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1
华隆好弋①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②。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④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⑤委地。载归家,二日方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选自《太*广记》)
注释:①弋:射。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③后:以后有一次。④咋:咬。⑤闷绝:窒,邑。
1.解释文中加粗字的意思。
(1)华隆好弋猎好_______________
(2)犬遂咋蛇死焉遂_______________
(3)家人怪其如此怪_______________
(4)隆闷绝委地委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华隆/好弋/猎
B.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C.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D.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3.用现代汉语翻句子。
(1)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仍有**肆猎杀动物。请你以“保护动物”为主题,拟两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1)喜欢(2)于是、就(3)以……为怪(4)倒、倒下
2.C
3.(1)华隆家中的人对狗这样的举动感到奇怪,于是跟着狗前往(江边)。
(2)从此对“的尾”爱护有加,无微不至,像是对待他的`亲戚朋友一般。
4.(1)华隆被大蛇缠身,犬为救主人,咬死大蛇。
(2)华隆僵仆失去知觉,犬奔走嗥吠,招来家人营救。
(3)在华隆未苏醒时,犬始终不吃东西。
5.示例:
(1)生活中没有了鸟鸣声,该会多么寂寞。
(2)人类朋友,请给我生存的空间。
(3)让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动物。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阅读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1)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篇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一、借助原文上下文语境推断
先看一段文言文:
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曰:吾兄止一子,宁我代。贼素闻其名,欲降之,缚于柱,溢不为屈。
文段中几个加点字的意思的确定就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来进行推断。下面就以降字为例来说明推断的过程。因为从文中贼素闻其名,缚于柱,溢不为屈来看,是说贼*时就听到章溢的大名,想招降他,而章溢不屈服。但这个词语粗略一看会发生误解,可以理解为另一种意思,那就是贼寇们*时听到章溢的大名,想投降他,这就大相径庭了,因此借助上下文语境推断时一定要瞻前顾后,注意上下文所提供语境与推断的词语之间的相关性,保证推断的正确性。根据上下文可知,这里的降应该是使投降或招降之意,动词的使动用法。
另外,确定一些虚词用法与意思,其实也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语境来推断,如而的用法基本有两大类:顺接或逆接(转折)。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个句子中,青取之于蓝与青于兰前后句意思不是连贯的,而具有相反性,不是顺接而是逆接,所以而就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解释为但或但是。
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推断实际上是利用词语使用的情境与文章逻辑进行判定词语意思,其中词语与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文章总是用一定的逻辑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表达,所以理解文章及语言表达逻辑的同时也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和文章的相关内容。
二、借助词语或句子对称结构推断
从形式来看,并列式结构的词语,前后两部分的应该是对称的,有些词语的意思是相反或相近的,如词语若即若离的结构就是这样,若即与若离前后对称。离的意思非常清楚,而并列式结构的词语前后两部意思是不会重复的,那么离和即意思应该相反,这样就可以自然地推断出即的意思应该是靠近、接近之意。
还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两句结构形式,前后也形成一个对称结构,通过观察和揣摩可知,这里的群贤与少长、毕与咸、至与集在词性与意义方面是相对称的,而且对称位置上的词语意思有相似性。其中群贤容易理解,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少长是指年轻和年龄长的人,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毕与咸、至与集分别是意思接近的词语在对称结构中的运用。在文言文中,对称结构的词语和句式非常常见,所以借助词语或句子的对称结构推断文言文词语意思是文言文阅读中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三、借助课本已学词语意思推断
借助已学词语意思推断就是利用中学阶段已经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有关词语意思来推断新的文言阅读材料中与学过的词语形式相同的词语的意思,这种推断实际上是一种知识之间的联想,是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的能力。这种推断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对课文中学过的知识要充分掌握,非常熟悉。如20xx年安徽省语文高考文言文部分的两个翻译中有关词语的推断: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2)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其中致和行李两个词语,在这两句中也都是难点,不好解释,但这两个词语在高中语文课文中都出现过,学生也学过,可以利用课文中学过的意思进行推断。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中有一句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其中致的意思是接或接来;在《烛之武退秦师》(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里也有一句话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中行李为使者之意。把学过的这两个意思分别代入阅读材料原文,根据上下文提供的语境,再进行推敲,经过验证是正确的,所以文言文阅读,课内的基础知识**也很重要。
四、借助熟悉的词语意思推知陌生词语意思
熟悉的词语是指对其意思掌握的比较透彻、明白,能运用自如的词语。根据熟知的词语、成语意思来推知陌生词语的意思,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种基本能力。如20xx年语文高考海南、宁夏卷的文言文阅读第一题C选项: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缒的意思见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其中薄试题中解释为削弱。通过语境还原后发现,薄解释为削弱并不通顺。而我们联系日薄西山这个成语中的薄是迫近的意思,并把这个意思放到原文中去验证,也是是符合语境的,上下文意思也是通顺的,即朱昭于是趁着夜晚从城墙上放下士兵,逼近西夏人的营地,引起其惊慌,城里的官兵乘机大声叫喊,追逐,杀死和俘获了很多敌人。
五、根据汉字形体结构推知词语的意思
众所周知,汉字是表意文字,大部分从汉字,从其形体构造就可以看出其意义,所以利用汉字的形体构造就可以推知有些文言文词语的意思。如20xx年高考江西卷,翻译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其中瞷字就比较陌生,但仔细观查其形体,仍然可以或得其意思。首先,偏旁目字表明可与看有关系,而间有空隙之义,所以整个词义就是从空隙中看也即窥视之义,进而全句也就可以顺利翻译出来。当然,在*时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学习并给给学生传授一些汉字形体结构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养成自觉从字形推知文言词语意思的习惯,也能引起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再如对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一句的翻译。其中谮字的意思比较陌生,但仍然通过其形体结构推知其意思。谮是言字偏旁,其意思一定与言语有关。联系贯怒,归而谮之整个意思,童贯在发怒的情况下,一定说的不是好话,再根据**说的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可知,童贯说的是诬蔑性的话,即谮可能就是诬蔑、诬陷等意思。
在阅读过程中对词语意思的推断实际上是阅读者的阅读逻辑与文章的表达逻辑的重合,是阅读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猜测与理解,也是阅读者良好阅读习惯与思维品质的体现,而以上这些推断文言词语意思的方式并不是孤立使用,而是互相联系,在许多情况下,可以综合运用,效果更好。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2
