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1
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快乐、悲伤、厌恶、恐惧、愤怒等等。当情绪来临时,我们主观感受到的就是快乐、悲伤、厌恶、恐惧和愤怒。
我们说情绪具有非理智性,当情绪来临时我们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得,根本不认识自己了。
比如,当我们感到愤怒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在愤怒,只是单纯地觉得很愤怒。我们不知道为何愤怒,也不知道如何解决愤怒,更不知道愤怒时自己的样子。可以这样理解,当我们沉浸在主观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停止了思考。
当然,对于大部分心智成熟的人来说,能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状态。比如,当我感到愤怒时,我清醒的觉察到自己在生气。能够理解自己为什么这么生气,也懂得如何处理这种愤怒。
但是对于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沉浸在情绪之中的时候,就好像深陷沼泽一样痛苦、难受。他们需要一个会思考的人在身边,否则无法独自处理内心的痛苦。就好像是摔倒的婴儿一样,他们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婴儿摔倒后就失去了思考能力,他们沉浸在情绪之中。
心理学之情绪的分类
1、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他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
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对行为的**作用明显降低,理解力降低,判断力减弱,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有人用激情爆发来原谅自己的错误,认为“激情时完全失去理智,自己无法**”,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激情状态,也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它。
2、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的,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的就是心境。
良好的心境有助于积极性的发挥,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促进坚强意志品质的培养;不良心境会妨碍工作和学习,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培养良好的心境是人的个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突然出现的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况,就得果断地采取决定,迅速地做出反应。应激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应激状态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一般的应激状态是一种行为保护机制,能使机体具有特殊防御、排险机能,使人更加机智勇敢,集中全身精力以应付危机局面,急中生智,摆脱困境。应激状态持续的时间也不可过长,否则,会有害健康。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2
学会自我**情绪
1、愤怒时请保持沉默
人在愤怒时说出的话必定是火上浇油,很容易伤害他人感情。在愤怒时讲话,对方也会消极回应,使气氛更加紧张。如果能保持沉默,或许愤怒反倒会渐渐*息。
2、无视那些激怒我们的人
有些人的趣味就是那么恶俗,总是故意挑你生气。但是,如果无视他们的言行,觉得他们的言行根本就不值得费心,而且,不管他们怎么挑拨,只要不予理睬,他们也会感到自讨没趣,便也不再骚扰。
3、理智停止愤怒
当怒上心头时,赶紧打住,告诉自己:“这么生气又能怎样呢?发火只能使一切更糟吧。” 就算当时确实有些气愤不过,但在心里默念这些能稍微趋缓愤怒情绪。
4、和善看待对方
还有一个是视觉化的方法,把对方看成一个耍脾气的5岁小孩。一旦你把对方看成一个无助的5岁小孩,心里就会感到同情与宽容了。当家人偶尔使你抓狂时,这个办法确实很管用。
5、珍惜*和心态
远离愤怒情绪 如果将*和心态视为最重要的东西,那就绝不会让愤怒破坏它了。
6、尝试理解发怒的人
不要担心自己总是以防卫的'姿态面对批评。如果你能保持镇定自若,对方或许会因自己对你发火而感到愧疚。同时受你的镇静情绪感染,他们或许也会不自觉地冷静下来。
7、转移***
假如有人做了什么让你生气的事,那就多想想开心的事情。对付消极的灵丹妙药莫过于将***转移到积极方面了。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阅读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1)
——什么是心理学3篇
什么是心理学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 心理学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同时它也与神经科学、医学、生物学等科学有关,因为这些科学所探讨的生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2)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菁选2篇)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论文1
一、心理学对**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课堂教学在**来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对于中学英语教学确实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心理学的帮助下,**课堂教学效率能得到更好的提升。从**来对中学英语开展**课堂教学来看,心理学对于教学效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1)良好的心理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兴趣就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而兴趣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从事该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或称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刻苦学习,还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这门学科。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能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2)良好的心理学能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教育的本源是培育一个健康人格的学生,这样才能对家庭、对社会有贡献,畸形的心理对于学生成长没有任何益处,对于国家和社会都只能是负面因素。在对学校200名学生的问卷**及个别学生的访谈中,57%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还有30%的学生觉得自己的心理存在一定的问题,10%的学生不了解心理学这方面的知识,3%的学生拒绝回答。通过访谈,发现心理学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受访的学生中,大多数人觉得心理学方面的教育非常重要,认为通过接受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或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理学教导,能对自己的成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良好的心理学引导能提升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承认进入高中阶段之后学习压力以及成长的障碍始终存在,如何有效化解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成长是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项目。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心理学知识融入到教学内容之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时就能在心理上得到合理的引导,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英语作为一门包含文化熏陶在内的语言课程,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知识的掌握有极大推动作用,尤其是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有意将心理学知识融入教学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主动学习、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现代网络普及的社会,很多课程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尤其是那些参与意愿强烈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拍摄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既能提升学习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带动他人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最终实现教学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心理学实践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综合知识的融合教育,尤其是心理学知识不可或缺。为了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融入心理学知识,最终实现两者的双赢。
(1)教学内容上转变为教材为主导课外知识为补充
在当前我国教育模式下,我们的教学很大程度上还是要服务高考,但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也在不断转变,这就给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带来了一定的选择空间。从**课堂教学的角度考虑,在具体教学中既要完成教材规定动作,又要做好附加动作,尤其是课外知识的选择就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课外知识时既要考虑**来考试的主要方向,又要结合学生心理现状,从而取得教学成效。此外,在选择课外知识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老师的***,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提供素材等相关内容,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在内容选择上更加合理。外语学习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及文化的传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机动性,这就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比较广阔的选择空间。由于当前互联网的高度发达,这种课堂内外知识的互补能更好地实现,学生也充满兴趣去查找资料。
