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出世教学设计(精选5篇)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媒体 优化 数学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3)04-0150-01

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教育由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走向“屏幕教学”,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发展,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的普及与运用。计算机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领域应用相当广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去,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这门学科。下面就我个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良好的学习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保持其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维持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我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努力通过图、文、声等多媒体功能,给学生适当的感官刺激,由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如,在设计《商不变性质》一课的导入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猴王分桃的故事,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树下坐着一群猴子,它们等猴王来分桃子。猴王准时来到。猴王对小猴子说:“给你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吧。”小猴子说:“太少了。太少了。”猴王说:“那就给你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猴子,怎么样?”小猴子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请你开恩,再多给点行不行啊?”猴王一拍胸脯说:“那好吧,给你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猴子,这下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子笑了,猴王也笑了。当学生还沉浸在猴王分桃的故事中时,我问: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小猴子都笑了呢?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在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们就知道了。

这样,在课堂一开始,让学生欣赏一段精彩的故事来引入课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学生的心一直被教师引导着,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人工操作和现场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难点的突破,单靠学具的操作或空洞的语言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的,而运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能及时调控,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应用题:“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2小时两车相遇。两地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刺激。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因此,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

小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倡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处于被动和受教育的客体的地位。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对于教师,由于微机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功能,教师从课堂的识教中部分的解放出来,这样可以有效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使之在教学中的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教师“教”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加强。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这堂课,我在课型设计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教师“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而让学生的“讲”和“议”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画画中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课文,并拓展延伸到整部小说。四大教学板块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了解美猴王的特点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吸取它的精神养分,提高辨别是非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了四大教学板块,其中,我较为满意的是第四教学板块。这个板块注重学生的体验实践,让学生观看《西游记》第一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并边看边思考:美猴王具有什么特性?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讨论了美猴王的性格特征,他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他是猴、人、神三位一体的形象。在评选创作画的过程中,学生争先恐后地拿上他们的画到投影仪上展示,并上台作介绍,正像一位同学说的:我画的是孙悟空大战哪咤。你们看,哪咤三头六臂,手执银圈,脚踏火轮,而孙悟空腾云驾雾、高举金箍棒,眼看就要打下去了……顿时掌声雷动,二个、三个……一双双手举得高高的,都想上台展示自已的劳动成果,足见课前他们的创作是多么的用心啊!

最精彩的片断当属拓展想象这个环节。同学们想象的内容十分丰富离奇,有些是我连想都没有想过的。就像我们班的泽鸿同学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化解巴以冲突,让他们马上停止战争,化干戈为玉帛,帮助当地平民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家园,过上和平安乐的生活。”多么有政治远见啊!小小年纪就能关心世界大事,充分表现出当代中学生热爱和平的美好愿望。王鹭鹏同学紧接着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让沙漠以最快的速度变为绿洲,让当地群众免受黄沙之害。”另一名同学想象更切合实际:“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建造许许多多的希望小学,让那些经济困难的儿童能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年龄最小的玮凡同学也不甘示弱,她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会拔下一根毫毛一吹,在大陆和台湾之间架起一座金桥,让两岸人民自由往来,到时,我会邀请台湾小朋友们到我们实验中学参观。”班上好动大王黄灵清此时也不甘寂寞,他说:“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要让老师越来越年青。”又是热烈的掌声。下课铃响过一阵子了,可是同学们依然沉浸在丰富的想象世界里。是啊,孩子们思维的闸门一但被打开,语言思维如泉水喷涌而出。从他们想象的各种各样的内容中,我看出了新一代的少年思想境界十分开阔,美猴王的勇敢机智、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神话小说的特点学生理解是到位的。当然,还有个别同学是这样说的:假如我得了孙悟空的神通,我就不用学得那么辛苦了,考试时我可以偷看,我还要天天吃好的,穿好的,过上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对于这种暴露出来的个人享乐想法,我也及时地给与教育,引导他们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本文的教学设计,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实践了查、听、读、说、想和画的综合能力,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师完全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若上课之初,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不能充分收到效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巧妙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如何激发,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环境中去感知、体验。创设教学情境,应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2.充分利用风趣和幽默

恰当的风趣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许多有经验的教师上课时常出现师生开怀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气氛,这都得益于教学中的风趣与幽默。如在讲"鸡兔同笼"问题:"有头45个,足116只,问鸡兔各几何?"时学生心算、笔算后仍面露难色。这时教师下令:"全体兔子起立!提起前面两足!"学生开怀大笑。之后,教师说:"现在兔子和鸡的足数一样了,上面45个头,下面多少足呢?"学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这时学生欢快地叫起来"有26÷2=13只兔子,32只鸡"。

