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文化
清朝文化(通用13篇)
清朝文化 篇1
教学目标
清朝的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谴责小说;清朝的诗歌:“诗界革命”及黄遵宪的诗;京剧的形成;清代的绘画: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
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文艺作品,欣赏文学艺术的能力。
清代的小说,戏剧、绘画等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新和发展,并在世界文坛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教育学生不仅要感到自豪,更要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黄遵宪的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讲授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清朝封建末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加深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特征,反映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里是出现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反封建和谴责外国侵略罪行的进步小说、爱国新诗和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的绘画艺术作品。清代文学艺术不仅在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还有创新,并在世界文艺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在整个清朝文化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清朝是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画家辈出,并有所发展创新。如清初朱耷、石涛的画。朱耷的画以其独特的水墨画体貌,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石涛的画意境苍莽新奇,画法有独特性。对当时扬州画派及后世国画都有影响。清中期的“扬州八怪”,追求个性、立意新奇。清末任伯年、吴昌硕二人的画对近代画风都有影响。
清朝的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量多质高。其中最杰出的有三部名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多为神鬼狐妖的故事,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暴露出封建社会官史残酷政治黑暗的现实。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书中对那些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进士及大小官吏等进行讽刺,暴露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末世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红楼梦》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此为基本线索,再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庭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种种丑恶行为:骄奢淫逸、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狼狈为奸而又互相倾轧,鞭挞了罪恶的封建礼教。
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对《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分崩离析,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而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划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突破方案
在讲清代小说时,可以先了解学生是不看过这些小说或看过根据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根据学生认识的实际情况,教师或详或略地加以讲解。在讲清代的绘画时,可以选择相关画家的一些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了解清代绘画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清朝的小说和绘画。
教学难点:《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节讲过的有关清朝文化成就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文化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和思想方面的成就,都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清朝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发展的情况,清朝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文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小说。
清朝的小说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教师首先简介作者生平,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幅插图,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看过《聊斋志异》或据此改编的影视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本书的特点是以神鬼狐妖的故事为主要题材,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揭露统治者种种丑恶面目,讽刺科举制度,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教师可以《画皮》为例进行分析)。
2、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教师首先给学生讲周进落榜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析,教师归纳补充)。作者在小说中对“儒林”中那些利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及大小官吏进行讽刺,揭露了入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
作者是怎样进行揭露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作者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辛辣诙谐的语言,通过人物的行动,通过讽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的。
(教师简介吴敬梓的生平,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3、《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教师简介《红楼梦》及前80回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此目既是本节的难点,由于学生《红楼梦》比较熟悉,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谈话法,师生共议。)
(关于思想性,师生共议后教师归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的描写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历史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红杰梦》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
《红楼梦》不仅思想性很强,而且艺术很高,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师生共议其艺术性,然后教师归纳。)《红楼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人物及情节的描写自然、逼真。小说中出现的数百人及其之间复杂的关系,不同年龄、性格、阶级、阶层的人都刻划得栩栩如生,语言优美生动,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是深远的。被译成多种文字。
二、清朝的诗歌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简史,及著名诗人,然后指出)唐宋时期的诗歌达到了极盛,清朝诗歌是不如唐宋,但也向前发展了,而且还有创新。(教师简介“诗界革命”口号,介绍主要代表人物,重点讲黄遵宪诗歌的特点)。
三、京剧的形成
(本目主要由学生阅读,然后教师简介介绍有关京剧的基本常识。结合书上插图,讲解相关内容。)
四、清代的绘画
(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部分绘画作品,然后再介绍清朝绘画发展的情况。按照“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最后教师指出)清朝是国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国画有了发展和创新,画家辈出,并且出现了追求个性的新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对清代三部小说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探究。
1、《聊斋志异》组:学生可以看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也可阅读、观看相关书籍和影视剧,要求参加本组的学生每人讲一个故事,说明蒲松龄是怎样通过写鬼写狐来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
2、《儒林外史》组:建议本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周进落考"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编成小话剧,学生通过扮演其中人物来体会作者笔下的儒生们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从而使学生理解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的是以讽刺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3、《红红梦》组:参加本组的学生,可以组织观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的历史,理解小说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揭露的也是封建社会,可见小说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思想性很强。
以上各组活动可分组进行,最后全班集中搞一次活动,主要讨论小说与历史的关系。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内容理解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清朝文化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学家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及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的内容和价值。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的成就。徐寿和华蘅芳的译书活动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设计制造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通过对清朝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和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有一批为她献身的志士仁人。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清朝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但是在文化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前人的成果,勇于创新,为国争光,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清朝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锡阐、吴其浚在天文、生物领域所作的贡献,表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科技领域的水平。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成就,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华民族具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分析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冯如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研制的飞机,在1910年试飞成功,其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飞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争了光。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清朝末年,我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难点分析
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他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天文知识的局限,对于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詹天佑的图像,然后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生活在近代,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学生时代少年留美,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曾完成英、德、日无力完成的滦河大桥,后来又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京张铁路。在讲京张铁路时,要详细讲解当时工程的难度,遇到的困难,詹天佑是怎样一一克服的,使学生理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王锡阐和《晓庵新法》”一目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首先介绍天文学家王锡阐的生平事迹,然后演示“凌日现象”的多媒体软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凌日”等概念。同时让学生体会王锡阐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历法,有所发明创造的精神。
小字部分主要讲的是关于“食分”问题,西方天文学家的错误观点,以及王锡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阐述,可指导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正文。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
教学难点: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的主权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正处在这样一种转变的动荡时期。尽管时局动荡,仍有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求实,革新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王锡阐和《晓庵新法》
提问: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到了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教师首先介绍王锡阐的生平事迹,在讲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时,因为涉及一些天文学的名词概念,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凌日 ”边讲解概念。
然后讲解王锡阐如何不迷信洋人的观点,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西方天文学理论在“食分”问题上的错误。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本目重点要掌握的知识。
二、吴其浚和《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除了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取得巨大发明外,清朝中期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其浚,他编写了一部《植物名实图考》。(引导学生看书中文字及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部书是怎样编成的?
