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1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

  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陆游《放翁家训》

  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生( ) (2)虑(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3分)

  答案:

  1.(1)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 (2)担心(2分)

  2.(3分)A

  3.(2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4.(3分)学习、交友

  陆游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者和守边士兵、***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集团的妥协求和**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 ,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 ,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

  2、艺术特点

  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特点,又有浪漫**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 ,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 ,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 ,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②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 ,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 ,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 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3、陆诗的'地位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 ,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词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 ,对作词心存

  鄙视 ,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散文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陆游的《入蜀记》是*第一**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116] 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同时,陆游还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2

  原文: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译文:

  才思敏捷的孩子,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情况,做长辈的应当把它看作忧虑的事,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经常加以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就这样十多年后,他们的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不这样的话,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就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不要留下遗憾。

  陆游《放翁家训》

  1.解释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生( ) (2)虑(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B.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留下遗憾和愧疚。

  C.我这些话,是年轻人治病的良药,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D.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药物和石头,都应该谨慎对待它,不要悔之晚矣。

  3.若有“才锐者”,“父兄当以为忧”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作者认为可以从□□、品性、□□等三方面培养“才锐者”,坚持十许年,使其“志趣自成”。(3分)

  答案:

  1.(1)对读书人的称呼(2分) (2)担心(2分)

  2.(3分)A

  3.(2分)后生才锐者,最易坏。

  4.(3分)学习、交友

  陆游文学成就

  诗歌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1、诗歌内容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者和守边士兵、***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集团的妥协求和**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 ,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 ,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

  2、艺术特点

  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特点,又有浪漫**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 ,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壮怀英气,陆游的梦境、幻境诗 ,飘逸奔放,被誉为“小李白”。 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的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杜甫 ,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 ,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一面。

  ②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 ,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 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的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赵翼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 ,刘克庄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 陆游的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风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3、陆诗的地位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对这种情形痛心疾首 ,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钟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戴复古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的爱国**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细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这一类诗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词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 ,对作词心存

  鄙视 ,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因此,陆游也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苏轼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风格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散文

  陆游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陆游的《入蜀记》是*第一**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饶有趣味。[116] 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同时,陆游还善于四六,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如陆游的《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阅读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1)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菁选3篇)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

  浮世

  宋代 陆游

  浮世如流水,滔滔日夜东。

  百年均梦寐,**一虚空。

  青鸟来云外,铜驼卧棘中。

  相逢惟痛饮,令我忆无功。

  译文

  人世间就好比流水,滔滔不绝,日日夜夜往东方流去,人的一生就像一场大梦,**以来同在一片天空之下,

  回想往日,金兵南掠,忽然听到飞报,都城**,宋室南渡,如今我们在纷乱的岁月里相逢,只是尽情地喝酒,令我回忆到自己毫无功绩!

  注释

  浮世:人间。旧时认为人世间是浮沉聚散不定的,故称。

  百年:指人的一生。梦寐:谓睡梦。

  **: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虚空:天空。

  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后遂以“青鸟”为信使的代称。

  云外:比喻仙境。

  铜驼:铜铸的骆驼,古时设置在宫门的外面。铜驼被荆棘遮蔽。形容**后的凄凉、残破景象。**人索靖晚年时,因见朝政混乱,预知天下必将大乱,指着洛阳宫门的铜驼叹息道“将来我会在荆棘之中见到你的。”不久,**爆发了“八王之乱”。外族入侵,****。

  创作背景

  此诗应作于陆游晚年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期间。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2

  文章

  宋代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译文

  文章本是不加人工,天然而成的,是技艺高超的人在偶然间所得到的。

  纯白没有瑕疵,并不需要人力去刻意追求。

  你看古代的彝器(青铜祭器),精巧、笨拙都不能改变。

  汉代离先秦最近了,但文章的深厚、浅薄已有了很大的差异。

  胡人的音乐是怎样的?就是一些管弦与丝竹。

  后夔(传说是舜的乐官)不再写音乐了,千年以来,谁又能跟他相比拟呢?

