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吗?
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
我们用手摸一摸找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三、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开始,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是什么图形了呢?这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以次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找角,并且放大物体从中找角,然后用圆形纸片做角,摸角,从而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叫顶点,**的叫边,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在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出示多**,学生观察四个*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理由,接着用小棒做角,画角。
整节课感觉自己比较累,是因为害怕被学生牵着跑,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自己跑,因此老师自己在讲,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有些教学设计中衔接不自然,例如,在脱去角的外衣后应给学生时间观察,这方面我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应该注意课堂生成直接接着再去掉两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角,也可以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我讲的时候用的是**的这里不对。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用圆形纸片折角,但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这个时候学生还没认识到角的特点。让学生找角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课桌上的不是角它们的定点没有尖尖的,但我不仅说那是角还让它们数数目。用小棒拼角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让他们自己拼角,而是我说要求他们拼,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合程度有关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折角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
3、观察角
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展示一下他们做的角。
展示学生的角。选出典型的三个角锐角指教钝角。
师: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把这三位同学的角放大画在黑板上。选用学生的作品画出锐角、直角、钝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汇报发现的共同点(预设发现了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xx个顶点和xx条边。”
5、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出示活动角
拿出教具,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老师要用它变出一个角,变角的时候你们要用心噢。
师: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师: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角,看看他们谁大谁小?(先画一个锐角,再用红色粉笔延长)
学生汇报两个角一样大。
老师引领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一比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巩固刚学习的只是)
(三)画角
师: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角,同学们想把他们画下来吗。
师:好,现在先请同学们交流思考如何画,然后自己画一个角。学生尝试画角。然后全班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都探索精神,下面请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出示课件画角,之后请同学们再画一个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板书设计:
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法及学法
教法: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的乐趣。
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电脑、多**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学生汇报。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引导观察三角板。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找学生指一指。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三)探究新知
1、感知角。
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看谁指得好。请一个学生拿三角板到前面指给同学们看。请同学们照样指一指角。请一名同学,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地摸摸它的`头,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边,有什么感觉?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找找角,摸摸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指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师板书(边)
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个顶点、2条边)
瞧(课件出示)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请你用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逐个说明理由)
3、折角、做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圆形纸)你能想办法折出一个角吗?
生活动:自己用圆片折角、摸角,说说它的顶点和边,选择个别学生折的角贴在黑板上。(同学们互相评价)
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那么多角,那你能用这样的小纸片做个角吗?试试看,小组讨论:怎样才能使你做的角大一些,怎样才能使你做的角小一些?
生活动:用小纸条做角,然后小组讨论、汇报。
看一段动画片吧。角的王国有一个红角和蓝角,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请看(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从动画片中你知道了它们为什么吵起来了?最后又怎样了?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我们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那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
学生活动:画角,师巡视,指导。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是怎样画角的?
师小结: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三、归纳提高
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生**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作业
做一做: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你把它找出来,说给同桌听听。
五、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层意思:首先,学生欣赏一组美丽建筑图片,启发引导学生角在生活中太广泛了,它无时无刻不在装扮我们的生活,只要你们用心去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去创造,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有关角的数学知识;其次,设计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任选一题。)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2.**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师: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
(生:过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2条直线)
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生说,师在生刚画的角上标出。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讨论:角与直角是一回事吗?
生归纳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师: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
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生边说边标出)
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继续出发。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
(一只手打“√”,“×”用两只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
②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6)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生边说边标出)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请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验吧.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可用测试纸呈现)考一考
1.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请在角的后面打“√”
2.画一个直角
3.下面的图形中有( )角,( )个直角?
4.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 )角.
自我评价园:
(师批改,或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9
微课名称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 上册 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描述
观察实物图案,抽象出数学意义中的角,了解角的组成部分,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有小。
设计思路
导入角——感受角——认识角——比较角——
教学过程
内容
画面
一、导入
1、在几何王国里的点线之家呀,有一群小伙伴正在快乐的做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动画视频,停顿1分钟)
2、看,它们都组成了一些什么*面图形啊?哦,有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一个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图形。
3、这是一种新的*面图形,它的名字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二、教学过程
1、你知道图片中哪些地方有角吗?相信观察仔细的你一定能够找到,我们一看吧。
2、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拿出你的数学书,找出数学书上的角,再用手摸一摸、扎一扎,你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感觉到这里尖尖的,有点扎人,这里直直的?嗯,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顶点”,直直的地方叫做“边”。
3、我们再来观察这些实物图,找出它们的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你发现了吗?如果还没发现,那你就再认真观察想一想,不然我就要说答案咯,好了,我要说了,它们啊,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下面,我们来认一认,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呢?
5、好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角了。在几何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它们都是角,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可是有一天,他俩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课件出示动画,停顿1分钟)
6、看了动画我们知道了红角和蓝角是同样大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看——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哈,它们是一样大的。好,那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呢?我们继续来用重叠法比一比,咦?原来,这个黑角大,红角小哦。
三、
1、好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了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而且还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找角
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图形
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
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
生:有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
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
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
教师巡视:
1、展示画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动角
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4、红蓝角之争;有两个角啊,他们吵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为什么吵架.
引导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习题: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6、习题:数角的个数
五、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阅读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1)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三角板、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1、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因为在课堂上练习过,所以可以请学生回顾一下,说几个就可以。
2、比较角
用三角板先来比一比,比直角小得角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就是钝角。
在班级中交流的时候,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比较角的,为什么说他们是锐角和钝角。
3、画锐角和钝角
这部分对学生来说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让学生讨论这些角的画法,然后教师对于学生的讨论给于指导,并且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画锐角和钝角,最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验证。
4、让学生先估计,再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准备两个长短不一样的活动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5、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能数出个数就可以,不要再过多的扩展,以免增加学生的难度。
6、这是一个做角的活动。可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而且还可以与本单元的信息窗首尾呼应,突出了动手操作的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认真观察,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7、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8、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
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基础上,通过练习,一方面深化了对锐角、直角和钝角概念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了画角的知识。练习时,我让学生分小组活动,借助合作交流学习角的画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角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大家认识它吗?(五角星)想得到它吗?(出示五角星)
生:
师:老师要把这颗智慧星送给这节课认真听讲,发言积极,表现最优秀的小朋友,大家有没有信心得到它。
生:
师:一看大家就信心十足,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白板批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图形———角,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对角进行初步的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认识角
1。呈现教材的主题图,找生活中的角
师:你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大家都很聪明,老师今天带同学们走进一个美丽的校园,(白板插入视频)仔细观察,你在校园中能找出藏着的角么?看看谁的眼力最好。(白板上批注)
师:看来大家都很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校园,这么快就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在我们身边很多地方都有角,你们能找到它吗?现在把你在生活当中找到的角说给你的同桌听,看谁找到的角最多。老师也在生活中找到了一些角。(幻灯片演示)
2。结合情境,合作交流,
〖活动一〗感知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课件出示实物
钟面剪刀三角板
师:刚才,同学们对角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么?谁上来指一指?你指的非常正确!下面为了方便大家观察,让我们给这些角脱去漂亮的外衣,就变成这样,【课件演示从实物抽象出角来】下面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2:角两边直直的
生1:角尖尖的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板书:顶点边)《白板批注》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呢?
〖活动二〗实际操作,丰富认识,制作角
师:我们现在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那么课前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有两根硬纸条,按扣下面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它们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活动角。下面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张开活动角,逐渐合拢活动角,并认真思考一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白板演示角变大,角变小)
生:
师总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师:同学们都很善于发现,下面老师还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思考一下,如果让你们现在每人做一个角,使你做的角和同桌做的角一样大,你们应该怎么做?通过什么办法就能知道两个角一样大了呢?下面请同桌两个人合作探索一下。(比的时候要注意,两个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对齐)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角,大家猜一猜,这两个角的大小?到底谁说的正确呢?大家仔细观察,
生: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活动五〗画角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把它画出来呢?现在在自己的练习本**意画一个角。【学生画师巡视】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照着三角板画的
生2:我是先画两条边,再画顶点。
生3:我是先画顶点,再画的边。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很有探索精神!下面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师示范画角边说明,重点突出“先画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并请学生说一说教师画角的方法,并出示儿歌。板书: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角,下面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角的哪些知识?(课件出示儿歌)
2。做一个小小***:设计一幅有角的图画。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教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教学准备: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观察校园生活情境图,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折角
师:很好!同学们刚刚找到了很多的角。现在拿出老师课前交给你们的白纸,请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他做成一个角,看谁最先做出来。
学生动手折角
3、观察角
师:同学们都做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展示一下他们做的角。
展示学生的角。选出典型的三个角锐角指教钝角。
师:为了方便大家观察,我把这三位同学的角放大画在黑板上。选用学生的作品画出锐角、直角、钝角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汇报发现的共同点(预设发现了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线)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看到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师:所以我们说“一个角有xx个顶点和xx条边。”
5、课堂练习(出示课件)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出示活动角
拿出教具,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老师要用它变出一个角,变角的时候你们要用心噢。
师: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师: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小的?
学生在老师引领下说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现在同学看老师在黑板上画的角,看看他们谁大谁小?(先画一个锐角,再用红色粉笔延长)
学生汇报两个角一样大。
老师引领学生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一比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比一比两个角的大小。(巩固刚学习的只是)
(三)画角
师:同学们已经对角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我们在生活中有那么多角,同学们想把他们画下来吗。
师:好,现在先请同学们交流思考如何画,然后自己画一个角。学生尝试画角。然后全班汇报展示。
师:同学们都探索精神,下面请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出示课件画角,之后请同学们再画一个角。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出示课件)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板书设计:
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 :课件、手工纸、活动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上周五我们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在入队仪式上,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为一年级的同学佩带了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爱护红领巾)。出示一条红领巾在黑板上,从红领巾上有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中的一种。在三角形中你能找到什么?
生:角。
师:角也是*面图形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 师: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试着找找吧!(多**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到了这么多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指出在物品上显出角)
3、师: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试着把它找出来吗
三、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指名指角。
2、师:刚才通过同学们指的角,老师明白了角的图形是这样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3、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学生思考)哪位同学能将数学书上的角指给同学看看?
4、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得吗?(师示范指角)
5、师:请同学们从身边选取一个角,像老师这样来指一指。
四、自主探究,创造角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
2、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角。
3、集体交流自己创造的角,完整的指出每个角。
4、摸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和发现?
5、学生汇报。
6、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
五、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课件演示)
3、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六、游戏活动,比比角
师:想玩游戏吗?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1、师: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
2、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两人把角张开同样的角度,看看会发现什么?
5、生汇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6、师总结。
七、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练习八中第7题。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吗?
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
我们用手摸一摸找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三、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开始,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是什么图形了呢?这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以次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找角,并且放大物体从中找角,然后用圆形纸片做角,摸角,从而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叫顶点,**的叫边,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在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出示多**,学生观察四个*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理由,接着用小棒做角,画角。
整节课感觉自己比较累,是因为害怕被学生牵着跑,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自己跑,因此老师自己在讲,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有些教学设计中衔接不自然,例如,在脱去角的外衣后应给学生时间观察,这方面我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应该注意课堂生成直接接着再去掉两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角,也可以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我讲的时候用的是**的这里不对。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用圆形纸片折角,但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这个时候学生还没认识到角的特点。让学生找角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课桌上的不是角它们的定点没有尖尖的,但我不仅说那是角还让它们数数目。用小棒拼角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让他们自己拼角,而是我说要求他们拼,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合程度有关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7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能认识辨别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锐角、直角、钝角的纸。学生准备手帕、教科书、纸盒、练习本、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 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着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 做教科书第42页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 教学画直角。
教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怎样画直角呢?”教师边画边说:“先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跟这条边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这条边也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这样就能画出一个直角。”然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直角,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3、第42页第5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做。没有钉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书上画出所加的线段。
4、第42页第7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8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那我们就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出图)每个图形下面都藏着一幅图,看看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能根据露出来的一角猜出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随意猜,教师随机画角)
知道老师画的是什么吗?那我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画角呢?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角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二、做角,了解角
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你们的吸管,能用它来做一个角吗?观察这个角,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其实角的每一部分都是有名字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而且愿意到前面来当小教师为大家介绍介绍。(板书)
下面请大家把你的角变小,变大,再变大。看,把角的两条边张开或合上就会使角的大小发生变化。
三、折角,比大小
认识了角之后我们再来做一个角,请大家拿出上课前准备好的彩纸,老师看到大家带的彩纸非常漂亮,能用它来折一个角吗?
折好了的小朋友举起来展示一下,大家折的角大小一样吗?同桌间比一比谁折的角大。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两人比角的方法和结果。
四、画角
下面我要来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了,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老师在图上画了几个角,谁还记得老师是怎么画的?咱们一起来画一个。
画好的同桌互相欣赏一下。
五、找角
下面来看黑板上这几个图形,哪个图形上有角呢?谁愿意到前面来任选一个图形给大家指指哪里是角。
图形上我们能够找到角,再来看看我们这间教室,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呢?
六、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9
微课名称
义务教育教科书 二年级 上册 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
知识点描述
观察实物图案,抽象出数学意义中的角,了解角的组成部分,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有小。
设计思路
导入角——感受角——认识角——比较角——
教学过程
内容
画面
一、导入
1、在几何王国里的点线之家呀,有一群小伙伴正在快乐的做游戏,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动画视频,停顿1分钟)
2、看,它们都组成了一些什么*面图形啊?哦,有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和一个我们以前没见过的图形。
3、这是一种新的*面图形,它的名字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二、教学过程
1、你知道图片中哪些地方有角吗?相信观察仔细的你一定能够找到,我们一看吧。
2、生活中处处都有角,请拿出你的数学书,找出数学书上的角,再用手摸一摸、扎一扎,你有什么感觉呢?是不是感觉到这里尖尖的,有点扎人,这里直直的?嗯,这个尖尖的地方,就叫“顶点”,直直的地方叫做“边”。
3、我们再来观察这些实物图,找出它们的角。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呢?你发现了吗?如果还没发现,那你就再认真观察想一想,不然我就要说答案咯,好了,我要说了,它们啊,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下面,我们来认一认,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呢?
5、好了,现在我们已经认识角了。在几何王国里有一对好朋友,它们都是角,一个叫蓝角,一个叫红角.可是有一天,他俩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课件出示动画,停顿1分钟)
6、看了动画我们知道了红角和蓝角是同样大的,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看——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7、你能看出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吗?我们用重叠法来比一比,哈,它们是一样大的。好,那这两个角哪一个大呢?我们继续来用重叠法比一比,咦?原来,这个黑角大,红角小哦。
三、
1、好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了角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而且还知道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就越大,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表达等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是有大小的。能够区分角的大小。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三角板、活动角。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老师带来了一些礼物,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我露出这些图形的一部分,你们来猜一猜。(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五角星贴在黑板上。)
师问:这些图形里藏着一个新的图形,谁知道?(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找角
谁能将这些藏着的角找出来?(让学生上黑板找到角,适当引导正确指角。)
三、抽象出数学中的角
1、抽象出角的图形
出示PPT,数学书、三角板和闹钟的图片。
角啊,不仅在黑板上的这些图形中,你能在老师出示的这些物体的表现上也找到角吗?
让学生指出角,隐去实物图片,留下3个角的图形,并出示文字(这些图形都是角)
2、感受角的特点
请大家仔细观察,并拿出你身边的三角尺其中一个角摸一摸,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尖尖的。(尖尖的在数学中,我们叫做角的顶点)
生:有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师:一边用手比划出角的符号,一边说: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这样的一个图形就叫角。我们用这个弧形表示这一个角。
3、判断题
因为边弯弯的,引导出,角的边是直的。
四、创造角
在桌子上,老师提供了几种工具,请你用这些工具创造一个角
教师巡视:
1、展示画的角
2、展示折的角
3、展示活动角
找两位做的不一样大的角,问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你怎么知道的?
用重叠法验证,讲角的顶点和一边重叠,看另一边引导出:角的两边开口越大,角越大;角的两边开口越小,角越小。
4、红蓝角之争;有两个角啊,他们吵起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为什么吵架.
引导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5、习题: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6、习题:数角的个数
五、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2)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我们数学界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老师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了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板演)
(3)判断角
角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拉一拉角的两边。
①思考:怎样才能拉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拉出一个小一点的角?(个别学生演示)
②小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多**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多**演示将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的程度有关。
4、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1)观察画角,多**演示画角程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桌面画角。
(3)动手画角,让每人动手画一个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五、知识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来自数学网的**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面图形吗?
