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精选5篇)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

一、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规律

1.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质

什么是语文课堂管理?它乃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既是应用科学,又是应用艺术。众所周知,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既有宏观的环节,又有微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了信息的多渠道输出、吸收和反馈,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评价和强化。整个过程,需要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和高度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学习效果。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管理,实质上就是协调师生教学关系,促使课堂情境中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的转变,从而保证教与学有机统一的行为方式和过程。

现代教育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本质特点是个体性,这种个体性带有很大的差异。如就语文学习的态度,我们可以大致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渴望学习,主动求知的积极力量或行为;另一类是对语文反感并处于被动状态,有时甚至违纪阻碍教学的消极力量或行为;还有一类是介乎其间的大多数学生,期待教学活动继续开展的中性力量或行为。那么懂管理的语文教师就应该总是紧紧依靠班集体中的积极因素,采取种种创造性手段,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2.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

学生学习的个体化还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的过程。语文课堂管理也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其间,教师仍起主导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发动者和组织者,为了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教师应将课堂管理作为一种组织手段,具有严肃性,并带有一定强制性。它要求学生课堂上要步调一致,听从指导,不得自行其是。这也是使语文课堂教学规范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学习习惯所必须的。另外,学生毕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我们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我们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创造宽松和谐的气氛和环境,是为学生自我驾驭开发潜能服务的。因此,它不是传统教学中那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所谓“中心”主宰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具有强烈的民主性。如果我们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习题有无练习的必要上,都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彻底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师在课堂上一统天下的局面,那么何愁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不科学?还用担心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吗?

另外,因为语文作为基础工具学科,与其它学科相比,知识序列性差,见效慢,所以特别强调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课堂管理的主导者,应该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特征,随时察言观色,“见风使舵”,进行调控。

3.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原则

根据语文教学目的,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实际,我们可提出以下管理原则:

①热爱学生。对工作高度负责,热爱每一个学生。随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不偏爱,不苛求。尤其对后进生,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悉心指导。不急不躁,亲切融洽,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师生关系。

②严格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建立必要的学习制度,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随时对教学管理活动进行调控,尽量使课堂教学规范化。

③管理育人。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措施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要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提倡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④内外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管理应与课外管理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系统管理的网络。

⑤区别对待。要了解学生学习、身心发展的共同特点,又要弄清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管理中讲究因人而异的方法,既要有一般要求,又要有对个别学生的特殊要求。要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

⑥以身作则。管理中,教师要率先垂范。有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坚持以理服人,以积极的正面事实和道理,以及模范行为教育学生。

⑦创造环境。语文课堂教学管理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们要精心优化教育的客观环境和社会环境,发挥环境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二、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管理根据管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显性管理和隐性管理两大类。

1.显性管理

①冷处理。语文课堂上遇到突发问题,教师应冷静分析,泰然处之,予以“冷处理”。比如上课铃响后,你夹着书本信心十足地走进教室,却发现教室里十分混乱。有的学生在做这做那,有的在交头接耳,有的在打斗疯玩。即使他们看到老师来了,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嬉戏追逐之中,有的则陶醉在课间休息时的趣谈中而未清醒。具有这种心态的学生,突然集中在课堂上,正如奔腾的激流,一下遇到挡住去路的闸门,会出现一种反激的浪花如一股回旋的倒流,情不自禁地表现出言谈举止的“出格”。这时教师不宜马上讲课,更不要大声呵斥。一般来说,上节课刚结束不久,课程变换后,学生需要一个短暂的放松时间以重新调整身心倾向。上述行为可姑且看成是学生卸下某种心理负担、转换思维、接受新课的准备。你可以采取“以静制动”的办法,站上讲台,一句不说,只用一种平静的目光扫视学生一周,形成一种吸引力,把他们“散放的心”吸引到语文学习目标上来。或者,在黑板上板书醒目的课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学生转瞬就会各归原位,安静下来。也可以稍停片刻,接着低声讲话(施行低强度刺激),也会很快恢复教学秩序。再如,学生都在紧张地自学语文,你在巡视中,发现一个学生趴在桌面上睡着了。怎么办?千万不可生气,更不可发作。要冷静分析:该生是因为病了服了什么药需要睡呢?还是因其父母吵架而经历了一个可怕的夜晚?或是开夜车耽误了时间?对此,讽刺控苦,甚至罚站或者赶出教室,这些办法都是愚蠢的,会使他心灵受到创伤。我们不妨客观地面对这种中(不致影响他人学习),让他睡觉。一到下节课他就会好转并恢复活动,然后教师再另外抽时间问清情况,辅导他补上学习内容,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②行为矫正。就是采用一套奖优罚劣的措施,树立正气,激励积极力量或行为,抵制消极因素,并长期坚持,形成制度。这要以奖优为主,罚劣为辅。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如口头表扬,增加操行分等;罚劣切不可采用讽刺、威胁、隔离、体罚等手段,应当努力将惩罚变为一种学生愉快的自我教育。如魏书生老师创造的学生学习“违法”(违反语文学习管理的规定)自我惩罚的五种方式就是很好的例子。谁“违法”,除了补上学习任务外,还要从五种方式中挑选一种进行自我补偿。五种方式是:a.为别人、为集体做件好事,以补偿内疚心理;b.为大家唱支歌,或表演个节目,增强自制观念;c.写一份说明书;d.写一份心理病历;e.写一份个人法庭审判程序。奖优罚劣可增强学生健康的自我意识,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