我们应该学习吴期浚的什么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归纳)这部书记载的植物种类多,插图十分精确,吴其浚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不迷信古人,对每一种植物都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纠正前人记述植物的错误,这种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
刚才我们讲了天文学和植物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并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有什么新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一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到中国来,李善就是清朝杰出的数字家、翻译家。写了许多数学书籍,其中《方圆阐幽》,李善兰根据自己的独到见解,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李善兰的成就说明中国人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聪明才智。他还同外国人合作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
除李善兰外以译书名的还有徐寿和华蘅芳。(教师简介徐寿、华蘅芳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要点。)徐寿和华蘅芳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木壳船《黄鹄号》,这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如此,中国人自己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然后讲述京张铁路工程的艰巨)京张铁路修建时资金少,机器短缺,技术力量也薄弱,特别是八达岭、居庸关一带山势陡峭,工程十分艰巨,不仅在当时国内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帝国主义根本不想念中国人能修这条铁路。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率领铁路员工,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一条“人”字形轨道,降低了坡度,仅用了四年时间保证了全线通车。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完全具有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五、飞机设计师冯如
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位热爱祖国,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制造出飞机的年青人冯如。(教师讲述冯如的生平事迹),他在1910年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在国际飞行协会举行的比赛上,他驾驶自制的飞机荣获第一名。冯如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回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让学生看插图《冯如和他制造的飞机》)。
(小结,略)
指导学生完成本节知识表格的内容。
姓 名
称 谓
主 要 成 就
李善兰
徐 寿
华蘅芳
詹天佑
冯 如
清朝文化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魏源的进步思想、《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严复其人、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清末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
难点: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探究活动
1.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组织活动时要有记录,最好事先写好发言提纲。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清朝文化 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学家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及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的内容和价值。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的成就。徐寿和华蘅芳的译书活动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设计制造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通过对清朝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和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有一批为她献身的志士仁人。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清朝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但是在文化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前人的成果,勇于创新,为国争光,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清朝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锡阐、吴其浚在天文、生物领域所作的贡献,表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科技领域的水平。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成就,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华民族具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分析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冯如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研制的飞机,在1910年试飞成功,其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飞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争了光。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清朝末年,我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难点分析
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他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天文知识的局限,对于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詹天佑的图像,然后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生活在近代,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学生时代少年留美,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曾完成英、德、日无力完成的滦河大桥,后来又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京张铁路。在讲京张铁路时,要详细讲解当时工程的难度,遇到的困难,詹天佑是怎样一一克服的,使学生理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王锡阐和《晓庵新法》”一目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首先介绍天文学家王锡阐的生平事迹,然后演示“凌日现象”的多媒体软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凌日”等概念。同时让学生体会王锡阐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历法,有所发明创造的精神。
小字部分主要讲的是关于“食分”问题,西方天文学家的错误观点,以及王锡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阐述,可指导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正文。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
教学难点: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的主权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正处在这样一种转变的动荡时期。尽管时局动荡,仍有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求实,革新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王锡阐和《晓庵新法》
提问: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到了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教师首先介绍王锡阐的生平事迹,在讲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时,因为涉及一些天文学的名词概念,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凌日 ”边讲解概念。
然后讲解王锡阐如何不迷信洋人的观点,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西方天文学理论在“食分”问题上的错误。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本目重点要掌握的知识。
二、吴其浚和《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除了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取得巨大发明外,清朝中期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其浚,他编写了一部《植物名实图考》。(引导学生看书中文字及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部书是怎样编成的?