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
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
我们用手摸一摸找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三、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首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开始,用三根小棒摆出三角形,再拿走一根小棒是什么图形了呢?这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以次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从熟悉的校园生活找角,并且放大物体从中找角,然后用圆形纸片做角,摸角,从而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叫顶点,**的叫边,引导学生让他们找到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让学生找一找在教室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出示多**,学生观察四个*面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说理由,接着用小棒做角,画角。
整节课感觉自己比较累,是因为害怕被学生牵着跑,担心学生提出的问题牵着自己跑,因此老师自己在讲,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在有些教学设计中衔接不自然,例如,在脱去角的外衣后应给学生时间观察,这方面我没有给学生足够时间,应该注意课堂生成直接接着再去掉两个角,然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角,也可以找到角的特点尖尖的,直直的,我讲的时候用的是**的这里不对。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先用圆形纸片折角,但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这个时候学生还没认识到角的特点。让学生找角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课桌上的不是角它们的定点没有尖尖的,但我不仅说那是角还让它们数数目。用小棒拼角时,我没有注意学生的自主性,没有让他们自己拼角,而是我说要求他们拼,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失去了自己探究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张合程度有关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可利用**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2)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3、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自己研究一下,想个方法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巡视,展示一两名学生自己画的角,简单说说画法)
(2)师: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想到方法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
(课件演示画法,演示后让学生说一说,师示范画角,并说明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个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角吗?(找学生板演)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请学生板演各部分名称)
4、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好不好?你们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你们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好!(学生展开活动,教师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做出的角?(展示学生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5、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大。
(4)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是个摄影爱好者,*时喜欢在校园里面拍照片,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个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考考你们,有些角藏在这幅图当中,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自己找到的角: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请学生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描述角的特征:一个点(顶点),两条边。
2.师:老师这里有个三角板,哪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角在哪里,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二、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学生尝试画角,指1名同学板画。
3、通过找角,画角,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
4、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多**演示)
5、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怎么画,集体说说
6、讲解画角的口诀
三、开动脑筋,判一判
1.师:现在有一个几何王国,今天只欢迎“角”来做客,不是角的不能进屋,如果你是王国的国王,你会怎么让哪些客人来做客? 生来评判,判断哪些是角,并说明原因。
2师:进入了几何王国以后,突然发现几何王国里的2个好朋友红角和蓝角吵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事情争吵啊?
生:想!
师:好,老师来告诉你,他们在争论谁大.他们都说自己大。你们来评判一下究竟谁说的有道理。
课件演示角的移动,延长和张开,请学生说说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3.师:找一找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集体讨论研究,汇报。师适时点拨。
四.生活中的数学,想一想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请学生读读日记材料,想一想
五.积极动手,折一折
师: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得出结论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有一些进步。现自评一下。
回顾整堂课,有三方面: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4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来找找图中哪里有角?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多**课件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点、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我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讲课,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4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德育点: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教学难点:
会判断直角,掌握直角的画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作一个角?
学生展示角,并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
问:这个角和你刚才的角有什么区别?
师:我们就把像这样的角叫作直角。
二、自主探究:
1、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直角,请你找一找,小组交流。
2、判断老师找得是不是直角。
3、画直角。
学生试画。
师:怎样才能画出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三角板。找出三角板的直角。
学生试着用三角板画角。
指导画法: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这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4、用纸折直角。
三、拓展运用:
1、做43页第6题。
思考题、一个正方体的盒子的表面上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课后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习惯。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学具 :课件、手工纸、活动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上周五我们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少先队员入队仪式,在入队仪式上,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为一年级的同学佩带了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爱护红领巾)。出示一条红领巾在黑板上,从红领巾上有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对,三角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面图形中的一种。在三角形中你能找到什么?
生:角。
师:角也是*面图形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 师:角无处不在,在我们的校园中就有很多,不信你就试着找找吧!(多**演示:美丽校园的主题图。突出: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找到了这么多角。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物品上也有角,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指出在物品上显出角)
3、师:在我们的教室中也有角你能找一找,并试着把它找出来吗
三、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指名指角。
2、师:刚才通过同学们指的角,老师明白了角的图形是这样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3、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学生思考)哪位同学能将数学书上的角指给同学看看?
4、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得吗?(师示范指角)
5、师:请同学们从身边选取一个角,像老师这样来指一指。
四、自主探究,创造角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创造一个角。
2、学生用不规则的纸折角。
3、集体交流自己创造的角,完整的指出每个角。
4、摸摸你折的角有什么感觉和发现?
5、学生汇报。
6、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是角的边。
五、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课件演示)
3、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六、游戏活动,比比角
师:想玩游戏吗?我们就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1、师: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
2、小组内玩这个游戏,并说说发现了什么?
3、指名汇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4、同桌两人把角张开同样的角度,看看会发现什么?
5、生汇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
6、师总结。
七、巩固练习。
课件演示;练习八中第7题。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能认识辨别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锐角、直角、钝角的纸。学生准备手帕、教科书、纸盒、练习本、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 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着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 做教科书第42页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 教学画直角。
教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怎样画直角呢?”教师边画边说:“先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跟这条边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这条边也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这样就能画出一个直角。”然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直角,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3、第42页第5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做。没有钉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书上画出所加的线段。
4、第42页第7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我们再来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电脑、多**课件、活动角。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l、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和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 、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电脑、多**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和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四)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生3: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间往外一撑,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里一捏,角就变小了。
生2:我用两只手将两根小棒往中间一摁,角就变小了。
生3:我把一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压,角就变小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六)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七)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三、巩固拓展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师:第三个为什么不是角?
生:因为它的一条边不直。
师:你答对了,奖励你们一面小红旗。(伴随着音乐升起第一面小红旗)
2.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二面红旗)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三面红旗)
师:在这位同学带领下,我们顺利到达了山顶,登高远眺,一切尽收眼底。有蓝天、白云、远处的山水、近处高大的树木(边随音乐说,边出现画面,最后停留在交叉的树木上)。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有角。只要你处处留心,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与反思
师: 同学们认识吗?(板书“角”)
生:认识,是角。
师:那么在日长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角?
生:说生活中的角。
师:(出示多**课件),同学们,你看校园里可热闹了,你能从图上找到角吗?
生:找角并指角。
师;奥,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
生;不是。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点。
师;那角应该是什么样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想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指角。
师;(课件出示闪动的角提示)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但大部分同学指的还不准确,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的?
生;互相指角。
师;刚才同学们在身边找到了很多角,那数学当中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师;(拿出三角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师;为什么叫三角板?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我们看其中的一个角,摸一摸,你觉得角是什么样的?
生;摸角,谈感受。
师;角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你先猜一猜。
生;猜想。
师;(课件出示角的各部分名称)猜对了吗?同桌之间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师;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角,而且还能指出角的形状,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真了不起。这回呀,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在每一组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纸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快速打开它,是什么?
生;有圆片、角操作器、水彩笔、白纸、三角板。
师;看到这些东西之后你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老师准备这些东西干什么呢?
师;你知道老师会让你做什么吗?你想用它做什么?
生;我想用它做角、画角、折角。
师;现在就动手吧!(巡视、参与)
师;每组同学之间可以交换一下做一做。
师;折角的同学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从中你发现什么?
生1;首先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我发现越对折角越尖。
生2;我是这样折的,折出了五个角,我发现这些角都很尖。
师;真有创意,夸夸他。
师;画角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用三角板画了一个角,我发现两边离的越远角越大,越近角越小。
师;做角的同学汇报。
生;我用其中的一根插入另一根的孔中,就做成一个角。用手轻轻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两边**的大小有关。
师;(边操作边说)我这也有一个角,叫活动角。角的两边**越大角就越大,**越小角就越小。下面做一个和老师的一样大的角。比一比谁的大?
生;重合了,说明一样大。
师;说明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
生;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出示课件)角的大小和两边长短无关。
师;画角的同学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看他画的怎么样?
生;画的不太好。
师;怎样才能画的又正确又美观呢?(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生;画角
练习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校**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但效果不是很好。
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并能正确画角。
2.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现在是哪一个季节?(秋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小松鼠想到山上摘松果吃,可刚出门,就遇到了一群小客人,它们都说自己是角,这下可把小松鼠难住了,它想请教大家,角是什么样的?谁愿意帮助它?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角是尖尖的)
师:小松鼠还是不明白,谁能画一个给它看看?(生上黑板画)你是怎么画的?
(生:过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2条直线)
谁能把角各部分的名称也告诉它?生说,师在生刚画的角上标出。
小松鼠还想知道直角是怎么画的?(生画)你是怎么画的?(过一点先画一条直线,它和三角板的直角边对齐,再过这个点沿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个线,最后要画上直角符号)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在课堂上只有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与充满活力的氛围,学生才能变得鲜活起来,才能学的轻松愉快。课堂伊始从向小松鼠介绍角而进入复习,使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有趣味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通过大家的介绍小松鼠知道了(师板书:)角(直角)的组成、画法,它们都属于角的初步知识(板书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学生讨论:角与直角是一回事吗?
生归纳得出:直角一定是角,但角不一定是直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识知识结构,学会复习的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有了大家的介绍,小松鼠高高兴兴地接待了客人,你想去看看它的表现吗?出示(1)(2)
(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直角?那些不是角?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
师:这是小松鼠的答案,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为什么?(生略)
怎么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生略)
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你有什么话想对它说?
【设计意图:通过“你对小松鼠的答案有不同意见吗?”的**,使学生担当了一个倾听者和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带动起来,接着**:“你对小松鼠的表现满意吗?有什么话想对它说?”引起学生思考、反思,教育小松鼠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良好学**惯的培养】
听了大家的话,小松鼠心服口服,它想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松果,你们愿意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出示(3)(4)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做对了就让过去,既然大家都是朋友,谁愿意上?
(3)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4)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生边说边标出)
大家表现很好,我们继续出发。
3.刚到树下,一条大蛇出现了,怕吗?咱们用手势对付它,可以吗?
(一只手打“√”,“×”用两只手)出示(5):
(5)小法官。
①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直角。( )
②角的边画的越长,角就越大。( )
③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
4.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终于摘到了松果,可是一只老虎挡在了路上,我们有信心战胜它吗?出示(6):
(6)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生边说边标出)
有了大家的帮助,小松鼠终于品尝到了美味的松果,帮助别人你快乐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请大家接受最后的考验吧.
四、自主简评,完善提高。
(可用测试纸呈现)考一考
1.下面的图形,哪个是角?请在角的后面打“√”
2.画一个直角
3.下面的图形中有( )角,( )个直角?
4.一张长方形纸剪去一个角,还剩( )角.
自我评价园:
(师批改,或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表现的怎么样?
【评析:通过学生自我检评、自我鉴定,自我反思,进一步完善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3)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第二次见面了,就是老朋友了,对吗?你知道我这个老朋友喜欢怎样的学生吗?我更喜欢爱**题的小朋友。你想问我什么呢?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这个数学的好朋友带来了吗?(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板书:角)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老师明白了,小朋友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小学数学教案《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多**演示)它们是角吗?
3、那你们心目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组派一个**把你们组想象的一个角画出来好吗?你们对黑板上画出的角想说些什么?(小朋友画的一个角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等一下再来看。)
4、但老师又有点明白了,看来角不单单是一个点,(多**演示)这一点尖尖的只是角的顶点,那还有什么呢?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这样的图形就是角。小朋友一起来指。(再用多**演示两个角的顶点与边,学生模仿指)
5、用这个方法把你身边的角指给同组同学看。(指名上来指)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小朋友闭上眼睛,把角记在头脑里,问:头脑里有角了吗?是怎么样的?
7、画角: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头脑里也有了角,你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
(1)你准备怎么画呢?
(2)(多**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电脑老师是怎么画的?再来看一遍,对的,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小朋友也用正确的方法画两个方向不同的角,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再看看你们组画的角,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真会欣赏人。
8、小结:学到这里,你对角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拓展,辩论提高
1、角爷爷要过生日了,小动物们送来了好多角家族的成员,小朋友,快来看,你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2、学到这里你对黑板上的这些角又想说些什么?
3、做角:拿出毛线、小棒、纸、吸管来,问:这里面有角吗?请你当一回魔术师,变出角来,也送给角爷爷。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也说它也是角呢?小朋友真是心灵手巧,用不同的材料做了不同的角,但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小猴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说:你们看,你们看,我送来的角才多了,你们看出来了吗?谁也象小猴那样多送几个角给角爷爷,你想送什么图形呢?
5、这下小猪明白过来了,他不但把这条边拉直变成了角,而且还添**一条线,你猜小猪送了几个角呢?
6、你们都送这么多角给角爷爷,这下小猴可急了,猴妈妈说:“别急,别急,你只要在这个三角形上……就会使角变多起来。你们有办法吗?那赶快来试一试。(小朋友也可以到别组去看看,看哪一组画得最漂亮,角又最多。)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找角、认识角、判断角等活动,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技能目标:以学生从实物中认识角、判断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的角,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只跟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
课件、大三角板、小三角板每生一副、自制活动角等。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做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看看这个可能是什么图形?(师出示图形)
(预设:生:圆形、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预设:生: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说是圆形呢?
(预设:学生们都会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有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找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噢,同学们,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角的具**置。如果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说:“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我们给这些角脱去美丽的外衣,它们就是数学中的角。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想一想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汇报:都有一个尖,两条直直的边)
3、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尖尖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看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地方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指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指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4、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 )个顶点和( )条边。
5、想像角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角的样子画在我们的'脑海里。
6、判断角
师:我从数学王国里带来几个图形,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7、找生活中的角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很熟悉角了,那你能找出身边的角吗?谁能指一指?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噢。
(预设:生:黑板,钟表指针,地板砖……)
找部分学生指明并说出(可能指着角的顶点就说是角)
老师纠正错误,让同学们做到边指边说,明确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样,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一个角。
(二)感悟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那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角呢?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你灵巧的手做一个角,做好后说出它的顶点和边。
2、变一变
师:现在我们要变角了,变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心噢。
好,我们先把角慢慢变大,用心观察,角变大了吗?
再把角慢慢变小,再来一次,慢慢变大,慢慢变小。
(所有学生操作)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是怎样把角变大的,怎样变
小的?
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越大,角越大,张开越小,角越小。
3、比一比
师:老师请同学甲上来,你能做一个比我的角大的角吗?做好后就不许变了,想想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我们的角谁大,谁小呢?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方法:重叠法——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外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大小。)
师:好,请注意观察老师手中的角,现在你觉得谁的角大呢?
(师利用自制活动角演示,把角的两条边拉长。)
(生说出甲生大,老师再次用重叠法比较一下。)
再次把边拉长,让学生说出谁的角大,再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以确认甲生的角大。
师:请同学们继续想象,如果老师的角两条边张开大小不变,只拉长边的长短,你们说,老师的角有没变大?
看来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是没关系的。
小结:角的大小只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现在我们用学到的新知识来解决数学王国的问题吧。
数一数每个图*有几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角,谁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合板书回顾全课)
2、老师请每个同学回家当一次老师,你们愿意吗?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考考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找一找“生活中的角”,看看他们找的对不对,把你学到的知识将给他们听听。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小精灵聪聪也非常喜欢,并且他还把我们的校园画成了一幅美的画儿,想不想欣赏一下?(出示校园主题图)
1、 从这幅画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其实,有一位新的数学朋友也藏在画中,猜猜看,它是谁?
3、 对了,就是角。它藏在老师拿的三角板中,藏在老爷爷带的剪刀里,还藏在,又藏在,哎呀,到处都是它的足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角。(板书课题)
二、 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一)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 老师先来了解一下,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
2、 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不少,我们先来研究其中的几个。是啊,角住在哪儿?除了图画中,在我们的身上,面前的课桌上,课堂的周围有没有角的家呢?
3、 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上面有角吗?谁过来边指边说给大家听。
(二)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 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是否都是角呢?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接着研究好不好?(电脑演示,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
2、 你认为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3、 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4、 谁来指出这个三角板的一个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5、 举起你的三角板,给同位指出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
6、 现在,谁再说一下,角到底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练习:
1、 现在你知道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了,对吗?谁来判断?(出示图一)
2、 看来,数角时不漏数,也不要错数,考考你!(依次出示图一、二、三,让学生数角)
3、 许多角合在一起,还可以组成美的图案,欣赏一下。(电脑出示)***快到了,你也可以帮着园林处的叔叔阿姨用角设计一幅摆花的最佳图案,把我们的高密城打扮得更加美丽,好吗?
(四)实践操作,丰富认识
1、 学习用尺子画角。
(1) 要想设计,不会画角怎么行?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小组自己研究一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画角方法既快又好?(师巡视)
(2) 哪个小组汇报一下?(生交流),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老师也来画一个。你们能再画一个开口方向和这个不同的角吗?(找三生板演,余生在下面画,并相互欣赏)
(3) 画得真好,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
2、 做角。
(1)、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一个小巧手的游戏,好不好?你面前有许多材料,除了图形中原有的角,你还能做出其它的角吗?看谁做的角最巧妙,老师这儿还有奖品鼓励呢!
(2)、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做出的角?(生纷纷出示用线绳拉出的角,用圆形纸片折出的角,以及用硬纸壳做成的活动角等等)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看来角有大有小,老师这儿也做了两个角,猜一下,哪个大?为什么?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2)、这位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重合的过程)
(3)、老师还要告诉你一个秘密,角的两边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可以变化。注意看(电脑演示角的两边变长和变短的过程),你又发现了什么?
(4)、对,科学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齐读一遍。(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三、 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 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都解决了哪些问题?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 还有的问题,比如:角有哪几种?等等,我们还没有及时解决,课余时间,查查资料,并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分享一下你的成功和快乐,好吗?
