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1
作者: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赏析
这位飞卿为晚唐人,而《菩萨蛮》十四首乃词史上一段丰碑,雍容绮绣,罕见同俦,影响后来,至为深远,盖曲子词本是民间俗唱与乐工俚曲,士大夫偶一拈弄,不过花间酒畔,信手消闲,不以正宗文学视之。至飞卿此等精撰,始有意与刻意为之,词之为体方得升格,文人精意,遂兼入填词,词与诗篇分庭抗礼,争华并秀。
其中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韪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写鬓。
关于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国“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记号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此由(1)不知全词脉络,误以首句与下无内在联系;(2)不知“小山”为眉样专词,误以为此乃“小山屏”之简化。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词中的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未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画龙点睛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其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该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阅读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1)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
3.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长: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学生收集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
以画入诗,明确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我们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幻灯片展示图画:柳宗元《江雪》
师:欣赏这幅画,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呢?
生:……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应该能抓住画中的人物)
师:同学们很聪明,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们的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今天我们新学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看看这首词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读课文,析形象
师: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诵读课文,进入诗词境界
师:读完这首词,说说这首词写什么呀?
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文本抓字词)
师:噢……原来这首词是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而且还是个女子形象,同学们还知道了词中写到这个女子起床梳妆打扮的全过程。那这个女子有什么特征呢?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再关注得深入一点。
生:齐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之后,说说该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懒……
师:何以见得?(指导学生回到词中去找一些刻画人物最具表现力的词。)
生:……
师:(幻灯片展示关键字词)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用“颦”字来加深对“重叠”和“明灭”的理解。)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散落之意。(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呈飞飘之状。)
懒:慵懒。
迟:动作迟缓。
师: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得精妙的字词在词性上都有规律可循。比如他们大都是些什么词?
生:动词、形容词。
师:很好!刚才品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析诗词的形象、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动词和形容词。
换而言之,把握住诗句中的精妙的动词和形容词,将有助于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
(四)三读课文,悟情感
师:比如,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学们带着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复的诵读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两个字。
生:大声诵读,应该较容易的寻找到。
“懒”字和“迟”字,其词人虽无一字写情,却句句含情,言有尽却意无穷,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能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竭力去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蕴。同学们试想想,自古女子都爱美,词中主人公却懒得打扮,这“懒”和“迟”透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呢?(该形象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生:(惆怅、郁闷、抑郁)
师:如此绝世美人为何惆怅?
①深闺寂寞x。“女为悦己者容”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跟花儿一样,易开易落啊!
③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人没有精工刻画女子穿衣的动作,而是把视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罗襦”的图案上,为何?有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师:由此可见,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词来说,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关键词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们才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师:同学们刚刚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请诸位不妨再想想,温庭筠一大老爷们,怎就如此了解女儿心思呢?而且刻画的还是个极美却极惆怅的女子?
生:……
师:同学们鉴赏诗词不要忘了其根本——“诗言志”,所有的诗词无论塑造什么形象,最终都是借以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们分析诗歌的形象,不仅要分析词人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词人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终记住言为心声,诗山词海,声声传情。那么刚刚那个问题,同学们可否结合诗人生*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认识呢?
生:……
师:词人表达了:对这种女性慵懒之美的赞赏,对青春年华虚度的感伤和惋惜,对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别忘了“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四)朗诵全词,练表达:
经过刚才一番探讨,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课初搁置的那个问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诗词是以文字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无关联呢?后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幅画,读者读诗时,浮现在脑海中的那副画。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语言,描写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面,尤其要注意重点将刚才我们分析过的最精妙的字词突显出来。
生:创作,选取两三个同学来展示。
师:评价(对学生创作中,表现出重点字词,突出主题情感的地方要重点评)。
(五)课外拓展:
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词中哪些词用得精妙?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2)
——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 温庭筠1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3)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教案
菩萨蛮温庭筠教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人物形象的解析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人物形象;
2.挖掘人物形象背后词人想表达的深层意蕴;
3.学会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来描述人物形象。
三、教学时长: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预习,学生收集关于这首词的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一)新课导入:以画入诗,明确画是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象,而我们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
幻灯片展示图画:柳宗元《江雪》
师:欣赏这幅画,同学们有没有联想到我们曾经学过的一首诗呢?
生:……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应该能抓住画中的人物)
师:同学们很聪明,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我们的诗词是以文字来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没有某种联系呢?这个问题咱们暂时搁置,今天我们新学一首温庭筠的《菩萨蛮》,看看这首词中又塑造了什么形象。
(二)初读课文,析形象
师:咱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词。
生:诵读课文,进入诗词境界
师:读完这首词,说说这首词写什么呀?
生:(各抒己见,七嘴八舌)女人、美女、女人起床梳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回文本抓字词)
师:噢……原来这首词是刻画了一个人物形象,而且还是个女子形象,同学们还知道了词中写到这个女子起床梳妆打扮的全过程。那这个女子有什么特征呢?来,咱们再来读一读,同学们再关注得深入一点。
生:齐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之后,说说该女子形象有什么典型特征?
生:美、慵懒……
师:何以见得?(指导学生回到词中去找一些刻画人物最具表现力的词。)
生:……
师:(幻灯片展示关键字词)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明灭:时隐时现,忽明忽暗。
(引入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用“颦”字来加深对“重叠”和“明灭”的理解。)
度:飞越,这里是纷披、散落之意。(这里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
半掩着面容,呈飞飘之状。)
懒:慵懒。
迟:动作迟缓。
师:师(总结归纳):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用得精妙的字词在词性上都有规律可循。比如他们大都是些什么词?
生:动词、形容词。
师:很好!刚才品读的经验告诉我们,分析诗词的形象、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把握诗词的主题情感,要重点关注诗句中的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动词和形容词。
换而言之,把握住诗句中的精妙的动词和形容词,将有助于更为深刻的理解作品的主题情感。
(四)三读课文,悟情感
师:比如,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同学们带着词中主人公的情感,反复的诵读三、四句,找出最能体现主人公情感的两个字。
生:大声诵读,应该较容易的寻找到。
“懒”字和“迟”字,其词人虽无一字写情,却句句含情,言有尽却意无穷,这就需要我们在鉴赏时能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的能力,竭力去体会其中丰富的意蕴。同学们试想想,自古女子都爱美,词中主人公却懒得打扮,这“懒”和“迟”透露了她怎样的心情呢?(该形象传递出怎样的情感?)
生:(惆怅、郁闷、抑郁)
师:如此绝世美人为何惆怅?
①深闺寂寞。
②青春易逝。“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本句化用唐五代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有道是“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跟花儿一样,易开易落啊!
③盛年独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词人没有精工刻画女子穿衣的动作,而是把视角停留在了女子身上“罗襦”的图案上,为何?有道是“只羡鸳鸯不羡仙”。
师:由此可见,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诗词来说,那些能够传情达意的关键词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它们才是诗歌的灵魂所在。
师:同学们刚刚分析得很深入,很到位。那请诸位不妨再想想,温庭筠一大老爷们,怎就如此了解女儿心思呢?而且刻画的还是个极美却极惆怅的女子?
生:……
师:同学们鉴赏诗词不要忘了其根本——“诗言志”,所有的诗词无论塑造什么形象,最终都是借以表达诗人自己的情感、志向。我们分析诗歌的形象,不仅要分析词人刻画的主人公形象,更要深入理解词人自己这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始终记住言为心声,诗山词海,声声传情。那么刚刚那个问题,同学们可否结合诗人生*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来谈谈你的认识呢?
