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发展论文(精选5篇)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绿色信息披露
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的战略选择,也是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良方。气候变化和经济危机为中国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在2008年中国政府4万亿的经济激励计划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为重点投资领域。今年的两会政协一号提案也是力挺低碳经济。
在实施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通过实施绿色会计,能够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环境资源利用不合理而造成的诸多问题通过事前、事中控制而降低其限度,更好地增进企业自身的效益,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通过实施绿色会计可以充分考虑社会生态环境的成本,准确核算国民生产总值和企业生产成本。
一、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现状
(一)绿色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
绿色会计(GreenAccounting),亦称环境会计(EnvironmentalAccounting),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并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收益和损失进行确认、计量揭示、分析,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环境信息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和实物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全新的应用科学。
(二)研究方法单一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会计界绿色会计的研究是以规范性研究为主,多数研究涉猎的是绿色会计的必要性、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要素确认等内容,但实证研究仍凤毛麟角。
(三)绿色会计核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由于绿色会计目标定位过高,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绿色会计模式,以至于绿色会计的核算如会计科目、记账方法、会计报告的设计和使用方法都没有走出套用传统会计的模式。一方面,我国在绿色会计的制度和准则制订上才刚起步,缺少可执行的部级的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另一方面,缺乏具有我国特色的绿色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作为绿色会计实践的支撑。
(四)专业人才储备缺乏
绿色会计对于任何国家都是一种新生事物,理论上讲是一个边缘性学科,发展绿色会计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既要深谙会计理论,又要掌握一定的资源、环保知识。我国目前相当缺乏这样的人才,高校相关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也相对滞后。现有的会计人员由于知识结构有限,很少有在环境、生物等方面有所研究的,所以就企业目前财会人员的现有的素质来看,难以恰当处理环境问题,以及环境绩效问题。
二、完善绿色会计实施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自1979年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已颁布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法律十余部,行政法规30余部,国家环境标准360多项,地方法规600多项,加入的相关国际公约20余项。
尽管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但是,一方面这些法规本身不完整,实施细则不明确,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对于法规执行起来很不得利。为此,国务院在《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加强环境监理执法队伍的建设,严格环保执法,规范执法行为,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法律的效力,才能使法规落到实处。
(二)树立绿色经营理念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这样那样的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经济行为。在追求价值最大化的情况下,只要企业的经济活动能够带来纯利润,只要这种经济行为的边际利润大于零,企业就会选择这种经济行为,甚至会扩大经济规模。但是企业在新的运营形式下,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成本结构必然发生了变化。在绿色成本核算要求下,企业必须为牺牲和维护环境付出代价。因此企业在进行经济决策时,就必须考虑这部分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对于企业的总成本(包括绿色成本)有一个综合的测算。在此基础上,企业的管理者才能决定是否扩大生产和生产的规模,以使企业的该种经济行为达到一种最优的环境污染水平。
(三)完善绿色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是绿色会计核算发挥重要影响的主要途径。要提高我国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的质量,还要尽快大力发展和完善绿色会计的信息披露及报表。绿色会计报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利用资源是否有效、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环境成本的发生情况、环境损益形成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绿色会计报表包括绿色资产负债表、绿色成本报表、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排放表及环境政策报告。由于目前企业对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可以借鉴财务报告的模式,即在现行会计报表内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即单独设置“绿色资产”、“绿色负债”、“绿色权益”项目,分别列示在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项目中,再单独设置“绿色成本”和“绿色效益”项目,列示在利润表中。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同时,企业还应在会计报告的附注中披露相关的环境信息,如企业的绿色会计政策治理措施企业的资源环境管理系统企业对环境的损害情况及处理措施企业采用的环境标准及其变化对数据的影响企业控制污染的措施及其效果企业对有害的环境影响结果进行保险,以及政府对此补助金的运用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四)加大绿色会计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实施绿色会计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同样是一个复杂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经济发展。要广泛开展可持续理论、绿色会计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国家行政部门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以促使政府加强环保执法力度,促使企业认识环保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自觉建立并实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的环保意识教育,使绿色会计逐步被公众、企业和市场接受。超级秘书网
(五)完善绿色会计理论的研究
绿色会计实务操作存在的问题,反映出绿色会计理论的不成熟。绿色会计所依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多元化,尤其在计量环节上没能突破,使得当前绿色会计缺乏与实务相结合的理论支点。如果政府或相关部门能结合当地引导会计理论界在绿色会计方面加大研究,成立绿色会计理论及应用专题课题组,认真研究得出相应成果,将会提高我国企业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绿色会计理论与实务更好地结合。一方面,我国绿色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迫切需要积极参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能在绿色会计理论研究方面加以适当地引导,加强环境、资源、生态经济与会计等多方面理论研究的合作,将会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水平,促使绿色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就是创造使用价值的生产过程。社会发展与进步取决于生产方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要消除传统工业化的后果,最终实现“人-自然-社会”全面均衡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生态化生产方式。低碳经济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引导下,实现生产方式的生态化转型的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提供途径和机会,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机会,也能创造新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无论发达国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逐步开启低碳发展步伐,积极应对温室气体引发的全球变化。