《角的初步认识》设计说明
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个层次使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课的一开始,人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 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 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 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为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短无关做好铺垫。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时,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重合两角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当然这一点用传统**也是可以实现的。象活动角,伸缩角等等。
三、 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画角应该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正因有了前面的整体感知,所以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无从下手,加之前面通过角的判断,它们知道了角的特点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于是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是把三角板或纸片上的角描下来,有的'则是把两条直的线接在一起,有的则是依葫芦画瓢,照老师的样子徒手画下来。我都由他们去,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点拔。我相信,只有经历过,才能记忆深刻,
四、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在课的最后,我通过让学生欣赏画,来引导学生利用角一创作画,融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鼓舞,可谓一举多得。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
能认识辨别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
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锐角、直角、钝角的纸。学生准备手帕、教科书、纸盒、练习本、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着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做教科书第42页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教学画直角。
教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怎样画直角呢?”教师边画边说:“先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跟这条边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这条边也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这样就能画出一个直角。”然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直角,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3、第42页第5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做。没有钉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书上画出所加的线段。
4、第42页第7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教师: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112—113页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十二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从一个点起画角)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技能。
4.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角的画法。
教学难点: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掌握角的画法。
教具:三角板、红领巾、扇面、棋盘面
学具:两根硬纸条、图钉、橡皮头、直尺、小棒、彩纸
教学程序:
一、导入
师板书:角。问:这个字你们认识吗?(齐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角、研究角。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有角的图形吗?说说看,哪些图形上有角?(生举例)
说到三角板,师出示准备好的三角板:老师这里就有一把三角板,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三角板上的角?现在老师把它贴在黑板上,(指直角),把这个角描下来,请小朋友注意看好,老师是怎么描的?
说到红领巾,师再出示红领巾,红领巾上有几个角呢?谁来指一指?
老师也把它贴到黑板上,把这两个角描下来(锐角和钝角)。
看,黑板上现在留下的这些图形就叫角。
二、初步认识角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三个角,说说你看到的角是什么样的?(两条直直的线,一个尖尖的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和这个尖尖的点,都有个好听的名字,有谁知道?(如果学生不知道,师介绍)我们把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角就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2.在我们认识角的时候,有几个小动物也找来了他们认为的角,你们看,他们找的对吗?
出示小兔,我们先来看小兔找的角,对吗?
再来看小猫找来的角,(不对)为什么不对呀?谁来说说?你能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吗?(学生上来动手使两条边碰在一起,形成顶点)告诉大家,你是怎么做的?
小羊找的对吗?(对)
再看小狗找来的对吗?(不对)说说理由(两条边不是直的)。想个办法使它也变成角?(一生上来动手拉一拉)你是怎么做的?
3.小朋友真会动脑筋!帮小猫和小狗改正了错误,下面请小朋友快速用手势表示,这些图形是角吗?
4.我们已经学会了找角,现在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请小朋友来找找这些图形中分别藏着几个角?
看,这是什么?(出示扇面)扇面上有几个角?(指名上来指)
再出示棋盘(六边形),这是我们小朋友玩的飞行棋的棋盘,这个棋盘上又能找到几个角呢?(指名上来指)
5.刚才小朋友很快帮老师找出扇面和棋盘上藏着的角,相信下面这一题也难不倒大家,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116页看第2题,这些图形中又藏着几个角呢?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谁来和小朋友汇报一下,(口答校对)。如果有图形学生有争议的,师出示图片请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小朋友想不想自己动手来画一个角,会画吗?试试看(师巡视,找一个画法正确的小朋友板演)我们来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画的?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小朋友的画法再来画一个角,好吗?(生练习纸上练习画)
找几人上黑板画(画不同方向的)
2.画好后,和同桌小朋友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四、做角
1.课前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2个纸条、1个图钉和橡皮头,猜猜看,我们可以用这些材料做什么?(做角)你能行吗?
2.小朋友动手能力真强,我们一起来玩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好吗?
我们一起来变一个大一些的角,能再变大些吗?变小些呢?
3.老师也做了个角,你能变一个比周老师手里的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变一个小一些的角呢?
(指名上来拉)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原来角的大小只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两条边张开的大,角就大,张开的小,角就小。
五、总结
今天,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了哪些本领?(学生**说)学生说到学会了画角,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在脑子里画一个角,想一想,要先画一个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画一条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另一条边——你画好了吗?把眼睛睁开。
六、游戏
小朋友学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要带小朋友一起来玩几个游戏。开心吗?
1.我们先来玩折纸游戏。请你拿出一张白纸,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折好后指给同桌小朋友看你折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2.我们再来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拿出一张彩纸,看看这张纸上有几个角?动手摸一摸。现在我们在纸上剪一刀,看看纸上还留下几个角?
师巡视,选取不同的剪法展示。说说现在纸上留下了几个角?
3.玩小棒。1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2根小棒可以摆成角吗?3根小棒呢?试试看。谁愿意上黑板摆?请几人上黑板摆,有和黑板上的摆法不一样的小朋友自己上来摆,说说你摆的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电脑、多**课件、活动角。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l、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和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 、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和评析2
教学内容: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电脑、多**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录像片,大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下面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学生活动)
[评析: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但精彩之处就在于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正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构建正确的表象。]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评析: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识的渗透和孕伏;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由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四)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生3: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间往外一撑,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
生1:我把两根小棒往里一捏,角就变小了。
生2:我用两只手将两根小棒往中间一摁,角就变小了。
生3:我把一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压,角就变小了。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五)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六)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七)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三、巩固拓展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师:第三个为什么不是角?
生:因为它的一条边不直。
师:你答对了,奖励你们一面小红旗。(伴随着音乐升起第一面小红旗)
2.师:哪组同学愿意闯第二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二面红旗)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三面红旗)
师:在这位同学带领下,我们顺利到达了山顶,登高远眺,一切尽收眼底。有蓝天、白云、远处的山水、近处高大的树木(边随音乐说,边出现画面,最后停留在交叉的树木上)。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也有角。只要你处处留心,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2.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与反思
师: 同学们认识吗?(板书“角”)
生:认识,是角。
师:那么在日长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角?
生:说生活中的角。
师:(出示多**课件),同学们,你看校园里可热闹了,你能从图上找到角吗?
生:找角并指角。
师;奥,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
生;不是。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点。
师;那角应该是什么样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你想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指角。
师;(课件出示闪动的角提示)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但大部分同学指的还不准确,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的?
生;互相指角。
师;刚才同学们在身边找到了很多角,那数学当中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师;(拿出三角板)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三角板。
师;为什么叫三角板?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我们看其中的一个角,摸一摸,你觉得角是什么样的?
生;摸角,谈感受。
师;角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你先猜一猜。
生;猜想。
师;(课件出示角的各部分名称)猜对了吗?同桌之间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
师;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角,而且还能指出角的形状,又知道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真了不起。这回呀,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在每一组同学的桌子上,都有一个纸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快速打开它,是什么?
生;有圆片、角操作器、水彩笔、白纸、三角板。
师;看到这些东西之后你在想什么?
生;我在想,老师准备这些东西干什么呢?
师;你知道老师会让你做什么吗?你想用它做什么?
生;我想用它做角、画角、折角。
师;现在就动手吧!(巡视、参与)
师;每组同学之间可以交换一下做一做。
师;折角的同学先说一说,你是怎么折的?从中你发现什么?
生1;首先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我发现越对折角越尖。
生2;我是这样折的,折出了五个角,我发现这些角都很尖。
师;真有创意,夸夸他。
师;画角的同学说一说。
生;我用三角板画了一个角,我发现两边离的越远角越大,越近角越小。
师;做角的同学汇报。
生;我用其中的一根插入另一根的孔中,就做成一个角。用手轻轻一拉角就变大了。
师;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生;和两边**的大小有关。
师;(边操作边说)我这也有一个角,叫活动角。角的两边**越大角就越大,**越小角就越小。下面做一个和老师的一样大的角。比一比谁的大?
生;重合了,说明一样大。
师;说明角的大小和什么无关?
生;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师;(出示课件)角的大小和两边长短无关。
师;画角的同学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同学们看他画的怎么样?
生;画的不太好。
师;怎样才能画的又正确又美观呢?(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生;画角
练习略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校**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让学生探求新知,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总结。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生动活波、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注重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通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在谈听故事之后的感想以及如何向大家介绍“我是角”,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讲完故事之后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但效果不是很好。
对学生备的不够。
比如:在做角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老师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只是说,我发现我做的角象鸭子的嘴,象海鸥在飞┈就就是不说大小。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⑷: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①学生试做
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⑴抽象出角的图形
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什么图形?
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
①看书第43页
②反馈。板书:顶点、边、边
4、: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三角尺上的直角,会判断直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课。我们还继续学习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认识直角。指一指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分别说一说。
⑶教师:这些角都是直角。
2、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学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吗?
⑵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并画上直角符号。告诉学生这是直角符号。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⑴拿出小朋友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观察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
小组活动,相互说一说。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
⑵说一说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怎么办?
⑵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⑶教给学生比的方法。
⑷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6、: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十第3题。指出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
⑴**完成。
⑵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第4题,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有几个直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说一说有几个直角?数一数。
四、课堂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7
学习内容:教科书p40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直角
难点:画直角
学习准备:直角三角形、活动角、一些纸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来说一说角。拿出昨天我们制作的活动角。一个完整的角有几部分组成?同桌互相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在拉活动角中我们的能着到一个特殊的角,它不大也不小。现在老师来用活动角来比划比划,你们来看看。
你能拉个和老师这个活动角一样大的角嘛?
有点难是吗,其实用任意形状的纸片我们都能制作出这样一个角。对了,它的名字叫直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做直角
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个直角。拿出一张纸,任意折一折。再沿着折痕对折。看,这两条边所夹的角就是直角。
用手摸一摸,感觉直角的大小。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你觉得直角是什么样的,和大家说一说。(汇报)
2、找直角
其实直角就藏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现在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
如果学生出现课桌是直角,请学生具体说明,请他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
学生回答时请其余学生进行互评。在评价中巩固直角的概念。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直角,但由于它的实际用途,象课桌,为了防止小朋友们碰伤并把课桌磨成圆角,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像直角。
3、判断
老师也找来了一些直角,小朋友们帮老师判断哪些是真正的直角?
为什么?
4、画直角
小朋友都认识了直角,现在我们要来画一个直角,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直角画得标准?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工具。
s:我可以沿着直角的边画直角
t:那你用什么画呢?你真聪明。很多工程师和你有同样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先看老师来画一画,先画一条直直的线。把三角板直角中的一边和它重合,倚着另一条边再画一条线,你看。这就是我画的直角。你也来试一试。
比一比,谁画的直角最标准。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个别作品,请学生判断。再说注意点。
延伸问题:老师在黑板上的直角比你画的直角要大,对嘛?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角王国中的特殊的朋友,它的名字叫?你能来介绍你这位朋友吗?现在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用活动角再来摆一个直角,你有什么方法?
四、作业:寻找身边的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8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黑板上画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另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2、老师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放PPT)让学生看图,这几个图形里都有角,同学们睁大你的眼睛看,这就是角。
放有关学校的情景图的幻灯片让学生找角。学生一一做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我们现在身边是不是也有很多角呢?同学们找找看,(请学生来指一指。)学生回答:课桌的角、课本的角、门和窗的角等等。
4、师:同学们找了那么多角,那么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放PPT)边放边说,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再放一遍,老师说顶点,边,边。然后板书:顶点、边、边。
5、师:我们都知道什么是角,也知道角的各个部分,那么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呢?同学们看大屏幕(放PPT),同学们看懂了吗?画角时,要先定顶点再画两条边。老师在黑板上再演示一遍。
6、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7、师: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8,比较角的大小,放两个同样大小的角,但是边不一样长,**学生,哪个角大,同学可能要说,边长的那个角大(放幻灯片),老师问学生是不是边越长角就越大哪?同学们看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它开口的大小有关。
9、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10,折角: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折几个角,同桌比较一下大小。再用一张圆形纸折,看学生能否折出角,老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师: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角的模型,要选择哪些学具,试着做一下。【生从学具袋中选两根带孔的小棒做成一个角】通过刚才做活动角,你发现,一个角由几部分组成?
生1:我觉得有两部分组成,两根小棒就行了。
生2:我也觉得是两部分。
师:如果没有带孔的点连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生1:不能把两根小棒连起来。
生2:不能组成一个角。
生3:组成一个角,这个孔不能少。
师:是的,通过刚才做活动角,发现角是有三个部分组成的,我们把两根小棒叫做角的“边”,这两根小棒相交的地方就是有孔的位置叫做角的“顶点”。说一说,你们做的活动角的顶点和边在哪?
【设计意图教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而这节教学通过学生动手做活动角,让学生自主去发现角的三部分。】
师:做的很好,如果去掉一根小棒,又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可利用**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2)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3、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自己研究一下,想个方法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巡视,展示一两名学生自己画的角,简单说说画法)
(2)师: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想到方法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
(课件演示画法,演示后让学生说一说,师示范画角,并说明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个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角吗?(找学生板演)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请学生板演各部分名称)
4、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好不好?你们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你们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好!(学生展开活动,教师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做出的角?(展示学生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5、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大。
(4)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4)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
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三、运用多**课件,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通过多**课件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从不同侧面我了解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见过的角和头脑中的角,主要还有:***中的“角”、牛角、羊角、墙角等等,所以要建立一个几何中的'“角”,要把“角”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
经过反复修改教案和几次试课,我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不能违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浪漫的认知过程;精密度—合成即学生对新知识有模糊的认知,在教师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形成准确的认知,最终在理解的基础上具备综合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一定要精彩,但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语言严谨规范,问题设计合理,教学环节层次分明。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思考时有一个可把握的把握。最后,课前与孩子沟通,掌握学生的背景概念,有利于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误区。
从高中开始学习,做一名榜样。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教师的道德素质不仅是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也是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教育人,不仅用自己的知识,而且用自己的道德教育,不仅用自己的语言传授知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把孩子铭记在心,不仅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
(一)反思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透过多**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透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透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决定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透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到达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1、透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就应让学生透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透过学生直观比较,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就应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能够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能够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标、重难点是不可能设计好一份教学设计的,而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所以在写教学设计前,还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时注意这节课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设计好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还要思考到自己的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
三、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从学生的具体状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潜力、动手操作的潜力、综合运用知识的潜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
现实世界是数学知识的丰富源泉,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在这环节能让学生给角的各部分起名字,一方面充分体现了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这环节教学中也有个人反思的地方,比如当学生回答“角的样貌是那些物体留下来的”时,如果能及时捉住有用信息,用孩子的话去引导“生活中能没有角吗?”这样就更能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因此,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表现,认真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观点,并及时捉住有用信息,去引导学生,调控整个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断深入,思维水*不断飞跃,知识结构不断完善。上完这堂课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生才是学习的'实践者,而教师是**者、引导者、合作者。自己“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潜力才能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认识角、找角、折角、比角、画角。针对这几个环节,我做了以下思考:
首先,在教学导入的环节,我从学生认识的三角形,长方形和圆形出发,用一朵云朵把他们遮住一部分,让学生猜出他们各自是什么图形并说出理由。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你认为角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猜想角是尖尖的、直直的。从而引出课题:角的认识。这样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本课时的学习充满期待。
其次,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的环节时,我让一学生指三角板中的角,学生指出三个点。我趁机在黑板上点一点问“这是角吗?”“怎样才能是角?”。让学生进行猜想教师再进行引导,把学生想象中的角表示出来。设计这环节时,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没有从物体上找角,抽出角。而是直接通过引导把学生想象中的角展示出来。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对角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角建立了表象,只是对角的表象模糊,也不知道怎样准确的描述。在点出一点后,问学生这是角吗?学生很肯定的回答,这不是角,只是一个点。
当教师问学生怎样才能是一个角的时候,学生纷纷指出还有两条直直的线。当教学到这里时,教师故意画出两条不是从顶点出发的直线,问学生这是角吗?那怎样才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语言描述方面能力弱,学生知道却无法用数学语言准确的描述,此时我引导学生问:这两条直线从哪里开始画?学生顿时反应应该从这个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当我完整出示一个角后,我清晰的听到了几个呼气的声音,忙着答道这是角。显然学生对完整出示的角显得很兴奋。在指角的时候,我不单单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更注重请学生指出,两边之间形成的大小就是角,用角的弧度表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弧度的长就是角的大小。以便于高段的数学接轨。
最后在探究角的基本特征的环节时,我创设了折角和比角两个环节。在学生尝试折角后,让学生谈谈你是怎么折的,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出角的符号,让学生知道角在哪里?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当我出示边比角长的角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都认为边长的角大,经过一番的引导,让学生说说哪里是角,从中让学生明白,不管边有多长,角的弧度线没有发生变化。由于在引导的时候,没有让学生清楚明白角的大小就看角的叉口。所以在教学时,不管老师怎么引导,还是有部分学生一知半解,而我就直接出示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度无关,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其实在教学到这步时,教师可以把这一环放在一边,可导入问学生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从而进行教学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学完之后再来研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更水到渠成,而不是教师强塞给学生的知识。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我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起来。
在教学完本课时后,我觉得研究教材很重要,只要我们吃透了教材,我们教学设计才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学情,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接受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
在魏**和同组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7
课堂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活而不乱”,教师要掌握好“度”,适时“放”、适时“收”,不能一味地“放”。教学环节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不能达到欲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摆角、拼角一一演角--折角-一观察感受角--画角-一角名称”的顺序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步步深化,效果较好。一节课,至少要有一处创新,否则会听之无味。
不足: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摆的活动中加一项:用四根小棒可以摆出什么图形?三根呢?(三角形)两根呢?(什么也不能摆)教师可指出:这样摆成的图形叫-一角。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8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资料,因为新的课程**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活动。全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小棒摆图形,当摆到三角形时问: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资料。第二部分是活动实践并小结。第三部分是练习。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那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潜力和对所教学资料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状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状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那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明白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明白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用心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带给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根据它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创设了许多情境。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务必从思想上时刻意识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发现,从自己的成败体验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用心的、有价值的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9
在《认识角》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交警叔叔维持街道上的交通秩序》情境,导出生活中的角,用实物(红领巾、三角板、纸扇、时钟等)的演示,让学生观察,让学生触摸,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营造生动、鲜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到*面的图形去追索,去讨论,去发现,去总结,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一:认识角。
师: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角吗?