(2)教学方式上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相结合
**课堂教学的实践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是一种极大的转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播甚至语言的学习,接受者的主动参与最终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结合心理学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转变为引路人,而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能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做到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或者查找大量相关资料,从教学还未开始就参与其中。通过学生的提早参与,不断将这种主动参与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最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优秀的思想品德。从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来看,这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能有效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教学工具由单一板书转变为多**相结合
现代社会的教学越来越依赖电子工具,尤其是在英语教学中,多**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传统的板书已经应用不多,大量采用电子技术开展教学,丰富学生获取信息渠道,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此外,通过多****开展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外语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借助多**技术**,学生在学习听力以及口语过程中更容易融入到场景里面去,也就更加容易接受教学内容。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心理学对课程教学的推动作用,与之相适应的就是要不断改变教学思维,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新的领域里不断实践,最终就能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论文2
一、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
消费心理是在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即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估评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发生的心理活动。
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过程。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消费心理描述消费者内部的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而消费行为反映消费者外部的行为举止,是外显的。同时,消费心理又是消费行为的基础,支配着消费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根据消费心理可以推断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则是满足消费心理需要和实现消费者购买动机的过程,反映消费心理的状态和活动过程,根据消费行为可以分析消费心理。消费心理支配着消费行为,消费行为又反映了消费心理。
在研究消费心理的过程中必定要研究消费行为,而研究消费行为的过程中也必须分析消费心理,所以合称为消费心理和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项目
1、基本生活学习消费
包括餐饮支出和生活用品支出等。此费用是大学生必须支出,用以维持和保证正常生活。学习费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学习方面的费用,如买书、音像物品等支出。此项的支出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重要的支出。
2、旅游、上网、休闲消费
旅游消费也是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购买电脑、手机、上网卡消费;再就是是服装、生活用品消费。
3、人情、恋爱消费
主要表现在恋爱及同学间交往的支出。主要包括同学各种聚餐、生日礼物、恋爱消费等支出。
4、考证费用、投资
三、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特点
1、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样化、提高自身的消费成为新趋势
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而是追求精神上、心理上的消费。如人际交往消费、学习知识消费、娱乐消费等;大学生个人需要的多样性,需求强度的差异和需求层次的不同导致消费在消费层次、消费数量等方面会表现出多样性。
2、大学生消费的具有主导性与合理性
主导性是大多数大学生是在满足生活消费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满足学习消费需要,必要的娱乐消费来调节自己的生活,合理性是主要表现为大多数大学生能根据家庭收入水*和自身的实际需求,量入而出。
3、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追求个性化、时尚化
当代大学追求自我价值,思维敏捷、灵活,见多识广。追求个性化生活,显显示自我个性。这种消费心理与行为更多表现在生活方式、生活用品上。网络上消费。如大学生网购,新颖的购物环境和购买方式可以满足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有选择的消费,充分地表现自我。
4、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缺乏理智
从众、攀比和对追求品牌时尚也都在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体现。许多大学生只为了享受或时尚,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消费。对物质欲望和感官快乐的追求与满足,作为人生幸福和快乐的目标。
5、大学生的消费水*差别较大
消费水*的差异主要是受到家庭状况的影响。富裕家庭学生消费水*高,个别学生极高。处在贫困线的同学还在为生活学习费用伤脑筋,出现消费两极化。
大学生在地区、家庭、家庭结构、性别、年级不同存在消费差异。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家庭收入的不*衡,再就是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差异;男生在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女生则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印象,在服装、穿着等方面的消费比较大;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在保障*常学习所需、购买生活用品上花费较多,高年级学生即将毕业,在择业应聘、考试、培训、购买资料方面的经济投入较大。
6、不*衡性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而地域经济发展的不*衡和行业的不*衡,导致家庭收入的不*衡,再者各自家庭结构的不同,也会带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衡;
四、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及行为的理由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影响
大学生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备可塑性。因此,社会风气或学校环境都使他们受到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并存, 不良思想、文化的出现。网络与**的多样性与弊端;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享受** 炫富、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消费心理滋生。
2、学校环境影响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教育,品德教育缺失。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不良的校园消费环境如校园里普遍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消费等现象也加重了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理由。
3、家庭因素影响
家长自身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长对孩子消费的教育和引导不够,对不健康、不合理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没有及时予以纠正。对大学生的理财能力培养不够。
4、个人心理因素
大学生是消费的主体,大学生消费中的理由,主要是由自身心理因素造成的。
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习惯。思维能力不足与性格的不成熟是造成不良消费的主要理由。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物质**和误导时无抵御能力。从而出现攀比性、从众性、享乐性等非理性的消费心理理由。
五、引导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倡议
1、社会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应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风尚,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观念、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形成提供保障。社会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向大学生宣传正确消费心理与行为。
2、学校教育应进行与消费心理与行为有关的消费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情感、道德意识的教育
通过开设有关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不良消费心理危害的严重性,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学校要形成良好消费风气,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家庭应帮助子女摒弃不健康、不合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
引导子女科学、合理地消费,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心理,帮助大学生提高理财能力,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