③旁敲侧击。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做小动作、接话茬、喧闹、过分放肆等违纪现象,教师理应当机立断处理。不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干扰只是瞬间的一种失控表现,并不是有预谋的行为。教师应慎重地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自尊心,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使对方知道他的行为已被老师注视而应立即纠正。如盯他一眼,朝他点点头,轻轻敲击一下他面前的书桌,或站在他身旁略为停留,或叫他本人或周围学生答问、板演等。通过微妙的方式把信息传递过去。这样,师生情感容易沟通,见效快。

④分组约束。语文课堂教学一般都分有学习小组,4—8人不拘。可以按座位或男女混合。每组既有优生,又有中等生、后进生。组长可由优生、后进生、中等生轮流担任。一方面使他们彼此学习,互相帮助和督促;另一方面使他们“正人先正己”,人人都成管理者。还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优、良、中、差四个不固定的、由教师内部掌握的程度级。通过程度级对学生实行异步管理。发现某个学生进步时,鼓励其不断起跳,释放潜能;发现某个学生退步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而且对不断变化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级别,提出新的要求。这种管理,既有可靠的组织保证,又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收到学习、身心同时进步的效果。

⑤自我管理。当语文教学已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时,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气基本养成,自控力、自制力都大大提高。这时可由学生自我管理。“管”是为了达到不管,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管理的最高境界。这时教师重在指导学生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使他们学会管理。同时加大语文改革力度,采用各种方式,使听说读写都成为一个个开放系统,使语文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和能力更加适合时代要求。

2.隐性管理

①以情唤情。语文课堂上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低声讲话或搞小动作,这是难免的,这是中学生年龄阶段生理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即使再高明的语文教师授课,甚至组织公开课,也难免出现这种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缺乏一个“情”字。以情感人,以情管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譬如,当课文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必须以愉悦欢快的心情去引导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愁悱恻时,教师必须以沉郁凄凉的心情感染学生。说明文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清晰的条理性,教师的心情则应平正、舒快;议论文的思维逻辑严密,或深沉,或激昂,教师的心情也必须随之严肃、振奋。这些情感借助教材和一定教学手段,传示给学生,它会像磁石般吸引住学生。另外,对学生处理,更少不了一个“情”字领先,从语意到行为都要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在关爱他,绝不是在“整”他,以使其主动配合教师的管理。

②轻敲响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声音的音质、音量、声调、语音和节奏等加以组合变换,把声音的声、色、情融为一体,运用到语气上,用含蓄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进行诱导和影响。响鼓不用重锤,学生听到教师“弦外之音”,从而领会到教师的意图和良苦用心,于是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映,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种办法既巧妙地解决了那个学生自己的问题,又不至于影响其他人的注意力。

③目光暗示。人眼为窗,可以传情传神。教师课堂上视野所及,可以眉目传情,促进学生专心听讲。偶尔有学生面朝窗口,思想“跑马”,教师可运用目光注视,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和言语迅速传递给学生。淡漠、严厉、责备的目光使学生触目知错,立即醒悟;热情、慈祥、赞许的目光使学生触目会意,精神振奋。教师不论是提出问题、指导自学、启发释疑或小结强化,都要用期待的目光,尽可能去平视或环顾大多数,切不可老是两手扶案,猫着腰,视线紧盯着课本或前几排学生。也不能只站在教室一隅,使视线顾此失彼。尤其要不时地环视前后左右,特别是后排的左右两角,对后进生,更应予以满腔热情的关注。