生1:我戴红领巾时,发现红领巾有角。
生2:我们用三角板时,看见三角板有角。
生3:我用纸扇时,看见它有角。
生4:时钟上的分针与时针经常形成角。
生5:五角星也有角,教室的门窗上也有角。
紧接着,我就创设交警维持街道秩序的情境,(出示本课的街景图)让学生在图中找角,让学生说一说看到的角。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路面上十字路口,人行横道,路边建筑,标志牌及交警所作的手势等都活动二:感受角。
我设计了让学生动手用纸折角,然后触摸角有什么感受。并在折的角上标上边和顶点,同时讨论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并联系实际说说你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物体有角?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角,说说画角的步骤,还出示一些我课前准备好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活动三:探索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师: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只不过是这两个角的边长度不一样。(一个角的两边短,另一个角的两面边长)请学生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1:我觉得角1大。
生2:我觉得角2大。
生3:我不同意他们的说法,我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生4:我不同意生3的看法。
生5:我同意生3:的说法,我也觉得两个角一样大。
我说:请同学们不用争了,还是大家动动手吧!自己制作一个活动角,然后看看活动角的边张开,角发生了什么变化?边合拢,角又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的长短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忙起来了。不一会儿,许多学生就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1:两条边张开,角变大。
生2:两条边合拢,角变小。
生3:两条边张得越大,角就变得越大。
生4:两条边合得越紧,角就变得越小。
生5:教师,我用的是同一个活动角,这个活动角的两边长短不变,角却会随着两边张开度的大小而改变。我断定: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张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这时,班上的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点点头表示同意生5的说法。
数学课上给学生留下一片空间,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发展的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0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段的教学资料。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必须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指、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生活情景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透过各种学习活动,领悟角的一些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潜力。”同时把“角的大小的决定因素—与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作为低段数学教研组的第一堂教研课,多少感觉有些压力。上完课之后,自我感觉这节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构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开门见山由“角”字带给你的想法到情景图中找、指角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而且自我感觉流畅。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思考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潜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用心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想敢说。凡是透过思考能说的我从来不包办代替,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之后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资料,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练习之后透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很可惜,没有达成。
(2)对学生备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我在板书完“角”字问学生,你对“角”的理解是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角,是***的单位,象1角钱、2角钱。”这一状况就出乎我的预料,我只预设到孩子们会说: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我想,如果这样问: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样貌的?这样问就应会更好些。
另外,在做活动角过程中,我抛给学生的问题是:“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越大角越大,但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说不到点上。之后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这也难怪,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5)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3篇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1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内容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初步学会画角,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具准备:小棒、三角板、练习纸、圆形纸片、三张长方形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拼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4根小棒,围成一个漂亮的图形。
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围成什么图形?
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形吗?让学生将两根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 样的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过程中自觉参与学习,一步一步揭示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周围或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实物上面有角?比比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2、指角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角,并用手指给大家看。(学生在指角时可能会出现指角的错误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适时练习:请学生拿出三角板,用正确的指角方法指出三角板中有几个角?
3、认角
我们在三角板中找到了角,请大家来用你的小手摸摸这个角,先来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这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小组讨论,发现角的特点)
我们来给尖尖的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叫做顶点。直直的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板书: 边
顶点 边
请同学们指出三角板中其他两个角的顶点与边。
师生共同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画角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角,你能给你所找到的角画张相吗?(学生活动:尝试画角。并且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展示正确的画角过程。学生再次画角后交流,并且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板书:
边
顶点
边
(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认识,要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从具体实物引入“角”,并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感知。)
5、课堂练习。
课件演示,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且请学生**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角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师的“导”、“扶”、“放”与学生的“探”、“思”相结合,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大胆探索下,培养了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最后一组练习,及时让学生掌握了新知。)
6、折角
1)小游戏:(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来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你所折成的这个图形有3个角吗?为什么?
7、比角
1)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角,比较角的大小?请学生想办法如何来比较?
教师小结:将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比较,张开的大的这个角就比较大。
2)课件出示不容易判断大小的红角与蓝角
请学生比较哪个角大一些哪个角小一些?为什么?
**:你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的越大,角就越大。
3)小活动:
A:请学生用纸条图钉做一个角,教师做一个边较长而角大小相等的角,请学生判断,哪个角大一些。
B:请学生用活动角做一个比教师所做大的角。
C:同桌做角,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再次将所学的新知理解、掌握、深化,并进一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三:练习:
1、猜角:出示一组图。请学生在下面图形中找出有几个角?并且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也深化了新知,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动手做一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数学小灵通,他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裁纸的游戏好吗?
A: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裁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活动)
B:可是数学小灵通说,一张纸裁掉一个角,也可能有4个角。同学们你想知道是怎么裁的吗?试一试吧。
C:小灵通说:也可能是3个、5个角,你知道是怎么裁的呢?
3、活动:用准备的绳子,同桌合作做一个角。
(通过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在猜测——求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玩的高兴吗?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画、折、裁、做。你从中都学到了什么呢?
案例评析:
这节课是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用手摸、用眼看、用手画、动手折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新知。
1、借助多**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教师利用多**的演示、借助实物、图形的外部特征及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从图形中辨认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的表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精心设计趣味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教师在最后设计开放性试题,一题多解,有趣新颖。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好奇心被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迫切想得到答案,而当答案多解时,又产生了疑惑,进而又促使他们去思考。如此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良好效果.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3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我们数学界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展示角:老师也在一些物体上找到了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变成这样。(多**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出示例1图)
(2)认识角:
①谁能说说角是什么样的吗?
先让学生拿出三角形,摸任意一个角,感受一下角是怎样的,再**发言,最后老师告诉学生: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②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从而巩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③小结:原来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边讲边板演)
(3)判断角
角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族的成员,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小朋友,快帮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
()()
3、动手实践,感知角的大小。
(1)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纸,动动脑筋,看谁能用手中的纸折出一个角。(同桌交流)(投影学生折的角)
(2)认识角的大小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可以“活动”的角,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拉一拉角的两边。
①思考:怎样才能拉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拉出一个小一点的角?(个别学生演示)
②小结: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引导:原来角是有大小之分的,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系,张开的口大,这个角就大,张开的口小,这个角就小,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③比大小:老师也做了两个角,(多**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的长度不同的角),你们觉得老师做的怎么样?猜一猜哪个角大?究竟是怎样呢?
多**演示将两个角重合的过程,从而清楚地看出两个角同样大。
④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两边**的程度有关。
4、认真观察,体验画角。
(1)观察画角,多**演示画角程序,先画一点,再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2)模仿画角,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用手在桌面画角。
(3)动手画角,让每人动手画一个角。(展示学生作品,作出评价)
五、知识延伸:
我们今天认识角,请同学们回去仔细观察一下,你还见过哪些地方有角,听说过哪里有角,明天跟老师或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6)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3篇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
思维能力: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
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
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
认知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
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
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
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
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1)《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2)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3)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后,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第一学段学生的认知水*,为了更好的体现三维目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
(1)①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会从实物或*面图形中辨认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在新课的开始我运用情景教学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2、在新授部分中,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把静态的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
3、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观察中分析。整节课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乐学、好学。
三、说学法。
角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在本节课当中,我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方法,使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像、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在这里首先通过学生认识的字“角”为引线,让学生在主题图中学会初步感知角,学生通常是指一个“点”告诉老师这是一个“角”,这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正确的指“角”。同时我利用学生喜欢寻找游戏的方式,从他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让他们从一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参与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的10---15分钟的***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即明确了学习目标,又直入课题
(二)操作实践,感受新知
在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内容:折角→摸角→比角—画角,让学生参与多种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大脑的分析活动,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出角。
1、活动一:折角。
我先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然后让学生动手用一张圆形的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折好以后,让学生将折出的各种类型的角拿来展示,要求学生边讲边用手指出角存在的位置。这一环节的设立是使学生在动手的操作中观察,在观察动脑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2、活动二:摸角。
在肯定学生的折角结果后,我再引导学生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接着让学生用自己折出的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用手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知角的内涵,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后,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活动三:比角。
学生自己展示用一个可以活动的角。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玩“角变大变小”的游戏,引导学生一边玩活动角一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设计为游戏的形式,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4、活动四:画角。
一开始,我先不讲如何画角,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根据角的特点尝试着说怎样画角。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先画顶点,有的说先画直线,有的说比着现成的角描绘……然后我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先鼓励学生想办法,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小组合作精神,共同探讨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总结学生们的画法基础上,归纳出画角的正确方法。最后,我把角的特点和画角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做动作,学唱这首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课堂总结,引发反思
课堂小结让学生自己来说:通过今天这节课,知道了什么?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发表对本节课所感,教师从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本节课的得失。
五、回想《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
1、我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教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体现了“教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原则;
2、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静态知识动态化,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角初步认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 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 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 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7)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因为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小学生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这单元的课上完了,通过后来的练习反馈,我思考这部分内容在教学时的一些优缺点,具体如下:
优点:
一、趣味性强。
一直以来学生在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都有一定困难,因为眼睛常常欺骗了我们,让我们感觉边越长角也越大,那么怎么样才能把这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具体化呢?这里我运用了多**课件,以故事“蓝角与红角比大小”为主题,以观看动画故事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角**的大小有关。
二、善于借助身边的事物来**教学。
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还用卡纸剪了一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角,借助投影仪把其中一个角放大,让学生来判断角是否变大啦?根据形象的对比知道,角的边变长了,但是角的大小没有变;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后,又借用教师用的大三角尺与学生的小三角尺上的角来对比进一步巩固。
三、活动性强。
这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也因此学生的兴趣高昂,能积极的参与进来,整个教学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缺点:
一、学生对于角与直角的区分较模糊。
通过练习的反馈,我发现学生在区分“角与直角”上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也反思了这部分教学,在教学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到发现直角的过程中来,如果下次再上,我想这样,让学生在课后描出生活中的物体上的角,并且剪下来(每人收***4个),在通过小组合作把收集到的角集中起来,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找出这种特殊的角——直角。再让学生在身边的物体当中来找一找具有相同特性的角,也就是那些角是“直角”。这部分的失败让我知道,学生参与进来的知识会学习的更好。
二、画图的技巧。
在画角的练习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就是画不准(两条边没有交到顶点或是直角总是画了了90多度或是角不尖是圆的),这里主要是教学时没有注意传授学生画图的技巧,因为笔有一定的宽度,在教学时应告诉学生要稍稍移一些再画。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需要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首先设计教案如下:
以“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与“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是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将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设计为教学难点。同时准备好白板课件,教具、学具等。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用白板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板书课题。接着情景导入,实践探究。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认识角。通过出示实物图,**观察这几幅图,你能找到角吗?由学生观察图,并且交流信息。接着教师用线标出角。隐去实物,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教学时发现这一环节对白板的操作运用不足。用自己的身体摆出角。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活动角。请学生用学具制作出一个角。教师展示将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和小的两个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在这一个环节中对学具的运用不足。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画角。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练习画角。课后觉得可以让学生先画。
接下来是巩固练习,拓展延伸部分。衔接回顾环节。通过儿童歌谣回忆所学知识。最后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你周围哪些地方有角?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到最后一步时明显时间还有很多,还需改进。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本节课我注意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认识角;在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所欠缺:在教学时,教师讲解稍多,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做到完全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任务,害怕学生弄不懂,理解不了,导致我在课堂上学生在动手操作,而我在旁边不停地讲。今后,我尽量做到放手去锻炼学生,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角的初步认识”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教学内容,因为新的课程**提倡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所以我在备课时,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知识的活动。全课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入,在学生原有的对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小棒摆图形,当摆到三角形时问:再拿走一根后是什么图形?从而自然地引入所学的内容。第二部分是活动实践并小结。第三部分是练习。
其中第二部分又分为找出生活中的角、根据自己对角的感受制作角、结合课本和实践小结角的特征、画角等几个部分。这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知识,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也是整堂课最重要的部分,最能考验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和对所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因为教师很难预料到学生在操作实践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教学中,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如在让学生自己制作角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用两条硬纸条做出三种不同情况的“角”,一种是常见的只有一个角,另一种是十字形的“角”,还有的是T字形的“角”。这里学生做的时候有的并不知道自己做出了几个角,只认为其中的一角是自己所做的,有的则是自己知道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此时应因势利导,先让学生说出他说的角是指哪个,问仅此一个角吗,还有吗,能比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其积极性,又能巩固对角的认识,一举两得。
新课改给广大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师们也在教学中根据它采取了许多新的方法,创设了许多情境。但仅此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从思想上时刻意识到学生自主参与、体验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想,去做,去交流,去发现,从自己的成败体验中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的、有价值的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由于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我先通过单元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逐步抽象出角;通过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去感悟,去体会“角”;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让学生初步学会画角。此外,在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整个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1、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节课我注意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认识角;在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思路设计清晰。
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充分研究了教参,懂得了本节课有三部分的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是角的认识,第二部分是比较角的大小,第三部分是画角。然后再精心设计每一部分的教学,争取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每一个知识点。
3、采用现代教学技术。
比较角的大小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在PPT中插入了视频动画“红角与蓝角的争论”,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4、给每个学生机会,尊重每个孩子的发展。
在这节课上我尽量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尤其是在画角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都拿起笔来画角,并一一指导,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
虽然,这节课有以上成功之处,但也有很多不足,现就自己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如下:
整个教学设计显得过于累赘。在情景图中让学生找角指角,在生活中让学生找角指角,在做完角之后还是让学生找角指角,虽然这样的设计会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但是显得过于繁琐,找角指角的部分适度即可。
在讲解角的特点这一部分的时候,除了让学生上到讲台上指一指角,还可以让学生表达一下在哪里找到了角,比如情景图中,就可以引导学生说:“我在钟表上发现了角,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这样子,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学生用手指指说那有角,只会指不会说。
在比较角的大小时,学生自己动手做了角,教师拿学生做的角和老师三角板上的角去比较,不够明显。可以拿出学生做的两个角去比一比谁大谁小,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大小有关系。在讲解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时”,也可以搜索一些网上的动画演示,让一个角的边加上,再加长,缩短,再缩短,让学生观察这个角的大小是否变化,这样学生更易于理解,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相反,学生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高。
在练习的设计上,也可以更新颖一些。这就需要备课的时候下功夫,从网络上、各种资料上查找或者自己设计,新颖的设计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做题的积极性,让枯燥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5、评价语言相对单调、机械。
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或操作练习,我的评价相对而言比较单调,缺乏教学艺术,有些评价语言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需要学习。
听了导师的课,我感觉自己的课设计得不够理想。“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想因为有遗憾,才会不断反思,才会有所发现,才会逐渐进步,所以,我会一直努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资料。这节课虽然资料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尤其是“角的大小与两边无关”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每一教学环节,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用兴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先让学生在情境图中找角同时将角抽象出来(初步认知角的),接下来摸角(感受角),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创造出角(创造角),其次再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找找教室周围的角。找角是让学生找找日常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透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教师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忙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