4、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的消费观
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习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消费。为自己的开支做出合理的计划。在消费实践中,学会消费,提高消费能力。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3)
——情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菁选2篇)
情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1
一、 在校学生心理疾病发生的情绪基础
情绪是一个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它们的相互影响是情绪基本属性起作用的体现。包括:
(一) 情绪的适应性和动机品质决定了存在着正性与负性的根本差异
(二) 情绪的等级结构与情境认知存在着一致性与矛盾
(三) 情绪的检测功能导致情绪对自身系统的放大或削弱的影响
(四) 神经系统中枢与边缘自主系统的相互作用导致情绪的不可**它们之间的每一次活动均可达到协调而产生正性情绪并有益健康,也可以发生**而导致有害的负性情绪而影响健康。
二、 情绪疾病——抑郁症
(一) 抑郁的概念
抑郁比任何单一负性情绪的体验更为强烈和持久。抑郁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情绪,主要包含着痛苦,并依据不同情况而合并诱发愤怒、悲伤、忧愁、自罪感、羞愧等情绪。每个人都体验过抑郁,但由于过度压力而情绪低落或绝望,失去兴趣而不能胜任正常工作,甚至产生**企图等极端意念和行为,就可能向异常情绪转化而成为抑郁症。
(二) 抑郁症的症状表现
(1) 精神症状
1.心情、情绪的障碍
抑郁在情绪层面上的症状,即程度较强的忧郁感等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忧郁感、悲哀、说不出的不快、空虚、寂寞孤独、无力、绝望、郁闷、不安、焦躁等。
2.行为、思维受到限制,精神活动能力降低
处于抑郁状态的人,个人活动受到抑制,整个人处于“停滞状态”,在思维上也会产生障碍,问题的思考找不到突破口,出现“脑筋转不过弯来”“精力不集中”“什么都想不起来,记忆力减退”“判断能力下降,做不出判断”等现象。
3.自我概念的变化
自我概念,是指人们在对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自我评价,并进而通过个体行为加以表现。陷入抑郁状态的人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懦弱**感,失去自信,从而厌恶自己,否定自己,甚至常常产生一些认为自己很坏、很肮脏的想法。
4.思维上的变化
在抑郁状态下,在个体眼中,所有事情看起来都变得更悲观了,考虑事情总往坏的方面想,整个人都处于绝望的情绪支配下,更有甚者,会出现妄想症状。
(2) 身体症状
1.睡眠障碍
抑郁症必定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就是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分为入睡困难、易于惊醒、无法睡安稳、浅睡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惊醒,这常常引起人们心情抑郁,总让人觉得“明天又是一个痛苦不安的一天”,促使人们产生**的念头。
2.疲劳感
稍微做点事情或活动就感到疲劳,总觉得全身乏力、酸痛、懒散,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生命力和能量即将枯竭似的。
3.疼痛
抑郁不仅可以摧垮人的精神,还能够扰乱人体*衡,结果导致植物性神经紊乱,从而使血液输送出现障碍,最终出现头部肌肉和神经痛,头晕目眩,头皮发麻等症状。
三、 影响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 家庭对在校学生的影响
任何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只能顺其自然地接受家庭的影响,这是家庭影响的**性,而家庭影响还具有无意识性,因此同一家庭的成员的许多特征都具有相似性。
(1) 父母文化水*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对全国6个中等城市的550个家庭的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水*与子女的心理异常水*成反比例关系,即父母的文化水*越低,子女的异常程度相对较大,有异常行为的子女多发生在父母为高中文化一下水*家庭。
(2) 问题婚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在所有的家庭因素中,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是问题婚姻,主要包括:父母分居、父母离异、父母再婚和父母冲突。
(3) 家庭关系对子女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三角关系。良好的家庭关系会使子女感到幸福和安全,不良的家庭关系对子女有极大的伤害作用。
(二) 学校对在校学生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制定了学校教育在培养人、教育人方面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说明,学校的任何变化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1) 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校环境分为外环境和内环境,外环境是指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包括外围坏境、地区环境和社会环境。内环境是指学校内部结构和布局。外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内环境则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校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师生交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关系,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有直接的影响。它能影响班级群体的主导气氛,也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个性。正常**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更多的积极情绪,会使学生形成很多优秀的个性品质。
四、 在校学生抑郁症的成因——长期性预防的出发点
(一) 客观环境因素
(1) 家庭因素
有许多研究和临床证据**抑郁症与儿童时期的家庭状况有关,特别是儿童遭遇父母的**。
(2) 个人认知歪曲
抑郁症患者与正常人不同之处在于,早期创伤事件使他们具有抑郁产生的易感性,通过替代性强化和自身标签作用,他们发展了一些歪曲性思维模式为标志的认知类型。
(3) 生活事件的作用
生活学习中凡是能造成强大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等事件都可能成为导致抑郁的因素。
(二) 身体因素
(1) 生物因素
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亲属的抑郁症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可以说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且在性别上,女性抑郁症比例要高于男性。
(2) 生化因素
身体内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抑郁的产生。
由此可见,引起抑郁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错综复杂的。并且,在校学生,他们自身的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外界的刺激更容易使他们的情绪产生异常。因此,预防在校学生抑郁症的产生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各方面的相互配合。
情绪心理学的心得体会2
情绪,在心理学上的说法,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俄国伟大的伟大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指出:“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对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无论躯体和精神性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健康。”“一切顽固沉重的忧悒和焦虑,足以给疾病打开方便之门”这位伟大的学者从生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情绪与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积极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着促进作用,然而,消极情绪的危害也挺大的。消极情绪一旦产生,一方面会引起个体整个心理活动失去*衡,如在愤怒或恐惧、狂喜等激情状态下,就会出现意识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和自制力,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另一方面还可能引起身体器官等生理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如脸色苍白,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瞳孔减小,呼吸频率等,甚至血中化学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将对人的身体健康照成严重的影响。
在这个车水马龙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被这样活那样的事情影响着,并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特别是现代学生,越来越多的面对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再加上自己对情绪的**力不足,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波动,那么他们又会有什么表现呢?
下面以我的亲身经历为例:
我以前上的是非师专业,但是拗不过家里的强烈要求,我终于递**转专业的申请,然后为了应付考试,可以在一个晚上间恶补线性代数,个中滋味,也只有自己自己才能体会到。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件事慢慢被淡忘下来,相反的,我和原来班里的同学关系打的火热,也许是第一学期的变故让我决心改变自己。可是有一天,当转成功的消息传下来,霎时间,我懵了!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该怎么办,我能适应吗?还有那欠缺的8个学分 ……我似乎从未一次性处理过这么多矛盾的事,最终我的情绪终于在一夜间崩溃,然而对象确是对我关怀备至的妈妈,而郁闷、情绪极大的波动伴随着我直到现在!
每一次,当妈妈问我和新同学相处的怎么样、学习是否跟的上、家教做的开心吗这一类跟“师范”这个词有点点关联的时候,我便发了狂似的毫无理由的对妈妈发脾气,可能由于*时沟通的少的缘故吧,我无法向她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我的心理活动很剧烈,我想说的事完完整整的在心中重复着。但是此时的我,只会很愤怒的说上一句不要管,想当老师自己当去。然后把所有的是填埋在心里,有时候,甚至会感觉到自己胸口很疼,便强忍着,或者一个人呆着偷偷掉泪!可能你会觉得很好笑,既然没有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那么又怎么能期待得到别人的谅解呢?这么做的后果当然只会把妈妈气的流眼泪。我又何尝不懂?但是,我就是无法**自己!