最近一次高三语文模拟测试,考后经过统计发现文言文阅读(该题总分15分)得分率偏低。通过细察学生答卷失分情况,以及跟部分同学的个别谈话、交流,发现造成得分率低的原因在于文章没有读懂。不管是单选题,也不管是翻译题;不管是实词解释,也不管是信息筛选与文意理解;其失误,主要在于对文章中的某些字、词、句没有准确理解,导致选择项是非无法断定,语句翻译含混不清或者完全背离原文意思。从文字层面疏通、理解文意,这是提**言文阅读理解力的关键。而这就需要学习者阅读文言文时拥有一种沉潜的耐心。准确理解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与固定结构等等这些是达成文言文阅读文字层面理解的前提。单以实词理解而论,除了掌握各种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之外,还要养成自觉的积累意识和勤的习惯。
高三复习阶段做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仅仅满足于解答文章后面给定的习题,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做到能贯通全文,力求不遗弃每一个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而这就需要在解答文后习题之外额外投入一些时间,学会对文言文中自己感到疑难的字、词、句等语言点进行必要的注释、归类、整理,这样才能促进文言知识的积累。比较有效的做法是:
1、笔记整理
在文言文阅读练习书页的空白部分,划出适当的区域,按重点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逐项归类整理笔记(也可在文本上下行空白处加注,或者另用笔记本登记整理)。通过笔记整理,可以加深对难解字、词、句的识记。
2、设题自测
在完成文言文后给定练习之外,针对文中难解的字、词、句,可自我设题,进行自测。比如将文中含有难解字词和特殊句式的语句画线标记,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标注关键得分点,经过这样的自测练习,也可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聚类助记
文言实词量的多寡是文言文阅读理解力提升的重要基础条件,采用相关义项实词归类聚合的梳理记忆的方法,这样就可让文言实词的记忆呈滚雪球似的扩展。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3
【知识网络】
一、“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要注意以下内容:
1.归纳概括的原则:
(1)概括要完整、全面,不要以偏概全、丢三落四。
(2)概括要准确、恰当,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进行概括。
2.归纳概括的步骤和方法: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阅读时要注意:①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②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③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善于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提供选项的正误。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人物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2)
——义犬救主文言文翻译3篇
义犬救主文言文翻译1
华隆好弋。畜一犬,号曰 的尾 ,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义犬救主文言文翻译2
华隆:人名
怪:感到奇怪
好:喜欢
委地:倒在地上
后:后来,以后
咋(z ):咬
弋:射
畜:养
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将:带,领
遂:于是,就
仆:到
无所知:一点也没知觉
嗥吠(h o):吼叫
彷徨:徘徊
往复路间: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
因:于是
闷绝:窒息
乃:才
惜:怜
苏:苏醒
亲戚:亲人、亲属
义犬救主文言文翻译3
华隆喜欢射猎,喂养了一只狗,外号叫 的尾 ,每次他去打猎它都跟随自己。后来有一次,华隆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全身。于是狗将蛇咬死。但华隆浑身僵硬的`卧在地上毫无知觉。 的尾 在他周围心神不宁地吼叫,在华隆的家至江边的路上走来走去。家人对这只狗的举止感到奇怪,于是就跟着狗一起来到了江边。看见华隆就要窒息地蜷缩着,将他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在他还没有苏醒之前,狗一直都没有吃饭。从此他十分爱惜狗,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3)
——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
文言文《刻舟求剑》阅读答案1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5、《刻舟求剑》选自《--------------- 》,作者 ,战国末秦国人。(2分)
16、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2分)
A、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至之市,而忘操之 C、拔山倒树而来
17、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 (4分)
18、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
(2分)
参***:
15、《吕氏春秋》、吕不韦 16、C
17、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8、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4)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3篇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①濯清涟而不妖②不蔓不枝③可爱者甚蕃④香远益清
小题2: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富贵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4: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改为“菊、莲、牡丹”?(2分)
参***:
小题1:(4分)①洗涤②生枝蔓③多④更加
小题2:(2分)C
小题3:(2分)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4:(2分)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答案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蔓”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小题2:
试题分析:C为“助词,没有实在意义”,A、B、D都为 “结构助词,的”。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就是把文言文在尽可能地保留原意和风格的情况下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
小题4:
试题分析:学生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中心主题,即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这样安排起强调作用,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2
1.B
2.(1)(莲花)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取悦别人,(这样的事情)我不做。
3.敦颐至/一讯立辨
4.作者从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来描写莲花的形象。
5.示例:周敦颐确实如莲一样,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君子,一方面他才能过人,处理案件,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他刚正不阿,敢于据理力争,不阿谀**。(言之有理即可)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3
《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 14分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⑴、陶后鲜有闻( ) ⑵、濯清涟而不妖( )
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⑷宜乎众矣(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⑵、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2分)
【小题5】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重庆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2分)