透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掌握了角的一些知识,其实我也在准备这一节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近人意的地方。比如在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虽然教学想法及教学思路还好,比如用老师的大三角板和学生的三角尺比较大小,为了证实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但学生回答大的三角板角大。之后在另一个班我立即作了调整,放手让学生来比较任意两个角的大小,学生有的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再出示钟面上两个相差不多的两个角,引导学生直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有的学生借用一个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也就是借用其它的角来用重叠的方法比。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我先用实物剪刀做示范,把剪刀张开,角变大了,合起角变小了,剪刀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变。之后,我把黑板上画的一个角的一条边沿长,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没有变,再把另一条边延长,体会角的大小还是没有变。然后学生思考:如果把两条边缩短呢,这个角的大小会不会变?透过演示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的
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还有学生提出,如果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有关,那剪刀的两条边就一会儿变长,一会儿变短,那是魔法剪刀了。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当然这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必须会有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其实我应该首先让学生指出活动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多让学生操作和玩一玩活动角,让他们感受一下两边一张一合时角的大***,也就是说重点应该让孩子操作、讨论、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有什么关系,但是由于一心想着内容多,没有给很多的时间让学生操作,从而导致他们在没有完全感知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的情况下,直接被我牵着鼻子走到了我要设定的目标,这个个过程是不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规律,这一做法很不符合新课标理念。
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的合作,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能力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在“折直角”和“画直角”的片断中都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折直角”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找到了判断直角的方法。在“画直角”的片断中,采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同学之间互相纠正,互相改进画法,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7
《认识角》是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本课结合生活情境来认识角,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教师通过这六个过程,使学生逐渐认识角,而且每一步的教学过程和衔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尤其是比角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处理得很好。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教师能承接前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比较黑板上所展示的学生做的角,学生马上想到用已准备好的学具“活动角”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
通过动手比较,学生知道角的叉口越大角越大。接着,教师又用自己两边比较长的活动角做成与黑板上某一角一样大,然后问同学“现在是我的角大些吗?”,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从而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了。
这节课还有一点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 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8
经过反复修改教案和几次试课,我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一方面,教师的教学不能违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浪漫的认知过程;精密度—合成即学生对新知识有模糊的认知,在教师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形成准确的认知,最终在理解的基础上具备综合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一定要精彩,但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语言严谨规范,问题设计合理,教学环节层次分明。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在思考时有一个可把握的把握。最后,课前与孩子沟通,掌握学生的背景概念,有利于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误区。
从高中开始学习,做一名榜样。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教师的道德素质不仅是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也是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教育人,不仅用自己的知识,而且用自己的道德教育,不仅用自己的语言传授知识,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把孩子铭记在心,不仅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也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对*面图形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借助已有的经验来学习。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虽然学生没有形成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辨认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角,对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实物中的角,对角的形状有个略微的感知;再通过折一折、摸一摸,动手操作具体感知角的顶点和边,了解角的组成;然后通过动手做活动角,变化活动角,用身体比划出各种角,从动态中认识角的形状、大***、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1、温故中感新。我首先出示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等*面图形,问这些图形上都有什么?学生接触过生活中很多广泛意义上的角,但在数学课本上这是第一次接触角,对角的了解不是很细致,学生回答这些图形上都有角,这个问题还不是十分自信,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你们太棒了!让学生在温故旧知中感知新知。
2、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出示主题图: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找角,并问他们怎么表示出来,大多孩子不知道,只点着角的顶点说这就是角,这是我教给学生从实物中找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自然地从生活中的角过渡到对数学意义上的角的研究,也可以初步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
3、通过折一折、指一指、看一看深刻理解角。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折出一个角,从手到脑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加深对角的理解;再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觉角的形状特征,谈谈自己对角的直观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初步了解角的组成并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4、最后再回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根据刚才对角的特征的了解,从现实实物体表面上找角,既巩固了对角的认识,又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充分体验数学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5、提高认识,拓展应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活动角,他们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引出对直角的认识,让学生把实践操作和有效的观察比较结合起来,让学生找教室里的直角,加深对直角的感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的教材是按照“先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并辨认图形—————再做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最后体会两条边**得越大角就越大”这个思路分层次编排的,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角的认识。
关于这节课,我也听很多老师上过。如何上好这节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课前,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上网搜索了关于这节课的一些优秀教学设计,观看了一些教学视频。并参照教学指导用书,把本节课的教材从头到尾看了几遍,翻看了以前关于这节课的听课记录,从中吸取经验。针对本节课,我的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让学生观察例图,找出物品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说出角的个数不同。从“角”导入,让学生联系生活,看到角这个字,你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牛角,墙角…这也是教参中提醒我们老师在教学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作为日常生活中的角和作为数学概念的角。
二、**活动,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这些角,找出共同的特征,引导说出尖尖的,直直的,抽象出图形。接着,通过摸一摸、画一画、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找一找、辨一辨,使学生在比较、判断中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几本特征的认识和体验,学会辨别一个图形是不是角的方法。通过数角,发现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三、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在做角、比角的活动中,体会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跟两边**的程度有关,学会直观和重合法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跟两边的长短无关。最后通过折角的活动,强化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角的大小的认识和体验,体会比角的方法。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1
一、反思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通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判断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达到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
1、通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通过学生直观对比,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应该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可以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标、重难点是不可能设计好一份教学设计的,而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所以在写教学设计前,还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时注意这节课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设计好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到自己的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我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如课前多创设一此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同时在课堂上多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2
课堂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活而不乱”,教师要掌握好“度”,适时“放”、适时“收”,不能一味地“放”。教学环节的次序不能颠倒,否则不能达到欲期效果。
本节课,按照“摆角、拼角一一演角--折角-一观察感受角--画角-一角名称”的顺序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步步深化,效果较好。一节课,至少要有一处创新,否则会听之无味。
不足:总有一部分学生误将角画成三角形。如果在拼摆的活动中加一项:用四根小棒可以摆出什么图形?三根呢?(三角形)两根呢?(什么也不能摆)教师可指出:这样摆成的图形叫-一角。这样,学生的印象可能更深一些,不至于出现这样的错误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3
1、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课一开始就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给图形分类,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形象的发现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教授新课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新知这一大块,又精心的设计了四个环节的学生活动,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想,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2、合理引导,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始终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中获得充分**,让课堂真正焕发生命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师生共同体验了学习进程中的苦与乐。
3、利用多**优势,把抽象知识直观化。
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数学这一学科是如此的严肃,最好不要失去机会把它弄得趣味化”。若利用课件在数学课中创设情景,可以营造出欢快的课堂气氛,能让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直观形象的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画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
在教学环节中,值得我们思考的有很多,比如:怎样把握整个教学环节和有限课时的冲突,有没有更合理的环节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4
北师大版四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随着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日益凸现,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动态生成信息。总想学习其他授课老师如何巧妙地把那些非预设性资源转变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资源的经验。而那些叫人惊喜的插曲,总在我脑海回荡,我不断反思自省,在教学中怎样捕捉瞬间,化“险”为“夷”,使课堂教学真正
做到“以学生为本”,不求完美,但求突破。
我在执教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在画角这一教学环节中,请了两个同学**演示画角的过程,并让同学们评价。由于课本插图里的“角”多为锐角,因此当**板演的孩子画出钝角时,有一个学生立即说:“老师,他画错了,这不是角。”当时我并没有马上给予否定,问了一句:“为什么?”他说:“因为角应该是这样子的。”由于语言的缺乏,他着急得边说边用手比划出了一个锐角,当时还有几个同学也赞同地点了点头。这一秒钟我愣了,毕竟那时对于课堂动态生成信息的处理欠缺经验,而且对于角的判断本来是安排在巩固练习环节的,现在却提前出现了急需解决的状况。我知道他对于角的片面理解是受了图案的影响,没有深刻理解角的基本概念,被局限于形象表象当中。这时另外一些同学迫不及待地叫起来:“不对不对,他说得不对。”课堂顿时闹起来了。如果当时我为了“整顿纪律”,为了课堂教学能按备课的步骤“循序渐进”地开展,直接否定那个孩子,那么我肯定会错失一个突破重点的机会。于是,我做出了下面的回应:“哦,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持两种不同的见解,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开个小小辩论会,你们各抒已见,看谁能说服对方。”
孩子们的兴趣顿时被激将起来了,正方说得理直气壮:“因为角的基本概念告诉我们,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符合这些特征,所以它是一个角。”
反方同学动摇了,他看看我,希望从我的表情里寻找到一些肯定或否定的蛛丝马迹。我笑笑说:“角的基本概念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他点了点头,“那你能在这个图形中找到这些基本特征吗?”他果然找到了,最后还是他自己肯定地说了句:“这是一个角。”接着,我适时把“判断角”这一环节提前进行,达到了更让人满意的效果。这一片断的出现,不但没有“扰乱”我的课堂教学秩序,反而为本来略显老套的教学环节增添了精彩的一笔,让人回味。
课后我感觉:一节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往往是老师善于发掘捕捉亮点,充分放分学生思想,让课堂的小插曲谱写成精彩环节的结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这种效果呢?我想,首先应该从备课入手,精心预设,对每一个“意外”都有所准备,尽量避免出现冷场的尴尬。当然,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互动过程,孩子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方式往往让我们料想不及。那么在互动过程中,我们教师还应该注意聆听,听清楚听明白学生所表达的意思,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思维的火花。不管是学生的错误见解还是解惑需要,都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并且教师处理这些意外生成的态度,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学习的兴趣和思维方式。像上面那样如果我一开始就断然否定了他的疑惑,那么他以后将怯于表达,还会扼杀其学习兴趣。而课堂中辩论的过程,其实也是给他一个思考辩解的过程,让他学会结合别人的意见,自己反省,继而说服自己。可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对新时期的教师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正如皮亚杰所说: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给他们。
最后,我认为最基本的应该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应变的技巧、调控的能力、丰富的语言,就算再有利的预设与非预设性资源摆在面前,也无法展现精彩。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8)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菁选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④创造*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或礼物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一包东西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找一找
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剪一箭
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剪一刀,能把它变成几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练一练
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学生小结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学生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及板书等,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在之后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学生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抽象化。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
我们低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的老师。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说老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度的中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在*时的上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学生语言表达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
各位专家**:
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角的初步认识》是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今后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基础,因此,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应着重采用演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与角相关的图片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我还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有关角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角的知识。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学法有以下: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那你们*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齐读: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说一说:紧接着我有**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5)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C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学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
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教学内容:
人教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840页: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上课前,将学生按作为分成5个小组,师在黑板右边写着:星级小组,及1、2、3、4、5字样。接着说明星级小组评比方法。
上课
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同学们,喜欢这个吗?
生:喜欢。
师: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课好,听得认真的
生:举手积极
师:为什么叫五角星呢?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谁上来找找?
生**指五角星的五个角(点了一下角尖)。
师: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要补充,刚才这个同学指得太快了,只指了个头,应该还有什么?
生:边,2条边。
师:谁再来指?
生**指(这次是将整个角捏住)。
师:看老师怎么指。(指点、边)大家一起跟老师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师:张老师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个小组加一个五角星,现在你们是几星级了?
生:一星级。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后补充:看谁指得好)
师(指名一学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学生**指。
师:找一个你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生1:痒痒的。
生2:有点痛。
生3:尖尖的。(板书:尖尖的)
师: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1:滑。
生2:温柔。(课堂上出现一阵笑声)
生3:舒服。
师:为什么会舒服?
生:**的。
生:直直的。(板书:直直的)
师:请大家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师:请指出。
生**指桌面上的4个角。
师:对,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
生2:这个铅笔盒上有角。
师(举铅笔盒):大家看看,这个头是(生:圆圆的),所以(不是角)。
生3:书(用手指)。
师:书本有4个角。
生4:门。
师:上来指一指。
生指教室门上的角(4个)。
师:大家找的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
师: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的很好,给第二小组加一个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师: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再仔细找找。
生3:指剪刀张开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这个(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吗?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
师:看看钟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
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3个角)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
生:起点。
生:顶点。
生:点。
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
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这个角(第二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
生指。
师指第三个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样。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是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
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远);
2、正确的;
3、一边是曲线的。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有一条边是圆圆的。
4、两条边没连上的(离得较近);
师:为什么不是?
生:两条边没有连住。
师:没有顶点了。
5、正确的。(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好,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二星级的别灰心,因为还有(生:机会)。
师:这是老师画的一个角。大家也想画画吗》
生画角。师提醒不要用波浪线画角,有的尺子的一条边是波浪线的。
很快有学生画好了。
师:画好的,再好一个。
生继续画,有的还没画好,有的2个都画好了。
师:画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势摆出来,让老师一看就知道你已经画好了。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角展示给大家?
生1**展示:画了2个。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1:先画一条边,再画一个点
师插:叫什么?
生:顶点。
生1:再画一条边。
师:我知道了,他是先画
生2展示。
师:你是怎么画的?
生2:先画2条边,再画顶点。
生3展示:画了2个三角形。有学生叹气。
师:为什么?他画了2个三角形,其实他画了几个角呀?
生:6个角。
师问生3:你是不是描出来的?
生3:是的。
师: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
生:想。
师边画边说:先画一个顶点,再画一条边有没有和老师一样画的?(有几个学生举手)大家用老师这样的方法再画一个角。
生画,师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边。
师:画角就到这儿。下面我们来做游戏。
要求学生用信封里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绳子,图钉,长方形小纸片,小棒。可以**选择。
生做角。
师:做好后将你的角展示给同学看,你的角在哪里。
有学生开始展示。
师展示一学生的角(用纸片和图钉做的):你们看看,这个角会怎样?
生:会变形。
师:对,可以变形,它的嘴巴可以张大,也可以缩小。(边说边演示)
有一个学生说象:剪刀。
师:做好的可以展示给听课老师看看。
师:我们今天学了什么?
生:认识角。(师板书)
评课意见:
总体感觉:从这堂课的.总体效果来说,我认为执教者已经树立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课堂很活跃,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学生的动:
1、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新课程提出的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都是为了让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堂课的很多地方正体现了这一点:从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边的角,到后来画角、做角,学生动起来了,而且动的很充分,学的很充分,角的知识就这样在学生的动中被消化、吸收。
2、课堂的动态生成。这堂课上得很精彩,因为有很多学生的回答是动态的,非预设的,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下面我说一处亮点: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老师问学生:压边有什么感觉?第一个学生回答是: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温柔。这时课堂上还出现一阵笑声。第****回答的是:舒服。这三个回答虽然是学生的真实感受,但看似与正确答案无关。(当时我也很体上课教师担心:该如何引导)很快,老师的一句为什么会感到舒服?就轻易的得到了**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领,真实的体验,是那么的自然无痕,让听课的我也感到是那么的舒服!
二、学生的笑
整堂课感觉学生学得很开心,笑声阵阵,我认为主要原因又以下几个:
1、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师珍视学生的回答,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敢于说出不同的、真实的感受。如在讲角的概念时的那段精彩的引领。当学生的回答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有了开心的笑。
2、知识不再是全靠教师的授给,而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体验,不断得到的成功体验使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更乐于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师观念转变了,对学生更尊重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表现更多的是肯定的评价、激励,好象没听到错、不好等话语,以前常说的失败,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这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骄傲的笑声。
4、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星级评比从上课开始就进行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笑脸和哭脸展示学生的评价结果,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请学生用漂亮的姿势展示出来这些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讨的5个问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从三个维度来确定的。张老师制定的第三个目标是: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表达的能力。但实际在课堂中合作的成分并不大,学生交流的机会也挺少的。是否可以从此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方面去考虑。
2、小组评价应有结果:虽然在黑板上已经展示了结果,但应在小结时对本次比赛进行总结、肯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好的延伸,这也关系到评价的完整性。
3、角的呈现方式应多样化。这堂课呈现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虽然在画角时,教师提到过可以朝上、朝左,但强调得不够,应该将角的形式多样化的呈现给学生。
4、这张长长的桌子有4个角。书本有4个角。这两句话叙说不够妥当。课后的做一做1是这样描述的: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也应注意科学性。
5、活动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动角展示时不少学生还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学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师说的那些活动角的认识也应该让展示的学生来说,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应该能说也能够说完整的,而且这是下节课角的认识的知识基础。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 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应用)多**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
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说课稿]认识后,马上利用多**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
(**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显示)
3,(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56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能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编写,但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用三角板比角的大小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学生认知水*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和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以下几方面考虑:。
1、分借助形象直观,运用多**的特殊功能,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教学中必须重视形象直观的作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除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3、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4、坚持面向全体,发展为本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多**应用分析及设计思路
〈一〉激趣导入
(**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谁愿意告诉大家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三条边。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A:我想知道怎样画角。
生B:我想知道角的组成。
生C:我想知道角的用途。
〈……〉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仔细观察,红领巾上的角在哪里?数一数有几个?其它物体的面上有角吗?
