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精选5篇)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1篇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内容: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2、开国大典(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54”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54个民族,纪念五四运动,当时参加开国大典的54个单位;“28”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1921年——1949年)。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x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2)谈判代表:阿沛•阿旺晋美(3)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2课 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2)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3)目的: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4)司令员:彭德怀(5)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可爱的人)(6)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抗击美国侵略者,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7)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8)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9)意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2、战斗英雄(1)黄继光:上甘岭战役(2)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3、最可爱的人(1)指中国人民志愿军(2)为什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第3课 土地改革1、土地改革(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4)意义:①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③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1、 第一个五年计划(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3)任务: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4)时间:1953年-1957年(5)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①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⑦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时间:1954年9月(2)经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5课 三大改造1、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底)(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形式: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③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中共八大(1)时间:1956年(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意义: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2、失误(1)时间:1958年(2)原因:①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③又急于求成,④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表现: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4)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5)影响:这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6)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7)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3、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1)大庆油田的建成结束了中国靠“洋油”的时代——王进喜(2)两弹元勋——邓稼先(3)县委书记——焦裕禄(4)人民好战士——雷锋(5)学习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7课 “*”的十年1、*(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2)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3)开始: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无产阶级*”的决定,成立“中央*小组”,对所谓的刘少奇、邓小平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4)*期间,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迫害。(5)1967年2月前后,老一辈革命家奋起抵制“*”错误,同*、*一伙进行斗争,但被诬为“二月逆流”。2、粉碎*和*反革命集团(1)*、*一伙,在“*”中相互勾结,形成了两个反革命集团。(2)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等人乘飞机仓皇出逃,在蒙古温都尔汗机毁人亡。(3)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局采取措施,一举粉碎*反革命集团,结束了“*”这场内乱。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底(2)地点:北京(3)背景:①“*”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③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4)内容:①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③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5)意义:①十一界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③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1)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消“*”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党的历的冤案得到平反。(2)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3)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4)此后,全国人大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的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5)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第9课 改革开放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开始: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3)影响:①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②使农业生产的得到了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2、对外开放(1)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2)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3)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4)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3、国有企业的改革(1)开始: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2)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有企业开始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组、联合等,国有企业的改革加快了步伐。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什么?)(1)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前,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实行改革开放后,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资产阶级自由化问题,邓小平又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我们的立国之本,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3)1982年,党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立,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1987年党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以经济建立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5)党的十三大根据他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6)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南巡讲话(1992年):①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②内容:a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b特区姓“社”不姓“资”。c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d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e发展才是硬道理。③意义: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定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3)1997年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第11课 民族团结1、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2)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受到各民族的热烈欢迎。(3)意义: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2、各民族共同发展(1)20世纪60年代初,x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x藏已成为重要牧区。(2)内蒙古自治区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成为国家商品粮基地。(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4)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3、我国已建立了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x疆、广西、宁夏和x藏自治区。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2篇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1.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总费时少而记忆的效果好。

2.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时间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

3.引导学生记忆纲要。让学生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6件事即可。学生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就难以应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1.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对××世纪中期前后,×届×中会议,×大,×届人大等也要同样讲清。此外,教师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教师应该在举例说明后,让学生再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基本理论。

3.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现代的考试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一科试题也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如《五人墓碑记》、《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一课》、《母亲》等都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理解。政治中的理论(如民族形成的4个要素)可指导历史的学习(考虑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要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数学上的统计比例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会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不会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中要害。我在平日教学中主要从历史地分析、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事。学生若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历史事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如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然不行。用现在中学生就掌握对数和三角函数去和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比较,以为祖冲之不伟大当然错误。教师平日应多强调,潜移默化,这样学生就会有历史的目光。

2.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这里并不是套用极左时期的“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即注意人民性问题。例如,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改革或政策调整有利于当时人民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就应肯定;前苏联牺牲波兰人民利益与德国法西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应否定。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就应否定;而主持开凿大运河、派人去西域和台湾就应肯定。