我们应该学习吴期浚的什么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归纳)这部书记载的植物种类多,插图十分精确,吴其浚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不迷信古人,对每一种植物都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纠正前人记述植物的错误,这种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
刚才我们讲了天文学和植物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并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有什么新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一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到中国来,李善就是清朝杰出的数字家、翻译家。写了许多数学书籍,其中《方圆阐幽》,李善兰根据自己的独到见解,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李善兰的成就说明中国人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聪明才智。他还同外国人合作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
除李善兰外以译书名的还有徐寿和华蘅芳。(教师简介徐寿、华蘅芳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要点。)徐寿和华蘅芳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木壳船《黄鹄号》,这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如此,中国人自己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然后讲述京张铁路工程的艰巨)京张铁路修建时资金少,机器短缺,技术力量也薄弱,特别是八达岭、居庸关一带山势陡峭,工程十分艰巨,不仅在当时国内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帝国主义根本不想念中国人能修这条铁路。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率领铁路员工,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一条“人”字形轨道,降低了坡度,仅用了四年时间保证了全线通车。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完全具有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五、飞机设计师冯如
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位热爱祖国,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制造出飞机的年青人冯如。(教师讲述冯如的生平事迹),他在1910年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在国际飞行协会举行的比赛上,他驾驶自制的飞机荣获第一名。冯如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回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让学生看插图《冯如和他制造的飞机》)。
(小结,略)
指导学生完成本节知识表格的内容。
姓 名
称 谓
主 要 成 就
李善兰
徐 寿
华蘅芳
詹天佑
冯 如
清朝文化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魏源的进步思想、《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严复其人、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清末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
难点: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探究活动
1.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组织活动时要有记录,最好事先写好发言提纲。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清朝文化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魏源的进步思想、《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严复其人、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清末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
难点: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探究活动
1.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组织活动时要有记录,最好事先写好发言提纲。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清朝文化 篇7
教学目标
清朝的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谴责小说;清朝的诗歌:“诗界革命”及黄遵宪的诗;京剧的形成;清代的绘画: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
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文艺作品,欣赏文学艺术的能力。
清代的小说,戏剧、绘画等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新和发展,并在世界文坛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教育学生不仅要感到自豪,更要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黄遵宪的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讲授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清朝封建末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加深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特征,反映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里是出现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反封建和谴责外国侵略罪行的进步小说、爱国新诗和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的绘画艺术作品。清代文学艺术不仅在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还有创新,并在世界文艺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在整个清朝文化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清朝是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画家辈出,并有所发展创新。如清初朱耷、石涛的画。朱耷的画以其独特的水墨画体貌,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石涛的画意境苍莽新奇,画法有独特性。对当时扬州画派及后世国画都有影响。清中期的“扬州八怪”,追求个性、立意新奇。清末任伯年、吴昌硕二人的画对近代画风都有影响。
清朝的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量多质高。其中最杰出的有三部名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多为神鬼狐妖的故事,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暴露出封建社会官史残酷政治黑暗的现实。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书中对那些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进士及大小官吏等进行讽刺,暴露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末世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红楼梦》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此为基本线索,再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庭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种种丑恶行为:骄奢淫逸、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狼狈为奸而又互相倾轧,鞭挞了罪恶的封建礼教。
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对《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分崩离析,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而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划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突破方案
在讲清代小说时,可以先了解学生是不看过这些小说或看过根据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根据学生认识的实际情况,教师或详或略地加以讲解。在讲清代的绘画时,可以选择相关画家的一些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了解清代绘画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清朝的小说和绘画。
教学难点:《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节讲过的有关清朝文化成就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文化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和思想方面的成就,都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清朝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发展的情况,清朝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文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小说。
清朝的小说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教师首先简介作者生平,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幅插图,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看过《聊斋志异》或据此改编的影视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本书的特点是以神鬼狐妖的故事为主要题材,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揭露统治者种种丑恶面目,讽刺科举制度,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教师可以《画皮》为例进行分析)。