生:……
师:词人表达了:对这种女性慵懒之美的赞赏,对青春年华虚度的感伤和惋惜,对自己抑郁不得志的苦闷。别忘了“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五、朗诵全词,练表达:
经过刚才一番探讨,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词又有了新的理解。下面,回到上课初搁置的那个问题。画是用线条和色彩塑造形象,而诗词是以文字塑造形象,二者之间有无关联呢?后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每一首诗都应该是一幅画,读者读诗时,浮现在脑海中的那副画。请同学们在此基础上,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用心里最美的语言,描写这幅情景交融的人物画面,尤其要注意重点将刚才我们分析过的最精妙的字词突显出来。
生:创作,选取两三个同学来展示。
师:评价(对学生创作中,表现出重点字词,突出主题情感的地方要重点评)。
六、课外拓展:
赏析温庭筠的《望江南》,并分析词中哪些词用得精妙?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4)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0篇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
菩萨蛮·乌丝画作回纹纸原文
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
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赏析/鉴赏
此篇写春暮时节闺人怀远 的孤寂情景。上片借物托比,化用王彦乱等人诗句,写其孤独寂寞,无聊无绪。下片折转,先写分别时的情景,再转到写此时此际。低徊婉曲,结处含悠然不尽之意,耐人寻味。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2
菩萨蛮·秋闺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古诗简介
《菩萨蛮·秋闺》是清朝女词人徐灿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自道心事。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此词感伤情调极为浓郁,但并不颓废,极富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西风:秋风。
②鱼书:喻指书信。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风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却那般不解人意,只顾一味恼人。身体感知的是时节的变迁,时节物侯的变迁不免令人顾影生怜。因为“玲珑晶枕愁双设”——即使美丽的水晶枕也徒为虚设。看着它们双倚的样儿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单。此处点明的是“愁”,“双”乃愁缘起。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日子,亲朋友伴原该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时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却牵出了几多对远人的思念,让人恨恨难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却是远方人久无鱼书,音信全无。独守闺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时长燃的蜡烛和佛晓前的淡月相知吧。“烛泪流残月”,见出从傍晚到深夜,又从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彻夜不能成眠。想拖个吉梦在梦中见他,却也恍恍惚惚,醒转来只见得一抹远山、乱云簇簇。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3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注释
①“阑风”二句:阑风伏雨,即阑风长雨,本指夏秋之交的风雨,后泛指风雨不止。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②“刚与”二句:意谓刚刚病愈,便起而薰衣。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薰绣衣,用香料薰华丽的衣物,
③“画眉”二句:意谓病愈又逢寒食节将至,遂烦请女伴帮忙梳妆打扮,而此时小黄莺也偏偏在窗外啼啭。 央及,请求、恳求。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婉转,故云。
④“半响”二句:谓许久才打汗妆奁,可是对镜杯看自己娇弱的面容时,又对自己不满了。半响,许久、好久。自嫌,自己对自已不满。
赏析/鉴赏
这词里描绘了寒食节时候,一女子刚刚病起,乍喜乍悲的情态。起二句先绘寒食节候之景,风雨不止,一夜之间樱花零落。这是全篇抒情的环境、背景,以下便是描绘她在这景象下的一系列的行动。一是按节令而薰绣衣,一是打扮自己。但“半晌”和“自嫌”却透露了自伤的心情。这是摹其细节去刻画她的心理。小词可谓寄深于浅,寄厚于轻。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4
原文: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诗词赏析:
韦庄生在唐帝国由衰弱到**、五代十国**混乱的时代。他一生饱经乱离漂泊之苦。黄巢攻破长安,他逃往南方,到处流浪。直到59岁,才结束了这漂泊流离的生活。
这首《菩萨蛮》词,就是写作者浪迹江南一带时思乡怀念妻子的惆怅心情。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夜,爱人和泪送行的动人情景。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这两句写分别时的情景。回忆在朱门红楼那天告别之夜,灯光映照着半卷的挂有流苏的帐子的情景,真叫人难过极了。“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作成的须带或垂饰,称流苏。“半卷流苏帐”,指人还未入睡。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次二句写情深似海,难舍难分,一直到残月将落时,爱人带着泪水,才送我离开家门,分手告别的。
词的下片,写客地思归,由听到琵琶乐声想到所爱之人正倚窗远望,等候自己归去。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这两句写作者在他乡听歌女弹琵琶,弦上弹出黄莺般的音乐声。“金翠羽”本指美人的金钗,这里用以代指歌女,“黄莺语”指琵琶弹的乐声就象清脆婉转的黄莺啼般的歌声,极写琵琶声调的婉转。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这两句写词人由“黄莺语”联想起爱人临别时叮咛自己早日归家,想到花容月貌的爱人此时正倚窗远望,盼望归去。
据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又作: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5
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凤
舞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门外柳花飞,玉郎犹未归。
愁匀红粉泪,眉剪春山翠。何处是辽阳?**春昼长。
翻译
舞裙上弥漫着浓浓的暖香,金泥印成欲飞的凤凰,梁上春燕呢喃的碎语,又惊醒了春梦一场。门外只有柳絮在飞舞,玉郎仍未归故乡。
含愁重匀红粉妆,却愁怎抹去珠泪千行;紧锁的双眉凝着深深的翠绿,好似远处春山一样。那辽阳到底远在何处,画屏里的春天为何这样长?
注释
金泥凤:用金粉涂印的凤凰图案。金泥,即泥金,以金粉饰物。
玉郎: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爱称。
辽阳:地名,在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这里代指玉郎征戍之地。
赏析
这是《花间集》中所收牛峤七首《菩萨蛮》中的一首。所咏虽不出男女之情事,但词中女主人公所念之人身处辽阳(古来为征戍之地),则此词在思想内容方面就非《花间集》中那些纯咏妇女生活及男女情事的作品所可追配的了。
此词语言俊丽,形象鲜明,曲折传情。落花满径,柳絮随风,呢喃双燕,惊扰残梦。这恼人的春色,撩人愁思。这首词描景写人,细腻柔和,宛转多姿,表现了晚唐五代的词风。
上片首句写女主人公服饰之精美。所著既为舞裙,则其为舞妓身份自明。“香”与“暖”写舞裙之精,“金泥凤”写舞裙之美,极生动活脱之趣。服饰之精美如此,则其人之美可见。第二句写梦中惊醒。梦而谓之“残”,说明梦未做完。至于其所梦的内容,综观全词自可知晓。好梦未竟而被语燕惊醒,则其恼与怨亦可以想见。此句暗中化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诗意,但比金诗更加委婉含蓄,实为《花间》本色。画梁之燕呢喃私语又暗形女主人公之孤单寂寞。梦后的一切依然如故:门外柳絮纷飞,而玉郎仍不见归。柳花飞既点明节令为春天(而春季是女子念远之心情最为急切的时候),又暗状女主人公残梦初醒时的迷离恍惚的精神状态。“犹”宇暗逗出一点怨意。
过片首句是承上片末句而来。“匀”字一则表明其非痛哭流涕而是泪水暗滴,将痛苦强忍强咽,苦而必须咽、必须忍,则更见其苦;二则表明其力护容貌之美,故第二句接写其眉:“眉剪春山翠”,意谓双眉被剪画成春山之状,这句是暗用《**杂记》所说卓文君“眉山如望远山”的典故。第三句“何处是辽阳”,点明“玉郎”所在之地。此问句于无限向往之中渗透着无限哀怨与无可奈何的情绪。此实可问而不可答,故结以“**春昼长”。“长”字固是春昼的实写,也是心理状态的虚写。以景语作结,极迷离动荡之致,给人以无限想象的余地。
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色是欲扬先抑,声情顿挫。词的意旨,原在于刻画女主人公思念征人的情怀。开篇却用高华曼丽的笔墨,先构成一个美妙的梦境,把主人公放在特定的梦境欢会当中,使她在好梦惊醒以后,益增离别之苦,词意亦陡转沉郁。“惊残梦”以下转入正文,又用低徊咏叹的方式,先写门外是春光骀荡,而人“犹未归”,于极度失望中,再展望归之情,词笔亦再作顿挫。换头处又以整妆期待的笔墨,使主人公凄清的内心世界,于纸上徘徊重现,不言其怀人而自见幽怨。词境由委婉转向深沉。结尾更从主人公的内心深处,迸发出“何处是辽阳?”的'感慨,征人不归,他们的闺中少妇,却是在痴心等待。此妇所忆之人遭遇如何,不得而知。但一边是霜戈壁立、铁骑腾踏的边塞,一边是春意浓郁、**寂寞的深闺,纵使重逢有望,也不知道在何年何月。因此“**春昼长”一句,更深沉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怨思。咏叹至此,对主题发抒已达言有尽而意不尽的境界,在情节上也作出第三次的顿挫。不尽主人公在深思,也有“此恨绵绵”之感。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6
菩萨蛮·春闺
徐灿〔清代〕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人在愁绪中,雨是借以诉请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压蕊丝丝雨”,真切地写出春雨的绵长轻润。但这丝雨“困”花“压”蕊,原来也像是了解了闺中女子的愁肠,一任默默地飘洒相伴。“斗帐抱春寒”,夜深了人在红罗绣帐里却不能成寐,便更觉得春夜的清寒。“抱”,写出闺中人之孤单无助,惟有抱“春寒”而已。“梦中何处山”,独自寻梦,梦里山重水远,并不能遇见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卷帘风意恶”,因心事凄迷,便觉得连吹卷起珠帘的风也欺悔人。这是以“我”之眼观物的写法,此语看似极无理,实则极含情。惟究词人心绪何以如此之坏,“泪与残红落”拖出了并不难猜的谜底:原来是看流水逝花,叹岁月流转,恐年华不再,故而泪与残红落。结句乃把一段心事,付与**飘舞的杨花,盼着远人也如杨花般早日回家。全词格调清新秀雅,虽写一般闺情,而不一味抑郁不欢,能于词中独赋一种绵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长。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7
原文:
菩萨蛮·芭蕉
[宋代]张镃
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
赏析:
咏物词发展到南宋已进入成熟期,不仅作品数量众多,而且更重视写作技巧和形式类。与北宋的咏物词相比较,南宋咏物词更具有一种幽微细腻的特色,虽然不容易看出其寄托所在,但更富有朦胧美。张镃的这首词就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情思同作品外化的意象融合无间,使读者若有所悟又难以名状。