2003年,英国颁布《能源白皮书》,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阐述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型。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特征,低能耗是其与其他传统经济模式的最根本区别,低碳经济一般表现为经济性、全球性、技术性及目标性。低碳经济的经济性,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低碳经济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机制发展,一方面低碳经济不应导致生活水平明显下降,既反对奢侈或能源浪费型消费,又要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低碳经济全球性,是人类生活在无区隔的生态系统中,维护后代人生存发展、传承繁衍的共同目标,构成人类共同利益,共同解决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低碳经济的技术性,是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既享受能源服务,又要求人生活水平不降低,通过节能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来实现。低碳经济目标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可分为原生态低碳经济、高碳经济与低碳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形态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未来生态社会,而人类文明则对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人类社会是由原生态低碳经济-高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低碳经济是能源高效利用、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生存发展观根本性变化。人类社会遵循生态环境演变的基本规律,文明有节制消耗自然资源,而倡导社会和谐。传统发展模式已付出资源和环境的代价,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气候变化给中国农业、生态以及人们健康带来危害,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全球社会需要共同的繁荣和谐。
二、低碳发展的框架对策发展
低碳经济、保护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大框架与趋势。中国必须跟上市场改革的进程,吸取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以健全法制、深化配套改革,实现由“人治”向“法制”的转变,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大力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和启示,构建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框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基础,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先获得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基础上,接受发达国家提出的减排目标。发达国家通过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以实现“核证减排量”,履行缔约国在《京都议定书》所承诺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义务。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把“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全社会亟待建立低碳制度,倡导与建立低碳产业的发展项目。我国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中共十报告指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关键时期,我国能源结构依然以煤为主,降低污染排放尚存一定难度,但倡导低碳经济模式,对保护环境有重大意义。2007年,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并提出45条具体工作安排,国家发改委制订《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对各省级人民政府实行节能减排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石油、天然气是世界范围的主要能源,而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能源消耗量最大,改善能源结构、加强煤炭清洁生产与高效利用,有效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降低能源生产,积极构建低碳社会的发展模式,保护公众身心健康。全社会倡导低碳发展,我国倡导社会和谐发展,走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低碳发展还面临很多阶段性的特殊考验:一是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正处在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阶段;二是发展中国家正由“高碳”向“低碳”转变,我国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第三,我国“富煤、油少、气贫”资源状态,而低碳能源资源选择又很有限,低碳发展任务极为艰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一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随经济增长,把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作为发展目标。二是加速能源结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实现能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重视洁净能源发展,加速能源结构调整步伐。《京都议定书》推动了我国能源结构的变革,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三是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随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产业规模扩大,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总结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欧盟在2007年11月发表“欧洲能源技术战略计划”,旨在为实现欧盟的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目标而全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开发;美国政府通过“煤研究计划”支持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进行清洁煤技术研发;英国致力于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发展风能、生物质能等低碳发电站技术;日本则大力支持可以大规模削减温室气体的捕捉及封存技术。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也提出要发展低碳经济,加强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并把发展低碳能源技术、二氧化碳收集储存技术研发等纳入我国“973计划”“863计划”等科技支撑计划。我国在不同场合、会议、政策文件中都高度重视低碳技术的研发及技术储备,正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因此,从世界各国的低碳措施与实践来看,基本上都是走的技术路线,都是把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对于我国来说,也必须高度重视各方面研发力量的整合,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技术中心的作用,尤其是加强校企合作与互动,利用企业的资源资本等优势,与高校的技术、人才等优势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局面,加快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加快低碳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性特征要求加强校企合作与互动自英国提出低碳经济之后,英、美、德、欧盟等国家与组织纷纷提出低碳发展的目标与政策。首先是英国,把创建低碳经济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并为此推出一系列开创性的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美国也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行绿色新政,提出自己低碳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德国也提出了相应的目标,强调提高可再生新能源比例,要求到2023年将热电联产技术供电比例较目前翻一番;欧盟的目标是追求国际领先地位,开发廉价、清洁、高效和低排放的世界级能源技术,并制定了削减温室气体的中长期目标。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等问题,并把这一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制定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到2023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t标准煤,实现节约能源6.7亿t标准煤;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t、2086.4万t,可见,低碳经济具有目标性特征。对我国来说,“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能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我们的节能减排形势更加严峻。这样“,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的目标能否完成需要全社会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其中企业与高校作为节能减排的主体与重要参与者,理应响应国务院关于“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法案的通知要求,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积极组建一批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和创新团队,加快组织高效节能、废物资源化以及低碳能源开发等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而这些必须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良性互动与发展,力争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