2、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教师首先给学生讲周进落榜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析,教师归纳补充)。作者在小说中对“儒林”中那些利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及大小官吏进行讽刺,揭露了入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
作者是怎样进行揭露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作者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辛辣诙谐的语言,通过人物的行动,通过讽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的。
(教师简介吴敬梓的生平,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3、《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教师简介《红楼梦》及前80回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此目既是本节的难点,由于学生《红楼梦》比较熟悉,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谈话法,师生共议。)
(关于思想性,师生共议后教师归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的描写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历史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红杰梦》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
《红楼梦》不仅思想性很强,而且艺术很高,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师生共议其艺术性,然后教师归纳。)《红楼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人物及情节的描写自然、逼真。小说中出现的数百人及其之间复杂的关系,不同年龄、性格、阶级、阶层的人都刻划得栩栩如生,语言优美生动,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是深远的。被译成多种文字。
二、清朝的诗歌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简史,及著名诗人,然后指出)唐宋时期的诗歌达到了极盛,清朝诗歌是不如唐宋,但也向前发展了,而且还有创新。(教师简介“诗界革命”口号,介绍主要代表人物,重点讲黄遵宪诗歌的特点)。
三、京剧的形成
(本目主要由学生阅读,然后教师简介介绍有关京剧的基本常识。结合书上插图,讲解相关内容。)
四、清代的绘画
(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部分绘画作品,然后再介绍清朝绘画发展的情况。按照“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最后教师指出)清朝是国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国画有了发展和创新,画家辈出,并且出现了追求个性的新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对清代三部小说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探究。
1、《聊斋志异》组:学生可以看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也可阅读、观看相关书籍和影视剧,要求参加本组的学生每人讲一个故事,说明蒲松龄是怎样通过写鬼写狐来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
2、《儒林外史》组:建议本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周进落考"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编成小话剧,学生通过扮演其中人物来体会作者笔下的儒生们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从而使学生理解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的是以讽刺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3、《红红梦》组:参加本组的学生,可以组织观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的历史,理解小说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揭露的也是封建社会,可见小说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思想性很强。
以上各组活动可分组进行,最后全班集中搞一次活动,主要讨论小说与历史的关系。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内容理解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清朝文化 篇8
教学目标
清朝的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谴责小说;清朝的诗歌:“诗界革命”及黄遵宪的诗;京剧的形成;清代的绘画: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
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文艺作品,欣赏文学艺术的能力。
清代的小说,戏剧、绘画等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新和发展,并在世界文坛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教育学生不仅要感到自豪,更要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黄遵宪的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讲授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清朝封建末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加深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特征,反映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里是出现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反封建和谴责外国侵略罪行的进步小说、爱国新诗和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的绘画艺术作品。清代文学艺术不仅在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还有创新,并在世界文艺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在整个清朝文化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清朝是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画家辈出,并有所发展创新。如清初朱耷、石涛的画。朱耷的画以其独特的水墨画体貌,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石涛的画意境苍莽新奇,画法有独特性。对当时扬州画派及后世国画都有影响。清中期的“扬州八怪”,追求个性、立意新奇。清末任伯年、吴昌硕二人的画对近代画风都有影响。
清朝的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量多质高。其中最杰出的有三部名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多为神鬼狐妖的故事,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暴露出封建社会官史残酷政治黑暗的现实。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书中对那些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进士及大小官吏等进行讽刺,暴露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末世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红楼梦》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此为基本线索,再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庭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种种丑恶行为:骄奢淫逸、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狼狈为奸而又互相倾轧,鞭挞了罪恶的封建礼教。
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对《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分崩离析,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而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划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突破方案
在讲清代小说时,可以先了解学生是不看过这些小说或看过根据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根据学生认识的实际情况,教师或详或略地加以讲解。在讲清代的绘画时,可以选择相关画家的一些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了解清代绘画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清朝的小说和绘画。
教学难点:《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节讲过的有关清朝文化成就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文化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和思想方面的成就,都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清朝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发展的情况,清朝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文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小说。
清朝的小说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教师首先简介作者生平,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幅插图,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看过《聊斋志异》或据此改编的影视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本书的特点是以神鬼狐妖的故事为主要题材,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揭露统治者种种丑恶面目,讽刺科举制度,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教师可以《画皮》为例进行分析)。
2、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教师首先给学生讲周进落榜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析,教师归纳补充)。作者在小说中对“儒林”中那些利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及大小官吏进行讽刺,揭露了入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