3.引导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历史材料就得看出处、提示语,看懂材料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具体要素,充分提取有效信息。问答题则要逐字逐句,默读三遍,找出关键词,列好提纲,绝不能瞅上一眼,草率答题。否则学生就有可能把“俄国”答成“我国”,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答成“二次革命”,把“近代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共4次)误认为“法国大革命”(1次)等。又如,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有:“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学生不认真分析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误认为“1648年革命不是英国革命”,而实际上正是英国革命。马克思的意思是强调英国、法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试题千变万化,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相当重要。我在平日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学生要多思考相关问题。如: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国际形势、共产国际七大、国内形势与影响和国共二次合作形成等。再如,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垄断形成、《马关条约》、八国联军、瓜分狂潮、英日同盟、日俄战争等。如此,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2.一题多用,即把一个题当几个题用。例如:(选择题)19世纪晚期,郑观应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摇?摇 )

A.《变法通议》 B.《盛世危言》

C.《革命军》D.《孔子改制考》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俄罗斯文学;教材编纂;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课题立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民办高校俄罗斯文学教材的编纂与研究课题编号:HGJXHC110566

俄罗斯文学课程在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重要作用。该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广袤的俄罗斯社会,进一步了解俄罗斯社会思潮及历史事件,深入理解、感受俄罗斯人民的苦与乐。该课程的开设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不断积累其文化底蕴,开拓其视野、丰富词汇及表达方式。

俄罗斯文学课程的重要作用要求俄罗斯文学教材的内容要囊括俄罗斯社会各方面、各阶层;思想上要表现出社会的思潮和发展趋势;所选作家及其主要作品应有代表性,也许,这里有不是一流的作家,不是一流的作品,然而,却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家和作品。因此,笔者认为,俄罗斯文学教材的编纂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俄罗斯文学教材编纂应注意的问题

1.1以往俄罗斯文学教材编纂的依据不充分

以往俄罗斯文学教材多是以《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为依据,目的多注重学生对俄语语言的学习和掌握,通过阅读俄罗斯文学作品,来感悟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或特色。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为测试学生语言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自2001年5月实行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四级考试、2003年3月实行全国高校俄语专业八级考试,俄罗斯文学常识题在俄语专业四级考试、俄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占有一定比例。尤其是随着“考研热”、“考博热”的盛行,俄罗斯文学课与俄语专业四级、八级、考研、考博越发密切相联。为此,俄罗斯文学课程教材的编纂除依据《高等学校俄语专业教学大纲》外,还要依据《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高等学校俄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高等学校俄语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进行编写,以适应语言、知识与能力的对接。此外,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各高校普遍注重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俄罗斯文学教材的编纂还要符合培养复合型俄语专业人才的专业特色。例如,商务、旅游俄语专业的俄罗斯文学课程使用的教材,要多选用反映两国经贸活动及国家经贸政策的文学作品。而有考研意愿的同学,更应选择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品进行阅读赏析。

1.2以往俄罗斯文学教材使用范围小

以往俄罗斯文学教材使用的对象多是大三、大四年级的同学。现在,由于各高校普遍注重就业率,以致本科阶段论文答辩和学生找工作的时间有所提前。笔者认为,俄罗斯文学课的开设时间应为大二年级第二学期,让学生整体把握俄罗斯文学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主要作家、经典作品,学生可以尽早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尽早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结合俄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和考研复习进行积淀和预热。

1.3以往俄罗斯文学教材语言单一

以往的俄罗斯文学教材要么是俄文书写,要么是中文书写,笔者认为,一味学习俄文文学教材,对低年级学生和零起点学生来说,有些偏难;一味学习汉语的文学教材,又不利于学生树立俄语思维。而中、俄文对照教材的应运而生,在某些程度上能解决文学教材语言单一的问题。