企业的低碳发展要求影响和促动高校的发展
随着低碳发展渐成各国共识,社会各方面都在积极行动起来。企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最重要力量,更是对如何实现低碳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措施和行动计划及刚性要求。企业的这种现实的低碳发展要求又进而影响和促动着高校的发展。企业的低碳发展要求影响和改变着高校的社会功能和发展理念低碳发展贵在低碳实践。企业的低碳发展要求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向企业集聚,促进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低碳发展的现实活动。这样,社会、企业低碳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实践必然要求人们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发展理念随之发生改变。同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的社会功能、发展理念也被赋予了更多新内容。在过去,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大学的职责,其主要任务就是搞好教学,培养人才。现在,大学已经被推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在传统的创造知识、培养人才、传播文明的功能之上又强化了对经济建设、社会服务的功能,高校越来越多地担负起物化知识的重任;通过科研人员与企业的深入合作,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联盟,不断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企业的低碳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服务与支撑,而这正是当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方向和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3—2023)》就明确规定,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的低碳发展需要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与目标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首要职责和中心任务,但教什么书、育什么人,科学研究要关注研究什么问题等都是取决于社会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当前,随着全球低碳发展趋势的不断推进,我国也高度重视节能减排、低碳发展问题,并把它看作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而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充分体现出我国政府实现科学发展、低碳发展的强烈意愿。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和应用,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措施确保实施。这样,在发展经济、能源消耗和环境约束的多重压力之下,企业作为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实施者急需了解低碳知识、掌握低碳技术、瞄准低碳发展方向的专门人才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而这就为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提供了方向与目标。尤其是目前新兴产业发展所带来的人才素质及其培养方式的改变需要高校积极创新办学模式,调整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学以致用的低碳人才。企业的低碳发展需要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基地与平台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作用做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2]。但是,科技成果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科研人员手里或实验室里,那就只能是一种知识形态的东西,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若不应用于现实的生产过程其作用与价值根本发挥不出来。由理论形态的潜在生产力到现实形态的直接生产力,需要经过一个实体性中介要素的转化过程,即科学技术需要通过企业劳动者与劳动工具的结合,并物化到劳动对象之中,才能成为一种现实的直接生产力,产生实际效益,并转化为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所以,科学技术只有通过企业现实的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才会引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素质的深刻变化和巨大进步而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我们平时所谓的科技成果转化就是把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去,使其产品化和规模化。科技成果的价值正是依赖于其不断地转化而实现的。目前,许多企业对低碳技术的需要尤为迫切,这又会促使和引导包括高校在内的研发部门去集中攻关低碳技术,最终这种低碳技术又必须回归应用于需要它的企业,正是企业的低碳发展需要为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基地与平台。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中提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作为基础,通过一定的技术改革,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就是把有机整体,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最终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双赢。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劣,欧盟制定了严格的减排目标,对现有的社会和经济体制向低碳经济进行转变,并率先承诺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低到15%—25%左右,到了2050年可减排至70%左右,而丹麦、英国等国家建设低碳城市,挪威的目标是建设低碳国家,希望在2023年减排到35%左右。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形势更加严峻,以石油、煤炭、天然等燃料为主,“高碳”经济特征非常明显,从而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生态挑战。“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入1000多亿元用以治理大气污染,投入3500亿元用于防治重点工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治理、氮氧化物治理、工业烟粉尘治理、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油气回收、黄标车淘汰、扬尘综合整治、能力建设等类。以上重点项目投资总需求约3500亿元,其中二氧化硫治理约730亿元,氮氧化物治理约530亿元,工业烟粉尘治理约470亿元,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约400亿元,油气回收约215亿元,黄标车淘汰约940亿元等。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彻底落实低碳经济的各项措施及行动,从而使我国快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发展与生态之间的重重矛盾。
三、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
1.我国新型能源短缺,出现“煤多、油少、气缺”的情况。近几年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煤炭比重下降了27%左右,石油消费提高了15%,天然气消费提高到4%,核电、水电及风电在能源比例中提高到了10%左右。其中我国传统的能源占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煤炭在能源比例中一直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2.我国的制造业和传统业仍然是产业结构中的主体。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其消费结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口增长等对这些行业需求在日益增加。
3.我国的经济水平虽然发展较快,但是人均收入不高,同时人们对物质的享受仍然是重点追求部分,离“田园式”的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能源经济生态革命的措施