的确,不良情绪能,失去理智和自制力。那么是否有一种理性的情绪疗法呢?据了解,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步骤如下:
1诱发性事件。
2由A事件引起的信念。
3情绪和行为的后果。
4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对抗。
5辩论后产生新的情绪活行为后果。
在上面的事例中,事情已经很明确地摆在面前,但我就是不肯承认,不肯面对现实才会引发一系列的争吵。从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首先,诱发性事件便是转师范类专业。但是由于我在新的班级里遇到的种种不愉快经历以及沉重的压力,造成对妈**怨恨。是这种所谓的“信念”让我失去理智,无法自控!其实,妈妈也是为我以后的就业着想,出发点总是好的。而我也*时少跟别人沟通,以至于关键时候无法理性对待,只能用愤怒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再有,我的情绪**力教低,总是让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调节情绪的方法也很不好,长期把不愉快的事情压在心理,可能会导致抑郁证,而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情绪问题,而是典型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情绪在青少年时期是非常混乱的,并伴随着“狂风暴雨般”剧烈的情绪,一直到成年期才*静下来,所以,学会情绪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效调节不良情绪有一下方法:
一、宣泄
学会宣泄,就是指通过适当的方式与途径将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一般来说,主要有这么几种:
①哭。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哭,可以让不良情绪随着眼泪**出来,对消极情绪起到缓解作用。
②喊。当有不满情绪积压在心中时,可以到空旷的地方去大喊几声,也可以唱唱歌,吼几声,发泄心中的一股"气"。
③诉。当不愉快时,不要自己生闷气,要学会倾诉。朋友聚一聚,把自己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得到朋友的同情、开导和安慰。不过要指出的是倾诉的对象不仅仅是朋友,还可以是亲人、老师、同学等。正如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二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④动。打打球、散散步,跑两圈,对着沙袋或墙壁痛击一阵,也可以参加一些重体力劳动,这样一来就可以把心理上的负荷变为体力上的能力**出去,气也就顺些了。
现实生活**泄的方法很多,人与人因个体差异和所处环境、条件各异,采用宣泄的方式也会不同。
二、转移。所谓学会转移,就是说为了**住不良情绪,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把***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比如,到田野里走一走,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
三、**。所谓学会**,就是在陷入不良情绪时,要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不良情绪。当你将要发怒的时候,可这样来暗示自己:"别做蠢事,发怒是**的表现。发怒既伤自己,又伤别人,还于事无补。"又如,当在学习中感到急躁厌烦时,可以自言自语:"不要急躁厌烦,急躁厌烦无济于事,只会有害无益,只有刻苦用功,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这样你就会有可能心*气和,安静下来。
四、改变。所谓学会改变,就是指改变对引起不良情绪的事物的看法,以改变我们的不良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我们只注意到事物的负面或暂时困难的一面。如果换个角度,把***集中到事物的正面或光明的一面,我们就会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从而乐观、自信起来。
五、自我疏导。人在遇到不良情绪的时候,如果不能自我调节,就会丧失继续前进的勇气。如果善于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就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常常是因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造成的。既不要把自己估计过高,也不要估计过低,既不要因为自己有某些长处而骄傲自满,又不要因为自己的某些缺点短处而自卑自责。正确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水*,会减少烦恼,保持乐观奋发向上的心态。
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绪。认识变了,情绪也会变化!左右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认识(即态度和观念)。所以,面对同一件事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无论情绪是亮丽的还是阴暗的,它们本身都是正常的。因此,我们要认识它,接受它,并学会**它。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4)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 (菁选2篇)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1
行为心理学简介
行为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心理学家华生。行为**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行为心理学目录
◎序章
序前言
◎第一章心理的动力基础
第一节人的内部心理动力
第二节人的内部心理状态
◎第二章心理结构图式
第一节人的正常的心理结构图式
第二节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结构图式
◎第三章意象格局
第一节人的意象
第二节人的意象格局
◎第四章心智模式
第一节人的经验世界
第二节人的认识结构
第三节人的价值系统
◎第五章情绪与意动
第一节情绪
第二节意动
◎第六章情感与理性
第一节情感
第二节理性
◎第七章自然行为与冲突
第一节简单理性和自然行为与复杂理性
第二节冲突
◎第八章冲动行为与欲求不满
第一节决断和冲动行为
第二节抑制与欲求不满
◎第九章焦虑与抵抗
第一节焦虑
第二节抵抗
◎第十章有意行为与置换机制
第一节有意行为与转移
第二节置换机制
◎第十一章置换机制(一)
第一节幽默
第二节攻击
第三节嫉妒◎
第十二章置换机制(二)
第一节反态
第二节过失
第三节退行
◎第十三章置换机制(三)
第一节代偿
第二节投射
第三节补偿
◎第十四章置换机制(四)
第一节升华
第二节堕落
第三节性
◎第十五章置换机制(五)
第一节白日梦
第二节变态
第三节**
◎第十六章自我保护机制
第一节自我保护机制
第二节梦
第三节泄精/行经
◎第十七章心理的失衡
第一节心理的失衡
第二节精神病症
第三节错乱心理
◎第十八章重建心理*衡
第一节重建心理*衡的要旨
第二节重建心理*衡的技巧
◎第十九章气质
第一节有机体的气质
第二节气质的基本类型
◎第二十章性格
第一节人的性格
第二节性格的基本类型
◎第二十一章性格分析及其运用
第一节人的性格分析
第二节行为的解释、预测及**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一、现代心理学的潮流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外国,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心理现象,力图揭示心理活动的奥秘。
古代的许多人,包括不少有名的学者,都把人的言行归结为一种特殊的实体——灵魂的主宰。
诸如,我国上古奇书《黄帝内经》的著者元阳真人即提出,“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
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则指出,灵魂,具有理智、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其中,理智是智慧的,起着指导作用,激情服从它,是它的助手,欲望占据最大部分,它贪得无厌,必须受到理智和激情的**;至****的思想家、教父哲学的主要**圣奥古斯丁又进一步认为,通过对意识的内省,可以接近和了解灵魂。
按最早出现于1590年之心理学原名之Psychology一词,系是由希腊文中Psyche与logos两字演变而成。
前者,意指“灵魂”;
后者,意指“讲述”。
合之则谓:心理学,亦即阐释灵魂之学。
从其语源来看,顾名思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或精神的一门学问。
尽管人们研究心理学,可谓有着相当漫长的一段过去,但严格说来,正如同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的那样,心理学,其实“只有一简短的历史”。
原因是,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心理学一直都只是被包括在哲学的母体之内,仅用思辨的方法来描述人的心理现象,所以,它的发展,是极其有限的。
只是到了十九世纪末叶,自然科学蓬勃发展,科学实验方法被广泛采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德国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联邦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的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由此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的科学。
冯特的心理学,是以德国的感官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为基础,吸取德国古典唯心**哲学中的某些见解,采用心理化学的观点建立起来的。