作者是怎样进行揭露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作者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辛辣诙谐的语言,通过人物的行动,通过讽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的。
(教师简介吴敬梓的生平,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3、《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教师简介《红楼梦》及前80回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此目既是本节的难点,由于学生《红楼梦》比较熟悉,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谈话法,师生共议。)
(关于思想性,师生共议后教师归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的描写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历史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红杰梦》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
《红楼梦》不仅思想性很强,而且艺术很高,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师生共议其艺术性,然后教师归纳。)《红楼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人物及情节的描写自然、逼真。小说中出现的数百人及其之间复杂的关系,不同年龄、性格、阶级、阶层的人都刻划得栩栩如生,语言优美生动,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是深远的。被译成多种文字。
二、清朝的诗歌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简史,及著名诗人,然后指出)唐宋时期的诗歌达到了极盛,清朝诗歌是不如唐宋,但也向前发展了,而且还有创新。(教师简介“诗界革命”口号,介绍主要代表人物,重点讲黄遵宪诗歌的特点)。
三、京剧的形成
(本目主要由学生阅读,然后教师简介介绍有关京剧的基本常识。结合书上插图,讲解相关内容。)
四、清代的绘画
(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部分绘画作品,然后再介绍清朝绘画发展的情况。按照“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最后教师指出)清朝是国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国画有了发展和创新,画家辈出,并且出现了追求个性的新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对清代三部小说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探究。
1、《聊斋志异》组:学生可以看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也可阅读、观看相关书籍和影视剧,要求参加本组的学生每人讲一个故事,说明蒲松龄是怎样通过写鬼写狐来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
2、《儒林外史》组:建议本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周进落考"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编成小话剧,学生通过扮演其中人物来体会作者笔下的儒生们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从而使学生理解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的是以讽刺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3、《红红梦》组:参加本组的学生,可以组织观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的历史,理解小说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揭露的也是封建社会,可见小说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思想性很强。
以上各组活动可分组进行,最后全班集中搞一次活动,主要讨论小说与历史的关系。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内容理解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清朝文化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魏源的进步思想、《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严复其人、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清末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
难点: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探究活动
1.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组织活动时要有记录,最好事先写好发言提纲。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清朝文化 篇10
教学目标
清朝的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和谴责小说;清朝的诗歌:“诗界革命”及黄遵宪的诗;京剧的形成;清代的绘画:清初朱耷、石涛的山水花鸟画,中期的“扬州八怪”,清末任伯年,吴昌硕的仕女花鸟画及杨柳青、桃花坞和民间年画。
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历史的观点分析文艺作品,欣赏文学艺术的能力。
清代的小说,戏剧、绘画等方面在我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新和发展,并在世界文坛艺苑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教育学生不仅要感到自豪,更要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并发扬光大,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黄遵宪的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讲授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清朝封建末世、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加深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特征,反映在文学和艺术的领域里是出现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反封建和谴责外国侵略罪行的进步小说、爱国新诗和反对封建束缚、追求个性的绘画艺术作品。清代文学艺术不仅在传统文学艺术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还有创新,并在世界文艺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在整个清朝文化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清朝是国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画家辈出,并有所发展创新。如清初朱耷、石涛的画。朱耷的画以其独特的水墨画体貌,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石涛的画意境苍莽新奇,画法有独特性。对当时扬州画派及后世国画都有影响。清中期的“扬州八怪”,追求个性、立意新奇。清末任伯年、吴昌硕二人的画对近代画风都有影响。
清朝的文学以小说成就最大,量多质高。其中最杰出的有三部名著。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多为神鬼狐妖的故事,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暴露出封建社会官史残酷政治黑暗的现实。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传奇小说。书中对那些利欲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进士及大小官吏等进行讽刺,暴露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末世官场的黑暗和社会的腐败。《红楼梦》描写了封建大家庭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此为基本线索,再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庭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种种丑恶行为:骄奢淫逸、敲诈勒索、草菅人命、狼狈为奸而又互相倾轧,鞭挞了罪恶的封建礼教。
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对《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线索,揭示了封建社会分崩离析,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全书规模宏大,人物众多,而结构严谨,语言优美生动,善于刻划人物、塑造了许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重点突破方案
在讲清代小说时,可以先了解学生是不看过这些小说或看过根据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根据学生认识的实际情况,教师或详或略地加以讲解。在讲清代的绘画时,可以选择相关画家的一些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了解清代绘画的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清朝的小说和绘画。
教学难点:《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节讲过的有关清朝文化成就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文化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和思想方面的成就,都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清朝在文学和艺术方面发展的情况,清朝在文学艺术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就。文学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小说。
清朝的小说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教师首先简介作者生平,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幅插图,然后询问学生是否看过《聊斋志异》或据此改编的影视剧,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讲解)。本书的特点是以神鬼狐妖的故事为主要题材,用离奇的情节,精炼传神的语言,揭露统治者种种丑恶面目,讽刺科举制度,暴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教师可以《画皮》为例进行分析)。