  注释

  粹然:纯粹的样子。瑕疵:本谓玉病,这里指文章的毛病。

  人为:人力所为,与“天成”相对。

  彝器:也称“尊彝”,古代青铜器中礼器的通称。

  无施:没有施加人力的影响,意谓是“天成”的。

  汉:汉代。先秦:指秦代以前的历史时期。

  固:本来。淳纯:质朴敦厚。漓:浇薄。这两句说:汉代与先秦紧接,可是在淳厚和浇薄上,表现得已经很不同了。言外是说,汉代较薄,先秦淳厚。

  胡部:唐代掌管胡乐的机构,亦指胡乐。胡乐从西凉一带传入,当时称“胡部新声”。

  豪竹:竹制的乐器。哀丝:弦乐器。

  后夔:人名,相传为舜的乐官。

  期:约会。这两句说:后夔已成为历史人物,不可能再写乐曲了,千年以来,还有谁会创作出他那样“纯粹无瑕疵”的乐曲来?

  简析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在提出问题以后,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例证,最后发出不能复见后夔的感概。其实作者所说的“天成”,并不就是大自然的恩赐,而是基于长期积累起来的感性印象和深入的思考,由于偶然出发而捕捉到灵感。只要能做到“纯粹无瑕疵”和“巧拙两无施”,便是好文章。清人刘熙载说:“西江名家好处,在锻炼而归于自然。放翁本学西江者,其云:‘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昔锻炼之功,可于言外想见。”

陆游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3

  忆昔

  宋代 陆游

  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

  夜栖高冢占星象,昼上巢车望虏尘。

  共道功名方迫逐,岂知老病只逡巡。

  灯前抚卷空流涕,何限人间失意人。

  译文

  回忆往日曾随军强渡渭水,在马背上看着遗民提着酒浆对我们哭诉。

  夜里躺在高山上看着繁星,白天又在战车上眺望着胡虏逃跑的烟尘。

  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得,谁知道老了病了只能独自徘徊。

  一盏青灯下握着书卷徒然痛哭,怎会想到竟是这世上的失意之人。

  注释

  壶浆:指酒浆。

  高冢:即高山。

  迫逐:等于说很快可以求得。

  逡巡(qūn xún):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

  卷:指史籍。

  流涕:流泪。

  创作背景

  乾道八年(1172),陆游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的邀请,赴南郑(汉中)襄赞军务,遂在当时的抗金重地南郑过了一段令他毕生难忘的军旅生活。诗人晚年,写了相当多的诗词回忆他这段军旅生活,这首诗就是其中一首。此诗写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当时诗人处于闲职,以中奉大夫衔提举冲祐观。

  赏析

  “忆昔”这个题目,一般地说都应该包括两方面内容:对昔日生活的回顾和由此产生的感想。这首诗即分两部分来写。

  前两句写初到南郑。从南郑跨越秦岭,出大散关,即临渭河,所以说“出渭滨”。首句写作者当年曾随军强渡渭水,次句写关中百姓慰问宋军,并向他们泣诉在被占区所受到的屈辱,言外之意就是殷切期望宋军收复失地。三四句写在南郑的活动。这两句用“昼”“夜”概括全天活动,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以全部精力投入到北伐准备工作的炽烈感情。

  后四句是忆后的悲愤心情。“共道功名方迫逐”,用“大家都认为”功名屈指可待来展示诗人当年的壮志。“岂知老病只逡巡”,用“没有料到”作转折,使前面句句之意急转直下,至末二句则与前半首形成鲜明对比。如今他一边抚摸书卷,一边流泪。诗人灯下披览史书,联想自己,不由得悲从中来。

  此诗在章法上,每两句构成一个小的意群,再由这四个链条组成全篇,结构天成,思路精密。语言运用上,作者深于锤炼,比如“壶浆马首泣遗民”,一句三意,写尽了北方遗民的心情。第六句用“逡巡”写眼前,不仅表现了一个“老病”者的行动特征,而且刻画出一个有志之士无法施展抱负的彷徨心理。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2)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 (菁选3篇)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1

  原文: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赏析1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

  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赏析2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

  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2

  原文: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差不多?