冯特提出,把心理或精神作为“物”,同时,把那种被认为实际存在的东西看作是现象,以意识的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通过内省法和实验法的结合分析人的意识,能够解释人的心理。
这,就是构造派心理学。
构造派心理学,是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第一个应用实验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第一个**的心理学派别。
冯特,作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位正式研究心理学的教授,因其卓越努力**提高了心理学的学术权威,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或径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冯特在1874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原理》,被认为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上的不朽之作,它的重要性,有如心理学的**宣言。
构造派心理学成立后不久,即受到心理学界的群起反对。
反对的结果,一方面使构造派心理学不幸短命,后继无人,成为心理学史上的绝响;另一方面因为***的主张不同,逐渐演变成百家**、学派林立的局面。
不同学派出现之初,原本一致反对结构**,但以后,愈争论,愈复杂,终于又演变成各学派之间,彼此互相排斥、众说纷纭的情势。
在**,与冯特同时代的詹姆斯,虽然同样以意识为对象,但他却把实用**运用于心理学,把着眼点放在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上。
詹姆斯认为,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其任务,就是描述和解释意识状态。
所谓意识状态,包括感觉、愿望、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等等。
詹姆斯把意识描述为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亦即所谓意识流、思想流或主观生活流。
所谓对意识状态的解释,就是研究它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直接后果。
詹姆斯主张,心理活动是有目的的,它时刻都在顺应环境,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在顺应环境上的功能效应,而不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构造,从而创立了机能心理学。
机能**对以后心理学的发展影响不大,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即由新兴的其他学派所取代。
在詹姆斯的影响下,华生刻意把研究的重点,置于作为意识活动结果的行为上。
华生**,应该象研究其它任何动物一样去研究人,应该象考察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等其它所有自然科学中的现象一样去考察人类行为。
华生还断言,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可以称之为意识、感觉、知觉、表象或意志的东西,因此,所有这类词汇,必须从描述人类行动的语言中,彻底**出去。
华生强烈主张,心理学只能研究可由别人客观观察测量的外显行为,而实验则应该仅限于客观地观察刺激——反应的结果。
华生于二十世纪初叶,创立了曾经风靡一时,并一度独霸心理学领域的行为**心理学。
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因行为**严守自然科学的取向受到批评,同时,也因其它学派理论的影响,一些原属行为学派的学者,如赫尔、斯金纳、托尔曼等人,已不再坚持“客观的客观”的原则,终而,接受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之一的理念,又倡导了新行为**。
他们的观点是,在考察行为的同时,也兼顾心理活动。
目前,这种观点,业已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一个主导思想。
然而,人的行为,有时是受意识不到的心理倾向所支配的。
所以,人,也有受无意识支配的情况。
首先提出这种无意识问题,并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由意识的世界进一步扩大到无意识的世界的,就是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在长期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把人的心理分为无意识和意识两个对立部分,认为人类的大部分行为是由处于意识不到的无意识世界中的性本能(性冲动)所决定的。
要想了解某一个人的心理,如果不去了解他的无意识的世界,则是无法理解的。
弗洛伊德重视无意识的分析,正与冯特心理学的以意识分析为主相反,并从对精神病的治疗中,产生了学。
学的内容,极为复杂。
事实上,学不但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而且,也是二十世纪内影响人类文化最大的理论之一。
而弗洛伊德的名字和这个术语,亦是大多数有文化的人都熟悉的。
许多初学心理学的人,往往认为,弗洛伊德就是心理学,并且认为,这种心理学,只涉及对精神错乱者的治疗,由此,也可看出弗洛伊德的影响之大。
因弗洛伊德的理论只是以精神病患的心理现象为基础,以之推论解释到一般人,难免有以偏概全的缺点,加之弗洛伊德的理论缺乏人性变异的社会文化解释,亦常遭人非议,故此,学后继者的理论取向,均将层面放大,包括了在现实社会文化中对一般人行为的解释。
此等心理学者,被称为新弗洛伊德派。
以霍妮、沙利文、弗罗姆、艾瑞克逊等人为**的新弗洛伊德派,在神经症状的发生和人格的发展方面,排斥弗洛伊德的生物**观点,而重视社会和文化所发挥的作用。
在德国,较行为**稍早一年,心理学家韦特墨、苛勒、考夫卡等人即提出了格式塔心理学,也就是完形心理学。
他们认为,整体,不能用零碎的部分之合去理解。
并不是由元素组成的部分决定整体;
而是,整体规定部分。
整体的特性,是基本的;
而部分的特性,则依赖于它们在整体**结构中的地位。
把整体还原为部分时,就会见不到整体。
部分之合,不等于整体;
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合。
原因是,在集知觉而成意识时,加多了一层心理**。
所以,知觉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
以四条直线构成的正方形为例。
人们由此所得的知觉,并不是等长的两条横线加两条纵线,而是一个完整的正方形:四条直线之外,另加了一层“完形”的意义。
他们还认为,心理现象,未必反应物理刺激的事实。
物理刺激,是客观存在的;
而心理现象,则是经由个人对之加以选择与**后的反应。
整体被知觉为何种形状,将决定人和外部现象的相互对应。
可以说,行为**,是把重点放在接受外部事物现象(刺激)上,相反,格式塔心理学,则是把重点放在捕捉外部事物现象的方法上。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德国,纳粹**开始抬头。
与此同时,德国的许多心理学家纷纷逃往**。
这样,格式塔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在**各地广泛交流,推动了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其中,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方面,从德国跑到**的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表现得最为活跃。
勒温通过实验,研究了团体和人际关系的理论,提出了团体力学,为后来兴起的实验学打下了基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针对当时盛行的论与行为**在理念上均非“以人为本”,心理学又兴起了第三**,出现了一种新的潮流,即心理学,必须以正常人的需要出发,去研究人类异于动物的一些复杂经验,诸如,动机、欲望、价值、快乐、幽默、情感、生活责任、生命意义以及爱情、嫉妒、仇恨,等等,真正属于人性各种层面的问题,进一步探求人的价值、本质,发扬人性潜能,从而,助人自我实现。
于是,**心理学家马斯洛、罗嘉思等人,又倡导了人本**心理学。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受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的研究以及电脑科学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个心理学的新流派逐渐演变而成,这,就是侧重研究人的知之历程的认知心理学。
从广义上说,心理学中凡侧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学派,皆可称之为认知心理学派。
例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创立之皮亚杰学派,即被认为属于认知心理学派。
但目前,在**,则大多数指狭义的认知心理学——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科学,因而,也叫认知加工心理学。
确切地说,信息加工心理学侧重研究人接收、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信息的过程,即感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等。它强调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并且,通过计算机和人脑之间进行类化,象研究计算机程序的作用那样,在较为抽象的水*上,研究人的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的特点,以揭示人脑高级心理活动的规律。
因此,把关于人的认知过程的一些设想,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的计算机模拟,也就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法。
不言而喻,现代心理学是博采冯特的构造心理学在内的机能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学、实验学以及人本**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众家之长而形成的,以自然科学为目标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二、动力心理学观点