学生讨论找角。
(**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生A:桌面上有角。
生B:书本上有角。
生C:地面瓷砖上有角。
(……)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应用)多**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2、通过感知并利用**,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尝试画角。
(**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
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 **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学生讨论。
学生归纳:这些角大小不一样,但它们都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A B C D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生 :怎样折角
生 :怎样画角
生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
学生回顾小结。
〈四〉巩固练习
1、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比较角的大小。书58页
学生先观察得出初步结论。
(**应用)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
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得出结果。
(**应用)两个角慢慢重叠。
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
3、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显示)
4、(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四、评议:
由旧知过渡到新知,采用激趣法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一切客观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启蒙教育。
用计算机辅助由“三角形”到“角”的转换过程,变“静”为“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更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习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只起“桥梁”作用,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到了“我要学”。
由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图过渡到几何上抽象的直观图,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机对实物图中角的显示效果在这里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闪动时变换为较醒目的色彩,并加上声音。)
从生活中不同物体表面上找出角,使学生更好地初步感知角。
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展示“对折”的含义,直观、易懂。
纸片的大小要不同,颜色要醒目。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而且还便于比较所折角的大小。
让学生到讲台上展示作品,说折角过程,以便全体学生观看,可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教师的教学思路是探求——研讨——汇报——结论。学生在边操作、边思考中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观看纸条的张合产生大小不同的角,纸条的长短对角的大小没影响,由此渗透角的本质特征,学生轻易掌握难点。并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述,使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克服了纸片小的缺点,便于学生观察和比较,同时再次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
用多**展示探究过程,即便于学生观看,又便于学生比较、归纳出结论。
充分利用**优势,由实物直观过渡到抽象直观,突破重点。
巧用**的动画、声音等特点,从实物过渡到图形,为后面的画角打下基础。
通过前面对角的感知,逐渐过渡到“画角”,使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过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认识”的过渡,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利用计算机对“顶点”、“边”的闪烁及相应的声音,直观、形象,学生对画角加深了认识。教师适时给予讲解指导,如画边时要强调边要画直、均匀。
在学生画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找到角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再次活跃起来。
在学生对角建立起概念的前提下,让学生做该练习,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增强分析、判断能力。
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所学到的知识,再让学生小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复习,加深了认识。 巩固练习紧扣知识点,对知识基础知识起了巩固作用。
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用动画演示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设计思考题以本节知识为基础,具有趣味性、思考性.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人单位讨论,意在因材施教,提高智能,开发智力,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9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利用多**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用点来**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另一根纸条。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用线**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办法进行比较。这时,又借助多**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刚才是什么声音?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厌倦。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利用多**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伴随有趣的声音。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创造力。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等**、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④创造*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
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多**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教学流程:
大家都知道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认识水*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拓展延伸、小结反思。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
话说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可是手一松,"啪"地从空中摔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掉下来啦。
"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不要紧,请圆规大叔来帮忙,请他把两条射线连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笑**地指着身后的'高个子,戴着一顶黑帽子的圆规说:"能是能,不过连起来不见得一条直线,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我们试一下不就知道了".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哎哟"小圆点叫起来"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来了吗?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
(大部分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特别是配有动画的故事,用故事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学习)
(二)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①情境展示找角课件展示请大家先来看一看《校园一角》图,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角。
②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角。
③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a、观察一下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b、师:角爷爷今天过生日,客人都是家庭成员,快来帮帮角爷爷,他该欢迎谁呀?
课件展示:
c、学生活动汇报交流(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 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2.**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
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习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拼角情况参考下图)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的早上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教师用多**出示教学主题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多**展示主题图片中所隐藏的角。并告诉学生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角,板书出学习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活动:认一认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画一画角。
1、认一认角
首先,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剪刀、吸管、水管,让学生找角,并指给同桌看(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一位小朋友们在自己身边找一个角,用手摸一摸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就会说出自己摸角的感觉: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时我及时告诉小朋友,在数学的王国里,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两条边。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做一做角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要求做一做角,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做的角,并指名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玩一玩角
我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游戏1:变角
要求用身边的材料(如手指、课本或其它学具)一起来玩变角的游戏。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2:谁的眼力好
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画一画角
(1)观看视频上角的正确画法。
(2)请小朋友说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学生动手画角。教师巡视,强调画角时一定要用尺子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学生评价。)
(4)儿歌总结画角的方法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基础练习:1、识角。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拓展练习: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新知,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让学生在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纵观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几点:
1、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3、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索,正是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 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 初步认识认识
1、 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 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 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 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 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摆个有角姿势。
四、 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④创造*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或礼物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一包东西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找一找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剪一箭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剪一刀,能把它变成几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四、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9)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菁选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能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感受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它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特点,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情景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的早上热闹起来,操场上更是生机勃勃……教师用多**出示教学主题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些什么?待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用多**展示主题图片中所隐藏的角。并告诉学生它们有个好听的名字——“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一认角,板书出学习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本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活动:认一认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画一画角。
1、认一认角
首先,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剪刀、吸管、水管,让学生找角,并指给同桌看(这些物品中都有角)。
接着,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一位小朋友们在自己身边找一个角,用手摸一摸并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发现,这时学生就会说出自己摸角的感觉:角有一个尖尖的地方,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时我及时告诉小朋友,在数学的王国里,我们把这个尖尖的地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角的两条边。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角的特征: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做一做角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与要求做一做角,然后请学生**展示自己做的角,并指名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3、玩一玩角
我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游戏1:变角
要求用身边的材料(如手指、课本或其它学具)一起来玩变角的游戏。通过角的'变大变小,让学生体会到: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游戏2:谁的眼力好
出示两个大小相等,边长不同的角,让学生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谁小?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画一画角
(1)观看视频上角的正确画法。
(2)请小朋友说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学生动手画角。教师巡视,强调画角时一定要用尺子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学生评价。)
(4)儿歌总结画角的方法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三)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基础练习:1、识角。2、数角。 3、比角的大小。
拓展练习: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四)回顾新知,总结全课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说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是让学生在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纵观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几点:
1、注重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性,加深学生对角的特征的认识。
2、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3、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整个教学过程无一不是学生的动手操作与探索,正是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能通过直观观察比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三角尺一个,小棒4根,两根硬纸条,一张长方形的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围成什么*面图形呢?
(4)谈话:仔细看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谈话:小朋友,喜欢做手工吗?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图)你看到了什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
引导: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谈话: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引导: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指,师指导角的指法),咱们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点有什么感觉,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谈话:请同学们自学角的相关内容,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边有什么特点?指名说说,集体说一说。(教师板书)
追问:你能指出这请下来的角的顶点和边吗?指生**指一指。
2、找角
谈话: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说给同桌听。
交流:你找到角了吗?
小结: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3、辨角
谈话:听说我们认识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题)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吗?
4、数角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关键要看什么?
请大家数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大家先做上角的记号,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题)
思考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学生做完后,集体交流、评议。
5、画角
谈话:经过努力,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请你闭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脑袋里画一个角吧!(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做上角的标记)注意:实际操作中边用尺子画。(为什么)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试一试(制作活动角)
谈话:你们能像老师这样,用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角吗?注意安全。
(生**做角,有困难的,师引导同桌之间互相帮忙)
**: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顶点和边吗?(生指)
谈话:咱们来变魔术,能把你的角变大一些吗?再变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样把角变大的?
指出:角的两边张开,角就变得大一些,师演示。
引导:怎样可以把角变小? (生操作)
指出:角的两边合拢,角就变得小一些,师演示。
指出:把角的两边张开或合拢,角就会变大或变小(师生一起操作),也就是说,角有大小。(板书:角有大小)
根据你们刚才的体验,能比较这3个角的大小吗?(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的钟面图)
生齐声说:第三个角最大,第二个角最小。
接着比较一组边不一样的角,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动手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角,作上角的标记,找出顶点和边。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课堂总结
1、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想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
2、角的用处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个长方形上剪一刀,还剩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3
各位专家**:
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角的初步认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角的初步认识》是初中数学新教材第三册第三单元。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今后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基础,因此,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提高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4、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认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概念性,抽象性和生活性,应着重采用演示法,谈话法的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我注重展示与角相关的图片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把角的认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此外,我还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有关角的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角的知识。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我们所用到的学法有以下: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创设情境
1.主题图教学。
师:孩子们,我们每天在校园里健康、快乐的学习、生活,那你们*时喜欢到操场去玩吗?(出示主题图)这些小朋友在操场上玩得多开心呀!仔细看看,操场上还有许多我们学过的图形呢,你们看见了吗?(学生指出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球等)
2、师:这些图形都是咱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图形朋友。你们看,(出示角)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就形成这样的图形,这就是角。孩子们,和角打声招呼吧。(齐读: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
分析:这一环节主要是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结合生活认识角”。让学生观察校园情景图,从中找出角,抽象出数学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唤起对已学图形的回忆,并引出新知,初步感知角。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标》指出“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此,本环节的教学我分四个活动来进行探究:
1、联系实际找角,指角—-建立“角”的表象
1)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这个练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身边。
2、动手操作认识角—-探究角的共同特征
这是教学的重点。心理学家表明: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所以,此活动我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主,分三步完成:
A折角
1)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用正方形纸折角。
3)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B做角
1)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摸一摸:接着让学生摸摸自己做的角,使他们通过亲身体会充分感知角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3)说一说:紧接着我有**学生交流摸角的感觉,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根据学生的汇报,我进行板书,然后让学生看着板书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5)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C画角
《课标》指出“本学段学生应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依据这一理念,我将画角的活动分成三步进行:
(1)看一看:首先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画角的过程,使学生对画角的各步骤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
(2)画一画:在老师的示范下,师生共同画角。通过老师的板书,有助于规范学生画角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画出不同方向的角,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3)说一说:引导学生归纳角的特征和画角的方法,并编成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记牢,先画顶点再画边。
编儿歌是为了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好学、乐学的高昂情绪中学习。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总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学生理清知识的结构,形成完整的认识。
结束: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和其它听众口头讲述具体课题的教学
设想及其根据的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以上,我仅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上说明了“教什么”和“怎么教”,阐明了“为什么这样教”。说课对我们大家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同学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笼统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同学来说,如此笼统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同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和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同学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从实物、*面图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周围许多物体外表都有角,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从小养成良好的学**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大胆尝试。
3、教学重点:对角的认识。
4、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5、教材编排特点:先由实物入手,让同学指、摸、感知角的形状,然后利用折角,找寻角的特点。第三层,利用活动角大小的变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最后是画角。总体来说,教材采取小步子,从形象直观到笼统运用的编排,符合同学发展的规律。
6、教具准备:计算机设备、教学课件、自制活动角、三角板、直尺、红领巾。
7学具准备:自制活动角一个、三角板、直尺、不规则的纸。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上运用尝试教学法和动手操作法相结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发同学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以同学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探索数学规律,发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将本课制成生动、新颖的多**课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桥梁,使同学在“寓教于乐,寓智于趣”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探索,获取新知。
知识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识的过程更重要;尝试结果固然重要,但解决问题的尝试过程更重要,因此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对同学观察、操作、归类的思维能力培养,注重**同学合作讨论,让他们互相启迪,多向交流,尽可能的给同学们多一点考虑的时间,多一分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示自身的机会,多一些尝试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活动引入:同学们,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形,你们知道哪些图形吗?出示图形,问有角吗?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意图:根据二年级同学的特点,首先从同学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溢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运用合作的语言,创设宽松、**、活拨的课堂气氛,使同学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这种积极的情绪很容易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发明力。
(二)导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习些什么?
【意图:在此让同学谈一谈自身的要求,设置悬念,把同学带入到尝试新知的境界,让同学的***始终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1、(准备题)出示实物大三角板,红领巾,一本书,在这些图形中有角吗?谁可以上来指一指,说一说,注意引导同学正确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间互相指指看。
【意图:在实践中充沛感知角,让同学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沛调动同学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尝试题)利用自身喜欢的圆形纸或不规则纸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觉?请找出角的特点。
【意图:小朋友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小朋友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优秀教案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同学充沛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出示有争议的尝试题:
出示折好角的图形这是角吗?
【意图:“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方法,使同学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3、尝试练习题: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角?为什么?(小组间讨论)
【意图: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同学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同学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区分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同学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同学思维,也发挥了同学间的相互作用。】
4、解决有争议的尝试题:
【意图:同学利用自身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5、请同学们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外表有角。
【意图:由具体到笼统,又由笼统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同学在获得了从感性资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结:第一阶段的尝试,同学在想、做、说中进行尝试和探索,使同学对于教学重点角的认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尝试:
(1)和(2)两个角一样大吗?请你想想方法。
【意图: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让同学自身想方法判断,自身尝试一下,从而找出好方法,为同学提供了充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想各种方法,养成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教师讲解并归纳: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出示课件尝试练习题,钟面的指针间角度的大小在变化,请同学判断角度变大还是变小了。
【意图:加深对教学难点的理解,是引导探究,深入理解的过程。**引导同学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学难点”让他们在尝试中体味胜利。在小小的成绩感面前,感受学习的快乐。】
2、同学自学画角:同学看书后,画一个自身最喜欢的任意形状的角。通过师生讨论、纠正后,再次画角。
【意图:学习画角的过程是本节课的'最后一个内容,引导同学画出任意的角,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们稚嫩的小手,画出自身最为满意的角。】
(四)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意图:动手实践是培养同学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同学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3、发展题:
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意图: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出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同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同学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同学答,教师总结)
四、板书设计:
①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②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大小有关,
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③画角:先点顶点再画边,
角的标志填里面。
【意图:通过板书,将教学重、难点清晰的出现同学面前,整体板书设计重点突出,分散难点,有利于同学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
五、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全课设计意图: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几何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2.**交流.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
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习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拼角情况参考下图)
角、直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6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 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激趣导入
(**应用)屏幕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教师指着三角形说,早晨上学的时候,粗心的"小马虎"却把一条边忘在了家里,(**应用)〈计算机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大家看这还是一个三角形吗 ——不是.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的——角.
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上课前10—15分钟的***是最集中的,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
1,影像激趣,整体感知.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应用)〈屏幕依次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钟面和折扇实物图〉.
学生讨论找角.
(**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也有角
(3)启发学生用纸片折角.
(**应用):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教学折角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对折的含义.
学生讨论折角,(**应用)到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说折角的过程并指出角所在的位置.然后同桌两人互相比较角的大小.
你能折得再小些吗 用这种方法可以折出多少个角
(4)做活动角
引导学生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做活动角(两人为一组).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边讨论: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角 怎样可以得到一个较小的角
(**应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作品.
**学生讨论角的大小与纸条张开大小的关系,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应用)多**演示制作过程,讨论过程及结论.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找出最终结论:角是有大有小的,但角的大小与纸条长短没有关系.
新课标提倡做数学,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靠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重视形象直观的作
用,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通过找角,折角,做角等操作实践,及观察电脑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过程中,得到大量的感性认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让他们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感知并利用**,建立概念.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应用)屏幕出示:四个实物图的角.
四个图的角闪动,淡化实物外形,留下闪烁着的角.
让学生尝试归纳出角的组成.
教师订正,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生练习,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在学生对角有了一个感性的[说课稿]认识后,马上利用多**的演示功能,让学生自己归纳角,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3,指导学生正确的画角.
我们刚才看到了许多实物上存在的角,若要把它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学生讨论: 并尝试画角.
(**应用)展示作品,讲画法.
学生交流角的画法,讨论后老师归纳:画角的时候,一般都是先画顶点,再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
(**应用)计算机出示画角的全过程,学生在本子上练习画角.
(**应用)展示作品,说画法并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归纳角的本质特征.
用学生所画的角,引导学生讨论,归纳,这些角的相同点及不同点.
5,练习:(屏幕出示练习)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角
根据信息反馈的理论,在学生接触新知时通过巩固练习,辨析练习及时反馈,在师生间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升华.
〈三〉归纳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些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找出下列图形中的角:
2,要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显示)
3,(发展思维)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剩下几个角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将根据问题的不同难度,教学时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既有基本练习,也有发展性练习,尽最大努力体现因材施教.并通过教法,学法的使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做一做,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会画角。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④创造*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
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多**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教学流程:
大家都知道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学生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认识水*也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观察探索、拓展延伸、小结反思。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上课前老师想请大家听一个小故事。
话说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可是手一松,"啪"地从空中摔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掉下来啦。
"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不要紧,请圆规大叔来帮忙,请他把两条射线连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笑**地指着身后的高个子,戴着一顶黑帽子的圆规说:"能是能,不过连起来不见得一条直线,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我们试一下不就知道了".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哎哟"小圆点叫起来"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来了吗?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位新朋友。
(大部分孩子都是爱听故事的,特别是配有动画的故事,用故事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能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地学习)
(二)观察实践,引讨探究。
①情境展示找角课件展示请大家先来看一看《校园一角》图,从图中你找到了哪些角。
②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角。
③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a、观察一下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b、师:角爷爷今天过生日,客人都是家庭成员,快来帮帮角爷爷,他该欢迎谁呀?