  赏析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

  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陆游《书愤》原文及赏析3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

  早岁:早年,年轻时。那:即“哪”。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中原北望,“北望中原”的倒文。气,气概。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楼船”句:此时作者三十七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宋孝宗隆兴**(1163),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亲率水兵乘楼船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但不久兵败符离,收复故土的愿望化为泡影。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车船内部安装有以踩踏驱动的机械连接船外的明轮,依靠一组人的脚力踩踏前行。车船在宋代盛极一时。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瓜洲:在今江苏邢江南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铁马”句:孝宗乾道八年(1172),王炎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谋划恢复中原之事。陆游人其军幕,并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赴南郑(今陕西汉中)。其间,他曾亲临大散关**,研究抗敌策略。但不久王炎调回京城。收复故土的愿望又一次落空。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塞上”句:意为作者徒然地自许为是“塞上长城”。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像诸葛亮鞠躬尽瘁, 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名世:名传后世。堪:能够。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高低。杜甫《咏怀古迹》诗之五称赞诸葛亮说:“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译注参考:

  1、 程千帆.古诗今选:凤凰出版社,20xx:532-533

  2、 何小颜.豪放诗三百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152

  3、 邹志方.陆游诗词选:**书局,20xx:106-108

  4、 张永鑫.陆游诗词选译:巴蜀书社,1990:150-152

  译文及注释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啊。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 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 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 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 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 显示全部

  赏析

  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时,他会回到金戈铁马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 显示全部

  艺术特色

  诗的开头写的是年青时的认识和志向。“哪知世事艰”,即不知道世事的艰难。事实上要恢复中原,就会受到投降派的阻饶、破坏。因此,一个“艰”字就饱含着对朝廷屈辱投降的激愤,也包含着报国无门的无奈。然而,在那时,诗人渴望恢复中原的豪气却像山一样。这一比喻非常奇特而贴切,可以从山之高联想到豪气万丈,壮志凌云,也...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显示全部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3)

——陆游示儿原文及赏析 (菁选2篇)

陆游示儿原文及赏析1

  示儿

  作者:陆游 年代:宋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转:“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必定能*定中原,收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示儿原文及赏析2

  原文:

  示儿

  宋代: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赏析: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就什么都没有了,万事皆空,用不着牵挂了,从中体会诗人那种悲哀凄凉之心情。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必定能*定中原,**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4)

——陆游的诗句10篇

陆游的诗句1

  1、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2、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4、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5、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6、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7、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8、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榔栗。陆游《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9、叹流年、又成虚度。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10、南邻更可念,布被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1、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陆游《鹊桥仙华灯纵博》

  12、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陆游《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13、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陆游《朝中措梅》

  14、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15、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陆游《病起书怀》

  16、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陆游《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

  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8、风怒欲拔木,雨暴欲掀屋。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9、归装渐理君知否?笑指庐山古涧藤。陆游《自咏示客》

  20、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21、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22、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陆游《乙卯重五诗》

  23、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

  24、拄门那敢开,吹火不得烛。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25、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陆游《关山月》

陆游的诗句2

  1、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谢池春》

  2、*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4、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5、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6、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7、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

  8、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长歌行》

  9、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川。——《汉宫春》

  10、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老马行》

陆游的诗句3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你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冬夜读书示子聿》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材料

  陆游的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这个意思!

  方法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而且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陆游的诗句4

  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2、行人别有凄凉意。——陆游《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5、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6、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陆游《秋思》

  7、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8、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陆游《秋晚登城北楼》

  10、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陆游《秋思》

  11、漫向寒炉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12、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

  1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14、笑儒冠、自来多误。——陆游《谢池春·壮岁从戎》

  15、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16、风声翻海涛,雨点堕车轴。——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17、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沈园二首》

  18、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19、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陆游《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20、漏声断、月斜窗纸。——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的诗句5

  1、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3、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春游》

  4、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5、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钗头凤》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泪痕红浥鲛绡透。——《钗头凤·红酥手》

  8、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临江仙·离果州作》

  9、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卜算子·咏梅》

  10、*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好事近·湓口放船归》

  11、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临安春雨初霁》

  12、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13、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观村童戏溪上》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6、幽姿不入少年场。——《朝中措·梅》

  17、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1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9、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2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21、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五首·其一》

  22、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鹊桥仙·一竿风月》

  23、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秋波媚》

  24、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25、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6、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卜算子·咏梅》

  27、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8、*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

  29、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

  30、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临江仙·离果州作》

  31、水流云散各西东。——《临江仙·离果州作》

  32、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村》

  33、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34、位卑未敢忘忧国。——《病起书怀》

  35、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3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7、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38、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39、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40、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其二)

  4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42、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43、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4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45、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钗头凤》

  46、叹流年、又成虚度。——《谢池春·壮岁从戎》

  47、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金错刀行》

  48、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诉衷情》

  49、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5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51、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梅花绝句》

  5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53、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