词的上片集中刻画了芭蕉独特的风姿和品格。起句从芭蕉跟别的花卉草木的对比中写出它同中有异的特点。在人们眼光中,“风流”、“多情”、“潇洒”是许多花卉草木所共有的,然而词人之所以特别欣赏芭蕉,却是由于它那独特的清逸绝俗风姿。芭蕉并不以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花朵来显示它的“风流”,它也不在丽日和风中与群芳争妍,只有到了烟雨空濛和雨滴拍打的时刻,芭蕉,这才以一身潇洒的绿衣,显示出它那特有的风韵和情致,吸引人们观赏,撩拨人们的情思。一切繁喧炽热跟芭蕉无缘,它浑身上下透出的是无限清凉。不仅使人想起***的名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唐多令》),这样,我们从芭蕉独具的潇洒、清凉,依稀感受到词人的心灵,现出了一个风流、多情、而又潇洒雅洁的文人形象。
下片顺着“绿衣长”、“满身凉”的拟人化的描写发展,逐渐从外形深入到心灵。词人观赏芭蕉风情万种,情为之动;芭蕉得遇知音,也动起感情来了。看,那一片片开张伸展的硕大绿叶,就像是在我面前铺开的文笺,要请我在上面题写生动的诗句呢!但我又能写什么呢?这时,明月已升到中天,清辉泻在芭蕉那略披白粉的绿叶上,好象生出了一层薄薄的寒霜,**一阵又一阵寒气。唉,别再倚着阑干痴看了,还是回屋去吧!“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寒”两句,淡淡地透露出词人在此情此景下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的感触。这种感触是什么呢?是芭蕉的清高与索句的催迫使他感到自愧弗如、无辞以对?是眼前的清冷促使他想到了趋炎附势的炎凉世态?还是“以其境过清”(柳宗元《小石潭记》),“凛乎其不可久留”(苏轼《后赤壁赋》),而只得消然离去呢?词人没有明白说出,却留下了让读者充分联想、回味的余地,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诗词中,芭蕉常常同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丑奴儿》)把伤心、愁闷情绪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至还颇为怨悱。张镃这首词的感情抒发却相当空灵含蓄。他的哀愁和悲凉并没有直接倾吐,而是在雨丝烟雾里,在寒夜月色中,朦胧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一缕淡淡的哀愁回肠九曲,大有欲吐又吞、欲说还休的况味。
张镃的这首词与唐代钱珝的《未展芭蕉》诗(冷烛无烟绿惜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车风暗拆看。),虽然暗示性有所不及,但在总体意境上更富有象征意蕴,表达上也越显得曲折幽深。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8
菩萨蛮·秋闺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古诗简介
《菩萨蛮·秋闺》是清朝女词人徐灿的一首词。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自道心事。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此词感伤情调极为浓郁,但并不颓废,极富艺术感染力。
注释
①西风:秋风。
②鱼书:喻指书信。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是作者早起与其夫分陈之遴居两地时所作。上片由景生情。秋风吹得女主人公冰肌寒透了,它却那般不解人意,只顾一味恼人。身体感知的是时节的变迁,时节物侯的变迁不免令人顾影生怜。因为“玲珑晶枕愁双设”——即使美丽的水晶枕也徒为虚设。看着它们双倚的样儿怎不使人感念自身的孤单。此处点明的是“愁”,“双”乃愁缘起。重阳节是登高的好日子,亲朋友伴原该簪上菊花,喜悦地相偕而出。而此时此刻,菊花着吉祥之物,却牵出了几多对远人的思念,让人恨恨难消!下片自道心事。恨的却是远方人久无鱼书,音信全无。独守闺中人的深情,怕只有深夜时长燃的蜡烛和佛晓前的淡月相知吧。“烛泪流残月”,见出从傍晚到深夜,又从深夜到天明,主人公彻夜不能成眠。想拖个吉梦在梦中见他,却也恍恍惚惚,醒转来只见得一抹远山、乱云簇簇。这首小词,将独守空闺女子的落寞凄苦之情,表现的细腻而又蕴藉。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9
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试问忆人不?无言但点头。
嗔人归不早,故把金杯恼。醉看舞时腰,还如旧日娇。
诗词赏析:
上阕写侍儿娇羞多情之态可掬。首句“眉尖早识愁滋味”出语不凡,蕴涵极深:少小年纪应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不解愁滋味之时,但身为侍儿,完全俯仰主人、依附他人的地位,却使这过早成熟;也由于她们具有善解人意的聪慧,最能觉察到主人此次归来的郁闷心情;这里只用“眉尖”一词便勾画出了侍儿动人的愁态,但到底还是处于“娇羞未解论心事”的年龄,成熟之中显着楚楚娇憨的稚气。“试问忆人不?无言但点头”之句颇有风趣:试探着问她是否思念自己的主人,她默然无语,但只轻轻地点头。在这里词人并未正面摹写人物的肖貌,而是运用白描手法,抓住人物部分形貌、动作,加以浅写速画,便使一个多情柔媚、娇羞腼腆的少女形象活脱脱地跃于纸**。
下阕继续刻画人物及心态。所不同的是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另一个表象。“嗔人归不早,故把金杯恼”是说:侍儿内心嗔怪思念之人迟迟归来,因娇羞不愿启齿,却从将珍贵的金杯掷弃一旁的细微动作流露出来。这不仅写尽了少女含娇带嗔的神态,而且“嗔人归不早”之句,还有更深层的寓意:应该在发现奸佞弄权、忠良不保的征兆时,便挂冠辞归,也不致受一再贬斥、直到免官之辱。作者将埋藏心底的憾事,通过侍儿迁怒金杯的娇嗔、令人爱怜的动作,轻轻松松地写了出来,不露痕迹,堪称词家中之***。尾句“醉看舞时腰,还如旧日娇”是写:离家日久,多时未见倩倩、盼盼的舞姿,今朝一边畅饮接风美酒,醉眼观看筵前侍儿翩翩起舞,发现她们轻盈的体态、婀娜的倩影,仍然如离家前一样的娇美。这一生活画面的描写反映了以酒浇愁的作者,迫使自己从罢官失意的不*衡的心态下解脱出来的愿望。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是互转、相对的,“还如旧日娇”的旧日,便是指未入仕 途时家居的宁静生活。尝够了宦海中升降浮沉的苦滋味之后,再回到这宁静自娱的生活中来,未始不是一种福分。
该词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整篇以喻体出现,借题发挥,写的是家中情事,抒发的却是**上的失意。此外,极善于捕捉反映人物气质神态的举止,在动中写人,便使人物栩栩传神。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10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诗词赏析: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感情。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5)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0篇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
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翻译
道路留香不吝惜美女的脚步,久久敛束着丝罗袜如在水波上走。只见她那舞步如旋风,都不留下步履踪迹。
暗暗地穿着宫廷样式的鞋适合走路稳健,而并立两脚行路就困难。你说纤细美妙到何种程度,该是很难。要说“纤妙”,必须把妇女托在手掌上去看她的脚。
注释
涂:道路,通途。
罗袜:丝罗制的袜。
凌波:起伏飘浮于波涛之上。
风:旋风。
行处踪:行经场所的踪迹。
偷:暗暗地。
宫样:宫廷样式的衣裳,这里借指小鞋。
双趺:脚。
纤妙:纤细美妙。
应:该。
创作背景
*古代妇女缠足始于南唐而盛行于宋代,人们认为妇女的脚缠得越小越美。自上而下,渐成风气。宋英宗熙宁六年(1073年)春,苏轼在太常博士直史馆杭州通守任上,作该词披露北宋社会这一陋习。
赏析
上片描绘侍妓或**的小脚步态。“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苏轼写作该词所带的审美倾向也不例外。“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特写侍妓或**轻飘的步姿。莲上“承步”,“罗袜凌波”,如洛水女神飘在水面上。*古代爱恋民歌就是承袭这种小脚美的审美观来吟咏“莲承步”,“罗袜凌波”的。“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特写轻飘的舞姿。正因为脚小舞起来就显得轻盈多了。飞舞起来如“回风”一般,且不留下脚印。对于这种迅疾轻盈的舞姿,苏轼是带着赞美的态度来评判的。
下片描叙侍妓或**的小脚的痛苦与慰藉。“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描写侍妓或**缠足所带来的痛苦。即是暗暗地想换穿宫廷贵夫人鞋,合适是合适,但不能并立***,走路更困难。宋代这种残忍的缠足审美观,使很多妇女痛苦一生,苏轼毫不回避地披露了这种痛苦与困难。“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纤妙是指人们以习惯的审美观为准绳,脚是缠得越小越“纤妙”。“说应难”,意思是用语言难以表达。“须从掌上看”,反映了苏轼虽然反对妇女缠足,但是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与审美上的局限性。
该词是苏轼站在欣赏的角度和批判的立场上,通过写侍妓、**,披露缠足给妇女带来痛苦,对北宋社会这一陋习表示不满。该词有些庸俗,近乎游戏文字,不完全是 “恶谑、恶趣”之词。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译文
绿草丛生的围墙,环绕着长满青苔的庭院。庭院中日色融融芭蕉叶儿卷。蝴蝶在台阶上翩翩起飞,帷帘在微风里自在飘垂。
白玉的帘钩上一双燕儿低语呢喃,井垣的四周杨花柳絮飘旋飞转。几处传出簸钱为戏的嬉闹声,绿窗里正做着淡淡的春梦。
注释
1.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菩萨蛮》为双调,四十四字,属**,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韵。
2.芜:丛生之草。
3.中庭:庭院;庭院之中。
4.烘帘:暖帘,用以挡风的布帘。
5.玉钩:喻新月。
6.宝甓(zhòu):华美的井、池。甓:井壁。
7.簸钱:唐、宋问流行的一种**游戏,玩者持钱在手,两手相扣,来回颠簸,然后依次摊开,让人猜其反正,以中否决胜负,赌输赢。王建《宫词》:“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
赏析:
赏析
《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合温、韦之旨。”这首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李白有《山中问答》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心自闲”,指身栖碧山的闲适之趣,而读者即在那“笑而不答”的启示下发出会心的微笑。这首词也是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陈振孙、周济等都称陈克词“格韵极高”,大约就是指他词中那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韵致而言吧。
这首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的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之中,“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夕堂永日绪论》)上片展现映入帘内之人眼中的庭院景象,由远而近,由静到动。首句写院墙,其上绿草杂生,围住寂寂庭院,院内青苔满地,可见人迹罕至,古诗亦有云:“并由履迹少,一夜上阶生。”“中庭”句指正午时分阳光淡淡投上蕉叶,“卷”字形容蕉叶卷心,姿态自然。李清照词曰:“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蕉叶大而遮荫,庭院因而显得幽深。“蝴蝶”句点出阶前无人,出入花丛林间的蝶儿也款款而来。末句只写帘儿轻垂,随风微动,“一行珠帘闲不卷”,帘内之人的所见所感则含蓄不露,“‘池塘生春草’、‘蝴蝶飞南园’、‘明月照积雪’,皆心中目中与相融浃,一出语时,即得珠圆玉润,要亦各视其所怀来而与景相迎者也。”(《夕堂永日绪论》)此是指客观自然景物与诗人自身感受两者能**并相互渗透而言。这首词上片写庭院的幽静自然,词人的闲适心情,两者交相融合,韵味隽永。