毫无疑问,心理学如果以实用为目标,那就应该把研究的重点,置于支配、调节人的行为的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上。
心理学,应以活动中的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从客观上能够观察到的人的行为,探索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来解答人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和为什么发生的问题。
哭和笑,都是人的行为。
但是,无缘无故的哭,或者无缘无故的笑,绝对是没有的。
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促发的,而不是偶然自发的。
只有处在当时的那个环境状态之中,也就是人的心理受到当时那一环境气氛的感染时,眼泪才能流出来,笑声才会发出来。
然而,心理学所说的“环境”,往往与周围的实际状态有所不同。
即,客观的地理状态或物理状态总是一成不变的,可以说是真真确确,实实在在。
这,在心理学中常常不称其为“环境”。
关于上述问题,考夫卡曾举出下面的一个例子。
严冬的一个黄昏,在猛烈的暴风雪中,一个骑马的旅行人好不容易,才摸到一家客店的门前。由于一望无垠的大雪覆盖,他已分辨不出哪儿是路,哪儿是田野。在狂风暴雪之中,为了今晚能找到一个安身之处,他已策马盘旋了好几个时辰,终于,来到这里。店主人走出门口,看见这位旅行人,顿感惊愕万分,于是,讯问旅行人,到底是从何处而来。旅行人并未答话,只是默默无言地指了指客店的正前方,这样一来,更使店主人莫名惊讶,他说:“您是从昆斯坦斯湖上渡过来的啊!难道您还不知道吗?”旅行人听到这话后,不由过度惊恐,遂从马背上坠落而亡。
这个故事是说,旅行人所走过的道路,从客观上看,是被落雪覆盖的湖面,而在当时,却是他所不知道的,因此,他把湖面当作原野,而一往直前骑马奔驰过来了。
这说明,旅行人如果事先就知道那儿即是湖面,他的行为,自然也会完完全全不同。
这样看来,区别在于,把客观上同一个“落雪覆盖的湖面”,即地理环境和物理环境,看作是一片雪原,而把按这种想法采取行为的环境叫做“行为环境”。
行为环境,即原有的地理环境,这种情况,当然也有。
不过,必须看到,由于不同的人人生经历不同,认知的层面亦是不同,在多数场合,根据人们的不同理解方法,“行为环境”是要有所改变的。
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并不是单纯的地理环境或物理环境,而是这种“行为环境”。
只有受行为环境调节的行为,我们才将之称作为行为。
人的行为,总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行为环境中的行为。
正是处在某一特定的行为环境之中,人的行为,才最终得以发生。
人的一切的行为,就其发生的方式而言,毫无例外地,都是反射。
所谓反射,是指人的机体借助于人的心理的活动,来实现的对于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行为反应。
在这里,环境刺激又叫“刺激作用”,是指作用于人的机体并引起有机体感应的环境因素,也就是“刺激物”,施加于有机体之上的影响。
所有的反射,都是由于环境刺激所引起。
环境刺激,是行为反应的最初原因;
而行为反应,则是环境刺激最后引起的结果。
在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则存在着一系列相互作用的连续而又复杂的中间过程。
它们,就是最终决定人的特定行为的内部心理过程,包括人的心理领域内诸过程及其转型。
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总是起着支配、调节有机体行为的作用。
所以,在整个反射过程中,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始终处于中心地位。
反射的意义在于,它总是激发有机体进行适当的活动,以顺应环境,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与环境达到一种中介即*衡状态。
因此,反射,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衡的基本方式。
人的行为,是由许多反射组成的。
因而,所谓行为,即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顺应。
以研究活动中的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为其对象的心理学,实质上,也就是研究有机体如何对环境刺激采取行为反应,以顺应环境的科学。
由于从完全的意义上说,行为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环境刺激、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行为反应,人的行为包含,而并不排斥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最终决定人的行为,因而,人的行为不是,也不应是那种简单的、仅做机械的生理因素的分析、仅用刺激与反应的字眼就能“客观地”加以描述的、与动物等同的行为。
人,并不是只能无一例外地对呈现于面前的刺激作出反应。
人,并不是只会“刺激——反应”的机器。
人,比机器人要复杂的多。
要全面地认识人的行为,就必须抓住人类所独有的那些东西,重视对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
要结合有机体的生理过程,来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
因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有自己的生理机制;
任何心理现象,都是在其生理机制的基础上得以发生。
从整体上看,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目的而行动,因而,分析人的行为,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要把人当作人来分析、研究。
人,并不是更大一些的老鼠、猴子或白鸽。
人,就是人。
人,是理性的人。
人,是社会的人。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与个性。
人,决不能与动物相混同。
人的活动,与社会是一个整体。
人的行为,乃是存在于具体的时间和空间的特定的人的行为。
应该从人的外部联系,来认识人的行为。
企图脱离社会来分析人的行为,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是丝毫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所以,心理学,也就应当是人化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理论目标,即在于实用。
与此相适应,心理学研究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应该具有三种基本效用:
一、以相当的精确性,来解释人的行为;
二、以相当的合理性,来预测人的行为;
三、以相当的有效性,来**人的行为。
心理学书籍在线阅读2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大学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
《捕捉儿童**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警惕宝宝的另类饥饿
宝宝出生后随着脑的迅速发育以及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不仅身体在长大,精神活动也开始萌芽,如果宝宝有“精神饥饿”,会累及他们的体格与智力发育。宝宝不能自己调节饥饿心理,所以爸妈们,警惕宝宝的另类饥饿。
心理饥饿
宝宝的最高心理需求,莫过于父母之爱了,尤其是母亲之爱。当他们一听到母亲的声音或看见母亲的微笑时,不是伸出小手就是咿咿呀呀地叫着,甚至用哭声来“要挟”,要求妈妈为他敞开怀抱。如果需要搂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哭声就会戛然而止,脸色随之“由阴转晴”甚至“彩霞满天”。不难明白,父母特别是母亲的怀抱称得上是小宝宝的一种“心理维生素”,对他们良好情绪与个性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皮肤饥饿
动物与人都存在着皮肤饥饿的问题,小宝宝尤为突出。他们渴望得到大人的搂抱,即使长大了也喜欢扯着大人的衣襟或者靠着大人,这就是皮肤饥饿的表现。皮肤老是处于“饥饿”状态的孩子,往往性情抑郁、孤僻、爱咬嘴唇或啃指甲,有时甚至莫名其妙地用头或肢体去碰撞墙壁。
母爱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营养素,而儿童对母爱的需要称为“皮肤饥饿”,必须以抚摸、拥抱和亲昵来满足。孩子从初生到3岁是生命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母亲的爱抚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新生儿的“皮肤饥饿”和对母爱的渴望是很强烈的。父母或其他抚育者都应尽量满足孩子对母爱的需求。如刚出生的婴儿,最好能让其赤身**靠近母亲的胸膛,让新生儿与母亲的肌肤接触,使他(她)能听到母亲的心跳声,而不宜捆绑起来(腊烛包式)单独放在小床里。
母乳喂养,不仅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要,而且还能让孩子饱尝母爱。哺乳的方式与哺乳者的情绪状态对乳儿身心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母亲只把喂奶当作任务,奶着孩子,想别的事,忙别的活,这样,孩子在情感上也得不到满足。
感官饥饿
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抱着小宝宝走出家门,置身于大自然的广阔天地时,他们会表现出无比的高兴与激动,眼睛不住地看,小嘴不停地说,两只小手不停地挥动。奥妙何在?原来大自然的声、光、色、形等新鲜事物,迎合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满足了他的“感官饥饿”。
语言饥饿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串哭声到喃喃学语,直至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期间只不过一两年光阴。其实,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要求,即语言信息的迫切需求。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5)