课件展示:
c、学生活动汇报交流(本环节通过找角——认角——再找角的活动,让学生在初次找角的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并及时安排观察对比与发现,用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在找角的过程 中让学生体验到"角"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而帮助角爷爷则让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角的基本特征。)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8
一、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可见,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辨认角,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法与学法
为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这一思想,采用互动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运用**演示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摸一摸”、“找一找”、“折一折”、“认一认”、 “练一练”、 “画一画”、“做一做”、“变一变”这几个环节来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过程,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角的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设计:
(一)旧知导入——利用钟面,初次直观感知角
利用说一说、画一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让学生初次感知角的存在,然后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探索新知——联系生活,建立概念
1、说一说
我根据教材例1情景中的内容,利用多**课件呈现剪刀、钟面和折扇图片,让学生找角,借助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渗透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同时促使学生从实物图形的认识上升到抽象图形的认识。
2、摸一摸
通过让学生尝试体验摸三角尺上的角,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发现原来角都有两条直直的线和尖尖的点,从而形成对角的特征的初步感知。
3、找一找
学生经历了“说一说”、“摸一摸”这两个环节的学习后,对实物角的辨认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就水到渠成了。我利用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自己找到的角来加深对角的特征的感知,同时让学生发现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体验。
4、折一折
这一环节通过用纸折角的活动,不仅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还通过把所折的角“印”下来这一过程来完成从实物角抽象出数学中的角的过程,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利用“印”角的过程让学生再一次总结出角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为后边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打下伏笔。
5、认一认
直接向学生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启发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角,揭示出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6、练一练
我先设计了判断角的练习,通过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学生对角认识完成了质的飞跃。然后出示几种*面图形,让学生来数角,在课堂上拓展提高学生对角的认识。
7、画一画
在学生逐步建立起了角的表象后,我再利用画角来加深学生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一特征的认识。
8、做一做
在这个环节让学生动手实践制作活动角。学生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出角,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深对角的特征的理解。
9、变一变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操作活动角得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大小有关,同时又借助《红角与蓝角比大小》的动画故事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为以后学习锐角、直角、钝角打下基础。
(三)总结延伸——儿歌总结、拓展训练
在这一环节中,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再用儿歌总结本课时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记忆琅琅上口的儿歌的同时,又牢记了角的特征。最后设置一个拓展训练进行课外延伸。
我想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的分步实施,预期的教学目标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学生在*等、融洽的氛围中能充分地活动起来,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大部分学生会对角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并形成角的表象。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
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
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思维能力:
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 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 认知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
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 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
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 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64-65页的《角的认识》。
2、地位:数学是一门重要而应用广泛的学科。本课时《角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掌握知识,是应用数学的一个体现。《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3、重点和难点
在以课程标准为本,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在考虑到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的具体情况,我觉得本堂课的重点:掌握角的概念,所以她将角的正确表象及各部分名称的认识作为本课时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说学生
思维能力:低段的学生(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以直观形象到逻辑思维过渡
注意:低段的学生主要是一无意注意为主
学习动机:直接动机为主
认知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滚动逻辑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经验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数学思考:警力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考。
3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4情感与态度: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说教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为主,让他们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流程
根据本节课的四个目标,我设计了五个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供材料、概括归纳、辨别延伸、及小结反思。
(一)情境导入:
老师有一个礼物(大红五角星),准备送给今天最表现好的同学,谁能表现的最好呢?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奖品呢?(老师放在一个盒子里,请学生上来摸一摸),等学生摸了之后肯定能够得出是五角星,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且说一说你为什么叫它是五角星呢?学生会回答有五个角。老师边摸角边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学的认识的———角。教师指着角问:关于角你想知道些什么呢?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这些问题,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解决。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例如小红花、火炬、五角星等等)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的五角星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课件出示教学图街景图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角,请你找一找这副图中有哪写角呢(**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也可以让刚才摸过五角星的学生说一说感觉),**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折一折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圆纸片)做出一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
做角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折、画等等),让每位学生亲自摸一摸,感受角是如何的,(顶点是尖尖的`,两条边是直直的,面是**滑滑的),这样经历可以让学生的脑海中对角的认识会有更加深刻。
课件出示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四)、辨别外延
课件出示提出问题用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由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问题并得出结论,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1、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角的大小?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老师可以叫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归纳得出(首先是一眼能看出大小的角,其次是不能一眼看出的,利用重叠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学生在比较角的过程中发现可以借助其他工具,如(做一做)制作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个环节孩子们的比较方法很多,也很有创意,从中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与层次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角的大小和它的两边有关,两边张得越大,角也就是越大。与它的两边无关。
课件出示接着可以做一做相关的题目,1判断下面角,哪个更大;2说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小结
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我是这样理解教材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一节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认识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等图形的基础上学习认识角。二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结合图形来认识角是比较容易的。因此我根据教材先了解学生对角的理解程度,紧接着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认识角,感觉角。了解角成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并学会自己画角。能从各种物品图形中找到角。从而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并学会从身边的生活中找到角。区分角,会做活动的角,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本节课是单元的起始课,因此上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角的过程。
2、 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用意识及观察、比较、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3)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6)教学准备:为完成以上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使用的教具有:幻灯片,折扇三角尺。学生的学具有:每组一份正方形、五角星、剪刀、三角形、闹钟、长方形。还有毛线、纸、纸条。
(7)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研讨、动手操作。
二、说学生:
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分析学生: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学习基础深浅不一,思维程度不一,反应灵活程度不一,面对这样的学生,因此我设计出不同层次教学题目,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学习,全面发展。
三、说学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上述教学方法指导下,以谜语形式开头,全员参与,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并不断的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个问题地解决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充分利用学具,认识角,并会画角,做角,并且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认知教学,因此在教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己画角、做角认角。鼓励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索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1、以猜谜语和导入课题,使学生爱听,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引入角。通过实物认识角,知道的角的特征。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通过实物小组合作找到角。这样可以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合作意识。
(2)通过让学生找出教室中的角。目的是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觉得熟悉、亲切。
(2)通过做活动角,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通过学生自己做角,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和自主探索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人人有事可做,手、脑并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
(3)学生通过认识图形是不是角,加深了对角的认识。(用多**出示各种图形,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答对的小朋友给予鼓励)。(评:及时反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4)从认识角到判断是不是角,再到找出图形中的角,和找出几边形中有几个角,最后自己折角,这样由浅到深逐层深入,体现了对学生的分层布置作业。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P38-39页《直角的初步认识》
2、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剪一剪,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①教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④创造*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精神,形成良好心理素质。
4、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尺画角。
5、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说出通过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大小有关,而和边的长短无关。
二、说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角,教师主要以谈话法和引导法为主,学生则由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可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了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真正体现了"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而教具、学具的运用则通过形象生动的直观演示变静为动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将努力达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让全体学生乐于探索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整堂课中,我除充分发挥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按照观察感知、操作成象、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这一模式进行,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一)情境导入:
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意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低段的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直接的,对于奖品或礼物是非常喜欢的,何况是一包东西呢?有物质奖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其次是从学生认识的图形和已有的经验知识入手,让他们从开始就充满好奇心、满怀兴趣的参与学习。
(二)提供材料,引导探究
找一找生活中会有哪些角呢?请学生来举例,(三角板上的角,牛角等等)。哪些是数学中的角呢?也让学生来说,老师可以引导和补充什么是数学中的角。
通过刚才的找角的活动,学生已经建立了角的初步形象,接着我们安排了及时的观察、对比与发现,**学生讨论:"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得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逐步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角的完整表象――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对角的概念进行明确的阐述(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且能够会读法和写法。
剪一箭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剪一刀,能把它变成几个角。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为教学服务。教师及时表扬鼓励,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思维层次的展示天地,也看到了孩子们多向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练一练进行"判断"练习和"找角"练习,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本意,就是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
(三)、概括归纳
老师请学生来说说自己对角的认识,再由老师总结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角的概念是又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这样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素质教育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时要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尽最大努力体现到因材施教及坡度练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深化了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我这节课的主要意图。
四、作业设计:
课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摆几种图形并数出每种图形里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3
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众所周知能力和思维相辅相成,而思维的发展同语言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个人小声**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内轮流说、让学生小结等形式。说的内容有许多,今天这节上可以说的东西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角的特征、说操作过程、说判断的理由等。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学生操作的学具、老师的教具以及板书等,向学生提供鲜明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思考、理解、掌握知识。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示范,让学生知道怎么说。
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准确的语言模式,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有条理地说。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节课中邹老师在学生认识了顶点和边后,加以示范性的说明并配合手势,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规范了顶点和边。在之后学生找生活中的角并说一说的时候,也给与了师范性的演示。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3、动手操作,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
动手操作是发展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这—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做一些角,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可以达到****。在制作角后的交流中学生也有很多亲手指一指的机会,通过让角变大、变小的操作学生有了角有大有小的初步感知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较差,往往是肚子里知道却说不出怎么想的,或是不能完整地把思维过程表述出来。教材在教学各个内容时安排了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的活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操作增强感性认识,逐步达到抽象化。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想的过程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增强语言的培养就是增强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4、学会倾听,成为数学语言的中介
我们低年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堂里说话最初都是需要高级“翻译”的,这个翻译从哪里来?就是我们的老师。数学语言不是简单的书面语言,更不同于生活语言,它的特点是准确、简洁和严谨,具有教强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往往不够严密,缺乏逻辑性、完整性,语言的**能力比较弱,这样就阻碍了对数学知识的正确表达,数学思维得不到正常反映。
所以说老师在课堂里的角色是不容低估的,是学生由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过度的中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回答问题更是残缺不全,在*时的上课中,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力求使学生语言表达语句完整,用词准确。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4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会用直尺画角。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3.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教学难点:通过角的特征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可热闹了。看,今天在校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角”,你发现它了吗?请你快把书打到38页,看看“角”藏在哪里呢?(汇报)
2、 同学们的观察能力真是太强了,那么现在请你也用你的大眼睛好好看看,在我们周围的哪些物体表面上藏着角?你还在哪里发现过角?你能说出来在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个角?
3、 那你愿意到数学王国里认识“角”这个好朋友吗?(板书)
二、 初步认识认识
1、 不管“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哪里你都能找到,那么在数学的大家庭中的“角”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想看看吗?
2、 拿起你的三角形,找到这个点摸摸,说说什么感受?这是角的顶点。(读)现在请你摸摸这两条边,什么感受,这就是角的边,(读)一个角有几条边?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读)
3、 请你用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给你同桌介绍一下角的各部分名称。
4、 你能指出黑板这个角的各部分名称吗?
5、 练习。你能在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吗?
三、活动:既然角已经和我们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让我们***,摆个有角姿势。
四、 做一做
1、(出示不规则纸)我们玩的高兴可是这张什么也不是的纸先生不高兴了,他也想和角成为朋友,我们能帮他找到角吗?我们可以动手折一折,就能折出角,每折一次要把纸按*,然后再折。
2、请你把折好的角举起来,互相看看你们折出的角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角也是有大有小啊。(指名贴三个)你能比一比黑板上哪个角大吗?纸先生高兴了,现在把你的纸先生放在桌位里吧。
3、我们还可以用两条纸条和一个图钉做个活动的角呢。这图钉就是角的顶点,这就是两条边,现在请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做一个活动的角。
4、谁愿意和我比一比谁的角大?(两条边开叉的越大,角越大)
5、看看这两个角谁大?虽然这个角的边很长,但是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也就是说角的大小和边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只和两条边开叉的大小有关。
四、画角
1、角已经和我们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来画画角吧。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读)
2、请你认真看。教师画,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能画出一个角。(强调向不同方向)
3、画角时要牢,先画定点再画边,现在请你画角。
4、展示。
五、拓展
1、我们手里都有三角形,请你拿出来,它有几个角?给你一把剪刀,你能让变成四个角吗?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再剪一刀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给你三根小棒,看看能摆出角吗?
六、全课小结
1、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还有什么问题想要问老师吗?
2、说一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5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以前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学习前面的几何知识和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角,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感性认识基础。教材只是把建立角的概念放在初步的水准上,这就要求教学时,既要巧妙地避开角的概念,又要揭示出角的本质属性。为中高年级继续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奠定基础。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用一张纸折角,用两根硬纸条做活动角,逐步形成角的表象;最后再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可见,这种获取知识的途径实际上是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
从学生认知水*来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几何图形的抽象概括性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怎样去解决这一矛盾呢?我认为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对角的认识建立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因此,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思想情感方面:创设*等**、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难点是:通过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识规律,采取了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教学**,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知亲手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鉴于此,我在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观察和操作,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因此,要解决数学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具体的操作与观察。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折叠、制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观察,在观察中动脑,在手脑并用中获得感性知识,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我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接着,出示一张圆形纸,让学生观察有没有角,启发学生用圆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我不讲怎样折,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折。再对折出的角进行观察比较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然后让学生用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尖尖的;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从而揭示了角的本质属性。
最后,鼓励学生用图钉和硬纸条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也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做。然后让学生随着教师一起活动自己的角,边活动纸条边观察:角的大小有什么变化?这一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使他们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
在学生的所有操作活动中,我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教具为自己动手,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多感官并用,充分发挥学生**操作的主体作用,力求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意识。
二、利用多**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这节课,我充分发挥了多**计算机的教学功能,直观、形象的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启迪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利用多**,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教学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过程,使其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本节课中,从直观感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是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这一知识的形成过程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呢?这又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利用多**课件分两个层次进行突破。
首先,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观察生活的角、折角、做活动角,然后从活动角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如何抽象呢?为此,我设计了由活动角到角的几何图形抽象过程的动画。用点来**图钉,用一条直直的线来**这根纸条,再用一条直直的线**另一根纸条。这样,变抽象难懂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角的几何图形联系起来,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认识。而且,用线**纸条的连续过程,也孕伏了角是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这一几何概念。
然后,从学生已经感知过的实物中再次抽象出角。在学生初步形成角的概念后,我又利用多**课件出示学生感知过的实物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利用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上的角的形状,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去掉,再次抽象出几何角。让学生观察这些角虽然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但都有什么共同特征?这时画面上同时闪动所有角的顶点,然后闪动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再次抽象概括出所有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就实现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2、利用多**,变静为动,化难为易。
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认知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其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感性材料作**。而让学生直观感知不管边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做到。比如用实物演示,首先角的两边伸长缩短的教具难以制作,其次是演示时角的位置方向大小容易变动,不易比较。于是,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通过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跟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再提出疑问:角的大小跟纸条的长短有没有关系呢?这时,我设计了把活动角的两根纸条伸长和缩短的动画,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没有?学生非常形象直观地看到,不管纸条伸长还是缩短,角的大小始终不变,说明角的大小与纸条的长短无关。这样,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另外,在完成练习题第二题,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我先用动画演示怎样用三角板上的角去比第一个角,接着让学生自己用三角板比一比。在学生得出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的结果后,我又告诉学生:刚才,我们是借助三角板比出了这两个角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重叠的办法进行比较。这时,又借助多**用动画演示把两个角移近,使两个角重合,不但更形象生动地说明两个角一样大,而且也教给了学生比较物体大小的不同方法,蕴含了数学学法的指导。
三、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导入激趣。
课一开始,我就用动画显示出色彩鲜艳的钟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在滴答滴答地走动,有声有色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等声音和画面静止后,才问学生:刚才是什么声音?对,刚才是时钟走动的声音。这时闪动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问学生:现在,时针和分针之间形成了一个图形,认识这个图形吗?这是什么图形?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利用模拟逼真的动画和声音,不但使学生的***一下子集中于课堂,而且渲染了气氛,创造了意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2、在动中感悟知识。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动,对单调的刺激容易产生厌倦。针对这些特点,我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例如,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师生共同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3、练习中创设故事情景、竞赛情景。这节课我借助现代化教学**,利用多**这一得天独厚的教学功能,使练习生动有趣。如判断角的大小一题,我是这样出示的:小乌龟画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是不是角,要请小朋友们用角的特征来判断一下。然后投影出示一只小乌龟和图形,让学生用手势判断,并伴随有趣的声音。又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一题,我也是把题目融入故事当中,对学生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你当裁判。有两个角,一个叫红角,一个叫蓝角,一天两个角争吵起来,红角骄傲地对蓝角说:我比你大,可蓝角不服气地说:你并不比我大,那么,这两个角到底谁大呢?请小朋友来当当裁判。并伴随蓝角红角的声音。这样,一段形象生动的故事,激起了学生解疑的兴趣。最后的发散练习勇夺智多星,我用比一比谁最聪明能干,谁能夺得智多星,创设竞赛的情景,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际交往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的交往形式优化和多样化,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摸式,能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健康的人格,提高智力及创造力。为此,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采用了小组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剪一剪等操作活动中,让学生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一起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一方面,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各个学生亲身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知识的获得有活力、有创造力的。更重要的一方面,积极创设一种*等**、富有人情味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互相协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上就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些想法。
总之,教学中我本着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思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在生动、活泼、**、合作的氛围中,达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的,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设计中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篇(扩展10)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菁选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能认识辨别直角,会画直角
教学难点:判断直角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画有锐角、直角、钝角的纸。学生准备手帕、教科书、纸盒、练习本、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
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 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
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
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着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
2. 做教科书第42页的题目。
第4题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 教学画直角。
教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怎样画直角呢?”教师边画边说:“先画一条边,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跟这条边的左端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这条边也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着三角板的另一边画出角的另一边,这样就能画出一个直角。”然后,让学生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直角,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要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检验一下。
3、第42页第5题,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钉子板上做。没有钉子板的也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在书上画出所加的线段。
4、第42页第7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1、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认识了角有1个顶点和2条直的边,会数角的个数,角有大小,角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角两边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2、回到黑板上:五角星中,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是个摄影爱好者,*时喜欢在校园里面拍照片,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个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考考你们,有些角藏在这幅图当中,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自己找到的角: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请学生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描述角的特征:一个点(顶点),两条边。
2.师:老师这里有个三角板,哪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角在哪里,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二、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学生尝试画角,指1名同学板画。
3、通过找角,画角,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
4、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多**演示)
5、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怎么画,集体说说
6、讲解画角的口诀
三、开动脑筋,判一判
1、师:现在有一个几何王国,今天只欢迎“角”来做客,不是角的不能进屋,如果你是王国的国王,你会怎么让哪些客人来做客? 生来评判,判断哪些是角,并说明原因。
2师:进入了几何王国以后,突然发现几何王国里的2个好朋友红角和蓝角吵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事情争吵啊?
生:想!