下片“玉钩”句从“风帘自在垂”而来。燕子多在人家梁间作巢,出入房栊,“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穿帘海燕双飞去。”由于珠帘不卷,玉钩空悬,双双燕子,呢喃其上,听来是那样低软柔和,真是比“迷离晓梦啼莺”还要悠忽。“宝甃”句写杨花飘飏旋转于井垣四周,优游自如,“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这是庭中景物再现于迷梦之中,“几处”句,依稀闻得簸钱为戏的声音。王建《宫词》云:“暂向玉华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笑语嬉闹,都在隐约之间。这些景物描写给人的印象是似有若无,不可捉摸。
末句方始点出人物,绿窗之下,午梦悠悠,一“轻”字形容似睡非睡,若梦非梦,苏轼有“红窗睡重不闻莺”之句,李清照词云:“浓睡不消残酒。”“轻”就是和“重”、“浓”相对而言。睡重故不闻莺啼,浓睡乃不消残酒,而睡轻则燕语、花飞和簸钱声都如有所闻,若有所见,这种朦胧的景象与词人悠闲的心情亦是相**而渗透的,所构成的意境是闲适而又多意外之趣。正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而意在笔墨之外。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3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朦胧的月色下花儿是那么娇艳,在这迷人的夜晚我要与你秘密相见。我光着袜子一步步迈上香阶,手里还轻轻地提着那双金缕鞋。在画堂的南畔我终于见到了你呀!依偎在你的怀里,我内心仍不停的发颤。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的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
注释
⑴暗,一作“黯”。笼轻雾:笼罩着薄薄的晨雾。笼,一作“飞”;一作“水”。
⑵今朝:今夜,一作“今宵”。郎边:一作“侬边”。
⑶刬(chǎn):《全唐诗》及《南唐书》中均作“衩”。刬,只,仅,犹言“光着”。刬袜,只穿着袜子着地。唐《醉公子》词中有:“刬袜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步:这里作动词用,意为走过。香阶:台阶的美称,即飘散香气的台阶。
⑷手提:一作“手携”。金缕鞋:指鞋面用金线绣成的鞋。缕,线。
⑸画堂:古代宫中绘饰华丽的殿堂,这里也泛指华丽的堂屋。南畔:南边。
⑹一向:一作“一晌。”一向,同一晌,即一时,刹时间。偎:紧紧地贴着,紧挨着。一作“畏”。颤:由于心情激动而身体发抖。
⑺奴:一作“好”。奴,古代妇女自称的谦词,也作奴家。出来:一作“去来”。
⑻教君:让君,让你。一作“教郎”;一作“从君”。恣(zì)意:任意,放纵。恣,放纵,无拘束。怜:爱怜,疼爱。
参考资料:
1、詹幼馨.南唐二主词研究:武汉出版社,1992:29-35
2、杨敏如.南唐二主词新释集评:*书局,20xx:36-41
3、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43-144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艳情词素以狎昵真切著称。
“花明月黯笼轻雾”,繁花盛开,鲜明秾艳,香雾空蒙,渲染了柔和、美丽、朦胧的氛围;“今宵好向郎边去”,一个“好”字点明这是幽会的最佳时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刬”音“产”,“刬袜”,以袜贴地。少女的轻盈步履,顾盼神情,跃然纸上。
下阕将少女的炽烈恋情推向**:在一番担惊受怕之后,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像迂回曲折的流泉,遇到开阔处,如瀑布般倾泻出来,“见”、“颤”、“难”、“恣意怜”,几个字将所有的感触直截了当地显现出来,情真景真,毫无伪饰。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传史》记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前,就把这首词制成乐府,“艳其事”,任其外传;成婚之夜,韩熙载、许铉等写诗嘲讽他,有“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满不在乎,“不之谴”。可见李煜对这次幽会是十分眷恋、无心掩饰的,坦率到了极点。而李煜和小周后婚后两情十分欢恰,情意深重,以至于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后,小周后竟殉情而死。
对于李煜其人其词,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而李煜自然而率真的词风,确实似文士而有其感人之处,不同于一般帝王的矫饰之作。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4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斗帐抱春寒,梦中何处山。
卷帘风意恶,泪与残红落。羡煞是杨花,输它先到家。
注释
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
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注释
斗帐:小帐。形如覆斗,故称。春寒:指春季寒冷的气候。
卷帘:卷起或掀起帘子。
残红:凋残的花,落花。
鉴赏
这是一首闺怨词。人在愁绪中,雨是借以诉请的最佳友伴。首句“困花压蕊丝丝雨”,真切地写出春雨的绵长轻润。但这丝雨“困”花“压”蕊,原来也像是了解了闺中女子的愁肠,一任默默地飘洒相伴。“斗帐抱春寒”,夜深了人在红罗绣帐里却不能成寐,便更觉得春夜的清寒。“抱”,写出闺中人之孤单无助,惟有抱“春寒”而已。“梦中何处山”,独自寻梦,梦里山重水远,并不能遇见自己所思念的人。下片,“卷帘风意恶”,因心事凄迷,便觉得连吹卷起珠帘的风也欺悔人。这是以“我”之眼观物的写法,此语看似极无理,实则极含情。惟究词人心绪何以如此之坏,“泪与残红落”拖出了并不难猜的谜底:原来是看流水逝花,叹岁月流转,恐年华不再,故而泪与残红落。结句乃把一段心事,付与**飘舞的杨花,盼着远人也如杨花般早日回家。全词格调清新秀雅,虽写一般闺情,而不一味抑郁不欢,能于词中独赋一种绵渺深情,令人味之而意愈长。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5
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刚与病相宜,锁窗薰绣衣。
画眉烦女伴,央及流莺唤。半晌试开奁,娇多直自嫌。
翻译
风吹不停,浓云阴沉,雨时断时续,寒食节马上要来临了。昨夜风将樱桃吹得凌乱不堪。雨天阴冷潮湿,我也小病刚好,是该用炉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唤女伴麻烦她来替我画眉,但又懒得动身,多么希望黄莺给捎个信儿。迟疑半晌才打开梳妆盒,镜中的容貌虽然娇艳,但还是嫌自己不够美丽。
注释
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
寒食:寒食节。旧俗在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当此节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狠藉:指樱桃花败落。
锁窗:雕刻有花纹图案的窗子。
薰绣衣:用香料薰华丽的衣物。
央及:请求、恳求。
流莺:啼莺,以其啼鸣婉转,故云。
半响:许久、好久。
奁:女子梳妆用的镜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自嫌:自己对自己不满。
赏析
词的上片写由狼藉满地的樱桃花牵惹出思妇的一腔春愁。一阵阵的风雨将寒食节催来了,春天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窗外的樱桃花昨天还开得明媚娇艳,一夜风雨便将花儿吹打得散乱满地。由狼藉的樱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这飘零的'春花“刚与病相宜”,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体一。多病而又寂寞无聊,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怎样也排遣不了这种思绪,只好关起窗户“薰绣衣”。“琐窗薰绣衣”句将闺中女子孤单寂寞、百无聊赖的心理状态表现得凄婉、含蓄,耐人寻味。
下片写这位少妇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这种寂寥,强打精神为自己梳妆打扮。“画眉烦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时闺房中的乐趣,可现在为她画眉的人远游他乡,她只得“烦女伴”了。“画眉”典出“张敞匦眉”。女伴不在身边,她又得央求侍女莺儿去请她来。紧接着,诗人用“半饷试开奁”这个极细微的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复杂心理表现得逼真而细腻。女伴来了,她多么急切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动人,可又害怕镜中现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踌蹰半晌,才试着打开镜匣。没想到镜中人是那样柔弱娇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立即想到丈夫不在身边,为谁梳妆呢!于是更觉尢聊,连自己也嫌她“娇多”了。刚才的兴致一下被扫尽,心又冷下来了。
创作背景
词人在寒食节时,看到一位女子病起后又喜又悲,从而发出联想,所写的一首词。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6
原文: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清代: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译文: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试问我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能有几次圆月。北国的杨柳刚刚如长丝,家园已是三春过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春天归去我却不能归,行船***被江阻隔。往事悠悠像寒冷的江潮,裹啼的杜鹃怨恨未消。
注释: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zhà)如丝,故园春尽时。
问君:词人自问。一年能几团圆月:指自己与家人一年能团聚多久。乍如丝:指刚刚吐出新绿时。故园:指词人家所在的**。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tí)鹃(juān)恨未消。
春归:乘春而归家。松花:***。啼鹃:鹃,杜鹃,传说杜鹃啼叫声为“不如归去”。
赏析:
上阕由问句起:“问君何事轻离别”,这句是词人故意模拟妻子口吻质问自己:你为何轻视离别?表面上是妻子恼我,骨子里是我谅妻子,笔致深情而委婉。接以“一年能几团圆月”句,其怅叹离多会少之情已见。词人并不是“轻离别”,只是身为康熙**的一等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二句出之以景语,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乍如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北地的季节在仲春,那么此时“故园”也就春意阑珊了。
下阕明确点出“归不得”的缘由,即扈驾从巡,身不由己。“春归归不得”一句上承“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言春尽而不能归的怅惘心情。“两桨松花隔”,南朝民歌《莫愁乐》:“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词人反其意而用之,说是因为被***阻隔,不能回去。表面是怨江,实际上是怨侍卫之差事阻其归家与妻子相聚。结篇二句是此时心态的描写,即**往事,令人心寒,犹如眼前***水的寒潮起伏,不能*静。
全词话语直致,但内容曲折,首句的拟言和结句的用典都为本词增加深沉宛转之情,深婉感人。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7
菩萨蛮·回文
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
翻译
山南的江水浅处红梅开出小花,浅*朵梅花,开放在江南山岭上。红梅探看我倚靠着稀疏的篱笆,红梅从篱笆的缝里朝我望着。
南极老人星行将到来,老人星到时,就是进入暮年时。离别时我们叮嘱要珍惜余年,红梅枯谢了,我们会依恋别离时的情谊。
注释
江南:代指黄州。
疏篱:稀疏的篱笆。
篱疏:篱笆之间的缝隙。
老人:老人星,又叫寿星,暗指时光流逝很快。行人,代指赵晦之。
老:暮年。
残枝:残败的梅花树枝,这里代指余年。
惜:依恋。
创作背景
苏轼贬居黄州后写了不少咏梅诗词。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元月,时值梅花盛开,苏轼作该词歌颂红梅高洁的品格,赠给在藤州(今广西藤县)任知州的好友赵晦之。