④动作指引。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能传达管理信息,是课堂上师生互相感知的意识信号。如教师的手势具有状物、言志、召唤、传情的特殊本领,可以成为辅助课堂管理的非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可以导引学生意识,可以把自己的意图、语文的宗旨和学生的接受意向牵引到一起,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按照教师启示的思路去学习,去领悟,去融会贯通,并有所创造。教师的面目表情也有一定的潜在控制作用,表示理解的微笑和思考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表示满意的微笑和赞许式的点头,则流露出教师对学生的热诚与喜爱,可以达到移情传神的功效。甚至教师的站态,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和行间巡视等体态活动,也具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组织课堂教学管理的作用。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充分的教学准备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且能够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模式,使教师按照合理的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因此,课堂的教学准备工作应该做得具体和全面。在课前的准备中,教师应该将需要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将重点知识与次重点知识分开整理,进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另外,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准备一些扩展性的资料,在课堂上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更大进步。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的积极参与。首先,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爱玩爱动的特点,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语文知识的学习融入到比赛中,背诵诗歌比赛、写作文比赛等等,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课堂上无法充分集中注意力,在学生溜号或者走神的时候,教师适当地进行提醒,并且引导学生该学习什么,怎样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进而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阶段使学生能够打下良好的语文基础。

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然而,小学语文课堂时间有限,并且教师也无法带领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实践活动,无法置身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语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实现语文学习的进步。具体来说,可以创设如下两种情境,一是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增强学习的效果;二是创设生活情境。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了解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对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四、鼓励学生进行高效率的集体协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正是由于英语语言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基本成为了一种通用语(LingualFranca),被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当做成一种与外界沟通的媒介[5],所以人们对于英语实用性的需求才越来越大。虽然英语作为通用语种被人们所使用,但当它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被使用时,体现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正如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在不同英语语言使用国家对于cheers的不同使用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盲目地对文化进行介绍或教学是不可取的。文化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英语语言了解目标文化与自身所在文化的差异性,真正意识到英语语言在其中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的功能。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突出英语作为通用语传递信息的功能,激发学生对于差异性探索的热情,而并非强调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或是一门课程进行学习。这里所谈的可以接受的范围,指的是英语教学中不必完全被英语语言规则所束缚而导致其失去了真正进行信息交流的作用,例如在英语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语法与拼读的准确性、过多地纠正或是死记硬背的方法等,只会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排斥性。Baker曾在泰国对几个泰国的英语学习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发现,泰国学生在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交流时,其使用方式不同于其使用泰语的方式。这个结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泰语与英文具有不同的语言系统,而且使用国家也有地域文化差异,这都可能导致泰国学生在使用英语时改变其固有的使用泰语的方式。然而,即使研究也表明,英语语言系统与文化都对泰国学生交流方式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但英语中的语言习惯并没有在这些泰国学生交流中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英语学习者在使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时,既脱离了泰语的思维束缚,同时也没有被英语语言中的规则所禁锢。泰国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流时,甚至会利用英语语言规则并结合自己的交流需求进行调整来达到他们的交流目的。这同ScollonR.和ScollonS.W.得出的结论相似:外语学了可以作为文化沟通的媒介外,同时还要满足使用者个人不同的使用目的,这其实也就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