  54、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

  55、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庵中晚思》

  56、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剑门道中遇微雨》

  57、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58、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

  59、文章本天成句子,妙手偶得之。——《文章》

  60、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

  61、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秋波媚》

  62、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沈园二首》

  63、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临江仙·离果州作》

  64、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关山月》

陆游的诗句6

  《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尽泪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诗用来鼓舞民族的斗志。

陆游的诗句7

  0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

  0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卜算子·咏梅》

  03.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钗头凤》

  04.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05.叹流年、又成虚度。 《谢池春·壮岁从戎》

  06.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一竿风月》

  07.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 《临江仙·离果州作》

  08.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09.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10.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 《临江仙·离果州作》

  11.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秋波媚》

  12.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秋波媚》陆游

  13.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临江仙·离果州作》

  14.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15.水流云散各西东。 《临江仙·离果州作》

  16.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的诗句8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回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

  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花间小坐夕阳迟,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

  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

  ◆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陆游的诗句9

  1、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2、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

  3、白发将军亦壮哉,**昨夜捷书来。——《闻武均州报已复**》

  4、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书愤五首·其三》

  5、愿公思此宽羁旅,静胜炎曦岂易侵。——《寄陈鲁山·其二》

  6、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7、*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

  8、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晓叹》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10、归计未成留亦好,愁肠不用遶吴门。——《出县》

  11、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金错刀行》

  12、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

  1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14、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川。——《汉宫春》

  15、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谢池春》

  16、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书愤五首·其二》

  17、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8、扈跸老臣身万里,天寒来此听江声!——《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19、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

  20、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燕赵。——《老马行》

陆游的诗句10

  《鹊桥仙·夜闻杜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鹊桥仙·一竿风月》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鹊桥仙·华灯纵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蘋烟雨。

  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华鬓星星,惊壮志成虚,此身如寄。

  萧条病骥。

  向暗里、消尽当年豪气。

  梦断故国山川,隔重重烟水。

  身万里,旧社调零,青门俊游谁记?

  尽道锦里繁华,叹官闲昼永,柴荆添睡。

  清愁自醉。

  念此际、付与何人心事。

  纵有楚柁吴樯,知何时东逝?

  空怅望,美菰香,秋风又起。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弋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渔家傲·寄仲高》

  东望山阴何处是?

  往来一万三千里。

  写得家书空满纸。

  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词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

  行遍涯真老矣。

  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点绛唇·采药归来》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

  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

  江湖上,遮回疏放,作个闲人样。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乌夜啼·纨扇婵娟素月》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5)

——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

  二翁登泰山

  未知 佚名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注释

  昔:以前从前

  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

  妻子:妻子和孩子

  叟:老头

  (唯叟一人)而已:罢了

  携:携带

  第:房屋、宅子、家

  酌:饮(酒)

  向:以前

  吾:我

  远游:到远处游玩

  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

  是:这 然:但是

  意:意愿

  同行:一同出行

  余:我

  亦:也

  未:没有

  然:然而

  恐:担心

  胜:能承受,承担。

  差矣,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

  曩:以往过去

  年:年龄

  且:将近

  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

  方:才

  逾:超过

  甚善:太好了

  翌日:第二天

  偕:一起,一同

  越:经过

  绝:横渡

  相:互相,此指代“我”

  自:从

  至:到,达

  薄暮:傍晚,日将落时

  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

  尝:曾经

  去:离开

  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是:这

  思想感情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寓意

  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

  有志者事竟成!

  只要心中确定了目标,又付诸行动,就一定能成功!

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二翁登泰山

  先秦佚名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翻译: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乡中,甲老翁的妻子和子女离开家乡了,只有他自己一人。一天,他带着酒去乙老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两州远处郊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甲翁说:"那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越过钱塘江,横渡过了长江,走到了泰山脚下。晚上住下休息,**上山,乙翁要扶甲翁,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座大山。

  赏析:

  文言知识:释“相” “相”的含义多作“互相”,但在文言中它有一个很特殊的用法,可作指事代词用,常指代我、你、他。上文“无需相扶”,意为不需要扶我,其中“相”指代“我”。又,《黔之驴》:“莫相知”,意为老虎不知道它(驴子)是什么东西。又,《狼》:“狼眈眈相向”,意为狼瞪大眼睛看着屠户。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句“儿童相见不相识”,意为孩子们看见我不认识我。