赏析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写梅与人传情,赞美了梅一样高洁的人格。“峤南江浅红梅小,小梅红浅江南峤。”开头两句用回环句式特写了细弱的“小梅”开在很不显眼的“江南”黄州这块土地上,苏轼借以自喻贬谪的孤芳生活。“窥我向疏篱,篱疏向我窥”,突出了细弱的梅花与贬谪的苏轼同是苦**,如坐篱牢,只能通过篱缝传话慰藉,借以显露出梅的孤傲品格,人的**性格。上片,既描写了景物梅的形象,又体现出景物梅的形象中的苏轼的情感体验,引起读者的共鸣。
下片,从时空变化的角度,苏轼叮嘱赵晦之要把握住有限的时光,珍重自己,爱惜余年。“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反复进言,以“老人”点明双方生存的时间,以“行人”点明双方生存的空间。时空交错,造成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苍凉感。“离别惜残枝,枝残惜别离”,苏轼仍以梅的品格自喻,点明了该词“红梅赠别”的主旨:虽是暮春的残枝梅,仍傲立于自然间,但应珍惜。说不定来年一到,“春风吹又生”,新枝发新芽了,暗示着苏轼傲然不屈,期望重返朝廷的美愿。
与其他咏梅词一样,该词仍然是以梅格喻人品的。残梅的枯凉景象与词中“行人”的孤独身影融合无间。这是以景物渲染出“惜别离”的环境与气氛,寄寓着岭南的残梅和黄州的残梅,终有一天,会焕发出新枝而青春永驻的情意来。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8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
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翻译
满院的梨花如飘香的白雪,高楼的静夜里,檐下的筝片在风中呜咽。弯月斜照帘帷,我思念的郎君,近来梦中也难相会。
小窗上映出幽暗的灯影,梁间的燕叫声,惊断了我的愁梦。屏风旁断断续续的香烟袅袅飞动,仿佛我刚刚梦到的行云,正从巫山飘回家中。
注释
香雪:喻梨花。
风筝:悬挂于檐间的金属片,也称“铁马”、“风铁”、“风琴”,俗呼“风马儿”。
和梦稀:连梦也稀少了。和,一作“知”。
断香:阵阵的香气。
行云:喻远行的情人。
赏析
周密《齐东野语》称毛熙震词“中多新警,而不为儇薄”。词家论词,具有见地。其新警处,不在字而,而在巧思。这首词,写闺中人静夜独居、忆念离人的情状,运笔纤回,含思缥缈。于篇终见意,曲尽掩抑难言的境况。询为五代词中高格。《菩萨蛮》词,前有温飞卿十四篇精湛之作,而**此词,易秾华为淡稚,变密艳为幽丽,别出新意,不得让飞卿专美于前。
“梨花”二句,写高楼静夜的青景,渲染怀人的气氛。楼下的院子里梨花飘谢,楼上只听到风吹檐铁的阵阵声响。二句写景,实已托出素居寂寞的楼中人的形象,“梨花”句,写春光已逝,时不待人。“高楼”句,写夜静闻声,极无聊之状。可与李商隐《燕台诗》“云屏不动掩孤颦,西楼一夜风筝急”参看。“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上句写月光照在薄薄的帷幕上,亦古诗中常见的境界、不外从“明月照高楼”,“薄帷鉴明月”等语化出,以表现闺人的愁思。两句好就好在“和梦稀”的“稀”字,一字可抵宋**《宴山亭》“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数句。恨君之深,思君之切,皆由此字透露消息。忆极而生恨,故作此怨怼之语。
下片写室中情状和闺人动态。“小窗”二句,运思甚奇。她背着小窗前的灯光,是为了不让照见脸上的啼痕,可是,却教栖息在帘帷上的燕子窥到了。它们呢喃相语,仿佛为闺人的愁态而吃惊。二语从侧面描写,一“惊”字尤为入妙。一结两句,“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为全词中精绝之笔。她床前屏风低掩,只见到薰炉中升起的袅袅轻烟。疑是那缥缈的行云,冉冉从山外归来。山就是指屏风绘画的山峦,词中语意相关。亦暗示情人的去处。由断香而想及屏山上的行云,由行云而想到漂流远方的游子。宋玉《高唐赋》谓楚怀王梦巫山神女。神女自言“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因以“行云”喻男女的欢合,“行云山外归”,疑行云之归,正是怨其不归,真是痴心人语。与作者《临江仙》词“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意似相反而情味实同。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9
萧萧几叶风兼雨,离人偏识长更苦。欹枕数秋天,**下早弦。
夜寒惊被薄,泪与灯花落。无处不伤心,轻尘在玉琴。
翻译
风雨萧萧,落叶片片。秋夜里,数着长更,更长愁更长。这时候,斜靠在枕头上,仰望星空。月亮已经经过了上弦,慢慢趋于圆满。秋风秋雨,寒凉惊心。
罗衾不耐,孤枕难忍。号角催晓,漏滴花阴。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没有一个地方不让人伤心。瑶琴知我意,也早已蒙**一层薄薄的灰尘。
注释
“萧萧”二句:萧萧,风雨声。
长更:长夜。“欹枕”
欹枕:斜靠着枕头。**,代指月亮。早弦,即上弦。二句亦布景,展示秋夜的上弦月。
“夜寒”二句: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戎昱《桂州腊月》:”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仲胤妻《伊川令(寄外)》:”教奴独自守空房,泪珠与、灯花共落。“二句意谓寒夜被薄,泪花伴随着灯花,被烧成灰烬。
玉琴:琴之美称。
赏析
《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通篇用白描的写法,从多个方面去描写和渲染,写思妇的苦情。“风兼雨”“长更”是耳闻,“**下早弦”是眼见,“夜寒”是身体感受,“无处不伤心”是心理感受。容若将离人苦夜长,相思难解,无处不伤心的苦况写得精细到位,末一句雅而伤,词中女子显然是淑女,风格姿态不同于《古诗十九首》里的“荡子妇”。“轻尘”两字更将闺阁寂寥的氛围摹写得深细。凄婉之情溢于词表。上片展现自然景象,秋天的风雨和秋天的月。下片是社会事相,泪花和灯花。
上阙写景。首句中,词人描写了凄风苦雨下,落叶萧萧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悲凉的氛围。“长更”一句,从李煜《三台令》词中化出,写长夜漫漫,无法入睡,词人索性抬头望天,不知不觉,月亮已在上弦处了,表明词人孤卧时间之久,寂寞难耐。词的下阙写词人好不容易入睡,却因凉夜被薄惊醒,孤凄寒冷透彻心扉,不觉泪水伴着灯花淌落。满心伤怀,更奈何,眼望去,竟是伊人昔日所弹之琴,如今古琴都蒙**灰尘,更休提伊人如今飘然远去了。
词人所描之景,在古琴处停止,仿佛古琴余音,婉转低回,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张秉戍将《菩萨蛮·萧萧几叶风兼雨》收于《纳兰词笺注》的爱情目录之中,谓之思念情人或者悼念亡妻都无不可,创造时间不详。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10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唐代·佚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枕边发尽了千百种誓言,想要断绝爱恋关系除非等到青山溃烂,秤锤在水面上漂浮,黄河干枯得见底。
还要白天看见参星和商星,北斗回到南面。即使这些事都出现了,还是不能中断,除非是半夜三更出现了太阳!
注释
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成为词牌名,为双调**。
愿:誓。
发愿:即发誓,是唐代俗语。
休:休弃,断绝。
参(shēn)辰:同“参商”,星宿名。参星和商星此出彼灭,互不相见。
北斗(dǒu):即“北斗七星”,形状如斗,其斗柄永远指向北方。
即:同“则”。
日头:太阳。
赏析
本文渝敦煌曲子词中的一首早期民间词作,写的渝男女间的爱情盟誓。为了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位渝,全词一共使用了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表达了主人公的愿望。在主人公眼中,爱情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共存,夸张又位过分地强调了爱情的永固。此词圆熟流丽,挥洒曲折,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
特色之一渝开门见山。
全词从感情的高峰上泻落,滚滚滔滔,一发难收。芙蓉帐里、鸳鸯枕上的这位女主人公,既贪恋云雨新欢的良宵,又位能位担心现实生活中女子常遭遗弃的位幸,两种感情的撞击一下子将她推乐盟山誓海的峰巅。因而一落笔,感情便喷薄而出,并外化为开门见山的结构特点,晴日之下忽然轰雷四的,以高八度唱出“枕前发尽千般愿。从“发愿从即发誓,渝唐代的俗语,也渝至今仍活在江南一带的口头语。发愿本来已渝庄重的表示,“发从而至于“尽从,“愿从有“千般从之多,更可看出女主人公感情的激动与态度的坚决。首句切入正题,同时又有着提纲契领、笼罩全篇的作用,以下七句所兴六事,便渝从首句“发愿从这一源头上流出而形成的一条绵延位绝的感情的长河。
特色之二渝博喻手法的运用。
为了表现对坚贞位渝的爱情的乐往,词中广泛设喻。女主人公表示,除非六件位可能实现的事都成为事实,否则决位同意婚姻关系的**。她举出的六件事渝: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白天同时见到参星和辰星,北头的斗柄转乐南面,半夜里出现太阳。这和汉乐府民歌《上邪》的构思极为相似:“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在合,乃敢与君绝!从都渝采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事物作比喻,“青山烂从与“山无陵从、“黄河枯从与“江水竭从,更渝如出一辙,但这并位意味着《菩萨蛮》因袭《上邪》,而正好说明了它们都来自生活。正因为渝来自生活,所以所用比喻尽管相似,却并位全同。“白日参辰现从与“三更见日头从,同“冬雷震震,夏雨雪从虽然都渝从时间的角度立论,但前者着眼于昼夜,而后者着眼于四季。具体的写法也各有千秋:《上邪》以前后两个“绝从字相响应,五个比喻一气直下;《菩萨蛮》则以第一个“休从字引出五个比喻以后,略一顿挫,以“休即未能休从的让步副句以退为进,意思渝即使以上五种假设都成为事实,要遗弃(即所谓“休从)我,也还渝办位到的,从而在更高的层次上提出了“且待三更见日头从的新的假设。此词由于紧紧围绕着“位能休从这一中心取譬设喻,所以“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从(《文心雕龙·附会》)。众辞辐辏,如大弦小弦嘈嘈切切,似大珠小珠跌落玉盘,响的的渝一片繁富而又**的乐音。
特色之三渝具有民歌的情调与风格。
文人笔上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从的纤细情感,蕴藉含蓄、欲说还休的委婉的表达方式,以及反复推敲、精雕细琢的炼字造句的功夫,与这首词渝无缘的。此词抒发的渝天籁之声,大胆,热烈,奔放,率直。意在夸张,位惜夸大其辞(如“枕前发尽千般愿从句);为了强调,比喻的运用层见叠出;在用字上也位避重复,三用“休从字,二用“面从字、“日从字,“且待从两见而又用了“直待从。这些无位表现民间歌谣拙朴、自然的本色。南朝民歌《大子夜歌》说:“位知歌谣妙,声势由口心。从所谓“声势由口心从,渝说民间歌谣独特的风情格调的形成,渝由于心有所感,以口写心。这大概就渝这首《菩萨蛮》语浅情深、似拙而巧,成为一首好词的奥秘。
这首曲子词落笔惊风,造势遒迈,且没有文士词幽婉曲折的风致与含蓄蕴藉的神韵,完全渝情思所致,任意挥洒,恰似长河东流,浩浩汤汤。全词热烈大胆,奔放直率,似拙而新,语浅情深。首句切入正题,的着提纲挈领、总揽全篇的作用,以下七句所列举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青山、水面、黄河、参辰、北斗、日头),便渝从首句“发愿从这一源头上飞流直下而形成的一条绵延位绝的.情感河流。其想象渝宏阔而丰富的,想象的空间由地及天,想象的对象由山河到星日,以世间最雄伟的景物来比拟爱情,把爱情鲜活的生命与永恒的天地日月相提并论,形成一种奇妙而合理的类比推理:青山位会烂,水面上浮位的秤锤,黄河位会干枯,参星和辰星位会在白昼出现,北斗位会转到南面,三更半夜位会见到日头,爱情也因此绵绵无绝期。作者从反面下笔,如此类推,可谓悖理而合情、无理而曼妙,从而收到与《上邪》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效果。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6)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菩萨蛮 数间茅屋闲临水》原文及翻译赏析1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翻译
几间茅草屋悠闲地面临着水面,我穿着窄小的衣衫戴着短小的帽子徜徉在那垂杨的树丛里边。要说花朵还是去年开得最鲜红,那可是一夜之间春风把它吹开了,它怎能不红艳艳。
可是今夜的新月在那树梢上仰卧着,我中午喝酒一喝也就醉倒了,直到醒来便是这夜晚。什么东西最关系到人的感情,想去想来还是那深藏在那树丛里面的黄鹂鸟叫唤的两三声。
注释