2跨文化英语教学

跨文化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既包括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使用语言能力外,还强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这种能力可使学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能将英语语言看做是信息传递的媒介,将英语当做工具来使用,融合目标文化与自己所在国家文化。目前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时,通常把重心放在掌握更多的词汇或是学习语法规则上,这都是老师在英语教学中不恰当的引导所导致的。英语教学中,知识通常被大量地灌输,但学生缺乏在真实环境中使用的机会,使得在课堂学习的大部分知识被白白浪费掉。跨文化英语教学法的实施,不仅能使学生了解英语词汇或语法的正确使用环境与规则,而且可以在考试中作为联想记忆法的依据,使学生快速回忆词组或语法的正确使用法则。但是包括Valdes在内的一部分教学研究者一直质疑在英语教学中植入文化的想法,因为他们认为文化与语言不分家,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对文化元素进行讲解。其实,语言教学中文化的教学部分远远不够,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在国内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汉语,但仍要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程来提高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了解。英语教学中的教科书,许多只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有些甚至出现了在英语语言中都不常出现的用法,完全失去文化的真实性。最近Kramsch的一项研究同样也证明了在教学中对文化进行教学或有意识地将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Kramsch在其研究中分析了运用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LanguageTeachingMethod)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TeachingMethod)的效果。两个课堂虽都很好地利用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课堂讨论以及角色扮演活动等,增加学生对语言进行练习的机会。但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仅仅局限在对于语言语法准确性或是教科书中语言点的讨论,丝毫没有对教科书中文章真正要表达的文化意义感兴趣,仅仅局限在学习语言学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使得教科书中精心挑选的课文变得毫无意义。因此,即使语言教学中确实存在文化的因素,但对文化进行明确的教学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跳出语言的束缚,将语言真正地当做信息传递与交换的工具。当学生在看待英语语言时,能够从单纯地把它当做是一门课程转变到把其当做是一种信息传递的媒介,英语教学也应该会变得更容易进行。Kramsch还提出,跨文化语言教学(InterculturalLanguageTeaching)是交际语言教学的升华,但似乎两者其实并没有先后顺序,教学中植入文化甚至可以说促进了交际教学法的实施。

3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这里要介绍的实例是澳大利亚悉尼TESOL专业(对外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成功地将中西方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气氛变得融洽活跃。特别要声明的一点是,以此课堂教学作为实例分析,主要是鉴于其对于我国国内高校英语教学启发的特殊性。在TESOL专业,中国学生较多,与国内高校英语学习者相似,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学习与使用。虽然与国内中学课堂还是有所区别,例如,授课教师母语为英语,班级中会有来自世界不同地方具有文化差异的同学,这些条件都更适合对于跨文化语言教学法的施行。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模式是可以被用来借鉴的。在教学案例中,教师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要求每个小组对两段典型的分别为澳洲以及中国小朋友设计的寓言故事进行讨论。小组先进行组内讨论,之后再进行组间讨论。澳洲的故事以袋熊(wombat;澳洲特有的动物)自我成长的故事为主线,而中国的故事是以3只小猪如何从不听话的小猪变成听妈妈话的乖巧3兄弟的故事为主线。故事显著的区别激发了学生们很高的热情,课堂上,很多中国学生都踊跃发言,从不同角度解读故事背后所蕴涵的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包括澳洲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以及中国文化中的孝道。中国学生在讨论中使用英语进行表达时,语法错误仍然很多,口语表达也不是很流利,但教师没有刻意去纠正所有的错误,而是以抓住他们要表达的意思为主。由于有故事情节作为参照,虽然老师不会过多纠正语言上的错误,但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不少中国学生能够根据寓言材料,自发对出错的语句进行修改。讨论之后,老师才开始对寓言中的一般现在时用法进行归纳。新鲜的文化差异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英语文化的探索,其中的过程便是学生进行自主性英语学习的过程,这比教师苦口婆心反复重复语言点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教学模式成功地在不降低英语语言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将英语课程转型为文化差异性讨论。在课程内容上,也更符合大学生的口味。

4结语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是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篇目,可以对现有的篇目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如导游专业,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旅游题材的古诗、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现代诗歌;餐饮管理专业,可选择有关国内外大型饭店的成功管理经验案例;计算机专业,可增加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方面的文章、科幻小说,等等。二是要科学安排语文作业。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社会需要的直接联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要赋予语文作业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开展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或参观学习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内容。如汽修专业,可以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写与汽车相关的作文、散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烹饪班的学生可以写动手做菜的过程和体会;寒假期间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学到的调查报告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同时要让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新闻报刊来培养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及其具体环节作出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谋划,不能只扣住教材本身来学习,要进行内容拓展,如“求职信”的教学,可在课堂上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既可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信息,感受就业的压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讨论式教学是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二是通过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在讲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坟墓》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托尔斯泰墓阐述怎样的哲理?进而让学生讨论文中“最美”的含义,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审美观,什么才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幽雅宁静是美;有的学生谈到朴素平凡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奉献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学生发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学效果异常的好。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讨论问题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设计也要明确、多层,有—定的深度和难度,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暗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整个系统,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说“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理由是什么?双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这样的诱导、启发下,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多维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确保能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4]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5]彭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增强意识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整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成功意识,增强努力求新的信念。中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瑰丽,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潜力。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强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乌申斯基)

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就必须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孟子)