答案
【小题1】(1)、少 (2)、洗涤 (3)、亲近而不庄重 (4)、应当
【小题2】(1)、从淤泥里出来却不粘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2)、对于菊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小题3】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小题4】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不移。
【小题5】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重庆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重庆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重庆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5)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
齐田氏祖①于庭,食客千人,中坐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叹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如响②。鲍氏之子年二十,预于次③,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④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人取可食者而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噆肤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哉。
注①祖:这里是祭祀天地鬼神之意。②响:回响,回声。③预于次:参预在末座。④类:种类,物类。⑤蚊蚋噆(zǎn)肤:蚊蚋叮咬人的皮肤。
20、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乃叹曰( ) (2)众客和之如响( )
(3)迭相食,非相为而生之( ) (4)岂天本为人生之( )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之于民厚矣!(3分)
(2)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3分)
22、从生态伦理的观念,本文给了你哪些启发?(4分)
答:
参***:
20、(1)故:旧,原来的.;(2)逾:越过,翻过;(3)诣:拜访,拜见;(4)走:逃跑。(每题1分)
21、D(A、被;B、替;C、发明)(2分)
22、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去援救荀崧(得分点:即:立即;会:会合;俱:一同,一起)。
23、两者皆可。荀灌:有奇节,沉着镇静,机智勇敢;花木兰:替父从军,孝敬老人;辞官不做,不慕**,既爱家又爱国(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2
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直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敢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为下列句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①河曲智叟:
A、老人
B、妇女
C、男子
D、老头
②汝心直固:
A、心里
B、思想
C、做法
D、**
③何苦而不*:
A、苦于
B、痛苦
C、愁
D、怕
④曾不若孀妻弱子:
A、竟然
B、并、乃
C、曾经
D、可曾
3、选出翻译有错误的一项
① 甚矣,汝之不惠。译文:你可太不聪明了。
②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文: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情,害怕他不停地挖下去,报告了这件事给天帝。
③帝感其诚。 译文: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④其如土石何? 译文:又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4、对选段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5、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的,你同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扬这种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C
2、①D ②B ③C ④A
3、B
4、C
5、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是恰恰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意对即可)
6、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3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乙】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节选自《师说》韩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嗜:喜欢)
B.援疑质理 (质:总结)
C.是故无贵无贱 (是故:因此)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难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是( )
A.无从致书以观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童趣》沈复)
B.人非生而知之者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韩愈)
C.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卒皆夜惊恐(《陈涉世家》司马迁)
D.余因得遍观群书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张岱)
3.下列几句话中,分别体现宋濂诚信、明礼的是( )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④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5.阅读语段,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只断8处。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参***:
1. B
2. D
3. A
4.(1)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2)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把他当作老师。
5.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 ,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6)
——《愚人食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3篇
《愚人食盐》的文言文阅读答案1
愚人食盐 (8分)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选自《百喻经》)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愚人
②既得盐美
③少有尚尔
④返为其患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25.这则短文的寓意是(2分)
参***:
23.(4分)(1)从前 (2) 已经(3)尚且(4)同反,反而
24.(2分)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
25.(2分)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
《义犬救主》的文言文阅读3篇(扩展7)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1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
[注释]文首:花脑袋。 喙(huì):鸟嘴。 自?(jiào):自己称呼自己。 堙(yín):填塞。
1、解释下列词语
状:_____赤足:_____
溺:_____为: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
3、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
4、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
5、“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①誓鸟:
②冤禽:
③志鸟:
参***:
6、1)形状、红、淹死
2)写少女变鸟决心填海的故事。
3)个体生命的结束,并不是奋斗的结束。
4)人死化鸟,只是一种幻想,但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却永远激励后人。
5)“誓鸟”表现其不达目的永不罢休的精神;“冤禽”表现其死十分冤屈,令人同情;“志鸟”,是说它志向宏伟,意志坚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