闲:悠闲,闲适。
窄袖短帽:指便装衣帽。
梢梢:树梢。
新月:农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
偃:息卧。
关情:使人动情;关,牵动,动心。
赏析
《菩萨蛮》是一首集句词,即全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王安石一生写了不少集句诗,当时人们竟相仿效,成为一种风气。他不仅集句为诗,也集句为词,这也可以说是他的首创,同时的苏轼、黄庭坚,后来的辛弃疾等,皆相效法。集句为词,除了要谙熟前人作品外,还要考虑句式长短,对偶声韵,但最主要的是在词意上须安排妥帖,情思连续,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只有如此,集句词才算是一种艺术创作,否则只是一领破衲衣而已。
王安石卜居半山是他晚年罢相后回到金陵时,此时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遭到废除,自己也落职出京,***面以至自己的身份地位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开首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化,王安石采取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两句是写景:“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参照唐人的原句“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殷益《看牡丹》),不难觉得作者也包含着与前人相同的感慨。但是,作为一个曾经励志**的***,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末酬的忧愁。
这种忧愁和叹息并不仅仅是关乎自已个人宠辱得失,更包含着对政局国事的关切忧虑。因此在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的**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回,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如果将“新月偃”这一富于象征的景象联系当时新法废除,新派落职,宋哲宗年幼不能理事,**人后高氏听政起用旧*的***而,认为作者用比兴的手法寓示对国家政局的关怀,恐怕也不是郢书燕说。
但是,自己下野的身份,茅舍卜居的环境毕竟是远离了**中心,他此时的所志所适,也惟有闲逸而已,因此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者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戴颐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涛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要表现在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耿直人格。
在安逸澹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的襟怀心志,在闲雅流丽的风调里显示着**家的才性骨力。素洁*易而又含蓄深沉是这首词的基本特色,虽是集句,也体现了王安石词“一洗五代旧习”(刘熙载《艺概-词曲慨》)的创作个性。
但是,这首词最值得称道的是集诗句为词这一艺术形式。这是王安石的发明。唐人丰富的诗歌遗产,成了王安石现成的词句,除了第三句取自唐人殷益的《看牡丹》外,其余亦多出自唐诗,第一句用的是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数间茅屋闲临水,一盏秋灯夜读书。”第五句的出处是韩愈的《南溪始泛》:“点点暮雨飘,梢梢新月偃。”第六句来自方械的诗(失题):“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如此信手拈来,随意驱策,使之协律人乐,变诗为词,确实体现了作者学富才高的创作功力。这首集句词的成功更重要的还是作者用前人的诗句创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并通过自己的精心组合安排,使之浑然无迹,如同己作。
创作背景
关于《菩萨蛮》创作时间,宋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小序记曰:“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八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按黄庭坚与王安石同时而年辈稍晚,所记当有据,可信。由此可知该词作于词人晚年罢相后隐居江宁(今南京)钟山半山园时。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7)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及翻译赏析3篇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及翻译赏析1
菩萨蛮·白日惊飚冬已半原文
白日惊飚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鸦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
注释
①惊飚:谓狂风。晋殷仲文《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洪波振壑;一惊飙拂野,林无静柯。”
②昏鸦:即乌鸦。此指黄昏之时乌鸦乱飞.
③冰合句:谓大河已为冰封,河水不再流动。李贺《北中寒》诗:“黄河冰合鱼龙死。”
④烧痕:野火的痕迹。宋苏轼《正月二十日往歧亭》:“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⑤鼓角句:白居易《祭杜宵兴》诗:“城头传鼓角,灯下整衣冠。”
⑥长安:此代指**城。
⑦客心句:谢朓《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诗:“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赏析/鉴赏
前有《菩萨蛮》(榛荆满眼山城路) “何处是长安,湿云吹雨寒”之句,而此篇有“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句,大约此篇是为前首之后的同题之作。两词的客观景物随作者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客愁却不因景物不同而不同。词中所涉之景无不昏暗衰飒,令人凄然不欢,故其景中所含之情自是可知了。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8)
——《菩萨蛮》说课稿3篇
《菩萨蛮》说课稿1
说设想:
《唐诗宋词选读》第十二专题是:“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该专题有4首,2首教学篇目,2首学生自学或老师选教篇目。本课要学的两篇,一篇是自读篇目,一篇是教学篇目。
学习过程中主要解决三大问题:
1、读懂,理解字词句子;
2、理解词的情感思想;
3、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学习中以诵读为主,在多读中逐渐推进学生的领悟能力;配以适当的赏析题,引导学生走上探讨之路。
说目标:
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辛弃疾词雄深雅健的艺术风格。
2、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苏轼、辛弃疾词的杰出成就、不同风貌。
3、能了解典故的类型以及在诗歌中的作用。能够对诗歌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4、能够通过对诗歌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5、能够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尝试风景名胜联(或写景抒情联)的拟写。
本文目标:初步了解辛弃疾的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
教时设置:1教时
说过程:
一、导入
南宋还有一位大文学家,就是辛弃疾,前人曾有人称他为“词中之龙”,说他的词是“龙腾虎掷”。辛弃疾最大限度地开拓了词的境界:在内容上,包罗万象,如万花竞春,尤以气入词,充满狂放精神;表现方式上以文入词,用以抒情,用以咏物,用以说理,进一步**了词体;语言上熔铸百家,为我所用,五光十色,光怪陆离;风格上亦刚亦柔,亦庄亦谐,其繁富多样为两宋其他词人无法比拟。今天我们学他的两首词《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二、教学《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1、朗读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2、看注解,补充了解作者和背景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辛弃疾在**上,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一生郁郁寡欢,不得志。所以,他用诗词来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他的词充满一股豪放的阳刚之气,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合称“苏辛”。
写这首词时,作者驻节赣州,常来往于皂口,这是一次在皂口一墙壁上的题字。
3、根据诗词的特点,合理想像,理清全词大意
(郁孤台下赣江的水清澈呀,有谁知这里面落入了多少背井离乡人的泪。面向西北眺望故都,可惜有无数座山遮挡。
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傍晚行于江边,正让我惆怅,岂知又闻深山里传来了鹧鸪的啼声。)
4、赏析(先思考,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前人评价这首词的手法是“借水怨山”,试加评说词中的山和水这两个意象和情感。
(上片寓情于景。前两句以虚笔写“清水”,带出一个“泪”,表现山河破碎的憾恨,后两句写对故都的眺望,引出山的遮挡,表现对旧都故国的无限思念,以上,在情感上是抑。下片前两句借山说水,渗透出出一股豪放之气,在情感上是扬;后两句又借眼前之景,一边是江,一边是山,一像一声,渲染出内心深处的“愁”,又是抑。)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句,现在常常被引用,说说这句在本词中的含义和现在引用的含义。
(本词中的含义:青山再高,也遮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残破,但我复国家**的爱国热情不变。现在引用的含义: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毕竟要发展,表达一种哲理。)
5、背诵。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扩展9)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菁选5篇)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1
菩萨蛮
作者:舒亶 ?朝代:宋 ?体裁:词 ? ? ?画檐细雨偏红烛。疏星冷落排寒玉。赌得碧云篇。金波更涉船。樽前当日客。行色垂杨陌。天阔水悠悠。含情独倚楼。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2
1.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携手佳人,和谁折残红。—苏轼《江城子》
2.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
3.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4.月桥边,青柳朱门。断钟残角,又送黄昏。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先《行香子》
5.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
6.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陆游《红酥手》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
8.十年生死俩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11.狂风日暮起,漂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皆 。—欧阳修《再和明妃曲》