1.4以往俄罗斯文学教材入选作家颇多

以往俄罗斯文学教材对俄罗斯文学史的全貌描述详尽、整体把握各流派的创作特点及作家写作风格,对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透彻、深入,所选作家颇多。然而,由于各高校俄罗斯文学课的课时相对较少,学生对文学教材中所列的诸多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无暇通读和体味。笔者建议,俄罗斯文学教材应选择主要流派的主要作家进行撰写即可。

2解决的对策

2.1现编教材的语言要反映当代俄语的发展特征

语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社会生活是动态的,进入21世纪,由于俄罗斯社会的动荡,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科学技术对俄罗斯社会的根本性影响,特别是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俄语,其变化更新速度之快,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现代的俄语已经出现许多新特点,新词汇,新的表达方式。俄罗斯文学教材的编写要紧跟俄罗斯社会语言的发展脉搏,要体现出俄语语言的新发展、新变化、新现象。让学生学到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俄语。

现代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各种事物、各种现象、各种思潮层出不穷。特别是在思想上,各种哲学思想、各种文学流派、各种,五彩纷呈。学生要想全面地了解俄罗斯社会就必须要阅读反映俄罗斯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潮的文章。为此,教材的编写者要及时地跟踪俄罗斯社会、抓住和梳理俄罗斯社会有形的、无形的各种社会现象,并使之体现在所编写的教材之中。

2.2现编教材的内容要包含俄罗斯主要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

现编教材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语言通晓俄罗斯的历史,所以,在编写俄罗斯文学教材时,一定要把历史和语言结合起来。通过学历史,从而学语言;学语言,就是掌握历史。由于受学生的现有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时间的限制,文学教材不可能囊括俄罗斯社会的全部历史,只能重点体现主要历史阶段的主要事件和主要人物。

2.3现编教材的内容尽量多地体现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及发展趋势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4篇

教材分析

1. 教 材特点

教材选用最新版的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主要复习以下内容:

《中国历史》分了四册,其中七年级上册和下册为中国古代史,主要让学生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以及元明清时期的历史演变及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及与世界的交往等情况。

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是我国的近代时期的历史,讲述了中国近代时期外国的侵略及民族抗争、革命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分析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主要经过,中国格局的变化。

八年级下册主要是中国现代史,介绍了中国是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地方,又有哪些挫折和失误,最后又是如何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等等。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国家的重新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侵略与反抗、近代化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经济、文化与社会牛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等基础知识。

2、让学生在掌握以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历史课的复习,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发展大趋势,知道科技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科学发展观。

四、主要措施:

1、对优生要求除了掌握教学大纲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上达到自我运用的水平,学会运用辨证唯物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上课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后多交流,通过培尖的形式加以沟通;作业布置加大难度,多布置分析性的作业;以面批为主。

2、对差生要求完成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上课认真督促、作业以面批为主;课后多补差;经常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了解思想动态,鼓励学生上进。

3、备课:深入钻研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与要求,作好学期教学总体安排,根据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明确本章、本课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知识体系,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任务,找出重、难点,注意掌握各课的内在联系,准确掌握历史课本中史实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教材,注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教案要能体现出教学的主要手段,全面完成历史教学任务,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每节课要有简明、系统、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板书设计。

3、结合教材,结合实际使用得体的教学方法。做到讲练结合,点面结合,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语言力争准确、简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4、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及回答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阅读历史资料,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上好活动课,组织兴趣小组开展课外活动。

五、研究的主要课题(根据本学期教学内容,提出重点研究的课题,并说明研究的课题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含观摩课、公开课、经验介绍等)