——考研心理学专业介绍 (菁选2篇)
考研心理学专业介绍1
心理学旨在探索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体之间心理过程的差异构成个性心理,包括需要、兴趣、动机等个性心理倾向性和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心理学研究不同类型人群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不同年龄的群体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发展,也包括各种异常群体,不同性别的群体,不同职业或身份的群体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心理学还探讨人在不同的社会实践领域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如教育、工业、商业、军事、医疗卫生、运动、司法等具体领域的心理学现象与规律,形成各个领域的心理学分支。
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关于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的基本范畴、原理与理论,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基本范畴、原理与理论,如感觉理论、思维理论等;也包括情感过程的基本范畴、原理与理论,如情绪理论等;还包括个性心理的基本范畴、原理与理论,如人格理论,动机理论、智力理论、气质理论等;第二,关于不同主体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发展的基本范畴、原理与理论,包括个体心理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异常个体的心理特点、群体心理特点等,以及心理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等;第三,关于各个重要实践领域的心理现象与规律(教育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的基本概念、原理与理论,如教育心理学关于知识学习、品德培养等过程的概念、原理以及学习理论、迁移理论等;第四,关于心理的生理基础与社会基础方面的基本原理与理论,包括心理与大脑的关系,心理与遗传基因的关系,心理与社会环境、亚文化背景的关系等;第五,关于心理学发展历史及各个流派的基本理论,如构造**理论、机能**理论、行为**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现代认知派理论、人本**理论等。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心理学的知识与理论本体。
心理与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科学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包括实验研究方法与相关研究方法。自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创用实验方法对心理进行研究以来,心理学实验方法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从早期的`传统实验心理学方法,到20世纪中期的基于信息加工科学的认知实验心理学方法,到20世纪末基于脑成像技术的认知神经科学方法。认知神经科学继承并综合了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研究视角和新技术,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验、模拟、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探索认知表征和加工的研究方法,使从脑区、神经网络层次上探讨心理和认知功能的物质基础成为可能,将真正从科学意义上揭示心智与大脑的关系。除了实证研究方法之外,现象学研究方法也是心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现象学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对事实或现象的观察、描述与分析,以揭示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观察法、访谈法、个案法等质性分析方法。由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工作具有严格的伦理规范。
考研心理学专业介绍2
基础心理学[040201]
基础心理学是心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部分院校可授予理学学位。基础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基础的东西。主要研究方向有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其研究为心理学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基础心理学的研究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
1.认知心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现代技能,并结合专业知识和原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心理学问题的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师、科研人才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才。
2.时间心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较全面地了解本专业学科的理论、历史现状及发展动向,掌握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现代技能,并结合专业知识和原理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学问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身心健康的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的教师、科研人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402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部分院校可授予理学学位。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又可细分为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一生的发展过程,其中早年的发展,包括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是当今研究的重点。
1.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咨询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理论、青少年发展理论,具有**从事心理学研究的科学研究人员及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者。
2、学习与教育心理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研究生掌握扎实的心理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方法,具有**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各级各类学校师资、科研机构和教育心理辅导机构的科学研究人员及高层次的社会工作者。
应用心理学[040203]
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心理学下设的一个常设二级学科,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应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很多,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统计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个体团体心理咨询,广告心理学等,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应用,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
1.心理测量与咨询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熟练掌握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具有进行心理测量、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职业指导等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胜任心理学教学与科研、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医学与临床心理学
培养目标:临床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备较强研究能力及临床心理学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临床心理学高级专业人才。医学心理学研究生要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能运用于临床解决医学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能够运用医学心理学的方法、技术,诊断、治疗心理及心身疾病。