  二翁登泰山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

  思想感情: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道理: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困难,取得胜利。有志者事竟成!只要心中确定了目标,又付诸行动,就一定能成功。

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二翁登泰山

  作者:佚名

  朝代:

  昔有二翁,同邑(里)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译文

  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城市里,关系和特别好,甲老翁的妻子和孩子早去世了,只有他自己而已。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巴蜀远处交游,但没有登过泰山,心中很悔恨,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山很陡峭,我也没有登过,总想着他,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乙翁说:"你说的'不对吧,以前的愚公,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今日我们才六十来岁,哪里老呢!"甲翁说:"那太好了"第天,两个老人都去了,走过钱塘,渡过长江,走着从鸸到泰山的北面。晚上住下休息,**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互相搀扶"从太阳出来到薄暮降临,已经走过了半坐大山。

  注释

  昔:以前,从前里:乡(古代居民行政**的一种,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妻子:妻子和孩子叟:老人(唯叟一人)而:罢了携:携带第:住处,家酌:饮酒向:以前吾:我远游:到远处游玩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是:这然:但是意:意愿同行:一同出行余:我亦:也未:没有然:然而恐:担心胜:能承受,承担。汝之言:是“汝之言差矣”的倒装句曩:以往,过去年:年龄且:将近辈:等,类,表示人或物的多数同属一类方:才逾:超过甚善:太好了翌日:第二天偕:一起,一同越:经过绝:横渡相:互相自:从至:到,达薄暮:傍晚,日将落时阴:古代山北水南叫“阴”尝:曾经去:离开何老之有:即为“有何老”;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是:这

  赏析:

  二翁登泰山,表现了他们乐观向上,老当益壮,热爱生活,奋进的精神。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6)

——游山西村 陆游翻译 (荟萃2篇)

游山西村 陆游翻译1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①,丰年留客足鸡豚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③,柳暗花明又一村④.

  箫鼓追随春社近⑤,衣冠简朴古风存⑥.

  从今若许闲乘月⑦,拄杖无时夜叩门⑧.

  翻译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注释

  ①: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③: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④: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⑤: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⑥: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⑦: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⑧:无时:随时.叩(kòu)门:敲门.

  【赏析】

  这是一首朴实自然的山村记游诗.诗人用真挚的感情,明朗的笔调,描绘了山村景物和农家习俗,生活气息十分浓郁.

  诗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家乡的风光和习俗,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诗的头两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诗的第三、四两句对山村风光的描绘,是历来为人称颁的名句.第三句中的“重”、“复”二字同义,再和“疑”字一起,写出了山水重叠回环令人迷惑的景象;第四句中的“暗”、“明”相互陪衬,再和“又”字一起,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赞美.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抒发感情.这里的热情招待,优美风光,淳朴民俗,使诗人兴致勃勃,但诗人没有直接叙述这种心情,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曲折地表现,说“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足见兴致浓厚而强烈.

游山西村 陆游翻译2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答案: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

  中心思想

  这首诗是蛰居山阴老家农村时所作。生动地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 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 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诗人在语调极其自然亲切的诗句中向人们展示了农村自然风景之美、农民淳朴善良之美,并把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美融于其中。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7)

——陆游爱国的诗词 (菁选2篇)

陆游爱国的诗词1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陆游爱国的诗词2

  《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

  犹当出作李西*,手枭逆贱清旧京。

  金印煌煌未入手,白发种种来无情;

  成都古寺卧秋晚,落日偏傍僧窗明;

  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蛩鸣?

  兴来买尽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

  哀丝豪竹助剧饮,如矩野受黄河倾;

  *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万人惊。

  国仇末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何当凯还宴将士,三更雪压飞狐城。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8)

——陆游的优秀作文 (菁选2篇)

陆游的优秀作文1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是愤青,换在今天,他肯定会去砸方正县的所谓**开垦团纪念碑的。淮河以北那片从未谋面的山河让他梦牵魂绕,“逆胡未灭心未*,孤剑床头铿有声”,每到深夜,他床头的佩剑便会调整为振动,振荡出他内心深处报国杀敌的信息。