1.加强新能源的研发工作,提高新能源的绿色化,并以新能源为核心形成绿色能源的产业基地和产业圈,从而作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和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基础点。
2.加强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力度,建立一系列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系统。环保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就是绿色能源也可以说是低碳或无碳能源。发展清洁环保、可再生能源是我国未来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发展绿色经济的方向。
3.加强化石能源的生态化,降低高碳能源的利用率,把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这不仅是现阶段我国调整优化能源产业结构的方向,也是我国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唯一途径。因此,我国应该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对高碳能源进行低碳化或无碳化的处理,从而实现煤炭、石油等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目的。
五、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1.提高环保意识,制定规划。加强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树立人们低碳经济发展的概念和意识,使人们明确的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人们过低碳生活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各级政府应重视低碳经济发展政策、项目、措施的彻底落实,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2.加强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强绿色能源的研发和技术的创新,即清洁环保能源技术和清洁环保生产技术以及低碳或无碳技术。重视和促进绿色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推广与运用,形成一系列绿色能源技术体系,从而为中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个重要的保障的条件。
3.合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通过低碳经济发展制度的制定,推动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以及推进低碳经济体制的各种创新。例如创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绿色信贷的体制机制、节能减排产业的体制机制、产业结构绿色化的体制机制以及与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种绿色管理机制机制、法律保障体制机制等,从而形成一系列我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环保发展等法制机制。
低碳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一、推行低碳生产,实行可持续的生产模式
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清洁生产是从资源的开采、产品的生产、产品的使用和废弃物的处置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它们的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共同目的都是最大限度地减少高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最重要的操作模式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两者不同之处是范畴的不同,前者是一种经济模式,包括了生产和消费,后者只是一种生产模式,是循环经济的组成部分。我国在电力、钢铁、化工和轻工等许多行业,已开展了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工作。
推行低碳生产,需要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和省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等。来源于/
二是要按照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率、低排放、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原则发展低碳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把节能、节水、节地与削减污染物总量有机结合起来,实行统筹规划、同步实施。
三是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提升新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地位,做好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氢能等,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采用最安全最先进技术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核电等。
四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把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和封存等先进低碳技术作为提升国家技术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列入国家和地区科技发展规划;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科学、战略与政策的研究。
二、提倡低碳消费,实行可持续的消费模式
大力宣传低碳消费理念,引导城乡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以节能降耗为抓手,推进低碳消费,着力构建低碳型社会。
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20%,消耗了全球50%的能源,而世界上有13亿人口每天生活费不到1美元,有10亿人没有安全的饮用水。美国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比中国多达五倍。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要对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负主要责任,他们应当首先带头实行低碳消费模式,带头采取行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此同时,在消除贫困,发展经济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应当实行低碳消费这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中国在未来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在实行低碳生产的同时,实行低碳消费,为保护世界气候和全球环境作出贡献。
低碳消费应当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做起。有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意义却非常重大。
三、控制高碳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高速过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这些行业中,存在着许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不少新建项目,污染治理设备建成后放在那里,只有当环保监管人员去检查时才使用;由于我国排放标准普遍低于先进国家的标准,即使达标企业也排出了大量的污染物;由于我国工业能源效率普遍低下,使二氧化碳和其它污染物的排放十分严重。
我国2004-2008年GDP年平均增长9.8%,2007年全国有200多个地级市平均GDP达17%,有的达到了30%以上。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在这种形势下,降低我国单位GDP能源资源消耗,节能降耗,缓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要扭转我国环境形势日益恶化的趋势,必须降低高碳产业发展速度,提高发展质量。要加快结构调整,加大淘汰污染工艺、设备和企业的力度;提高各类企业的排放标准;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惩罚措施。
另外,在调整经济结构过程中,要对我国现行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作出必要调整,限制高碳产品的出口,努力扩大低碳产品出口。我国每年出口大量高碳产品,这些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产品出口到外国,污染和环境破坏留给了自己,这不是低碳经济,更不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来源于/
四、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低碳技术
国际上已经有许多成熟的低碳技术,我们在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要大力从国外引进这些先进技术。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所谓的“巴厘岛路线图”,其中包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和提供资金等方面的战略性方案。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机制,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引进资金和先进的低碳技术,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实现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气候变化之间的应对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