2、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教师首先给学生讲周进落榜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析,教师归纳补充)。作者在小说中对“儒林”中那些利熏心、虚伪丑恶的秀才、举人及大小官吏进行讽刺,揭露了入股取士科举制度的毒害。
作者是怎样进行揭露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作者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用辛辣诙谐的语言,通过人物的行动,通过讽刺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的。
(教师简介吴敬梓的生平,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3、《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教师简介《红楼梦》及前80回的作者曹雪芹的生平。此目既是本节的难点,由于学生《红楼梦》比较熟悉,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谈话法,师生共议。)
(关于思想性,师生共议后教师归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封建礼教的一种叛逆,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的描写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通过对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历史的描写,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因此《红杰梦》是一部思想性很强的小说。
《红楼梦》不仅思想性很强,而且艺术很高,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长篇小说。
(师生共议其艺术性,然后教师归纳。)《红楼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对人物及情节的描写自然、逼真。小说中出现的数百人及其之间复杂的关系,不同年龄、性格、阶级、阶层的人都刻划得栩栩如生,语言优美生动,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境界。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是深远的。被译成多种文字。
二、清朝的诗歌
(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简史,及著名诗人,然后指出)唐宋时期的诗歌达到了极盛,清朝诗歌是不如唐宋,但也向前发展了,而且还有创新。(教师简介“诗界革命”口号,介绍主要代表人物,重点讲黄遵宪诗歌的特点)。
三、京剧的形成
(本目主要由学生阅读,然后教师简介介绍有关京剧的基本常识。结合书上插图,讲解相关内容。)
四、清代的绘画
(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部分绘画作品,然后再介绍清朝绘画发展的情况。按照“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分别介绍,最后教师指出)清朝是国画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国画有了发展和创新,画家辈出,并且出现了追求个性的新特点。(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探究活动
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对清代三部小说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进行探究。
1、《聊斋志异》组:学生可以看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也可阅读、观看相关书籍和影视剧,要求参加本组的学生每人讲一个故事,说明蒲松龄是怎样通过写鬼写狐来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
2、《儒林外史》组:建议本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将"周进落考"和"范进中举"的故事编成小话剧,学生通过扮演其中人物来体会作者笔下的儒生们的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从而使学生理解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对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认识这部小说的是以讽刺为基本特征的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
3、《红红梦》组:参加本组的学生,可以组织观看相关的影视剧,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的历史,理解小说深刻揭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作者生活在封建社会,揭露的也是封建社会,可见小说的内容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其思想性很强。
以上各组活动可分组进行,最后全班集中搞一次活动,主要讨论小说与历史的关系。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内容理解存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清朝文化 篇1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学家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及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的内容和价值。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的成就。徐寿和华蘅芳的译书活动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设计制造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通过对清朝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和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有一批为她献身的志士仁人。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清朝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但是在文化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前人的成果,勇于创新,为国争光,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清朝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锡阐、吴其浚在天文、生物领域所作的贡献,表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科技领域的水平。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成就,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华民族具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分析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冯如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研制的飞机,在1910年试飞成功,其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飞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争了光。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清朝末年,我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难点分析
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他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天文知识的局限,对于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詹天佑的图像,然后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生活在近代,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学生时代少年留美,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曾完成英、德、日无力完成的滦河大桥,后来又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京张铁路。在讲京张铁路时,要详细讲解当时工程的难度,遇到的困难,詹天佑是怎样一一克服的,使学生理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王锡阐和《晓庵新法》”一目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首先介绍天文学家王锡阐的生平事迹,然后演示“凌日现象”的多媒体软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凌日”等概念。同时让学生体会王锡阐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历法,有所发明创造的精神。
小字部分主要讲的是关于“食分”问题,西方天文学家的错误观点,以及王锡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阐述,可指导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正文。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
教学难点: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的主权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正处在这样一种转变的动荡时期。尽管时局动荡,仍有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求实,革新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王锡阐和《晓庵新法》
提问: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到了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教师首先介绍王锡阐的生平事迹,在讲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时,因为涉及一些天文学的名词概念,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凌日 ”边讲解概念。
然后讲解王锡阐如何不迷信洋人的观点,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西方天文学理论在“食分”问题上的错误。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本目重点要掌握的知识。
二、吴其浚和《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除了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取得巨大发明外,清朝中期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其浚,他编写了一部《植物名实图考》。(引导学生看书中文字及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部书是怎样编成的?