3.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心理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基础理论,掌握行为科学与人事科学的基本理论,熟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技能技巧与应用实务的专业人才。着重培养较强的实际操作与实务管理与拓展技能。
4.管理心理学(工业心理学)
培养目标:熟悉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管理情境中个体、群体、**、**心理和行为的特征,并掌握管理心理学研究和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主干技术,为今后从事具体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经济(包括广告、消费)心理学
培养目标:旨在让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消费与广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认识消费心理研究在市场营销及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的能力和综合职业工作能力,为从事心理学教学、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6)
——心理学的知识
心理学的知识1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另外,它还与神经科学、医学、哲学、生物学、宗教学等学科有关,因为这些学科所探讨的生理或心理作用会影响个体的心智。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啦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心理学符号的含义:符号在希腊语里是灵魂的意思,后来变成英文psyche。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的学科,到啦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啦相对**的定义。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的学科开始的。
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学什么是情绪 (菁选2篇)(扩展7)
——行为心理学心得
行为心理学心得1
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把**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在下一任**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该院科协没有重视激励的作用,更没能充分利用激励的功能,导致日常工作的不顺利。然而怎样正确运用激励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的案例。
**富士Xerox公司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关于事业风险投资与挑战者的纲领计划"。如果公司员工的新事业构思被公司采纳,则公司和提出人就共同出资创建新公司。并保证三年工资。假如失败了,仍可以回到公司工作。对于新创立的公司,不但给予资金的**,还给予经营与财务等必须的人才的**。人是经济动物,更是知识动物。人是理性动物,更是感情动物。每个人都需要周围人的**、鼓励与帮助。创新是创造性活动,探索新事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成功与失败、风险与收益同时存在。我们不但要重奖成功者,也要正确对待失败和公正评价失败者,对于历经艰辛努力、兢兢业业的开拓者,虽然暂时失败了,我们也应该给予奖励。不仅仅是肯定开拓、敢冒风险与挑战精神,更重要的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见,给予正确的激励措施,我们将收到丰富的效益,就如**富士Xerox公司一样,最终走向了成功。
然而,并非所有的激励措施都会收到积极的作用,有的却收到了异样的效果。某校决定采用“满勤给奖”**来加强管理,出满勤的发奖金2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学习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这种办法实行后第一个月效果很好,无人缺席、迟到,教学秩序趋于正常。两个月后,工作一直认真负责的王老师,因患病请假2天,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被扣发了当月的奖金;李老师经常是小病大养,**散漫,实行“满勤给奖”后,人是来了,课也**,但教学效果差,奖金却照拿;赵老师在月初的第一周就迟到2次,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于是在后几周的工作就随随便便了,何必准时来上班呢?
该校管理者的激励措施为何失败了呢?
由于管理者未明白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教师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教师工作有松散化和弹性化的特点等。以全勤奖激励教师,不会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
当今社会,讲究人性管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给予员工更完美的心理上的激励,这将比物质上的激励更有效。合理利用激励,要求我们结合实际情况,那样我们就将会收到其带来的丰厚效益。
二、如何搞好人际关系
在心理学中,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心理关系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它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它具有明显的情绪体验的性质。人际关系的以定的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并且以一定的情感为纽带,人们在共同活动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在性质、方式和过程完全相同的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工作关系、行政关系、经济关系往往是固定的或相同的,而人际关系却是不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人际关系具有情感体验的性质。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对于两个性格不同的人来说,该怎样相处呢?
1、学会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不同,我们要学会在不同之中发现相同之处。比如,你若是一个性格*各的人,你给小李提意见,可能言辞不那么激烈,语气也比较委婉。如果你身旁有一位性格刚强而倔强的同事,他给小李提意见,可能单刀直入,语言尖锐,甚至可能转而批评你,说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是钝刀子割肉。这时候,如果你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事开展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鲁莽,太不讲情面,你可能就会感到跟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如果你除了看到你们两个提意见的方式不一样之外,还看到他也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真心帮助同事,这样你可能就不会觉得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古道热肠,同时也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
2、要注意全方位了解别人。
人们在互相交往中,可能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如果对一个人不了解,你和他在感情上就必然有距离。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往往跟他生活的时代,家庭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经历,遭遇有关。我们在考察一个人的性格的时候,最好也要了解他性格形成的原因。这样,你可能就会理解他,体谅他,帮助他,慢慢地,你们之间就会相互增进了解,甚至还可能成为好朋友。
3、注意多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两个性格不同的人在一起,由于对比明显,双方可能会很快发现对方的长处和短处。发现了别人的短处之后,正确的态度是给别人指出来,帮助他。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每个人在思想上,性格上都爱有缺点,我们对人不能求全责备。同时我们更要注意发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这样,大家不仅能够和睦相处,相互还会有所补益。
4、胸怀应该宽一些,气量应该大一些。
5、要注意讲究不同的方式方法。
这不是指那些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世故圆滑,也不是指那些逢场作戏的玩世不恭。我所说的待人的别,是指要看到性格不同的人有他自身的特点,我们要针对这些特点采取因人而异的恰当态度。
三、总结
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生动有趣,并且和生活联系紧密,记得一句话: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管理心理学则在这百分之八十五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体现在自我管理中,与他人的合作中,更体现在步入社会后与上下级的人际关系处理中。日后我将会更多的关注这门学科,更好的利用所学知识,在自己的生活中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