学生更爱老师也让老师更尊重学生。老师除了是学生的授业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朋友、合作探究者。因此,在课堂授业的过程中教师会更注重与跟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也使得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人。

2. 教法生活化

新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把语文学习内容的外延与生活等同,要求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学习中,更重要的是超越文本,使之生活化。将课本上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也是丰富多彩的,从而爱上学习。

3. 学法系统化

歌德说:“只有规律才能给我们自由。”这规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指学生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法训练的有意性,教师都要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整个知识学成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规律、摸索方法,这方法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探究而成的,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合作而成的,更可以是学生独立操作而成的。

4. 评价个性化

任何权威的评价都将影响事物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师的评价则将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更加应该注意研究每个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利用个性化的评价,对学生渗透学习方法,明确努力方向。

以上是我对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几点思考。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在教学中是切实可行,也是行之有效的。今后,我将本着弘扬小学语文教学特色,使之回归本色的理念继续摸索探究,开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篇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形象;细节教学;互动技巧

文学作品想要成功、高质量,就必须借助一个个个性鲜明、动情的小细节来将语句、段落、整篇文字支撑起来。文学作品中最普遍的手法就是对细节的描述要形象化。细节在整个文学作品里面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如果细节足够高效,就能感染到每一位学生,进而打动到每个人,印刻到每个人的心坎里。

一、构建开放、自由的教学课堂氛围

自从实行新课程标准后,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在教学过程中去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真正的主人。如介绍到《黄果树瀑布》一文时,老师应构建出最开放、轻松的学习氛围,先简单地让学生阅读一下文章,然后在不断地引导过程中,让学生踊跃地发言。比如,我问:“有谁去过黄果树瀑布啊?”“去过的有什么感受呢?”让那些去过的学生简单介绍黄果树的美景,而让那些没去过的同学听完介绍后说一下自己想象的画面和切实感受。最后可让学生对到底值不值得去“黄果树瀑布”进行热烈的讨论,结合实际认识状况来表述其想法。在这样一种开放、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里,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地表达,高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强调导入课堂教学的过程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几项新建议,里面有一条就是必须时刻注重学生身心方面的总体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课的情绪和爱好。学生要在各学科间学会“换频道”。由此可知,老师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设计出最为科学、合理的课堂导入教学方式,在最开始就将学生上课的注意力给吸引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语文课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讲到《秦兵马俑》一文时,可以选择一段战争场面给学生欣赏,让学生沉浸在战争时代中。可提供古代的座驾、兵器等图片,还可以搜出一些详细描绘兵马俑脸庞的图片,让学生画成面具戴上,扮演相应的角色,模仿一些类似的电影细节“战斗”。这样抓住学生注意力之后,再跟学生介绍一下兵马俑的来历、历史。

三、用口语化形式大胆“讲”

老师在教学时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必须会讲课,要懂得利用语言去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时读课本,一点变化都没有。举例来说,一位老师在讲《大自然的文字》一文时,整节课都是以散文形式来进行教学的,没有任何的灵动性。换句话讲,语言、句子听上去虽然很优美,连续介绍了星星、云以及鸟等自然景物,可是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了点缀的作用。由此可知,师生间的对话交流,特别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时候,更要自然、灵动、亲切、易懂。

四、加强师生间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有一部分学生会在发言时想到哪说到哪,没有事先组织好语言,结结巴巴,甚至容易发生卡壳现象。其他学生可能会有点嫌弃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必须参与其中,而且要有度地、有技巧性地指导。在讲《负荆请罪》一文的时候,在学生阅读过文章之后,为了让学生们更了解前因后果,老师直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按小组、分角色去扮演,再根据上课获取的知识去总结。待时机成熟后,老师直接问,各小组抢答,答对次数最多的小组,老师给予表扬。最后,老师让每个小组派个代表出来,表述自己小组的最终结论,说出自己对负荆请罪有何感想。在这种互动式的交流环节中,学生竞争地参与了学习。

五、注重整个语文教学模式的丰富度、灵活性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评价

小学语文作业评价是实施语文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语文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语文识的一种手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而作业评价则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语文作业评价越来越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那么怎样让语文作业评价发挥作用,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指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所以,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应该建立以发展性的评价目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层次化的评价角度等一系列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语文作业评价我们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是他们的学习过程--即关注他们在完成语文作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发展性的评价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注意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生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各个方面很不稳定。每个学生都会有"昨天暂时落后,今天努力赶上"的情况。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不能一成不变,一以贯之,应尽可能地以个性特征为参照,注重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横行比较。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我们的作业评价不是要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而是要注重他们的发展。例如:本班有一个学生平时的作业书写很不工整,而且总是脏兮兮的。我不止一次找他谈话,让他写作业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可是收效甚微。这学期初,他的一次作业虽然字写得还不是太好,但是本子比以前干净多了,我抓住这一点,对他进行了表扬,并鼓励他:"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你的作业整洁了许多,相信明天你还会给老师一个惊喜。"自此以后,这个学生不仅作业整洁了,连字都越写越好了,语文成绩更是提高了很多。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发展中的人,评价要体现发展性。

二、建立层次性的评价。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因为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因此在评价中,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因人而异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分层评价学生的作业,即对好中差学生的作业评价不能按一个标准。如果按一个绝对的标准和要求去评价,结果往往导致优秀生觉得标准太低,很容易达到,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而对于后进生而言,标准和要求太高,难以达到,虽然付出了努力,依然得不到相应的认可,学习积极性会受到严重挫伤。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业评价时要坚持"多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观点,并付诸实践。例如:有的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基础不好,作业经常出错,对于这样的学生,只要他能完成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老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