我们应该学习吴期浚的什么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归纳)这部书记载的植物种类多,插图十分精确,吴其浚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不迷信古人,对每一种植物都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纠正前人记述植物的错误,这种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
刚才我们讲了天文学和植物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并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有什么新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一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到中国来,李善就是清朝杰出的数字家、翻译家。写了许多数学书籍,其中《方圆阐幽》,李善兰根据自己的独到见解,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李善兰的成就说明中国人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聪明才智。他还同外国人合作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
除李善兰外以译书名的还有徐寿和华蘅芳。(教师简介徐寿、华蘅芳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要点。)徐寿和华蘅芳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木壳船《黄鹄号》,这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如此,中国人自己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然后讲述京张铁路工程的艰巨)京张铁路修建时资金少,机器短缺,技术力量也薄弱,特别是八达岭、居庸关一带山势陡峭,工程十分艰巨,不仅在当时国内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帝国主义根本不想念中国人能修这条铁路。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率领铁路员工,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一条“人”字形轨道,降低了坡度,仅用了四年时间保证了全线通车。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完全具有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五、飞机设计师冯如
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位热爱祖国,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制造出飞机的年青人冯如。(教师讲述冯如的生平事迹),他在1910年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在国际飞行协会举行的比赛上,他驾驶自制的飞机荣获第一名。冯如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回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让学生看插图《冯如和他制造的飞机》)。
(小结,略)
指导学生完成本节知识表格的内容。
姓 名
称 谓
主 要 成 就
李善兰
徐 寿
华蘅芳
詹天佑
冯 如
清朝文化 篇1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清朝天文学家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及编著的《植物名实图考》的内容和价值。数学家、翻译家李善兰的成就。徐寿和华蘅芳的译书活动及其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近代杰出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及其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设计制造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
通过对清朝自然科学技术成果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突出事迹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争光和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有一批为她献身的志士仁人。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清朝是我国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的动荡时期,但是在文化方面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一些才华横溢的科学家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努力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刻苦钻研前人的成果,勇于创新,为国争光,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就,在清朝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王锡阐、吴其浚在天文、生物领域所作的贡献,表明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科技领域的水平。李善兰、徐寿、华蘅芳、詹天佑、冯如的成就,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华民族具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分析
冯如和他设计的飞机。冯如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研制的飞机,在1910年试飞成功,其飞行高度,飞行距离和速度均创当时的世界纪录。在中国乃至世界飞机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中国人争了光。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清朝末年,我国的交通事业有所发展,詹天佑是个中国第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工程之艰巨是当时世界铁路史上罕见的。詹天佑克服了一道道难关,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减缓了坡度,降低了造价,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完工。京张铁路是中国人利用自己的技术力量修成的,在中国铁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难点分析
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是他发明了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在教学中,由于学生天文知识的局限,对于计算金星、水星凌日的方法,理解起来有些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建议教师首先让学生看詹天佑的图像,然后以饱满的热情,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强调他生活在近代,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他学生时代少年留美,勤奋学习,立志报国,回国后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曾完成英、德、日无力完成的滦河大桥,后来又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正式运营的京张铁路。在讲京张铁路时,要详细讲解当时工程的难度,遇到的困难,詹天佑是怎样一一克服的,使学生理解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难点突破方案
“王锡阐和《晓庵新法》”一目是本课的难点,建议教师首先介绍天文学家王锡阐的生平事迹,然后演示“凌日现象”的多媒体软件。通过演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地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凌日”等概念。同时让学生体会王锡阐不迷信古人和洋人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深入研究中西天文历法,有所发明创造的精神。
小字部分主要讲的是关于“食分”问题,西方天文学家的错误观点,以及王锡阐对这一问题的正确阐述,可指导学生阅读以帮助理解正文。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詹天佑和京张铁路;飞机设计师冯如。
教学难点:王锡阐条目中涉及的自然科学概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的主权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世,正处在这样一种转变的动荡时期。尽管时局动荡,仍有一些不甘落后的科学家勇于探索求实,革新进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一节课,我们先学习清朝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
一、王锡阐和《晓庵新法》
提问: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哪些?
到了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教师首先介绍王锡阐的生平事迹,在讲王锡阐在天文学上的发明和创造时,因为涉及一些天文学的名词概念,学生不太好理解。教师边演示多媒体课件“凌日 ”边讲解概念。
然后讲解王锡阐如何不迷信洋人的观点,在自己的著作中指出西方天文学理论在“食分”问题上的错误。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划出本目重点要掌握的知识。
二、吴其浚和《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除了王锡阐在天文学方面取得巨大发明外,清朝中期还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吴其浚,他编写了一部《植物名实图考》。(引导学生看书中文字及插图,然后提出问题)
这部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这部书是怎样编成的?
我们应该学习吴期浚的什么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补充归纳)这部书记载的植物种类多,插图十分精确,吴其浚重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又不迷信古人,对每一种植物都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纠正前人记述植物的错误,这种求实和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李善兰、徐寿和华蘅芳
刚才我们讲了天文学和植物学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数学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并体现出了新的特点,有什么新特点呢?(请同学们看书一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归纳)这时期西方科学技术不断介绍到中国来,李善就是清朝杰出的数字家、翻译家。写了许多数学书籍,其中《方圆阐幽》,李善兰根据自己的独到见解,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概念。李善兰的成就说明中国人有发展近代科技的聪明才智。他还同外国人合作翻译了大量西方科学著作。
除李善兰外以译书名的还有徐寿和华蘅芳。(教师简介徐寿、华蘅芳的成就,并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要点。)徐寿和华蘅芳制成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木壳船《黄鹄号》,这是西方的科学技术和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如此,中国人自己还修建了难度极大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
四、詹天佑和京张铁路
(教师首先生动地介绍詹天佑的生平事迹,然后讲述京张铁路工程的艰巨)京张铁路修建时资金少,机器短缺,技术力量也薄弱,特别是八达岭、居庸关一带山势陡峭,工程十分艰巨,不仅在当时国内仅有,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帝国主义根本不想念中国人能修这条铁路。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率领铁路员工,克服重重困难,为了确保列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一条“人”字形轨道,降低了坡度,仅用了四年时间保证了全线通车。詹天佑是中国近代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事实证明,中国人民凭借着自己的爱国热情和聪明才智完全具有发展近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划出知识要点)。
五、飞机设计师冯如