八年级历史复习提纲范文第5篇

一、马原部分

第一,知识点系统化——知识面

同学们要将之前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统合,因此,需要掌握马原每一章节(尤其是重点章二、三、五章)的重要考点及其它可考考点,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基本的考点串联(学科内及学科间),基础扎实的同学可以尝试更多关联,但不可无中生有。如果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存在困难,建议同学们将书看简单些——一要划取关键词、关键句,使得每一页的内容一目了然,重点突出;二要看标题,形成附近知识点的串联,理解知识点的内容。只有在较为扎实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较为系统、有效的知识点框架,才能在解决问题时不致于“跟着感觉走”或是无话可说。

第二,真题精细化——真题利用化

在条件允许、接触较多模拟题的前提下,着手真题的细心研究。与其说做真题是为了做题,不如说是为了熟悉真题特点以及熟络相关学科的重要考点。因此,同学们要用好2023-2023年四年成套真题,做题的同时一定不要满足于选出正确答案,而是要深究每一个选项对错的原因;分析题方面,大家一定要着手下笔答题,切莫“口上谈兵”,下笔方才知道有没有。与此同时,可以有意识地训练材料分析题的思路和答题语言。思路上,一定要有针对性;语言上,一定要干脆有力,能糅合相关考点于一身,并简要结合材料。

二、毛中特部分

第一,紧扣大纲,重点突破。毛中特2023年新大纲相比政治其它科目变化比较大,主要是增加了十八大相关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门课程的重点可用一二三四五数字表示,一条主线: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二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三件大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四个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五位一体建设: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掌握了数字所表示的内容,并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重点要掌握第7-11章的相关内容。

第二,学科贯通,把握联系。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史纲与毛中特的“毛概”部分结合的知识点较多。同学们在最后阶段的复习时,一定要把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复习。比如,毛中特第三章的内容可以和史纲第四章—第七章结合,毛中特的第四章可以和史纲第八章结合。两者之间有很多共同考点,注重史论结合,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善于利用毛中特的有关理论对当前党和国家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和李总理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另外,要善于利用理论对社会关注的热点进行分析,重点关注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和环境问题。

三、史纲部分:

第一,梳理考点,夯实基础。2023年的新大纲在史纲部分有所变动和增加,所以,建议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按照新大纲要求,扎扎实实的去复习知识点。在复习时要注重选择题考点,发掘关键词,梳理出单选题和多选题考点。比如,一般出现“第一、首要、根本”等字眼的可作为单选题考点;一般在历史事件的起因、意义和经验教训等容易作为多选题考点。考生可结合真题进行复习归纳。

第二,周年纪念,重点关注。从史纲单独作为一个学科开始,历年考题非常注重周年纪念,尤其是近几年的材料分析题。比如,2009年是建国60周年,2023年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2023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等。2023年是毛泽东单程120周年,考生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相关考点。

第三,把握线索,突破专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是通过历史线索进行分期。但建议考生在最后复习时,整理专题进行学习。尤其是能够以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的考点。比如,近代以来各阶级提出的土地政策,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各历史时期不同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各个时期的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等。

四、思修法基部分:

第一,重点复习,夯实基础。对于选择题来说,尤其如此。经过对近几年的真题分析来看,命题相对容易,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对一些重要考点要着重下功夫。比如抓一些带有核心、重点等的重要概念和基本说法。近几年的考题当中几乎都会考一道带有核心的选择题,比如2023年考了一道时代精神的核心。同学们要把这一类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或者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整理。多选题是令很多考生头疼的题目,其实这更考察你的基本功是否扎实,选项当中有一个搞不定可能就功亏一篑。因此,打牢基础很重要。

第二,练习真题,了解命题。在打好基础的同时,一定要做真题。做真题的目的不是为做题而做题,更重要的是从真题当中总结命题规律,比如你做错的题目,是由于什么原因做错的,是否掉进了命题设置的陷阱等等。做真题要认真。

第三,结合实际,灵活运用。分析题的考察体现得非常显著。给你几段反映现实生活实际的材料,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考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大家多关注一些相关的时事,比如体现人生价值、道德等方面的典型事例,试着去做一些分析。近几年的分析题都是如此。

五、时事与政经部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