二、教会观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故为文要么无病,要么生拉硬拽,要么胡乱拼凑,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缺少真情实感。

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细心观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功利目的的善,自由创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从平凡庸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境界,美的情趣,画的意境。“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克雷尔特)

没有发现便没有珍视,对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自然觉不出其价值,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又何尝不是。

没有发现自然不会欣赏,没有欣赏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

(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着信念中发现和氏璧。

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就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的崇高的品德,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庸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二)提升深刻思考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体现到美,思考到美,养成良好道德思维习惯。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观深入认识,对生活意义崇高理解。由“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感受到生命短暂,从而悟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真谛的意义。

三、涵蓄积累

(一)懂得积累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生活积累太少。要能调动学生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才能感知文学艺术魅力和写作的乐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绚丽缤纷的。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学会从自然撷取鲜花,在生活中积累智慧,在生命中品味价值。

1、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要善于从书本汲取写作素材。古今中外书本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其中优秀人物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名言警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从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培养正确价值观、崇高人生观,健康学习观,从中外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中汲取学习的素材,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程门立雪”感悟尊师,从“凿壁偷光”学到刻苦求学,从“卧薪尝胆”品味励精图治,从“破釜沉舟”领悟勇于拼搏。

从唐宋诗词中品味民族文化精魂,从名言警句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倍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名言不仅是知识传承而且是思想传承精神弘扬。鼓励学生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悟出道理。从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席勒说:“只有恒心才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才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对知识的汲取应锲而不舍。

2、从日常生活汲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思想上进行引导,从一花一世界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情意深重,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叶圣陶)

看似寻常最奇崛,要能从生活庸常中积累,从一滴水中看到世界,从一朵花中品味芳醇。李贺作诗的锦囊,爱迪生知识的宝碗,蒲松龄积累素材创作《聊斋志异》,司马迁注重积累写作《史记》。都应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要调动学生心眼耳口鼻手等去感知真切生活品味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汲取生活中素材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二)、学会整合

“我们不应该象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象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象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培根)

从掌握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化用。从中汲取好材料,根据作文需要,能充分进行选择,有所取舍,根据作文要求整合出符合要求且能充分论证观点和内容的素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积累材料为文章提供丰富且生动的材料。

四、大胆创新

文章写作贵在创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学生可能在写作中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亦可使写作中发展等级有较大提升。

“文章当出机杼,成一家风景,不可寄人篱下”,而想成就一家之言,需在创新中打破旧框架、旧模式,运用新思想认识来看待社会生活,认识生命价值追求和人文精神的感化。

文章贵在创新,创新是始终有生命力的源泉,是作文写作的不竭活水。

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探索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

由此可见,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敢于在旧题材中挖新意,旧内容中挖新意,旧故事中挖新意。要能不落窠臼,立异标新。

(一)、立意创新

即要有独到见解和认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求旧中见新,俗中见新。作文中要有求异思维,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去思考,审题立意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强调“意在笔先”,黄宗羲说“每一刻,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剥去一层”,确立新角度,新观点,新认识,新精神,让平中见奇,常中出新。

(二)、材料出新

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作文材料大都不外乎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要想学生生活学习中思考获得,要能够旧瓶装新酒,亦可以新瓶新酒。

“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的生命”(别林斯基)。要写出鲜活形象,文章的选材是要有新意。

(三)、构思出巧

构思是文章总体设计。它能全面检测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

1、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

有必要在平常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借助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联想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因此,它不仅有助于拓展思维,还能借助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又可通过拟题训练学生的发散的思维。基本可以半命题填补成完整题目,或根据话题拟题,根据材料拟题。

2、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优势

以对话、辩论、题记、书信、小小说、散文诗等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选择的一种适应自己特点的文学形式来充分构思写作。

“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求新”。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朽”。

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教育本身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必须要求对学生的道德,对学生的爱国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观点,对学生的社会观点,给他们的深刻的影响——毋国光

教育学生的过程,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思想认识的提高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是对学生素质能力体现。要知学生的可塑性,只有在健康和谐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步入正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到生活像广阔的海洋,在它深处埋藏着无数奇迹,需要用眼睛、用智慧去发现创造。

作为教师要记住“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以“时时处处”的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能力,给予正确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应在我们教师手里茁壮成长,焕发个性的魅力。

写作是石,敲击星星之火;写作是火,点燃熄灭之灯;写作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写作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写作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写作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