师:好,老师来告诉你,他们在争论谁大。他们都说自己大。你们来评判一下究竟谁说的有道理。
课件演示角的移动,延长和张开,请学生说说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3、师:找一找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集体讨论研究,汇报。师适时点拨。
四。生活中的数学,想一想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请学生读读日记材料,想一想
五。积极动手,折一折
师: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得出结论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有一些进步。现自评一下。
回顾整堂课,有三方面: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4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来找找图中哪里有角?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多**课件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点、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我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讲课,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抽象思维等能力。
德育点: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学会用直尺画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三角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新的一天开始了,同学们都在做早操,同住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抽出实物中的角,问:你们认识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角。
二、自主探究:
1、找角。师:不仅图中有角,在我们的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找一找,把你看到的告诉你的同桌。
2、角的概念。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漂亮的.外衣,仔细观察,角是什么样的?
生:有一个点,有直直的线。师解释边和顶点。
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和边?
3、判断下面哪个是角,哪个不是角。
4、做角。利用学具自制角。交流做法,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边不一样长的角,让学生判断哪一个角大。怎样判断?
师生共同操作活动角,感知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5、用尺子画角。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画角。
三、拓展运用:
1、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2、**用角做画。
动手画画,动脑想想就会做。在下图中增加两条线段,使它有4个角。
课后小结:
第三单元:三、角的初步认识来自数学网的**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4
活动目的:
1、通过实际“剪一剪,数一数”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能学会数角的方法。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
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
(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
(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
(2)小组讨论,图**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数给全班看)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
三角尺、尺子、活动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林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他最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呀?(学生踊跃发言,激发学生兴趣)
(2)同桌讨论、交流(3)师引导学生说出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体验
1、今天林老师也想和你们一样,想找个害羞的这位新朋友,你们和老师一起找找看。(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
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
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指名学生说,出角)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三角板、时钟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从主题图中让一名学生指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大家看清楚了吗?
2、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角呢?
把你找到的角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举例)
3、这张纸上有角吗?(师出示圆纸片)那你能不能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来?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纸片试一试。
折好的同学把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你是怎样折的?(指名说)谁折的角和他折的不一样?
用手摸一摸我们折的角,有什么感觉?
(师示范摸,学生摸,指名说)你摸的是哪个地方?
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用尺子沿着边画,两条边画得不一样长。然后拿下折角。师边说边板书:顶点、边、边。)
指出屏幕上角的顶点、边。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出示5个图形,说说不是角的理由)
5、(老师拿出活动角)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玩一玩,好玩吗?(好玩)我们先做一个角,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些吗?再大一些。你能让角变小些吗?再小一些。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做了一个角,你能做一个比它大一些的角吗?(互相看看)你做的角真的比老师的大吗?(师生比较活动角的大小)
这两个角谁大谁小呢?(示大小不同的两个角)
你为什么认为第一个角大呢?(指名回答)
6、我们会折角,会比角,那你会画一个角吗?
你能试着画一个角吗?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请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确定角的顶点,再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两条边。(师边说边示范画:先画顶点,再从顶点起向一个方向画一条边,最后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另一条边。)
说说老师是怎样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请同学们按老师刚才的方法画一个角,画完后在小组里互相欣赏。
谁愿意把你画的角给同学们欣赏一下。(展示学生画的角,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三、课堂小结
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再打开书第38―39页,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
四、应用拓展
想一想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五、课后实践: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并指给爸爸妈妈看。
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虽然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教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概念。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后,我想从两个方面对自己教案进行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原有的经验知识水*。教学中,在学生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设计了“(出示几个角)让学生指出顶点,边。”这一环节,目的是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角的各部分名称这一内容掌握得很好,
二、教学中存在问题:我把“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有关系”这一点有的学生混淆,特别是差生不够明白,放在“认识活动角”的后面。通过教学实践后,有些无法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来证实。,把这一内容放到了画角的后面,让学生在画一小一大两个不同角的过程中自己暴露出问题(有学生通过增加边的长度来使角变大),然后由教师引导解决,从而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有关系”这一样对于学生就更明白啦。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6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们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身边很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的编排结合生活情景,教材的主题图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学情分析
在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部分学生对角的张口越大角就越大理解不透彻,不知道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由于儿童的理解来自于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因而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直观感知、亲身体验来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并及时在生活中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小组合作、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让学生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角的特点辨认角。
难点:决定角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图形?(师自制的教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生辨认各种图形)。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你们能用4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吗?
生:能。(同桌合作摆一个学过的图形)
师:摆好了吗?
生:好了。(小组**汇报)
师:现在拿走1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接着再拿走一根,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图形?(稍停)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板题—读题—激励)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校园情境图。
师:请仔细看图,你了解到那些信息?
(学生反馈信息,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踢球、老师带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用剪刀修剪花木......)
师:校园里真热闹,你们能找出我们刚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
(生说出自己找到的角)
过渡: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在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角,角就是这样的,大家看清楚了吗?
2、(出示课件)生活中的角。
A、生观察发现角。
B、师介绍角。
过渡:刚才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角,在生活中认识以一些角,你们能从身边找到那些角?
(生举例)
3、折角。(学生用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纸试着折一个角,折好了把角举起了,让大家欣赏。并指明说你是怎样折的?谁折的和他不一样?)
4、摸角。(把折好的角,用手摸一摸,感受感受。并指明说,你摸的是角的什么地方?有何感受?)
5、玩角。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活动角,玩一玩,发现了什么?
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反之,角的张口越小,角越小。
6、猜角。猜一猜哪个角大?猜一猜——演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7、创造角。(4人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学具创造一个角)
8、画角。(课件演示——师板演示范——生试画——评价——读画角儿歌,加深画法)
9、巩固练习。(课件出示:①判断;②下图中有几个角;③有两层意思:首先,学生欣赏一组美丽建筑图片,启发引导学生角在生活中太广泛了,它无时无刻不在装扮我们的生活,只要你们用心去观察,用灵巧的小手去创造,就一定能学到更多的有关角的数学知识;其次,设计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学生设计一幅简单的美丽图案,用上角的知识,或者回家后找出家中的一些角,指给家人看看。任选一题。)
三、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还真学到了不少知识,谁愿意来说说你都有哪些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38、39 例1、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 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 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3、 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
(2)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 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开的越大,角越大,*开的越小,角越小。)
3、 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如图:·
(3)学生练习画角。
(4)总结画角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 完成40页的1、2题。
2、 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你们能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一试。
3、 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第二课时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40、41,例3、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
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 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学生小组交流发现。汇报发现。
(3)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4)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制作的直角。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5)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 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同学听。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3)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4)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教师示范和说明比的方法: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合在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与角的一条边重合在一起,看另一条边是否都重合在一起;如果重合在一起,这个角是直角;如果不重合在一起,这个角不是直角。
(5)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
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直角的画法:先画一条边,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这条边的左端重合在一起,使三角板上的一条边和画的这条边重合在一起;再从顶点出发,沿三角板直角的另一条边画出角的另一条边,这样画出来的角就
是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 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3、 第2 题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第三课时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课本42、43页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紧密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加深对角和直角的把握。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到角和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方格纸、正方体和长方体盒子、直尺、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完成第42页练习八的第2题。
出示三角形和四边形。观察这两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指名汇报。
学生观察图形并思考。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角和直角。
二、合作探究
1、 完成第3题
要还应观察区分出题中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观察题中的图形然后判断,汇报说明理由。
如第2个图可以引导学生说两条线相接的地方不是一个顶点,而是一段弯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2、 完成第4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说明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 完成第4题
教师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4、 完成第5题
教师用钉子板或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照样子画出两个图形,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检验一下是不是直角。
学生活动。
5、 完成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照教科书上的样子画。
观察这两个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两个三角形,观察图形、思考、汇报。
指名汇报。
三、学习效果测评
1、 完成第7题。
左图中有3个角,中图中有7个角,右图中有8个角。做题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后作必要的指点。
2、 完成第8题
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各面共有24个角。教师指导学生数数看一共有多少个角。
学生活动。
指名汇报并演示数法。
四、课堂总结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来自数学网的**推荐。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8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课本(试用)(浙教版)第五册P1134135
教材分析:
根据教材的编排本节课是《角和直角》将为学生后继学习《射线和角》做基础。课本从红领巾、书本和五角星等实物上的角抽出角的图形,然后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试一试通过对角的动态变化,让学生形象的感知角的大小以及角的大小与两边的**程度有关。直角是特殊的角,生活和生产中常常用到直角的知识,认识直角又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所以教材安排用三角尺量直角和画直角的内容,并将它作为本课时的重点。
教材处理:
经过对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远远不够,因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接受和理解的过程。所以我尝试着想是否能够将本节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为《直角的认识》。针对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画角,用纸创造角,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和实验等实践活动,在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角以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程度有关
教学过程:
一、引入角,了解知识起点
1、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会学什么?
2、(这堂课要学习角)在生活中,你看到过、听到过角吗?
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大家,指指看角在哪里?
3、拿出三角尺,指一指角,摸一摸,碰一碰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有二条线组成┅┅)
4、学生试着画角。
5、展示所画的角并评价:你认为这些图形是角吗?(由学生分类,并说说理由)
(转动画的角)问是不是角?并说说理由(因为形状没有变)
(教师选出典型的`角并画在黑板上)
是不是角?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尖尖的一点给它起个名字?(引入顶点概念)直直的线叫什么?(边)
谁来说说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顶点有什么特点?边呢?(直直的)
2、闭上眼睛,把角记在脑中。
3、判断,并说说理由。
()()()()()
三、画角
1、看原先的角,说说有什么想法?那怎样画角?
介绍画角方法(师画,先画出尖尖的一点,再在这一点上画两条直直的线)标出顶点和边。
2、生再次画角(画出两个不同大小的角,并写出顶点和边)
四、创造角
1、用圆片。
①这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创造出一个角吗?
②合作操作,拿出圆片,以最快的速度创造出一个角,并说说用什么方法创造了角,指出顶点和边。
(折、剪、先画再折,直接画)
2、用长方形
①长方形有几个角?
②如果剪上刀那角的个数会有什么变化?
生说,并合作操作。
3、介绍剪法:
五、活动角,感知角大小
1、拉开一边,另一边也不动,形成一个角。
2、玩一玩,同桌各拉一个角,比一比谁大?
再拉,比一比谁的小?
3、想一想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拉开变大,合拢变小)
六、总结:
1、铅笔盒上有角吗?
(有角,只不过为了安全才让它的顶点变圆了)
2、三角尺的角,红领巾的角,为什么摸上去感觉不一样?
(材料不同)
3、今天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我改变了知识呈现的方式,让学生先说说自己认为的角并画自己心中的角的样子。注重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出发来展开进行教学,最后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判断题中也注重角的边的特点是直直的以及角的两条边可以是不一样长的,在现实的三角尺上就可以找到原形,通过练习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然后的再次画角以及创造角是学生对原有知识的飞跃。通过拉活动角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程度有关,整个过程都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而不是老师怎么样去教,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最后通过对话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角是可以有所改变的以及不同材料制作的角的感觉也会不一样。这样,就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会学有用的数学,数学的学习是有用的。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
(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
多**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
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
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教师操作**,把相关角标志出来。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
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
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
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 (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
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三、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
1.实践操作
师:认识了角,我们下面来自己制作“角”,这里有一个正方形的纸,还有一些别的工具,开动你的脑筋亲手做个角吧?赶快动手试试!
2.成果展示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3.角有大小
师:(出示几个不同样式的角)这几个小朋友做的角都不一样。你们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大有小)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总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开的大小有关。(出示课件)
四、比较角的大小
(1)同桌的小朋友比一比谁做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出示课件:重叠法)
如果两个角既不好移动,又没有格式我们应该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小朋友互相讨论。(学生会提出复写、折纸、器具去量等方法)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大小的方法。
五、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教科院张老师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提高了一大截。现自评一下。
纵观整节课,感觉优点有三:
一、 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5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做角及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 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们最想知道角的哪些知识?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 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电脑多**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 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研讨课,我感觉自己受益匪浅,并由衷地庆幸自己能获得这次难得的机会,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2
一、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尽量让学生去说,去做,老师在关键处启发诱导,直观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感官上的效果,激发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1、授课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课本第38~39页。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制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对初步认识角有表象基础。
四、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挥多**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一张长方形的纸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贴图片。图片中有红线勾画出的角。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找找教室里、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体上有角?比一比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一一回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出示实物,请学生来指一指。)
4、(预设:学生可能指对,直接进入环节5。亦可能指错进入本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指的是这样一个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生答)对,这是一个点。想一想怎样才能将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学生重新指角)
5、师:这一次,大家指角的时候,不单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的图形(师示范画出来)。
6、师:它们就是我们数学王国图形家族中的角成员。刚才大家指的这个点与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身体的各个部位,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教师边说边板书,一起口述一遍)
7、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弧)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学生书空)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8、(练习)师:我们这里来了一些小客人,都说自己是角,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第1题)先仔细观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纸折个角呢?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10、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自己也动手折了角,现在我们要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11、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七、板书
顶点 边 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3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⑷: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①学生试做
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⑴抽象出角的图形
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什么图形?
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
①看书第43页
②反馈。板书:顶点、边、边
4、: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三角尺上的直角,会判断直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课。我们还继续学习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认识直角。指一指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分别说一说。
⑶教师:这些角都是直角。
2、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学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吗?
⑵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并画上直角符号。告诉学生这是直角符号。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⑴拿出小朋友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观察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
小组活动,相互说一说。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
⑵说一说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怎么办?
⑵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⑶教给学生比的方法。
⑷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6、: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十第3题。指出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
⑴**完成。
⑵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第4题,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有几个直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说一说有几个直角?数一数。
四、课堂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方法与过程: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情感与价值:让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
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数学王国认识一位新朋友——角。说说你认识的角。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可能会回答在哪见到过角。可利用**出示些生活中的角。
2、出主题图找角:师:“角”有时非常的淘气,常常藏在我们周围的事物中,这些角到底藏在哪儿呢?现在请同学们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出示课本主题图,让学生在图画中找,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在课件上出示这些角)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师:老师也找到一些物品,这上面有角吗?谁来说给大家听?你能出来指一指角在哪吗?(根据学生回答,在课件上演示出学生指的角)
(2)、师:哦!老师明白了,原来角是这样的!(板书:·)这个是角吗?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同桌交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1)小组讨论找出角的各部分:
师: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都是角,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出这些角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的线,或者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的线)
(2)归纳小结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叫做角的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的线叫做角的边,那么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板书并全班齐读。)
2)让学生感知角:
师:请同学们举起你自己的三角板,给同桌指出其中一个角的顶点和边。摸一摸它的顶点,什么感觉?再摸一摸它的两条边,又有什么感觉?(学生汇报感觉:顶点是尖尖刺刺的,两条边很光滑很直的)
3、学习用尺子画角。
(1)师:同学们,你们会画角吗?那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漂亮的角呢?四人小组自己研究一下,想个方法画一个角,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师巡视,展示一两名学生自己画的角,简单说说画法)
(2)师:哗!老师刚才看到很多同学都想到方法画出了一个角,同学们真聪明,下面老师有一个又快又好的画法,你们想学吗?
(课件演示画法,演示后让学生说一说,师示范画角,并说明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用尺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2个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能用这个方法再画一个角吗?(找学生板演)
(3)师:(展示学生画的角)画得真好,你能标上它的各部分名称吗?(请学生板演各部分名称)
4、动手操作,做角。
(1)师:同学们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个角,好不好?你们面前有两根小棒和一张纸,你们能用它们做出一个角吗?看谁做的最好!(学生展开活动,教师巡视)
(2)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做出的角?(展示学生作品,注意让学生说出所做的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出用小棒做的角是可以活动的)
5、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引导学生观察活动角,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
师:请同学们把用小棒做的活动角的两条边张开收小,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角的两条边张开时,角就变大,收小时,角就变小)
(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其实角是有大有小的,老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活动角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教师和几名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大就要让两条边张大)
师:你能再做一个角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再和学生比较,指出让角变小就要让两条边收小)
(3)(课件出示课本练习八第3题的两个角)师:猜一猜这两个角谁大?你是怎样知道的?(学生纷纷发表意见)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用重叠的方法验证一下,那我们在电脑上试一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电脑演示两个角重合的过程,学生发现两个角一样大)师:原来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大。
(4)小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系,角的两条边张开越大,角就越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40页的1、2、题。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
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面图。
(3)学生在*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认识是学生在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意义、特征、特性,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等内容。
我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突出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
在课的开始我先让学生辨认出锐角、直角、钝角,并通过学生动手摆角,进一步体验角的特征,引出顶点与边,为学生对三角形的意义和三角形的分类等做好知识和思路方面的准备。
通过学生动手摆拼,体现三角形的形成,并通过演示,初步理解三角形意义的`内涵,即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否具有三条线段。
二、是否围成封闭的图形。接着安排练习,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三角形的特征时放手给学生探索,有了角的经验,学生不难归纳出三角形的特征,有意识地与角进行对比,深化认识。在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我分为三层进行教学,先通过对电线杆、自行车图的观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拉四边形、五边形和三角形木框的实验,总结出三角形的特性,即稳定性。再让学生利用三角形特性来解释上图实例中用到三角形的道理,加上课后练习实地操作,更深层次地体会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数学源于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