3.创设故事情境,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做游戏、听故事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在教学中,把一些数学问题放在游戏中解决,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快乐的获取了知识。也可以把一些数学问题放在故事中,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打电话"这一个生活经验,在课堂上开展"打电话"的游戏。让学生在电话的对话之中交流学习的感觉,并在打电话的情境中掌握和巩固知识技能。教学时,教师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对学生说:"我这个电话是打给兰兰的,请问1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兰兰也做着打电话的姿势回答说:"18里面有一个十,8个一。"然后让同桌之间做这个游戏。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掌握了"11~20"中的每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而且使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掌握了数的组成规律。学生学的轻松又愉快。 又例如,教学"比较分数的大小"时,教师可以讲一个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说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次,师父口渴了,就让猪八戒找水渴。八戒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水,就在这时,八戒眼前一亮,他发现了一个大西瓜,可把他乐坏了,摘了西瓜抱着就往回走。他边走边想,我得多吃些。到了师父歇脚的地方,猪八戒嚷嚷道:"可把我累坏了,我得多吃些,西瓜是我费了好大的力气找来的。"悟空听后就痛快的答应了。并说我不吃了,那你就吃西瓜的三分之一吧。八戒不乐意,非要吃西瓜的四分之一。悟空高兴的把西瓜的四分之一给了八戒,又分别分给师父、沙僧西瓜的三分之一,还剩一小块,悟空自己吃了。八戒一看,撅起了大嘴,大声嚷嚷道:"说好了让我多吃些,怎么我的还不如师父他们的多呢?死猴子准是你又作弄我。"故事讲到这里教师随机提出问题: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再让学生汇报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这样做,学生轻松愉快的得到了知识,并且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的编讲有趣的故事,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某些创造来自直觉思维,有时心血来潮,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更多的想法是在热烈地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的,它是一种群体共生效应的产物。我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合作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三角形按课本三个层次要求分别拼图操作,再讨论书本上的三个问题。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学生自己发现了结论。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脑去思考,动口说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这样的操作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既使有效课堂落到了实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5.贴近生活学习数学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愉快教育;聋生数学;课堂;实施

“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当然这一理论也可用于特殊教育的课堂,情感这条主线在小学特教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特殊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地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就自己在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中开展愉快教育谈一点看法。

一、激发 “说”的兴趣

首先要让聋生爱说,激发他们说的兴趣。如在课堂上,教师应抓住聋生好胜的心理特点,经常采用竞争性和鼓动性的语言,有意识地创设爱说、竞说的气氛。

1.根据教材说。特教数学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有许多漂亮生动的图案,利用这些有利的素材,根据低年级聋生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和实物进行说的训练。

2.直观演示说。低年级聋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抽象思维相对滞后,不容易接受抽象的概念,教学时需要通过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来帮助理解。让聋生观察、演示与操作,叙述出示操作的过程,来训练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8+5时,先让聋生用小棒演示,再说出演示过程:“8和2凑成10,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加3等于13。”这样把操作思维和语言结合起来,既巩固了算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多个角度说。为克服思维定势,教师应注意训练聋生从多种角度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内容出发设计多角度表达。如教学聋教材第一册第70页兔子图:我训练聋生做到三说:①说图意。左边有4只兔子,右边有3只兔子,一共几只兔子?②说算理。一共几只兔子就是4只和3只合起来是多少,用加法计算。③说意义。4+3=7,“4”表示左边的4只兔子,“3”表示右边的3只兔子,“7”表示一共有7只兔子。这样训练聋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为聋生应用题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思维方向设计不同角度表达。如应用题训练时,出示了许多已知条件和问题:①有30颗葡萄。②每6颗放一盘。③又拿来10颗。④吃了5颗。⑤还有多少颗?⑥放了几盘?⑦每盘放几颗?⑧一共多少颗?让聋生把相应的条件和问题搭配起来编应用题,看谁编的多,聋生自然会从不同角度来编出多个应用题。

二、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课

教师要设法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课堂产生愉快的气氛。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可以结合内容编个生动有趣的“猴王分饼”的故事来导入新课:猴山上的小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四块,分给猴1一块,猴2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八块,分给猴2两块。猴3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这时教师说:“聪明的猴王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

三、善用媒体,使学生增添学习之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学习兴趣就会越浓,这一点对于聋儿也不例外。数学本就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只不过我们传统的对于聋儿教学模式往往只着重于基本知识的传递,造成了聋儿感到只有盲目的接受知识,不知数学何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媒体的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样的表现方法,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计算机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具有先进的技术功能,它能够对文字、数据、声音、图像、动画、录像、电影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特定的技术,利用电脑的独有功能,设计出教学课件,把原本死板、无声平面的内容处理得生动逼真、有声有色、立体的画面,使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爱学、乐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取了新知识,心理上得到满足,产生了愉快的情感。这时,老师若用机械重复的练习去巩固已获得的新知识,学生将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练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用科学的、富有启发性的方法指导学生练习,使学生能练一题、议一组、会一串。另外,还要注意安排适量有弹性的练习,逐步启发,层层递进,深刻地理解知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智能得到发展。