12.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虞美人》
1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玩溪沙》
15.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吕本中《采桑子》
1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7.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赤壁怀古》
18.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
19.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李清照《寻寻觅觅》
20.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欧阳修《采桑子》
21.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己。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2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化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晏殊《玩溪沙》
2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24.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柳永《八声甘州》
25.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晏几道《长相思》
26.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2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永《秋别》
28.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元夕》
29.昨夜西风调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30.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3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2.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
3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怀旧》
34.一点残红欲尽时,乍凉秋去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离别。—周紫芝《鹧鸪天》
35.两个人有别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将揵《一剪梅》
36.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转瞬万世忙,夷齐盗括俱忘羊。—苏轼《薄薄酒·之一》
37.临晚景,忆当时,愁心一切乱如丝。夕阳芳草本无根,才子佳人空自悲。—晁补之《鹧鸪天》
38.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秋别》
39.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4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2.胡来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衰情》
43.浓绿万紫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
4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
4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而东南西北风。—郑板桥《竹石》
46.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苏轼《初到黄州》
47.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48.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杨万里《竹枝词》
49.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暇《长安晚秋》
50.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刘禹锡《浪淘沙》
51.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幸大》
5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53.海棠不惜胭脂泪,**蒙蒙细雨中。—陈与义《春寒》
54.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黄庭坚《水仙花》
55.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56.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57.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山关。—高适《塞上听吹笛》
5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60.一曲高歌一盅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士禛《题秋江独钓图》
61.逍遥此意谁人会,应有青山渌水知。—罗隐《赠渔翁》
62.一掉春风一叶舟,一轮茧搂一轻钩。—李煜《渔父词》
6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64.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李白《客中行》
6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
6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67.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6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6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7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1.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72.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73.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74.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7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76.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77.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78.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79.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8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81.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82.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8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84.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85.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86.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87.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88.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89.*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90.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9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92.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9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94.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曹雪芹《枉凝眉》
9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96.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97.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9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99.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10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101.落花人**,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二首其二》
10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103。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104.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发》
105.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106.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箇窗儿滴到明。-聂胜琼《鹧鸪天》
107.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108.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乐二首其二》
109.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110.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11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12.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11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114.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1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116.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11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118.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119.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120.蝶舞双飞梦一场,痴人未醒,卧花最钟意。--《蝶恋花·无字中秋》