  然而,悲愤没有任何改变现实的能量,那个浮在西湖烟波上的**,依旧歌舞几时休。

  悲愤到62岁了,也该实现能量转换,往干实事的方向转。机会似乎来临:早春二月,他来到杭州,宋孝宗接见了他。然而,精英接见愤青,只讲山水,不提山河。孝宗说:“你去严州当官,那里山水好呀,可以从事文学创作。”第二次接见,谈文学:“你笔力很好。”**跟你谈文学,谈山水,意味着打算不给你什么事做。

  陆游累了,感叹人世的味道,像薄纱一般薄,明知如此,却还要骑马来京城做客。是谁让他觉得凉了?是南宋高层对整个国家失去责任心的那一份麻木。这个*已经在南方完全本土化,完全忘却了它对整个国家应有的一份责任感。

  无情的雨无情的杏花

  心凉的人对深夜的雨特别**,碎的雨,碎的声,碎的心,纠缠一夜。雨却无情,让听雨的人伤心一夜,自己却做出一份绚烂的答卷:杏花。真是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无情的杏花。

  深巷响起“卖杏花啰,雨后杏花啰”的吆喝,愤青陆游不能杀敌,只好写字、品茶,用短纸书写斜斜的草书,茶水上泛起白乳般的泡沫。草书与爱国不相干,茶乳与江山没关系,陆游似乎要脱离愤青的角色,与现实妥协,要玩文化了。

  现实是什么呢?是一片污浊的风尘。灵魂是什么呢?是他身上尚未染尘的白衫素衣。首都空气风气都污浊,哎,我洁白的衣裳,我洁白的灵魂,我们不在这里漂了,趁着清明还未到,回家吧。

  不肯在污浊中沐浴,陆游仍然是愤青。

陆游的优秀作文2

  陆游,这位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教育。然而,在与唐琬的爱情中受到的感情伤痛却终其一生。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有情人被强行拆散的悲惨的爱情命运,黑暗的社会世道,使陆游与唐琬这对恩爱夫妻不能常相厮守而遗恨终生。当初的妻子,现在已变成了“宫墙柳”,可望而不可即。

  “错,错,错,”正是陆游心中永远解不开的结。一错,只在与唐琬相识又相知,结下了生命之中的不了缘;二错,与唐琬相亲相爱结为夫妻,比翼双飞夫唱妇随;三错,母命难违含泪忍恨痛写休书。终落得恩爱夫妻各分散,只得忍看“春如旧,人空瘦”,终日“泪痕红浥鲛绡透”,留下伤情累累,任心泪漫流。

  桃花已落,池台亭阁依旧,却没有了往日的相聚与欢歌。回忆往昔的海誓山盟,幸福甜蜜的美好时光,都已随花落水流去,独留陆游伫立在沈园中的苍凉背影。“人成各,今非昨”,欲借信笺诉衷情,却也情路难通锦书难托,只得忍痛作罢。

  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悲剧,给陆游的人生罩**一层涂抹不去的`爱恨情愫。他无法违背顽固母亲的意愿,面对不得已嫁做他人妇的唐琬,几十年的相思牵挂与凄怆酸楚,全部迸发于悔恨交加之中,令人深感旧礼教的无情和可憎,为抱恨终身的陆游而难过。

  陆游一生,仕途坎坷,爱情凄苦,但意志从不消沉,他的诗词慷慨雄浑,荡漾着炽热的爱国**的激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堪称伟大,不辱伟大!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9)

——陆游的简介 (菁选2篇)

陆游的简介1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二十岁就定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列第一,因喜论恢复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除掉了名字。但他毫不消沉,回乡后仍攻读兵书,刻苦习武,准备抗金卫国。

  1162年,宋孝宗赵慎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趁此良机提出了许多**军事主张,并给予赵慎以有力**。但是北伐失利,宋再度向金求和,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削职还乡。1170年,陆游到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任通判。后来又到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中办理军务,积极向王炎提出恢复中原的作战策略。但是,由于朝中投降派的阻挠破坏,王炎被召回朝庭,幕府也被撤散。陆游的作战主张不仅得不到实现,自己也被调到成都府安抚司任参仪官。

  1173年夏,他被任命为蜀州(四川崇庆)通判(副州官)。不久,又被调到嘉州(四川乐山),年底才又回到蜀州。报国无门,爱民无力,终于在1174年十月,陆游又被调到荣州(四川荣县)去摄理州事。陆游,在蜀州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对蜀州感情十分深厚。即使晚年回到浙江山阴老家,也还写了许多记念蜀州的诗篇。蜀州人民也怀念放翁诗人,诗人长溘之后,人们的罨花池旁为他和赵忭(一御吏,曾作蜀州官)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现在,二贤祠已改建为陆游纪念馆。