五、激励评价,人人享受成功之乐

首先,对成绩好的学生要给足高分,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大。其次是学困生优待。当学困生能独立完成小测验中的基础部分时,可将评分偏向基础,从而给学困生也打出一个适当的高分,使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奔头,达到激励后进的作用。在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竞赛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打破少数尖子学生长期垄断得奖的情况,想办法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包括学困生,也有获奖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评分分为A、B、C三个级别进行,各个级别均有一、二、三等奖。尽管在这些奖中,同是一等奖,水平差异很大,但对学困生来说,由于历来与获奖无缘,因此对得奖非常珍惜,备受鼓励,为他们的学习增加新的动力。

六、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 思维

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小学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陈地。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一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做法:

1、创设情境,激趣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敢”字当头。只有学生敢想才会敢说,想说才能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创新思考。例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一课时,教师可以创编“猴子分桃”的童话故事的情境:花果山上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猴王在果园里为小猴分桃子。猴王说:“我把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吃。”小猴听了直嚷:“太少,太少。”猴王又说:“我把60个桃子平均分给30只小猴吃,怎么样?”小猴听了还是嫌少,试探地问:“大王,再多给一点行吗?”猴王一拍桌子,显得很慷慨地说:“那好吧!给你们600个桃子平均分给300只小猴,总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笑了,猴王也笑了。故事讲完了,班上的孩子们也情不自禁地笑了,这里教师意味深长地问:“同学们,你们说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呢?为什么?”抓住契机,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商不变的性质”。如此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很好地调动了起来。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小学生只对故事的情节感兴趣,而忽视故事中所提示的数学问题和基本数学事实,应把语言和画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突出数学问题情境的主体要体――数学问题。

2、质疑问难,启发想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开始,有疑问才会去探索,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疑和敢问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对于一个问题不要盲目迷信课本,要敢于生疑,用自己的脑子反思,内化知识。同时,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以真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例如,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有学生提出:“这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来推导?”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且利用学具动力操作。学生思维活跃,探索积极,大胆创新,改变了书本上只介绍一种推导方法的简单模式。分别使用了割补、拼合与分解法,总结出十余种方法,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无论使用哪种推导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只有一个,即为梯形的面积一(上底+下底)×高÷2,由此可见,由有疑到敢问,由敢问到联想,正是创新思考的过程,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受到启示,触发联想,产生迁移,形成新的观点,也就萌发了创新。

3、合作探究,广泛参与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小组中把学习看作一项合作性的活动。权威现象减少了,代之以浓厚的民主关系。这样一来为他们提供了彼此交流、各展所长、互相弥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例如:在认识了“米和厘米”后,学生要进行对物体的测量。包括走一步的长,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等。我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活动。这就摆脱老师测量,学生只当旁观者的局面。当时在课堂上合作小组中每一成员都投入到活动中去。有的测量、有的记录,遇到困难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在这次实践中真正掌握了长度单位和物体的测量。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4、适时引导,鼓励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要提供情境,营造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氛围。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亲历性”,落实教学中的“主体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思数学”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教学中,特别是出现困难和遇到意外混乱局面时要及时调控,及时诊断与处理,并对参与者进行鼓励性评价。如,在教学“位置与顺序”时,学生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等位置关系后,老师领着学生们做起了游戏:老师报哪个方向,学生就赶紧指向哪个方向,看谁反应快。看来这个游戏并不难,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老师说哪,学生指哪,动作整齐划一,可是没过一会儿,细心的老师就发现有一个学生似乎对此不感兴趣,有时还调皮地反其道而行之。比如老师说左,他偏指右,老师想用眼神制止他的捣乱行为,可是这个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老师干脆停下来,认真地问他:“你怎么了?”没想到该生站起来大声说:“这样做更有趣!”老师心里一动:是啊,既然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位置关系,反过来做游戏不是更有挑战性吗?老师马上决定:“行,就按你的办!”接下来,学生们玩得更加带劲了,就这样,课教到最后,又掀起一个高潮。其中老师的积极引导起了关键作用。

5、营造氛围,树立信心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提倡多鼓励学生,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一点点成绩,教师都及时表扬和鼓励。特别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该保护他们的心灵,在课堂中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天真”的想法,这些“天真”的想法会迸出创新的火花。如班上有一个学困生第次考试判断题全部打“×”,填空题也是随意写几个数字去碰碰运气,选择题更时胡乱地写,于是我对他单独提出了一项要求:每天给他布置10道口算题,久而久之,他觉察到自己原来也很棒,于是他对自己有了信心,思维开始活动起来,甚至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思维迁移。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小学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情境,激活他们进行创造性思考问题,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用创新教育思想培育21世纪的真正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人。

参考文献

[1]刘忠阳.例说新课程[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4.1:28

[2]杜芳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滴[J].小学数学教育,2007.(7-8).33.

[3]陈润文.小学教育数学合作学习的认识.合作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专题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