121.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12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123.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124.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125.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126.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127.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128.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29.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四首其二》
130.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
131.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132.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133.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134.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135.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136.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137.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138.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139.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140.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41.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4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143.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144.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145.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46.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47.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148.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149.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150.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3
一.天地山水
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 李贺《致酒行》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
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
12.*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日月风雨
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唐.白居易《暮江吟》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三.花草虫鸟
1.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2.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3.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6.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8.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9.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0.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11.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12.春风不**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13.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14.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1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17.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18.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19.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20.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53.里《小池》
22.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2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5.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2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28.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孟浩然《春晓》
2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0.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3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78.春江晚景》
3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3.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3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4
1、《赠萧瑀》
李世民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2、《长歌行》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西游记》
吴承恩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5、《赠梁任父同年》
黄遵宪
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6、《劝学》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发愤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7、《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8、《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9、《浪淘沙》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0、《狱中题壁》
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菩萨蛮,菩萨蛮舒亶,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5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官监察御史,与柳宗元友善,两人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运动失败被贬谪,后曾任连、夔、和等州刺史,官至检校部尚书兼**宾客。刘禹锡在诗坛极负盛誉,诗风雄浑爽朗,清新活泼。
[注释]●九曲黄河:《初学记》引《河图》:“黄河九曲,**入渤海”。●如今二句:托出黄河与天上银河相通的神话故事。晋张华《博物志》:海边有居民见每年八月按期有浮槎来去,即探奇乘槎而去,芒忽间见到牛郎织女,却不知已到了天河(银河),随槎回海后按牛郎意图访问了隐士严君*,才知自己是到了银河仙境。后人把这个故事和汉西域使臣张骞奉命寻黄河源的事牵合在一起,说张骞也乘槎去过天河,这样就将黄河与银河连在一起,似乎可顺着黄河直上银河,到牛郎、织女的家。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作者]欧阳修,宋代文学家,诗寄梅圣俞(即梅尧臣)。
[注释]●河水句:黄河之激流,像箭一样急而险。●谁言句:相传将佛教传入*的禅宗初祖达摩踏一苇叶,渡过黄河来到洛阳,并到少林寺。诗句说河水湍急,苇舟渡河是不可能的。●坚冰句:黄河封冻时,可驰马而过。●树落句:黄河冲刷河岸,时而可见岸边的树被冲倒,岸土被摧。●湍惊:湍急的黄河有时改道,旧河道自然露出沙洲。●槎:舟船。●漕舟:漕,水运之义。漕舟,即水运之舟。
《依韵和欧阳永叔黄河八韵》
少本江南客,今为河曲游。
岁时忧漾溢,日夕见奔流。
啮岸侵民壤,飘槎阁雁洲。
目极高飞鸟,身轻不及舟。
[作者]梅尧臣,字圣俞,号宛陵,宋初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人,曾任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外郎等职。与欧阳修友善,诗多简淡深远,反映现实。刘克庄称他是宋诗的“开山祖师”。此诗是和欧阳修原韵寄诗。
[注释]●忧漾溢:为黄河泛滥之灾而担忧。漾溢,河水溢过堤岸,即水灾。●啮岸句:河水不断冲刷堤岸,故称啮岸侵民壤。●阁:同搁。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宋高宗绍兴***年进士,因名次在秦桧之孙前,被黜落。孝宗初赐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夔州通判、宝章阁侍制。一生坚决主张抗战,数受贬迁,晚年寓居山阴。他是南宋的爱国诗人,诗词作品洋溢着爱国激情,风格奔放畅朗,沉雄悲壮。此诗是陆游的名作,笔力雄健,感慨深沉。诗中描绘了北国的壮丽河山,写出***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渴望恢复河山的强烈愿望,但是昏庸苟安的南宋**者却使他们年年失望。
[注释]●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极言其源远流长。●五千仞岳:五千仞,极言其高。“五岳”中的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都已被敌人侵占。●遗民:前朝的百姓,此处指金兵占领区人民。●胡尘:金人兵马扬起的尘沙。
《渡黄河》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作者]谢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明代临清(今山东临清)人。刻意为诗,闻名一时。初与李攀龙、王世贞倡导复古运动,为“后七子”之一。
[注释]●大梁:开封的古称。●龙窟:龙栖的岩窟,指天上的银河。韩愈《月蚀诗效玉川子作》:“月蚀汝不知,安用为龙窟天河?”●雁沙:大雁翔集的沙洲。●倚剑四句:诗人触景生情,有身世飘零、前途茫茫之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yyfangchan@163.com (举报时请带上具体的网址)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