  八百多年来,蜀州人民怀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人们扶老携幼,不远千百里前来瞻仰、凭吊陆游。罨花池是陆游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水榭楼台、林木花草,都篆刻下传大诗人忧国忧民的诗篇。

陆游的简介2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封建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除敕令所删定官。孝宗继位,赐进士出身。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中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陆游入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得到伸展的空间,故常有较放纵轻佻的行为,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茶盐。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7]。淳熙十三年,知严州[8]。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光宗绍熙**(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米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聪目明。期间虽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敌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阴历日期,阳历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6岁。

  【传世佳句】

  0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0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0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临安春雨初霁》

  0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临安春雨初霁》

  05、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示儿》

  0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07、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

  08、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空无人!《金错刀行》

  0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1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12、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4、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

  16、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

  17、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18、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19、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关山月》

  20、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沈园二首》(其一)

  21、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二首》(其二)

  22、玉骨久埋泉下土,墨痕犹鏁(锁)壁间尘。《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其二)

  23、砧杵敲残深巷月,井梧摇落故园秋。《秋思》

  24、云影忽生鸦蔽日,雨声不断叶飞霜。《庵中晚思》

  25、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


陆游《放翁家训》原文及翻译 (菁选2篇)(扩展10)

——蝶恋花陆游阅读答案

蝶恋花陆游阅读答案1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官而作。

  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题目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答案

  14、(1)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了下文作者的旅思。(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2分)②借用汉代扬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2分)(4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答出所表达的情感1分)

  蝶恋花陆游的古诗词阅读赏析

  在一片秋天景色的旅途上,他看到桐树叶子在早晨飘落,又听到吟蛩[蟋蟀]在夜间鸣叫。这些标志秋光的落叶和虫鸣,更加勾起了他旅途的心事。 “旅思”,旅途的愁绪。他遥望通向京城临安的道路,觉得它分外暗淡。这里作者用唐代都城长安(当时在金占领下)借指南宋京城临安。“黯[àn]”是暗淡的`意思。这不仅是写实,也还有象征的意味。因为这时他在主和派排挤下被罢了官,从此远离朝廷,也就更难以实现他抗金报国的理想了。

  这时涌上他心头的,不是对官职的眷恋,而是那一段最不寻常的战斗经历。当年在抗金**的南郑,他曾经“横戈盘马”,亲临**。回想起来,至今还是那么令人神往。“戈”古代一种长柄武器。“盘”是回旋的意思。最使他念念不忘的是**的大散关和渭水清流。在渭河上,他曾雪夜强渡;在大散关,他曾守关拒敌。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现在,他多么想知道,那大散关和渭河,是不是仍然同他在**时一样啊!看,他的所谓旅愁,不是哀叹岁月,也不是感伤劳苦,他是在系念着关系国家命运的**,怀念着那实现他崇高理想的地方。这是一种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的旅愁。 《蝶恋花 桐叶晨飘》诗意图

  当他在怀念**的时候,罢官的现实还迫使他思考以下的问题:“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陆游的家乡山阴地接杭州湾,临江近海。“江海轻舟”,驶往江海的小船,这里用来**驶往家乡的小船。“具”是具备。这三句意思说,今天已经有了回乡的小船,意味着已经罢了官,可以回乡退隐了,然而,那对付金兵、收复失地的军事韬略和计划,却没有人可以托付,使他难以放心啊。原来,陆游不仅是诗人、词人,他还熟知军事,在南郑**任职时,曾经向川陕安抚使(边防军事机关的长官)王炎提出过恢复中原的进军策略,由于朝廷的苟且偷安,他的北伐之志一直未能实现。所以,我们对他“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的心情,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想到这里,他的感情不由得从慨叹转为激愤。遭遇的相似,使他想起了西汉著名词赋家扬雄。扬雄曾经写《长杨赋》讽谏汉成帝游猎于长杨宫。他很有才华,但一直未受到**的赏识和重用。陆游回顾自己一片爱国赤诚而终于不为朝廷所用,他以难以遏止的气愤之词来结束作品:“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如果早就料到(信)我这一生始终不会被了解,任用(不遇),我当初又何必象扬雄写(草)《长杨赋》那样忠心耿耿地献计献策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