在中国近代还有一位热爱祖国,认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设计制造出飞机的年青人冯如。(教师讲述冯如的生平事迹),他在1910年制成一架具有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在国际飞行协会举行的比赛上,他驾驶自制的飞机荣获第一名。冯如拒绝了美国人的高薪聘请,回国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让学生看插图《冯如和他制造的飞机》)。
(小结,略)
指导学生完成本节知识表格的内容。
姓 名
称 谓
主 要 成 就
李善兰
徐 寿
华蘅芳
詹天佑
冯 如
清朝文化 篇1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四库全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魏源的进步思想、《海国图志》编写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严复其人、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内容和影响、清末教育制度变革的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清末爱国思想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爱国的、进步的。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时候,严复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并译著《天演论》,宣传生物进化观点和社会进步理论,引导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在封建末世,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魏源、严复等人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主张向西方学习,这种励志图强,勇于探索、革新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是“清朝的文化”中关于思想、教育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封建末世中国文化状况以及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冲击下的变化很有帮助。清朝末年,社会腐朽、落后,国家主权不断沦丧,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爱国的思想家们不甘落后,勇于革新进取,使得在封建末世社会黑暗之时,在我国思想文化界呈现出一些鲜活进步的现象。
重点分析
本课重点是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魏源是其中的积极倡导者,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启导着中国知识界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这是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变法运动兴起,严复正是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著名思想家,他所宣传的社会进步理论,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中国知识界去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寻找救国之路。
难点分析
本课难点是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本目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天演论》是什么样的著作并不了解,严复翻译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特别是《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什么?在当时为何能产生巨大影响?这都需要把严复的思想同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考虑,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严复和《天演论》: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引导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创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情况,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结合小字,对严复的生平作一简单介绍。然后指导学生看书,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关于《天演论》及其进化论的观点,教师可以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小字部分,着重指出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为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运动摇旗呐喊。最后,点明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提问上节课有关科学技术的内容,然后指出:清朝末年,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就,但中国依然落后挨打,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的腐朽,于是一些爱国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寻找救国之路。由此导入新课。
《四库全书》:引导学生掌握该书的性质、分类以及对中国文化典籍的保存即可。书中插图和小字部分学生自学,不作要求。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思想家魏源、严复的思想
难点:严复译著《天演论》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清朝末年,我国出现了哪些著名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们取得了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清朝末年,我国虽然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这不能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制度的腐朽落后,一些进步思想家们意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变革社会。从而引出新课。
二、《四库全书》:
性质:这是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一部大丛书,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分类和意义: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大类,共收录各类书籍3000多种,近8万卷,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是,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实行思想文化专制政策,删改、销毁了大量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也是祖国文化遗产遭到很大破坏。
三、魏源和《海国图志》
1.简介魏源的生平。
2.《海国图志》:学生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后,教师指出:《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一部专著,也是介绍和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著作。这部书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
魏源思想的影响:组织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性?产生了什么影响?
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表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开始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过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通过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四、严复和《天演论》
1.简介严复:引导学生回忆严复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就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结合本目小字第一段,指出严复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
2.严复思想形成的背景:提问:严复生活的时代和魏源生活的时代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严复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是与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他的思想比魏源更全面、更深入,是“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不断深化的结果。
3.《天演论》及其影响:为了介绍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严复一生翻译了大量西方学者的著作,其中以《天演论》的影响最大。指导学生阅读本目小字第二段,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看书讨论《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真实目的在于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合理性,通过变法使社会由落后变为先进是自然之理,抨击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错误观点。很显然,严复用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对封建保守思想进行了有利的抨击,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五、清末新教育制度的建立:(教师指导,以学生自学为主)
1.背景:传统科举制度的弊端在于脱离社会实际,培养不出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以后,受西方的影响,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时代的要求。
2.新教育制度建立:1903年,张之洞等奏准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清政府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制度。1905年,沿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小结: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开始认识到中的落后,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抵御外侮、变革社会,实现国家的富强这种进步的思想引导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寻找救国的道路。这种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设计
清朝的文化——进步的思想家和新教育制度
一、《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二、进步思想家——“与时俱进”
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严复的思想:效仿西方,变法救国
(2)《天演论》及其作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三、新教育制度的建立
旧教育制度的弊端
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和废除科举制
探究活动
1.事先请学生阅读魏源、严复的有关材料,并写出读后感。然后组织课堂讨论,主要围绕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是如何出现的?魏源和严复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做出了那些贡献?这种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注意:组织活动时要有记录,最好事先写好发言提纲。
2.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魏源、严复等人的文字、图片资料,以“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为题,制作展板或出黑板报,进行宣传。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注祖国前途命运,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